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2022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13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2022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13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

  進行完本次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穫頗豐,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和學生的思考形成共鳴。正如古人所說“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要想形成共鳴,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再怎麼引導,也是勞而無功。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

  其定位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一定的誤區。現在理論研究者普遍傾向於認同將“言語性”作為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新課標從“語言文字運用”的領域、能力規範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而且將重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思想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這對於切實糾正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非語文、泛語文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說說寫寫、讀讀背背。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這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著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中,常常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且,由於一些人只狹隘地單純從實用的角度認識漢字書寫,認為鍵盤輸入已經可以代替寫字,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為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這一點我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少對寫字的練習指導,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節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範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因此在這一方面我必須加強並不斷提高。

  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00個左右會寫”減少為“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第三學段的硬筆字還增加了“力求美觀”的要求。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識字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本標準還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要求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2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他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科學學習新模式。達到讓學生先想象後動手、現在也不限制每節課必須講完某節內容、只要學生能透過自己的想象操作達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課餘時間繼續、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我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的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形式和手段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資訊,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同時,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相法或結論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學習興趣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自主合作探究

  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三、創新型教學

  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當今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螢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語文學習工具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3

  近期,課題組組織成員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並在組內進行了深刻的交流,對比自己的教學,頗有感觸。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創新意識才能推動社會進步,而語文課堂將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前沿陣地。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的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其中不少都是語言材料中的精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語言實踐活動中使用頻率較高。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感受中國文字的語言魅力呢?這是我們語文教者在教學中應該深思的問題。

  3、“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自動化的行動方式。學習習慣有優劣之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活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而低劣的學習習慣將嚴重阻礙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甚至影響人的一生。研究語文學科的特性和習慣的特點。不難發現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絡。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發展性和開放性等特性。而習慣則有長期性、漸成性、固定性和自動性等特點。因而語文學習習慣就是學生在語文讀、寫、聽、說過程中,逐步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自動化了的語文行動方式。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適合語文學科特性的,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發揮較大促進作用的行為。它是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語文學習能力是它的發展。所以有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會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4、“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探究性學習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實破點,透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式與方法。

  5、“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多少年來,初中生閱讀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付中考,而很少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愉悅和激情,這是我們閱讀教學亟待改革的現狀。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其思維,豐富其情感,又能訓練學生提高閱讀能力,這成了教者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6、“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聽說讀寫的訓練。多角度、多層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並在實踐中加以提升,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總綱,總括了語文教學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及教學建議。其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為語文教師指明瞭具體的教學方向,規範了教師教學中的各種行為。這裡,我主要想談談習作教學。

  習作是就是將自己內心想說的話,觀察到的現象以及想象到的事用文字表達出來,將學習到的、觀察積累到的知識進行輸出。對於這一點,《課標》要求:多讀多寫。我的體會是,讓學生多讀一些文學書籍,勤寫作。閱讀要進行閱讀的指導,習作也要進行習作的指導。關於習作,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點:

  1、口語交際的訓練。

  口語交際對於學生初學習作非常重要。能將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才能為後面的寫提供了抓手。老師在設計口語訓練時,要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願意說。在充分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試著整理寫一寫。

  2、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是解決學生寫作時無內容可寫的有效途徑。去年秋遊回校,學生進行寫作。很多學生作文都像流水帳一樣空泛,但細心的學生卻能將當天的看到的、玩到的都寫得很詳細,感情也表達的非常真摯。星期天的日記,班上閔婧同學交來了一篇近600字的日記,一看日記才知道她也參加了9月18日的抗日遊行。因為她很關注這一事件,就將看到的想到的都寫了下來,甚至還去查了資料,詢問了爺爺。所以培養好學生的留心觀察的習慣非常重要。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從曹文軒老師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曹老師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句句精到,不落窠臼。我認為這些不僅僅只是曹文軒老師生活經歷的積澱,更離不開細緻的想像。李吉林老師經常帶學生到野外去上語文課,也就是為了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室內課上,李老師積極創設情境,來引發學生的想象,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發展。可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於寫作非常重要。《課標》中對第一學段的寫作就規定: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這對於學生今後創造力的形成至關重要,可謂影響一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其內容易懂卻很博大,既明確了方向,也給老師們留有發揮個人才智的空間,值得我們用心地去體會、思索與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5

  第一、明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

  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立(基礎)、自為(實質)、自律(保證)。具體表現為:學生參與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參與制定學習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自己發現認識解決問題,發展思維,掌握方法,養成習慣。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體驗,並以之激發自己學語文、用語文,自己能在語文實踐中及時反思並調整學習活動。合作學習要求明確共同的任務,要求學生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支援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務,要求師生共同評估學習活動,尋求改善途徑。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掌握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要培養合作的生活態度。探究學習著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學習要求在語文實踐中,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重要現象,在對重要現象的觀察體驗感悟中,有針對性的所及與處理相關資訊,在對問題的探索認識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積極表達交流,逐步形成,並呈現、說明、評價和檢驗探究解惑,在探究學習中掌握防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發展實踐創新和探索進去精神。

  第二、正確認識自主合作探究的對立面

  對立面包括教師的指導性學習,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要對學生驚醒必要的指導和要小的幫助。包括使他們明瞭學習目標和內容,開發和利用學習資源,涉及語文學習活動,發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反思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合作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個體學習。合作學習錢,個體都應對學習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這樣,合作學習才會有知識和經驗的新的建構。探究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接受學習。如果接受學習中學習者是主動地,能夠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建立實質的聯絡,就是有意義的。

  第三、在綜合性學習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徵,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6

  促進新一輪的語文教學改革,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佈至今已經一年多了,各地掀起了學《標準》用《標準》的熱潮。《標準》的頒佈,對於今年秋季,新教材將在我區全面啟動,作為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感覺到這又將是一個語文教學的春天。解讀《標準》不難發現其中的鮮活力量,它以全新的視覺揭示了語文課程的特點和發展方向。課程以全新的理念把握時代命脈,處處體現著時代精神。《標準》在總目標之下分四個學段,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研讀《標準》寫作目標。我以為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大家在教學過程特別注意:

  一、重視興趣的培養

  不難發現,重視興趣的培養是《標準》有別於試用修訂版“大綱”的顯著特點之一。第一學段是“寫話”。“對寫話有興趣”、“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其中的“興趣”、“樂於”就強調了興趣的培養。第二學段中同樣要求“樂於書面表達”、“不拘形式得寫下見聞、感受和想法”、“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教學評價中也強調“是否有寫作的興趣、有良好的習慣”。無論從課程標準的確立還是教學評價的建議,《標準》都把培養習作興趣放在首位,這是任何老師在實施過程中應當引起重視的。

  二、多方面開發課程資源

  以前的教學重視課堂教學資源,有的教師死守教材大綱,不敢越雷池半步。長期以來課程資源的拓展落後於學習要求的不斷提高,使我們的教改落實不到實處而流於形式。《標準》明確指出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並有詳細的例舉,而且還指出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開發各地區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學校也要積極創造條件,教師也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們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對這些資源有充分的瞭解,為作文訓練構建起一個穩固的空間,注意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三、緊扣實際需要

  “學以致用”、“教是為了不教”《標準》鄭重地提醒我們“學生的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為解決他們的實際需要服務。”這在寫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冒號、引號。”、“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見的標點符號。”這些目標明確告訴我們學習標點符號是為了使用的需要。切忌為了學習而學習,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哪種標點符號,教師就要靈活多樣運用教材,因材施教。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另外,“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看出寫作是為了交際的需要,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師應該把握好寫作教學的目的,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明確寫作不是讓學生會寫或長或短或樸實或華麗的文章。

  四、寫出個人特點

  曾幾何時,寫好事都幫軍屬大娘打掃房間,扶盲人阿姨過馬路。看見有人經過菜地必定是去樹一塊牌子:“請不要從菜地走過。”看見水龍頭沒關就掛:“請節約用水!”老師都用自己的審美觀點牽扯著學生,把傳統美德往學生的身上套。有的老師甚至為了考試的需要讓學生被范文照套。使學生的習作有如工廠產品般整齊劃一,沒有個人的東西。

  《標準》十分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創造精神的培養,第一學段“寫話”目標中:“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覺。”強調的是個人的感受。書法抒發的是個人的願望。整個習作目標中共有10處提到“自己”這個詞,明確告訴我們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寫作教學中,要把握好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從學生的思想意識出發,寫出他們“自己覺得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當然。這不是說對學生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若學生在習作中出現不健康的話語或者流落出不良的思想傾向,教師應當在肯定其勇於發表意見的基礎上巧妙地加以引導,而不該粗暴地一棍子打死,挫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發展學生個性,就看教師如何準確把握教材,如何使用教材資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習作教學中忌死守教材,死搬硬套,無病呻吟地要求學生寫一些和他們生活實際毫無關係的作文。比如“幫軍屬老大娘打掃房間”。當地若沒有需要幫助的老大娘,教師就得靈活處理教材,換上適合實際情況的訓練篇目。

  五、倡導合作精神

  《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這是在以往的“大綱”中沒有提到的。寫作目標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第二學段中“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第三學段中的“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既提出了合作的理念。有注意了坡度,而且還注意合作後的收效。能否於他人合作,合作的效果好壞直接影響一個人成才與否。《標準》站在時代的高度民主,從長遠目標出發,在寫作中溶入合作精神的養成,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現代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們教師在實施過程中。要牢牢把握這一目標,在寫作教學中徹底落實這一目標,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方法。在寫作中學會合作。

  六、徹底改變評價觀念

  以往的教學重視結果,“讀書人看考”說的就是這個理。《標準》的評價與以往的評價有很大的區別。《標準》指出:“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這就要求我們要徹底改變陳舊的評價觀念,從注重結果轉移到注重過程上來。去了解學生是如何積累材料、如何處理所收集的資訊的。從草稿本上也可以折射出學生修改時的態度及方法。透過各種評價使學生主動自改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標準》的頒佈,已經掀起了語文教學改革的又一次浪潮。每次的浪潮中總會出現一大批優秀的弄潮兒。我們沒位教師都應該靜心研讀《標準》,把握其中精髓,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共同構建語文教學大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7

  (一)如何堅持推進“兒童閱讀”

  在一次次的聽課、評課學習中也學到了不少,自己也好好學習了新課標,此次閱讀特別關注了“關於課外閱讀”部分。新課標對於課外閱讀進行了透徹的論述:從課程理念到階段教學目標,課標有多處涉及課外閱讀問題,凡是論及閱讀教學,幾乎都包括了課外閱讀。讓課堂閱讀教學往課外閱讀伸展,讓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連成一體。這是課標精神,這個教學內容很好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另外,我們學校正在開展全校性的閱讀活動。學生們興趣很高,但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無論何時何地,重視課外閱讀教學,正是給孩子們在寒冬送上了溫暖。閱讀教學在自己的課堂中也應適時地進行,進行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背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

  因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能自主地進行閱讀,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裡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堅持推進“兒童閱讀”。學習語文正如呂叔湘說的:“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激發閱讀興趣,加強閱讀的指導、交流、展示。

  (二)加強調識字和寫字

  第一學段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各學段,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每個學段都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筆畫、結構、行款,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注重寫字質量,切實提高書寫水平,避免大量、機械的書寫訓練。識字寫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關於識字寫字教學: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寫字教學:體現漢字的規律和特點,由獨到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基本筆畫到字的間架結構,加強指導。注重書寫的規範要求。第一學段: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部首,按筆順規則寫字。對姿勢、習慣的要求是史無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總之,在教學時一定要紮實教好每一個字,老師示範要到位,學生練習要求準確,老師批改要細緻。聯合家長的力量,發揮班級鼓勵的力量。基本筆畫書寫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光講解不夠,還需精煉成口訣讓學生熟記於心。讓家長了解孩子書寫的近況,定時給家長以書信的形式交流、表揚孩子書寫。在班級中展示、張貼孩子的優秀寫字作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8

  最近我對《語文課程標準》再次進行了學習。透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寫出做為下步語文教學繼續努力的方向。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後鞏固、課外拓展。

  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麼,思考自己那些地方還沒有讀懂。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節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後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複習,在教學中我採用課堂隨堂檢測卡的形式。課外拓展就即咱們平常所說的以一篇帶多篇,透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學生去閱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透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學生閱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以名言警句、優秀詩文、中外經典等引領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階段目標中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要做到“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透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對於我們有59人的這個大班怎樣完成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要求呢?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名言警句背誦、古詩文誦讀、中外經典品讀三管齊下的辦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與舊版的課程標準相比,有一些明顯的改動。例如:部分學段要求學生會寫的字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是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綜合性學習、評價意見等方面又增加了一些具體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經過改動後,20xx年更貼近了新課程理念。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做了上述的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於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於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於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於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學生畢業時,腦子裡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是以前語文教育的失敗之處。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複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複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脫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為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薩特那句“存在即合理”,給了所有人不改變的合理藉口。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只有常學常新常改變,我們才能做的更好!共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0

  自己xx年畢業至今已有15年,應該說自己參加工作的年頭也不短了,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現在應該出些成果的時候了;而且我還聽很多人說這個年齡段應該是工作和生活黃金年齡,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工作情形如一朵正在開放的花,有著生命,有著活力。但自己現在卻不知怎麼了,對於曾經熱愛的語文越來越不會教了,天天早來晚走的,你在看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敢表達、會表達的越來越少了,這種學習狀態,成績能高嗎?挫敗感越來越強。內心有時還有這樣一種想法,下一次再分科不教語文了,改教數學吧。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問題問了自己很多次。

  有幸的是暑假期間,學校佈置我們學習了20xx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及,昨天又聽了張靜教研員關於《20xx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分析,在學習與傾聽中讓我心中那個為什麼的問號慢慢變成了半個句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認識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重書本,實踐不夠

  課標中,在“課程性質”一部分增加了這樣一句話:“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透過學習我覺得課標在告訴我們,語文課程要學習的是“語言文字的運用”。想想也是,我們每天學語文,到底是為了什麼?歸根結底是為了“運用”。這才回到了語文的本源。比如我們每學一篇課文,或教學生學生字,或教學生學詞語,或教學生學閱讀,或教學生學習作,我們教來教去,最終目的還不是讓學生把這些生字、詞語、閱讀的方法、寫作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嗎?這也正是說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而自己平時的教學恰恰只是就書本而教書本,學生總是學這樣空洞的語文,興趣能大嗎?

  二、想法有,堅持不夠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一直努力把指引學生寫一手整潔、漂亮的字作為自己教學中任務之一,為了讓學生寫一手好字方法用了不少,打字頭,搞評比,實在不好打手板,可效果還是不理想。

  而20xx版課標“對寫字教學更加重視”,讓我找到了一些答案。課標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還明確指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課標中的這些語句在告訴自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試想效果不理想,是不是自己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呢?

  三、朗讀有,自然不夠。

  四、引導學生讀書有,展示方式的靈活多樣性不夠。

  五、引導學生表達有,個性表達,創新思想不夠。

  六、指導學生作文有,修改不夠。

  如果在今後的教學我能將這些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努力克服,學生是不是會能喜歡上語文課,喜歡上語文課了,這樣學生的成績是不是也能提高一點呢?

  新課標的出臺標誌著語文教學又將進入一個深沉探究的新時代,讓自己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思考著,改變著,收穫著……在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研究讓自己的那個句號越畫越園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1

  在這學期我閱讀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語文”兩個字的含義相信大家都明白,簡單的來說就是“語言”和“文字”。要想學好語文,就要學好語言和文字。書中提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要明白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在語文教學方面倡導: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並且針對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裡的“對話”,已經不再是狹義的師生雙方語言的交際了,它是“互動”的一種外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教育教學中的互動,主要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改變了傳統的老師控制課堂、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而是師生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給學生以指點,學生也給老師以啟發,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生生互動,則是學生之間擺脫了“各自為戰”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互相推動,從而共同提高學習效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後鞏固、課外拓展。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麼,思考自己哪些地方還沒有讀懂。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節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後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複習,在教學中我採用課堂隨堂檢測的形式。課外拓展就即咱們平常所說的以一篇帶多篇,透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學生去閱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透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學生閱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以名言警句、優秀詩文、中外經典等引領學生的成長。名言警句用簡短的話語向我們昭示了許多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為它比較短,容易背誦,而且蘊含的道理讓人一讀就懂,所以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鑑於此,我在班裡組織了進行名言警句積累的活動,上課鈴一響,同學們便依次站起來背名人名言,全部背過後,再進行新課的學習,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我還採取了與學生共同背誦的形式,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此種活動的方法還在積極探索之中。對於擴充套件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我則主要利用時間讓學生在課內閱讀,其餘部分在課外進行閱讀,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還要要求學生平時多練字多寫字貼,告訴他們正確的寫字方法。字也體現著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從字跡當中也能看出一個人的方方方面。作為一名老師就更要能寫得一手好字,無論是鋼筆字還是粉筆字,而且平時要多加練習,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透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把學生培養成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對於《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又一次靜下心來讀了《20xx語文新課程標準》,感受頗深,特將自己的幾點體會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課程性質與理念的更新。

  1、20xx版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語文學習注重與聽說讀寫和生活相結合

  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絡,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還指出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薰陶感染;同時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學應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絡,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蒐集處理資訊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於透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3、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認真鑽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路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目標與內容及評價的新強調

  (一)學段目標與內容的要求變化最大的是識字與寫字

  第一學段(1~2年級)把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減為1600個左右,其中(800-1000)減為800個左右會寫。增加了“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的要求。關於學習獨立識字。原先只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新標準增加了“部首檢字法查字典”的要求。第二學段(3~4年級)會寫字的數量由(1800)左右減為1600個左右。增加了“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要求。第三學段(5~6年級)也是增加了“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要求。

  新標準雖然降低識字寫字量,並不是輕視識字寫字教學,相反,我們更應該重視寫字的學習過程,提高識字寫字的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二)關於閱讀教學

  1、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低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中學段不少於40萬字,高學段不少於100萬字,合計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應不少於145萬字。關注學生透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2、閱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

  精讀的評價,第一學段可側重考察對文章內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詞句的理解、積累;第二學段側重考察透過重要詞句幫助理解文章,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以及對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學段側重考察對文章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的瞭解領悟。

  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第一學段側重考察學生能透過朗讀和想象等手段,大體感受作品的情境、節奏和韻味;第二學段側重考察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細緻閱讀,具體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語言;第三、第四學段,可透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來評價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3、強調“引導學生鑽研文字”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透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字的過度發揮。”

  新標準增加了“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提出了兩個防止:一是“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二是“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字的過度發揮”。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常常出現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的現象,學生極少閱讀課文,便熱熱鬧鬧地討論起來,或者對文字僅浮於淺表地蜻蜓點水,隨即天馬行空過度發揮。

  以上兩種現象都不利於學生讀好文字。引導學生鑽研文字至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引導學生讀通文字。

  ②引導學生讀懂文字,對重點詞句、重點段落。全文內容和文章主旨情感都應該理解到位。

  ③引導學生讀好文字。

  (四)強調習作的階段性特點

  20xx版標準在習作要求方面,更突出了階段性特點

  ①強調了第一學段寫話,應著重指導學生清楚連貫地表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訓練:一是指導學生把話說清楚完整連貫。二是指導學生把詞擴充套件成句,三是透過問答聽寫培養學生清楚連貫的寫話能力。

  ②第二學段指導學生學會寫段、短文。透過以下幾個方面訓練:一是抓住重點詞句意思去仿寫,二是抓住順序去觀察,三是抓住記敘文要素去敘述,四是抓住事物特點寫具體。

  ③第三學段指導學生學會寫篇。高年級要加強讀寫結合訓練,掌握讀與寫七條規律,學會“讀中學寫,寫中再讀,讀寫結合”的方法。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給我們提供了七條讀寫結合規律:一是從讀中學解題,作文練審題和擬題;二是從讀中學歸納中心,作文練怎樣表達中心;三是從讀中學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練擬寫作提綱;四是從讀中學區分文章主次,作文練怎樣安排詳略;五是從讀中學捕捉文章的重點段,作文練怎樣突出中心;六是從讀中學品評課文,作文練自己改作文;七是從讀中學作者怎樣觀察事物,作文練觀察方法。

  (五)語法修辭知識要重視應用性

  1、涉及到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文體、文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在所遇到的具體語言環境中進行指導和點撥。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概念、定義進行講授與操練。

  2、強調語法、修辭知識教學的應用性。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恰當地落實課標精神呢?

  ①依據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語法和修辭知識。

  ②緊扣文字,領悟語法、修辭之精妙。

  ③情感朗讀,體會語法修辭的表達效果。

  ④注重訓練、運用語法、修辭,規範美化語言。

  最後談談“關於人文素養與培養語文能力的關係”。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工具性不能厚此薄彼,就像一張紙的兩面,互相依存、相輔相成。在教學中如何做到統一,有以下幾點建議:

  1、在朗讀感悟中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2、在品詞析句中體現二者和諧相生的自然融合。

  3、在“理解內容”與“領悟表達”中尋求二者和諧相生的路徑。

  4、在聽說讀寫中追求二者和諧相生的境界。

  總之,學習了《20xx語文課程標準》,我對語文教育教學的目標要求更明確了。決心努力以課程標準來指導自己鑽研教材,備教材、學生、教法學法,設計教學方案,將課程目標要求融入到自己的課改教學模式等實際教學活動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3

  開學初,我反覆研讀了《語文新課程標準》,頗有感想,收穫頗多。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教學的標杆。以下我就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和感受:

  一、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

  課標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課標21頁還明確指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對寫字也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其實,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

  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寫一手漂亮、規範的漢字,在板書給學生時,做到一筆一畫,特別是低年級寫字時,每一個字要分析字形、結構、佔格,在每次教學時,要儘量留15分鐘進行識字寫字,只有保證充足的識字寫字時間,抓好課上有效的時間,認好字、練好字、學好字。

  二、閱讀教學重在平時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各個學段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透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僑情做作的腔調。

  在教學一二年級,學生們愛唱讀,把音拖得長長的。我想,根據課標的教學目標,今後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多的是學生琅琅的讀書聲而不是學生拖腔怪調的吼聲。

  課標23頁還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語文教學並不是只把課本的課文會讀會背,還要培養學生愛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所以,在低年級,語文老師就該與家長相互配合,在校內、家中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習作教學強調兒童生活實際的連線。

  《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樂於寫作和自信,注重發展個性,注重打好基礎,從而降低了寫作教學要求,要求學生會“寫話”,中年級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高年級僅僅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能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這些都比過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質在於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進一步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