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研究性學習計劃怎麼寫
一、活動目的:
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著重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開展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索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育觀念、教學行為的改變,是開設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價值取向。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讓學生透過自立參與,獲得親身體驗,激發學生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慾望。
2、啟用學生各學科學習中的知識儲存,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經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資訊,創意及成果。
4、培養學生的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德等。
5、透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分為兩類。
1、探究性的小課題研究。本著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研究課題的能力的精神,透過對科學、技術、社會等方面的簡單研究,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解決綜合性的問題的創造效能力。
2、實踐性的專題調查研究,旨在使學生透過對自然、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調查,掌握髮現矛盾和問題的基本方法,形成懷疑和探索思維的初步能力,培養探索的興趣和能力,同時使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增強學生對自然、社會和生活的關注。
四、基本要求:
1、研究性學習課程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加以綜合和實踐的機會,而不是僅僅侷限於書本知識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要注意研究內容和原有的知識能力以及經驗之間的聯絡。
2、研究性學習是完成小學階段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科學研究。
3、要面向全體學生。三年級以上所有學生都要參與,自選其中一個課題。課題設定儘可能涉及各個學科。
4、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成:以小組合作研究為主,允許個人獨自完成,也可以採取個人研究和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成。
5、學校成立領導小組和各課題指導小組。李躍明任組長,廖文雄任副組長,各班主任任小組成員。
四、實施過程管理
1、整個研究過程,學生始終是主體。指導教師只是適度參與,負責對整個過程的幫助和指導。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諮詢、方法指導、要隨時跟蹤檢查研究進展情況,及時指導學生調整研究計劃。
2、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特別是組織學生外出調查的活動專案,要報請校領導的批准,確保學生的安全。
3、成果彙報形式。可以是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小論文、小創作、小發明,可以是操作表演、研討會,可以是展示專欄、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