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十種做法讓寶寶擁有樂觀品質

十種做法讓寶寶擁有樂觀品質

十種做法讓寶寶擁有樂觀品質

  作為成年人,我們時常感到快樂是難以捉摸的。陽光般的性情也許是與生俱來,但專家們認為,這絕對離不開良好的外界環境的培養。這裡指的外界環境並不意味著金錢,金錢換不來孩子真正的快樂。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十種做法讓寶寶擁有樂觀品質,希望有所幫助!

  建議1:家庭傳統意味著快樂“長久”

  無論是每天共進晚餐,還是每年一起慶祝生日或節日,對一個家庭而言,沒有什麼比建立家庭傳統更有價值的了。過春節時的餃子、鞭炮,或是過生日時的蛋糕、蠟燭,這些傳統都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賦予孩子生活的意義,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教給孩子“長久”的含義。

  同樣珍貴的是每個家庭獨特的小傳統,例如每個週末全家外出晚餐,每個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場兒童電影等等,這些熟悉而親密的傳統習慣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

  建議2:歌唱的鳥兒最快樂

  人們常說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點兒也不錯。在古代,西方人堅信音樂可以醫治一個人肉體和心靈的創傷。而在現代,兒童醫學研究發現,給患病的孩子聽他們喜愛的歌曲,可以減輕他們的疼痛症狀。成年人也都有這樣的經歷,聽一首好歌有時會讓人精神振奮,身心舒展。而對孩子來說,每當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愛的兒童歌曲,他都會很快樂。

  建議3:快樂也可以放大

  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至少教給孩子兩件事情。例如父母積極和孩子一起參加幼兒園的運動會,或者積極參與孩子的社群匯演,孩子會意識到父母對他的重視,這會大大增強他的自信心。同時,父母的參與也教給孩子“社會”的基本含義。它讓孩子感到自己也是這個大社會的.一部分,而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它對別人作出貢獻。專家研究還表明,奉獻和快樂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讓孩子參加社群大掃除,或是探視社群孤老,即使是幼兒也會從中發掘付出的快樂。

  建議4:再見吧!負面評論

  成人們時常對各種人與事進行評論,其中不乏負面的東西。例如,父母評論孩子幼兒園的園長很無能,或者兒童醫院醫生很馬虎等等。父母也許不會意識到這些評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但事實上,它們會讓孩子漸漸喪失對周圍人和環境的信任,從而失去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會快樂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覺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們本質上都是好人。

  建議5:興趣愛好是永遠的快樂

  專家研究發現,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中,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快樂。對於孩子而言,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例如集郵、繪畫等,讓他投入其中,會讓他很快樂。但這裡的投入並非指給孩子安排滿滿的繪畫課程或者舞蹈練習等,因為那樣只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失去從中得到的快樂。而興趣愛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種技能,例如集郵、拼圖等,它們並不是某種競技,卻同樣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更能讓孩子學會投入的快樂。

  建議6:花開葉落是快樂

  生活在現今的高科技時代,成人們常常忘了親近大自然。對孩子來說,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雨雪、白雲,還是花開、葉落,都可以從中發掘到很多快樂。親近自然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各項感官能力、觀察能力、反應能力。綠色視野:親近自然+快樂玩耍

  建議7:小動物帶來的……

  父母經常猶豫是否該讓孩子飼養小動物,例如兔子、金魚、小貓或小狗,因為它們需要時間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證自己會全力照料小動物,通常大部分工作還是要由父母來完成。不過,專家研究發現,花工夫飼養小動物是值得的。因為當孩子感到擔憂或害怕時,小動物的陪伴會讓他們更覺安心。孩子從飼養的小動物身上可以學到忠誠、共鳴、依戀等情感。專家還認為,透過飼養小動物,孩子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感覺自己有價值,有成就感。

  建議8:溫馨的家是快樂的田園

  建議把家變得更溫馨,看來是個小問題,但對孩子而言,這卻是很重要的。如果家裡亂七八糟,孩子會不希望小朋友來家裡玩。另外,井井有條的家會給孩子帶來平和與滿足。需要注意的是,溫馨不代表乾淨過頭,因為舒適才是快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乾淨過頭只會給孩子帶來束縛。

  建議9:吃得開心可以更健康

  作為成年人,父母會注意飲食健康和飲食習慣,但孩子通常沒有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及早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選擇健康營養的食物等等。

  建議10:運動的感覺真棒

  無數的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強壯、體力充沛會帶給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覺,讓孩子快樂。另外,對孩子來說,跑、跳、游泳、騎車等等體育運動本身就十分有趣,而這不恰恰就是快樂的源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