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我心中演講稿
十九歲參加工作,十二年過去了。從當年不諳世事的學子,到現在為了明天不找工作而努力工作著的我,咋眼見到“企業在我心中”的題目時,首先想到的是工作,學生時代,當別人感嘆:“讓讀書的日子永駐,讓工作離我們再遠一點時。”我不禁想,工作真有那麼累嗎?社會真有那麼複雜嗎?既然人生下來都得學習,長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又將利用積累的知識來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這便是工作。它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獲得,它是人成年以後生存的基本方式。
我畢業了,我找到單位了,我有工作了,對於就業壓力不如現在嚴峻的1993年的我來說,心裡慶幸極了,也高興極了。從此,我有工作了,我的單位是******公司。都說人是集體的,是社會的。讀書的時候,班級象個大家庭,而今,單位又成了我的另一個大家庭。想在這個大家庭裡快樂生活的秘訣是團結、互助、友愛、忍讓,如同在自己的家裡。
有人說工作是“敲鐘上班,蓋章拿錢。”也有人說工作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張報紙,一杯水。”這樣的工作經歷我有過。那時,我們工作悠閒,薪水不高,荒廢著青春,忘記著自己的專業知識。而公司,她缺乏凝聚力和戰鬥力,缺乏開拓進取的精神,她債務壘壘。我們的經濟效益在同行業中越來越低,職工的待遇也不如同行業人員。
1998年,公司實行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改革。條例多了,紀律嚴了,人自律了,努力了,勁往一處使了,工作和效益掛鉤了,有人笑了。
2002年就業的形勢更加嚴峻,公司內退的政策出了,待崗下崗的規定有了,以競爭上崗為手段的人事制度改革開始了。許多同事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喊出了“開拓創新”的口號,明白了“崗位靠競爭,收入靠奉獻”的道理。我們的'公司丟掉了包袱,我們的員工住進了新房。我們眾志成城,我們努力工作,我們不再懼怕夏雨和冬雪,我們笑迎春花和秋實。
今年,績效工資考核政策的出臺,讓每位員工都有了自己的聯絡點。再次體現出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各個科室、站之間你追我趕,相互學習,相互比賽的,除了工作還是工作。3月3日的雪災,我們盡力搶救幼苗;4月26日的冰雹災害,我們努力尋找幼苗;25年未遇的乾旱氣候,我們抗旱抗到天低頭。任何時候,我們與農民共渡難關。歷經6個月的考核和縣上組織的巡迴大檢查,各級領導肯定了今年的生產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誠然,在工作中我們還有缺點和不足,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各種專業知識,還有發展不平衡的情況。誰不想追求100分,但只要大家盡力了,我們成就的便是自己能力的100分。透過績效工資考核,我更感受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某個人的成績代表不了集體,某個人的失誤或落後則足以使大家落後,我們追求的是齊頭並進。
再回首,我們的企業不斷創新進步,我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穩中有增。這充分體現出企業,她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還是同一個企業,還是同一撥人,但我們深深懂得自己與企業唇齒相依、榮辱與共,同舟共濟。她是我們不斷努力奮鬥的強大後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精神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