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範文(精選28篇)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範文(精選28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

  近期,商洛市家庭教育學會舉行了“科技之春”宣傳月線上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講座活動,我觀看了所有的10期講座,作為家長我深有感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讓孩子在家庭、學校乃至將來在社會上健康和快樂的成長,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無法迴避的實際課題。透過認真聽取各期講座,結合我家庭教育生活中實際,我總結以下幾方面淺顯認識:

  一、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樑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所要求孩子做到的的事情,首先我們自己要儘量做到。你讓孩子不亂扔東西,自己卻隨手亂放,這種效果明顯不會有效。你不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己卻在一旁看電視,玩手機刷抖音。試想,此時的孩子會怎麼想呢?當然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加強自身修養,才能更好的躬親示範。因此,以身作則,比千言萬語都更管用。

  三、加強與孩子的良好溝通

  家長要經常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當孩子受到挫折時,及時給孩子愛的鼓勵。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鬆。而且不管是批評教育還是表揚都應該有家長的表達智慧在裡面的,一個表達的邏輯層次,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個層次去說話,溝通才會有效。

  四、學會讚美、誇獎孩子

  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讚賞,不斷培養孩子自信、自強、自尊和自立。讚美孩子,能激發他正確的外在動機,產生好的行為,並能夠強化兒童完成的這一行為,以後當他碰到類似事情時,便知道該怎麼去做,並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定勢。讚美孩子,能給孩子以他所需要的價值感、信任感和自信心。如果我們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在家長的鼓勵下,相信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個體教育而言,沒有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是最出色的。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

  我觀看了商洛市家庭教育學會舉辦的“商洛市第三十屆科技之春宣傳活動——家庭教育線上專題系列講座”十期全部內容,我收益頗多,感觸很深。首先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精心為我們家長舉辦的這次講座,透過聆聽本次講座,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以及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關鍵在“共”,目標在“育”,家校目標一致,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家長和老師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優勢,有助於為孩子打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各方不缺位、不錯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點,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今後,我將充分地將所學、所悟、所感的內容應用到家庭教育中來,做到家庭與學校密切配合,切實做到“家校共育”,讓我們攜手共同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棟樑之才!

  首先,王越群教授講的《家長教育孩子是“家事”更是“國事”》,做智慧家長育幸福孩子專題講座。我聽完後,真的是收穫滿滿啊!他總共講了五個部分:“雙減”與《家庭教育促進法》;家庭教育的地位與特點;問題孩子背後的家;家長該關注孩子什麼,以及對家長的行動建議。他詳細講解了《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全部內容,並建議家長和學校共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透過觀看影片,在我們現實家庭中,好多家長對家校共育的認識不夠到位。多數家長認為回家的作業由家長代替老師批改,感覺自己就是“編外老師”。還有個別的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移交給了學校跟老師,自己就是一個“甩手掌櫃”。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老師之間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效果。家校共育是培養孩子的基石,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因此我們要有良好思想意識、高尚道德情操、健全心理品質、積極與人合作、具備吃苦耐勞、有較強應變能力。透過言傳身教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我們是領導,是保姆,也是老師,所以我們要關注孩子綜合素質,明確教育政策方向,對孩子因材施教,尊重差異,用思新路、新方法來教育孩子。

  接下來,我們學校的田淑惠校長就“雙減之下,怎樣建設良好的家庭文化?”從以下幾方面作了詳細解說,首先她要求我們要重視家庭精神文化建設,要為孩子不斷修正自己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其次建議我們要努力為孩子打造書香文化氛圍,注重生活細節對家庭文化的影響,最後她明確我們應該與學校配合,形成合力,全面育人。堅持家校共育理念,為了孩子的明天,樹立正確地家庭教育觀念,引導孩子走向未來,走向成功。

  還有,我們王曉妮副校長講的主題是“家庭教育,讓美好發生”,可見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還有朱老師,劉老師,趙老師和許老師等指導我們應該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緒;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克服拖拉磨蹭;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警惕家教中的負面情緒,要求我們在“雙減”背景下,努力發揮好“家校共育”的主體作用,並建議我們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正確對待孩子成長的節奏。其實愛就是陪伴孩子成為優秀的自己,真正優秀的孩子不是比出來的,而是愛出來的!

  總之,觀看“科技之春”家庭教育線上公益系列講座,作為家長的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我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生為老師,我們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的人生課啊!而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孩子,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好孩子;如何做到家校共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無論她將來是在事業上的成功人士還是平凡人士,只希望她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一同陪她成長。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3

  10月28日下午,實驗小學明德樓能容納三四百人的大會議室裡座無虛席。家長們有幸受學校邀請,聆聽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培訓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張志剛老師的“做真正會愛孩子的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各位家長專注聆聽、積極互動、認真筆記,獲益頗豐。

  講座中,張老師以幽默風趣、接地氣的語言、親子溝通的真實案例,向各位家長傳遞家庭教育的經驗。在兩個小時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讓我有以下感悟:

  1、家長的成長比孩子的學習更重要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所以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關注孩子的成績、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正因為過度的關注造成了很多意識不到的問題,而我們的用心良苦,往往達不到想要的結果。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我茅塞頓開,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優秀,我們是忽視了自己的成長和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慮。

  2、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樹立良好的家風和榜樣。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做一做。善於學習,懂得孩子發展的規律,滲透正向的能量。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愛自己、愛家人,在孩子面前維護配偶的正面形象,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幸福感。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杜絕過度溺愛,教會孩子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傷害自己,不破壞環境,不傷害他人。讓孩子知道出現錯誤就要接受懲罰。

  3、學會真正的愛孩子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我們的方式是否正確?要做到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改變自己的觀念,改掉焦躁的習慣,改變語言模式,努力培養擁有有趣的靈魂、健康的身體、會探索的孩子,而不是聽話的孩子。

  短短兩個小時的講座,家長們聽的津津有味,許多經驗之談讓我如醍醐灌頂,感慨良多。借用張志剛老師的話“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讓我們從愛自己、快樂自己開始,做一名願意學習、願意成長的家長,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改善家庭環境、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4

  看了這次的影片,收穫頗豐,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一個生長環境的場所,具有無可替代無與倫比的作用。

  孩子的青春期是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之間,這段期間孩子容易受情緒腦的控制。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可以宣洩的空間更少了,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娛樂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出去摘東西吃,而他們卻是回到家中,面對冷冰冰的電子產品。他們孤獨,缺少玩伴。他們失落,因為難得的週末不是在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他們迷茫,因為他們只知道學習,不懂得自身的價值感在哪。

  所以,家庭教育在這期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用家庭的凝聚力,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快樂與溫暖;用傳教的方式教會孩子們如何在面對壓力時解決困難;用家庭環境的力量幫助孩子們培養堅韌不拔的性格,不會輕易被壓力壓垮。

  關於如何保護家庭環境方面,現在的家庭問題就是家庭的過於冷漠,家庭的劇烈衝突以及家裡遭受了重大變故。第三點一般家庭是不會遇見的。第一點家庭的冷漠,家長對孩子的不聞不問,放養型讓孩子成長,這樣孩子看起來很自由,但卻沒得到關愛,對於成績等方面也是無所謂的態度。第二點劇烈衝突,家長太管孩子了,往往適得其反,意見不合而產生了衝突。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溝通,少說教。溝通是雙向的,雙方能像知心朋友一樣吐露自己的心聲,毫無保留,而說教則是家長單方面的教訓孩子,孩子在長大了之後該懂的道理早就懂了,說多了也嫌煩。

  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由我們每個家長共同守護。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5

  感謝學校搭建平臺,給家長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聽完專家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石。作為家長要努力營造溫馨、舒暢,充滿包容和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努力做到:

  1、多陪伴,多理解孩子。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食糧和溫暖港灣。陪伴會讓孩子減少焦慮,消除孤獨,喜歡與我們在一起。理解會促進溝通,讓孩子感到溫暖、幸福。

  2、多溝通,少說教。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學會傾聽孩子說話,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愛。

  3、制定規則,管理好手機與讀物。孩子從小要有規則意識。特別是手機和不健康的讀物,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制定規則,會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迷戀,不越界,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特徵。

  4、和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會遇到許多壓力。作為家長,不能忽視,不能責怪,要和孩子一起面對,並教會孩子在壓力面前不抱怨,不逃避。必要時,學會求助。只有家長的接納與幫助,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提高孩子的心理彈性。

  願我們透過學習,成為更好的家長。願我們的學習,成就更好的孩子!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6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父母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瞭解孩子用語言、情緒、行為等方式向父母傳遞的資訊,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我們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和需求。

  尤其進入青春期的初中孩子更渴望被別人真誠地對待和肯定,那麼我們家長應該在發現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進步時,給與及時且真誠的表揚。同時,青春期的孩子也渴望傾述,也需要父母用心的陪伴。所以,作為父母應抽出時間多與孩子談談心,以一個朋友而不是家長的身份和態度與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的內心想法,把青春期的孩子當做大人一樣看待,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律、自覺。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7

  今天有幸觀看了王琨老師的家庭教育講座,真是受益匪淺。講座以“孩子從優秀到卓越的五大力量”為主題,向家長們分享瞭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家長來說,養和育同樣重要。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呢?下面我將觀看講座後的一些感受與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我從“喚醒的力量”和“發現的力量“中學習到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愛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孩子的心燈點亮。要喚醒孩子,就要培養孩子的“六觀”:喚醒孩子的健康觀,培養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喚醒孩子的人生觀,讓孩子有夢想有志向;喚醒孩子的財富觀,不懂錢的孩子沒有未來;喚醒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懂得為人處世;喚醒孩子的愛情觀,讓孩子懂得底線、操守和原則;喚醒孩子的世界觀,讓孩子多經歷、多體驗世界。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批評孩子,要發現孩子的天賦和優點,幫助孩子將天賦和優點發揮出來,陪伴孩子、懂得孩子。

  其次,我從“榜樣的力量”中認識到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家長要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創造積極交流的溝通氛圍、要說話算話,守時守信。家長要教孩子懂得敬畏,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規則、做人做事的規則、社會道德的規則,父母囂張,孩子則張狂,父母謙和,孩子則謙卑,父母失德,孩子則失格。夫妻間要和諧恩愛、孝順長輩。

  然後,我從“愛的力量”中瞭解到孩子不聽話發脾氣,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感受到愛。很多家長都會說自己很愛孩子,那麼怎麼愛才是正確地愛孩子呢?我們要全然地愛孩子,孩子在父母心中就應該全是優點,用包容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做一個內心充滿愛的孩子,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愛社會,孩子自然就會陽光開朗。

  最後,我從“相信的力量”中學習到父母要相信孩子,父母輸入什麼,孩子就是什麼,鼓勵能讓白痴變天才,批評能讓天才變白痴。你罵孩子,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會停止愛自己。永遠不要去打擊批評謾罵你的孩子,不管孩子有什麼表現,有什麼地方不如別人,他(她)也是你獨一無二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去相信孩子、鼓勵孩子、支援孩子。

  家長愛孩子就要履行一種教育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踐行家庭教育,教會孩子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立。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8

  今天幼兒園老師讓家長們觀看家庭教育大講堂組織的直播講座《讀懂雙減政策,助力孩子成長》,儘管是中途進場,只聽了一部分內容,但是老師提出的若干觀點還是讓我受益匪淺,正好也在班級群裡分享,在此也記錄一下:

  1、提升語言藝術,給孩子正向賦能。人的潛意識會自動過濾掉負面資訊,當我們想糾正孩子的某個壞習慣時,多用正面的鼓勵,少用負面的批評,家長越是強調孩子不能做某個行為,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事與願違,這個壞習慣反而被強化了。要給孩子時間,要有耐心,在孩子有進步時,多加鼓勵,不斷正面強化,最終壞習慣才能變成好習慣。

  2、朝外走,向內求。閒暇時間不要宅在家裡,帶孩子去公園、去爬山,接觸大自然,感受世界的豐富多彩,既鍛鍊了身體,還開拓了視野。平時拿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深度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願望,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讓他得到愛的滋養,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9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我們都期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快樂地成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處在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磨鍊、一起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道德品質以及家庭的溫馨、和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每當看到孩子那燦爛的笑臉,聽到孩子那稚嫩的聲音時,什麼煩惱,什麼辛苦統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重視品德教育,使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個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要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她從小尊敬長輩,友愛他人,不欺負弱小。孩子做對了要讚賞,做錯了要恰當批評,讓他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內心善良、懂禮貌、講文明、辨是非、懂得換位思考,這一切應該從小就抓起。

  例如:孩子很小的時候有點攻擊性,喜歡打人,常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個性強一點的孩子往往都會這樣,我想一定要想辦法治好他。有一天下班回家有媽媽過來告狀說我兒子昨天打了她的孩子,弄髒了她孩子的衣服。回到家我非常耐心地蹲下來問他:“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是不是?”(因為我平常都會向他強調這一點,所以我敢肯定他一定會說“是”)。他果真說:“是啊。”我繼續說:“你要是被別人打了,爸爸媽媽一定會很心疼、很傷心!但同樣的,你把別的小朋友打了,她的爸爸媽媽也很心疼、很傷心啊,因為她也是她爸媽的小寶貝啊!”這個時候他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了頭,開始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是會令別人傷心的。從此以後,我們這一片兒的孩子都願意和他一起玩、一起笑,偶爾鬧點小矛盾叫很快會和好。

  二、培養獨立性、主見性,鍛鍊孩子的能力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想一代要比一代強,就必須讓孩引故自己的主人。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賦予孩子行使選擇的權利,不要用自己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例如:孩子自己衣服的顏色,什麼時候看書、畫畫、玩耍、彈幾遍電子琴、看多久的動畫片、玩多久的遊戲,只要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就由他自己選擇決定。當孩子跟我在一起時,他會安排的並並有條,有時還會指出我做的不足的地方。也許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孩子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三、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體現,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做到什麼,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於言傳。而且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慢慢養成習慣。告訴他每天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重要的。對於醫生,時間就是生命;對於商人,時間就是金錢;對於你,時間就是知識與成長。利用安排好了時間,你可能長的枝繁葉茂,但如果浪費了時間,那你可能弱小乾枯。但勞逸要結合,該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心中要有個時間表。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分數,而是讓孩子有能力去創造幸福生活並享受生活。

  例如:早上起來洗臉、刷牙、疊被子,自己整理並管理好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要記得放在哪。看完一部動畫片或電影,跟孩子一起探討一下有什麼教育意義或者是有哪些體會和感受。大人討論問題,你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看去。大人有哪些你認為不對或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指出來。

  四、多讚賞,多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的:“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孩子的自信源於父母對他的愛。不要吝嗇“我愛你”這三個字,也不要羞於表達。愛孩子、愛伴侶、愛父母就應該大聲說出口。不僅是這樣,我們還要充分信任他、尊重他,多挖掘他身上的優點,少一些責罵,多一些寬容,但不要縱容;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引導;少一些灰心,多一些欣賞。也許孩子會笑著去面對他的人生。

  例如:有一段時間,經常陰雨綿綿,我就說:“這天氣老是下雨,心情好煩躁。”不料兒子卻說:“我有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天天下雨也影響不了我的心情。”

  五、加強安全意識教育,讓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長

  現代社會到處都存在著安全隱患,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孩子自己的安全意識。唯有孩子的安康,才會有家庭的幸福。教孩子認各種安全標識、交通標識、食品標識以及其他標識是很有必要的。也非常感謝學校在適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給孩子培養安全意識,並根良據不同的成長階段以及面臨的不同環境,教給他們一些遇到危險時求安求生之道。

  以上是我自己覺得重要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家長冷靜地面對、理性地分析,提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解決方案。

  在這裡我要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以及對孩子的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教導。讓我們共同攜手為祖國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0

  隨著實驗小學大會議室裡一陣陣掌聲的響起,我知道這次的講座讓到場的家長們都受益匪淺。當然我也覺得收穫頗多,我很榮幸作為五三班家長參加張老師的講座,很早就知道張老師在社會享有很高的聲譽,親身經歷才知道果然名不虛傳。接來下我從下面幾點談下心得吧!

  在“該不該打孩子”方面,家長們都給出了不同的見解,有些認為犯錯誤就該打,有些人為不該打,在張老師透過擺事實講道理循序漸進的分析下,我明白了可以打孩子也是有前提的:第一,在不生氣的時候打;第二,必須讓周圍的環境保持統一;第三打完後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誤是要承擔後果的。我深深的知道以前在管教孩子方面自己做的是多麼的不好,總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我是家長,孩子要無條件的聽話,最後是孩子害怕了,而不是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我也知道了,孩子的話要積極的回應,回應代表了對孩子的關注,而不是想理就理他,不感興趣就不回應那,那樣會傷害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夙願,都想把自認為最好的愛給與孩子,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愛成了偏激的愛,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枷鎖。孩子不愛吃青菜的時候我就會吼孩子,“你要補充維生素啊,吃青菜皮膚變白啊”透過張老師的講解我知道0~6歲孩子要多吃些粗纖維的食物,孩子透過咀嚼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對於偏食不必太放心上。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孝順”,張老師告訴我們“孝道”更是我們在孩子身上應該灌輸的思想,他透過自己的親身感受說明了什麼是“孝”,“孝”的本質是讓父母不能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接受,要想盡辦法讓父母放心!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現在的孩子普遍學習壓力大,任務重,家長們也是想盡一切辦法督促孩子學習,孩子寫作業家長在一邊看著,表面上是重視孩子學習,豈不知道孩子對家長的這種行為很牴觸的,我們只用給孩子制訂學習計劃即可。孩子的心裡是純潔美好的,我們儘可能在孩子面前多說些美好和善的東西,不能把自己心中的負面資訊帶給孩子,在家庭成員中,我們要把家裡每人對孩子的愛傳遞給孩子,在老師那裡,我們要把老師對孩子的喜愛和無私傳遞給孩子。“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是我們帶孩子出去玩了一天,自己在扣手機孩子在玩就是陪伴,不是父母躺在病床上,自己在跟前坐了片刻,有事了就走就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做同一件事”,我們要懂得孩子的需求,要理解孩子的心聲,才能把最合適的愛帶給他。

  “改變就在一瞬間,成功就在一眨眼”回想起以往的自己覺得愧對孩子的太多,孩子不聽話時總是拿攻擊性的語言批評他,今天才知道那不是批評,而是傷害,攻擊性的語言帶給孩子的不是滿滿的能量,積極性的爆發,而是負面的毀滅打擊。比如“這道題不是練好幾遍,你笨哦”,何嘗不顛倒下順序換成“你不笨,是這道題得練好幾遍”“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何嘗不換成“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同樣的一群數字帶給孩子的一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樣孩子才有動力去學習去生活。

  “把受傷的權利還給孩子”未來的社會升學就業壓力更大,不是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長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系統,要給孩子一顆受挫的心,要讓孩子在困難環境中知道如何去挑戰自己,迎難而上,如何用一顆積極陽光的心態在社會上立足。

  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很多,唯願我們都做一個正能量的家長,在家長成長之路上,我們永不掉隊!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好家風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播課,起初我對於什麼是“家風”並不瞭解,觀看直播後,我似懂非懂,媽媽耐心的給我舉了“曾子殺豬”的例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妻被鬧得沒辦法,就對孩子說:“好孩子,你留在家裡,我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終於留在了家裡。過了一會,妻子回來了,曾子去準備殺豬。他的妻子連忙上去制止他說:“我剛才是和孩子鬧著玩的,你怎麼真的要殺呢?”曾子認真地對她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今天你說話不算數,騙了孩子,明天孩子學會了說謊話,糊弄你。再說了,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在心裡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你以後再對他進行教育,他也許就不會聽了。這樣做,對我們的孩子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最後,曾子還是堅持把豬殺了。父母要孩子做個誠實守信的人,那麼他們首先也要當個誠實守信的父母,一諾千金。

  我懂得好家風就是以身作則。“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裡,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約好了一起去學校打球,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約好了的事情,我趕忙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同學沒去怎麼辦?媽媽說:“你還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麼辦?那同學們一定會認為你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學校,雖然那個同學沒有來,但我放心多了,因為我是一個守信的孩子。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 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我們。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2

  透過教育公開課第二期的學習,使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一是要學會安慰孩子,教導孩子,理解孩子的內心,良好的親子方式需要父母理解孩子的表達,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孩子的事情上,多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責備,或者一味地批評否定。

  二是家長對孩子的所作所為要有清晰的底線,孩子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家長都要清楚。

  三是家長的觀點和教育方法,會直接對孩子的人生觀產生影響,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榜樣,用正確三觀去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有所領悟。它讓我們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們應如何培養孩子呢?以下是我學習總結的如何培養孩子的方法:

  1、父母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關心、愛護孩子,知道孩子關注什麼,需要什麼,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2、應維護孩子自尊心。不要經常抬高別人家的孩子,貶低自己家的孩子。

  3、孩子在父母心中始終是最棒的。父母要始終秉承這種思想,這樣會使父母和孩子都能得到快樂和滿足。

  4、父母要教會孩子做人,做事。要做一個好人,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不要有不良習慣。我們父母要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共同來培育積極向上的孩子吧!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4

  今天,非常有幸地觀看了于丹老師《感恩教育》專題講座,她那溫和慈愛的笑容感染著我,那娓娓道來的教導也震撼著我的心靈。

  從前,我總認為感恩是長大以後的事,其實非也,感恩應從點滴做起,從每時每刻做起。于丹老師強調:在我們中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係、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于丹老師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在我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幾乎都由父母包攬,即使洗衣服、洗碗這樣的小事都從未做過,從未給父母分擔過任何家務。記得小學時,為了參加學校的野炊活動,我們全班每位同學都在家練習了做菜,野炊那天,別說還真是色、香、味俱全,這說明我們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卻沒有在日常的生活中勞作過。

  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中學生,如何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則是最重要的:在家,我們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工作辛苦時,要關心體貼父母,比如給父母倒水、擁抱、洗腳等,讓父母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愛。在學校,要尊重老師,上課要認真聽講,作業及時完成。老師站著講課本來都很累,我們再不認真聽,真的是對不起老師。我們要用自己最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師、感恩老師。將來在社會,我們才能感恩培育我們的父母、老師及祖國。

  讓我們伴著愛成長,讓感恩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一刻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5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 《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

  我看完後,覺的我們不應該浪費,因為山區的孩子很苦,我們現在都不愁吃穿,要什麼玩具都拿錢買得到,壞了也不會去修,這很浪費,也缺少了自己做玩具的動手能力。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時間都是電腦,電視陪著,這樣不好,我們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後又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資訊。

  通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6

  高山感激的身上的每一粒灰塵;江河感激懷中的每一滴水珠;穀穗感激太陽的映照,也感激大暴雨的身心的洗禮:垂柳感激春風的和熙,也感激秋露的凌冽。大家感激協助大家的人,一樣也應感激擊敗大家的人,大家感激身旁的一切。

  感激父母

  媽媽如初春中的細雨,滋養著花朵,澆灌著大地,大家吸吮著細雨健康成長;爸爸如秋天裡的輕風,吹黃了大地,吹金了水稻。大家獲得了大豐收的豐碩成果,父母給與大家性命,耗盡她們較大 的勤奮給了大家幸福快樂。

  以前周總理去世了父親流鼻涕,現在田世園正在捐贈腎救母。這是為什麼?由於她們明白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感激當然

  在大城市的鋼筋混凝中,翠綠色僅有道旁樹,但早就被塵土吞沒了輝煌。每日身背厚重的揹包,應對著新科技的輻射源,少年兒童早就迷途了自身,使我們返樸歸真,領略到當然的風彩。只需攜帶一支筆,一個本子h。我用那幸福的雙眼去斬獲巍巍的大山,廣闊的江河,我用那機敏的兩手去描繪自然界的贈予,用最鏗鏘有力的響聲高喊:感謝你,當然,給與我這般美麗的禮品!

  說白了的幸福是有著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幸福的家中,一幫你信任的盆友。我感謝父母無私的獻身,感謝盆栽朋友的純真友誼,我感謝自然界的禮物,我感謝身邊的一切!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7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今天我看了一堂名為《感恩教育》的講座,它對我有很深的觸動。講課的于丹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大樹和男孩的寓言故事,大樹為了男孩能交學費、買玩具、蓋房子、娶媳婦、增遠見而貢獻了自己的果實、樹枝、樹幹。想到大樹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不正如大樹那般的默默為我付出嗎?

  想著想著我的思緒漸漸的回到了過去,記起很多和爸爸媽媽間的往事。每當我生日時,父母都會陪我過生日,但在我開心的點燃蠟燭的時候卻不曾想到多年前的那一天卻是媽媽的受難日,媽媽在那一天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我並開始了永不停歇、不求回報的付出。還記得在我摔倒時是父母趕緊把我扶起並鼓勵我勇敢的向前走;還記得在我生病時是父母焦急的送我去醫院並默默的陪我到最後一滴鹽水掛完;還記得過新年時是父母陪我買新衣服,從鞋子、襪子、褲子到上衣,別人有的我也都有,父母從不讓我失望……可是,父母為我做了那麼多而我卻為他們做了什麼呢?“好嘮叨、真煩”、“不要你們管”,這一句句不經意的話卻深深的傷害了父母的心。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正為本孝為先。原有陳元帥為母洗腳、周總理替母餵飯,現有田世國瞞著家人捐腎救母、賴東進討飯養父母,還跪著喂他們吃飯。孝道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應該是社會上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這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耳邊不知道什麼時候又響起了這首歌,聽著聽著我慢慢的閉上了眼睛,輕輕抬了頭,緊緊握住了拳頭,那一聲發自內心深處的話語以我最大的聲音呼喊而出:“媽媽!我愛你!……”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8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剛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如何描繪才能讓他們懂得感恩和孝道呢?在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感恩教育影片後,我如夢方醒!孝為德之本,要有孝心首先要學會感恩,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仁愛之心。作為家長,不僅要在學業上培養孩子,更要在社會閱歷以及人格方面重視孩子的成長,要教會孩子有仁愛之心,要讓他明白需要用自己的創造力來使他人得到幸福,需要有融洽的人際關係和抗挫折的能力。

  現在的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艱辛和育兒的不易,更不明白感恩的含義。古代有孔融讓梨、岳飛精忠報國的孝心;近代有陳毅元帥給自己的父母洗腳,周恩來總理給老父親餵食的感人故事;現代有田世國捐腎救母、叢飛資助183名貧困兒童、長江大學學生勇救落水兒童的良好品格;這些故事無一不感染著我們,無一不是現在孩子成長所缺失的。

  因此,我們對孩子的培養,不能僅僅看重他的成績,不能僅僅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用在報課外班上。于丹老師說,孩子的培養需從三個方面入手,即學業、閱歷和人格。我將在孩子的培養上,除了學習之外,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父母教育並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應該有仁愛之心,要做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國家。要用一顆仁愛之心交朋友,要學會分享和奉獻、給予和接受。仁愛之心,

  人皆有之,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裡,他有責任和義務把得到的愛繼續傳遞給別人。

  2、重視素質培養。即重視孩子的思想品德建設,做到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成為21世紀的“四有”小青年。要讓孩子能夠自我約束,思想健康、積極向上、禮貌待人、同時又能在強烈的求知慾望中成長。

  3、增加孩子的閱歷。閱歷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有豐富的閱歷,既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又可以陶冶情操,促進其健康向上成長。社會是個大染缸,既要讓孩子接受好的一面,也要讓孩子摒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這樣孩子才能在其成長過程中甄別好與壞,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4、增強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如今,小孩子都有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基本都沒有經歷過生活的挫折。往往碰到困難時都在怨天尤人,不思進取,甚至自暴自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來克服這些困難並教會他們正確處理的方法。要增強孩子對挫折的承受力,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如何釋放壓力,這樣孩子才能在自我調節中找到學習、生活的樂趣,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透過觀看感恩影片,我和孩子都得到了教育、受到了啟發,孩子表示,以後一定會好好學習,禮貌待人,幫助父母多幹家務,多理解父母,同時也認識到哭是無能的表現,會更多的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看到孩子一天天在成長,每天都會有新的驚喜。我也

  希望孩子能夠真正理解感恩的含義,能把他作為指導自己一生的座右銘,能夠在感恩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19

  然而,在全家坐車去參加宴會的路上,珍妮發現大衛已婚的事實,她立刻讓他掉頭回家,並向自己的父母解釋清楚,結果他逃走了

  珍妮找到大衛的住處,從他妻子口中得知,她不是唯一被騙的女孩,之後珍妮重回學校,假裝一切沒有發生過,刻苦讀書,果然考上了牛津大學。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相信這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會思考的問題,倘若生活不順,那教育這件事要背最大的黑鍋:如果沒讀那麼多書,那我肯定賺的比現在多,我就不會有那麼多妄想。

  其實把人生寄託在教育身上的論調很不公平,它反映了人們渴望奇蹟,一勞永逸的心理。

  教育本身需要長期投入,短期不會得到收益,很多人把教育當做保障,因此面對一份更有誘惑的保障時,讀書無用論佔上風。

  教育給人禁錮,又給人自由,需要在限制和享受之間找到平衡。

  經歷過風雨,人要保持好奇之心,像從來沒有受過傷害,像第一次那樣去擁抱生活。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0

  朋友推薦我看了一部電影《成長教育》。幾天過去了,我一直念念不忘。

  據悉,這部電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於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琳·巴貝爾的回憶錄。我認為這部電影應該要讓所有正值青春期的女生都看一看,讓迷茫中的她們認清方向,清楚人生之路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先說電影的故事吧。一個16歲的女孩叫珍妮,努力學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希望能考進牛津大學,父母知道她的目標也為之高興,期盼女兒能如願。珍妮愛好拉大提琴,古板的父親卻對學習的認識很功利,非常反對她花更多的時間在大提琴上。珍妮平時也只好揹著家人偷偷出去參加演奏。

  在一個下雨天,珍妮遇到了一個成熟的男人,叫大衛。這個大衛看見路邊抱著大提琴淋雨的珍妮,對她說:“如果你有點常識的話,肯定不會隨便坐陌生人的車,但我實在不忍心看大提琴受苦,請把它放在車後座上,然後你在旁邊跟著走。”珍妮被他這種風趣的搭訕方式逗樂了,也被打動了,就上了車。大衛告訴她,自己也是個音樂愛好者,於是,兩人一路上聊音樂,非常愉快。珍妮對眼前這個成熟又幽默的男人產生了好感,重要的是她喜歡有人傾聽她的夢想。

  兩人相識之後,大衛就帶著她去看音樂會,去參加上流社會的派對,去拍賣會買畫,去高階餐廳吃飯。漸漸地,珍妮開始懷疑好好學習,考上牛津大學也未必會有好出路。

  她學會了逃課。

  大衛帶她去巴黎遊玩,一個普通女孩著實被這個浪漫之都吸引住了,在那裡,她和大衛放飛了自我。她跟隨大衛出入各種娛樂場所,上學的事情已經被拋之腦後。

  隨後,大衛向她求婚,戴上大衛送的.鑽戒,珍妮膨脹了起來,覺得嫁給大衛會一輩子衣食無憂,就不再想讀書,不再想曾經為之努力的牛津大學了。珍妮的這些變化,讓她的同學,甚至老師對她大失所望,但她已經全然不在乎了。在和老師一番爭執後,毅然決定退學。

  珍妮離開學校,正準備嫁人時,意外發現大衛原來是有婦之夫,而且還有孩子。大衛的妻子告訴她,大衛就是個騙子(用現在的話叫渣男),騙了好多女孩的感情,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

  而珍妮的父母本來也認可大衛這個人的,卻沒想到這個人是個騙子,一家人深受打擊。尤其是她的父親,他內疚又羞愧地對珍妮說:“爸爸一生都在害怕。”她爸爸這話一出口,我落淚了,這是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臺詞,最觸動人心底的一句話。

  是的,爸爸一生都在害怕,怕自己失業,怕錢不夠花,怕女兒在競爭中落敗,怕女兒遇人不淑,也怕保護不了自己的女兒。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爸爸一直都在害怕。

  珍妮崩潰、心碎、沮喪,但也終於恢復過來,幡然醒悟生活的真正意義所在。她回到學校,請求老師幫忙,要求重返校園。但嚴厲的女校長拒絕了,好在有曾經對她抱有期望的英文老師支援,擔負起她課外學習的責任。

  當珍妮向老師求救:“我需要你的幫助。”老師淡淡地說:“這句話我等了很久了。”那一刻我真想抱抱這個美麗又善良的老師。

  一年後,她如願考上了牛津大學,看到她騎著腳踏車從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的門前經過時,我為她點贊,也為那個為她付出的老師點贊!

  整部電影沒有半點說教的意思,卻能讓人有切膚之痛的清醒。慶幸的是,珍妮懂得迷途知返,回頭是岸,及時止損。經過這一次慘痛的經歷,相信進入大學的她會更加努力,腳踏實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路。

  最後,我也很想說一下珍妮的父母,雖然生活不易,希望女兒早日成功過上好生活,但期望不能過於急切,失去本有的原則,結果會害了女兒。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1

  在幾天後寫這篇觀後感,我以為自己已經什麼感覺都模糊了,或許還需要再看一次這部電影。但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決定寫的時候,關於電影的一切紛紛進入我的腦海,喚醒了我看電影時的心情,讓我五味陳……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真實、太真實了!人們都說電影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成長教育》真實的再現了生活,講訴的是無數個正在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同樣的事情。它深刻的剖析了女主人公在成長道路上內心的波動與掙扎,生活的甜蜜夢幻與幻想的破滅。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她愛慕虛榮、拜金,是的,她確實如此。但一個家境不足以支撐自己美麗夢想的女孩子,在遇到一個溫柔體貼、風度翩翩、多金俊帥的男人時,不可自拔的陷入其中是可以理解的。

  哪個女孩子不渴望遇到這樣的一個人呢?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就像一首歌中所說“天空會不會放晴,會不會下雨,會不會幸福在終點等著我和你”。這個世界不缺乏渴望愛情的人,但缺乏追求愛情的心。在我看來,女主人公在這個經歷了歲月而比較有魅力的老男人刻意營造的愛情漩渦中不可自拔,她為了自己一心認定的愛情拋棄了自己的學業、失去了自己的貞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勇敢而又愚蠢的,可悲而可憐的。對於她,我沒有同情或嗤笑,只有深深的震撼……

  所有渴望不勞而獲的人都會發現現實的殘酷,女主人公便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少女心懷綺麗的幻想是可以的,但還是要腳踏實地的慢慢積蓄達成夢想的力量。並不是每種劇情都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成長教育》沒有迎合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的喜歡美好結局的喜好。其實,當我看到女主人公發現男主人公不是她所以為的那種美好的人時,我以為她雖然痛苦也會果斷離開,但是劇情並沒有那麼安排。當我看到女主人公屈服在男主人公“沒有高格調餐廳,不能肆意的在巴黎遊玩”時,我驚覺人性真的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人是有劣根性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值得慶幸的是,女主人公很愛惜自己的生命,也懂得適當放下自己的面子。她去求自己曾經因為不懂事而誤解過得老師,更難得是她的老師原諒了她。最後她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學校。她的人生因為一個不負責的男人出現了偏差,這樣的一次經歷會使她的生命沒有過去的急功近利,也會使她如涅磐重生的鳳凰那樣美麗與耀眼……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2

  《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做是一個高中女生與成年男人的奇特歷險,珍妮和大衛是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兩人在一場大雨中首次邂逅。珍妮抱著她的大提琴,這時大衛開車從她旁邊經過,他並不直接邀請珍妮上車,只說為大提琴考慮,不能讓樂器淋雨。面對這種高水平選手,珍妮只能放鬆警惕,她無法不中招。還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大衛在人情世故上的嫻熟。一次見到珍妮的媽媽瑪喬麗,大衛說自己不知道珍妮有個姐姐。這句看似不經意的話,足以讓瑪喬麗心曠神怡,從而對大衛介入女兒的生活大開綠燈。珍妮的父親傑克相對保守,一心指望著女兒上牛津,但他也不反對珍妮和大衛相處。大衛這樣的成功人士沒準可以給女兒提供一條捷徑,為什麼要橫加阻擾?

  兩個監護人偶爾才半推半就,更多的時候是默許。就在這種無阻尼的環境中,大衛一步步讓小女孩脫離高中女生正常的生活軌道。由課餘時間參加音樂會開始,到週五缺課參加油畫拍賣,接著離開家跟大衛一起度週末,下一步乾脆去了巴黎。兩人跟熱戀中的情侶無異。珍妮夢想中的美好生活由文學、美食、音樂、繪畫、法國電影和旅遊構成,在極短的時間內,大衛讓她的人生願望一一得到滿足。

  珍妮是個比較早熟的女孩子,所以對學校裡的同齡男生的追求並不在意,也沒有特殊的激動。反而對30歲的大衛產生好感,因為在他身上她可以找到她夢想的影子,有很多新奇的事物,跟她之前枯燥的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正是這些太過華麗的東西,才使得她一步步深陷其中。值得慶幸的是最後她有重新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道,進入了牛津大學。

  看了《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之後,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不要太過急躁,要會忍耐。我現在是學生,外面世界的繽紛無異會對我有一定的吸引,但是,時機未到,就算現在進入了外面的世界,也不可能給自己的未來很大的希望。要等到年齡、學識、修養、能力都適合的時候,這樣就可以減少面對社會的壓力。那個時候,自己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也避免了女主角這種類似的經歷。女主角跟大衛在一起過著天堂般享受的生活。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隨便相信輕易的來的奢侈,沒有付出是不可能輕易收穫的。端正自己的態度,立足當下,做好自己現在該做的事,而不是成天想著不可能的事情。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3

  影片《成長教育》一開頭是在歡快的音樂中出現的各種遊戲的簡筆畫,給人一種青春萌動的感覺。而事實上珍妮也的確是一個年輕,聰明,漂亮,還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中學生,在青年管絃樂隊拉大提琴,學拉丁文,看英語書,按照父親的要求朝牛津努力。但是這種顯得太過功利的目標下,女孩的叛逆也顯而易見,或許她之後想要走人生捷徑的選擇也是這種功利教育所造成的。當年輕女孩在雨中邂逅開著高檔車的成熟男人,幽默風趣的談吐,如果你遇見的是一個會說:“正常情況下,你應該拒絕和陌生人說話。但是我熱愛音樂,我擔心那把大提琴禁不起雨淋,你可以把它放到我車上,然後你跟著車走。”你會說不嗎。

  之後那懂得音樂,高雅的品位深深的吸引著年輕的女孩,她似乎可以提前看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之後大衛帶著珍妮頻繁的出入高階場所,音樂會,高階酒吧,拍賣會,旅行,少女漸漸迷失在這些燈紅酒綠之中。她覺得這就是她想要的一切,而且大衛可以讓她得到一切而不是辛苦的去考牛津,她唯一的底線是等到她17歲生日,最後她退學了。然而大衛並不真的童話裡的王子:她發現他所謂的房貸工作就是給黑人介紹住處,然後一些害怕有色人種的白人老太太就會害怕,他就低價收購她們的房子再高價賣出來賺取差價;所謂藝術品工作就是以手段騙取或是低價收購普通人手上的文物和藝術品。並且就在他們訂婚後,她才發現大衛已經結婚生子,她更不是第一個和大衛一起的女孩了。夢醒了,所謂的王子充滿了謊言。值得慶幸的是,珍妮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努力地道路上,並且明白成功之路沒有捷徑可走。

  這部影片並不是說教,相反是用切膚之痛來讓人清醒。然而電影之外的我們要成長,並不用非得真實經歷一番不可。這部影片就告訴了每個女孩,在成長為一名公主的路上時沒有捷徑的,當現實生硬的告訴你,這個世界沒有王子,你還會相信童話嗎?王子和騙子只是一個男人的兩面,那麼經歷一番過後,我們還是會回到起點,回到努力成為公主的艱辛道路上。

  關於成長有太多素材。但我們每個人都幼兒園,都讀小學中學大學,這是成長麼。這更像是難以違背的自然規律,我們只是任其發生發展,不做抵抗。而我們體會到最多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電影裡描述的殘酷青春。鍾情的女孩兒拒絕了你也好,心儀的男孩送了一朵紙花也好,或是那些殘忍的你爭我奪打打殺殺,在這些當時認為比天還大的事情過之後,回頭看,覺得那彷彿是小朋友們的幼稚遊戲,太天真太可愛。這時候才猛然覺得哦我長大了。等到了人到中年,看著自己之前的起起伏伏,再低頭看看現在的自己,最感慨的大概不是韶華易逝,歲月催人老,而是年華中雕刻的自己吧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4

  今晚和同學們一起看完了《成長教育》這部電影,本來對這部電影興致缺缺的我,卻在看完後久久不能平靜。內心的翻江倒海清清楚楚的提醒我,對人生的態度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直以來,對生活總是抱著賭博態度的我,雖然總把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掛在嘴邊,但骨子裡還是抱著僥倖態度。害怕吃苦,不願付出。總是傻傻幻想有朝一日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巨大成功,甚至苦苦思索一條通往成功殿堂的捷徑。我只看到那個農夫不費“一兵一卒”在樹樁下撿到了撞死的兔子,卻忽略了最後的結果,農夫等了一輩子,卻再也沒能等到另一隻。

  “我用我最珍貴的第一次換取一個教訓,我的人生沒有捷徑可走!”無論是珍妮的這句話,還是她那不幸的遭遇,都無疑給了我當頭棒喝,讓我徹底看清,一直以來,我的路都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是啊,不管是珍妮,我,還是大家,我們的人生都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才能到達我們所期盼的那個彼岸。珍妮以為可以不用再學那些枯燥的、無聊的課程,以為找到了人生的捷徑,以為可以輕而易舉得到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最終,邪惡的欺騙,無情的拋棄,殘酷的現實撕碎了矇住她眼睛的那層絕美的不堪一擊的薄紗,那一刻她才看清,她錯了,可是卻是以慘痛為代價。相較於珍妮,我們更為幸運。她用她最寶貴的東西換取了這個教訓,明白了她的人生沒有捷徑。這不僅是她的教訓,也是我們的。在同情她的遭遇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反省自己,從她的教訓中學會腳踏實地,厚積薄發。

  在過去的這麼多年裡,像迷失時的珍妮一樣,我活在自己給自己編制的夢裡。我以為我的人生有捷徑,我曾信心滿滿地以為一定存在著那麼一條路,沒有荊棘,沒有泥濘,不崎嶇,不遙遠,它可以帶著我輕輕鬆鬆到達那夢裡嚮往的美麗天堂。哪怕等了很久,哪怕迷茫無措,哪怕遙遙無期,我卻傻傻的近乎固執地堅信有那麼一條我現在沒發現但將來必然會發現的隱藏著的路。可是,珍妮的故事狠狠地給了我一巴掌,讓迷糊了二十年的我瞬間清醒。我很慶幸,雖然因走錯很遠要付出更多,但好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是的,我的人生沒有捷徑!我們的人生沒有捷徑!惟有踏踏實實地付出,才能穩穩當當地收穫!勝利的果實需要汗水的灌溉,成功的光環需要付出來滋養。還等什麼呢?讓我們揚帆起航,在人生的路上留下我們踏實的腳印和努力的汗水!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5

  近幾天,我收看了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影片,周老師幽默的談吐,恰當的比喻,鮮活的事例,讓我們懂得了賞識教育的意義,解讀了賞識教育的內涵。

  賞識教育的本質: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壞孩子越來越壞。

  賞識教育的原理: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樣,但做法卻截然不同: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未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孩子學習不行時,家長卻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責,很少反思自己的過錯!

  賞識教育的特點:賞識教育是讓家長和孩子覺醒,讓孩子的生命狀態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覺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賞識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賞識教育是讓家長成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靈、發展潛能的教育!賞識教育是讓家長、孩子生命和諧、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賞識教育是讓孩子天天快樂、家長日日讚歎的教育!

  賞識教育的方法:賞識教育歸納出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提醒的操作原則和簡單易學的三字經操作方法,從而對教育規律把握達到了理論化、系統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賞識教育的推廣有益於保護孩子成長的天賦,他強調要懂孩子、懂如何愛孩子和賞識孩子、懂得按規律培養孩子。把成長的快樂還給孩子,是賞識教育的宗旨。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6

  上週一學校有幸請來了心理諮詢師石凡老師給我們講課,主題是“感恩我們要行動”,是一個“惜福感恩”勵志報告會。在我們熱烈的掌聲中,石凡老師走進我們的視線,並開始了她精彩的演講。

  會場開始有些喧鬧,漸漸地,在老師激情高昂的言語中,在老師悲痛欲絕的故事中,在老師深情實感的傾述中,所有人停止了他們的不專心,開始融入這讓人感動的場景中。

  當老師問我們是否經常對家長髮脾氣,是否對家長有諸多抱怨,是否從來沒有對家長說過一句“謝謝”或“對不起”。在老師的嚴厲的指責下,在老師的沉重的教誨中,在自己深深的反省中,我們流下了後悔的眼淚。

  當開始進入家長和孩子互動的活動時,現場一片哭聲,孩子們撲在親人的懷中放聲大哭,家長們默默流著感動的淚水。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深深的體會家長、老師的辛苦,他們心中的委屈,他們辛勞的付出,應該得到最真摯的回報。兩個小時很快過去了,我哭了,媽媽哭了,高老師哭了,所有受感動的人都哭了。

  短短的兩個小時,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做人要有責任感與使命感,要想成功就要付諸於行動,要帶著感恩的心回報所有愛我的人。

  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7

  看到一本好書,遇到一位良師益友,參加一場有益人生的會,都無疑是一次淨化心靈,提升人格底蘊的難得機會。很幸運能觀看這場感人肺腑的報告會。

  感恩是一種心態,它能讓我們樂於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各種境遇;感恩是一種素養,它能讓我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感恩是一種催化劑,它能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憶;感恩更是一種境界,只有真正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身為家長,身臨其境,我的心也被震撼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真的好慚愧。一直以來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寵愛著,嬌慣著,為其遮風擋雨,為其提供最好的條件,只怕他吃苦受累,更怕他受委屈,不希望其在磕磕絆絆中生活學習,總想著能給他解決所有問題,然後讓他在康莊大道上暢通無阻地疾行或賓士。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家長的給予是應該的,不懂得生命的給予和接受都應該是相同。

  人一輩子都會遭受到不同的挫折困難,這是生活給予我們的磨難,也是財富,怎樣在挫折中修復才是至關重要的,修復的越快就越能贏得更好的時光。

  讓孩子學會感恩社會,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感恩每一個關心自己,為自己付出艱辛努力的人們,也讓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給予我幫助的每一個人,感恩上蒼給予我溫暖的家,健康的寶貝,感恩兒子能在一所好的學校接受好的老師給予好的教育。就讓我們用善良的心懷感知這個世界,用感恩的心來回報這個世界。在人生這個社會大舞臺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並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公益家庭教育直播課程觀後感 篇28

  聽完姚晨的講話後,我深受感動,恨自己不能用華麗的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心情。我深情地閉上雙眼回想以前那個不懂事的我,後悔不已。

  父母對我們很親切,可我們卻處處與父母為敵,連烏鴉都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難道人類就不知道嗎?不,不是。而是現在家裡都是“獨苗”,所以父母對子女寵愛有加,所以使子女們不懂父母的辛苦。“你愛你的父母嗎?”

  “愛——”我們表面上這樣回答,可心裡想的卻是相反。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嗎?你給父母洗過腳嗎?我們這些小學生很少關心父母。我們為什麼對父母這樣冷淡?我們的爸爸媽媽每天辛苦上班,而我們又不掙錢,還是家裡最大的一筆開支,天天看見爸爸媽媽辛苦的身影,我們卻連一句“您們辛苦了!”都不說不出口,現在想想真是太對不起他們了,我心裡酸酸的,今天回家,我要為我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對他們說:“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

  秋日暖陽照在臉上,心情變得那麼陽媚!剛剛聽了一場感恩教育演講,深受感動!我心好似擰在一起,怎樣也解不開!我想對爸爸媽媽說:“親愛的爸爸媽媽啊,十一年,您們辛苦啦!原諒女兒以前的不懂事吧,讓我在今後的日子裡好好報答您們,彌補我以前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