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十抓強化安全質量大檢查
四季度決戰已進入關鍵的攻堅階段,抓好安全生產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任務。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許多抓安全的成功經驗,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由於煤礦生產的特殊性,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現場安全質量大檢查,這也是多年來形成的共識。要進一步發揮好這一成功的做法,提高安全大檢查的質量和效果,就必須在強化、深化、細化上下功夫、做文章。我感到應突出“十抓”。
一是抓檢查的質量。安全質量大檢查不是圖形式、走過場,而是實實在在地解決現場存在的問題,促進安全生產。因此,組織各種形式的安全質量大檢查,必須把檢查的質量、效果放在第一位。堅決防止走馬觀花,擺花架子的不良現象。要大力推行動態浮動定級驗收制度,對各個專業、各個層次都要明確標準,逐條檢查,逐條落實。我們規定,每次大檢查必須明確一名副礦級幹部或專業副總牽頭,對所檢查的地點、專案、結果負總責。同時,要求採煤專業每月至少要驗出兩個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掘進專業每月至少驗出四個合格品或不合格品。並對機電裝置安裝、巷道擴修、維修都實行驗收、定級考核,堅決不搞“你好我好大家好”。
二是抓檢查的重點。安全大檢查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只強調大而全,還應細而精,做到重點突出,細化分類,有的放矢,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當前,要重點檢查頂板、一通三防、機電運輸、防治水以及重點工作頭面的'達標質量。抓住這幾個重點,就抓住了安全的重大環節。如:防治水要突出檢查受水威脅頭面注漿改造、殘流水封堵和各項探放水工作;一通三防要突出檢查瓦斯異常區和防滅火的管理,解決好通風系統負壓問題;頂板管理要突出檢查支護強度、採煤工作面初採、二分層假頂和三叉門口的管理問題;機電管理要突出檢查裝置使用和“四大件”安全保護系統的管理,確保礦井的供電安全。並建立起安全隱患庫和重大危險源檔案資料庫,實現微機化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項項有措施,從而防止各類重大事故的發生。
三是抓三個薄弱。就是對薄弱時間、薄弱地點、薄弱人物實施重點的檢查。實踐證明,大量的事故都是在“三個薄弱”上發生。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條,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所以,安全質量大檢查要有意識、有目的的對薄弱地點、薄弱班次進行檢查,避免大檢查“一窩蜂”、相互撞車、顧此失彼的現象。並建立“雙十”預警機制,重點對兩頭忙的“疲勞人”、思想波動大的“情緒人”、安全意識淡薄的“魯莽人”、掙錢不要命的“經濟人”、不安心本職工作的“跳槽人”等十種薄弱人物和區隊領導班子調整時期、現場條件發生變化的特殊時期、重要節假日及農忙時期、企業管理機制轉型時期等十種薄弱時間,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是抓責任制落實。到現場檢查動尺上線,查處隱患是檢查的表現形式,其根本是檢查安全業務保安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根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僅限於就事論事、就問題處理問題,就等於“摁下葫蘆瓢起來”,難以保證長久的安全生產。因此,每項檢查都要檢查業務保安責任制的落實,檢查區隊科室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檢查區隊幹部執行制度是否嚴格,檢查盯班幹部是否真在現場發揮作用,檢查工長班組長安監員是否認真履行職責,等等。從而促進責任制的落實,形成壓力傳導機制,增強各級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
五是抓幹部作風。幹部作風的好壞決定著各項工作的成敗。安全質量大檢查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查作風。我們規定:下井檢查不僅要查職工的正規操作、按章作業,更要查干部的作風狀況。幹部作風檢查的重點內容是,看是否落實了區隊幹部三班盯現場,看幹部是否做到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看是否保持了動態的質量達標,看是否關鍵時刻盯上靠上抓問題整改。對各級幹部明確提出了“發現不了問題是最大的問題”、“重複出現的問題是幹部管理的問題”的作風要求,促進了各級領導幹部“四到位”、“四落實”和“兩個百分之百”,即:認識、思想、責任、工作到位,目標、任務、要求、措施落實,以百分之百的時間、百分之百的的精力投入現場安全工作之中。
六是抓複查整改。發現問題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安全質量大檢查的效果根本要看問題整改的結果。因此,檢查過後必須抓複查。對同一地點、同一問題採取“殺回馬槍”、進行“回頭看”的方法,促進問題整改的落實。在這方面,我們始終堅持了安全質量大檢查集體彙報制,由檢查人員和所在區隊管理幹部參加,對檢查出的問題不僅填寫問題落實整改表,還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明確整改落實的時間、人員、標準,並當場落實有關人員進行復查驗收,問題仍然不解決的,予以加倍處罰,較好地解決了整改問題重視程度不夠、效率低、推諉扯皮、問題重複出現的現象。
七是抓動態質量達標。一律採取不打招呼、不預先通知的辦法,組織人員進行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質量檢查,不搞停下產來迎接檢查,凡生產沿途和工作頭面,一切操作和設施使用均要達到質量標準化的規定要求,查真實的情況,求真實的效果,月度定級考核依據動態檢查,以此扭轉基層區隊靜態達標迎接檢查的習慣,把工作的注意力、工作的重點放在動態的生產過程中,既保證了安全質量,又促進了生產的良性迴圈,提高了勞動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