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精選10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精選10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1

  【活動目標】

  1、初步分享與樹相處的經驗。

  2、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瞭解他們的作用。

  3、知道四季樹木的變化。

  【重點難點】

  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瞭解他們的作用。

  【活動準備】

  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裝盒子裡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利用各種感官感知大樹的各個部分。

  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發幼兒興趣。

  2、幼兒利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猜猜是什麼?先聞一聞有什麼氣味,再摸一摸是什麼感覺。

  3、開啟盒子看看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這些是什麼,在哪裡見過?

  4、小結:這些東西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就是大樹。

  二、瞭解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有什麼作用。

  1、請個別幼兒憑自己的經驗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樹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主要器官。

  樹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料。

  樹枝可以支撐樹葉,還可以運送養料。

  樹根從泥土中吸收水分和養料。

  花傳粉後可以結果。

  果實成熟後有種子。

  三、請幼兒講一講,回憶與樹有關的經驗。

  哪裡有樹?你和大樹做過哪些遊戲?

  大樹一年四季都一樣嗎?不同的季節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活動延伸】

  到戶外看看大樹,找找大樹的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2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是能吸住鐵的東西的,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2、學習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是否能吸鐵的標準)

  3、激發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材料,內有磁鐵和鐵片、回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紐扣、木塊、布條、玻璃球、塑膠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鐵製用具供幼兒探索。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看你面前的盤子裡有些什麼?”“請你玩玩盤子裡的東西,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有的東西會粘在一個黑塊上)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我們給他一個名字叫磁鐵。”幼兒說出名稱。“現在你們試試,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紐扣….)“為什麼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紐扣….?”(因為鐵片、回形針等是鐵的,木塊、塑膠不是鐵的)“磁鐵能吸起鐵做的東西,而不能吸起木頭、塑膠等其他東西。”

  (2)“請你試試,把磁鐵和它吸起來的東西分開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透過分類活動學習分類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幼兒嘗試分類,教師個別指導

  4、小結並擴充套件幼兒經驗。

  今天我們又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因為他們都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硬幣、木塊、紐扣,因為他們都不是鐵做的,你想知道磁鐵還能吸什麼東西嘛?請你用磁鐵去吸一吸教室裡的其他東西。“請幼兒講述,那些東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為什麼?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3

  活動目標:

  1、透過猜猜、看看,比較黃豆、赤豆、綠豆,並說說其特徵及用途。

  2、瞭解、認識各種豆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歡吃豆類食品。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豆罐(黃豆、赤豆或綠豆)。

  2、相對應的豆製品及照片。

  3、豆寶寶介紹自己的豆製品的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1)幼兒搖搖、聽聽、猜猜豆寶寶。

  師:“這天,我們那裡有很多的豆寶寶,你們願意和它們一齊玩嗎?”

  幼齊:願意。

  師:“那好,我們輕輕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來,請你輕輕地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裡面藏了哪位豆寶寶?”(幼兒自由交流)

  (2)幼兒開啟罐子,看看裡面到底藏了哪種豆寶寶?

  幼A:黃豆。

  幼B:紅豆。

  幼C:我的是綠豆。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透過搖搖、聽聽、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把他們引入了活動中,為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2、自由探索。

  (1)聽聽、看看、說說三種豆寶寶的不同。

  師:“老師這邊也有三個豆罐子,我來搖一搖,你們聽聽會發現什麼小秘密?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幼齊:不一樣。

  師:“為什麼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

  幼A:因為裡面裝得豆豆不一樣。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為有的是綠豆,有的是赤豆。

  幼兒自由取出一粒豆寶寶,看看長得怎樣樣的?和旁邊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樣的?

  師:“看看你的豆豆是長得怎樣樣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麼不一樣啊?”

  幼A:我的豆豆是紅色的。

  幼B:我的是綠色的,是綠豆。

  幼C:我的是黃豆,比多多的綠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樣的,我的是紅色的,她的是黃色的。

  (評析:孩子們在簡單愉快地氛圍中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透過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較,發現它們的不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孩子們的知識,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自己發現的,因此在此他們也玩得很開心,同時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識。)

  (2)送豆寶寶回家。

  師:“它們的顏色、大小、形狀不一樣,那把你手裡的豆寶寶送到它們的家裡去吧!”(幼兒根據豆豆的標記送它們回家。)

  (3)幼兒討論:你喜歡哪種豆寶寶?為什麼?

  幼A:我喜歡黃豆寶寶,它能夠變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歡綠豆寶寶,我吃過的。

  師:“對,豆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此刻,我們就去參加一個豆製品展覽會,看看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麼?”

  3、幼兒交流討論:

  (1)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麼?

  幼A:我的變成了豆腐。

  幼B:黃豆寶寶變成了豆漿。

  幼C:我的是綠豆湯,是綠豆寶寶變的。

  幼D:豆沙是紅豆寶寶變的。

  (評析:透過這一環節,發現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家常見的、常吃的一些豆製品還是能夠認出來的。孩子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食品,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同時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把豆製品送到相應的豆寶寶那裡。

  (3)看照片,請豆寶寶檢查。(聽錄音)

  (評析:孩子們自由選取,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送它們回家,再看照片、聽錄音讓孩子們自己檢查、自己發現錯誤,以他們為中心,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同時在集中注意力看聽時,對豆製品已經有了必須的認識。)

  4、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豆寶寶很開心,要謝謝你們。豆寶寶不僅僅能夠做這麼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常吃豆製品,讓我們身體長得棒棒的!

  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採用農村特有的資源:黃豆、赤豆、綠豆,這三種豆也是孩子們常見的、比較熟悉的,較為他們理解。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搖搖豆罐、聽聽聲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簡單、愉快地氛圍中,不僅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徵和用途,還明白了它們所做成的相應的豆製品,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以孩子為中心,自主性有了必須的提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4

  設計思路:

  新的《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興趣。我設計的這個小火箭的科學活動就重在於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透過一個有趣的科學小實驗--火箭上天,讓幼兒透過親身活動,在獲得大量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及操作活動基礎上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大氣壓強的作用,積極思考動腦,自主的加以歸納、概括,最終得以真正理解與掌握。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力量,感受大氣壓強的作用。

  2、嘗試探索小火箭發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係。

  3、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精神。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基礎--對空氣有一定的瞭解。

  2、材料準備:小火箭及發射器人手一個;記錄表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讓幼兒自由嘗試火箭上天的方法。

  2、集體討論

  你用什麼方法讓火箭上天的?

  你最喜歡哪一個方法?

  3、幼兒再次探索、遊戲。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為什麼我們拍瓶子,小火箭能飛起來?

  2、把瓶蓋蓋起來

  現在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為什麼?

  三、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係

  1、請兩位幼兒比一比,誰的火箭飛得高。

  啟發提問:為什麼一樣的火箭,有的飛得高,有的飛得低呢?

  2、請幼兒操作,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力氣大小之間的關係,填寫好記錄表。

  3、小結:拍瓶子力氣用得大,火箭飛得高;力氣小,火箭也就飛得低。

  活動反思:

  幼兒對科學經驗的吸取和積累、認知結構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學習,部不是在一次科學活動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透過點滴的逐漸積累。不同角度、多樣化的科學活動,將使幼兒科學概念的內涵不斷得到補充,外延不斷得到擴充套件,知識得以遷移和運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斷鍛鍊和發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設計,教師採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個瓶蓋,給他們留下了一個想象、探索的空間,激發他們繼續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5

  活動目標:

  1.能透過探索發現紙張透過摺疊等方式可以站立和承重。

  2.能透過比較探索紙張的不同摺疊方式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

  經驗準備:

  1.幼兒玩過“站起來”的音樂遊戲。

  2.幼兒嘗試過藉助輔助材料讓物體站起來,如讓筆站起來等。

  3.幼兒參加過美工摺紙活動。

  物質準備:

  1、遊戲音樂、播放器。

  2、教師用的統計表。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四張紙、記錄表、積木若干、筆。

  活動過程:

  一、音樂遊戲匯入。

  1.引導語:來,讓我們跟著輕鬆的音樂玩“站起來”的遊戲吧,小朋友們要開動腦筋,讓自己站起來、站得穩,比比看誰的辦法多。

  2.隨著音樂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師報出數字指令,幼兒做“站起來”的動作。例如,教師報“3”,則幼兒身體3個地方與地面接觸;教師報“5”,則幼兒身體5個地方與地面接觸。

  二、自由探索,讓紙張“站起來”。

  1.出示紙張匯入:看大家玩得這麼開心,紙張娃娃羨慕極了,它也想自己站起來,我們來幫他想想辦法吧。

  2.分給幼兒每人一張紙,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紙張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3.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可給幼兒適當的提示,如可透過摺疊的方法讓紙張站起來。

  4.分享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讓紙張站起來了呢?

  5.教師根據幼兒的'示範在統計表中畫出相應的圖示。

  三、實驗比較,探索紙張的不同摺疊方式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

  1.猜測並實驗:哪種紙張上放的積木最多?

  結合統計表提問:紙張娃娃站起來了,它們可神氣了,都說自己的力量大,你們猜猜這幾個紙張娃娃誰舉起的積木最多。

  2.鼓勵幼兒猜測並自由把積木放在站著的紙上。

  小結:同樣的紙張,折的方法不一樣,它能承受的重量也不一樣。

  四、設定挑戰,比較實驗並記錄。

  1.提問:紙怎麼摺疊,能使積木放得多又穩呢?

  2.出示記錄表,提出要求:每人一張記錄表,把摺紙的方法畫在第一行格子中,紙張實際能承受的積木數量記在第二行格子中。

  3.出示幼兒折的紙,分享交流:

  (1)你的紙張娃娃放了幾塊積木?你用了什麼摺疊方法?

  (2)你在擺放積木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發現了什麼秘密?

  4.小結:摺紙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要先讓紙自己站穩,再小心輕放積木,不能碰桌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6

  一、活動目標:

  1、經過引導幼兒自我動手做實驗,從而明白兩種顏色加在一齊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本事。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膠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定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日,教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齊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明白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教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教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裡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此刻一齊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樣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教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能夠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能夠用瓶子,也能夠用調色卡,還能夠用透明的塑膠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7

  活動目標

  1、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能根據動物細部特徵來辨別動物。

  2、瞭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透過拼圖等遊戲活動了解動物特徵,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3、有積極探索的慾望,能大膽的猜想,並萌發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遊戲用轉盤、森林背景的課件。

  2、動物各部分圖片、動物拼圖、聲音素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引導幼兒觀察大森林的場景:“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裡漂亮嗎?裡面有什麼?”讓幼兒透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2、提問:“大森林是誰的家呢?”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遊戲部分

  1、遊戲:《玩轉盤》轉盤上是一些幼兒認識的動物的頭部、尾部圖片。教師出示大轉盤,請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標轉起來,指標指到哪個動物,即說出動物的名字。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

  2、遊戲:《辯聲音,學姿態》

  (1)課件中播放動物的叫聲,讓幼兒猜是什麼動物,並作模仿。猜對的話課件呈現該動物的圖片。

  (2)一幼兒模仿該動物的走路、活動的姿勢體態,讓其他幼兒猜測是什麼動物,最後一起模仿。

  3、遊戲:《找動物》請幼兒將老師藏在大森林裡的動物部分圖片找到,這些動物並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在找到後,還要推斷出它是誰,然後告訴大家自己找到了什麼動物。透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以及喜愛科學活動的情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透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4、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裡。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透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三、結束部分

  《拼圖遊戲》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透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建議:

  在區域活動中投放各種動物拼圖,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所學內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8

  活動目的:

  1、瞭解冰融化的過程。

  2、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從多角度解決問題。

  3、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活動準備:

  兩塊大小一樣的冰塊,托盤,每人一塊冰(裡面凍有一個小禮物)記錄卡每人一張,筆,毛巾,缸子,熱水,溫水,涼水,棉被,酒精燈,小錘等工具。

  活動過程:

  1、引發問題,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1)用什麼方法能讓冰塊慢點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教師這有一塊冰,我不想讓這塊冰融化,請小朋友們幫教師想想辦法。

  (2)討論用一種記號,記錄下自我想到的方法。

  請小朋友們把你想到的方法記到你的紙上。

  幼兒能夠展開討論,互相交流一下自我想到的方法。

  2、在操作中去驗證自我的猜想。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教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的材料,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試一試,看看哪個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並把你使用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教師我用被子蓋起來它就不化了。

  教師我把它放進冰箱裡他也不化了。

  教師我把它放進了涼水裡。

  (2)總結哪種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請幼兒比一比剩下的冰,講講使用的方法,就明白使用哪種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3、提出新問題:用什麼方法使冰化的快一點。

  (1)師:教師這又有一塊冰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使冰化的快一些請小朋友們用周圍的材料試一試。

  幼:教師我把它放在熱水裡,冰變小了。

  教師我把它放在暖氣上,冰都化了,變成水了。

  教師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裡冰不見了,變成了水。

  (2)請幼兒比一比誰的冰最小,講講它的融化方法。總結出冰化的快的方法。

  (3)經過比較,讓幼兒學會幾種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儲存冰塊的方法,使幼兒學會探索的方法。

  4、玩遊戲:冰中取物。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玩個遊戲好嗎教師帶來了好多的小禮物,藏在冰裡了,請小朋友們用你剛才學過的方法,把禮物取出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先拿到禮物。

  好,預備――開始。

  幼兒開始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使用熱水以及操作工具時注意安全,如果水灑了提醒幼兒及時地用抹布清理乾淨。

  (幼兒開始了自我的探索,都想第一個把禮物取出了,有的幼兒就很快想到了剛才使用過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氣上,靜靜的等待冰的融化過程,一點也不羨慕別人,就在專注自我的融化過程。

  取到小禮物的小朋友能夠互相欣賞一下小禮物,並向小夥伴講講自我是怎樣取到小禮物的。

  5、活動延伸:

  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請幼兒講講在生活中是怎樣儲藏冰糕及融化冷凍食品的,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經過實驗操作發現鹽溶解於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出示一個土豆

  教師:這是什麼

  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此刻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裡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裡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裡去,這回會怎樣呢

  (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二、引導發現

  1、為什麼這個杯子裡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教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麼你是怎樣明白的

  3、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裡的東西,記住綠顏色標籤的杯子裡只能放綠顏色盒子裡的東西,紅顏色標籤杯子裡只能放紅顏色盒子裡的東西,藍顏色標籤杯子裡只能放藍顏色盒子裡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現了什麼

  5、此刻請你們再拿兩個不一樣顏色標籤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裡只能放一樣東西,要不你們就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6、幼兒操作,教師指導,為什麼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10

  設計背景:

  動物一向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期望經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瞭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讓孩子瞭解人和動物的不一樣之處;豐富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一樣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齊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佈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佈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螢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佈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頭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2、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3、活動前和孩子們一齊瞭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活動過程:

  1、幼兒跳團體舞。跳完舞蹈後,請幼兒說說運動後的感受(想休息),並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麼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螢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一樣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後,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並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後,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並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遊戲的形式學習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遊戲《它怎樣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

  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彙: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為止。比賽結束後,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遊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靜,不要大聲喧譁。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我的家。

  (2)幼兒遊戲。

  (3)增加遊戲難度、擴大遊戲範圍。幼兒不僅僅能夠模仿學過的動物、還能夠模仿其他的動物,自我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樣睡覺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於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我下課後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著睡、馬站著睡、貓頭鷹只睜一隻眼、蝙蝠倒掛著睡、貓趴著睡、烏龜縮排殼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