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通用16篇)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通用16篇)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升旗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1

老師和學生:

  大家好。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著名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的長期積累和凝聚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古代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xx月xx日。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所以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關於端午節的思考。

  端午節讓我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了自己國家的滅亡,人民的流離,他想報效國家,卻無法重返天庭。憤怒之下,他投汨羅江自盡。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這一天,人們在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個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打動21世紀的現代人。我記得一個震驚中國人民的報道!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學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吳冰安向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來緊急資訊,稱據可靠訊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即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產,該國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單,並將很快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

  中國人過端午節已經有幾千年了。如果變成了別人的“文化遺產”,你不覺得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過了幾年,中國人要划龍舟,要吃粽子,要過端午節,需要從其他國家寫這篇文章,你肯定會說:“你在國際上跟我開玩笑吧!”

  幾千年後,中國的端午節成了別人的“文化遺產”。更何況?一場關於“保衛端午節”的辯論在民間悄然展開。有人說:“我們必須以實際行動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一直對端午節情有獨鍾,每年都吃粽子看龍舟賽。如果端午節真的被其他國家搶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核實,韓國宣佈了自己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並不是想竊取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宣告可以說是提醒了我們,一個國家改變對本土文化的態度是多麼有價值。所以也是一種激勵,來捍衛我們祖先的“遺產”,實現他們的珍貴。

  同學們,端午節的爭議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產生了憂患意識,並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把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要有文化的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來自哪裡?教育。改善國民教育,加強個人實踐。當整個國民教育得到改善時,人民就會對自己的文化資源有廣泛的認識。當一個人的修養達到一定程度,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靈魂中生根發芽。能在一個人心中紮根的文化資源,將是新鮮而永恆的。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讓我們帶著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請接受我端午節的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2

  端午節現在似乎只是個簡單的節日了,吃粽子,吃完了,端午節也就完了。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既然是傳統就還有著相應的文化。我們在過節的時候只忙著吃了,卻忽略了相關的文化。為什麼要吃粽子?它有什麼背景?我們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挖出文化來,我們要靜下心來,去發掘,結合地方特點、時代特徵去創新!如果我們繼續忽視傳統端午文化,可能不久的將來連吃粽子的傳統也會丟了,現在不是有許多年青人都不知如何包粽子了嗎?因此有必要大呼一聲:捍衛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記念伍子胥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當然,不管端午節到底是起源於什麼,但端午節要紀念屈原和吃粽子,看來是沒什麼錯的。那麼,我為何又說端午節不只是念屈原、吃粽子,是不是故弄玄虛呢?其實不然。之所以要說這樣的話,只是因為今天國人對端午節內蘊的淡看和不解讓人感到痛心,更對端午節成了單純的口腹之慾感到無奈。

  端午節之於中國人,其實遠遠並非只是念及一下屈原那麼簡單。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是因為歷代中華民族對屈原愛國精神的敬服,以及對他為理想不惜獻出生命的高尚情操的歌頌。國人歷來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推崇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憂國憂民情懷,欣賞還我河山的豪邁與悲壯。這一切都說明中華民族對家國河山的民族大義看得很重。古人們創造了這些節日,來紀念這些憂國憂民,為民族獻身的人,表達著自己的文化價值取捨觀。今人過這些節日,當然是對這種大義精神的延續和傳承。

  說起吃粽子,就更是沒有絲毫的文化傳承可尋了。如今的粽子那可真是五花八門,極盡口腹之能事,粽子的口味變新了,我們對傳統的口味也變了。現在的人們,除了國家的法定節日和情人節等熱門節日,有多少人記得端午節?當然可能也是有不少人知道端午節,可又有幾個人明白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這就涉及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的問題。端午節,我們都吃粽子,但我們中有多少人想到屈原的精神對於民族的意義,又有多少人瞭解粽子曾經所指代的先民的心靈家園和他們的心路歷程?所以,如果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還不樹立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保護理念,那麼,我們在背離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會被民族傳統文化拋棄。

  端午節本是中華民族為紀念詩人屈原而來。但是,20xx年中韓發生端午節申遺之爭,並以韓方最終勝出塵埃落定。在國人上下沉浸在端午節而美食的時候,韓國這一申報,實在是在心裡灑了一把鹽面。但我們也沒有必要為韓國申報了我們的節日而耿耿耿於懷,更多的是說明韓國也是我們中華的一個支脈吧。在這一事實面前,需要的是儘快喚醒我們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視,對民族精神的宏揚,讓屈原熱愛祖國的思想在我們及下一代人中間能得到不斷的延續。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民間有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內有艾,滿香。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端午節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麼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和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國破民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河中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放入河中,數千條船燃起熊熊大火,吶喊鼓譟,以嚇跑惡龍,從而表達對屈原的敬意和懷念,後來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情懷離不開端午節的人文內涵。端午節已經成為中國人傳達愛國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健康的節日。端午節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增多,是傳染病高發季節。為了避免疾病,古人在端午前後插入艾葉,懸掛菖蒲,驅走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端午時,大人要喝雄黃酒、菖蒲酒驅蛇驅蟲,小孩要佩戴含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以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了古代人驅除瘟疫、避邪、祈求和平與安全的願望。這樣看來,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在這一天在水上賽龍舟。賽龍舟是一項極具氣勢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節可以促進群眾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團結人民。現在龍舟比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上滿艾,香滿。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

  謝謝大家!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古老的節日裡,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我們家的端午節可是充實溫馨的呦!

  一大早,媽媽便對我們說:“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包粽子吧!”我和哥哥異口同聲的說:“好呀!好呀!”在奶奶做準備工作時,媽媽便嘰裡呱啦講了一大堆要點。終於包粽子的材料端上來了!有糯米、粽葉、粽繩。媽媽說:“一定要把粽子包紮的嚴嚴實實,這樣才好吃。”我拿起一片粽葉,把它折成一個角,再在角里放上糯米,再放幾個蜜棗。哇嘎嘎,真是天助我也!快大功告成了!這點小事怎麼能難道聰明的我呢?可是,當我想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娃娃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的往外跳,這怎麼辦呢?我靈機一動,找奶奶幫忙嘛!在奶奶的幫助下終於把粽葉蓋好了!最後一步,扎粽繩,我把棕繩繞著粽子轉了幾圈,終於第一個粽子誕生了!我的心裡頓時樂開了花,但是和媽媽的一比,真是天壤之別呀!媽媽包的有角有楞,猶如凱旋歸來的大將軍,而我包的不僅是一個三角形,而且肚子也扁扁的,想打了敗仗計程車兵——無精打采!哎……包粽子還真是一門手藝活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過的既開心又有意義,因為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我再次感受到了媽媽對家人濃濃的愛!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提起端午,人們不由想起令人垂涎欲滴的粽子;想起趣味橫生的龍舟。而我則不同,一首流傳千古的《離騷》;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言壯志,已使我無暇可想。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先生懷著一顆赤膽忠心,踏上了一條為國為民的不歸路,他以自己淵博的學問,博得了楚懷王的讚賞,受封之時僅二十多歲。初出茅廬的屈原,已對當時政治局勢有了深入的瞭解,他倡導舉賢受能,富國強兵,指點江山,力主聯齊抗秦。他以機制雄辯的說服力,聯合各國,建立六國聯盟,消除秦國威脅,挽救祖國危亡,革除弊政,消除人民疾苦。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那些擔心屈原的改革計劃會使他們失去權勢的—奸臣們,倚仗楚王寵妃的勢力,加害屈原,致使意志薄弱的楚王罷免了屈原的官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先生只好透過寫詩來表述他的希望,記述他的悲痛與不滿。幾部膾炙人口、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相繼而出,獨具風貌、影響深遠。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你直臣冤。

  他雖然已無法挽回楚國的命運,卻百般牽掛著自己的祖國,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郢被秦攻破,屈原絕望無比、痛不欲生。於次年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懷沙》,他邁著無力的步伐來到汨羅江邊,秋風蕭瑟,撩起被淚水溼透的衣襟,他憔悴地站在汨羅江邊,用飽含淚水的眼望了望遠方西下的夕陽,伴隨著一首悲歌,投入江中……

  古往今來,秋風依舊,汨羅江水泠泠,屈原先生走了,留給我們的只有詩歌和懷念嗎?當然不是,留給我們的是一顆堅定的愛國之心,一種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精神。願這種精神,可以永駐人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熱熱鬧鬧的春節,團團圓圓的元宵,有祭奠祖先的清明……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喜氣洋洋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僅神清氣爽的踏青,還有我最喜愛吃的食物——粽子。

  這不。盼星星,盼月亮,我最喜歡的端午節終於到了。

  早上,天還沒亮,我和爸爸媽媽就早早的醒了。今天我們要和哥哥去踏青,我們整理好東西就出去與哥哥會合了。我跟哥哥和大人們先去了大壩,到河邊洗洗手,洗洗臉。聽大人們說這是要洗去不好的東西,祈福美好的未來。之後我們便向西山公園進發。

  到了西山腳下,真是讓人歎為觀止,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今天來了好多小攤販,賣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有五彩線,紙葫蘆、荷包、配飾……我們幾乎花了半個小時才從山腳來到山頂,接下來我們開始在樹林裡遨遊,我們每個人都集中精神來找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可以去邪。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找遍了整個山也沒有找到,下次我們要來的早早的一定要找到艾草。我和哥哥累得不行找了棵樹就坐下了,還好我早有準備,拿出了倆條士力架和礦泉水,和哥哥吃了起來。吃飽了喝足了,我們又在樟子松林嬉戲了一番,在樹王下許下心願希望大家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看到時候不早應該回去了。我們便下山向出口走去,途中不時看到工作人員制止遊人破壞植被,並告訴他們說西山的土層鬆軟淺薄,破壞植被有可能讓土地沙漠化,象艾草現在都很少見了,我不由自住地想到,人們應該在尊重過節習俗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難忘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端午粽飄香,踏青精神爽,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民俗情,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香甜的粽子,想著辛苦的踏青,又擔憂西山的環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同學們,今天,6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對這個節日瞭解多少?

  端午節是一個愛國的日子,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5月5日,在絕望和悲痛中死去。屈原沉入河中後,古人把米放入竹中

  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著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了,這是中國端午節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什麼樣的節日?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和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後。人們自發地把裝滿大米的竹筒扔進河裡,成千上萬的船隻燃起熊熊大火,大喊大叫,擊鼓嚇跑龍,表達了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已經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密不可分。端午節已經成為中國人傳達愛國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衛生的節日。端午節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逐漸增多,是傳染病高發季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炎熱多雨潮溼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插入艾葉,懸掛菖蒲,驅走蚊子、蒼蠅、昆蟲和螞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了石榴花、大蒜、龍舟花,合稱為“天五頭”。

  端午時,大人要喝雄黃酒、菖蒲酒驅蛇驅蟲,小孩要佩戴含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以防疾病。這樣看來,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會在水上比賽龍舟。賽龍舟是一項極具氣勢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和耐力,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熟悉水。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不是一天的工作。龍舟賽可以促進群眾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團結人民。現在龍舟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扮演著友誼紐帶的角色。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因為我們想吃粽子。在古代,粽子被官方指定為端午節食物。人們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粽子的顏色多種多樣。形狀有四角形、圓錐形、菱形,竹筒裡的米飯可以密封烤成“筒餃子”等等。

  從餡料來看,北方有很多帶小棗的北京餃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最有名。可以用香葉和好吃的餃子來形容。

  現在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也在向聯合國申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在力量的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的傳承。讓我們帶著尊重和珍惜來看待每一個中國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徹底繁榮起來。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就結束了。希望同學們認真做好每一節複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複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大一班的張奕梵。

  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在我國有二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嗎?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呢?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為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代的一位愛國詩人,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但是卻總是遭受小人的迫害,再加上楚國國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屈原被潛放到很遠的地方,他很絕望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死掉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

  那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全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都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都有懸鐘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這些內容。懸鐘馗像是讓鍾馗來捉鬼,以驅邪魔。艾葉插在門上也是為了驅魔祛鬼,今年過端午節時記得提醒爸爸、媽媽哦!謝謝大家!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裡、溼溼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的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閒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我固然不會忘記關於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裡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

  如今開啟我的衣櫃,還能看見一隻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繫著,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製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十餘個春秋。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本週四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所以,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隨想。相傳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時候,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就這樣,端午節這天人們透過包粽子、賽龍舟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他熱愛祖國,疾惡如仇、追求真理,用死展示了忠貞愛國的高尚情操。他成了中華民族愛國憂民的千古榜樣。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那麼,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怎樣過好這個端午節呢?

  這一天,我們要好好陪陪父母,努力為他們做點什麼。我們得永遠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他們愛我們勝過愛他們自己,感謝他們把我們撫養長大,感謝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多為別人著想,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幫助別人。試想,如果屈原只想著自己,他可以舒舒服服地過他的貴族生活,不用去管其他老百姓的生活。當然,他也不會這樣被千古傳頌;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更要學會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開始,我們要做的還很多很多,但歸根到底,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做一個優秀的中天學子。

  今天,初三的同學迎來二模,馬上又將奔赴中考考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途美好而充滿艱辛,希望我們彼此勉勵,發揚上下求索的精神,為自己的美麗人生去拼搏,回報呵護自己成長的父母和師長。藉此機會,我想送給畢業班所有同學一副對聯:三載磨劍今日策馬闖雄關,今朝試鋒七月揚眉奏凱歌。祝願我們初三的同學在今年中考再創輝煌!也祝願初一、初二的同學在期末調研測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作貢獻的人。我的講話結束了,謝謝大家!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久以前,中國紹興地區有一條江面寬廣的江,相傳那江裡有江神。人們為了祈求江神不要因發怒漲水而淹掉田地和房屋,於是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都會備好豬、牛、羊三牲等去祭拜它。祭典相當盛大,百姓們當日都要齋戒,非常莊重嚴肅地伏地跪拜、祭祀江神。

  有一年的五月初五,又到了祭江神的日子,百姓們推舉當地德高年長的曹旴做主祭。於是曹旴跪在江邊祈求,不料因太靠近江水,一不小心失重跌入江中。

  人們趕緊打撈,無奈潮水太急,人們打撈了很久也不見曹旴的影子。曹旴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兒,叫曹娥。她也在祭祀的人群中,一聽父親落入江中,不禁悲痛得哭得葷了過去。

  曹娥醒後,見眾人打撈不到父親,痛哭著縱身想躍入江中,幸得旁人盡力阻擋。而她的這一舉動卻讓人們感動得流淚,紛紛解囊相助以懸賞打撈。可是打撈了幾天,仍然是一點訊息也沒有。

  曹娥每日鬱悶不樂,終日哭泣,不思茶飯。她傷心地想著父親一生正直為人、德高望重,不料卻落得今日連屍身都找尋不到,不免更加悲從中來,於是下決心自己去找。

  她來到江邊,趁著四處無人便跳入江中,去追尋她的父親。

  到了第二天,訊息傳開了,說看到了曹娥和她父親的.屍體。人們都趕到江邊,果然看到江心浮著緊緊相擁的兩具屍體,一個是曹旴,一個是曹娥。

  從此以後,曹娥如此孝道的名聲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人們就把那條江改名為“曹娥江”,來紀念這位孝女。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孝的真意是什麼?孝,就是愛。在中國傳統啟蒙典籍《孝經》中告訴我們,不僅僅要對父母孝,還要擴而廣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你孝敬父母長輩,這只是小孝。你還要用同等的心去孝敬親戚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用慈愛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視天下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這才算大孝。因為“孝”我們才有了這和諧的社會,因為“孝”才是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孝”不僅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更應該是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和愛。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親愛同學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父母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天地。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25日。人們會透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裡,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最後投汨羅江自盡。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稱號。最後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完畢!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悠悠粽香,中華悠悠》。

  紅豆糯米,這是端午的粽子;思念牽掛,這是端午的情懷;龍舟紙鳶艾草菖蒲,這是端午的傳統,也是中華的傳統。

  我們總覺得“中華傳統文化”離我們很遠,但它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正南中天,即如《易經·乾卦》曰:“飛龍在天”,這是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的端午起源。紀念戰國屈原堅貞不屈,這是涵蓋了人文哲學的端午起源。只要我們留心,就能發現中華傳統,一直在我們身邊。即便是一雙小小的一頭方一頭圓的筷子,它也對應著中國人對世界天圓地方的理解。所以,為何要說它離我們很遠呢?

  我們這一代是新時代的經歷者和締造者,時代一直在新,我們也一直在行。然而不能變、不會變的是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讀萬卷書,明中華傳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老子》教給我們的至柔而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這是《史記》教給我們的家國大義。“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這是《弟子規》教給我們的上慈下孝、尊敬師長、誠實守信、禮儀待人。點明燈一盞,沏香茗一杯,讀書冊萬卷;博學廣識,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是中華傳統。

  行萬里路,承中華傳統。撐一把油紙傘,走進煙雨朦朧的雨巷,這是江南。綠水繞白牆,紅蕊落青瓦,這是中華的悠悠。聽一聲聲鏗將有力、直擊人心的嘶吼,這是華陰老腔。一段段百轉千回的曲調,一次次臺上演員的傾力演唱,這是中華的震撼。拿一張紅紙,握一把剪刀,這是剪紙。靈動的手指剪出年年有餘、千里鶯啼,這是中華的創造。行萬里路程,觀大千世界,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是中華傳統。

  思萬千緒,創中華新文化。有活水來,才有清如許,源遠流長的才是中華。吾輩當以知識的浪花去推動思考的風帆,以智慧的火星去點燃思想的火花,以浪漫的激情去創造美好的未來,以科學的力量去強勁騰飛的翅膀,我中華才能綿延不絕,我中華文化才能生機無限。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伴著悠悠粽香,我們迎來端午,這是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願我少年郎明我中華傳統,

  願我少年郎承我中華傳統,

  願我少年郎創我中華新文化!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15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三班的葉。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同學們可能知道,端午節需要吃棕籽,划龍舟。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和屈原有關嗎?

  屈原是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與壞人勾結。為了喚起楚人的愛國熱枕,他投河自盡,決定用生命警告漢奸。人民相信愛國詩人不會死。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搖著龍舟,到處找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已經紮根於中國人民的心中。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向祖國報到。

  “路很長,修遠很尷尬。我就上上下下。”屈原從未放棄理想,從未改變節操,敢於戰鬥。"雖然他死了九次,沒有留下遺憾,但他的身體沒有變。"也就是說,只要是我熱愛和追求的真理,哪怕死九次,死多次,我也絕不會後悔。即使被剁了,我也不會改變。正是他無悔九死的精神激勵著我們的革命先烈勇往直前。

  今天,我們許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就像家裡的小皇帝。他們自大,吃不下一點苦。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從困難中退縮,而不是不顧困難前進。因此,他們的學習無法提高。我們應該學習屈原不屈不撓的精神,學好他的真本事,長大後為祖國服務。

  端午節升旗演講稿 篇1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粽葉香飄端午,弘揚傳統文化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裡,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