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精選6篇)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精選6篇)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最喜歡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門上,據說可以除邪避兇。

  端午節能嚐到好吃的粽子。粽子的種類繁多,有豆粽 ,有紅糖粽,有棗粽,有肉粽……真讓我雙眼發光!我忍不住衝上,拿起一個粽子,使勁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在端午節還能觀看刺激的賽龍舟。每到那天,江邊就響起了洪亮的大鼓聲、歡呼聲、吶喊聲,響成一片。選手們身穿綵衣,緊握船漿,喊著整齊的口號,奮力地擺動船漿,向終點駛去。一隻只龍舟象一條條巨龍在江河上翻滾、飛馳。人們在河岸邊不停地喊著加油助威。

  說到端午節,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呢!傳說楚國詩人屈原因為國家被佔領了而投江自盡。人們怕魚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紛紛划著小船來到江面上打撈,還把粽子投下江去,希望魚只吃粽子不傷害屈原的屍身。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你喜歡嗎?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時候,有些人家吃粽子,有些人家吃包子。

  媽媽去上班的時候,對哥哥說:“吃完早飯,帶著彤彤去窯上。”我和哥哥,還有奶奶吃過早飯。哥哥就開始收拾他的作業,我在一旁看電視。哥哥收拾好後,我幫哥哥揹著書包,他騎著電動車,我們就出發了。

  到了窯上,我把書包放到床上,就去樓上了。到廚房一看,他們都開始抱起來了。我看見桌子上有好多包好的粽子,再看看盆兒裡,還有剩了點兒粽子餡。

  昨天,媽媽從家裡帶了一袋江米,爸爸又去城裡買了蜜棗和粽子葉。阿姨把江米和粽子葉泡了一晚上。

  爸爸買的粽子葉太窄了,媽媽就拿了兩片粽子葉。我也想學,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我吧。”媽媽一邊給我做示範,一邊講包粽子的要領。

  可是我總是學不會,這兩片粽子葉包不是合在一起,就是拿不住,都快被我弄壞了。

  後來,媽媽讓我拿一片粽子葉學。右手拿葉子的根部,左手拿住離右手很近的位置,然後右手往裡一折。葉子的底部是尖尖,這樣裝東西就不容易漏了。

  粽子餡裝滿後,把剩下的葉子往下一折。折過來後,往每個邊上折,這的時候不能有空隙。

  粽子包好後,鍋里正在住著,看著鍋裡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真是難忘的一天。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著包粽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和粽葉,然後把粽葉放鍋裡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乾淨,等到端午節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粽子了。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麼都不加的白粽子。“動手吧!”奶奶說。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因為媽媽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和媽媽各自拿起粽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為是初次包粽子,媽媽笑著說:“怎麼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裡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來,和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粽子就來煮粽子,我把奶奶包好的粽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然後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粽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著我愛吃的蜜棗粽子。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真希望每年可以這麼開心。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裡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也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奠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初一,“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為“粽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比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龍舟節”,而傳說中的用粽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裡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戶都會把粽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同學們,你們對端午節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如果有的話,也都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需要重視我們這些傳統的節日,這些都是我們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是我們活著的歷史和過去。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了!

  端午節的小學生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當大家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不吃粽子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端午節。奶奶總是煮很多雞蛋,包很多粽子,蒸很多饅頭。現在,那些饅頭是很奇怪的形狀,顏色不像現在的饅頭,但味道很好。

  我們總是帶著很多煮熟的雞蛋去碰雞蛋,也就是說,把雞蛋拿在手裡,和別人的雞蛋碰撞,看看誰的雞蛋足夠堅硬,如果贏了,那是很有成就感的。想想看,現在哪裡可以吃得下這麼多鹹蛋,其中大部分都浪費掉了。

  端午節似乎和雨分不開,每一個端午節都要帶一把傘,帶著奶奶給的幾塊錢,滿心期待,和幾個朋友到后街去看龍舟比賽。其實,看比賽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要在路上買很多食物,有冰棒,也有桃子,你可以快樂地度過這一天。童年的幸福是如此的簡單。

  今年的端午節,媽媽教我包粽子。只見她拿出剛買的優質糯米,再找來粽子葉,媽媽讓我把粽子葉放在鍋裡煮。我奇怪地問:“為什麼呀!”媽媽說:“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煮好後,我照媽媽 的指示,把葉子兩頭剪掉。開始包了,媽媽拿兩三個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在拿一根粽葉包住頭部,不讓糯米漏出來,最後用線把粽子繫緊。這樣就包好了。可我總是包不牢, 糯米總是往外掉,後來,我把粽子繫了好幾圈。雖然不好看,但總算包好了。一個、兩個、三個……我們一共包了二十多個。

  最後,媽媽把粽子放到鍋裡煮,幾個小時後,香甜可口的粽子終於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