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演講稿:潤物細無聲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演講稿:潤物細無聲,歡迎大家分享。
農民,選擇了土地,因為他們知道這裡的耕耘能使他們感受到豐收的喜悅。花匠,選擇了花園,因為他們知道這裡的耕耘能使他們看到盛開的鮮花。而我卻選擇了一群群孩子,因為,我知道在孩子們的心田耕耘,能使我體會到農民的喜悅,花匠的欣慰。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自我踏上幼教工作崗位以來這句話時時縈繞在我的耳邊。這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座右銘。陶行知先生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他的情至真,愛至深,是我們做人的典範。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們要以“愛滿天下”的精神、寬容的心理去對待那些幼小的還未成熟的心靈,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多份寬容和厚道,理解並教育他們,使他們遵循正常的軌道發展。工作中,我正是朝著這一目標奮進著,在教育崗位上默默地耕耘,無私地奉獻,用這段人生最美的青春年華譜寫了一曲青年教師的奉獻之歌。
一、愛滿天下、潤物無聲
陶行知說:“大家願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是啊,熱愛教育,首先要對孩子有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陶先生高尚品格的薰陶下,在校領導的倡導影響下,從教10年來,我一直把班級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與他們一起笑、一起憂、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去年,我接了一個住宿班,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觀察、瞭解,發現班級存在著“幾多”——愛哭的多、不願吃飯的多、脾氣倔強的多、祖輩帶的多……家長們對這些“小太陽”“小祖宗”可謂百依百順。針對這些情況,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讓孩子走出自我、走出寵愛、走進同伴、學會交往。如我班的兵兵小朋友非常內向,在集體場合從不與大家一起玩,也不與別人說一句話,父母為此十分著急,為了給他創造一個與外面多接觸的環境,所以將他從祖父母那裡接出來,並讓他住宿在幼兒園。剛來的時候他一言不發,僅僅用點頭與搖頭來表示。於是,我每天早上來園第一件事就與他問早,晚上他臨睡前吻別道晚安,慢慢的他對我的問候做出了語言的回應。每月的遠足活動,我總是領著其他孩子與他一起分享美食,3個月後的一個週一早上,媽媽送兵兵到幼兒園,進門的第一件事他對我說“老師早”,還能開心的與媽媽說“再見”。這時的我和兵兵媽媽一樣,眼裡噙著激動的淚水,無法用語言表達眼前的這一切。兵兵從此越來越合群了,六一節還參加表演節目呢!看完節目後的一天兵兵媽媽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她滿懷感激地說:“是您的辛勤教育讓我有了今天的喜悅,如果說機遇決定命運的話,那麼我的孩子慶幸能遇上您這樣的老師,是您改變了我孩子的命運,讓我看到了希望。”正如陶行知先生在“育才三方針”中所說:愛,根據孩子們的不同傾向,透過集體生活,我們培養和引導他們對民族人類發生更高的自覺的愛。”
師愛不是溺愛,師愛還是“偏愛”。透過學習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理論,我明白在一視同仁愛學生的同時,如果能給待優生一點“偏愛”,這樣更有利於教育他們。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這麼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和潛力,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來克服他們的一些消極因素。如我班的浩浩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由於經常捉弄同伴,大家都懼怕他。但我在班級宣佈:凡能幫助別人、愛勞動等方面做得好的同學也會得到獎勵。下午當我叫到浩浩領獎時,全班小朋友都向他看去,她滿臉通紅,很激動,我抓住機會對大家說說:“浩浩今天主動給植物角的花澆水,而且幫助老師拿東西,你們同不同意給他發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同意。”這時他懷著驚喜的心情上來領獎。我懇切地對她說:“多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更棒的。”果然第二天,他沒有捉弄
小朋友,還爭著舉手發言,這期間,雖然有小的反覆,但畢竟在原有基礎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事實證明,愛心的溝通,贏得了教學高效的情感基礎。我所帶的班級也被評為園“優秀文明班”。而且,在陶先生“愛滿天下”思想的感召下,無論是在校外還是在校內,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家長,我都給予同樣的愛。
二、做中玩、玩中學,積極投身課改實踐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最早提出創造教育理論的教育家。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並運用環境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 “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可以談。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可以幹。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的生命不會被稻草塞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的歌聲可以在宇宙中飄蕩”。並在《創造宣言》中大聲疾呼:“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陶行知先生的這種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與今天的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謀而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也在強調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對終生髮展有用的.知識。要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思想,在做中學,在做中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在我的教學中,我不會輕易否定一個孩子的突發奇想,使得不同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現,使個體的生命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同時我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現象,熱愛自然、探索自然。
在主題活動“汽車”的開展過程中,小朋友們從收集資料開始,瞭解汽車的種類、功用。參觀浦東通用汽車公司瞭解汽車的歷史、製作程式、組裝部件等一系列的知識。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製作汽車的實踐活動,孩子們從中學會了收集資料的本領,學會了統計與設計,學會了交流與交往,還開闊了眼見。根據這個主題撰寫的“遊戲性主題創意操作活動”獲得國家遊戲論文二等獎。
為了讓孩子理解方位詞:上下、前後、左右,我設計了一節活動“小兔請客”。以遊戲的形式,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主線,透過創設情景“在森林裡躲避危險”“在家裡找禮物”“在家裡找玩具”,充分讓孩子在自然的情況下,在輕鬆的玩樂中學會知識,達到預期目標。這節公開活動得到了觀摩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所以,我覺得教學中一定要貫徹“教學做合一”的教學原則,不斷補充新的知識,才有可能使得教學相長。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是無名無利沒有尊榮的事業,教師應當專心盡責,不能因金錢破壞教師職責的尊貴。我只是教育戰線上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師,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無私地奉獻著,我的頭上沒有耀眼的光環,但我卻一直努力,做到身體力行,教人求真,“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用愛耕耘孩子們的心田,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