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這次公司組織管理幹部素質提升培訓,我深刻領悟到做好企業,管理知識的重要地位,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死存亡。林總在課上生動的概括了企業以後的發展遠景和企業怎樣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
隨著企業的壯大,人力資源怎麼跟上去,是擺在目前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企業要發展,人力資源必須跟上,這樣就要求大家怎麼建立好培訓機制,管理幹部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搭配時間,利用目前有效的人力資源培訓好每一個人,要讓每一位員工都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學會分析、總結,只有在總結中才能吸取不敗的成果,只有在總結中才能建立起來應急機制,迅速把握問題的實質、提出解決方案,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轉。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性化的管理,我們要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關心下屬,時常與員工交流溝通,解決員工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不違背公司規章制度的情況下儘量為員工所想;“想員工之所想”解決人員流失的重要問題,你才能做好有效的管理。
劉總授課給我們解決了很多思維及工作方式的辦法,怎樣才能達到目的,在某一種事情上遇到困難時,換個思維來解決問題,最終達到目的,凡發現問題要思考問題全面、有序,把問題進行細化量化,一直量化到最小點,然後從細節上一步步抓起,最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一個成功與不成功的人怎樣利用這8。64萬秒決定這一生的命運,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要做最能出效益的事!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標準,不是“某件事有沒有意義”,而是“某件事是
不是最有意義”。怎樣減少時間的浪費,充分把握時間的人就能決定他一生的命運;統籌安排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多餘時間的充分利用決定人生的軌跡;要想做到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就是確保每天都在做正確的事情,在規定的時間內儘可能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
每一個有能力的領導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學會統籌安排、學會授權,怎樣把自己手頭的事情授權給下面的員工,控制授權不代表放棄權利,要做到把工作的目標成為每一個人的目標,合理安排每個人的工作,讓每個人都有責任感,授權的每一項工作都能圓滿完成任務。組織這樣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更是必須的。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去學習和了解,產生較強的效力,推動企業的全面發展,才能立足於不敗。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三天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認為行政管理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將行政管理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技術透過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以提高學生行政管理專業化水平和綜合能力。這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現行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學方法普遍存在重視科研、輕視教學,重視教學內容研究、輕視教學方法研究的傾向,改革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我認為行政管理學教學方法是新形勢下培養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市場經濟改革、政府機構改革和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等時代背景下,社會對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由傳統的研究型、學術型嚮應用型、操作型人才轉變,要求高校著力培養能在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人事組織等工作的大量人才。而從當前行政管理人才的培養來看,課堂教學多采取“黑板管理學”授課方式,這種課堂教學既不符合行政管理學實踐性的學科特徵,所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知識體系會存在缺乏操作技能訓練的問題,難以幫助學生獲得處理實際行政管理事務中分析、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品質、能力和技能。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勢在必行。
隨著電子政務技術的發展,對行政管理過程中資訊的快速反應能力、判斷能力、預測能力和處理能力等要求更高,而行政管理專業的本科實踐教學環節非常薄弱,主要的實踐教學為進行社會調研、撰寫畢業論文和參與畢業實習,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基本處於空白狀態,不能適應現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這就迫切需要最佳化傳統公共行政教學方法,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現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我認為進行行政管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應著力把握以下原則。
第一,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能力為第一原則。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原則是在行政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不僅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展的主體這樣的一種特殊認知過程。提高學生對行政管理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著力培養學生對行政管理總體的綜合能力,它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透過對話式和啟發式教學,針對學生對行政管理學思想認識中存在的問題,精練課堂教學內容,突出講授課程的重點、難點和熱點,提高教學效果,並培育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社會的進步培養高素質的政府管理人才。
第二,理論聯絡實際、不斷創新原則。行政管理學既是一門基礎性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因此,行政管理教學必須時刻關注行政管理改革發展的實踐程序,注重理論聯絡實際,並著力在行政管理具體運作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學方法上大膽創新,授課內容要儘可能反映本學科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動態,保持教學內容與國內外行政管理理論與現實的發展、變化同步,使教學內容常新,更新教學方法,使行政管理教學方法富於時代感、新鮮感,適應資訊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三,注重教學效率和教學方法有效性原則。注重教學效率,遵守教學方法有效性是現代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原則,也是行政管理教學方法改進和最佳化的基本要求。關注實際運作中的低投入和高產出,增強時間觀念,提高效率,適應現代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也是避免教學滿堂灌、機械式重複練習、題海戰術等低效現象發生的基本要求。
第四,堅持教學方法整體、系統、合理、最佳化原則。系統效應是衡量行政管理教學方法設計成功與否的主要依據。在行政管理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把握教學方法內部關係的協調和平衡,以使行政管理教學效果達到合理、最佳狀態。也就是說,行政管理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除要考慮具體要素的改進和完善外,更應從總體上關注行政管理教學各要素問的良好組合和協調,以求產生最佳的系統整體效益。一方面,要看到各種行政管理教學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特長和獨特價值,所以要具體探索和豐富各種各樣的行政管理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應根據具體的行政管理教學任務和實際條件,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克服教學方法區域性、僵化做法,揚長避短,綜合成整體最佳化的行政管理教學方法結構。
行政管理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適合大學生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並從中國行政管理的實踐出發,增強行政管理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為此,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實踐教學,來提高行政管理教學質量。
第一,案例分析法。行政管理案例教學法是以尊重行政管理客觀實踐與現實環境基礎,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對實際行政管理問題分析、探討與解決的理性思考的學習環境中去自我體驗、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從而達到理解原理、鞏固概念、深化知識、巧用方法的目的。實際上就是透過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行政管理實際運作的替代性經驗,以彌補課堂填鴨式教學方法的不足。首先,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案例知識庫,所選案例應儘可能地符合我國現實,並注意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最好是一些知名或學生熟知的組織單位的案例,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在課堂討論階段,任課教師要根據自己預先設計的教學程序講解案例,並提出富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調動學生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必要時把對學生的學分壓力轉化為課堂討論發言的內動力,並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快速反應,引導學生走向行政管理分析問題的專業化思維。最後,在整理總結階段,對課堂討論內容進行整理,教師要注意加強指導學生寫作的邏輯性、專業性和規範性,在學生小組內交換討論,並最佳化方案。儲存歸檔,以便學生日後參考使用。
第二,模擬教學法。模擬教學模式旨在營造人為的行政管理事務環境或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崗位角色,開展具體行政工作,使之能夠在模擬真實的氛圍中學習行政管理實踐必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積累管理經驗,由此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與質量。首先在行政管理情境遴選階段,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應綜合考慮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社會人才型別需求、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和本校的現有資源。其次,行政管理情景計劃組織階段,它是提高模擬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教師應首先明確情景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選好所用道具或場所,掌握方法,制定具體實施步驟,並提前將教學計劃通知學生,組織學生進行角色分工與預演。再次,行政管理情景開展階段,它是整個模擬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地完成角色的扮演,並仔細觀察學生在情景模擬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做好記錄。最後,總結評價階段,教師對模擬的效果進行點評,指出模擬中的優缺點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可採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該階段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行政管理實踐領域的經驗,也可以幫助教師全面瞭解學生對行政管理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客觀評價教學效果,為完善組織下一輪模擬行政管理情景積累教學經驗。
第三,社會調查實踐法。社會調查實踐法要求學生親自深入政府工作機構去,適應行政管理工作環境,瞭解行政管理工作情況,學習行政管理工作人員工作方式和方法,從而增進學生對行政管理工作實際情況的瞭解。首先。可以採用現場觀摩方法,讓學生親自到政府機關中的工作現場去,有必要組織學生深入學校所在社群的黨政機關進行現場教學。現場觀摩的教學方式需要得到政府機關的大力支援,要求院系必須與政府機關有比較密切的聯絡和合作。其次,可運用實踐調查方式,結合所學的有關課程和當時公共部門的熱點問題,任課教師利用節假日走出校門作專題調研,帶領學生到社會中去調查並形成相關的調查報告,在行政管理實踐領域中發現問題,充實課堂教學。也可聘請那些具有豐富黨政機關工作經驗的領導為學生講解我國行政機構設定、級別劃分、權責分配以及中央地方各機構分權授權和執行情況以及機構改革的難點分析和對策等。
再次,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或見習。要成功地培養行政管理學應用型人才,就必須有充足的社會實習基地。有利於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就對行政管理部門工作狀況有基本的認知,也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在實習基地,置身於完全真實的行政環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性及崗位的適應力。
第四,應用現代技術教學法。行政管理學使用現代技術教學法,依託現代通訊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傳播技術和資訊科技等,為學生在學習行政管理學時提供集立體性、互動性、趣味性、綜合性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圖、文、聲、像並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介面友好。形象直觀,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感官和認知刺激,既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又增強其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且教學資訊量大,可以大幅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是傳統行政管理教學法無法比擬的。首先,在教授行政管理課程時應用現代技術教學法需要行政管理學會及行政管理教學研究會組織研究一部能得到大多數學者公認的、能反映學科發展基礎理論與現實熱點問題並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行政管理學電子化教材,並隨著行政管理實踐的改革發展定期完善這一教材。其次,組織學生觀看行政管理教學錄影,讓學生了解行政管理工作,並能從成功的行政管理的經驗上培養興趣,得到感悟。最後,運用開放式教學方式實現人與人互動。
藉助具有成功行政管理教學經驗的外校教師,或藉助經驗豐富的政府行政管理人員在網際網路上就行政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人機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從而達成行政管理教學共識,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3
網格化管理,從本質上講,是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機制的創新,其核心是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以差異化職責為保障,以資訊化平臺為手段,促進條塊融合、聯動負責,形成村(社群)管理、服務與群眾自治有效銜接、互為支撐的治理結構,實現政府職責特別是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在基層的有效落實。
推行網格化管理,重心在基層,根基是群眾,目的是民生。要創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明確目標任務,把工作著力點放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上、凝聚民心民力上,真正使群眾的困難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群眾的事情在第一時間落到實處。
社群既是城市的基礎單位,也是網格化管理的重要基石。要堅持在社群建設中強化網格化管理,在網格化管理中加強社群建設,按照黨建帶動、完善自治,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民生優先、服務群眾,管理協同、互助共享,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努力把社群建設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居民滿意、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明確責任
一是強化責任意識,做到腦勤、腿勤、手勤、嘴勤、筆勤,成為發現、受理、處置、協調、報告第一人。二是善於發現問題,善於處置問題,及時報告問題;主動與社群居民交流溝通、增進感情,及時瞭解掌握社情民意。三是提倡錯時工作制,堅持到網格巡查、踏看。四是認真填寫網格責任人工作日誌,做到工作日清周結、動態資訊及時錄入。需要向其他條線交接的事項,及時填寫工作單,辦好交接手續。五是引導和吸納物業管理機構、居民代表、退休黨員、居民組長、樓道長、熱心社群工作同志以及社群志願者等作為義務資訊員、監督員,協助做好網格內的管理工作。
二、加強宣傳
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宣傳,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提高居民群眾對網格化管理工作的知曉率、支援度、參與率。二是在社群醒目位置設定網格化圖譜,公佈網格責任人照片、姓名、聯絡電話、工作內容和管理服務職責等資訊,向每家住戶發放網格責任人服務聯絡卡。
三、完善功能
一是資訊聯通功能。建立每日資訊通報例會制度,做到準確、快速、完整的交流和反饋資訊。二是快速處置功能,遇到問題及時處置。三是資源配置功能,合理利用黨建資源、行政資源、社會資源和市場資源,善於整合、利用。四是便民服務功能,為社群居民提供就近、及時、便捷的多樣化、高質量的服務。五是社會保障功能,為社群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提供社會救助、創造就業機會。
在做好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面,社群建設要結合城市環境提升、功能完善,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把市容市貌和薄弱環節整治作為重點。把精品街、背街小巷、集貿市場、城中村以及無主管居民區的整治,道路、街頭綠地、遊園廣場、公廁建設等與社群建設結合起來,突出抓好環境衛生治理、廣告匾牌整治、佔道經營、居民區管理等城市建設管理方面的工作,確保城市形象和群眾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同時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宣傳和監督力度,不斷提高全市人民除害防病意識,促進各項病媒生物預防和控制工作的落實,爭取愛國衛生人人參與,健康生活人人享有。透過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市愛國衛生管理水平。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4
5月11日下午18:30-21:45,公司組織了一次關於目標管理的培訓,無論在觀念上還是理論上都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目標的制定
目標管理看起來簡單,但要把它有效地付諸實施,需要我們對它有詳盡的瞭解和認識。目標管理和其他各種決策和計劃工作一樣,如果我們擬訂目標得不到必要的指導方針,不瞭解決策和計劃工作的前提條件和公司的基本戰略和政策,那麼我們就無法制訂出正確的目標,也就無法發揮目標管理的作用。
目標有時可能是難以確定的,特別是對於目標的主次優先難以確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理解公司的宗旨、使命,認識影響組織發展的各種因素,並依據科學的程式來確定目標。
與公司的宗旨和使命相比,我們目標一般是短期的,幾乎在所有實行目標管理的組織中,所確定的目標都是比較短期的目標。但是我們的目標必須透過公司的目標來進行分解制定,保持於公司目標的一致,而不脫離公司目標。
目標管理要取得成效,必須保持其明確性、穩定性和有一定的靈活性,目標經常改變,只能使目標失去原來的意義,失去一個明確的方向。但是可以根據新的認識和發現,環境的變化對目標進行修正。這樣能使自己的目標方向更明確、更容易實現。
二、目標的實施
儘量不要說“因為……所以沒有達到目標之類的話”,完不成就是完不成,先承認失敗再檢討自己。說這些話就是一種推卸責任,是一種狡辯。世上共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在不停地“表現”,另一種人是在不停地“狡辯”,所以從現在開始,必須慢慢地培養自己的習慣,人都是由思想到觸動再到行為最後養成習慣的,現在亡羊補牢應該不算晚。
要負起責任,所謂自信心就是由責任開始的,作為一名管理者就必須負起責任,要樹立信心也必須負起責任。責任是執行力的動力。
目標要量化,要分階段,不能光看到終點。我想目標要分階段這個道理我很久以前就懂,但是昨天才對此有更加生動的理解,因為其實目標真的很重要,結果固然重要,過程也重要,要每月、每週、每天、每個過程的量化,這才是目標的分階段。以前自己的目標,制定得很模糊和籠統,都是些做好什麼什麼工作,還有,透過昨天的課,我更深刻的瞭解目標管理的意義,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標。
透過目標管理,使各項工作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和被動狀態,避免形式主義和無效工作;透過目標管理的系統分析,提高計劃工作的科學性和整體協調性,充分發揮自己內在的潛力和積極性,共同實現整體目標;解決控制的兩個難點,即指出控制標準即是目標、控制手段即是自我控制;有助於增強全體組織成員的團結合作和組織的凝聚力。
三、目標的總結和下一個目標
“日事日畢,日清日高”這是海爾目標管理中很經典的語錄。“到了我這,事情該結束了”,不能像美國西部的“傳水桶”一樣,把問題傳給別人。
目標完成後要對完成情況做總結,並制定下個目標。今天的目標今天必須完成,今天完成的目標必須比昨天有質的提高,明天的目標必須比今天更高才行。透過制定目標-實施目標-總結目標-制定下一個目標-實現公司總目標。
首先,從人生的角度來看一下目標管理。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暗淡無光的,沒有努力的方向,沒有奮鬥的動力。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更不知道如何去,那麼哪個方向對你來說,都沒有太大的意義。正如我在課程上強調的,人生沒有目標,就等於在夢遊!並且,沒有目標的人,將會成為別人實現目標的一種工具!
其次,從工作的角度來看一下目標管理。有目標的工作往往意味著有壓力,意味著你必須努力去工作。可能有人會不太喜歡有目標的工作,但是卻沒有想到,沒有目標的工作是不會被重視的。加薪、晉升?有難度,最後就只能混日子了。根據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先生的話,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由此得知,所有的工作都應該有目標,只不過有時候沒有刻意地去強調某些崗位的目標而已。
再次,從公司的角度來看一下目標管理。從公司的使命中得到一定時期內公司的總目標,然後經過上下級人員的共同協商,將總目標分解下去到每個崗位上,每個員工身上。在分解的時候,下一層的所有目標相加必須等於或大於上一層的目標,以確保目標分解的有效性。確定了目標,就要有具體的實施計劃,就要進行具體的目標管理。任何的目標管理都不會自動地實現。目標,是一種結果導向,但並不是簡單的重視結果,緊盯結果,更重要的關注過程,確保目標的如期實現。如培訓當中提到的目標管理理論,像20/80法則,沒有目標的箭,永遠射不準耙心,沒有抓住重點,你也永遠做不出好的業績;像SMART原則,目標的制定必須明確具體,可衡量的,可接受的,現實可行的,並且有時間限制的。
俗話說,教學相長,教育別人的時候,同時自己也在受益。以上是我個人關於目標管理的一些體會,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啟發。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5月22日~5月29日,我們參與了本智數字化管理人才評價系統的第一期培訓。
很有幸自己作為本智一員,與六家機構和旗下的優秀導師一起共同見證著數字化管理的數字魔力。
集訓開始
從前期對於此次七天集訓的各項準備工作及七天的相關日程設定,無論是本智還是合作方,認證方,都可看出對這次的課程抱有嚴肅的態度和期待的心情。
宋老師和張老師是我們此次七天集訓最主要的講師和考核人,同樣也是產品最主要的誕生者。從數字化管理的理論選型到測評生成,再從系統形成到解讀落地課程,只有她們真切體會到四年多的不易,也正因為如此,她們比我們更具有激動而又欣喜的心情。
第一天
第一天的上午,自然是將這個辛苦生出來的孩子好好地向我們在坐的所有夥伴介紹。其中就包括了我前面提到的產品誕生歷程,價值,應用以及目標等。讓我們不僅更清晰產品的情況下,更能透過產品的資訊,找到自己對於產品最好的銜接點和突破口,並已然感受到大夥除了做為我們導師以外的各種迸發的靈感。
第一天的下午,就開始實打實的專業基礎積累了。好比你要會英文對話,會作曲,你得知道26個字母,熟悉五線譜的音符一樣,基礎是關鍵。於是大夥如學生般靜心地開始從做事能力是a管理能力是b關係能力是c,分別又包含著哪些要素,價值觀又是什麼,壓力指數是因何影響著能力發揮等一項一項從空白開始積累。在介紹到同值不同能力或不同角色的時候,已經有人覺得腦袋不夠用了,但宋老師微笑地說,第一天是最輕鬆的一天。
的確是這樣的,第一天是讓我們所有人對產品及其未來要能用技術幫人服務必須打好的基礎有個立體的展示。第二天開始才是基礎打好後的第一個應用,人崗匹配。
人崗匹配
人崗匹配,顧名思義就是,崗位要的與人所擁有的潛質,要求相符。但解釋容易,做起來卻是這麼多年來企業一直在摸索的。我們可以憑經驗,憑崗位模型,憑多種日新月異的面試技巧,來做種種評估。但為何還是總體情況不容樂觀,成本?不穩定?無效?
人崗匹配讓你從一開始就是從價值角度考慮,你是要增值,保值,還是最不願意的成本。將崗位數字化,人數字化,彼此之間的對比和分析,讓匹配來得如此直接和簡單。
課程中主要的內容就是圍繞崗位數字建模,因為人的數字化已經透過測評軟體直接實現。本智的崗位建模,也不如以往測評諮詢般孤立地看崗位標準,而是結合公司發展階段和公司性質,在這個大背景前提下,再對於崗位的貢獻和能力進行選型,最後與角色進行匹配。
讓你清晰知道是差在哪裡,差多少程度,結合個性因素分析的幾大要素,判斷是否有補差缺失的可能性。甚至可以透過能力直接匯出為了達到這個公司背景下的這個崗位的貢獻要求,你要做點什麼,職責也就出來了。一環套一環。
因為是第一堂應用課,當然不是教授知識如此簡單。本智的宗旨一直是知識點最簡易,實戰應用才是關鍵。
於是大量的案例練習,讓我們不停補充著知識中所學不到的實踐經驗。這裡我真的很想感嘆一句,由於實戰是分組,共5組,即便都是能兵強將,但每組的個性都是不同的,團隊的色彩更是五顏六色。也為我們下一堂團隊盤點拉了個精彩的序幕。
團隊盤點
團隊盤點。比起人崗匹配的技術難度,團隊盤點的確是高了一大節。
對於部門的建模思路可以參考崗位的建模,對於原崗位輸注的貢獻價值,此刻也變為部門的貢獻價值曲線。但這是堂針對管理者的課。而非僅僅如人崗般人力資源從業者知道人與崗之間的差距即可的。當高層和HR對部門的價值得到確認後,當你勾勒出部門的數字曲線後,你要做的才剛剛開始。
若部門的業務能力是靠員工,管理能力則是靠管理者。根據團隊的整體情況,你清晰了團隊的能力匹配情況,甚至是管理成本高低。你得繼續,針對能力和管理成本,對應性地進行處理。效率如時間管理、溝通、認可度等,亦或者效能如分工和標準上的問題,還是需要能力對應的提升,又或是你的管理風格的自省。都對團隊整體績效的提升有著關鍵而又明朗地指引。
同樣是分組形式,同樣是熱血沸騰彷彿時間不夠用地實戰和與各組的交戰,團隊間的默契越來越強,成果穩定性係數也越來越穩定。更可貴的是,似乎因為這種實戰的方式,讓我們對團隊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意義。
人力資源規劃
第三個,也是最難的應用,就是人力資源規劃。講到這裡的時候其實宋老師說,它是源頭,但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理解和吸收,所以她採用了倒著講的方式,先從人崗開始。是啊。人力資源規劃豈是一般管理者能做的,即便企業有些在做,無非也就是些數字的統計和核算,依然是拿到人工成本的預算進行人員的規劃和配置,但與企業的目標是否相關,是個成本部門,還是個增值部門,就目前多數企業而言應該真的是例行慣歷的前者。有多少企業會把人當成戰略資源來看呢。
宋老師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的戰略目標,又或者是運營目標,都可以濃縮在人均產值和人力成本兩個指標中。人員配置就是為了這些目標而服務。當企業戰略目標確定,你的標準已經確定。目標若是源頭的話,配置數量,人才標準,人力成本都會開始分別運轉。而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對應的配置重點也不同。
宋老師先拿個一個最難的初創型企業舉例,由於歷史資料的匱乏,就得先進行行業的對標,如是個高標,人數又希望跟行業差不多,自然人才標準就是精英戰略,而且根據配置的原則,先要根據業務情況,將核心部門的核心崗都定下來,然後人力成本就會出來,看結餘情況考慮輔助崗以及綜合崗。
避免一切人力資源的浪費,用盡每一個人力資源。同時對應的薪酬和績效、招聘標準,若有團隊,現有成員的能力提升培訓等等皆一氣呵成有了方向。以往傳統的人力資源工作,企業目標是一回事,人力規劃是一回事,人員配置又是另一回事,薪酬和績效更是各做各,基本解體。
我覺得這是個最考驗功夫的應用,的確自己在這堂課中受到的震撼和發現的自己不足最強烈。有諮詢經驗或很豐富管理經驗的夥伴們似乎吸收起來特別快,但宋老師已將人力規劃給到最讓我們這些沒有做過管理的有了可以參考的步驟和核心要素。
總結
六天的培訓轉瞬即逝,本就叫著燒腦的大夥,開始面臨最緊張的考試。其實考試在六天的課程中已經進行掉了40%,最後一天則是集中考驗大夥的基礎基本功以及大案例的解析和答辯。大夥如同參加高考的學生,在上午的基礎考時檢查一遍又一遍。的確如此,誰都不願意因為一點錯誤錯失分數,除清晰研究員的證書意義重大,更不想因為粗心而喪失好成績。
下午則是宋老師親自出的大案例策劃,我們被重新安排了分組。分組後的結果讓我很期待,因為不同的組合總能產生更精彩的火花。同時宋老師分配了組長,我們的組長是一個用我們專業話來說a高b高的博士。雖斯斯文文,條理邏輯異常清晰,彷彿很有默契似得,從一開始就眾志成城,到最後由他及另一位很牛的也是我們本智的同事形成戰略高度的規劃,而我跟另兩名夥伴則是負責配置策略後的落地,對團隊進行能力的分析和給到提升解決方案。似乎沒有一個人是空餘在那邊,根據自己所長貢獻著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最後的表現的也是讓老師比較滿意。其他組的夥伴也是亮點無數。
最後一天,告別緊張的考試,我們進行了晚宴。有些學員在感受到管理技術的顛覆震撼同時,帶著不捨和傷感,更多的是滿懷對於我們產品的期待,一同歡笑著,乾杯著。最後在一片祥和氣氛中,戀戀不捨地結束。不同於以上企業培訓,這是種如同在學校同屆同班裡,共同持夢的師生情義。
管理語言蒼白,中國人的表述習慣更容易模稜兩可引起歧義。我一直在想,何時管理也能如體檢般將人體指標化,數字化,科學化。不僅是解析崗位,部門,甚至人力規劃的落地。讓績效變成能力數值,用數字對應數字,清晰明瞭,沒有他意。我很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6
之前學習五項管理中的心態管理、目標管理和時間管理,受益匪淺,做任何事情,心態最為重要。積極的心態決定了成功的85%。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但是態度不端正,思想不積極,那麼只會給自己帶來負面的影響。積極的心態包括八個關鍵因素:認真、快、堅守承諾、保證完成任務、樂觀、自信、愛與奉獻和絕不找藉口。從一早來到工作崗位,就要帶著積極的心態,這樣才能發揮出最佳水平。其次就是目標管理。目標是成功的方向,只有制定了明確的目標,才有奮勇向前的動力。才有成功的可能。再一個就是時間管理。工作的時間,就算再有計劃、再有目標,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時間去衡量、去管理、那麼一切也只是紙上談兵。今天學習了學習管理,對自己同樣很受用,來到點石,真的很感慨,六年前如果自己能有這樣一套完整的學習理念的話,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不過為時不晚,活到老學到老,人生當中學習是無止境的。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將學習養成一種習慣。每天1%的努力學習,那麼一年就是365%的收穫。水滴石穿不是水滴有多大的力量,而是一種堅持的力量,每天進步一點點,那麼時間長了,就會有質的飛躍。就像我們現在每天填寫的點石日記,每天的工作計劃,每天的任務目標,每天的進步,每天的反省,真實的反映了我們一天的工作狀態,做什麼事情預則立不預則廢,根據每天的任務目標,自己要採取相應的行動去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什麼,或者從別人身上學到了什麼,而且還有那些自己沒有做到,為什麼沒有做到,反省自己,反省過後還要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法去彌補去改正,從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對於學習,我們始終要保持一種持續的學習,像以前的一些成功人士,他們的學歷並不是很高,包括李劍老師也一樣,高中畢業之後出來銀行工作,學歷不高,但是他們有一種持續學習的精神,一定是這樣的。李劍老師現在一直在不斷的學習,一年至少要讀200本書籍,所以他成功了。那麼,與李劍老師相比的我們呢,就自愧不如,要不然說這就是差距,人的付出努力與收穫是成正比的。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們每天認真填寫點石日記,其實就是一種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我們也會逐漸變成一個優秀的人,當我們所有的積累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有質的飛躍,若干年後,當我們再翻到我們當年寫的日誌的時候,發現持續的學習真的是一種力量,這是一種很難得的學習力!所以學習是無止境的。在點石,在君河灣,我要樹立堅定的信念,不斷去學習。上次,跟張主管的一番談話,真的讓我茅塞頓悟,學習不能僅僅侷限在置業顧問這個小圈子裡,在管理方面要多用心學習,甚至還可以再拓寬,學習策劃方面的東西,原來自己的眼光真是太短淺了,只要用心去學習,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其實我們在羨慕別人的光環的時候,並沒有看到他們在背後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代價,所以,從今往後,我要對自己高要求、高標準,用心不斷的學習,加強自己的學習能力,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7
2月至3月,佛山市交通局組織局機關全體幹部職工以及下屬事業、企業單位的中層管理人員參加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舉辦的“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三期)”學習。作為佛山市公路橋樑工程監測站一名中層幹部,我有幸參加了第二期的培訓學習。在為期七天的學習過程中,中大教授們先後為我們講授了《形勢與政策走向影響分析》、《有效管理的心理學智慧》、《高績效團隊建設與管理》、《國學智慧與管理》、《博弈論與決策管理》、《全面績效管理與激勵機制》、《網路輿情危機管理》、《新加坡為什麼能》以及《組織變革與管理創新》等管理知識課程,課程內容雖然很多知識面很廣泛,但透過教授們把知識內容深入淺出,並結合實際案例說明,使我受益匪淺,既拓寬了視野,增強自身知識面,也開闊了思路,增強自身管理水平。下面就淺談我個人在本次培訓學習中的幾點體會吧。
一、形勢與政策對我們的影響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走向影響分析》課程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較為膚淺的瞭解,因為以前的我從不關心這型別方面的知識,但透過短暫的半天課,卻有點使我感觸良多,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可以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和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參考依據,而我們必須吃透形勢與政策發展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才能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在工作中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好發展方向;並依據個人奮鬥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綜合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利用形勢與政策走向的影響,為單位的發展和個人自身綜合價值能力,提高敏銳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名現代社佛山市公路橋樑工程監測站中山大學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訓學習心得會成功的管理姣姣者!
二、加強高績效團隊的有效建設和管理
高績效團隊建設是現代管理新理念中的一個核心理念之一,它強調的是組織的整體效應,追求的是創新、高效務實及綜合實力的能力。從企業的發展角度來說,高績效團隊建設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一個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透過《有效管理的心理學智慧》、《高績效團隊建設與管理》、以及《全面績效管理與激勵機制》課程,讓我明白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能夠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單位團隊中。透過這幾門課程的深入瞭解和體會,團隊共同合作需要團隊的協作精神,樹立團隊員工們之間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的精神及整體意識。促進團隊良好溝通協調,增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瞭解,營造更有效的人際關係氛圍,需要形成積極向上的組織氣氛和凝聚團隊共識,以建立團隊中的信任體系,使團隊成員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力量,這樣才能建立高績效團隊。因此,如何建立高績效團隊,必須從以下幾點說起:
1、明確團隊的目標
確立高績效團隊建設實際執行過程中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常常會讓人感到無從下手。但是,團隊要發展、要成功,不能束手無策,更不能單純去模仿別人,而應是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及策劃調研,結合單位自身實際特點,來走出一條屬於和適合自己的道路。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很清楚知道現在我們應該幹什麼,下一步又應該幹什麼。只有方向正確了,目標明確了,組織架構搭好搭對了,那麼我們剩下就是需要認真分析、調研和正確引導,充分發揮團隊的積極合作性,提高綜合執行能力,即可達成績效目標。
2、提高員工們的素質,強化自身再學習
人員素質的提高是完成績效目標的前提和保障。如果不加強自身學習,提高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單位內部就會出問題,這個團隊就會弱不禁風,在這激烈的社會市場競爭中自然先會垮掉。所以,必須要求團隊從下到上,特別是管理人員基本素質要過硬,要不斷的強化自身再學習,充實自我價值,只有一個懂得不斷充實自我水平的學習型團隊,才能在發展的社會中創造出更多的奇蹟。因此,應將團隊的再學習培訓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為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加以落實。
3、要樹立多方位溝通,確立互信
我認為團隊的領導與員工、員工與員工、員工與環境、團隊與團隊之間都應架起溝通的橋樑,確立互信、共同學習、共同發展、共同成長,才能共同創造輝煌的事業。
首先因為隨著團隊的建設和發展,領導與成員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要把情況瞭解清楚才能很好地解決根本問題。因此需要大家進行良好的溝通(比如透過聊天、戶外活動等等)來了解團隊成員們的性格,進而因人而異,善加利用,透過合理的組合和調配,減少衝突,增強綜合合力。要透過與員工溝通來激勵員工、確立之間互信,讓每位員工看到自己能行,進而促使團隊成員更多地參與單位政策、方針與目標的決策過程,充分調動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次是部門員工之間的溝通和協調,部門員工之間由於價值觀、性格、為人處世等方法的差異而產生各種衝突,人際關係陷入緊張局面,甚至出現敵視、強烈情緒等各種情形,所以我們必須要員工們之間要進行充分溝通,進一步調整彼此之間的心態和角色定位,把個人目標與工作目標相結合起來,明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以及清楚如何去做。再次就是員工與工作環境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比如與技術能力之間的不協調、對新採用的規範規程、儀器效能、新專案和方法等,所以部門員工要積極主動熟悉工作環境和學習並掌握相關的技術。最後就是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在工作過程中,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係,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衝突,這需要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協調,為本部門爭取更充足的資源與更好的環境,並對工作程序以及工作目標與工作關係人不斷達成共識,更好地促進共同工作目標的推進。
4、加強團隊凝聚力,增強執行力
執行力不強是所有單位經常存在一個較為突出問題,以前在單位內部學習中也看過一些影片課程,總感到較深層次的原因分析不透,如如何讓管理機制執行執行更有力,管理者如何創造良好的執行氛圍以及如何指導和幫助執行者等,我們在日常當中,當工作任務不能很好地達到理想效果時更多的是埋怨他人,對產生的原因考慮較少。因此,如溝通地傳達的要求不明確、未形成良好的溝通交流是未進行有效管理的一個原因。管理者要有駕馭人心的社會影響之術,就像遲毓凱教授所講的,“管理就是一種社會影響,它包含了人的認知觀念、人際關係、情緒情感以及行為習慣”,所以我們必須利用上述四個方面與員工進行雙向和互動的溝通,溝通一定要有個目標,目標包括目的和標準,並且在政策上給予員工多充足時間進行發揮。
企業內部常見的工作效率低、執行力差及領導能力不強等問題,往往都是有了問題後沒有溝通或不懂得溝通所引起的。有效的溝通能使單位的決策得到準確理解,迅速得以實施;並且能消除誤解,使各部門間更好地合作,避免不必要損失的產生;也能保證決策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準確性,是良好企業文化形成的基礎。在企業中溝通無處不在,同事之間、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都需要溝通,有效的溝通是管理工作持續不斷改進的的基礎,只要我們遵循謙讓、體諒、雙贏的原則,重視溝通交流工作,主動做好溝通交流工作,企業的發展才能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礎。
現在我站的執行力度不強的原因,主要是單位對未能夠認真貫徹落實好相關要求和決議措施的懲罰制度上不明確要求,導致工作有效推進開展未能很好地達到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因此,我們必須完善管理制度,明確工作崗位職責責任,將日常會議上的決議、檔案要求列入工作計劃中進行實施落實。
5、高績效團隊的建設,最主要是建立團隊“積極主動、相互協作、責任第一以及競合共贏”
在組織管理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首要因素,良性溝通要懂得迎合需求,同時要關心和指導他人去完成任務,這樣溝通就能從理性溝通進入人格溝通再提升到情感溝通,進入溝通的最高境界,從而達到“實施權力溝通求信服,運作人際溝通得利益,掌握道理溝通謀發展”的目的。管理的思想最基本是信任,而思想重在引導而非教導,管理者如何才能給員工一定的信任度呢,最主要就是在制度、政策上是人人平等,做到凡是對事不對人的管理模式,因此建立高績效的團隊,我們要透過自己的禮儀表明對他人的尊重、認同他人的意見和觀點、肯定他人的行為和表現等三種方法來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要透過制度上闡明要求、日常工作中加以有效開展運作而給予員工的信任度。
目前我站部分科室員工之間缺乏積極主動和相互協作,主要因部分員工對單位在政策、制度以及管理者上不信任,再次是部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水平不強,未能及時與員工進行良好溝通,並且員工之間關係不融洽。因此,我們必須要在政策和制度上要做到一視同仁,要儘快落實好技術人才的培養(特別是A、B崗位輪換),多組織管理者自身能力的再提升學習和管理者能上能下的晉升制度,合理最佳化員工們的日常休息時間和節假日福利,並將員工對管理者的評價作為績效考評依據。
6、全面開展績效管理,使員工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是兩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這不僅要求我們擁有非常專業的企業管理知識、經驗和對自己職業的忠誠,還要有承擔對企業資本保值增值的責任;更重要是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較高的個人素質、管理才能、較強的敬業精神、創新意識、以及強烈的事業心。因此,需要我們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能力、決策能力、豐富的工作經驗,能較好地組織協調能力和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
成為優秀的管理者,既要管理好自己,也要管理他人,不但自己要做強將,更要讓手下的人成為精兵,使自己成為“教練式”的管理者,就像丁品洋教授所說的,“獅子領隊的綿羊可以戰勝綿羊領隊的獅子”一樣。要學會引導員工,使員工從被迫做,到願意做、自願做、主動做的轉變。因此我們在自己的管理團隊中,要充分根據每位員工優缺點,安排好每位在團隊中是扮演實幹者還是協調者,又或者是監督者等角色,只要管理者做到知人善用,不但能創造出強大高績效的團隊,還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現我站部分科室人員配置欠合理、部分人員崗位分工未科學安排、試驗檢測任務未進行科學組織等(特別是員工們之間的工作任務分配欠合理,未科學按月度或按季度進行最佳化調整),導致員工技術水平進步空間不大,任務量和服務能力負荷程度均不平衡等。因此,我們需要科學合理配置科室人員數量,科學最佳化人員崗位分工,合理調配資源最佳化工作任務安排,要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和社會需要,來完善部分內部管理制度和政策,使員工真正做到凡事願意做、自願做、主動做,要將每位員工發展成為優秀的管理者,並要員工以成為單位一員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7、全面建立績效管理與激勵制度
談到全面績效管理與激勵機制,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績效考核,而談到考核必然是要與薪酬掛鉤了。現在很多單位將績效管理等同於績效考核,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和改善員工的績效,從而提高和改善組織的績效,但是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的一部分,是績效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吳三清老師在這節課講到:“現代企業管理必須建立以目標管理為基礎,以績效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管理制度,離開績效管理,其他的管理制度將缺少落實的基礎與衡量的標準”。因此,成功的企業戰略,要建立科學規範的績效管理體系,以戰略為中心牽引企業各項經營活動,並依據相關績效管理制度,對每一個績效管理迴圈週期進行檢討,對管理團隊或責任人進行績效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對其進行價值分配。
三、國學智慧在實際管理工作的應用
國學智慧實際上講的就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理論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從而影響著我們的現代生活。儒家思想的要點就是講孔孟之道,提倡仁愛,提倡誠信,提倡“德治”及以人為本,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精華對於現代企業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因此,我在國學智慧與管理這堂課中,雖然未能較好地深刻體會和理解透徹,但非常贊同馬明達教授所說的,第一是“德”的自律和引領,因為德是道德,是人的行為規範,是作風、品行和操守的自律和施行。第二就是所謂“中庸之道”,中庸是指不極端、不固執一見,凡事都要留有足夠寬闊的轉環圓通的空間,其能充分考慮到人我之間的時空關係,最大可能避免對抗,以妥協求事果。第三就是“信”,即誠通道德的建立和堅守,意思就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第四就是“仁義”,征服人心的王道,因為它的本質是人道主義,是“社會情感”,是以“社會關懷”為基礎的人道主義。
因此,將儒家思想轉換到我們工作實際中,我認為將很大程度提高管理者的能力,首先如果能夠管理好自己,就能夠管理團隊,因為管理的本質是相同的。儒家思想可用來修身,也可用來治家治國,自然也可以用來管理企業。其次是儒家思想強調“仁”,我們現代社會提倡就是要求“以人為本”,儒家思想提出“和為貴”,而企業追求是雙贏與和諧發展。儒家思想強調“德治”,現代企業要求自身有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以及提高員工自身的素質水平,這都可以用作企業管理。最後就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企業越來越重視其社會責任感,優秀的企業並不一定是效益最好的企業,而是效益高同時又能樂於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社會效益的企業,因此儒家思想符合這一時代的需求,能夠讓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從中受益。
總之,企業管理中適當地借鑑儒家思想,既有利於企業的順利運作與發展壯大;也有利於管理者提高修養,增強影響力,使之更合適的方式去做好管理者;並且還有利於員工加強自我價值能力,為更好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並不是儒家所有的思想都可以拿來借鑑,只要我們在實際工作發展中,覺得適合我們自身發展的才是最科學、最有效、最務實的。
四、淺談博弈論在管理者決策的作用
博弈論是描述日常決策行為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當我們制定對策的時候,應該考慮在各個不同的選擇下,他人會如何選擇對應的策略,然後再做出你的選擇,也就像孫教授所講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實是對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動態博弈的一種描述,面對上邊的政策,下邊尋求對策是正常的、必然的。從博弈論的角度講,上邊的政策制定必須在考慮到下邊可能會有的對策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政策就不會是科學、合理的。
作為一名領導者,要懂得透過各種管理方法來刺激員工的創新,保持他們的創新動力。因此,我們必須結合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從博弈論中來分析闡述如何進行有效管理。假如在一個團隊裡,有很多員工是逃避責任、厭惡工作、不願思考,那麼我們在對這些員工的管理上,就應以斥罵管理和走動管理為手段,強調以物質、懲罰、制度進行強勢管理,使員工明白,管理固然有柔的一面,但也有剛的一面而不能丟失;假如有很多員工是喜歡挑戰,接受任務、富有潛力,那麼我們就要以強調精神激勵、人性化為手段進行管理,放權並不等於是放任,作為一個領導者,該說的話一定要說,但是又要特別留意說話的方式,對於可以將部分權利授予的那一類人群,既要充分授權,又要隨時聽取他們的報告,並給予適當的指導,以確保他們將手中的權力用得恰到好處。人生如棋盤,我們每個生存在社會上的人都好比是一個手執棋子的博弈者,面對人生的每一步,我們都必須合符時宜的走出恰當的棋子。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深刻理解博弈的玄機,在博弈中生存下來,應當是一個企業管理者以至於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如果能進一步掌握博弈的基本原理及辦法,定能在抗衡中更強,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活動中,才能做到思想更開闊,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在決策中錯誤更少,效率更高,成功機會更多。
五、網路輿情危機在社會中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微博、影片類網站等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革,其對網路輿情狀態的影響更加複雜深刻,輿情已成為當前社會和諧度和穩定度的標誌,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網際網路的應用與普及,網路已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
但目前網路輿情分析主要應用於社會政治管理方面,而企業利用網路輿情分析進行自身品牌營銷和管理的微觀商業應用很少。可是作為現代社會的企業,不能不重視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網路輿情危機,在這個網路時代,輿論監督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人人都有一個麥克風的情況下,輿情應對的觀念和手段也應當與時俱進。所以我認為做好網路輿情危機,首先要建立危機應急處理原則,在發生的危機事件採取有效措施及時地給以控制,危機事件一旦發生,極容易出現人心困亂的局面,更何況在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訊息會象病毒一樣無限速地快速傳播,所以在危機出現的24小時之間內是事關關重要。因此單位的最高管理者們必須當機立斷,快速反應,果決行動,並與媒體和公眾進行溝通,從而迅速控制事態,否則會擴大突發危機的範圍,甚至可能失去對全域性的控制。其次就是勇於承擔責任,危機發生後,社會公眾會關心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物質層面的問題,即物質利益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所以單位應首先主動承擔損失和責任,及時向受害者道歉,並切實採取措施補償損失;二是精神層面的問題,單位應該在意公眾的心理情感。最後就是事實求是,單位在處理危機事件的時候,無論是對內部員工,還是對新聞記者、受害者、上級領導等,都不能隱瞞事實真相,而要實事求是,以爭取主動,求的公眾的瞭解和信任;反之,則對單位不利。單位處於危機漩渦中時,是公眾和媒介的焦點,單位的一舉一動都將接受質疑,因此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企圖矇混過關,而是主動與新聞媒介聯絡,說明事實真相,促使雙方互相理解,消除疑慮與不安。因為許多案例表明,如果我們能及時做好危機處理,那麼處置網路風波並不是天大的難事,成敗關鍵取決於相關部門的認識、態度和辦法,充分把握和嫻熟運用話語權,這樣才能維護企業的公信力,使事態向好的方向發展。
六、新加坡為什麼能的疑問
作為一個地小人寡的國家,新加坡成了亞洲最廉潔的國家,並屢屢被評為世界最廉潔的國家之一。究其“秘訣”,呂元禮教授概括為四條: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貪;以俸養廉,使人不必貪;以規固廉,使人不能貪;以法養廉,使人不敢貪。這四句話精確概括了新加坡廉政的四大法寶,值得借鑑,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所以,作為單位一名負責廉正建設管理者,單位雖然制度了廉正制度,但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執行不力。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不僅要抓好建規章立制度,更重要的是貫徹落實好制度,確保制度得以執行。雖然我們不能像新加坡一樣,建立很全面的廉正保障制度,但我們最起碼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力,要多加強廉正突擊督查,利用關鍵環節嚴格把關,我們也可以成為廉潔公正的單位。
六、對組織變革與管理創新的認識
組織變革實際是指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對組織的權力結構、組織規模、溝通渠道、角色設定、組織與其他組織之間的關係,以及對組織成員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成員之間的合作精神等進行有目的的、系統的調整和革新,以適應組織所處的內外環境、技術特徵和組織任務等方面的變化,提高組織效能。在本堂課上,丘教授從從企業的管理創新與組織變革的起源、演變、發展趨勢等等方面進行分析講解,因此我從中對組織變革與管理創新有了一定的認識,一是行為科學對人的管理,如何讓員工有歸屬感,達到自我實現,建立單位的特有的企業文化;二是在企業的組織架構,應設定什麼樣的組織架構(如層級化組織、扁平化組織、直線職能組織等等)方可保證工作任務高效推進和落實、人才儲備的有效管理和發展,已達到挖掘員工的最大潛力和不同心理成熟度的員工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而管理創新的主要就是要全面系統地解決企業組織結構與執行以及企業間組織聯絡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使之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如管理體制方面的創新,就是將以集權和分權為中心、全面處理企業縱向各層次特別是單位最高管理層與部門管理層之間權責利關係的體系,又比如機構設定方面的創新,就要考慮每個層次應設定哪些部門,部門內部應設定哪些職務和崗位,怎樣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以保證彼此間的配合協作。因此,單位組織變革與管理創新是很重要,任何為了提高單位創新的舉措必然應該有相應的管理創新轉型計劃。
七、結語
雖然七天的培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由於自身水平知識不足,接受能力和理解度不強,並且現在知識面的不斷更新,使我在這幾天裡還沒能全面有效地深刻領會和理解,但透過教授們的實際案例說明,使我自我水平價值、管理能力等方面有不斷的提升,並且開闊的眼界,因此希望以後還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類似培訓學習。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學習管理學已有一個學期了,無論是管理學本身給我帶來的知識,還是張老師激情四溢的課堂講演,都讓我有所收穫。
修管理學課程其實很偶然,本以為修的是管理心理學,把它當作了專業必修課來選的,當初選課也沒有多做研究。後來到上了幾堂課了才發現原來選的是管理學,而且是一門專業選修課(其實管理心理學也是專業選修課)。曾經大嘆後悔,然而現在,我覺得無論從那個層面來講,選了這門課還是很值得的。在大學,遇到一個好的老師說容易很容易,畢竟大學有很多專業優秀的教授;但是說難也難,即便有高深的修道卻不能以一種能為學生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帶去豐富的知識和資訊的專業人才,那麼對於學生來講,這門課程將是乏味艱澀的。而陰差陽錯選的管理學,卻讓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張老師上課富有激情,並能以豐富生動的生活案例來解析知識要點,跟我們分享他的自身經歷與感悟,每一堂課總是有大量的資訊衝擊頭腦。感覺已經很久沒有在課堂上能夠受到如此大的神經刺激,可以讓自己的思緒跟著老師的講述前進,而不是魂飛千里。雖然作業相對其它課程多了點,考試的方式也有別於其他課程,但是張老師讓我們寫管理學部落格的要求卻是能夠讓我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的。(雖然有所偷懶,也會有所抱怨,但還是暗暗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夠堅持,我倒想把這個方法應用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去。)
也許正是由於老師上課常常把抽象的管理理念聯絡到生活中去,我覺得管理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等等,都會有意無意用到管理學的知識。管理之於生活實踐,確實是一門值得不斷深造的藝術。不管將來會否從事管理事業,但可以堅信管理是生活各個方面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管理的藝術,那麼人生必將出現種種不愉快。正如現在的學習,如果不能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規劃,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那麼幾年大學生活就會荒廢於無形中。我們總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從眼前到長遠,一步步做好各種計劃和策略,讓生活行進於自己理想的軌道,走向成功和勝利。我們也總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感,學會交往的藝術,與人和諧共處,真心地交朋友,彼此關心與付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而效果也不盡相同。我們不是泰羅、法約爾,也不是韋伯、巴納德或梅奧,我們沒有華麗的管理理念,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斷地學習和摸索,吸收別人的優秀的管理方法,不斷地在潛意識中養成自己的管理習慣。管理可以不像一門課程那樣顯得高深神秘,凡人不可及。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管理的實踐者。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9
一、我認識的管理學原理
管理原理即在管理的實踐過程中,透過對管理工作中實際問題的科學分析和總結,形成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規律。其特徵表現為客觀性,穩定性,概括性,系統性。客觀性即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應該(必須)遵循。穩定性即原理一方面具有時代性特點,另一方面具有穩定性,否則不能正確認識和使用。概括性即不是現象的簡單羅列,而是高度概括和總結,具有一般的指導作用。系統性即各個原理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絡、轉化的完整的統一體。
二、管理學人類智慧的結晶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無數的重大事件,它們都曾在一定的時空中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和歷史的軌跡。也許對每一件事都可列出無窮多的外因和內因。但是,有一個公共的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所有的重大事件、所有的卓越發明、所有的宏偉工程,都必須有精心的策劃和有效的管理。正因為有了無數前人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研究,才產生了管理這門學問。
管理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正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逼的。德魯克所說:“在人類歷史上,還很少有什麼事畢管理學的出現更為迅猛,對人類具有更為重大和更為激烈的'影響。”事實上,要掌握管理學並不容易。因為管理工作千差萬別,要從各種特殊的管理工作中尋找出共同的普遍使用的規律、理論和方法,具有很大的難度。同時,管理又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往往涉及經濟學、哲學、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人類學、數學及各種工程技術科學,這又大大增加了管理學研究的難度。系統地進行管理學的研究,西方發達國家已有近百年曆史,至今已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內容和方法,確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但是一切管理的核心都是“管人”,人的基本特徵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價值觀念等意識活動。而人的一切意識活動又都與所在國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傳統等特定的國情相聯。所以,管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不同,不能搞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總而言之,管理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管理科學是知識,管理哲學則是智慧。管理哲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總結和探索管理實踐中的智慧。智慧來自對生活實踐的觀察,也來自於先哲們的沉思默想。從先哲那裡獲得靈感,尋找企業管理實踐的智慧,是一條方便的道路。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源遠流長,光輝璀璨,給予了我們不竭的管理思想寶庫。隨著國際上“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價值和作用愈加凸顯,研究中式管理漸已成為一門顯學。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儒、道、法三家的管理智慧十分豐富,從儒家的“八條目”、“五德”,到道家的“無為與有為”,再到法家的“法治”,從中可以發掘出許多古為今用的管理思想,十分有益於探索研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中國式現代管理學。中國古代哲學主要有三大流派:儒家、道家與法家。儒家思想主張“仁、義、禮、智、信”,對人重在啟發、教育、感化。道家主張清靜無為,“無為而治”,尊重、順應客觀規律,不做違背客觀規律的事情。法家注重“法、勢、術”三者的結合。這三種哲學思想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非常大。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寶典,它對我們現代的企業管理,尤其是對有中國社會特色的企業管理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
就比如說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儒家的經典著作《大學》中講:“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論語》中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說明管理者只有修身立德,才能服眾、才能正己正人,也才能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德的內容就是:“仁、義、禮、智、信”。“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礎,它幾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規範。“仁”的核心是仁愛,也即是同情、愛護和幫助人。“仁”是德行的根本,體現於萬事萬物中而使天下人相親相愛。“仁”是愛之源,是道德情感本身,“義”、“禮”、“智”是“仁”的推廣和延伸,是道德情感的不同表現。如仁愛、尚義、和諧、誠信、自律等精神。管理者只有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品德和涵養,才能培養出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下屬、感染下屬,從而有效地領導下屬。企業也可能由於管理者的個人魅力而產生無形資產。
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睦融洽的關係,在企業內營造一個充滿關愛的環境。將儒家的仁愛思想與現代的人道主義相結合,有利於在企業中形成尊重人、信任人、愛護人的氛圍,有利於創立一個以愛換取被愛、以奉獻換取感恩的良好人際關係環境,從而使全體員工不斷增強奉獻精神、真誠服務精神。仁愛思想要求管理者堅持仁愛、仁義、善待下屬,要求企業員工之間精誠合作、相互愛護、樂行善事。只有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和組織的活力。只有管理者充分認識到“以人為本”,才能充分重視人的管理、人心的管理,也才能真正做到“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實踐也證明,哪個企業重視“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注意鼓勵和激勵員工去積極參與部門的日常管理及決策,培養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給每個員工創造能充分發揮才能的舞臺,哪個企業就能經營得好。
四、個人感悟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他風光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他過人的領導能力,對企業的成功管理是他真正的個人魅力所在,成功的管理手段,是他智慧的積累與靈活的運用。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學習管理學已有一個學期了,無論是管理學本身給我帶來的知識,還是張老師激情四溢的課堂講演,都讓我有所收穫。
修管理學課程其實很偶然,本以為修的是管理心理學,把它當作了專業必修課來選的,當初選課也沒有多做研究。後來到上了幾堂課了才發現原來選的是管理學,而且是一門專業選修課(其實管理心理學也是專業選修課)。曾經大嘆後悔,然而現在,我覺得無論從那個層面來講,選了這門課還是很值得的。在大學,遇到一個好的老師說容易很容易,畢竟大學有很多專業優秀的教授;但是說難也難,即便有高深的修道卻不能以一種能為學生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帶去豐富的知識和資訊的專業人才,那麼對於學生來講,這門課程將是乏味艱澀的。而陰差陽錯選的管理學,卻讓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張老師上課富有激情,並能以豐富生動的生活案例來解析知識要點,跟我們分享他的自身經歷與感悟,每一堂課總是有大量的資訊衝擊頭腦。
感覺已經很久沒有在課堂上能夠受到如此大的神經刺激,可以讓自己的思緒跟著老師的講述前進,而不是魂飛千里。雖然作業相對其它課程多了點,考試的方式也有別於其他課程,但是張老師讓我們寫管理學部落格的要求卻是能夠讓我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的。雖然有所偷懶,也會有所抱怨,但還是暗暗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夠堅持,我倒想把這個方法應用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去。
也許正是由於老師上課常常把抽象的管理理念聯絡到生活中去,我覺得管理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等等,都會有意無意用到管理學的知識。管理之於生活實踐,確實是一門值得不斷深造的藝術。不管將來會否從事管理事業,但可以堅信管理是生活各個方面必不可少的。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老師第一堂課講到:“管理:帶領別人實現自己的目標的過程。”這句話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我認為一個企業家或是一個公司老闆,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人才”,然而,間接面對的就是“管理”,曾聽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了管理的重要,因為,要留住人才,關鍵就在於管理,管理的最重要原則——以人為本。這和現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處都是聽說的“以人為本”,因此,在這裡,我才真正的在書上接觸到了這個觀念。
其次,管理者中的“人際技能”,這又映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處理好人際關係。同時“人際關係”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點。再次:分工與協作,分工要求各盡其職,協作便又是現在熱炒的“團隊精神”。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我知道了四大關鍵能力,即計劃與決策能力、組織與人事的能力、領導與溝通的能力和控制慾資訊處理能力。學習管理學知識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透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知識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學習管理學知識是“活”的,不是“死”的,知識源於生活,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當結合生活更好的理解知識。作者在本文中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對管理學知識計劃功能的理解,並能夠結合實際應用讓我們更好的理解這一職能。
計劃作為管理學理論的基礎,讓我有了許多很深的體會,在為群體中一起工作的人們設計環境,使每個人有效地完成任務時,管理人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使每個人理解群體的使命和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如果要使群體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員一定要明白期望他們完成的是什麼,這就是計劃工作的職能,而這項職能在所有管理職能中是最基本的。計劃包括確定使命和目標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標的行動;這需要指定決策,即從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確定行動步驟。計劃制訂分為如下步驟:尋找機會→確定目標→擬訂前提條件→確定備選方案→評估備選方案→選擇方案→制定衍生計劃→用預算量化計劃。
在學習管理學知識後,我更深刻的意識到了一個企業或是團隊的成功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個優秀的領導,以下兩點又是不可或缺的。絕對深度的溝通技能與一定的激烈措施。溝通是領導能夠深得人心的重要保證,而激勵便是領導能夠留住人心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透過這一個學期學習管理學知識帶給我很多啟發,我也將會應用於今後的實踐工作中,取得更多的收穫。
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時間如白馬過隙,一眨眼,又是一個學期。而自己所選的這門管理學課程也點點滴滴、斷斷續續的過了一個學期,在這個綿熱的夏日在這個課程即將結束的季節,靜靜敲打著,我對這門課程的感受。這學期學了管理學這門課,實際上,對自己的幫助還是很大的,對於個人而言,從小就一直被期望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繼承家裡的事業,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人才。
沒有學習之前,一直認為管理就是小到生活規劃,大到國家計劃,方方面面都可以運用到管理學的知識,在學習中,多少有了一些自己對這門課程的瞭解。學習了這個管理學感覺到這門學科涉及到的面是非常廣泛的,我認為對於有效的管理,它不是一死不變的一個固定模式,它講究的就是從實際出發的道理吧,對於不同的事與物,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但是在各種的解決方法中都不會離開它那的管理理念,最終透過最有效、最節約,又或是最易實現的辦法來使效率或利益最大化。管理就是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即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我認為管理學同樣與我們息息相關,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管理工作適用於各種大小規模的組織;盈利與非盈利的企事業單位、製造業以及服務性行業;因此,學好管理學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習和自理乃至今後步入紛繁的社會,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管理理論影響著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管它從事著怎樣的工作,不管所處的社會地位如何等等。日常生活中管理理論的例子有好多,如在我們的宿舍中,怎樣去處理宿友之間的誤會,怎樣去和同學們交往等等。
而學習之後,我清楚的認識到了管理的意義。管理學上所研究的管理是指發生在組織中的管理活動,是組織中的管理者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對組織成員施加的影響的行為。或者說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適應著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本著以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透過合理的組織和配臵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它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為目的。
其實,說管理學是一門離我們生活很近的一門學科也是沒有錯的。管理活動貫穿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一項活動。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管理活動變得越來越重要,離開了管理,國家將無法運轉,社會將無法前進,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將停滯。因此,對於企業而言,管理的好與壞,管理的有效與否,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前景;對於社會而言,管理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社會的健康發展;對於國家而言,管理的好與壞,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安定團結,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綜上所述,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企業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國家要強大都要靠有效的管理,都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在21世紀,管理已經與科學技術一道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雙輪”,二者不可缺一。
在群體中一起工作的人們設計環境,使每個人有效地完成任務時,管理人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使每個人理解群體的使命和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如果要使群體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員一定要明白期望他們完成的是什麼,這就是計劃工作的職能,而這項職能在所有管理職能中是最基本的。計劃包括確定使命和目標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標的行動;這需要指定決策,即從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確定行動步驟。計劃制訂分為如下步驟:尋找機會→確定目標→擬訂前提條件→確定備選方案→評估備選方案→選擇方案→制定衍生計劃→用預算量化計劃。計劃制訂的步驟可以用於大多數需要的場合。例如許多大學生準備出國留學,那就可以根據這些計劃步驟來為自己做準備。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出國讀書的機會以及因此所帶來的機遇等,然後,我們就需要設定各方面的目標,如選擇國家以及就讀的專業領域等。我們還需要假設是否能在留學過程中獲得獎學金以及是否能夠在外兼職打工,無論哪種情況,都有幾個需要仔細平衡的選擇方案。因此,學生們可以就申請不同的學校利弊進行評價,選擇適合自己的留學國家和學校。在成功收到入取通知書後和申請到簽證後,我們就需要開始指定衍生計劃,包括選擇住處、搬到一個新的地址,或在學校附近找一份工作。然後,我們需要將一切計劃轉換成預算,包括學費、生活費等等。這些步驟都是一個計劃的體現。
所以說,管理最重要的是明確目標——計劃。
管理的職能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中國人有句俗話:良好的開端是成功是一半。可見“計劃”在整個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多重要,它必須是放在第一位的。中國文字的精妙之處,用在理解“計劃”二字也行得通,“統計”加上“策劃”既定的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小步驟,安排好適當的人員,也就是分工,每個環節都事先理清思路,理論上就能達到最終結果。
無論是大到國家,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有年度工作總結、部署、任務,以及三年五年乃至十年的規劃;小到泡壺茶喝,洗水壺、放涼水、燒水、拿茶葉等一系列的統籌方法。這都說明一個管理的順序原則:先動腦再動手。我得到的最大啟示也就是:管理中事先考慮得越周全仔細,後面完成各種任務過程中就能少遇挫折,還有助於提高效率。管理與大家都是息息相關的,但是計劃不等同於控制,它只是對你所作怕為進行一種適當的安排,因此,控制也是一種管理學的主要內容。
管理最關鍵的是把握過程——控制。
控制是對計劃的執行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及糾偏。《管理學》相當有用的地方就在於解析“控制”。在企業管理中,我們經常聽到的是人員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預算控制等等,這些人力資源、產品質量、成本預算等都是有著相互影響作用的,“控制”也可以用“牽一髮而動全身”來形容。
控制必須是系統的、全面的去運作,比如說管理一個廣告部門,現在要迅速完成一本公司的宣傳畫冊,目標和計劃已經指定完成,下發到相關的每個部門成員,包括攝影師負責畫冊的圖片、文案負責宣傳文字的撰寫、平面設計負責圖文排版,他們每個人只知道自己會做的部分,但是工作又是需要同時展開的。任務下達之後,密切關注他們的進度。如果不聞不問,平面設計師可以推託等文案寫好稿子、攝影師拍好圖片提供給他,他再動手排版;攝影師也可以推託讓設計師先提供圖片拍攝指令碼或者要求再動手去拍;文案也可以推託要求設計師提供版面數量再根據它填文案;這樣勢必會嚴重影響整個進度。這種時候單獨的去做某個人的思想工作就沒有效果了,得激發大家的團隊協作精神,發揮群策群力的功能,化控制與無形之中,設計師可以按照共同創意好的畫冊提綱安排佈局,攝影師和文案也可以分頭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