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無條件和條件接納孩子的不同後果

無條件和條件接納孩子的不同後果

無條件和條件接納孩子的不同後果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無條件和條件接納孩子的不同後果,希望有所幫助!

  一、有條件的自接納及其心理後果

  諮詢中,我發現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孩子的家長,對於孩子接納態度往往圍繞著成績的好壞,對孩子的接納是有條件的。

  什麼是有條件的接納呢?所謂有條件是說在後天的教養中,父母的性格缺陷和功利主義,往往對孩子的接受是以學習成績或表現良好為前提的,如果成績超過別人,則給與關注與愛,如果落後則忽視甚至責備與懲罰。如果聽話則給於愛和關注,如果不聽話,則不愛或不關注。尤其是父母將愛的強化聚焦於榮譽上,只要孩子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榮譽就給與愛和關注。這樣,孩子就可能學會了不是出於自身的需求和自主性而做事,而是為了贏得父母的表揚、老師的表揚而努力做事情,學習和工作的用功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是為了當一個好孩子,當一個優秀生。

  確切地說,他們被教養得失去了自然性和自發性,這樣教育的一個後果是使自己自卑,既然我學習成績總也上不去,我丟我的父母臉,我不是好人,我應當受到懲罰與批評,這種“我不好的態度”會內化成為一種性格,對孩子產生一生的影響。當孩子畢業走向工作崗位時,他還帶著這樣的自卑做事情,或處理人際關係,人的尊嚴和主動性就會喪失,尤其在人際關係中、在交往中,就不能以人人平等的方式與人相處,與人相處的能力大大下降。第二個缺陷是不能主動做事情,對學習本身失去了樂趣,而是為了別人學習,學習時彷彿是一個精神的奴隸,好像將自己的意願寄生在了別人期望中,他們全部的意願竟是他人的意願,確切地說,他們是具有意志和意願缺陷的人,根本的心理疾病發生於本真意願的缺乏。所以這些人學習與工作的努力是短期的,是不穩定的。

  二、無條件的自我接納與抗失敗能力

  而健康好強的人,成長的環境是充滿了無條件的關愛的,家長的善良和寬容及安全感的性格,使孩子具有相對的自由和安全感,他們無論是淘氣時還是成績不好時,都得到了家長的關愛。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從來不懲罰孩子,而是說家長是從情感上接納和熱愛自己的孩子,把他們當作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來熱愛。

  把孩子當作有尊嚴的個體,當作一個有主見、有權利、有自由、有選擇的人,而不是強迫的物件、不是一定要被約束的奴隸和聽話者。

  他們也批評孩子,甚至十分嚴厲,但傳達的'內心情感是溫暖的、是善意的、是指導性的、是希望的,而不是嫌棄的和個人恩怨的。在這裡,無條件是指對孩子的接納不以家長個人好惡、個人偏見和個人想法為條件,而是以孩子的成長、孩子的需求、孩子的自主性和實際的情況為條件。確切地說,這種無條件的接納表達了一種對人性成長的信任:相信孩子具有將自身所賦有的機能充分發揮出來的趨向,相信孩子自身具有向上、向前、積極的,建設性的,創造性的力量。

  相信,如果我不刻意壓迫和管束,孩子就自然具有進步、實現自身美好願望的趨向和潛能。其實,這種表達的直接意思是,“我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向上的,始終具有自我引導的前進動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促進這個向上的力量。也許現實是孩子的某門功課不盡如意,某堂課被老師告狀,但這一切都要從成長的背景下看問題。孩子的某些行為不代表他就是一個不好的人,而是一個上進的人追求進步的過程中的偶爾失誤,是不成熟導致的。是可以被超越的。”

  這種無條件的愛的結果就是自我的凝聚力和統一感,就是自主性和自我引導,這個對自己有著肯定感和熱愛的人,是有力量的,在失敗與挫折面前具有較強的韌性或彈性。打擊與挫折被整合成為人格受損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為他們相信,儘管受到挫折,但自己具有的根本力量是超越性的,是向上,結果不好、面子受損、利益受損,並不意味著做人失敗了。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只是感覺不如意、不舒服而已,但自我實現趨向是不受打擊的,個人的自主與選擇能力是完好的。我的生活不等於我失去面子的程度,而是取決了我的態度。失敗僅僅是負面的反饋,而不等於做人的失敗。

  也許這種長期在無條件接納環境中成長的人,在經歷打擊後,會回到內心的溫情世界,父母的愛與關懷及其內化的自我尊重和自我關懷,給他們一種情感的力量,這種美好的內心世界及其回憶,會化解現實的惡劣打擊。絕望被化解為失望,可恥被化解為不順。這個溫性的世界是就是安全感的發源地,一切因為有積極的、肯定的、善待自我的信念。這個信念是如此基本和強大,足以使人孤獨地承擔著痛苦而不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