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1

  當下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是我們教育教學實踐中最熱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今天,這個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釋出,對中國教育來說,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適應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從根本上來說,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是要解決“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這既關係到國家的總體發展,也關係到千家萬戶和學生個人的成長,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關注和思考。

  那麼“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我將它歸納為以下幾點:

  ①“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②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③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④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⑤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

  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透過學校教育而獲得。核心素養是作為客體側面的教育內容與作為主體側面的學習者關鍵能力的統一體而表現出來的。因此,核心素養不是先天遺傳,而是經過後天教育習得的。這樣一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全新的展現落實在學校教育上來了,需要每個教師去實踐,落腳點就在於每個課堂。那麼核心素養如何融入課堂教學呢?我想應著重抓好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學習目標需要轉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是關鍵能力提高和必備品格形成。

  這是學生學習素養和關係素養的兩個方面。

  學習素養包括學習的願望和主動學習的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資訊處理能力,其中學習興趣即學習動機素養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學習素養顯然是最重要的任務。關係素養主要涵蓋人格與心理、生理以及品質與品德兩大方面,前者主要指與自身的關係素養,要求學生能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能自我規劃、自我約束和自我調節,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而後者主要指與他人的關係素養,要求學生有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有溝通意識和交流能力,有國家認同、國際視野、社會公德、社會責任,能夠形成可持續發展觀,自覺關心生態與保護環境等。

  二、課堂教學方式要情境化、活動化,學會講故事。

  知識轉化為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境,如果教學活動所應依存的情境缺失,學生就不能在知識與現實生活間建立起聯絡。情境化教學是啟發引導的必要條件,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是核心素養實現的現實基礎。

  在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式的教學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課程之走進博物館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等,讓學生將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聯絡起來,透過經驗的獲得來重構知識,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這些活動體現了學科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下的培養目標。

  三、學生學習方式,要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轉型。

  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有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產生問題、自主或合作解決問題為主線去設計,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知識結構。而學生採用不同學習策略,自主以解決簡單問題,合作以解決複雜問題,透過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養。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學習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學生必須活學活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在運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深入培養各項相關的核心素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養成。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2

  xx區教育局英語教研室開展了全區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會,本次培訓以“落實核心素養”為主題,意在提高全區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首先,由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一起作業”平臺中結構升級後的板塊設計、基於藍思分級閱讀測評系統的繪本分級練習、新增的自然拼讀板塊設計及教師端的教學資分享介紹。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習的平臺,從李老師的口中得知,城區教學中已大面積應用到這個教育資平臺。很遺憾,在我的教學班級中,對此平臺的實踐還是“零”,雖然現在是大步邁向小康的激昂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一些農村家庭的孩子擁有或使用電腦,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就當作一個留給學生的階梯作業吧,對於那些有條或有能力或有興趣的學生而言,不妨試用一下,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其次,由區教育精英公園道小學的劉老師分享了“小學英語複習”經驗,無論是新授的後隨堂練習、單元複習、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複習,還是每堂大量ppT的運用,讓我深深地感到學生成績的提高與劉老師如此細心、縝密的教學態度和背後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開的,雖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對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鑑作用。

  再次,由學習北派名師培訓的優秀教師們分享了她們的心得體會和各自的教學經驗。她們對“單元主題下的輸入”,“英語核心素養的落實”,“英繪本與教學本相整合”,“語音教學與自然拼讀在教學中的運用”,“分級閱讀”等做了思想與教學實踐上的傳遞。雖然各位教師對這些教育理念介紹的比較簡短,但可以看出這是教育教學必然之的趨勢。培訓後,對於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聲很高的“熱詞”,我仔仔細細的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正是這次培訓,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侷限性,讓腦洞大開。一些教育專家和教師對此方面的研究已經走在了先列,對於我們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學試驗田上需要不斷地思考、學習、理解、接受、再運用。

  最後,非常感謝這次的培訓平臺,每次培訓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上受益匪淺。雖然北派名師學習的教師人數有限,但楊老師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線的動態和教育聲音傳達給每個老師,是我所敬畏的,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將開始的新學期,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對於這些教學理念的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開始,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穫。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3

  本學期,全校上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讀書活動,活動內容是讀《課堂教學素養五項修煉》。要構建高效課堂,必然要涉及教師的基本功,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素養。在此,結合我校的實際和近段時間的理論學習,我認為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教學素養的提升。

  首先通覽全書,瞭解到了前四項修煉的大致內容--第一項:有效教學設計的修煉;第二項:有效運用教學策略的修煉;第三項:駕馭課堂能力的修煉;第四項:人本精神的修煉;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理論素養的修煉"。由於這本書的專業性較強,我挑選出與目前學習生活聯絡緊密的幾個部分,並結合個人讀書思考,把讀書心得分為三步一一闡述。

  起步 —— 核心

  挑戰學習《理論素養的修煉》,我理解了教師角色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教師的素養和能力也面臨更高的要求。如何弘揚,培植學生的,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等問題成為教師在目前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難題。透過學習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從而將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去,真正實現教育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的本質要求。

  處在集體生活肥沃土壤中的我們,如何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也能讓自己的個人素質有效地提高,這是讀此書的目的。型組織的戰略一個人在社會中應當有尊嚴,一個學生同樣如此。就近縱觀中國社會經歷的變革,當人們嘗試改變社會時,大家通常先是漠不關心,然後嘲笑,跟著是辱罵、迫害。最後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受到尊重。怎樣順利的完成這一轉變,聚焦點就是如何增強大家的凝聚力然後在此基礎上使學習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團體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才更有能力創造他們正真想要的東西。這些要素中大家會忽視的是:反思與交流,聆聽整體,因此,我們要學習更要學會交流。就我自己而言在這兩方面很欠缺,

  邁步 —— 自我超越。

  二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瞭解到,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求知火花,人們只是被動接受培訓,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所以自我超越至關重要。自我超越強調創造性張力。要想成為優秀的教育者,必須把握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首要任務就是用自己的行為表現提高自己能力,實現創造性張力。榜樣作用是最為有效的!,能夠不斷實現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對於學生而言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我,戰勝自己,超越自我才是最實在的充電方法。

  內心的超越是自我超越的深入。這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觸電"遊戲,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圈,中間的當捉人者,仔細注意"電"的流動,總會有人一時驚愕沒有及時抓住旁邊小朋友的手,受驚小孩就極不情願的成了捉人者。

  躍步 ——形成現代學習觀

  經常聽到這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想到我的身邊有一批善於鑽研,善於思考的教師,他們的教育觀念就是:要以全新的視野對待學生,形成現代學生觀,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都有其獨立的人格特點和價值,教育就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因勢利導,促進其自我價值的實現。

  這樣的教育理念就是: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理念,

  發展的教育理念,

  創新的教育理念。

  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同時也不斷地創新自己,那麼一代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將脫穎而出,教育之花將更加奼紫嫣紅。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4

  xx月1號上午,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李春密教授做了題為《基於提升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的報告,李教授指出:物理教學要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絡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堂教學就是依據教材內容設計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導、刺激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形成;有意義的學習活動總是憑藉一定的教學情境實施的,學生對知識的感悟、乃至素養的提升也只有在與情境的互動中才能達成。

  第一、我們的教學應該是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教,物理教學的價值在於:

  1、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和觀念。

  2、把前人從事智力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方式。

  3、把蘊含在知識載體中的觀念、態度轉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

  第二、物理學是一門智慧的科學,教師用智慧教物理,學生用智慧學物。

  教師應當創設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情境,時刻反思自己的某個物理教學設計或案例是否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1、學習內容—是否屬於物理核心知識(大概念)、實現了知識的結構化、體現了核心知識的教育價值與功能,承載並落實了物理學科的思想方法和核心素養。

  2、學習活動—是否讓學生實施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是否高度參與、深度思維、情感內化。

  3、學習結果—學生是否能夠深度理解物理概念,主動探究,體現物理思維及方法,以及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三、學校教學實踐所面臨挑戰的思考

  從知識獲得到學科素養髮展的轉變;從基於經驗到基於學習進階的轉變;從知識點堂教學到主題整體教學的轉變;從教學孤立改革到程教材教學評價的系統改革的轉變;開展適應新標和新教材的堂教學;實行適應學業質量標準的考試評價;主動適應適應新系統的教師成長和發展。

  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時,心理上:角色換位;思維上:還原稚化;時空上:留有餘地。要明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程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並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目的是切實引導各學科教學在傳授學科知識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等,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教學設計取向的改變。從知識記憶到知識理解,從基於習題訓練到面對實際問題解決,從具體性知識學習到核心觀念建構,從知識解析到促進認識轉變和發展,從知識結論到彰顯知識的功能價值。德國物理學家勞厄說過“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的東西。”

  第四、李教師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堂教學方式的建議

  高中物理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自然,理解自然,建構關於自然界的物理圖景;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係,形成科學態度、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做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

  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注重體現物理學科本質,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注重程的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注重程的時代性,關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物理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以核心素養為目標

  (2)以創設情景為前提

  (3)以自主學習為基礎

  (4)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5)以探究活動為主線

  (6)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7)以方法引導為準則

  (8)以後反思為策略

  (9)以持續評價為根本

  (10)以資訊科技為手段

  第五、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透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逐步學習、系統反思和遷移應用,促進物理觀念不斷髮展,並學會應用這些觀念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是發展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在物理教學的整個過程。透過增加聯絡生活和現代科技的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活潑的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儘可能為學生交流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和享受合作的成果;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如實記錄、客觀對待所讀取的實驗資料,遵循基本的學術道德規範。

  應把物理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用於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進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強實踐意識、養成科學態度,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利用生活中的情景生成有價值的科學探究問題。關心大眾傳媒資訊,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應鼓勵並引導學生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透過習題教學,使學生在科學思維、探究能力、實踐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第六、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絡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

  把跟學生生活聯絡密切的問題、社會熱點中的物理問題、現代科技成果等有實踐情境的教學內容引進物理堂;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實驗,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絡;創設真實情境、並透過對真實情境的思維加工建立物理概念;用物理規律分析和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養成估計生活中有關物理量大小的習慣,樂於對媒體訊息中物理量的大小進行審視,勇於對媒體資訊中的不合理資料進行質疑。

  從學術形態到教育形態,深入挖掘物理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核心素養,突出物理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科知識只是形成學科素養的載體,學科活動才是形成學科素養的渠道。為此,要轉變知識學習方式,倡導深度學習與合作學習等。一切知識,惟有成為學生探究與實踐物件的時候,其學習過程才有可能成為素養髮展過程。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5

  一、引言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知識產出的效率也不斷提升,以“書山有路勤為徑”為指導思想的知識灌輸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實際需求。因為,即使學生窮畢生之力都無法將現階段已有的知識學完,而在未來知識產出的數量也必然明顯增多,同時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不斷增多,知識儲備已經不再是影響個人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會對學生的知識獲得效率產生明顯的影響。基於此種情況,我國教育部2014年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現階段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已經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重要措施。

  二、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分析

  在傳統教育階段,提升學生知識與技能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髮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以知識與技能為教育目的的教學方式對於學生未來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不利影響。許多學者對於教學究竟應該教什麼這一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研究,最終認為教育階段必須要引導學生形成能夠支撐學生情感、心理以及終生學習發展的.素養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具體來說核心素養包含多個層面的內涵,例如健康生活、主動學習、科學精神、人文底蘊、社會責任意識等。核心素養的概念也是最近幾年才被提出來了,現階段大多數教師對於核心素養的認識存在著較大的缺陷,而對於落實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認識也不夠深入。

  三、基於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知識教育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這主要是由於能力的發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知識之上,而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理念與認知能力發展還不夠成熟,因此,大部分教師認為基礎知識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往往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量為教?W的主要目的。為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理念,認識到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並積極主動的將學生的核心素養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當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教學

  從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來看,涉及到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發展,其中大多數能力的培養都必須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才能實現。但是一直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課堂理論教學佔據了主導地位,雖然部分教師也會為學生安排實踐教學,但是實踐教學的“質”與“量”往往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從而無法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基於此種情況,當前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進行縮減,並增加實踐教學。在進行實踐教學之前,教師還需要透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到實踐教學當中,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學生的考試成績幾乎已經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唯一指標,這種評價模式對於學生的心理發育存在著一定的不利影響,最終會嚴重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基於此種情況,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即基於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評價,而不僅僅針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其進行評價。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期末評價時需要綜合考慮學生在本學期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記錄遵守情況等全方位的資訊,並針對不同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對不同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調整。

  四、結語

  核心素養是影響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必須要貫徹到教學的全過程當中。在本文當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旨在透過小學語文教育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6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本學期初培訓,蒲主任對核心素養導向下語文課堂的轉型與實踐做了細緻而生動地講解。透過學習,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資訊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核心素養,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麼文化底蘊呢?我覺得需要博覽群書,有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人文關懷。愛生是基礎,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我想語文教師還應學習哲學知識。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著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我會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於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7

  本次參加江西金太陽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師的我培訓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分成小組討論教學。要注重學生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著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於教。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採取開放的教學姿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進步教學質量的途徑。本人現詳細的把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首先,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用活”教材,明確具體目標

  首先,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其次,課程設定——學科權重變化,課時再分配;

  課程開發——課程多樣化、個性化、考驗課程開發能力;

  走班選課——走班或成為必然,滿足多樣化成才升學需求;

  發展規劃——教會選擇,學生職業和生涯發展指導成為必須;

  師資提升——課程開發能力和對學生指導能力是否具備。

  再次,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影、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發育遲緩、學生成績不良、有過錯、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還特別要尊重意見和自己不一致的學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學生,又讚賞他,學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學習,才有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四、深化資訊科技應用

  審慎思考資訊科技背景下本學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新特點、新變化。不崇拜、不跟風、不過分追求時尚。讓我們的學生跟上時代步伐。藉助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是對常規教學方式的重要補充,可以豐富現有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面向未來的學習方式之一。藉助資訊科技,教師還可以改變評價方式,使個性化、互動式學習成為可能,使學習過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元。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學方法的培養下,孩子們的學業將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指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8

  今年八年級期末閱卷時,有不少教師對這份八年級科學捲進行了評論。主要都是負面評論較多,但我道覺得這卻是一份比較好的試卷,它著重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要想這樣的試卷得高分,跟教師平時採取怎樣的教育方法直接相關。許多學校平均分數都在60分以下,我所任教的班平均分卻有75分(一所城鄉結合部的新學校),而且這個學期我外出23天(這個學期只有4個月),我覺得這跟我平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關。那麼什麼是科學素養呢?

  科學素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探索精神、對科學術語和概念的基本瞭解;國際學生科學素養測試大綱中提出,科學素養的測試應該有三個方面組成:科學基本觀念、科學實踐過程、科學場景;在測試範圍上由科學知識、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三個方面組成;而美國學者米勒認為,公眾科學素養由相互關聯的三部分組成,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具體說就是,具有足夠的可以閱讀報刊上各種不同科學觀點的詞彙量和理解科學技術術語的能力,理解科學探究過程的能力,關於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所產生的影響的認識能力;歐盟國家科學素養調查的領導人J·杜蘭特認為,科學素養由三部分組成:理解基本科學觀點、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研究機構的功能。在我國,中國科普研究所的學者認為,科學素養由三部分組成:科學知識(概念和術語)、科學方法、科學技術與社會。總的看來,世界各國學者在科學素養的討論中都涉及四個部分:科學術語和科學基本觀點、科學探究的過程、科學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科學學術研究的組織功能。那麼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哪些科學素養呢?

  1.科學態度的培養

  科學態度是人們能夠正確對待客觀事物的一種持久的內在反應傾向,是經過長期的實踐活動養成的。其核心是實事求是。圍繞這一核心,科學態度主要表現在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觀事實,及時分析試驗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哪怕是極偶然的一個發現,否則就會與即將獲得的新成果擦肩而過。

  2.科學情感的培養

  科學情感主要包括對科學知識的熱愛和渴求,關心自然,關心與社會密切相關的課題,具有社會責任感、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科學情感不但能激發認知者強烈的學習興趣,長時間保持、遷移和深化這種興趣,還能提高認知加工的水平和效率,促進知識內化水平的發展,對認知活動發揮一系列積極的作用。

  3.科學方法的培養

  巴甫洛夫所認為的:“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是思想的總結,認識一個科學家的方法遠比認識他的成果價值要大。”科學方法是科學探究的工具,是連線知識與能力的橋樑,它是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科學方法是人們揭示客觀世界奧秘,獲得新知識,探索真理的工具。科學方法通常分為經驗性科學方法、理論性科學方法和橫向科學方法。

  4.科學思維的培養

  常見科學思維有:求異思維、輻射思維和輻輳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和合向思維、聯想思維、靈感思維等。科學思維形式是課堂教學的要素和目的。我們的科學課堂要求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再發現,而不是一味的告知。要一定要想辦法“授人以漁”,而少些“授人以魚”。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探究的主人、科學知識“再發現”的主人。

  總之,科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創新精神培養,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反映在科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應當滲透到科學教育的精髓裡。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才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科學素養的新世紀人才。我們教師任重而道遠,讓我們攜起來手一起努力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