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年度科教文化工作總結三篇
鄉鎮年度科教文化工作總結一
*年,在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兄弟股站室的密切配合下,我站按照省、市、縣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我局中心工作,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規範制度,全力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
*年,XX縣科教站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業廳、省財政廳湘農業聯[*]142號及省市縣各級考核辦的檔案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政策精神準繩,建立健全了專案各項規章制度,提高了學員培訓質量,加強了專案監管力度。*年,中央和省安排給我縣的財政補助資金為85萬元、縣財政配套9.6萬元,共計94.6萬元,其中:農業生產經營型200人(含現代青年農場主),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250人。縣級配套增加生產經營型30人共計480人。培訓按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型3000元/人,專業技術能型和社會服務型1000元/人的標準撥付。
*年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培訓實施工作:
一是領導重視。今年我站加大了專案工作的彙報力度,爭取領導對陽光工程工作的重視和支援。局務會優先保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工作的人、財、物調配使用,積極爭取到縣財政9.6萬元的配套和工作經費。縣培育辦根據省市有關規定和檔案精神,為規範培訓工作,先後召開2次會議,研究制定有關培訓實施方案、管理細則和財政補助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各成員單位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實了組織領導力量,有力地促進了全年學員組織、師資技術、專案工作監管。
二是宣傳引導。為了使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深入民心,家喻戶曉,我站特別加大了宣傳力度,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透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多種媒體,出動宣傳車、設點諮詢、刷寫牆標和制掛過街橫幅等形式,進行了有深度的和廣度的宣傳。全縣共出動宣傳車6餘輛次,張貼宣傳畫、宣傳標語350多張(條),發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政策宣傳單11000餘份,培訓工作動態、培訓典型等在縣電視臺報道2次,在省市相關網站提供資訊材料30餘篇,特別是學員典型資訊,加大宣傳和彙報。
三是專案監管。科教股嚴格按照《*年湖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等的要求,規範培訓程式,嚴格執行各項監管制度。多次召開培訓機構負責人會議,傳達省市有關檔案會議精神,強調政策調整和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組織詳細學習縣制度的實施方案、管理細則,特別是財政補助資金的管理使用辦法,將培訓過程中建立的各種資料一一羅列,分為機構存檔和機構與縣培育辦同進存檔兩大類規範,使整個培育工程的培訓實施過程從辦班籌備、申報、報名、開班、教學、實習實訓、考試考核、資料整理、學員回訪、檢查驗收、後續培育等各個環節任務具體、原始資料建檔要求等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做到全程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查、有度可衡,引領全市及全省標準。
四是管理規範。在以往制度的基礎上,我站今年嚴格執行開班結業制度、“政策理論課”制度、規範資料整檔制度等。五是創新模式。為切實做好*年我縣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工作,我們堅持以服務全縣現代農業建設大局,以服務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需要,積極引導各培訓機構在培訓中加強與各涉農企業、協會、部門、學校等聯合辦學模式,實現雙贏。如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農廣校中專部)培訓下鄉,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基層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及鄉鎮村組等專業部門和單位,根據農民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開展特色專業培訓,實習實訓到田間地頭,這種“送教上門”的`培訓形式深受基層幹部和學員歡迎,不僅培訓時間、質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同時也更好地為企業和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因為涉及面廣,程式複雜,在實施過程中也還遇到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新型職業農民產業規模較大,事情多,有厭學厭煩情緒,特別是集中培訓達七到八天;二是培訓基地和單位缺專職教師,均是兼職或臨時聘請帶來培訓成本過大;三是“送教下鄉”雖受學員歡迎,但是成本增加,特別是交通成本、食宿費用比重過大;四是培訓班班級管理缺乏約束力,管理難以到位。
二、發揮職能,認真開展雙送科技下鄉宣傳活動
為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檔案及省、市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響應省農業廳以“推進科技入戶,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為主題的全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結合我縣實際,開展“三送”下鄉活動啟動儀式,組織了100名農技員開展了為期100天的“雙送”下鄉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農技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進村入戶,舉辦技術講座80場次,發放技術資料15000份、現場技術諮詢1200人次,把廣大農民所需要的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和中央強農惠農政策送到位,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三、提前謀劃,掀起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熱潮
今年,按照《XX縣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及其他副職為副組長、相關領導及專業股站負責人等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任務。今年元月,組織鄉鎮農技員、各專業股站技術骨幹100餘人集中培訓,為高質量、大規模開展全縣冬農業科技培訓骨幹力量和技術力量奠定堅實基礎。培訓後及時開展專業測試,成績納入年度考核及晉級定崗內容,參訓人員優秀率達91%,確保了培訓效果,充實了培訓講師團成員和技術力量。各部門各鄉鎮立即啟動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工作,按照檔案規定建立了檔案和按期上報,在全縣掀起了農業科技培訓新高潮,據統計,全縣共開展培訓143場次,6952人,投入資金6.8萬元(不計算專案工程資金)。另外,我縣還組織專案實施單位和部門將農業科技培訓內容整合,統籌安排。如:藉助水稻集中育秧、糧食作物高產建立、測土配方施肥、重金屬汙染應急性修復擴面工程、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等專案培訓學員950人,結合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專案,縣本級培訓基層農技人員420餘人次,培訓農業科技示範戶、新型農民24000餘人次。
四、積極行動,強力推進科教專案落實
根據省市科教安排各個專案工作,如超級稻示範片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專案管理、轉基因知識宣傳管理等,嚴格按照專案和檔案要求,結合桂陽實際,組建班子、制定方案,強力推進工作落實。一是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專案抓好協調、部門溝通,爭取領導重視,特別是專案申報、驗收總結,起到牽頭單位作用;二是千畝超級稻示範片建設,緊緊與局糧油站聯絡合作,開展大型觀摩培訓活動,認真組織市級的測產驗收;三是認真實施超級雜交一季晚稻(煙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從政府出臺實施方案、布點、選種採購、生產指導、病蟲害專業統防統治、省農科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中期評估、市級專家測產驗收等每一環節和細節都嚴格考核督導到位、責任到人;四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在多方籌備和協調下,召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會議,著手研究討論方案制定、標準討論、政策研究、財政投入等問題,出臺試點工作方案、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獎勵扶持辦法,爭取成功為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XX縣。根據省農委、省財政廳檔案精神,嚴格認真制定XX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實施方案,專案正在有條不紊推進。
鄉鎮年度科教文化工作總結二
今年以來,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為主線,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積極實施創業主體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能力提升“三大工程”,著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環境,為全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較好科技支撐。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十二五”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市科技部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深入推進科技與發展,科技實力與水平逐步提升,有效的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十三五”科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科技環境明顯改善。“十二五”以來,各級黨政堅持把科技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健全領導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全社會科技意識普遍增強。學科學用科學逐步成為風尚。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意見》、《關於印發區“十二五科普工作規劃》、《食品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關於印發《XX區科技三項費用管理辦法》的通知、關於印發《XX區專利申請費用資助辦法(試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檔案。為科技工作的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財政設立專項科技研發經費,確保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長。
2、科技實力明顯增強。“十二五”以來,以“專案帶動”、“專利申請”、“高企申報”“技術轉讓”、“成果轉化”為載體,推進全社會科技創新,創新帶動了全區科技實力增強。全區專利申請量年遞增28%件,專利授權量年遞增2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年遞增15%件。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比一直位居全市之首。安徽曦強乳業的‘生態奶牛養殖綜合資源利用建設’專案”列入國家星火計劃專案,XX市三和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型啤酒釀造專用酶製劑核心發明專利”、“食品級超高活力β_澱粉酶的生產新方(zl201110278229.8)”獲安徽省第二屆專利優秀獎。安徽康宏園食品有限公司、藍宇洗精煤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專案,獲201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專案。全區科技型企業及科技研發人員積極開展科研課題研究,全區共取得科技成果80 多項,獲得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0多項,三等獎36項;省級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三等獎 4項。思朗(淮北)食品、安徽康宏源、安徽正大源、安徽浩大、曦強乳業、鑫樂源、徽香昱原、漢享食品、食億鮮等28家公司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分別與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對接合作;有效促進了產業快速、有效發展。
(1)、食品工業科技發展勢頭良好。形成了示範種植、基地輻射、食品園區加工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格局。尤其是以鳳凰山食品開發區為核心的食品產業已成為我市特色主導產業,其中規模企業60多家,科技型、高新技術及創新型企業4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多家。建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6家。引進美國、瑞典、德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食品加工及配套專案110個,投資億元以上專案28個。園區與中農大簽署合作協議併成立了中國農業大學(淮北)黃淮海地區食品工業研發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淮北)實驗站,安徽省肉製品及食品檢驗監督中心入駐園區。
(2)、農業科技成效顯著。大力發展城郊型現代農業,先後投入近億元完成相山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硬體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擁有日光蔬菜大棚1000多棟,建有組培中心500m2、馴化中心3000 m2、自動化育苗生產車間4600 m2以及農業科技研發、培訓中心,具備技術創新、科技示範、產業孵化、培訓交流、輻射帶動、旅遊觀光等功能。新惠康農業公司、安徽大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XX市中捷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淮北四季蔬菜種植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已形成規模化生產,初步建成六大規模農業科技特色基地:一是以魯樓村為中心的萬畝高產優質小麥、大豆、玉米等優質糧油作物種植基地;二是以黃裡村為中心的3000畝環山優質雜果種植基地;三是以油坊村為中心的5000畝優質芹菜、油麥菜、保健功能等無公害綠葉菜種植基地;四是以鐘樓、小集、張樓為中心的2000畝設施綠色蔬菜生產基地;五是以郭王村為中心的12萬平方米食用菌生產基地。六是以劉樓村為中心的3000畝板蘭根等中藥材種植基地。成功建立鳳凰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重大專項行動。
(3)、爭取專案工作逐年推進。共爭取國家、省、市科技專案80多個,無償資金2800多萬元。組織實施區級科技專案108個,資金投入1783萬元。透過科技專案的實施,解決技術難題 160多個,其中共性關鍵技術難題30餘個;開發新產品200餘個、新技術及新工藝190多項;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成果60多項,可新增產值( )億元、利稅億元。一批擁有自主創新的產品、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十二五”以來,全區累計申請專利3604 件,其中發明專利1451件;授權專利1960件,其中發明專利219件。2013年成為全省智慧財產權試點區。
(4)高企與創新品牌培育突飛猛進。堅持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品牌培育放在首位,多種措施,強有力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品牌培育申報工作,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全區眾多科技型企業努力的目標。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8家,僅2013、2014年度,分別新增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家和5家,申報認定數量同比位居全市第一,也為XX區歷年之最。全區農產品已獲無公害品牌認證10個,綠色品牌4個,特色農產品商標5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註冊商標146個。擁有“思朗”、“天地人”、“曦強”、“康宏源”、“徽香昱源”中國馳名商標5個;擁有“天宏”、“小草”、“極速時代”、“潔力”、“惠黎”、“相山”、“淮虹”等12件安徽省著名商標;擁有“曦強”、“心潤”、“真棒特”等7件XX市知名商標。
3、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健全。一是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區共有科技人才科技人員3714人,其中各類高階技術職稱254人,中級技術職稱1881人。二是產學研合作不斷增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與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不斷增強。先後與中農大、南農大、安農大、合工大、淮師大等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聘請專家教授技術人員到企業傳授知識技能。三是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充分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和資訊資源,建立“洋專家”和“土專家”相結合的科技服務體系。為科技特派員基地建設順利開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援。共建立農業種植、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各類示範基地16個,舉辦培訓班20多場(次),培養實用人才3000餘人(次),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家致富。
4、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加強專利執法工作,不斷完善有關智慧財產權方面工作制度,有效維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定期配合市智慧財產權局、工商、商務、文體廣電等單位開展以保護智慧財產權為主要內容的聯合執法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600多人(次),利用“3.15消費者權益日”、“4.26世界智慧財產權日”、“12.4法制宣傳日”組織開展現場服務,“打擊假冒偽劣,維護民生利益”。調解專利糾紛案件8起,維護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5、區級專案管理逐步規範。2013年10月XX區科技資訊網站建立以來,區級科技專案申報立項程式實行“科技資訊網申報,實地調研、專家評審、部門會商、分管領導稽核、區長辦公會研究確定。對啟動的專案,堅持全程服務、全程監控,保證專案的質量和實施進度。專案完成後,做好專案總結、驗收、評價和科技進步獎推薦、申報、評定和獎勵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科技計劃專案的運作質量。
鄉鎮年度科教文化工作總結三
*年度,xx縣博物館在縣文廣局的直接領導下,在省市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按年初工作計劃的安排部署,認真開展工作,積極進行相關研究,求真務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博物館本年工作,概況起來,就是4大方面:文物安全工作、文物保護工作、文物展陳工作、文物研究工作。這是國家文物局對縣級博物館的四大工作要求。現將*年的工作做以下總結:
1、博物館基本情況
博物館(紀念館)總佔地面積466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展廳面積330平方米。共有1間陳列展廳、1間多功能廳、1間監控值班室。館內陳列的是xx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戰鬥史蹟以及實物和圖片。館內設施齊全,完全能夠滿足前來參觀人員的要求和提供必要的條件。博物館目前共有工作人員8名(其中1名在局機關、2名為聘用人員,負責治安及紀念碑範圍內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2名為公益性崗位)。是一支素質較強、業務精的年輕文博隊伍。
2、文物安全工作
近年雲南屢屢出現文物火災,損失巨大,舉國重視。xx縣博物館上半年內多次開展文物火災隱情排查,對有安全隱患的丁王四合院、東濟橋等,提出了整改要求和維護措施。建立每月巡查制度和每週上報一次的工作制度,對全縣文保單位建立了負責人聯絡制度,因持續重視文物安全,在半年內沒有任何文物安全事故發生。在xx9.15特大洪災中,博物館對分佈xx全縣的文物進行了全面檢查,進行了相應保護措施,確保了安全。
3、 文物保護工作
(1)全面完成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年3月,我館工作人員在全國第一次可文物普查工作中歷時半年,普查單位251家,普查到歷史遺存20521件,確定為文物的為58件,在大力宣傳、積極動員後,建立了實施方案、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首次普查單位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相關工作,在沒有任何經費的情況下,多次外出學習登入平臺技術,並完成了全部普查文物的上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該項工作。
(2)再發現文物遺蹟十餘處。
在原有的不可移動文物30處的基礎上,*年來,博物館幾乎每月都下鄉調查3——5次,對xx縣境內尚存的文物遺蹟認真調查,新發現唐貴古戰場、龍洞駱千戶墓、龍荊山何武舉墓等十多處頗具歷史價值的文物遺蹟,博物館對此認真建立檔案和撰寫研究文章,使文物保護成果得到提升。
4、文物展陳工作
一年內,我館免費開放接納縣境內外觀眾一萬四千餘人次,在春節、三一六、清明、五一期間,接待單位參觀團隊100餘家,充分發揮了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職能。在開放中,進一步充實陳列內容,豐富展覽效果,並以各種有效形式進行宣傳,向全縣公開徵集到xx紅色革命相關的史料及文物20餘件。對博物館周圍環境逐步改造,博物館工作人員滿足團體和個人參觀的需求,認真解說,樂於服務,詳細作了工作筆記,使博物館工作進一步正軌化。半年內,館內已派工作人員到北京、陸良等地進行了專業培訓,使隊伍逐漸朝專業化方向發展。
5、文物研究和宣傳工作
一年內,博物館工作人員撰寫文物歷史研究文章30多篇,在《雲南考古年報》《中國文物報》《麗江日報》《邊屯文化》等雜誌發表,主編《xx考古》雜誌第一期,參與華榮莊歷史文化保護工程和霧坪水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對xx文化的研究宣傳做了大量事情。*年初,博物館將一年來的工作內容、保護成果做成雜誌《xx文博》,並在文化遺產日與廣大xx人民見面,該書是麗江第一本文物方面的書籍,展示了xx博物館的研究成果,圖文並茂,生動美觀,具有收藏價值和可讀性,書籍的發行收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6、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落實博物館擴建工作
目前,xx縣博物館(紀念館)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人文環境的需求,460m2的展館面積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而越來越多收集、徵集到的文物沒有安全可靠的庫房和展廳陳列,不能展現在人們面前,博物館停滯不前。因此,擴大館建,增加陳設已勢在必行。對此,博物館已向上級部門提交了不同的擴建方案,爭取得到落實並實施。
(2)、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推出保護研究成果
文博工作,是一項艱苦漫長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不斷深入基層,甚至荒野,對尚存的文化遺蹟進行保護、研究和挖掘。xx文化遺蹟儲存狀況很差,大都遭到了毀滅性的劫難,目前分佈在xx各地的遺蹟,都很分散,缺乏文字記載,為研究工作制造了很大困難。明年,是xx縣博物館工作進展的大年,將推出系列研究書籍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