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冬至美食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廣東冬至美食,希望有所幫助!
潮汕——食甜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經長大了一歲啦。大箶(淺沿的筐籮)在院子裡一擺,糯米磨粉在開水裡一和,全家老少有說有笑地坐一圈,粉團在指間靈巧地一握,一個個彈珠似的甜丸便在冬陽的光暈中閃亮誕生了。
冬至甜丸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而其中,潮汕冬節丸分兩種:一為常見的糯米丸;一為主要流行於揭陽一帶的尖米丸,因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長條,用剪刀斜剪下,兩頭尖尖如白米,故名。
梅州——酒煮羊肉
對客家人而言,冬至就是進入冬天的象徵,氣候開始變冷,有“冬生進九”的說法。即冬至開始,每九天一個單位,三九、四九是最寒冷的日子。因此,客家人在冬至前後特別講究進補。質嫩韌勁的羊肉遇上醇厚濃郁的客家娘酒,誕生了梅州客家人冬至進補佳餚——酒煮羊肉。
此外,這一天釀造娘酒也是梅州地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酒味最深,最醇,也最地道。
陽江——鹹圓子
陽江人過冬至,會做當地的特色傳統美食—鹹湯圓。他們會把湯圓稱為“圓子”,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
和普通湯圓不一樣,餡不是包在湯圓裡面,而是把湯圓切成粉粒後,先將湯圓餡放湯裡煮開,待聞到香味後,再放湯圓一起煮。在煮好圓子後,可將家裡人愛吃的食物入湯,或是肉質新鮮爽口的大蝦,或是順滑細膩的菌菇,或是小巧可口的.瑤柱,蝦米、魷魚......不一而足。這樣熱氣騰騰的一碗鹹湯圓“呼哧呼哧”地下肚,瑟瑟寒冬也可暖乎乎地捱過去了。
惠州——艾角
“過冬食粉果。”粉果,也就是艾角,又稱艾粄,是惠州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
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用混合米粉揉成粉皮,以鹹、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其中多采用鹹料,傳統用料多為蘿蔔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包好後即可下鍋蒸熟。一個個如號角般的艾角依次滑進沸水煮開的油鍋,一群群如小獸般的孩子在鍋邊巴巴地望著,等著,這樣的場景大概是童年裡難以忘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