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普知識> 有關科普知識作文錦集9篇

科普知識作文

有關科普知識作文錦集9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普知識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普知識作文 篇1

  星期五,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科普表演,來,讓我們一起去探索科學的奧妙吧!

  “小朋友們,大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一個蜻蜓飛出來說,在她的一段自我介紹之後,我們終於知道了她的來意,她想送我們一份見面禮,就給我們來了一段小魔術,我們睜大了眼睛,站起身來,屏住呼吸,哇塞,這個蜻蜓人把一根毫無異樣的繩子一變,就變成了三根繩子,她在從尾到頭一摸就變成了一根長長的繩子,她再從尾到頭這麼一摸又變回了原來的那條繩子,哇塞,我們一個個心服口服,十分敬佩。

  “蜻蜓人,蜻蜓人。”博士大叫,蜻蜓聽見了,就以為博士要來批評蜻蜓,所以蜻蜓就躲到了我們中間來,可還是被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士給找到了,蜻蜓人口渴了起來,蜻蜓問博士要水喝,博士為蜻蜓人準備了淡鹽水,可蜻蜓人不愛喝淡鹽水,之後博士叫蜻蜓人把淡鹽水倒入另一個空空如也的杯子裡突然就變成了鮮紅的西瓜汁。博士說:“這下你滿意了吧。”蜻蜓人還在驚訝中沒有醒過來,蜻蜓人好像故意對博士說:“我不喜歡喝西瓜汁。”博士說:“那個西瓜汁倒入另外一個空空如也的杯子裡。”倒入下去後,西瓜汁確變成了乳白色的牛奶,我的天啊,太神了!可是蜻蜓說:“我也不喜歡喝牛奶。”蜻蜓人以為博士沒法子了,可誰知博士面不改色反而還笑嘻嘻地說:“你再把牛奶放入另一個杯子裡,蜻蜓人一放,牛奶又立刻變成了淡黃色的哈密瓜汁,這下蜻蜓人心服口服了,她拿起哈密瓜汁喝,可被博士攔住了,博士說:“其實這裡面博士我是提前放了科學物品才會變成剛才的水果汁。”

  蜻蜓人邀請了六位小朋友,上去跳分子舞,大家就在這優美的音樂和歡樂的笑聲中結束了這一次科普活動,通過了這一次的科普活動我也學習到了許許多多的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作文 篇2

  許多小朋友對爆玉米花感到很吃驚,其實這很簡單。玉米粒既小又硬,當它受熱時,在玉米硬殼中的溼氣轉變成蒸氣並且爆裂開,就做出大家愛吃的爆米花了。

  玉米是很奇異的植物,它的製品有許多用處。玉米澱粉用在郵票和信封上;玉米油應用於食品、作畫、橡皮代用品和肥皂中;酒精也是玉米釀製的;紙、無煙火藥和火棉是由玉米莖做的,甚至衣服也可用玉米芯做成。

  玉米這種植物屬於草科,它有多種型別,如硬玉米、軟玉米(生長在南美洲的非常軟的顆粒)、甜玉米(可直接用玉米芯做罐頭或直接食用)。玉米食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小朋友們不妨經常食用。

科普知識作文 篇3

  科學課,王老師讓我們帶花崗岩觀察。我帶了兩塊。可是當我拿出來準備觀察時,發現它們緊緊地貼在了一起。我試圖把它們分開,可是兩塊花崗石卻像有磁力似的,仍然貼在一起。我加大了力氣,才把它們給分開了。我很奇怪,又把它們合在了一起,結果它們又好像有磁力似的,吸在了一起。

  這是為什麼呢?花崗石是由石英、長石、雲母組成的,它裡面又沒有磁鐵,怎麼會互相吸引呢?我找了塊磁鐵放在花崗石上,它沒有被吸住;我再把花崗石放在桌子上,花崗石也沒有和桌子吸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課後,我拿著兩塊花崗石去問王老師。王老師接過花崗石,耐心地解釋給我聽:“你看,花崗石的表面很光滑,當你把花崗石光滑的兩面貼在一起時,裡面的空氣就很少很少了,外面空氣的壓力就把它們壓緊了,所以你想把它們分開是會感覺有點吃力。而當你把花崗石放在有點粗糙的桌面上時,它們裡面的空氣壓力和外面的差不多,所以你拿起它比較方便。如果,你在兩塊花崗石的中間沾上點水再把它們合在一起,你要分開它們的話,就更難了!”

  “為什麼呀?”我很好奇,馬上弄了點水滴在花崗石上,把它們合在了一起。嘿,還真比剛才沒沾水時吸得更緊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我摸摸頭問王老師。

  “如果說剛才兩塊花崗石中間還有點空氣,那麼你說現在呢?”王老師笑著反問我。

  “水把空氣又擠走了一點?”我不確定地說。

  “對呀,就是這個道理。兩塊花崗石中間的空氣變少變沒了,所以你要分開它們就感覺更難了。呵呵,科學奇妙吧!”

  原來都是空氣在搗蛋。不過今天還真的感謝這調皮的空氣,使我又額外地從王老師那裡收穫了不少科學知識。

科普知識作文 篇4

  如果你乘輪船,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輪船要靠岸的時候,總是要把船頭頂著水流慢慢地向碼頭斜渡,然後平穩地靠岸。江水越急,這種現象越明顯。在長江及其他河裡順流而下的船隻,當它們到岸時卻不立刻靠岸,而要繞一個大圈子,將船逆著水流行駛以後,才慢慢靠岸。

  這是因為船逆水靠岸,可以利用水流對船身的阻力而起到一部分“剎車”的作用,小朋友,你以後乘輪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下這個有趣的現象!

  我們在水邊靜靜地注視著水面,就會發現:在沒有風的時候,水面幾乎平穩如鏡;但在有風雨時,水面就會波浪迭起。

  很明顯,起浪的原因是風在作怪。浪實際上是由於能量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運動而形成的。風就是這樣的能量。當風向水施放能量時,水面就會起波浪。

  當人們看到波浪起浮時,會以為水在向前滾動。但是,如果你把木塊扔在波浪上時,便會發現這木塊並不隨波浪向前滾,而是隨著波浪一會兒升到浪尖上,一會兒又跌入浪谷裡。如果木塊向前移動,那也是風的作用或是水在流動。

  飛機要迎風起飛,看來很奇怪,因為頂著風衝會降低飛機與地面的相對速度。

  你有一點可能不清楚,實際上,飛機從地面起飛時,重要的不是飛機與地面的相對速度,而是與空氣的相對速度。假定飛機速度達到150公里/小時,迎面風的速度為30公里/小時,則飛機與空氣的相對速度為150+30=180公里/小時。如果順風飛行,飛機與地面的相對地速度就會快一些,假定為165公里/小時,可是,這樣一來,飛機與空氣的相對速度則只有165-30=135公里/小時了。

  你現在知道了吧,飛機通常要迎風起飛。

科普知識作文 篇5

  你可知道星期日我去了什麼好玩的地方嗎?告訴你們吧,我星期日去了參觀鳥類科普展。一進展館就能看見各種各樣的標本和可愛的小鳥。

  我在展館周圍都轉了一圈,發現有美麗動人的孔雀,可愛的鵪鶉;嘴長的絲光椋鳥;眼尖的翠鳥和戴皇冠的戴勝。

  有一種叫暗綠繡眼鳥是我最喜歡的一種鳥,它眼睛裡面黑漆漆的,外面有白色眼圈。它還有很多名字:繡眼兒、白目眶、青燕。

  嘰嘰嘰,在我耳邊傳來了一陣小鳥清脆的叫聲,一看原來是虎皮鸚鵡,它們可愛極了:有的在找吃的;有的在玩有趣的遊戲;還有的在打架呢!

  講了那麼多鳥,一定少不了孔雀,可惜沒見到真的孔雀。它頭上帶著一頂帽子,一身五顏六色的衣裳真是美麗動人啊!

  有一種我最討厭的鳥那就是沙雉,你可知道我討厭沙雉的哪部分嗎?是它的嘴巴,它的嘴巴很長,所以我一點也不喜歡它。

  我告訴你一點鳥類的小知識吧!世上最早的鳥是始祖鳥,最小的鳥是蜂鳥;會飛的鳥中最大的鳥是信天翁;飛得最高的鳥是禿鷲;飛得最遠的鳥是燕歐。你記住了嗎?

  我們一定要保護人類的好朋友,它們為我們捉蟲,我們可千萬別殺害它們。

科普知識作文 篇6

  此刻的地球,基本上都是黃色,綠色超多減少,這是為什麼呢?原先因為人們超多砍伐森林,這不僅僅讓鳥兒沒了家,讓其他動物無家可歸。還造成了崩塌,洪水,泥石流等災難。沒有了森林,我們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撐的樑柱。

  此刻各個商店都跟我們嗜好,超多產生汽水、飲料,而汽水、飲料的‘‘外衣''''就是罐子,兒們喝完汽水,把罐子隨手人在馬路邊、公園裡。馬路和公園甚至連更多的地方,都成了他們的家園。罐子是鋁做的,鋁也是對人體有害的。

  你明白嗎?廢舊電池中包含著超多的汙染物。由廢舊電池所產生的汙染,危害作用極大。當他們和普通的垃圾混合起來後,會釋放出超多的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一旦被焚燒後,會汙染空氣;也會汙染江、河、湖、泊;一但進入土囊、水源,將會透過各種各樣的食物進入人們的身體,損害人的各種部位。因此它屬於危險垃圾。

  以前的小河,溪流生活著著可愛的小魚,可此刻的工廠為了提高效率,竟然把工廠建在河邊,還排放汙水。從此小河就變成了工廠排放汙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汙水弄的骯髒不堪,小魚的屍體被漂浮在水面,過路的人聞到這股氣味,都迅速離開。

  節約用水是在保護我們的環境,就是節約資源。我們要從實際行動來表現,注意節約用水:比如用完水龍頭後隨時關掉水龍頭;把洗菜的水用在澆花、洗拖把。

  幸虧此刻人們都領悟到了地球以被汙染,大家都已經行動起來了,我期望那些沒行動起來的人們,都彎一下腰把地上的紙撿起來,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美麗,整潔!

科普知識作文 篇7

  今天下午的一件事,讓我對貓有了新的認識。

  下午,剛剛才上完學校管樂團長笛課的我,一路抱怨滴走進了小區。正當我快走到樓房的樓道口是,嗖地從左邊竄出一個黑色影子,隨後就停在右邊的土堆上不動了,下了我一大跳。我身子不由自主地後退了一步,眼睛看著那黑色物體。仔細一看,我這才發現,這是一隻全身通體黑色的貓,只有尾巴的一小部分是白色的,兩隻烏黑的眼睛一直瞪著我,眼裡滿是不屑。我一驚,心裡覺得這隻貓真有意思,以前小區裡的流浪貓們都是一看到人來了就跑,這隻貓不但不跑,卻還瞪著我。

  回到家,我又從窗戶裡觀察那隻貓,只見那隻貓跳上了一個人家的陽臺。這時,那個家的主人出來,看了眼那隻貓,並沒有理會。我頓時明白了,這隻貓是這家人的寵物,只是出去玩而已。我正想著,那隻黑貓有跑走了,是跟一隻黑白貓走的,我當時就覺得這隻貓可定是不會再回來了,因為大家都說貓發情的時候,會不管不顧地跑了。

  我快就回房間寫作業去了。過了一會兒,我又去廚房往外看了一下,卻又意外地發現那隻貓竟然回來了!雖然之前也聽說有人放養貓,可親眼見到,還是讓我覺得真是不可思議。

  看來,只相信書本上的真的不夠啊!

科普知識作文 篇8

  人類,這種高階的生物,是無可替代的,現在人們的智慧,早已超出我們的想像……——題記

  20xx年5月26日,學校組織我們八班的部分同學去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參加“青少年食品質量安全科普活動”。

  下午3點鐘,我們興奮地排好隊伍就出發了。一路上,我們激動不已。很快,我們來到了研究所,大門上“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映入眼簾。

  我們來到電梯門口,為了方便參觀,隨後又分為男女兩小組,陳老師帶領男同學,而鄭老師就帶領我們女同學啦!

  電梯上來後,我們女生組先在8樓參觀。穿過一個長廊,直接進入“檢測區域”,三臺大機器就擺在眼前,第一臺是纖維機器,第二臺是脂肪機器,第三臺是蛋白機器。研究所裡的李老師告訴我們蛋白質打碎後的最小單位是“氨基酸”。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天平室,這裡的天平可是最先進、最準確的天平,可以把物品的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四位小數,不可思議吧!

  之後,我們還去了氣質館、色譜館等實驗室。特別是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製作的氣象測繪儀,它的型號是TSQ—QUAUTUMGC,其作用是檢測農藥、獸藥的'殘留,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有價值。

  以上那些都是在八樓實驗室裡看到的,後來我們又去了九樓實驗室,看到了平時見都沒見過的儀器,真是大開眼界:有幾百萬的自動旋光儀(上海精密科儀公司)、近紅外分析儀(美國)、制水室(經它淨化後的水無細菌)、超冰溫冰箱(最低可達零下86攝氏度)……

  在參觀過程中,研究所的老師還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三品一標”,即:農業部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以下簡稱“三品一標”)作為長期的發展目標,無公害農產品作為市場準入的基本條件,綠色食品作為安全優質品牌,有機農產品是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有效手段,農產品地理標誌將保護著名產地產品的品牌。選擇並獲得恰當的認證,將大大增強食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保障我國食品安全。

  透過這次參觀活動,讓我們親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增強了我們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引領我們參與社會實踐,激發了學習興趣,增進了生存體驗。我覺得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好好學習,長後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為祖國美好藍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科普知識作文 篇9

  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生態農業是相對於石油農業提出的概念

  ,是一個原則性的模式而不是嚴格的標準。而綠色食品所具備的條件是有嚴格標準的,包括: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所以並不是生態農業產出的就是綠色食品。

  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複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理論為主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

  提,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農業。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作為"石油農業"的對立面而出現的概念,被認為是繼石油農業之後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是透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迴圈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迴圈利用和多次重複利用,以儘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儘可能多的產出,並獲得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於良性迴圈中。

  生態農業不同於一般農業,它不僅避免了石油農業的弊端,併發揮其優越性。透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藥等,突破傳統農業的侷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它既是有機農業與無機農業相結合的綜合體,又是一個龐大的綜合系統工程和高效的、複雜的人工生態系統以及先進的農業生產體系。以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資源、環境、效率、效益兼顧的綜合性農業生產體系。中國的生態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和某些鄉鎮企業在內的多成分、多層次、多部門相結合的複合農業系統。20世紀70年代主要措施是實行糧、豆輪作,混種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機肥,採用生物防治,實行少免耕,減少化肥、農藥、機械的投入等;

  80年代創造了許多具有明顯增產增收效益的生態農業模式,如稻田養魚、養萍,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主體農業模式,農、林、牧結合,糧、桑、漁結合,種、養、加結合等複合生態系統模式,雞糞餵豬、豬糞餵魚等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的模式。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根據生物與環境相協調適應、物種最佳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轉、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資訊的輸入組織生產。透過食物鏈網路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建立良性物質迴圈體系,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因此,生態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

  生態農業最早於1924年在歐洲興起,20世紀30-40年代在瑞士、英國、日本等得到發展;60年代歐洲的許多農場轉向生態耕作,70年代末東南亞地區開始研究生態農業;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均有了較大發展。建設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共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