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
在雙減政策下,xx市小學數學學科在朱老師前瞻性的引領下,特邀xx市小學數學教研員雷老師為我們開啟單元作業設計的主題培訓。我有幸在本次主題培訓中進行發言,和老師們一起交流單元作業。本次活動中有同伴的經驗分享,有名師的高屋建瓴,讓我收穫頗豐。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透過xx市每月數學名師講壇活動和各類研修網中對作業設計的學習與反思。基於此,我對四下第五單元《三角形》單元進行了單元作業設計。依託單元設計框架,我從單元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立足關鍵問題,體現學生核心素養,以基礎訓練、能力提升、思維挑戰等三個層面去設計針對性的作業,在設計過程中我力求體現思維視覺化,力求保證題目的一題多變、體現分層理念、說理素養與實踐拓展。
作業設計的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素養作業有別於教輔應注重精選、精編、精練。準備時,我從閱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師用書、課堂作業本等資料入手,以知識要求、技能要求、水平要求和能力要求四層次為指向,ABCD四個水平的為導向,合理確定單元作業目標。透過學生的學期存在問題,結合目標,設計基礎性作業和發展性作業。以分層、素養、實踐、聯結四個關鍵詞串聯單元素養作業,讓學生有基礎知識的普及,有思維能力的拓展,有深度探究的實踐,有理解運用的思考。
這次主題培訓有幸邀請到xx市教學研究院小數教研員雷老師,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框架,可以說解決了一部分老師的燃眉之急,給走在摸索階段的老師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雷老師從“為何重構”、“如何重構”兩個問題引入,深入分析雙減的背景和意義,分別從作業改革,作業管理與設計,方案與制度,最佳化作業改革的機制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雷老師指出作業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學情,以思維、聯結、整體性和實踐拓展豐富單元作業設計。雷老師指出作業需“緊扣目標、促進思維、形式多樣、分層要求”,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否以作業為載體,開啟新的教學模式。
作業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重要載體,引領在場老師認識到作業承載的新“使命”。雷老師透過解讀省、市作業設計的實施要求和編寫指導方案,為我們在座所有的老師指明瞭方向,對最佳化作業設計的專業指導,給出的案例令我印象深刻,原來《圓的認識》可以這樣去教學,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提取數學素材,課堂生成關鍵問題,產生驅動性問題並透過自主學習的形式去探究,讓學生素養落到實處。
我們日常基本是一些基礎性作業,如何提高基礎作業的質量,雷老師給我們指點了迷津,他說關鍵在於遷移的運用,情景變化,比如一題多用,結合學生學情本質,聯絡生活情景,透過數學閱讀獲取有用資訊,使作業生動有趣,學生樂在其中。雷老師指出素養作業要避免重複性和機械性的作業,應從單一知識點到綜合的運用,以前我們佈置作業往往是知識碎片化,追求覆蓋面,學習方式是反覆記憶,重複講解,大量訓練,反而適得其反。透過大量案例分析,給在座的老師闡述了這樣的作業設計的缺陷,我們的理念雖然走進來核心素養時代,但是行為卻還是在雙基時代。所以我們應該拋棄這種作業方式,作業要體現學生真實學習性,引導學習程序,可以在設計作業時給學生設計學習支架,控制好作業量,還要做到因材施教,佈置差異性作業。
透過這次的以最佳化作業設計為主題培訓,讓在座的老師都對做好最佳化作業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一次乾貨滿滿的學習,讓我們再次攜手共研,更好地最佳化單元作業設計,服務學生,助力“雙減”。
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2
近期,國家出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為堅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各中小學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透過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推進政策全面落地,為同學們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
透過xx市小學數學最佳化作業設計的學習和培訓,在我們學校以老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對“雙減”政策下在作業設計方面制訂了各項細化制度,在課堂中、作業裡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學生作業有著”承前啟後”的使命:與其說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還不如說作業貫穿我們教育始終,是撬動“素養課堂”“素養評價”的重要載體。它不但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用以消化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和技能,培養、訓練學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種實踐手段,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形成良好數學素養的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下面就這次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培訓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作業佈置層次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關注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如何因材施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這就決定了現行的教育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行分層教學。為了讓學生都喜歡上數學課,讓優秀學生更優秀,讓學困生想學數學,會學數學,在小學數學作業佈置是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作業。對全班學生布置相同的書面作業,如果只佈置基礎題優秀生就沒有什麼興趣去多動腦筋和檢驗,而只追求速度,長此以往,就會養成求快不求質的浮躁解題習慣,作業質量無法保證,直接影響數學教學質量。如果大難吧,優秀生有興趣了,但對學困生來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錯,自信心受到嚴打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我們在設計、佈置數學作業時,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標準來佈置,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差異,佈置有層次性的作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
一般來講,對於基礎好的學生,在其掌握了書本內容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佈置一些有深度或綜合性強的作業,充分挖掘其學習潛力,進一步發展其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提升其數學品質。對於基礎一般的學生,除了掌握書本知識外,也要適當穿插一些稍有難度的題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則應佈置基礎性的知識,讓其經常體會作業成功的喜悅,建立能學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二、作業佈置多樣化。
佈置作業時,除了佈置一些如計算題、基本應用題等常規作業外,還應編選一些操作題和開放性習題。如今的數學遠非只是算術和幾何,而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一門學科。它要處理各種資料、度量和科學觀察;進行推理、演繹和證明。而“做數學”的方法也遠非只是計算或演繹,還包括觀察模式、驗證猜想、估計結果和動手操作。當然,學生的數學作業也不應是一些簡單的書面作業,還應包括觀察模式、驗證猜想、估計結果和動手操作的內容。所以在小學數學作業的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這一方面,如: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後,可以佈置這樣的家庭作業: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3、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徵;梯形有哪些特徵?4、塗一塗: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平面圖形並塗上不同顏色。這樣,學生透過自己的做、說、塗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三、作業佈置實踐化。
以往的數學作業形式比較單一,僅侷限於學生個人完成,數學課本知識範圍的書面作業,遠離學生的實踐生活和社會生活,學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們應該變化作業形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佈置操作性作業、日記型作業。但不是單一地做數學題,而應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創新意識、質疑能力、動手能力等融入作業中,設計多種形式的實踐作業,讓作業內容豐富起來,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讓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比如學習”圓”以後可以佈置如下作業:
1.如何找到家裡吃飯的碗的圓心
2.生活中圓的運用
3.聯合國召開圓桌會議而非長桌會議等等四、評價作業人性化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訓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總之,數學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方法。數學作業應由單一書面機械重複向多層次、多形式、開放型、自主性的方向轉變。作業過程要真正體現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佈置作業要把數學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學生在數學原理與實際操作中學數學,透過實際操作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絡,使每一個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喜歡做數學作業,在數學作業這個樂園中全面發展,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健康快速地發展。
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3
“雙減”政策給學校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聚焦了作業、教學質量、課後、校外培訓等,特別是作業,作業原本是教師學校日常教學中“小事”,如今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大事。雷老師提到:“有減必有加”。作業改革勢在必行,xx市小學數學一線教師在最佳化作業方面負重前行,此次雙減背景下作業最佳化設計的實踐活動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
在“雙減”進行時,如何玩轉小學數學作業呢?華羅庚曾說:“學數學不做題,等於入寶山而空返。”做題當然要做,就看做怎樣的題。一線教師根據教學用書,合理利用起課堂作業本,個人認為已經很了不起了。我認為朱小青老師建議的`錯題收集就非常適合我們去實施:收集本週數學課本與課堂作業本上學生出現的錯題,分析原因後,最佳化設計週末作業,學有餘力的學生只需完成拓展部分的作業,學生作業的量明顯減少,質在不斷提升中。對於作業設計,我們要把力氣花在刀刃上。最佳化作業設計,合理作業評價,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都是一線教師的日常教學。在批改作業時,儘量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尊重,如果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學生的每一份作業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簡單的習題。
從最佳化作業設計的角度看,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業,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最佳化作業能促進學生充分吸取數學的養分。我們是普普通通的教師,做的卻是重大的事,任重道遠且阻,感激此次xx市小學數學“基於雙減背景下作業最佳化設計的實踐活動”的舉辦,在這條路上,我們相伴而行!
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4
最佳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量”,近期根據工作室的學習安排,有幸學習了浙江省教研室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與管理》的講座,“雙減”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那麼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師,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透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精心設計,爭取讓作業減少數量但不減質量。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把控時間,系統設計
作業設計應圍繞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作業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
二、最佳化作業,分層設計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差異,我們的作業要儘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作業設計也要有梯度。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以前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既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同時也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越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究精神。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三、追本溯源,找準關鍵
最佳化我們的作業設計,還有一大關鍵點在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有效落實作業。的確,想要讓學生高效得完成一份數學作業,一定要先從課堂進行變革。反思在自己的備課過程,有沒有備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除了要最佳化作業設計,我們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要做好反饋,講解,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有講有練,讓學生所學更加紮實有效率。
總之,這次的學習我感觸很深,也受益匪淺。作業既要做到設計合理,又要設計科學,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最佳化作業的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
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5
“雙減”政策提醒教師,不得佈置重複性作業,不得佈置超標的作業,不得使用“題海戰術”,儘量減少學生無效勞動。
對於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老師們該如何轉變觀念呢?佈置作業重在“精”“趣”“實”“變”,作業設計注重實踐形式和訓練試題型別與內容的思考,試題型別注重多樣化、試題內容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和成就感。透過作業讓學生變成詩人,畫家,變成哲學家,透過回顧、思考、梳理,準確建構思維模式,提升學習力。這是對教師嚴峻的考驗,這是對教育管理者發出的挑戰,新時代教育要用智慧、要用實踐,團隊合作,取長補短,分層推進。蔡麗蓉老師
作業的設計是為了提高教學目標,在雙減政策下,作業也納入到教研中,一份好的作業設計應該是能增長學生的興趣,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增長知識或者見識,在傳統觀念中,作業的設計可能主要以知識與技能為主,那現在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改變: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設計題目時應結合情景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還可以創新一些作業,比如:對學習,生活,勞動中不稱心的物品進行設計或製作,這個層次就會比較高。所以學生的素質也會相應的提升,充分讓學生的想法展示出來。並對他的作品進行一定的評價,學生也會更有動力。所以在作業的設計形式可以有很多,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
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6
送走了有愛的教師節,今天迎來了名師公益講堂陳加倉特級教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陳特在數學作業設計這一關鍵問題上給我們帶來了“雙減“政策下數學教學的“及時雨“,讓我受益匪淺。
陳特一直心繫小學生該如何學好數學,日日思索教育要在關鍵處發力。指出“兩個關鍵”:
1.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關鍵在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必然知道,有效課堂是數學學習過程的最最佳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只有高效、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會“和“會學”是數學課堂的基本要求,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是數學課的教學靈魂,課堂上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討論總結,遷移應用,練習作業,反饋資訊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逐步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陳特還向我們提出了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業佈置的“六個建議“。建議在學生完成書面課堂作業本之後選做“一題“研究作業、“多解題“作業、“題組練習“作業、“變式練習“作業、“操作體驗類“作業、“主題研學“作業。每個作業設計的背後都有“別有用心“。陳特鑽研作業設計帶來的有效課堂,如“繪製標準五星紅旗“這一主題研學課,近準備了一個多月。他堅信作業育人的作用,作業有立德樹人的地方。我被他鑽研精神深深感染。
透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讓作業更有味!需要綜合考慮作業各個關鍵要素,在反思和研討中生根發芽。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特色設計,梯度提升。
發展性作業略有坡度,給中等生思考的空間。創造性作業比較難,透過激勵,引領優秀學生髮展思維能力。
二、尊重差異,多種選擇。
“作業超市”使自主選擇成為可能。關注學情,實現作業分層,讓弱勢學生也有可行性作業目標,給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和創造自我提高的機會。
三、精準輔導,靶向跟進。
有佈置就有反饋,有解難答疑,有堵漏補差,有拓展提高。就像陳特說的,作業設計的研究我們一直在路上。我也希望借這次學習之後給自己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做好作業設計。小學生時代的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孩子珍藏在記憶深處的
美好時光。陪伴他們學習生活的我們肩負著堅守美好陣地的教育義務。教育的美好,需要我們一起創造!
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7
11月18日下午,在xxx市教科院的前瞻性的引領下,在縣教體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參加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上海市教委研究室的xxx主任從正確理解作業與作業系統、作業現狀與關係模型,如何提高單元設計質量三個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名師的高屋建瓴,讓我收穫頗豐。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作業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高質量的前置作業,可以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從而有效支撐課中的深度學習。高質量的後置作業,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更深、更廣的理解與應用,引發更有意義的學習。比如小學數學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後,可以佈置這樣的作業:
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
3.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徵;梯形有哪些特徵?
這樣,學生透過自己的做、找、說、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二、作業設計的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作業設計應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應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著眼要點、針對難點、促進理解”的基礎性作業和“著眼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體系、內涵與外延”的發展性作業。作業設計可以是選編、改編或創編。而作業的形式可以豐富多樣,比如說小學數學,作業形式可以是書面習題、口頭交流、動手操作、數學閱讀、數學遊戲、實踐體驗等。不論哪種型別作業設計都應遵循課標、緊扣教材,要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創新性。所以教師審計的的作業既能讓學生有基礎知識的普及,又有思維能力的拓展,更有深度探究的實踐和有理解運用的思考。
三、作業評價形式多樣化
對於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作業出錯的原因。
透過本次次的作業設計主題培訓,讓對做好最佳化作業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將把本次學到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做好指導工作,讓更多的老師都能最佳化作業設計,服務學生,助力“雙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