查文庫>應急預案>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通用5篇)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通用5篇)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期的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時常要預先開展應急預案准備工作。應急預案應該怎麼編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裝置事故應急預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1

  一、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快速反應、有效預防、及時救援。

  二、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廠內機動車輛(下稱特種裝置)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事故。

  三、建立組織

  為加強對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工作的領導,成立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

  四、成立隊伍,明確分工

  成立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專業分隊。分別是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裝置事故應急救援分隊;起重機械、電梯、大型遊樂設施、廠內機動車輛應急救援分隊。

  1、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裝置事故救援分隊。

  2、起重機械、電梯、大型遊樂設施、廠內機動車輛裝置事故救援分隊。

  五、發生事故立即報告

  1、特種裝置發生事故後,特種裝置使用單位應立即報告主管部門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同時還應報告公安(110)、消防(119)、醫院(120)和當地人民政府以求得緊急救助。

  2、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立即上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市政府、市安全生產委員會。

  六、現場組織採取措施

  1、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接到特種裝置使用單位發生嚴重以上事故報告後,應立即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技術人員查明裝置情況,調集車輛、通訊工具、搶險器材,擬定處置對策。

  2、特種裝置應急救援專業分隊按照指揮部的安排,應迅速趕到事故發生地點,擬定事故緊急救援措施。同時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協助特種裝置使用單位做好傷員搶救工作。

  (2)採取妥善的措施,保護好發生事故裝置的檔案檔案、技術資料、操作記錄和資料等有關資料。

  (3)加強現場警戒保衛,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進入現場人員應履行有關登記手續,防止故意破壞現場。

  (4)為搶救人員和防止事故擴大而需要改變現場狀況時,必須做好標誌,繪製現場簡圖並寫出書面記錄,見證人員簽字,必要時應對事故現場和傷亡情況錄影或者拍照。

  (5)消防救災時做好路線、方位、位置的選擇,儘量保持好現場原始狀態。

  (6)不得隨意改變事故現場的地形、地貌,不得移動或取走現場的任何物品,不得改變現場裝置、管子、管件、閥門、控制或保護裝置、儀器儀表的位置狀態,以及顯示數字或指標的位置等。

  七、工作要求

  1、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積極協調公安、消防、醫院等有關部門做好搶險救援工作。

  2、及時向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人民政府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3、根據事故災害情況,有危及周邊單位和人員安全的險情時,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立即報告市政府並組織好單位停產和人員物資的疏散工作。

  4、配合上級及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5、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善後處理工作。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2

  為有效防止突發性機械裝置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傷害,結合本專案特點,制定本預案。

  一、各單位要加強對機械裝置安全工作的領導,經常性地組織操作人員學習操作規程,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排查裝置故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消除隱患。

  二、各單位機械裝置操作人員必須持有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並熟悉裝置的構造、原理、效能及安全技術要求,嚴禁操作人員違規操作,機械裝置帶“病”作業。

  三、應急救援措施

  1、漏電觸電。若機械裝置出現漏電觸電現象,當事人應及時向工區負責人或應急小組報告,採取有效的搶救措施。若操作人員觸電後,應儘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實施搶救。

  2、剎車失靈。上坡時出現剎車失靈,不能脫檔,鬆掉油門,靠邊行駛,將發動機熄火,利用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後找人打眼。下坡時出現剎車失靈,掛低速檔行駛,不能將發動機熄火,靠邊行駛,行駛至平坦的地方將發動機熄火,利用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後找人打眼。

  3、提升裝置事故。當提升裝置出現事故時,立即將現場人員迅速撤離,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織人員對井架、電動葫蘆(捲揚機)、聯接件的安全隱患進行處理。

  四、應急程式

  1、發生事故後,當事人應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事故報告時間不得超過事故發生後1小時。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傷亡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採取的應急措施等。同時,迅速聯絡119、120處理事故現場。

  2、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現場救援組,實施現場救援工作和調查處理。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並採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和損失加重,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誌、拍照、詳細記錄和繪製現場圖,並妥善儲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

  3、特大事故現場救援組到達後,根據省指揮部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的命令,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聽取事故發生單位的彙報,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制定搶險方案,並按分工組織實施。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3

  1、總則

  (1)目的

  為及時、有效、迅速地處理由於機械傷害造成的人身傷亡事件,避免和減輕因機械傷害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此預案。

  (2)依據

  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以“保人身、保電網、保裝置”為原則,以《電力安全工作規程》有關內容為指導,根據電力生產的特點,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3)工作原則

  專案部在機械裝置現場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工作中,應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集中領導、分級負責、統一指揮、執行高效”的原則。

  2.重要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

  (1)可能發生的事故型別為機械裝置安全事故,發生的地點為專案部所屬各涉及機械裝置作業現場。

  (2)可能影響的範圍:機械裝置作業場所; 可能影響的人員:現場施工和管理人員。

  (3)發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數人傷亡或機械裝置損壞,構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

  3、組織機構與職責

  (1)本預案應急指揮部設定在技術組,人員集合地點在辦公樓前,集合方法為電話通知。

  (2)專案部防機械裝置現場事故管理領導小組:

  施工現場責任人: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預定急救中心:醫院 電話:

  (3)各級人員職責

  a.組 長:負責全面組織指揮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協調應急工作,做好事故現場應急措施,並將應急事故發展情況彙報有關領導、部門。

  b.副組長:負責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協助組長做好應變的各項組織工作。

  c.成員:負責做好本預案的各項應急準備與響應工作。

  4.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

  (1)必要物資準備

  工作服及手套、安全帶、安全帽、工具包、安全隔板、臨時遮欄、警示牌。

  (2)危急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

  (a)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後,現場作業人員應及時彙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件應急日常管理辦公室,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迅速大致判明受傷者的部位,聯絡廠醫院和打120急救電話,必要時可對受傷者進行臨時簡單急救。

  (b)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接到通知後,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並宣佈啟動事故應急預案,並通知相關人員要求保持通訊隨時暢通。

  (c)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判明情況後及時彙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接到通知後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協調處理事故,並根據情況向公司、分公司彙報。

  5.應急結束

  危急狀態消除,由日常管理人員宣佈應急行動結束。應急救援結束後,有關部門要組織協助調查,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進行調查評估,並按照四“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突發事件做出處理。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4

  為有效防止突發性機械裝置、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傷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結合本專案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本專案可能發生的機械裝置、機械傷害事故

  1、機械裝置效能發生故障,造成某些部件脫落、斷裂,造成本身或吊件墜落傷人、傷物。

  2、機械裝置效能發生故障,造成漏電、制動失靈,操作人員觸電,車輛衝出路面傾翻。

  3、操作人員不按規程操作,造成周邊人員、車輛、物器傷害。

  4、施工人員不按施工安全規程施工,不注意自己衣著穿戴,造成自身傷害。

  二、預防機械裝置、機械傷害事故的措施

  1、各單位要加強對機械裝置安全工作的領導,經常性地組織操作人員學習機械原理及操作規程,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排查裝置故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消除隱患。

  2、各單位機械裝置操作人員必須持有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並熟悉裝置的構造、原理、效能及安全技術要求,嚴禁操作人員違規操作,機械裝置帶“病”作業。

  3、教育機械裝置操作人員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注意周圍環境,保護自己,不傷害他人。教育其他員工按專案施工安全要求施工,與施工機械保持安全距離;注意自己衣著穿戴,防止被機械捲入,造成人身傷害。

  三、應急救援救援準配

  1、成立應急救援領導組。經理部、分經理部突發事件應對領導組即就是經理部、分經理部坍塌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2、經理部、分經理部有關職能部門平時要做好應急救援的物資、技術準備。

  四、響應與應急救援

  1、事故呈報流程按專案部《突發事件預案》規定執行。

  2、事故一旦發生,事故現場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專案部《突發事件預案》領導組、部門分工,調動人、機、物、器,首先搶救受害人,疏散危險區域內人、機、物、器,切斷事故蔓延鏈條,控制現場。事故現場應急指揮部應根據規程和現場情況提供技術支援,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受害人經臨時處置後,需緊急救治的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如需要外部支援,指揮部應及時通知地方相關部門,請求援助。指揮人員應利用一切資源儘快消除事故隱患。

  3、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誌、拍照、詳細記錄和繪製現場圖,並妥善儲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

  五、應急救援技術措施

  1、漏電觸電。若機械裝置出現漏電觸電現象,當事人應及時向工區負責人或應急救援領導組報告,採取有效的搶救措施。若操作人員觸電,應儘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實施搶救。

  2、剎車失靈。上坡時出現剎車失靈,不能脫檔,鬆掉油門,靠邊行駛,將發動機熄火,利用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後找人處置。下坡時出現剎車失靈,掛低速檔行駛,不能將發動機熄火,靠邊行駛,行駛至平坦的地方將發動機熄火,利用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後找人處置。

  3、提升裝置事故。當提升裝置出現事故時,立即將現場人員迅速撤離,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織人員對井架、電動葫蘆(捲揚機)、聯接件的安全隱患進行處理。

  六、善後處置

  應急響應結束後,經理部、分經理部和相關部門,應做好善後處置,對突發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徵用的有關單位及個人物資,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撫卹、補助或補償,並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做好生產恢復工作。

  七、事故調查處理

  應急救援結束後,經理部、分經理部要組織有關部門或協助上級調查組,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進行調查評估,並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突發事件做出處理。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5

  製冷裝置的操作人員,不僅要使機器和裝置正常運轉,防止事故發生,也應該具有發生事故時的思想和物質準備,對事故發生時緊急處理和急救知識的瞭解,做到有備無患,當事故發生時能迅速排除、減少財產損失,儘快恢復生產,防止一般事故繼續發展擴大,造成國家及個人財產大量損失甚至人身傷亡等嚴重事故。

  一、預防措施

  1、加強安全技術學習,同時嚴格將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結合起來,使操作人員時刻提高警惕。在機器裝置安全執行時,要想到發生事故的因素和可能性,不可掉以輕心。達到防患於未然。

  2、學習氨中毒後的急救知識和救護藥品使用知識。

  3、加強預防措施的訓練

  (1)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假設一定的事故,讓操作人員去處理,看其判斷是否果斷,調整閥門是否適當,動作是否迅速。這樣的訓練不但可以看出操作者對製冷系統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檢查出閥門是否開關靈活。如果閥門開關不靈活,應及時檢修,使其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一旦事故發生,就能教迅速的排除。

  (2)訓練對防護用品的使用,防毒衣具的穿法和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使操作仍員較熟練的掌握防毒用具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4、防毒用具及救護藥品,應妥善放置在機器房進口處的專用箱門,並定期檢查是否處於良好的使用狀態。

  二、防毒用具的使用和保管

  1、活性炭防毒面具的使用和保管

  (1)活性炭防毒面具,它是利用活性炭分子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吸附空氣中的氨分子,將過濾後的空氣被人呼吸,這種防毒面具在空氣中含氨量不太大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如果有大量氨液溢位,這種防毒面具是不能使用的。

  (2)使用時應檢查復面是否損壞,如已破損應停止使用,如復面完好,可將過濾罐的橡皮塞子開啟,將復面從頭上戴相下鄂,鬆緊度合適,呼吸不困難,既可以使用。

  (3)用完後,若氨味較大,說明活性炭分子吸附能力已經飽和,應將過濾罐內的.活性炭更換,換下來的活性炭,可用醋酸清清洗,曬乾後再用。

  (4)使用後,復面和膠管用酒精沖洗消毒,晾乾後撒上滑石粉,保管在陰涼的通風的專用箱內,以備再用。

  2、氧氣呼吸器的使用和保管

  (1)氧氣呼吸器是藉助肺力而工作的一種呼吸器,由人體肺部撥出的氣體進入清淨罐,二氧化碳被吸收劑清除掉,殘餘的氣體與氧氣在氣包相混合,組成新鮮的空氣,當吸氣是進入人體肺部。氧氣充足時使用時間2小時。

  (2)使用後必須進行消毒,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防止橡膠老化,切記勿與油類接觸,應放在乾淨的專用保管箱內,且室溫保持在0——30℃之間,並要求房間乾溼度適宜,以防出現橡皮粘在一塊和清淨管變質的現象。

  (3)每半年應檢查氧氣瓶內的存氧情況和吸收劑的效能,要及時充氧和更換吸收劑,使氧氣呼吸器處於備用狀態。

  三、製冷系統發生事故時的緊急處理救護措施

  1、事故發生時,第一時間向企業法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當班操作人員一定要沉著冷靜,必須正確判斷事故情況,確定截斷與事故相連線的閥門。

  2、迅速成立事故處理安全領導小組,由企業法人統一指揮,並組織有經驗的技工進行現場搶救,以免在忙亂時,把閥門關錯,使事故不能迅速截止。

  3、若事故出在系統的高壓部分,應立即停止壓縮機的運轉,根據事故發生的地點,應迅速將有關閥門關閉,切斷事故發生點與系統連線。若事故出在高壓貯液桶,切斷與冷凝器的聯絡後,同時利用供液管將桶內氨液排入排液桶或冷庫排管中去。液體排完後,將出液閥關閉,切斷與低壓系統的聯絡。桶內的餘氨透過放油管道和集油器放入水池中,或自行放空的辦法。應用橡皮管向事故發生點沖水,減少氨對大氣的汙染,待桶內餘氨放完後用放油管接通大氣再行焊補。

  4、若事故出在低壓系統的速凍間、融霜的庫房,因鑿凍使管子破裂,應立即關閉融霜加壓閥,用排液閥和排液桶的降壓閥進行降壓。同時將庫房門開啟,開啟風機將庫內的氨氣排出。降壓時不低於0公斤/釐米2(表壓),防止大量空氣進入系統,然後用管卡將漏點卡死,將蒸發器抽空。待庫內氨味已經消除,可將管卡拆除,在沒有氨洩出的情況下,進行焊補工作。蒸發器內的空氣,可透過有關路用壓縮機抽出排至室外,再用8公斤/釐米2(表壓)的氨氣進行試漏工作,試漏合格,即可恢復蒸發器工作。

  5、操作人員可根據製冷系統的不同特點和具體發生的情況,運用自身所學的技能靈活的採用安全的處理方法。

  四、製冷系統洩漏中毒的緊急救護措施

  1、事故發生時,當班操作人員一定要沉著冷靜,不應驚慌失措,以免亂開或錯開機器裝置上的閥門,導致事故進一步擴大。

  2、及時正確地做好現場搶救,並爭取時間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

  3、救護人員進入毒區後,除對中毒者進行搶運外,同時儘快查出洩漏點,及時採取措施控制氨氣繼續洩漏。

  4、迅速將中毒者移到空氣新鮮處,搬運中應沉著冷靜,不要強拖硬拽,防止造成骨折,如已有骨折或外傷,則要注意包紮和固定,鬆解衣釦和腰帶,摘下假牙和清除口中異物,保持呼吸暢通,注意保暖。

  5、立即對中毒人員進行檢查,看其神志是否清晰,脈搏、心跳,有無出血和骨折,是否有化學凍傷和燒傷。

  6、當氨液濺到衣服和皮膚上時,應立即把被浸溼的衣服脫去,用水或2%的硼酸水進行沖洗皮膚,注意水溫不得超過46℃,切忌幹加熱,當解凍後,再塗上消毒凡士林或植物油及萬花油。

  7、若眼睛被汙染必須就地用清潔水或生理鹽水或2%的硼酸水進行沖洗,沖洗時眼皮一定要翻開,患者可迅速開閉眼睛,使水佈滿全眼,然後請醫生治療。

  8、對於鼻腔和咽喉處理,可用滴鼻瓶滴入2%硼酸水漱口,並可喝大量的0.5%檸檬酸水。

  9、發生液氨凍傷後,復溫是急救的關鍵,快速復溫得方法是採用40-42℃的恆溫熱水或2%的硼酸熱水浸泡,使被動肌體在15——30分鐘內溫度提高到接近正常體溫。在凍傷不太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對凍傷部位進行輕微的按摩,促進血液迴圈,使凍傷部位升溫。但不要將凍傷部位劃破,以免增加感染機會。

  10、當呼吸道受氨刺激較大且中毒比較嚴重時,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並給中毒者飲入0.5%的檸檬水(汁)。但切勿飲白開水,因氨易溶於水會助長氨的擴散。

  11、氨中毒十分嚴重,致使呼吸微弱或面色青紫,甚至休克、呼吸停止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搶救並給中毒者飲用較濃的食醋有條件時要立即輸氧。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請醫生或將中毒者送醫院搶救,運送中應注意觀察心跳、呼吸變化,發現停止則立即搶救。如呼吸中斷,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外擠壓術,對不能恢復的傷員應維持兩小時以上,不可輕易放棄,也可邊搶救邊送醫院搶救。

  制定緊急應急預案,可以使製冷裝置發生漏氨事故時,及時、有效、準確、迅速的控制事故的發展,並能第一時間內排除隱患,減少國家、企業的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