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_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感想作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內容簡介

  小說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一位女子在彌留之際,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寫下了一封悽婉的長信,向作家R訴說了她潛隱了一生的激情愛戀和情感痛苦。

  由於父親早逝,女孩與母親過著深居簡出,小市民的窮酸生活。隨著時光的沉逝,女孩開始厭棄她與母親的現實生存狀態。女孩十三歲時,鄰家搬來了一位英俊瀟灑的年輕作家。對於一個生活天地非常狹小的女孩來說,在另一個大世界裡頗有名氣、英俊瀟灑的作家是一個奇蹟,對於女孩來說作家是一個誘人的謎,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把一個十三歲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腦用來窺視作家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孩與迎面走來的作家差點撞了個滿懷。無人生閱歷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對他身邊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脈脈含情又讓人銷魂的、天生誘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慣有的對女性溫柔殷勤的態度並不意味著愛慕,她以為作家的柔情只是給她一個人的,於是從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遠屬於他了。

  女孩原先在學校裡學習不太認真,但自從作家來了以後,女孩的生活整個變了樣。成績由的中等一躍成為第一名;閱讀上千本書,且每天讀到深夜,因為她知道作家是喜歡書的;突然堅持不懈地練習鋼琴,因為她認為作家是喜歡音樂的;她生怕作家會因為她那條舊學生裙打了一個補丁而瞧不起她,因此每次上樓的時候,總是用書包擋在那個補丁上。

  女孩16歲時因母親改嫁舉家遷往異地。她在單相思的苦戀中度過了青春時光。當她出落成一個美麗的少女的時候,童年時對作家的崇拜和暗戀迅速發展成為熾熱的愛戀。為了將來能和他在一起,成年後她獨自回到維也納,每天晚上悄悄來到作家住宅的周圍徘徊,默默關注他的行蹤。起初她只想看作家一眼,碰見他一次。一次的偶然機會,作家興沖沖地橫過馬路來,把挑逗的目光投向她時,她卻膽怯羞澀地逃開了。但是她的內心卻是多麼希望他能注意她、認出她、愛上她。一天晚上,作家終於注意到她了,然而從作家好奇地、饒有興趣地注視少女的神態中,她立刻意識到作家沒有認出她就是當年那個鄰家女孩,這是女孩第一次遭受到沒有被認出的命運。

  在日復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眾的少女終於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們渡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夜,那濃情蜜意的纏綿和繾綣令她心醉神迷、終生不忘,但她卻沒有訴說對他的愛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摟在懷裡的時候,心裡能激盪起某個模糊而遙遠的回憶,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這個當年的鄰家女孩。

  當少女意識到作家喜歡對所有女人濫施愛情,卻不願作出任何犧牲的時候。她不想讓作家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甚至因此而恨她,於是在貧民醫院裡生下孩子後,獨自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因為少女無意識中的慾望就是尋求作家對自己的認可,她要讓作家想起她的時候沒有一絲憂慮,使自己成為他所鍾情過的女人中獨一無二的一個,讓他永遠懷著愛情和感激來思念她。

  為了能讓他們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長大後像作家一樣躋身於上流社會,她不惜委身於一個個有錢的男人,但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為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在隨後的歲月裡,她和作家常常在劇院裡,在音樂會上,在公園裡,在大街上相遇,她的內心一次次發出深深的呼喚:“認出我吧,認出我就是你鄰家的女孩!就是那個少女!”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遠是沒有認出她的神情。

  萬般無奈之下她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夜之後送了幾朵潔白的玫瑰花給她,於是此後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會派人給作家送去一束玫瑰花,只為了喚醒作家對那三夜的回憶,能繼續重複她的慾望。在陌生女人與作家最後一次見面的舞會上,作家本能的、充滿激情的目光使她渾身灼燙如焚,於是她扔下為她提供優越生活的軍官跟著作家又一次渡過了銷魂之夜。

  次日清晨,女人用桌上的白玫瑰暗示作家,盼望他能想起些什麼來,她的目光在呼喊:“認出我吧,最後認出我來吧!”而此刻作家心目中的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部更加陌生,因為幾分鐘後作家小心地把幾張鈔票塞進她的手筒裡,那一刻她的心徹底碎了,彷彿瞬間墜入了萬丈深淵。

  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陌生女人”對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時候,為自己買些玫瑰花來供在花瓶裡,就像她曾經為他做的那樣,只為了能繼續悄悄地活在他心裡,就像過去她曾經活在他身邊一樣,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淒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作家始終都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歡愛的女人就是當年的鄰家女孩,只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風流豔遇中的一個。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作家只朦朧地感覺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始終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

  -------------------------------------------------------------------------------------------------

  二、人物介紹

  陌生女人

  陌生女人的生活軌跡從謀求獨立倒退回情婦的生存狀態。她在17歲時拒絕了富裕繼父的經濟援助,返回維也納後從事店員工作。這條道路意味著職業生活與經濟獨立,卻只能持續到孩子的出生。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受教育機會,她成為富有男人的情婦。身體的不忠與內心的忠實相結合,如此複雜的情形將陌生女人生活道路的轉變美化為母親的犧牲模式,這無疑是在繼續傳播20世紀20年代廣為流傳的性別俗套。

  作家R

  男主人公是維也納的唐磺,喜歡“輕鬆、遊戲、不沉重的一切”,生性風流,是個極端健忘的花花公子。

  -------------------------------------------------------------------------------------------------

  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書筆記

  這一篇,應該是這部小說集裡,我最喜歡的一篇。可能相似的情緒越多便會越讓人著迷吧。

  從孩子的視角看過去,似乎感受到了自己曾經的微末情緒。那種童年時代的孤獨無助,想要擺脫稚嫩的強烈願望,那顆在父母親情間脆弱易傷的心,強作歡顏獨自淚流的時刻,以及對各種誆騙的深惡痛絕;在獨自初入社會時的彷徨無措,在過激行為後的懊惱悔恨,在逃避之時對家庭的渴望,並伴著對自己是否被愛著的懷疑;在抉擇的路口,依舊小心地維護著心裡愛著的親人,感到被在乎、有幫助,心裡便溢滿甜蜜。

  孩子的各種感情也可以很細膩並強烈,孩子的愛與恨都來得更激烈純粹,孩子的怨恨似乎更容易被歲月化解。當他們去一層層揭開這世界的面紗,會欣喜,會放下,慢慢也會百感交集,於是孩子在長大。

  從母親的角度看過去,它曾在濃烈的愛情與孩子之間猶疑,曾在溫存與倫理間忐忑,甚至漸漸偏向了愛情的召喚,那個時候的她可能還不足以稱之為母親,儘管她不再年輕,儘管有親愛的孩子依賴她。然而,她依舊如少女對熾烈的愛情有著強烈的企盼,這種願望有望摧毀束縛她的種種枷鎖。然而,可能每個孩子都極有做天使的天分,是孩子對母親純粹的愛與維護,才使結局變得也不那麼糟,甚至可以說是甜蜜的。於是她甘心去做母親,孩子感到被愛著。

  人無完人,各有短長,故而也產生千姿百態的親子關係,與其說父母教育孩子,不如說父母與子女間是一種相互的成全。那些無意間帶給孩子的心碎感覺,為人父母要感謝他們不曾計較,感謝他們沒有拿愛來談條件,感謝他們曾經小心翼翼的維護。那些衝撞了成人世界的孩童,或許可以給父母更多寬容與時間,記得一直以來引領的恩情,也可以給自己一些信心,相信自己一直被愛著。

  能讓你心頭一片痠軟,觸及你情感深處的;能帶來痛不欲生,卻又欲罷不能感覺的;能給你最初的慰藉,並且無法一刀斬斷的,可能也只有親情。

  對世界的探尋,可能要窮其一生,或許每個節點都有痛苦掙扎,卻也都有甜蜜收穫。就這樣,原來恨的也覺得沒什麼可恨;原來追尋的,可能覺得何苦如此執著;原來害怕的,也不過如此……

  去揭開這世界中那無數的,火燒火燎的秘密吧,這一路是如此精彩。

  欺騙孩子真是說不出的容易。這些渾然不覺的孩子,很少有人去追求他們的愛。

  到現在為止,他始終是獨自一人受著教育,老是體弱多病,朋友很少。他渴望著溫存撫愛,可是除了父母和僕人沒有別人,而父母對他很少關心。一種愛情的力量如果只是根據它的起因,而不是根據事先對它的強烈期待,不是根據心靈中發生重大事件之前,都會因失望、孤獨而出現的空虛、黑暗來加以衡量,那麼對這種愛情的力量總會估計錯誤。一種極為沉重,從未用濫的感情在這裡等待著,如今它張開雙臂撲向第一個似乎值得享受這種感情的人。埃德加躺在昏暗之中,既感到幸福,又無比慌亂。他想縱聲大笑,又非哭泣不可。因為他愛這個人,他從未像愛這個人一樣愛過一個朋友,愛過父親母親,甚至也從未這樣愛過上帝。他童年時代全部還未成熟的激情都緊緊地纏繞在這個人的肖像上,兩個小時前他還不知道這人的姓名呢。

  每一個天生的好色之徒只要知道博得了女人的歡心,就變得加倍出色,比他自己優秀一倍。

  埃德加真佩服他自己,居然和男爵和他媽媽握了握手,臉也不紅,儘管他喉嚨哽咽,差不多要哭出聲來。男爵親切地摸摸他的腦袋,這使他緊繃的臉上綻出一絲微笑。可是緊接著他不得不趕快跑向門口,否則他們會看見,大顆大顆的淚珠正沿著面頰流了下來。

  其實自從這個有迷惑力的陌生人侵入他的渾然不覺的孩子的生活,這個孩子便整天神經緊張,急躁不安,心情煩亂。每一種激情在孩子的身體這樣精緻的肌體裡都會像在軟蠟上那樣,印上自己的痕跡。

  熱淚一陣陣湧進他的眼睛。他不得不施出孩子氣的計策,迅速舉起餐巾,趁人家還沒有看見眼淚已滴落他的面頰,鹹滋滋地沾溼了他的嘴唇。

  “啊,瞭解這個秘密,一定要了解它,掌握這把開啟所有門戶的鑰匙,不再做孩子——大傢什麼都瞞著他,不讓他看見,不讓他知道,——不再讓人家隨便打發,任意欺騙。現在不幹,以後別想再幹!我要探出他們的秘密,這個可怕的秘密!”他的額上刻進去一道皺紋,這個身體瘦弱的十二歲的男孩,這樣神情嚴肅地沉思默想,看上去幾乎出現了老相,他一眼也不看四外色彩絢麗,不斷展現的景色,群山鋪著針葉林,呈現一派滌淨洗潔、蒼翠欲滴的濃綠,山谷沐浴著晚春柔和的光輝。他只是一個勁地凝視著他面前坐在馬車後座上的兩個人,彷彿用他這熱切的目光可以像用魚鉤似的從他們閃爍發亮的眼睛深處,鉤出他們的秘密,再也沒有比激烈的懷疑更能使人的智力變得犀利無比,再也沒有比一次探幽尋勝的行程更能使一個尚未成熟的悟性得到全面發展的可能。有時候其實僅僅只有一道薄薄的木板,把兒童和我們稱之為現實的世界分開,只要偶然吹來一陣微風,就能為他們把門開啟。

  這時埃德加突然抬眼張望,就一瞬間,他們兩個立刻垂下目光:他們感到,他們生平第一次在互相窺探。到目前為止,他們彼此都盲目信任。如今在母親與孩子之間,在他們兩人之間,有什麼東西突然間已完全變樣。他們一生中第一次開始互相觀察,他們兩人的命運開始彼此分開,兩個人已經開始互相暗懷仇恨,這種仇恨剛萌生不久,他們都還不敢承認。

  他演的這出喜劇,已經開始讓他感到難堪,他其實已經因為這樣肆無忌憚地戲弄了這孩子的愛而感到羞愧。這個單薄細小的嗓音因為暗暗抽泣而顫抖,使他感到痛苦。

  他現在的目光非常平靜,就像是醫生的目光。以前他也許有些惡毒,這是為了惹他們生氣,但是人在仇恨之中,學得很多,學得很快。現在他只是沉默,沉默,沉默,直到她在他沉默的壓力下開始大聲吼叫。

  母親走在頭裡,男爵跟她走在一起。他們身後跟著埃德加,但是並不是低三下四的像個僕人,而是神情嚴峻,冷漠無情像個看守。他鋃鐺作響地抖動著纏在他們身上的那根看不見的鐵鏈,他們拼命掙扎,可這根鐵鏈是掙不斷的。仇恨鍛鍊了她那孩子的力量,他這個無知的孩子比他們兩個更強大,秘密捆住了他們兩人的手。

  自從他看到,他以為是真實情況的話語只是五彩繽紛的肥皂泡,吹脹之後,旋即破裂,化為烏有。他已不再理解這整個人生。可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可怕的秘密,竟促使大人走到欺騙一個孩子,並且像罪犯似的悄悄溜走的地步?

  憤怒,急躁,氣惱,好奇,無助和最後幾天的出賣,在他孩子氣的鬥爭裡,在他自以為業已成人的幻覺中強壓了下去。如今從他胸中迸湧而出,化作淚水。這是他童年時代最後一次哭泣,最後一次最狂野的哭泣,最後一次他像個女孩子似的在流淚中得到歡樂。在這不知所措的憤怒的時刻他從內心深處哭掉信任,愛情,信念和尊敬——哭掉他整個的童年。

  他覺得,他今天是第一次看見人生赤裸裸地呈現在他面前,不再為童年時代的千百種謊言所掩蓋,而是顯露在它那全部令人歡娛的危險的美麗之中。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日子會這樣充滿著痛苦和歡樂的多種多樣的互相轉換,一想到還有這麼多日子在他前面,整個一生在等待著他去揭開秘密,他就感到幸福。他第一次感到人生的多姿多彩,第一次以為理解了人的本性,人是互相需要的,即使他們似乎彼此為敵,能為人所愛真是無比甜蜜。他已不能再懷著仇恨去想任何事情,任何人,他無所追悔,甚至對男爵這個誘惑者,他的死敵,他也懷著一種嶄新的感激的心情,因為男爵給他打開了通向這最初情感世界的大門。

  在黑暗中思考這一切非常甜蜜,使人心曠神怡,已經有些紊亂摻雜了夢中的影象,這幾乎已是酣睡。這時他感到彷彿門突然開啟,有人輕輕地走來。他不是非常清楚,因為睡意很濃,他無力睜開眼睛。這時他臉上感到別人的呼吸,有一張柔軟溫暖的臉正溫柔地擦過他的臉,他知道,這是他的母親,現在正在吻他,並且用一隻手在撫弄他的頭髮。他感覺到她的吻,感覺到她的淚水,溫柔地回答她的愛撫,把這隻當作和解,只當作這是對他沉默所作的感謝。直到以後,許多年以後,他才認識到這默默的淚水含有一個不再年輕的女人的誓言,她從此只想屬於他,屬於她的孩子,放棄任何風流韻事的冒險經歷,和一切慾念訣別。他不知道,他母親也感激他,使她擺脫了一個不會有任何結果的豔遇,她用這一擁抱把愛情的既苦又甜的負擔像筆遺產似的交給他去面對未來的人生。所有這一切,孩子當時還不懂得,但是他感到,這樣被人所愛,非常幸福,透過這個愛,他已經卷進了這世上的巨大秘密之中。

  隨後,她把手從他身上挪開,嘴唇離開他的嘴唇;這輕巧的身影又悄然離去,只留下一份溫暖,一絲氣息在他唇上。令人愜意的渴望油然而生,渴望經常感覺到這樣柔軟的嘴唇,這樣溫柔地被人擁抱。但是對這渴望已久的秘密所懷的這種預感已經為睡意的陰影所籠罩,這幾小時裡的一切畫面又一次色彩繽紛地從他眼前經過,他青年時代的這本書又一次這樣誘人地翻開。然後這孩子睡著了。他一生中更加深沉的夢開始了。

  -------------------------------------------------------------------------------------------------

  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39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這部小說的內容簡介、人物介紹、讀書筆記以及讀後感39篇,希望對你有幫助。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採用“Ctrl+F”查詢自己想要的內容。

  篇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800字

  就像空靈的旋律,緩緩流淌的憂傷,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滿著愛的夜晚溫柔地彈奏著,這就是我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最深的感受。

  在讀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多次後,我忍不住再次翻開書本,去細細體味這個陌生女人的真摯感情。剛開始並不瞭解這位奧地利作家,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這篇小說,使我深受感動。

  整篇小說就是一封長信,透過這樣一封長長的信,我看到一個女人坐在桌前寫信,臉上或喜或悲。她在回顧自己的一生,回顧自己與那個“你,我的親愛的,同我素昧平生的你”的愛情,或者這根本不算是愛情,只是她二十幾年無法說出口的暗戀。

  這個陌生女人是可憐的,我們甚至不知道她的姓名。她原本可以過著富裕無憂的生活,卻因為執念受盡了苦頭。後來因為賣淫過上了上層社會的生活,也如行屍走肉般,沒有靈魂,因為她的一顆心早已給了不值得她愛的人身上。她付出了一切卻什麼也沒有得到,連上天唯一的恩賜——她的兒子也離她而去。她又是那樣可敬,那樣勇敢。敢問世間上有多少女人會有這樣大的勇氣拿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生命去愛一個人。少女時,為了他,義無反顧離開自己的家庭,自願將純潔的自己獻給他;少婦時,為了他,果決地拒絕眾多求婚者,離開相處多年的情人。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不禁要問:這個男人到底有什麼好的,值得一個女人這樣深愛,只是覺得這個女人太傻了。如果是我,我也許就會去追尋舒適安逸的生活,不讓自己這樣辛苦。當然,也許是我們不懂愛情的緣故。

  作家又是何其有幸,被一個女人死心塌地地愛著;他又是多麼令人討厭,辜負了女人的一腔熱情。他多情又薄情,兩次親密接觸都沒有認出女主角。每一次見面,她都多麼希望作家能認出她來,認出她是領居家的小女孩,認出她是委身於他的純潔少女。然而他不僅沒有認出她來,還把她當作妓女,用金錢來侮辱,這是多麼的諷刺!

  看過很多電影、小說,沒有一個角色給我如此深切的感受,沒有一個人付出這樣真摯的感情,它是那樣強烈、狂熱、持久。

  在作家看完信後,他感到一次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一時間他的心裡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個看不見的女人,沒有實體,充滿激情,猶如遠方的音樂。

  人有多少熱情能守住過去的情感,黎明和黃昏是兩個世界的交集,而只是極為短暫的一刻,每一次的感動都在過往即逝。為生活奔波,與安逸享樂,是我們生活的大部分,誰會在清晨的纏綿和黃昏的安慰中耗費著大量的精力?

  依依不捨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遺忘是減輕生活壓力的最好方式。記不住曾經,好讓我們在生活的道路上永遠大踏步地向前。

  篇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000字

  古今中外有不少歌頌愛情的詩歌,像湯顯祖的什麼:“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還有國外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願以我的愛殺死你,我與其飽覽你的生,毋寧加速你的死。”

  愛情本身就是一場讓人慾罷不能的生死戲。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一名男子收到的長信展開的。

  長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我的孩子昨天死了”,短短几個字,一下子就勾住了有書君的興趣,同時也似乎意味著這個故事,註定是一場悲劇。

  隨著男主對這封長信的閱讀,書中的故事也逐漸展開,但正如信中對男主所說的一樣:“你,從來未認識過我的你”,沒錯,整封信下來,無論是男主還是我們讀者,都不知道寫信人到底是誰。就正如本書的書名一樣,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在信中我們得知,女主小時候一直和母親一起生活,沒有得到過父愛的她性格靦腆,天然一身小家碧玉的氣質。原本呢,生活也是平淡無奇,可突然有一天,男主闖入了她的世界,也就是故事開始,讀信的那個男人。

  話說這天,女主對門來了新的鄰居,正在搬家,身為作家的男主出場方式很特別——未見其人,先見其一堆書,處在孩子時期的女主就這樣把對方奉為了自己的男神。

  在以後的日子裡,女主就像是一個小迷妹一樣,無數次的順著自己家的門縫偷窺男主一舉一動;晚上不睡覺,都要守著門,聽男主回來的腳步聲;沒事就去翻一翻男主丟掉的垃圾袋,偶爾和男主的一次擦肩,都會讓她心裡幸福無比。

  當然了,如果看見了男主和別的女人在一起,小女孩也會獨自神傷好一陣。

  雖然女孩對男主的喜歡,就像守護著自己的秘密花園一樣,小心謹慎而又無比幸福。但這樣美好的“幸福”卻被打斷了。母親改嫁,女孩不得已不隨著母親遷往異地,從此便在自己單相思的苦戀中度過了青春時光。

  多年以後,女孩長大成人了,也終於有機會回到小時候的住處尋找兒時的感情。有書君估摸著這老天爺也是被她的真情所感動,這麼多年後,男主竟然還沒搬走呢。

  一天夜裡,男主在家門口“巧”遇了一位純情貌美的妙齡少女,其實啊,別看男主表面上是個文質彬彬的大作家,但骨子裡卻是個名副其實的“老司機”。

  在遇到美女之後,他立即使用了自己的搭訕套路,請對方回家“喝杯咖啡”,沒想到,少女竟爽快地答應了,其實,少女就是女主,而這巧合的相遇,其實是女主傍晚無數次的等待。

  在發生了不可描述的事件之後,第二天早上,男主想要給女主塞上幾張紙幣,沒想到,對方卻僅拿走了他桌上的一朵白玫瑰,就這樣,她成了他的白玫瑰情人。

  初次看這本書時我對這些情節都置之不理,小說嘛,不就是越荒謬越可信的嗎?再看時,便在想是否這些都有前因可循呢?那個小女孩是孤獨的渴望被愛的,而她周遭的生活是可以一眼望見盡頭的,無味的。R是新奇的、有趣的,是白開水中猛然墜入的一顆鈉。R對女孩來說不僅僅只是一個暗戀物件,從他出現開始她的生活的中心便成了他,他成了她灰暗生活中的一抹彩色。她遇見他之後,好像整個生命都是為他而活的,可是如果沒有遇見呢?她將為誰而活,為哪種命運奔波?她會像那些討厭的女同學那樣嗎,還是成為一位美麗的貴婦人?這些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她在那個時候只一頭栽入了自己的命運裡。

  篇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500字

  我做過這樣的夢,夢裡有一個女人,躲在餐廳陰暗的角落,端著高腳杯,關注你,守望你,而你的視線卻從未觸及角落裡那個憂傷的女人。臉龐的濃妝刻著苦淚的痕跡,我以為你會看見,我以為你會知曉,而你卻從未留意寒風中那個暗自哭泣的女人。

  也許每個人都是某個人的至愛,只是那個人從未提及她的執著,而不經事的你只顧追求自己的美好,忘記了角落裡注視著自己的陌生目光。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時候,我哭了,一個女人,從她不經事的童年到生命的凋謝,十八載花開,十八次燕南,她依舊守望著他,等候著他,等候他送來相識已久的目光,等候他送來鎖定生命的戒指,等候他送來凋零青春的一支白色玫瑰。

  年華匆匆而逝,從滿懷心事的童年,到煙雨濛濛的花季,再到顛沛流離的結局,她的生命彷彿只因他而存在,只因他而精彩,可那男人生命中卻只有她劃過的一絲快感,只有她帶走的一支慘白的玫瑰,玫瑰謝了,心也死了,死在那個沒有星光的夜晚,死在他從未停留的心上,除了他,誰還能在那裡留下半點印跡?他卻淡忘了,淡忘了那個扎馬尾的女孩,淡忘了那些斑駁的血跡,多少次相逢,多少次等待,他從未想起。他給她錢,給她回憶,給她絕望,可那女人不是他嘴角的硃砂痣,也不是他胸前灑落的飯粒,她只是他眼前飄落的一片葉子,只是他腳邊滑過的一粒細沙。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一位作家郊遊回來的時候,收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對這個女人他幾乎一無所知,而那個女人卻深深地愛著他,她瞭解他的全部,也許在他看來,信中所講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對這女人來說,卻是生命的全部。陌生的筆跡將一個女人淒涼的一生娓娓道來,她的喜怒哀樂,她的點點滴滴,零落在那幾十頁微黃的信箋紙上。那女人唯一的兒子死了,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她拿起了筆,蘸著墨水,落下的每一筆都是她生命和愛情的印跡,有甜蜜的回憶,也有痛苦的劇情,而她沒有抱怨,沒有責備。

  作家是一個風流倜儻的男人,他對每個女人都那樣熱情,那樣溫柔,在他眼中,也許愛情不過只是一場場風花雪月的表演,那男人把她當作街邊的妓女,把她當作夜總會招搖的小姐。在萬千人群中,在歌聲飄搖的劇院,在燈光曖昧的夜總會,甚至只是一隻搭在欄杆上的手,那女人都能認出他。而他,只識那女人曼妙的身姿,只識勾魂的眼神,即使站在他跟前,即使躺在他身邊,他的目光依舊是那麼陌生,那麼遙遠。

  那天是他的生日,他收到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而那女人已經帶著她的等候輕輕地離去;那天是他的生日,他的花瓶第一次空落落的,他的心也空落落的,無所謂快樂與無所謂悲傷;那天起,卻不會再有人記起,不會再有人在他生日那天送上一束清香的白色玫瑰,不會再有人給予他如此熾熱而又不求結果的愛情;從那天起,那女人微弱的呼吸就此散去,那男人或許還能記起那些倏而忽逝的往昔,或許他自己也會就此老去。

  我想人生就是一場充滿偶然的戲劇,原本毫無瓜葛的兩個人,因一次偶然的搬家糾纏在一起,就像牆角的一棵樹和一根藤,藤緊緊地纏著樹,順著它高大威武的身軀蜿蜒上升,貪戀它,依偎它。而樹卻只識它的枝枝葉葉,只識那些慵懶的陽光,它舒展著肢體,從不肯低頭看一眼盤在腰間的那株楚楚可憐的藤,它甚至不知道它。也是因為一個偶然的出現,男人戀上了她的母親,那女人到了因斯布魯克,在將行的那個晚上,她用盡了全部勇氣,敲響了對面房間的鐵門,卻無人應答。

  “從你的門口到我家一共四步路,我卻走得疲憊不堪,就彷彿我在深深的雪地裡跋涉了幾個小時似的。”那四步路的距離就是他們一生的距離,她的一生也走得是那樣的疲憊不堪。因為她的堅持,她回到了維也納,每天她站在那男人的樓下,守望著他房間裡微弱的燈光。某個晚上,她引起了他的注意,並最終委身於他,那三個曖昧的夜晚是那女人生命中最燦爛的時間。可那男人卻總是在她最幸福的時候離開,歸來就再也想不起那個愛他的女人。

  如果不是那女人的膽怯軟弱,如果她能說出沉積在心裡的話語,如果他能在離開的時候帶上她,如果……這一切的一切都將被改寫。然而,生命中沒有如果,那女人的兒子死了,她也死了,那根依偎在那男人軀幹上的常春藤枯萎了,輕風捎來了乾枯的葉子,他攤開微黃的信箋,故事也就塵埃落定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曾經我和你如此接近,你吻過我的發稍,牽過我的手,我噠噠的馬蹄從未驚醒過你緊閉的心扉,在你繁星滿天的夜空裡,我只是微不起眼的一顆,在你落英繽紛的小道上,我只是一片細小分明的枯葉,或許在那男人看完那封信的時候,他會感到惋惜,他會感到自責,然而斯人已逝,早已挽不回他不曾珍惜的情誼。

  那一年的寒風中,我畫了很濃的妝,我以為你會看見我,關注我,然而,你只是走過,匆忙的走過,像一隻沒有雙腳的鳥,從不肯回頭,也從不肯停留。

  篇4: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讀完這本書後,一下子想起了張愛玲曾寫的那段話。原來遇到你願意用生命去愛的那個人時,即使低到塵埃,也是歡喜的,為他悄悄綻放一朵柔美的花,是你最好的模樣。愛情不該如此卑微,這似乎是愛情,但卻又不是愛情。

  愛情有很多種,可唯有暗戀最是讓人心疼。當你終於回頭看我,終於上前詢問我的名字,幾乎是在夢裡都不敢有過的幻想,幾欲讓人落淚。誰透過門縫悄悄地看你;誰每個日夜站在你的樓下等待;誰在你的生日為你送上一束玫瑰花;誰為你奉上了一生的愛情和她的所有……

  人究竟可以複雜到何種程度,讓人無從猜測無法捉摸,他可以用如此溫柔繾綣的目光對待每一個人,卻又轉身忘記。他是她人生中的所有悲歡,描繪了她一生中所有的風景。

  她一生中所有美好的綺念似乎只是,我在追逐你的腳步你的世界,卑微祈求你的回眸,而你恰巧有過短暫的駐足停留。

  愛情可以如此卑微,也可以如此純粹,沒有什麼能將它玷汙。即使淪落風塵,即使在俗世中飄搖,她始終如天空一般清澈乾淨,因為當你成為我活下去的唯一目標時,那麼一切都不那麼重要了,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

  暗戀中最痛苦的不過如是,可這個世界所有人都認出了我,唯有你忘記了我。

  我想我是愛你的,可我想我不再像以前那麼愛你。

  我一直在想,她愛的,到底是一個虛偽捏造的幻影,還是真實的他。她讀他寫的書,認真描摹他生活的軌跡,將他的一舉一動暗暗銘記在心,可是都似乎不曾走近他。也許那個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沒有那麼完美,可她就此沉淪,沒有什麼能讓她掙脫。

  也許她那痛苦而短暫的一生,最美好的不過是,我在午夜夢迴時低喚你的名字,雖然你從未有過回應。但至少你在某個時刻,屬於過我。

  她的愛情,

  他一笑,於她來說是神恩浩蕩,浮華三千不敵這一笑綿長;

  她一生,於他來說卻不過是人世沉浮中的一縷過眼雲煙。

  這似乎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愛情,但這確實是她的愛情。

  這裡沒有誰對誰錯,值得不值得,只要遇到了,那就是你的愛情。

  篇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讀完之後,先是被女主的深情和隱忍所震撼。而然後,腦子裡兀出一種想法讓我深感厭惡。那是我剛讀過毛姆傳之後,毛姆在闡述他的寫作意識時所講述的:寫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讀者,而方法就是寫他們喜歡的東西。

  當然,“東西”這個詞有很多含義,我不能完全搞懂。但有時候很迷惑,是因為這些聞名於世的作家們寫的是我們人類共有的、純粹的感情時我們會喜歡,還是因為他們“別有用心”挑選了一些我們能夠有所觸動的素材?對於前者,是他們的真實的意願的感知,大家都樂意接受。而後者,大家願意放棄閱讀嗎?

  就像這個故事一樣,大家會為這個女子發出各種唏噓、感慨,是因為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過暗戀的情愫。而作者將這樣能引起人心共鳴的暗戀變成更加純粹的集體祭奠活動,讓沒能夠將暗戀進行到底的人們得到了心裡上的滿足,更加滿足了自己卑微的悲壯情懷。正因為它是一出悲劇才吸引過來這麼多的觀眾,大家都喜歡悲劇的結尾。

  雖然我以上對作者的創作目的進行了懷疑,但還是因為喜歡這個故事,所以希望作者的目的是純粹的情感釋放。我也是女人,也有過悲喜交加的暗戀時光。暗戀的人在那出獨角戲裡是自卑的,從始至終。我們不能怪作者為什麼把女主寫的如此卑微,因為在暗戀中,都逃不出這種情形。

  我覺得電影已經把那種隱忍哀怨的悲情輪廓給描繪出來了,精神上已經達到原著的那種效果。電影和小說都是很久以前看的了,但寫這些的時候,腦中浮現的全都是電影的場景和徐靜蕾那猶如死灰般的眼神。

  篇6: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那個下午,翹首以盼了一個冬天的雪花,終於紛紛揚揚飄灑下來,我坐在窗內,重溫斯蒂芬61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細細品味,沒有了初看時的驚心動魄,多了幾分“冷眼相加”。

  一個13歲的女孩,和母親相依為命,周圍環境糟糕,未曾現身的作家鄰居,取代了她對所有美好事物的嚮往。

  有一天終於相見,他不是意想中的老頭兒,竟是步履輕快、率性活潑的青年男子,且用那脈脈含情溫潤的態度對她,讓她覺得那柔情就只是對她了,竟至完全淪陷。

  從那時起,少女情懷也正如窗外飛雪,正悄悄醞釀一場盛大的潔白。

  也許,小時候的迷戀能被人理解,成年後她歸來,等待、邂逅、獻身、生子,似乎成為一種愚蠢的表現。

  細究起來,這一切皆由對他敬如神明般的愛,以及她本人孤高的性情所致——如果他認不出自己,絕不乞求他愛她。

  有了他的孩子,自此心安,就像得到他,然而還是失去,她終於撐不住。

  對一個人的愛何以強烈到這種程度,我想,是因為她年少的時光裡缺少愛,而他正好在她渴望愛的時刻到來,從此,驚鴻一瞥,乃至永恆。

  她不缺其他,她聰明美麗,也不缺錢,唯有心底裡因失去父愛而造成的巨大空洞,再也難以填補。她彌補的方式是去愛人,她的愛需要找到安放之處,正好寄寓在他身上。

  不說他是怎樣的輕佻與嚴肅的雙重性格,他只代表了愛,一個女人的深情在某人身上的投影而已。

  她至誠愛著自己的愛,最終以愛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整個過程只是她一個人的戀戀,錚錚而又柔情,卻與他無涉。

  她沒有為他做過什麼,包括生子,也只是為了她自己。她對於他認出自己的嚮往,是渴望得到同等的愛,他認不出她,她也不說破,守著自己的心,頗有些破釜沉舟的豪情。

  有人覺得塑造這樣一個女性形象,是男作家自己的意淫,幻想著世間能有一個什麼也不求,卻徹底為他奉獻了一生的女人,是有對女性的歧視在裡面。

  其實不然,作者在寫完此書後,一定沒有沾沾自喜的得意神情。

  男主在知道了她的故事後是挫敗的,有一個女子愛得燦然、悲壯而又如此決絕,卻只是她一個人的轟轟烈烈,連他也只能興嘆,他自己更沒有一份完全卻安然的愛,心的歸屬比什麼都重要。

  似這般燃愛暖心的女子,唯其執著,更讓人感到震撼。作者孜孜寫出這樣一個缺愛逐愛的女子,實則是懷了一種莫大的悲憫。

  篇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不知道他會不會看到這篇評論。三個月前,我在不經意間看到他空間的敘事日誌,發覺了他對我的暗戀,當然我會裝作不知道,替他好好保守這個秘密的。我不知道暗戀是何種感覺,我只是覺得他愛上了籠罩在我身上朦朧的光圈,神秘而美麗。

  一個陌生女子如此長久的愛戀,倘若我是那名男子,我該感到愧疚的。接受一個人的愛,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一年多的深居簡出,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他人陷入被我吸引的幻象。不得不承認他僅僅憑藉對我的觀察就直接看到了我的本質,可是他無法瞭解我的生活,何況我需要的並不是一個比我還要年輕的孩子。他愛我,也許只是愛上了一個秘密,愛上了自己一向喜歡的具有深厚文化沉澱的古物。但我自知自己不是一個有價值的秘密。如果我是那名男子,我會讓陌生女子多瞭解我一點,然後打消愛我的念頭。我試圖讓他了解我,因為我很喜歡這個孩子的性情,正如我知道我跟他是同類人一樣。

  我感到矛盾,我嘗試與他交流,但每一次他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讓我無法與他進行輕鬆愉快的交談。我想告訴他,我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好。於是我在跟他的好朋友交流時,有意無意地想要縮短他跟我的距離。我始終覺得,一旦他了解我,他就不會繼續如此沉湎在自己的想象力當中了。與他的好朋友交情漸深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當我想要保持距離時,我發現這個人也愛上了我。每一次我都會裝作不知道,我不希望就這樣失去了他們,我渴望平等的交流,而不是每一次都被愛情打破這種平等的關係。 神秘感是愛情開始時最美的氣質,可惜我無意營造這種距離感,我只是厭倦了跟一群人待在一起做我不想做的事情。

  這名陌生女子的愛情讓我感到驚慌,我想方設法讓他們找到更合適的,然而我總是錯了。也許我還年輕,從未經歷愛情的苦難,無法洞悉他們為何待我如此好。讀到這樣的信件,除了震撼,還應該有惋惜。

  篇8: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這本書講述的是維也納的一個女孩暗戀一個作家的故事,如果非要把暗戀分等級的話,這應該是我見過的最高級別的暗戀吧。在她還是個13歲小女孩時,她便對新搬過來的鄰居一個25歲的風流作家一見鍾情,但是那時作家根本沒有留意到身邊的這個不起眼的小女孩。後來因為母親改嫁,她們便搬離了維也納。一直帶著這份暗戀的她在18歲那年,不顧一切的回到了維也納,此時她已然不是曾經不起眼的小女孩而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大菇涼,她每晚都會在作家門前默默的等待著,希望能遇到他,希望他能注意到她,更希望他能認出她。

  終於有一天作家被靜駐在角落裡這個美麗的女子而吸引,並提出去他家裡的邀請,女孩高興極了,根本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她的乾脆讓作家都有些吃驚。不過,當晚他們還是在一起了,享受著男歡女愛。接連三天他們都享受著戀愛般的生活,後來作家說要出差,說回來後一定會給她寫信,臨走前還送給她一朵白玫瑰。她滿懷期待的等待著,然而,她再也沒收到來自他的任何一個字,而且,她還懷了作家的孩子。她為了留住這份愛情的結晶,為了留住這個他帶給她的小生命,她沒有去乞求作家接受她和孩子,而是她一個人默默的艱難的生下了孩子。她知道因為乞求也是沒用的,作家一定不會相信孩子是他的,而且還會破壞自己曾經留給作家的美好。

  為了讓孩子配得上作為作家的孩子,過貴族般的生活,她踏上了妓女的不歸途,試圖步入上層社會,因為在她懷孕那段日子裡,深深體會到社會對窮人的鄙視,她不想讓孩子受苦。之後,每年作家生日她都會匿名給他家裡送去一束白色玫瑰,希望他能想起點什麼。10年之後,她跟一個地位尊貴的伯爵在一起了,跟作家出入同樣的場所,舞會,音樂會等,甚至擁有同樣的朋友,作家會跟她禮節性的打招呼,但是作家始終沒有認出她,甚至連她的姓都不知道。一個偶然的音樂會,作家還是被這個女人的風韻吸引,再一次走到一起,然而,他還是沒能認出她,也並不知道每年的白玫瑰是誰送的。

  她失望極了,她離開了作家,帶著此生的遺憾悲痛的離開了,決定和兒子一起共度餘生。可惜的是,她無比珍愛的兒子由於流感不幸去世,她的唯一的精神支柱不再了,她也到了崩潰的邊緣最終在醫院抑鬱而終。去世之前她寫下了一封信,這封信長達20多頁,清楚的講述了她對作家暗戀的一生。這封信註明在她死後寄給作家,所以,在作家41歲生日那天他沒有像往年一樣收到白玫瑰,而是收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結尾,“ 他從顫抖的手裡把信放下,然後就久久的沉思。某種回憶浮現在他的心頭,他想起了一個鄰居的小孩兒,想起了一位姑娘,想起夜總會的一個女人,但是這些回憶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宛如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影子湧進來,退出去,可是總構不成畫面。他感到了一些藕斷絲連的感情,卻又想不起來。他覺得所有這些形象都夢見過,常常在深沉的夢裡見到過,然而僅僅是夢見. ”

  初看這個故事覺得女孩太傻,太任性,這樣一個薄情的作家,不愛也罷。後來想想不是每個人都有“我愛你,與你無關”的這份勇氣。

  篇9: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愛情,是多麼肝腸寸斷的事,從孩提時期迷戀的那一個笑容,足以付出全身心為這一生的愛!

  我覺得愛本來就不該是要擁有對方,寫信的女人表露出的愛才是我所認知以來——最偉大的愛情。

  何謂這樣說,這並不是指的是那長時間的思戀,也不是對主人公的順從,也不是其他所謂的付出。我想說的是,是那種我愛你,愛你的一切,懂得你這個人,因為我愛你,所以不願意你為了我,為了所謂的責任而改變。因為我明白我愛著的就是這樣雙面的你,那放蕩不羈的你,那種如沒有腳的小鳥那般的你。我相信倘若女主人公知道自己會改變男人,那麼她一定寧願沒在這個深愛的男人面前出現過,寧願得不到那短暫的溫存和那愛的產物。可是她明白他,明白他不會在某個女人身上付出一絲真情,所以她義無反顧闖進男主人公的生活,因為她清楚,她只會是過客。所以她一切的付出都如此動人心絃!那是她的愛,她的深情。那白玫瑰或許並沒在他心上留有任何痕跡,但只要落在他窗邊的花瓶中便足以支撐其擁有活著的勇氣了。

  就像歌德曾說的,“假如我愛你,與你無涉。”這是多麼偉大的愛情,真正投身在此,為此激動過,為此奮身過便都值得了。

  因為,能夠愛你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

  篇10: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愛情,或者說暗戀,總來得莫名其妙,荒誕不經。讓人無端低到塵埃裡也沒開出一朵花,卻最終結出了一枚苦果,要我一個人獨自吞嚥這果實。而這一切卻又都是心甘情願,甘之如飴。甘願獨自承受一切,承受愛你的甜蜜、慌亂、惴然,承受你不愛的陌生、失憶,承受你不愛的無所知覺。這一切僅僅是因為,“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我戀慕你的一切,關注你的一切,在你所不知道的日日夜夜。你不知道那一年我十三歲,記得你每次外出,記得你擁抱過的所有女人,記得你不記得的一切。你以為每日與你在樓梯擦肩而過,羞澀跑開是偶然。不,所有的乍然相逢全是我處心積慮。你尋常的禮貌已讓我淪陷,尤不知那便是愛情。你不知道那一年,我從新家返回這裡,不是我堅強獨立,不過只是為了靠近你。你也不知道,那一年你以為我只是尋常妓女,不過只是我愛你。你有太多不知道,我有太多不如意。

  我所有的期盼不過是你能記住我,認出我。但是,你沒有。即使如此,我依然愛你。我如此愛你,你卻毫不知情,若不是我將要死去,你依然不會知道,在這世上的某一處角落,有一個女人如此卑微的用盡生命在愛你。你是我的唯一,我卻只是你的過客,是轉眼就忘記的過客。

  索性一切都已結束,我終於不再愛你,因為這世上終於不會再有我,也不會再有人像我這樣愛你。

  給我唯一愛過的你。

  篇1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當我們說到愛情,是不是就已經褻瀆了它的神聖性。

  真的深愛是要像這個女人一樣,把一生都賠付上,棄絕任何其他能讓自己幸福的選項,這樣才是真的深愛嗎?

  我非常的佩服一個人可以愛到這樣的程度,可以如此不顧一切,如此卑微,她所有所有存在的意義只是因為他在這個世上,可能會偶然的遇見她 ,突然的召喚她,為了這種微妙的可能性,她保持了絕對的自由,從這一點上來說,幾乎有受虐者傾向。

  從十三歲開始,到到二十九歲生命結束,愛了這個男人十六年。她說她無怨無悔,她曾經數次靠近他,並懷了他的孩子,獨自養育,在孩子的身上再次的深愛。可是沒有一次,她一次次在內心呼喚,渴望他能夠認出她,可是沒有一次,也永遠不會,永遠,這個男人不會認出,他幾次尋歡中的某幾個女人是同一個人,同一個深愛著他,卻永遠不為他所知的人。悲哀就在這裡,雖然愛是絕對自由的,我愛你,你是自由的,但真的愛一個人,就不可能沒有期盼,而心裡知道這份期待永遠都不會實現,是多麼的殘忍,我那樣愛你,可是你甚至不認識我,我們是陌生人,從出現到死亡,至始至終,都沒有被記起過。

  我毫不懷疑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男人,但是也習慣了被付出,當讀完信,才注意到花瓶中不再有多年的白玫瑰。把愛傾注在這樣一個人身上,是註定要痛苦的吧。

  人從來不會沒有選擇,所以死亡是這個女人最後的成全。

  篇1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這本書講了一個女孩,一剎那,愛上一位作家,在這份不可言說的愛裡,女孩被愛情奴役,逐漸成為女人,母親,妓女,直至死亡的故事。

  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以狂熱的好奇心,探聽和窺伺剛搬來的鄰居的一切。一次大門口的偶然相遇,“我為他打開了門,差點撞個滿懷,他以那種溫暖、柔和、多情的眼光望著我,用一種極輕的、幾乎是親暱的聲音說:多謝啦,小姐!”她在信中這樣寫到,這一刻,我知道我愛上了他。

  第一次在他身旁醒來,她哭了,幸福地。他送給她四朵白玫瑰。這是他送的唯一禮物,他送的隨意,她卻無比珍惜。此後多年,他每次生日,她都會送來白玫瑰,只是暗自希望,他稍微能記起她,一霎那也好。他和她的數次做愛,是他無數風流韻事中的微不足道,對於她,卻如生命之水,澆灌了她枯渴的肉體和靈魂。

  他從不曾問過她的名字,也不曾記得她的模樣,更不知道,她愛他。她知道他喜歡輕鬆自在,嬉戲玩耍,濫施愛情。所以,她付出一切,他全然不知,她依然感謝他,愛他如生命。

  世俗的愛,愛的兩端,從未失衡如此,依然深愛。她值的嗎,活著只為愛他,失去童年,失去親人,失去自我也在所不惜?

  這樣的問題,我們無法回答,以他或她為生命,這種愛之信仰,我們往往缺少,也無法理解,在毫無回應的愛情裡,她得用多強大的魔力,感受極端愛,並始終深愛。

  這種愛,真的存在嗎,我不知道。但是,這樣的愛情,多麼美麗。

  篇1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譯本以茨威格名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為書名,卻藏了七個同樣精彩的中短篇小說。倘若你對《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印象深刻,被裡面綿長隱忍的暗戀所打動,也一定會對其餘幾個故事感動。

  一開始想作為枕邊書,每每睡前讀一篇。卻不想開頭第一篇《灼人的秘密》,花費了半小時故事才剛剛進入高潮,引人入勝之至,忍不住讀下去,想知道故事會怎樣發展。

  茨威格寫故事太厲害了,完全讓人想不到的複雜。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卻又有了轉折。在事件與事件之間,看起來毫無聯絡,卻又能絲絲緊扣。就好像國際象棋和戰爭皇室之間,通貨膨脹和收藏家之間。一氣呵成的故事,你不會去過分思索裡面的邏輯性,因為故事已經緊湊的足夠精彩了,其他東西根本來不及細想。回過頭來品味,也只是感慨一句,茨威格寫故事太厲害了。

  想說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一次看的時候可能是小學,感觸和波動都不大,也許是還沒了解愛情是怎麼回事。如今經歷過了幾段戀愛,卻似乎更不能瞭解。世界上真的有這麼純粹這麼愚蠢這麼無所求的單戀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為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比不上孩子暗地裡悄悄所懷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如此希望渺茫,曲意逢迎,卑躬屈節,低聲下氣,熱情奔放,它與成年婦女那種慾火中燒的、本能地挑逗性的愛情並不一樣。”要是真那麼虔誠地愛過,也許才敢稱愛的。我做不到,我所期盼的永遠是及時的回應。

  《灼人的秘密》。有首歌裡唱,小小少年,沒有煩惱,無憂無慮樂淘淘。當小小少年有了小秘密,他就和無憂無慮的童年告別了。懷揣灼人的秘密,即使你看得並不真切,並不是完全的完整的真相,可還是煩惱該如果守住這個秘密。秘密真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熬的節點,又想知道又擔心知道了以後無法保守。為什麼世界上要有秘密呢?是為了讓人長大嗎?

  《國際象棋的故事》。想到了無數的監獄電影,還有那最經典的《飛越瘋人院》。世界上最折磨人的不是無盡的鞭打,而是什麼都沒有。彷彿要把天花板盯出洞來,卻還是什麼都沒有。在這樣虛無的空間裡,但是有什麼能吸引注意力的,便會全心全意投入進去,甚至分裂出兩個自己。囚禁的,是靈魂。

  《看不見的收藏》。或許,還能懷有對生存的熱情,是命運的仁慈。那看來,眼盲也是一種刻意的安排,為了讓你在這糟糕的世界仍能活在自己構建的一片理想裡。

  高中甫老師和韓耀成老師,翻譯的太好了。把茨威格所想要表達的複雜曲折百轉千回細膩地翻譯了出來。一個人能用“我”講完一生,也能把一生的關鍵點串聯成一個故事。

  篇14: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我們終其一生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愛情?

  而我們的一生,又會經歷什麼樣的愛情?

  我只願做一個沒有姓氏,沒有地位,甚至是一個得不到你愛情的女子。是的,我願意。

  因為我是從十三歲開始,就對你有愛慕之情的女子。十三歲,將及豆蔻年華,含苞待放的年紀,你的一次搬家之旅,讓我遇見你。被撣去過灰塵的書籍,華麗的桌椅,都讓我感覺,你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於是,我在“愛你“”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萬劫不復,執迷不悟……

  看罷這個不算冗長的故事,其實拋開故事情節的安排,我們只單單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我們只單單看她對那位先生的愛慕與付出,或許我們會讚歎愛情的偉大。然,這樣的感情,真的可以被稱之為是愛情嗎?

  何為愛情?愛情的種類有多少?

  當我們在這樣一種自導自演的愛情中,讚歎愛情的偉大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想一想,這個女人為什麼寧願處在這樣一種愛慕之中,也不願向那位男士吐露真心?是的,或許她是自卑,或許她是有所顧忌。但是愛一個人,不就是那種”變的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的境遇嗎?她為追隨他,甘願來到他的城市;就算再自卑,也不惜每次出現在他視線之中;甘願為他生下孩子,即使條件再惡劣;願意再次去找他,即使他不曾認出她。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多麼勇敢的女子啊。愛,從利己的立場出發,就是佔有。如果女子真的愛男士,她至少會有那麼一次會在兩人溫存尚在的時候,向他吐露真情。

  而女子選擇緘默的原因,也是因為男子只當她也是那種,他無數個深夜帶回家的女子中的一個。而她也只是習慣了遠遠的關注著他,她不想永遠的擁有他。她愛的,只是那種對他若即若離,患得患失的感覺。她喜歡每次出現在他的身邊,然後窺視他。她喜歡每次他望向自己的時候那種陌生的眼神。她懷著一種賭徒的心態,賭他會不會認出她。

  其實,我想,如果男子在一瞬間認出了她,她大概也不會勇敢的迎上去。而是會落魄的逃跑吧。

  或許,以下這些是我太吹毛求疵了。但也允許我贅述一下:其實茨威格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感覺不合適的地方有兩處:其一,男士在文中描述的不像一個貧窮的人,為何會選擇住女子對面。至少我認為,女子的家庭中,母女二人生活,生活就算不是拮据之態,但估計所住之地也是那種筒子樓,很多人混住。不說男士他的書籍和家中擺設,單單隻說一個擁有管家的男士,為何要選擇住在這樣的地方?其二,一個和自己有過一夜之歡的女子,為何男士再次看見卻會不認識?這一點,可能確實是因為,男士處處留情,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不記得很正常。但是,最後,為什麼管家好似有點認出她?管家,也只不過是十三歲見過她。成年之後,和男士第一次回家,管家看沒看見不太確定。但是最後,管家卻認出了她。情節讓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當然了,可能也是作者,給予女子的一種安慰。她窮極一生,每次忐忑的都是他會不會認出她。但是不盡如人意。所以,借管家,給予女子一種安慰,用來證明,她也是存在過的。

  女子這一生,卑微的愛著一個人。她用一生換了與他的兩次照面。而照面的代價就是:她在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產子;她在產子之後,不得不用自己的肉體去謀生;在孩子死去之時,也只得獨自承受苦痛。但是這些痛苦,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嗎?女子就算小時候自卑,卑微的愛著男士。但是她成人之後,她的生活其實是在她手中的。她完全可以選擇不誕下一子,她完全沒有必要讓孩子再像她那樣經歷小時候的自卑。即使她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但是讓一個以出賣自己而謀生的女人,做自己的母親。而這位母親其實遠可以不這樣選擇。我想對孩子也是不公平吧。

  男子的薄情寡義,女子的深情愛戀。之後只為讚頌愛情的偉大。一個好的故事,我想或許我們不該帶著一種審視的態度去讀,我們可以帶著感性的態度去看看女子那偉大的愛情,然後再去讚歎這種愛情的偉大。至少我們不該要求太多,畢竟也只是短片故事,作者也不能描述的太過細膩。

  無論,男子最後看著桌上的空花瓶,會否還會聞到空氣中殘存的玫瑰香氣。我都只想代女子對男子說句:這一生,唯你最合我心意,也只你最不識抬舉

  篇1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陌生女人為何從少年時期就無法自拔地愛上風流作家?

  陌生女人愛上作家的時候只有十三歲,因父親過早離世,她終日與母親相依為命,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父親去世,為此母親總是鬱鬱寡歡,母女之間鮮少交流,做母親的,自然也不曾察覺到年幼的女兒內心的孤寂。

  直到有一天,鄰家住進了一位頗有名望的年輕作家,作家的英俊瀟灑以及對生活的熱情深深吸引著她,從此,窺視作家的生活成了孩童時期的她每天最熱衷的事情。一次在迴廊上 與作家的偶然相撞,作家不經意向其投過去一個溫柔的目光,卻讓敏感多情的女孩從此芳心暗許。

  一個不諳世事,卻又經常心事重重的少女,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就這樣一頭載進了命運,跌進了愛情的深淵,甚至找不到解救的人。愛上了作家的女孩開始患得患失,在看不到作家的日子裡,女孩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甚至把自我虐待當成一種快樂。

  她對作家的愛,如同飛蛾撲火,然而,當飛蛾撲向那道誘人的火光的時候,也註定了生命的消亡。曾經孤單內向的少女,面對愛情卻是這樣的果敢而又決絕,彷彿體內有著驚人的力量。她無數次地回憶與作家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昔日的場景,就如同枯樹長出的新芽,在心中幾度輪迴。

  二、明知作家並非真心愛她,陌生女人為何依然對作家一往情深?

  幾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十三歲的小女孩終於出落成了一位妙齡少女,她終日思念著作家,對作家深深的愛使她迫不及待地追尋著作家。終於,在一個夜晚,她與日思夜想的作家相遇了。她青春的美貌與活力吸引著風流的作家,對於陌生女人來說,眼前的這個男人是那樣的熟悉,可對作家而言,她與其它的漂亮女孩並沒有什麼不同,作家並沒有認出她來。

  儘管如此,但當作家向她發出邀約的時候,她沒有拒絕,因為太愛這個男人,她無法拒絕她的任何請求,何況是與他約會。當她放下所有膽怯和害羞,委身於這個她愛到骨子裡的男人的時候,她是幸福的,就像身處天堂一般,甚至留下了幸福的淚水。

  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家會為她停留。一夜溫存之後,作家表示將要去外地,臨別時,作家對她說,一回來就會找她。一句回來就找她,讓她滿心期待了幾個月,但遺憾的是,作家回來後,依然過著自己瀟灑自如的生活。而她,早已被作家拋之腦後。

  她開始明白,作家對他根本沒有愛,她只不過是作家宣洩情慾的物件而已,他原本就是個風流之人。但儘管如此,她依然無可救藥地愛著這個男人,甚至將他當做自己的聖經一般崇拜和深愛,這究竟是為什麼?

  或許,太過深厚的愛已不僅僅是愛,陌生女人對作家的愛已經上升到了信仰甚至宗教的高度,堅守愛情,就如同信仰宗教一樣。無論這個人有多麼濫情,有多少女人,她都不會因為任何外在因素改變自己的初衷。她深知她愛的這個男人原本就是一匹野馬,他想要的只有自由。於是,她能做的就是不去打擾,也不去糾纏,只是默默地愛著作家。

  所以說,儘管作家風流,與不同的女人調情曖昧,但她只是純粹地愛著作家,就像一朵花,靜靜等待著她的愛人。她只希望在作家的心中,她永遠是輕鬆美好的存在。但可悲的是,對作家而言,她只是一個陌生的女人,是一個虛無的存在。

  三、陌生女人曾與作家多次相遇,卻為何堅持獨自撫養與作家所生的小孩?

  在愛情上,陌生的女人是卑微的,卑微到不需要作家愛她,甚至為他們共同的孩子負責,但同時,陌生女人的愛情也並非毫無原則。

  當她得知這個被她當作一生摯愛的男人,只是把自己當作一個釋放激情的物件,甚至當兩人多次在不同的場合遇見,作家卻近乎失憶般從不曾想起她來。陌生女人心中無疑是悲涼的,但她也並不想一廂情願地告訴這個男人關於她的一切。因為忘記本身就是對她的羞辱,她又如何有勇氣將這一切告知於他?

  於是,她將對作家的愛埋在心裡,閉口不言。甚至獨自承受懷孕生子的痛苦和折磨,艱辛撫養著作家的骨肉。

  因為沒有足夠的錢,陌生女人只能在最破最骯髒、充滿著濃重的血腥味、噁心的汗臭味的醫院生下了她與作家的孩子,但即使在這樣的時刻,作家的形象在她的心裡依然是那樣閃閃發光,她似乎一點兒也不怨恨作家拋棄了她,甚至依舊在懷念著作家的高貴與美好。因愛上作家而遭受的一切困難,她甘之如飴。

  然而,生活卻是現實的。對於一個沒有一技之長的女人來說,要為孩子提供富裕的生活何其艱難,於是,她只能選擇做一個又一個有錢男人的情婦,這其中,也有幾個男人對她非常好,甚至向她求過婚,但她從來沒有同意。因為在她的心裡,她只屬於作家一個人,甚至幻想著有一天作家想起她的時候,她將立馬帶著孩子去和作家團聚。但儘管他們多次相遇,作家似乎得了健忘症般的,從來就沒有將她認出來過。

  很多次,陌生女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他“我就是當年住你隔壁的那個小女孩啊”,甚至每年在作家過生日的時候,她都會默默地給他送去一束白玫瑰,就像第一次作家送給她的那支白玫瑰一樣,可即便如此,她也始終無法喚醒作家對她的記憶。

  更令陌生女人絕望的是,當她懷揣著作家塞給她的“嫖資”,從作家的房間離開,迎面碰上了作家的僕人,當她聽到那一聲“早啊,小姐!”的問候時,她瞬間崩潰了!十幾年不曾謀面的僕人尚且能將她認出,那個與他繾綣纏綿、耳鬢廝磨的男人,竟然從不曾記起她來!還有比這更悲涼和諷刺的嗎?現實如此讓她絕望,她又如何告訴作家,她懷了他的孩子呢?

  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女人,卻遇上了一個視愛情如遊戲的男人,這注定是一場悲劇。

  四、如何看待陌生女人對作家的愛情?陌生女人對作家的愛情值得嗎?

  陌生女人愛得過於委曲求全,而作家對陌生女人的愛情回饋近乎殘忍,這樣的愛終究是痛苦大於甜蜜,很多讀者為陌生女人對作家的無私付出深感不值,更為陌生女人的命運投以悲哀,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陌生女人對作家的愛情?

  愛情不是一場付出與回報的較量,而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深沉的愛與奉獻。對陌生女人來說,愛上作家這件事本身就足已令她幸福。在愛情上,陌生女人是一個堅定而又壯烈的理想主義者。當然,陌生女人也並非毫無原則。她可以像很多女人一樣,在懷孕後可以直接找到作家,讓他對孩子負責,畢竟孩子是他們兩個人的,然而她並沒有。

  她深知作家放蕩不羈愛自由,所以在作家未想起她之前,她並不想對他坦白一切。直到她唯一的兒子因意外感染流感死去,而她也已經身患重病,預料到自己可能不久於告別人世。她才終於鼓起所有的勇氣給作家寫下了這封絕筆信,向她傾訴她對他一生的愛,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對作家始終如一都飽含著愛情與敬意。

  所以說,儘管陌生女人一生痴愛著作家,但她依然堅守著某些在她看來不可放棄的原則。正是這種堅守令陌生女人的愛更顯悲涼,也使得這個故事更加意味深長。

  陌生女人對愛情的堅守究竟值不值?我們不能以現實的眼光來評判。儘管在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去體悟書中人物的思維與情感,但同時,也應該具備跳出故事本身的能力,去理解和體諒這個世界令人不解與唏噓的深情。也許以世俗的標準看來,陌生女人的愛情終究是一場悲劇,但對於她來說,卻是一生的信仰與執念,是一生的寄託與滿足。

  或許,愛情本身就是一場美妙的奇緣,無所謂是非與對錯。

  篇16: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個人感觸最深的就是前兩個故事:在閱讀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感覺這女人的例子還是挺極端的,但是就是這種極端行為,才更加顯示出那種純淨愛情的美好。在閱讀的評論區看到一段話,也是讓人感慨。

  愛情真的很奇特,愛一個人不僅愛他的好,他的各種優點,更重要的是愛上他的各種不好。就像毛姆在面紗中說到:“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挑,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的勢力,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有時候愛一個人,最糟糕的處境就是,我沒有愛上你盡力呈現的美好一面,而是愛上了你渾濁不堪的內心”這樣的愛情真的很讓人羨慕。

  第二個故事,講的其實類似於一萬小時定律,但是在寂寞的強大能量下,人們會因為無聊而發瘋。類似現在疫情嚴重,只能呆在家裡,不知道幹什麼一樣。這裡給我影響最深的是,人思考一項東西,是需要錨點的。我們需要有一樣東西去展開我們的思想,然後才能開始我們的遨遊。這時候,我想刻意去讓自己的腦子變空,其實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這有點像佛教裡的正念了。

  篇1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滿藏著一份愛,走不進TA的心,也就變成一個人的愛情,突然就想著帶淚的魚唱到的一句歌詞“一個人的情歌,唱響寂寞的夜晚。”

  初聽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書名輕易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讓我情不自禁地思考:這個陌生的女人是誰?她是給誰寫的信呢?既然是陌生的,為什麼還要寫信呢?帶著對這本書的好奇,我開始了閱讀。

  初看幾頁,我貌似可以回答我提出的問題了。噢,這是一廂情願的女讀者對作家R的來信,作家R卻不知道她是誰,就像粉絲對明星的愛慕而已,但是她似乎有些瘋狂。然而,我錯了,我沒有想到,他們的關係超乎如此。

  他們在一起過,甚至有了愛情的結晶,裡面卻沒有愛情。作家R把這份愛當做露水人情忘得一乾二淨,女孩卻為了這份愛飛蛾撲火,詮釋了我的愛情,與你無關。13歲那年住在他的家隔壁,搬家後仍時時刻刻想念著他,18歲把最美好的給了他,他們倆的兒子因此誕生了,但他完全不知情,死神帶走了她和兒子,他仍然不記得她,並沒有看到兒子一眼。

  對於女孩的痴情,扼腕嘆息。可是愛是一個人的事情嗎?她在信中寫道:“你是喜歡輕鬆愉快人生的人,沒有負擔的玩樂才是你的本性。”實在可悲,沉浸在自己幻想中的女人永遠是糊塗的,這樣的男人是不值得依靠,更加不值得為傾盡所有的愛。明明有更好的選擇,有願意對她和她兒子好的男人,願意娶她為妻,她卻為了所謂的愛情,一個不曾記起她的男人犧牲了這一切,然而他一點都不知道。

  真是可悲!這個健忘的男人的老僕人隔了十幾年卻認得這個陌生的女人,他卻一點都不起來,直到讀完她給他寫的長信,仍然無法想起。或許習慣了逢場作戲,身邊的情人數不勝數,怎麼可能還會記得那個住在隔壁的一直愛慕著他的小女孩,只跟他呆過幾個晚上的她呢?

  這讓我想起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哈羅德不敢去愛,甚至不知道如何做好父親的角色。他的孩子,戴維,在他叛逆衝到海里差點淹死,他害怕,本來要衝上去救他,卻停下來解鞋帶。戴維學習很好,考上了劍橋大學古典中文系,卻在畢業後幾個月自縊。戴維是個可憐的孩子,他沒有被他的父親抱過,其實父親很愛他,卻因為惶恐使兒子妻子都離開了他。奎妮的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她無法容忍有點破碎的物品,有一點瑕疵會讓她發瘋,不停地丟掉丟掉。奎妮在她母親的影響潛意識逃避,逃避那些人和事,從英格蘭的南端跑到北端,為了逃避那些記憶。最後哈羅德在長達600多英里朝聖中找回了自己,奎妮在她的海上花園長眠中獲得了救贖。哈羅德永遠都不會知道奎妮曾經是那麼的愛他,那些秘密隨著她的離去消散。她想告訴他關於她的一切,卻因為腦癌無法說話,只留下了長達一百多頁的手稿。因為病痛,她寫的只是隻言片語,塗鴉跟破折號,沒有人能看懂她在寫什麼。或許這才是更好地詮釋了我的愛情,與你無關吧。

  至少那個陌生的女人寫的信能看懂,一個人,瀕臨死亡,都想對那個自己一直愛的人傾訴自己的愛,不想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其實,愛情哪能是一個人的事情呢。一個人的愛情不是愛情。憑什麼就可以,你逍遙自在,只留我一人深陷沼澤,不得解脫呢!

  13歲女孩瘋狂的止不住的愛慕,說到底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的缺位,沒有正確的引導,從來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注,讓孩子容易為了所謂的愛情寧願飛蛾撲火,以為這就是永遠的愛情,永遠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作者茨威格並沒有刻意渲染情節,但是筆下那些看似平淡,卻令人唏噓感慨,難以忘懷。

  最後以歌德的一首詩《我愛你,與你無關》結束此書評吧!

  我愛你,與你無關

  即使是夜晚無盡的思念

  也只屬於我自己

  不會帶到天明

  也許它只能存在與黑暗

  我愛你,與你無關

  就算我此刻站在你的身邊

  依然揹著我的雙眼

  不想讓你看見

  就讓它只隱藏在風后面

  我愛你,與你無關

  那為什麼我記不起你的笑臉

  卻無限地看見

  你的心煩

  就在我來到的時候綻放

  我愛你,與你無關

  思念熬不到天明

  所以我選擇睡去

  在夢中再一次的見到你

  我愛你,與你無關

  渴望藏不住眼光

  於是我躲開

  不要你看見我心慌

  我愛你,與你無關

  真的啊

  我愛你,與你無關

  即使是夜晚無盡的思念

  也只屬於我自己

  不會帶到天明

  也許它只能存在與黑暗

  我愛你,與你無關

  就算我此刻站在你的身邊

  依然揹著我的雙眼

  不想讓你看見

  就讓它只隱藏在風后面

  我愛你,與你無關

  那為什麼我記不起你的笑臉

  卻無限地看見

  你的心煩

  就在我來到的時候綻放

  我愛你,與你無關

  思念熬不到天明

  所以我選擇睡去

  在夢中再一次的見到你

  我愛你,與你無關

  渴望藏不住眼光

  於是我躲開

  不要你看見我心慌

  我愛你,與你無關

  真的啊

  它只屬於我的心

  只要你能幸福

  我的悲傷

  你不需要管

  篇18: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感情寫到小說裡拍到電影裡,男女主人公無論命運幾多坎坷,情仇愛恨幾多糾纏錯亂,過程中,一種姿態永遠要做的,那就是期盼,期盼另一個人的感情呼應。一代代人做著同樣的實驗,好像吃盡千辛萬苦,好像孤獨感越來越強烈,這種幻覺最終成為藝術最原本的衝動與構思。

  故事的構思源於某種真實的固執。一個人明明白白地等著另一個人的聲音,可那聲音在流逝的每分每秒變得越來越飄渺,虛幻。期盼變成一份蒼白的守望,守望的盡頭是一望無際的地平線。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構思源於一個女人對愛的固執,她告訴我原先愛還有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放下!

  我輕輕地走進去,沉沉地走出來,始終被莫名的孤獨和感傷糾纏著。我曾嘗試用哭來發洩心中所被震撼的情緒,但這並不能體現我真正的感情。之後我明白,我惟有沉默,沉默而已。

  沉默不是壓抑,而壓抑卻是沉默。

  這是一篇熱烈狂放的愛的宣言,一個女人在她僅有的一個心愛的兒子死後,點起第五根蠟燭,給孩子的父親——一個“從不認識我而我不停地在愛著的人”寫一封信,訴說一個女人一生的故事。

  她從十三歲就愛上了作家亞爾,可一向到臨死,他都不明白她的一切,在漫長的時光中,幾次在一齊,她充當著一個鄰居小女孩,委身給他的十八歲少女、舞廳中帶回來的女人等不一樣的主角。

  她傾注一番從不要求回報、無限奉獻的真情。可悲的是她死後他才明白一切。她獨自撫養他們的兒子,把他看作他的再生,孩子意外離開後,這個女人也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從他那裡,她什麼也沒有得到,沒有一個孩子,沒有一句話,沒有一個字,甚至連記憶中的一點地位也沒有。

  一個比任何人都愛你的人,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一個等候你的呼喚而你從不呼喚的人,這是怎樣一種悲愴感情?再怎樣也沒有無私而不求回報的愛了。

  只有少女時期才有這樣不加掩飾不求回報的情懷嗎?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相互守著一生一世,卻可能始終沒有彼此輕輕觸及。沒有擁有,只有永恆的背離,於是等到失去才是永恆。事實證明,我們常常被虛幻的東西打動,想念不確定的人。很多感覺算不上感情。但我們喜歡那樣的感覺。最真的感情常常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吧,最好的是生活在自我對愛的幻覺中吧。沒有什麼能夠印證,虛的。但是因此覺得自我不自私,純潔,甘於獻身和守侯,原先自我還能夠那樣。

  感情故事都會有某種結局,就像情到深處的男女都會脫口而出“我愛你”!但她從未向他說過,她毅然選取了放下。選取是痛苦的,可放下更痛苦。

  如果愛得頭破血流才能證明愛得深的話,那放下又是什麼?

  篇19: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我讀了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很可惜,在讀書館工作人員下班之前,我還有幾頁沒有看完。我只看到了那個美麗的女孩子長到18歲以後重新回到那個作家的身邊,被那個作家帶回了家裡。

  我在很久以前看過這篇短篇小說。我已經記不清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看的這篇小說了。我只記得一個女孩子一直暗戀著一個作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無法理解這個女孩子的感情。一個人怎麼可以不顧一切的痴迷一個人?一個人怎麼可以那麼多年默默地愛著一個人,並且愛到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地步?這樣的愛情不存在,這樣的故事就是瞎編亂造。

  昨天晚上,我看了關於茨威格的生平簡介、在世界文學史上所做的貢獻之後,我端正了閱讀的態度。茨威格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個故事?透過這個故事,作家想要告訴人們什麼?什麼才是真愛?

  高爾基稱茨威格為“才華出眾的”、“真正的藝術家”。茨威格曾經和弗洛伊德是好朋友,他的小說被弗洛伊德閱讀、點評過。他的小說帶有心理分析的傾向。透過閱讀他的小說,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歷程。一個人為什麼倔、痴、狂、傻?都在他的作品裡得到淋淋盡致的展現。

  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為茨威格代表作之一。一個作家在四十一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沒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個臨死的女人,講述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這個作家,他對此一無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作家的剎那,還是個孩子,之後經歷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風塵,但未曾改變對作家的愛,直至臨死前才決定告白。

  既然愛,這個女子為何不選擇留在作家的身邊?哪怕是做一個奴僕?為何要離開他,為何在一個人無法撫養孩子的時候寧願流落風塵、寧願忍受貧困和疾病,讓自己的孩子在貧困交加中死去?難道愛就是默默的付出、默默的離開,直到臨死之前的告白?

  這個女子之所有離開作家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這個作家不愛他,無論她怎樣在他的生命裡留下痕跡,他都不會記住她。這個男人是個風流成性的傢伙,是個不負責任的壞傢伙。她為什麼還要一如既往的愛他?既然愛,為何不讓他知道?既然那麼辛苦地為他生下了孩子,為什麼不讓他知道?為什麼不讓他負責任?

  作家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純美的愛情故事。這種愛那麼單純,沒有一絲雜念、私慾,只有痴迷和默默的奉獻。面對這個陌生女人,我們是否感到慚愧?我們口口聲聲說愛一個人,是真愛嗎?很多人在無法獲得自己的所需求的感情或者利益之後,選擇死纏爛打或者放棄。當我們面臨生活中的瑣事和考驗時,我們在責備、埋怨我們所愛的人不夠愛我們,於是我們爭吵,心灰意冷,甚至選擇離開。我們做到永遠愛一個人了嗎?有多少人從最開始的砰然心動直至生命的終結一直堅貞不渝地愛著一個人?有哪一個人到現在一直始終如一的愛著一個人並且一直在守候著最初的愛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甚至犯過一些錯誤。面對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有誰能夠不離不棄、一如既往的愛自己?有多少人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在面臨現實問題的時候,仍然愛下去?什麼才是真愛?

  愛一個人就是接納一個人的一切好的和不好的方面,甚至包括接受這個人不愛自己的現實。愛一人,不會因為這個人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就不愛了。愛就是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報。愛就是給所愛的人自由,讓他以他的方式自由的生活。愛就是遠遠地看著所愛的人幸福的生活。愛就是祝福。

  篇20: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我愛你,與你無關——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感,歡迎閱讀賞析!“我一輩子都忍受著這種命運,並且隨著它離開人世”。拿起書,彷彿重回茨威格筆下那個神秘的時間,那個清晰深沉地女性世界,那裡有熾熱執著的愛情火焰,和淹沒一起的情感洪流。

  張愛玲曾語: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她甘願成為他身邊的一粒塵埃,那朵滿懷情義的白玫瑰盛放在他的書房裡,也盛放在她無盡的幻想之中,與他無關,與現實無關。

  書中的女主角窮盡其一生去熱烈地愛著男主,這就是一場史詩般的暗戀,一位堅貞不渝的女人的獨角戲,一場自殺式的決絕的愛情。她將自己的愛情當做唯一的信仰,真真正正地詮釋了“我愛你,與你無關”。

  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讀這本書,當時已然淚流滿面,作者將一個女孩到女人暗戀時那細膩溫柔的情感描繪地無微不至。

  我敬佩於女主角為男主所付出的一生的等待,那種甘願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更加敬佩她始終保持著那一顆專一純潔的心靈,她擁有一個高貴的人格,不會施捨愛情,但是能夠透過自己的魅力使他注意到她;她不會去勒索、審判愛情,不依附於婚姻形式的捆綁,只是天真地渴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那個男人能夠從心底最深處就愛著她。

  他並沒有兌現承諾,也許在他的眼裡他們之間的感情只是那虛幻縹緲的幾夜,稍縱即逝,他辜負了她的等待與期待,我為她感到可悲,憎恨這個男人的深情繾綣的目光,憎恨他對她無情。

  然而字裡行間,我感受不到任何她對他的埋怨,充斥著的盡是她對他深刻的愛,是她對他們曾經美好的回憶,是對他給予自己這段感情的感激,是對愛人未來的囑託與不捨。我想她寫這封信的原因僅僅是為了使他知道這個世上曾有人那樣地愛著他,為了讓他知道自己值得這樣一份深重的愛。

  “我寧願獨自承擔所有後果,也不願意成為你的負擔。我希望自己是你所有女人當中獨一無二的。我希望,每當你想起我的時候,心中只有柔情和感激。”

  少年時期那種傻氣的暗戀誰都不會陌生,我們都曾天真地去喜歡過一個人。與他的每次不期而遇都會成為你的思維的中心,與他有關的任何事都會讓你默默關注,他周圍的人會讓你覺得親切,他時常在的地方會讓你覺得熟悉,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會讓你久久揣測…即使時隔多年,我們會漸漸淡忘那個所傾慕的他,對他的那份心動也隨之而散,也許現在的自己已經有了去追求喜歡的人的勇氣,學會去表達心底的感情,但是回想曾經,也會無比想念那暗戀時期的懵懂天真的自己。書中的女主角像極了那時候的我們,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會因為她的欣喜而欣喜,她的悲傷而悲傷,她的期待而期待,因為她的愛情與我們產生了共鳴。

  “我的心緊張得像根琴絃,你一出現,它就顫個不停。我的心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動;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裡裝了懷錶,你對它的繃緊的發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條在暗中耐心地數著你的鐘點,計算著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可是,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女孩,將愛情視為自己的全部,在自造的愛情氛圍裡沉迷?這種宿命是那些痴情的人自己設下的,明知這猶如飲鴆止渴,明知這無可救藥,卻還是萬劫不復、一往無悔。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女主自討苦吃,但是又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這種痴狂正是我們骨子裡對愛情所向往的高度?我們渴望有一個這樣愛著自己,也渴望窮盡一生與自己最愛的人相守到老。

  或許大多數的人在某一個階段或多或少地當過這樣一個女孩,然而卻是善於深情、也容易遺忘。我欽佩女主對男主毫無保留的、高貴堅貞的愛情,但我認為,在愛情之外,我擁有更多的美好,那些對我關懷到無微不至的家人,那些陪伴我成長的朋友,我還有很多的願意去珍視的東西,我有自己嚮往的前途,有自己渴望的人生,我不會只為愛情而活。我欽佩她,卻永遠不會選擇成為她。

  篇2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愛,人世間最偉大最溫暖的字眼。親情,友情,愛情,無論是哪一種愛,都意味著給予和奉獻:其中,親情與生俱來,不求回報,最為無私;友情彌足珍貴,需要雙方付出才可持久;而愛情是絕對排他的,更需要二人不斷互相呵護,且因為感覺的不穩定性而容易消逝。儘管如此,世上還有這樣一種愛情,它“希望渺茫,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只求施與不求受取,甚至為此奉獻自己的青春,捨棄自己的幸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切行為的源頭和力量,都來自心底湧動的愛與激情,而這愛的物件,竟是一個和自己“素昧平生”的男人!這便是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描述的,驚心動魄、悽婉纏綿的愛情。

  “我要向你傾吐我整個的一生,我的一生是從我認識你的那一天才真正開始的。”多麼震撼人心的語言!茨威格筆下的那位神秘女子,這樣娓娓道來的開始她的回憶,她的傾訴,沒有甜言蜜語,沒有山盟海誓,卻足以蕩氣迴腸。或許對於每一個痴情的女子來說,有愛情的生命才有意義,而這個女子竟將初識對方視為生命的開始。

  於是,這個13歲的少女,在她生命中靈光閃現的一瞬間,不可救藥地愛上了風流倜儻的小說家R。彷彿宿命一般,他們在經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個夜晚之後,有了共同的孩子。然而,為了不給心愛的男人增加負累,她獨自承擔著一切,甚至淪落風塵。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她才決定向對此一無所知的男人作出最後的感情告白。

  對於這樣單戀的悲劇,在改編成的同名電影中,導演徐靜蕾提出了這樣一種全新的闡釋,也是一種獨特的`愛情觀:愛你是我一個人的事,與你無關。這樣冷靜、堅強、灑脫,幾乎堪稱女性主義的楷模。然而,在我看來,徐靜蕾的改編畢竟是一種再創造,並不符合作家原意。在原著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只是一個美麗虛幻、痴情多感、專注執著的幽怨女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飽蘸著一生的激情與孤獨、熱望與失落,歡樂與痛苦的筆,記載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這位女子剛剛成年,有了愛與被愛的權利時,她回到維也納找到作家,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少女之身奉獻給他。此時的她,何嘗不希望他對自己能夠如同自己對他一樣的深愛?然而,只有三日,在短暫的三日歡娛之後,在她的體內留下了他的血脈之後,他輕鬆自然的離開了她,同樣輕鬆自然的忘記了她。對於這種結局,女主人公是痛苦的,可又能怎樣?她追求的是一種純粹精神的潔淨的愛,沒被任何利益、企圖、功利汙染的最為原始的本質的愛。既然他不曾愛她,忘卻了她,那她還能怎樣?去找他,那樣或許他最終會同情的憐愛她,但是那已經不是女主人公所渴求所堅持的真愛了。於是,她唯一能做的,只有默默的離開,孤注一擲的,倔強而又堅強的生下心愛的男人的骨肉,把孩子當作愛人一樣來呵護。即使如此,她也還沒有灑脫到可以不再需要他。為了能夠見到他,她生活在他的圈子裡,出沒在他的世界中,只為有一天能夠和他在一起,能夠圓自己一生的美夢。又相逢,她已是風情萬種的交際花,他還是一樣的花天酒地,一樣地認不出她來――“可怕的陌生”。作者寫到這裡,幾乎用了一種令人窒息的、絕望的筆調,來敘說女主人公無盡的悲哀。因此,女主人公並不是認為“愛你與你無關”,而是為了維護愛情的尊嚴而選擇孤獨;她對男主人公的奉獻,絕不是卑躬屈膝,喪失自我,相反的,她正是清楚的瞭解自我,真正的懂得愛情――純粹的偉大的愛情,從而義無反顧的投身進去。

  “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這是古代女子的熱情與貞烈。而在物慾橫流、愛情墮落為商品的年代,很多人已把愛情視同兒戲,“他們玩弄愛情,就像擺弄一個玩具,他們誇耀自己戀愛的經歷,就像男孩抽了第一支香菸而洋洋得意。”這種情況已註定了女人愛情之途的坎坷多舛。然而,我們的女主人公仍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將愛情視為生命,充滿著至高無上的激情,即使對方並不值得她這樣付出,她還是心甘情願去用一生的痴情守護著。這位女子這種近乎信仰般的愛與執著,令許多人扼腕嘆息,但我卻真正能理解這種偏執與瘋狂。這份充溢著心靈的激情,是那麼高貴而華美,這種不顧一切的飛蛾撲火般的奉獻,不正是一種愛的極致嗎?為君沉醉又何妨,但願長醉不願醒——一千多年前的東方女子就這樣說過。這份無私與忘我,古今皆同。那麼,正如高爾基所說,茨威格不愧為“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

  篇2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直都想寫這本書的讀後感,但是一直都沒有寫,因為這實在是一部很傷感很傷感的作品,每每讀它,真的是“珠淚雙流”。我本身就是一個脆弱的有點情緒化的人,而且真的是很愛這部作品,怕自己寫不好。可是每次在書房中看到這本書紅色的封面就好像在召喚著我一樣,喚醒我體內一些情感的共識。所以我又重溫了一下這本書的內容,而且在走路鍛鍊的時候又聽了這本書的有聲版!一開始聽的一個版本是一個男士播音的,雖然聲音不錯,但我覺得這是一部女人的書,如果想詮釋好那份細膩還是要女士播音好一些!後來我又聽了一版,雖然換成了女士,但依然不是我想要的感覺!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我對這部作品有多愛了吧!從這件事上我也總結出來一個觀點,我為什麼喜歡看紙質書,它無聲無色,給我這個憑藉想象力生活的人無盡的想象空間。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著名的中篇小說,高爾基曾表示自己深深地為這個陌生女人所感動,認為這部作品是“一篇真正的傑作”,這本書是我最愛的三本書之一,我很榮幸自己能和高爾基這樣的偉人有著同樣的眼光!同時茨威格也被後人稱為“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我覺得這樣的評價名副其實,當你讀過之後,你就會被文中那每一次的細膩情懷所感動,真的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個男作家的筆觸,那些細膩入微的感情他是怎麼體會到的呢?茨威格真的是比女人還了解女人,真正的“婦女之友”!

  茨威格筆下的這個陌生女人具有強烈的情感。獻身精神和愛的能力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這個連名字都沒有透漏的女主角不僅是最狂熱最痴情的情人,而且也是最溫柔最慈愛的母親。她從13歲開始喜歡上了男主,直到死亡!她的愛愈演愈烈,從情竇初開的暗戀到少女情懷的相思,在到青春玉女的獻身!還有後來的充滿香豔氣息的偶遇,可以說她為這份感情而生!也為這份感情而死!

  “我將我的整個人生告訴你,當我第一次看見你時,我的人生才真正開始”。是啊!對於每一個為愛而生的女子,也許她真正生命的開始就是在愛人出現的那一天開始的!這段感情的期限也許或長或短,對這個人的愛隨時間的流轉也許會被另外一個人代替,也許這個人一直住在心底的某個角落等待著我們的悼念!但很少有像女主這樣一個人一輩子,而且愈演愈烈!

  她的情感是那樣的濃烈,但又那樣含蓄,她愛他,但又不讓他知道!為什麼呢?因為她瞭解男主,瞭解他的玩世不恭,瞭解他的複雜人格,瞭解他的花花公子本性,她從十三歲就發現了他本質的秘密,他即是博覽群書,志學嚴謹,頗有造詣的作家,同時也是一個閱女無數,及時行樂的花花公子,可她飛蛾撲火得愛著他,而且是一生!她多麼希望他能認出她來!可是終其一生都沒有!不論是她獻身他時的初夜還是後來多年後在歡場中偶遇被他帶回家,他依然沒有認出她來,他甚至拿錢給她,把她當成妓女,她的心是多麼淒涼啊!她一再的提醒他,可對於閱女無數,從來不受感情羈絆的他怎麼會想起她就是鄰家那個廋弱的小女孩呢?有多少女人迷失在仰慕的那個人溫柔的眼神陷阱裡,殊不知其實他對每個人都這樣,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對你獨有的眼神愛撫!有些人也許只是職業特點,社交禮儀!記得以前認識一位男士,他的眼神就很有魅力,眼神中總是綻放著溫柔的光芒!而且在走廊裡和他偶遇的時候,他總會衝你微微笑,不知道他的人還真的以為自己被愛神之箭射中了呢?其實他只是一種職業特點,僅此而已,這種笑容很容易收穫,只要和他見過面的人都可以獲得,和有些明星剛出場時嘴角輕輕上揚的姿勢很像!

  我之所以如此喜歡這部小說,是因為我也有過一段暗戀時光,但是我沒有女主的痴情絕對!我是僅限於暗戀,那份感覺,那份情懷我都很懂,但是我沒有為此做出努力,真正的做到了我愛你,但和你無關!女主的生命是從13歲開始的,我可以說我的生命是從98年開始的!女主為愛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能感覺到!在此之前,她對上學不感興趣,在學校裡也是個不起眼的人物。現在她猛地躥到了第一名。她一本接一本地讀書,一直讀到深夜,只因他是個作家愛好讀書。想想曾經的我好像也冒過如此的傻氣,只是我是借書,一摞一摞的借書!只為愛看書的他能多看我一眼!“從十三歲到十六歲,我的分分秒秒都是你的。什麼樣的傻事我沒幹過?我親吻你摸過的門柄,我拾起過你丟棄的香菸頭,當它為聖物,有上百個夜晚,我找出這樣或那樣的藉口,衝到大街上,只是為了看看你哪個房間的燈是亮著的,這樣好讓我更加感受到你無形的存在。”這是女主的愛的舉動!那時的我也會經常回望他寢室的視窗,每次遇見總是紅著臉低頭走過,走過了又後悔沒有多看他一眼!

  在女主搬走的前一晚她是懷著多大的勇氣忍著一月份夜晚的寒冷和悽苦,穿著單薄的衣服等了他一夜,想把愛他的心事告訴他,可是等到的卻是他和一個女人一起回來的命運。青春裡多少故事讓我們曾擁有無限的勇氣開場,但卻也帶著無限失意收場!每當看到小女孩在門洞裡看男主有沒有回來那一段,我就特別有感觸,總想起曾經注視著教室的門口,看他走進的那一刻。

  曾經覺得女人很偉大,為愛情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避難所裡為他生了孩子,她沒有尋求他的幫助!因為她太瞭解他了,只要她尋求他的幫助,他就一定會幫她,可是這和她看到的他曾經幫助一個乞丐的方式也許也沒什麼差別,他對幫助別人感到不安和膽怯,迴避求助者的感謝,可是隱藏在表面的背後是不耐煩,並暗自渴望擺脫麻煩!所以她寧願操起皮肉生意,只為了能讓他的孩子能夠富裕和快樂,能夠按照他的軌跡生活,能夠住和他同等的地方!“他們都很仰慕我,他們都愛我――除了你,除了我愛的你”。這是女主的心酸感言,她為了和他一夜風流,不惜傷害供養她的人的自尊,有什麼辦法呢?她這輩子最重要的事不就是愛他嗎?有什麼比和他在一起更重要呢?她也曾把對他的愛轉嫁到孩子身上,那個美麗聰明的小男孩身上,他越像他她就越愛他,可孩子最後得流感死了,她的世界也隨之土崩瓦解!她只留下一封厚厚的草草的信給男主!向他訴說著這份不為人知的愛,如泣如訴!

  “只有你,你從來沒有認識過我,而我卻從未停止過愛你,我的愛人,你從不知道我是誰”多傷感的字句啊! 從來沒有認識過她!可她卻是他孩子的媽媽!

  這本書唯一讓我感到好過一點的也許就是那一束白玫瑰了!白玫瑰是女主和男主歡愛後男主送給她的!後來在他生日之際她都會送白玫瑰給他,可他卻從來不會想想這花是誰送的,又曾經送給過誰!可她卻當成一種神聖的儀式一樣,一年一次,就已知足!

  當女主最後一次帶著被當成妓女的羞愧,目不轉睛的盯著他,說:“也許花是一個被你忘了的女人送的”可他還是沒有記起她來!她奪路而逃,吟滿淚水跌跌撞撞的在門口遇見管家老約翰時,就在短暫的一瞬間,他認出了她,她感激的想跪地親吻他的雙手。她從手籠裡掏出了他給的鈔票給了老約翰!他驚異的一瞥,那一瞥,比男主的一生對她的瞭解還要多!“每個人都寵我,只有你把我忘了!只有你,從未認出我!”每每讀到這裡,我都很難過!曾經我覺得這本書最美的地方就是那份不為人知的愛!女主愛的那麼絕美!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覺得女人愛自己最重要!在愛中失去自己,就像失去翅膀的蝴蝶一樣!說這樣的話,也許是我們沒有遇見那樣一個人。

  最後他模模糊糊的記起了那個鄰家女孩,那個少女,那個舞廳裡的女人,可他記不清她的臉,那個死去的女人不時的浮現在他的腦海裡,沒有具體形象,但卻充滿了感情。知道這一切,儘管他放蕩不羈,閱女無數,但還是感動了,被這份純粹的,美好的,偉大的愛感動了!只是以後他生日再也不會收到白玫瑰了!

  篇2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總的來說,這篇短篇小說寫得是一個少女對一個等徒浪子一見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篇文章是經過陌生女人的來信展開的。她在信中訴述她對他的愛慕,從她還是個孩子那時起,她就是他的了,一生中從未改變過,還為他生了個孩子,他給她最寶貴的禮物,然而孩子死了,她的世界也就坍塌了,她沒有守護好對他們的孩子,他不能原諒自我,也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因為他不曾記得過他,雖然她對他無所求,但孩子就是她對他的寄託,孩子死了,就更沒有活下去的力量了。

  “不和你在一齊,我就不想幸福地、愜意地生活,我把自我埋進一個晦暗的、寂寞的世界裡,自我折磨自我”,這證明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偏執的愛,在她得心裡,她是為他所活的,沒有了他,她的世界就不應當也不可能會是幸福愜意的,她為了他,願意過痛苦的生活,把折磨自我當做是一種享受,她樂意折磨自我。尋求痛苦的刺激,來證明自我還愛著。就像她自我所說的“我悲傷,我要悲傷,看不見你,我就強迫自我過著清淡的生活,並且還以此為樂。”

  “我幸福地承受著你嫻熟的溫存和情意,並且看到,你的活力對一個情人和一個妓女是沒有區別的,你縱情恣欲,毫不在乎消耗掉自我的很多元氣。”“我陶醉在往日的幸福之中,我又感覺到了你這種獨一無二的心靈上的兩重性,在肉慾的活力之中隱含著意識的、亦即精神的活力,這種活力當年就已經使我這個女孩對你俯首聽命,難捨難分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人在柔情蜜意之中,在那片刻之際是如此不要命,如此一覽無遺地暴露自我的靈魂。”女主人公會愛上作家,能夠說是巧然,但也是必然。這是因為作家身上有深深吸引女主人公的地方—肉慾與精神的活力,他人格上得兩重性。

  篇24: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2019年第一本聽完的書——《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對於這本書,聽說過很多次,只是感覺這樣的一個題目有些怪怪的,直到那天在喜馬拉雅聽書上的一篇文章裡,竟然有關於這本書的簡短說明。忽然對這本書有了很大的興趣,於是從喜馬拉雅上聽了原版。並且從網上搜羅資料簡介的時候,發現了徐靜蕾早期導演的同名電影,也想對電影說些什麼。

  昨晚看完電影,在深深的夜裡,看著姜文扮演的作家,把那一摞書信放下,走出自我的屋,對面已經空無一人的房子,他彷彿看到了那年的那個13歲小女孩,他彷彿有些愧疚,有些悲傷。最終的那個長鏡頭,小女孩的眼神幽幽,再一次如同火苗燃燒了作家的內心。

  幾乎所有的感情,都是從眼神開始的,從最初小女孩誤撞到了作家的身上,一個眼神的對視鎖定了一生的愛戀。第二次,是她們的街上偶遇,可是作家沒有認出女人就是當年那個十三歲的小女孩。第三次,她們在一齊三天,作家也不明白是那個十三歲的小女孩。直到女人懷孕,從此生活下去的唯一支柱便是孩子,她以為孩子是作家的延續,把所有的愛戀都傾注到孩子身上。然而,最悲哀的也許就是之後,她和作家又纏綿一夜,可是作家依舊不記得她,直到她看到作家把錢放到口袋裡,徹底的絕望。或許,女人在離開作家的時候,想好了,再也不來,然而當她看到老管家的時候,當老管家認出她就是當年的小女孩的時候,那一刻她的城堡還是倒塌了,淚如雨下。

  不可否認,徐靜蕾是娛樂圈的才女,想想這個主角徐靜蕾來演也是很貼合的。幾乎所有人都說,女人愛的卑微,但我覺得女人愛的並不卑微,而是愛的高貴。

  故事中有好幾個細節,就是重逢之後,作家認不出她,她感到悲哀,其實她完全能夠告訴他,把自我的一切告訴作家,告訴作家自我有個作家的兒子,至少讓作家明白他應當擔的職責。然而,她不說,她緘口不提,直到最終,用死亡把這個故事寫下最悲傷的一個結局。用這樣的一封信,把這個事情告訴作家,作家也無需擔職責了,因為她死了他們的兒子也死了。

  其實,女人是幸福的,至少她在世的時間,她有寄託為了兒子過活。或許,真正悲哀的是,是作家,因為作家餘生的日子,心裡永遠有這樣的一根刺,每一次想起來,必須會扎的心痛!

  篇2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在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以為整本書都是說那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就是整封信,這麼長啊,到之後看到最終時,才發現,原先不是的,就只是這本書中的一個短篇小說啊。

  但我並沒有感覺失望的,同時,覺得裡面的故事挺精彩的,不錯,描述很細膩,很深刻,很多都是內心的活動描述,無奈,悲傷,各種情感的表現都是那樣描述得獨到啊。看完這本書時,就發現,原先我也挺喜歡這種風格的文學作品啊,所以呢,要多看些書,才能夠發現自我是喜歡啥種風格的書籍的嘛,就這樣的,以後也要多接觸下這種書的,所以就小小決定了一下,自我要把這個作者的書籍都去看一下的,瞭解下這種風格的書籍啊,就算自我不是很會形容作者,和作品的,我能夠上網去搜索一下,其他人是如何評論與評價的,找出同自我意見相符的觀點啊,久而久之的話,自我就會學會原先來準確評價自我的正確觀點的呢。哈哈,覺得好開心啊,找到一個方向讓自我去奔向啊。

  這書是由一個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寫的。簡介說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流亡瑞士,由於目睹了戰後人民的災難和社會道德淪喪,開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探求人類的靈魂。他的作品匠心獨具,充滿人道主義精神,也充滿著對社會的批判,尤其是“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高爾基語)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作品集:詩集《昨日的世界》《人類星辰》,散文及小說方面,著重心靈的探討,對複雜感情的描述有神來之筆《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看不見的收藏》《象棋的故事》《熱望的秘密》,傳記作品:《三大師》《羅曼。羅蘭》《同魔鬼作鬥爭》《自畫像的名手》《精神療法》《瑪麗亞。安託萬內特》《瑪麗亞。斯圖亞特》。不限於史實,而著重刻畫人物的心態和性格。

  《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裡有四個短篇小說: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看不見的收藏,一顆心的沉滅,熱望的秘密。

  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講述的是一個女子從小就喜歡上一個鄰居的男人,那人是雙重性格的,風流不羈與對文學的執著,但這男人卻從來都不記得這個女人,不認識她的,就算在人生中有過那麼幾回的相遇和相處啊,並且這個女人還幫他生了個孩子,把自我的愛都全注入到這個孩子身上,但他卻死了,連同這個女人的心也一樣跟著死了,所以再最終一刻寫上這封沒備註的信來向女人深愛的男人訴說自我的一向以來的心事。“我感覺眼前發黑,也許我連這封信都不能寫完---可是我要集中所有的力量,與你談一次話,僅這一次,與你---我的愛人,那個從來都不曾認識我的你。”

  看不見的收藏:講述的是一個已經盲的軍人,很愛惜自我的收藏,但他卻不明白自我的生活已經變成怎樣的,是那麼的貧困和艱難,他的太太和女兒,為了瞞著他,偷偷地把他的收藏拿去賣了,換些錢回來啊。但這位收藏者卻還是把這本繪畫作品當珍寶,每一天都會拿出來看,回憶和訴說繪畫上的資料,他記得是那麼的清楚和訴說時,是那樣的神采奕奕的。而有個古董家來找上門時,也幫忙他的太太和女兒來騙他,並表現很喜愛,就像看到真的作品一樣的。“這個古怪的,可笑的小氣鬼,卻是個繪畫作品的收藏家,他對藝術品顯示出非凡的聰明,豐富的知識和精緻的口味。我想到那句古老的至理名言----我想是歌德說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一顆心的沉滅:講述的是一個父親的多疑,自我可愛漂亮愛護的女兒,竟然做這種事,不能容忍,自我的妻子也是如此的。自我辛苦掙來的錢,就是讓她們這樣的麼,社交活動啊。而自我呢,就慢慢地被她們忽略啦,不再留意自我了,從而讓自我把自我的心冰潔起來,孤獨,變得不愛說話,怪怪的,就這樣,慢慢地死去了。“不必須非得受命運強烈的打擊和突來的暴力挫折,才會使一顆心產生決定性的震撼;一個匆促草率的原因而造成的毀滅,也能激起命運之神更大的樂趣。”

  熱望的秘密:講述的是一個生病孩子的故事,這個孩子很想當大人,不要總讓人覺得自我是孩子。其中有個懷著詭計的色狼男人,想接近他的母親,卻是先從孩子的身上開始接觸來認識他的媽媽,從而讓他覺得不開心,覺得被騙的感覺。並且媽媽的改變也讓他覺得厭惡,所以他決定要找出他們到底藏著什麼秘密的,經常搞亂媽媽和男爵之間的計劃,被他們覺得討人厭的孩子。最終自我跟媽媽吵架,不細心打了一下媽媽,因為害怕,所以逃走了,去找自我的祖母。在這個過程中,自我認識到這個世界有很多是自我不懂的,有很多秘密的,所以覺得自我是幸福的,要開始覺得自我做小孩是個好事來的。“黑暗,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多麼可怕,又多令人意亂情迷!是獸,是人亦或是風?像幽靈似的使一切沙沙聲,劈啪聲,隆隆聲全混在一齊。”

  哇,好努力地來寫了這樣一篇讀後感呢,真是佩服自我呢,以後也差不多要這樣啦,寫寫讀書筆記啊,對自我易遺忘東西的人來說,是件好事啦,記住自我以往看過的東西,和裡面大概的資料是怎樣的啊!感覺好好窩啦啦啦。之後就是把它發到自我的部落格上啦,永遠保留下來!

  篇26: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為什麼會接觸到這部作品呢? 源於在學習強國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談到了對作者影響很大的哲學作家以及他的作品。所以就去想辦法找到這篇文章來讀了。不過也是第一次接觸茨威格這個作家的作品,在看他的作品之前去查找了一些關於他的資料,影響了一大批的後來者,所以抱著濃厚的興趣開始和他對話了。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而這個作家,就是在小女孩13歲時搬過來的鄰居,少女的痴迷,作家的活力,讓這個成績不怎麼好,站在人群中找不到的少女一步步為他改變,最後變成了一個容貌出眾的少女,而正是這出眾的相貌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們渡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夜,那濃情蜜意的纏綿和繾綣令她心醉神迷、終生不忘,但她卻沒有訴說對他的愛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摟在懷裡的時候,心裡能激盪起某個模糊而遙遠的回憶,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這個當年的鄰家女孩。

  也正是這銷魂蕩魄的三夜,讓少女變成了少婦,有了小孩兒,為了讓小孩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她不惜委身於一個個有錢的男人,但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為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正如少女在信中寫到的那樣“我身體給了他們,但我的心永遠在你那裡。我想你會理解的。”

  ......

  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淒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作家始終都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歡愛的女人就是當年的鄰家女孩,只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風流豔遇中的一個。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作家只朦朧地感覺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始終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

  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 當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竟不知如何表達,少女到離世時對這個“負心”男人沒有一絲絲的恨,有的都是愛,一種無條件的愛。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的氣質、氣場、氣魄、氣量、氣概,很可能跟他的閱讀、歷練構成因果關係。如果這四年你沒有荒廢,未來四十年你就有可能相對從容。讀“無用的書”,日後方能做“有用的人”。

  品詩詞,讀歷史,閱小說。詩詞給人靈秀,歷史給人睿智,小說給人閱歷。最後還是強烈建議朋友們抽空看看這部短篇小說,篇幅不長,裡面卻又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儘管可能是無用的書,但還是推薦你讀一遍。

  篇2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優秀短篇小說之一。

  著名的小說家41歲生日的那天,從外面遊玩回到家裡,在信箱裡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開啟信封坐下來看:

  一個女人,在生命以最美綻放的十八年,去守侯一份僅僅是她所珍惜的感情。看著深愛的人周旋在香肩軟腰裡,一次邂逅,一次遺忘;再次邂逅,再次遺忘,心是怎樣的痛?

  不是沒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襲,卻控制不住自我繼續愛著,又或者,她根本沒想去控制。從年幼的她撞到他懷裡那一刻開始,愛,是那許多年一向支撐她活下去的勇氣。“世間再沒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卻又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著你,在心靈深處始終單獨和你呆在一齊。”不在他身邊六年,就是這樣靠回憶,不到一年的點點滴滴的回憶度日。然後,回到他的周圍,希翼著能到他的身邊。

  “我一回來就去找你!”這是他離開前的承諾,一個男人是這樣能夠輕易的將承諾說出口,卻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跡的忘記。能夠不擁有,可是不要擁有後再失去,那種空白的痛讓人難以承受。這個堅強的女人卻帶著深深的失望,和一個屬於他們的孩子,孤身遠行了,帶著愛離開了。

  “我期望你想起我來總是懷著感情,懷著感念。紀念那忘卻的時刻。”然而,他卻不會想起,如果沒有這最終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時間,她回來了,她遊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間,為了讓他的孩子,能夠過和他同樣的生活,不沾染灰塵,雜質的生活。她永遠理解不了任何人,在內心,她只愛一個人,一個將她遺忘的那樣徹底的一個人。能夠放棄自尊,放棄一切去愛他,不在乎自我會不會讓他覺得低賤。又是一次離別,同樣的房間,同樣的話語,“我一回來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著他,期望他能夠回憶起她以往的幸福,可是,他沒有,終沒有記起這個女人。她明白,這又是一次永遠不會實現的承諾。

  她這樣失落的穿戴著,即將離開那間承載著她一生夢的房間時,在鏡子裡看到他往她暖手套裡塞進鈔票時,我體會著心如刀割的感覺。在他眼中,她只是個風塵女子。是的,沒有自尊的風塵女子。那一刻,她絕望了吧?疼到顫抖……

  頭髮花白的管家都能記得的,而他卻能這樣忘記。眼淚最終在無人看見的地方滴落。

  “可一夜之間他就殘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復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了,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孤單。”恆久以來她的愛轉移的承載體也失去了,最終,內心不可承受的坍塌的了。絕望,徹底離開,結束自我的傷,自我的痛。

  這樣一個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女人,讓我心疼,讓我動容。這就是女人,為愛能夠不計一切,能夠飛蛾撲火,為了一點點的幸福,即使再短暫的幸福,能夠用一身的傷痛去守侯。無論那是個怎樣樣的男人,無論是否值得。愛了,永不回頭。

  信最終看完了,一些零碎的片段似乎能夠拼湊起來,他似乎記起當初的小女孩,記起那三天的相處,那個年輕女郎的美麗,可是他不明白她的名字!他的身體已經麻木,手上的信滑落在地,桌子上的花瓶,在今日他生日的這一天,第一次空著,他也明白已經也將空著,他似乎吻到了白色玫瑰淡淡的味道還瀰漫在這個屋子!他的眼淚最終掉下!

  他努力的站起來,走到門口,推開房門,望向對面的屋子,隱隱約約,那個不起眼的小房間,有依稀的燈光,窗戶微微的開著一線,窗戶後面是女人十八年前童年時的樣貌,她純潔,美麗的眼睛,偷偷的觀察著他的一切。

  篇28: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無望的等候,並不是為了虛度光陰,也不是為了讓他人感到羞愧,而是在痴痴等待一個不可能的答案。有誰,願意用十八年的等候去換一個並不愛自己的人的遺憾。

  她住在一個充滿陽光的街區,一切是多麼美好與難忘,當然,除了一戶整天吵架的鄰里。直到那天,那個命中註定的人出現在她的生命中,那個小說家搬進了這個小街區,她只覺一種朦朧的感情像一顆種子在她心中發芽、生根。時而像一條滾滾奔流的大江,驚濤駭浪,洶湧澎湃;又像一灣靜謐的湖水,波瀾不驚,一碧萬頃。

  她用各種方法去收藏小說家的存在,撿小說家的菸頭,觸控小說家的門把手,甚至跟蹤小說家,追逐他的影子。

  但是,她搬離了這個幸福的街區,再見到小說家的希望渺若晨星,她非常難過,心如刀割;為了小說家,她可以由淑女變為脾氣暴躁的女子;為了小說家,她可以與朋友爭執到恨之切骨,她甚至抱怨是上天不公。

  時光荏苒,十八年的的等候悄然逝去,在茫茫人海之中,她的目光彷彿又觸碰到了小說家的影子,依然是那麼令她魂牽夢縈,楚楚動人。十八年的等候早已使她變得成熟,她以最好的微笑迎接他,像迎接朝陽,但是,他竟然沒有認出她來。

  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像以前對待小說家一樣對待孩子,寧願職位低下也要讓孩子上貴族學校。直至兒子病死前,寫信前,她也在孜孜不倦的哺育孩子。

  讀到這,我才發現茨威格不只是歌頌女性在愛情中的犧牲和真摯,更加讓我動容的是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我們出生至長大成人,再到娶妻生子,父母對我們的愛從一而終,從未打過任何折扣,我們終其一生都還不了這份恩情。

  此刻,我們正值青春年華,唯有刻苦學習,提升自己,在有空閒的時候,放下手機,幫助父母乾乾家務,聽聽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幫爸媽做一頓晚飯,給他們寫一封感恩的信......表達愛,永遠不嫌早。

  小說的最後,小說家坐在椅子上,桌上是一封零散的信件,他面朝即逝的夕陽,吐出一長串的菸圈,長嘆了一口氣,發呆——為這深情的錯過。

  篇29: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故事前言:一個男子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這封信出自一個臨死的女人,說的是一個纏綿的愛情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公對此一無所知,感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剎那,兩人有短暫的結合,而後她經歷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風塵,但未曾改變對男人的愛,直至臨死前才決定告白……

  本書出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片小說,後來被中國導演、演員徐靜蕾自編自導自演搬上熒屏,並在西班牙舉行的第52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閉幕式上獲得最佳導演“銀貝殼獎”。本書書述了一個女人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情感歷程,從未成年的小女孩到花樣年華的少女到風姿綽約的成熟女人再到——臨終時才允許靈魂呼喊一次的生命垂危的病人。

  讀後感:一個少女在十幾歲的時候瘋狂的愛上一個作家,愛了十八年,愛的那樣的痴狂那樣痛苦,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才有勇氣向對方表白,正如歌德說過的一句話:“我愛你,但與你無關”。故事造就了一個悲劇女性,她完全可以改變自己命運也有能力去改變,但都自己被拒絕,只因為“愛”,因為她的她的一生只愛過一個人,也只屬於一個人。她無怨無悔,傾盡一生去愛一個不知道她的存在的人。

  就如同片尾中女人所訴說的:“每年你生日的時候,我都會送束白玫瑰給你,可是以後,誰……誰還會在你的生日老給你送白玫瑰呢?啊,花瓶將要空空地供在那裡,一年一度在你四周吹拂的微弱的氣息,我的輕微的呼吸,也將就此消散!親愛的,聽我說,我求求你……這是我對你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請求……為了讓我高興高興,每年你過生日的時候,——過生日的那天,每個人總想到他自己——去買些玫瑰花,插在花瓶裡。照我說的去做吧,親愛的,就像別人一年一度為一個親愛的死者做一臺彌撒一樣。可我已經不相信天主,不要人家給我做彌撒,我只相信你,我只愛你,只願在你身上還繼續活下去……唉,一年就只活那麼一天,只是默默地,完全是不聲不響地活那麼一天,就象我從前活在你的身邊一樣……我求你,照我說的去做,親愛的……這是我對你的第一個請求,也是最後一個請求……我感謝你……我愛你,我愛你……永別…

  他從顫抖著的手裡把信放下,然後就久久地沉思,讀後感《感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某種回憶浮現在他的心頭,他想起了一個鄰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總會的一個女人,但是這些回憶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宛如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影子湧過來,退出去,可是總構不成畫面。他感覺到了一些藕斷絲連的感情,卻又想不起來。他覺得,所有這些形象彷彿都夢見過,常常在深沉的夢裡見到過,然而僅僅是夢見而已。

  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書桌上的那隻藍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來在他過生日的時候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覺得,彷彿一扇看不見的門突然打開了,股股穿堂冷風從另一世界嗖嗖吹進他安靜的屋子。他感覺到一次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一時間他的心裡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個看不見的女人,沒有實體,充滿激情,猶如遠方的音樂。

  故事結束了,讓我看到字裡行間那灼熱的愛與撕裂憂傷的痛,男女主人公無數次的擦肩而過,最後卻是一次次的失望,最後是含淚的絕望,心裡有心痛、有悲傷、有惋惜,百感交集於一身,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問世間還有這樣痴情的女子嗎?-----記住她的名字吧,麗莎

  啟示:生活就像一張白紙,每個人都是一支畫筆,暗淡或絢麗全憑自己去描繪!

  篇30: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這是一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書名《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個名字的確夠新穎,引人注意。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拜讀了這部作品,有什麼詞能形容我讀完之後的心情呢?只有震撼一詞了!讓我震撼的的是一位男性作家竟然將一位女性的心理描寫的如此細微,好像是作家本人經歷過這件事一樣,哪怕就是大多數經歷過這種愛戀的女孩子都未必能寫的出她內心全部的感受。茨威格被高爾基稱為“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他筆下的女主人公往往有不幸的遭遇,他先用細膩、優雅的文筆將這些遭遇記錄下來,再一點點剖析不幸背後的精神匱乏和道德敗壞,同時讚揚愛和仁慈。”這篇小說講了一個痴情的少女的故事。在她十三四歲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作家R,R和她住在一個院子裡,她們僅有幾次擦肩而過。目光交接的緣分,使這個天真的少女無可自拔的愛上了這個風流倜儻的男人,並愛了他整整一生。直到她在彌留之際寫下了一封信,娓娓道出了她對這個男人的愛戀,她寫的甜蜜卻讓讀者讀的心酸。

  書信的第一句便是:“你,一直都不知道我存在的你啊!”這句話引起了作家R的好奇心,之後便是一位承受喪子之痛母親的獨白。文字間都是對孩子的愛意和對作家R的愛戀,書信中無數次提到“你啊,從來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讓讀者一聽就知道這是一場痛徹心扉的暗戀,她終其一生都在追尋作家R,可是有誰能懂一個女人脆弱敏感而又深情的內心呢?

  女人寫等待作家R搬來之前,她看著僕人們忙忙碌碌的收拾著屋子,她第一次對作家R有好感是看到了僕人放在院子裡的書,女孩看到了那麼多精美的書,開始對這家主人產生無盡的好奇。愛上他是因為一次眼神的交匯,女孩記得是他從馬車上跳下來,她神使鬼差的給他開了門,他用對女人專用的極富挑逗性的眼神看著女孩,並說了聲謝謝。“一見楊過誤終身。”女孩就因為這個眼神淪陷,並用一生去追尋作家R。“我要把我的一生全都講給你聽,我從認識你的那天起,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在那以前,我生活在一團亂麻之中,我不想再記起那段糟糕的歲月。那日子就如滿是灰塵和潮溼的地窖一般,滿是蜘蛛網。我的心早已淡漠。”作家R的到來彷彿像神靈降臨一般,點燃了一個女孩灰暗的世界,遇到他的那一天彷彿耶穌降臨,鳳凰涅盤,是一個偉大而又神聖的日子,女孩將這一天作為自己生命開始的一天。我們可以想象的到女孩子為了引起心愛人的注意穿上最美的裙子,將頭髮梳的整整齊齊,在鏡子面前練了無數次自以為最動人的微笑。遇到心愛的人的時候將最好的自己都展現出來。作家走過來的時候自帶光環,可是女孩兒卻自卑到塵土裡,她像一粒塵埃一樣跌落到地上,卻在地上開出了花。我能想象得出作家走過來的時候她是如何小心翼翼的呼吸,手足無措,百般滋味更與何人說。“我依然熱情不減的回憶著那時的事情,每個細節都不放過。”可是作家卻徑直的走過她的面前,沒有注意她的裙子,沒有注意她的頭髮,沒有注意她的微笑,甚至沒有注意到有個女孩站在哪裡看著他痴迷。

  我讀這部小說的時候被女孩兒執著的愛深深地感動。她們初識,女孩兒正值豆蔻年華,那時候對一個毫無交集的男人一見傾心是可以理解的,那時候的愛情單純而又盲目。女孩每天偷偷觀察作家,直至因為母親另嫁而搬離那座城市。女孩兒在搬家前一晚趴在走廊的窗口裡等著作家的到來,她相信作家和她一樣是愛著她的。走廊的寒冷和深夜的睡意是刻骨銘心的,那晚的期待是真的,那晚的寒冷像寒冰一樣,一點一滴滲入骨髓,而期盼愛人到來的心卻是火熱而又熱烈的。

  凌晨兩三點,作家終於來了,女孩兒激動、驚慌失措、渾身發抖,她全身都感到了無比的灼熱。可是,可是作家不是一個人回來的,他還帶了一個女人。女孩兒聽到作家低聲說話的聲音,女人嬌媚的笑聲和綢衣拖在地板上的聲音。女孩兒靜靜地聽著,她聽了有多久呢?她也許在聽著,也許那一刻的她失聰了。她走了,沒有見自己心愛的人最後一面就走了。

  一別兩年,這期間的折磨只有她自己與那些和她有過一樣經歷的女孩子才知道。長大後的女孩來到了那座城市。一次“偶遇”,男人終於注意到她了,她們擦肩而過,她們彼此回頭相望,女孩兒的眼神裡是款款深情,是激動,是期盼,男人的眼睛裡只有一個漂亮的女孩。作家邀請女孩到家裡去做客,這對於女孩兒來說是莫大的恩賜,她歡欣雀躍。她們第二次相遇,作家R依然沒有認出女孩來,他把女孩兒送他的白玫瑰插在女孩兒頭髮上,那是作家每年生日的時候女孩兒送他一株白玫瑰,多少年來他都不知道那是她送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緣分是多情者的想象,是單相思的意淫。”事後,女孩兒留下自己的地址,等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卻始終等不到作家來找她。可憐的人兒啊,你想起他的時候或是哭泣,或是喜悅,或是低頭不語,或是千嬌百媚,你明明知道的他如果想你便風雨無阻,他如果想你,愛你,山海亦可平,可你依然為他找了無數個他不來找你的理由。

  自從這個女孩懷了R的孩子,為了這個自己深愛著的男人的孩子,女孩覺得自己像被神賦予了神聖的職責一樣,拉扯他長大,給他最好的生活,他的身體裡流著作家的血。為了這個孩子,女孩做了有錢人的情婦。她懺悔,卻內心自豪,她有著她們的孩子,孩子的身上流著作家的高貴的血液,這是一項神聖的、偉大的使命。所有的人都瘋狂的追求她,討好這個美麗的女孩,只有作家將她忘卻。

  命運之神讓他們十年之後再次在一家夜總會相遇。作家用相同的方法再一次邀請到了女孩。女孩放下了所有的矜持,一下子接受了他的邀請,他微微吃驚。所有的女人哪怕是在自己心儀的物件面前都會欲迎還拒,哪怕是出入這種高階場所的妓女都會表現出矜持,可是面前的這個女孩子一下子接受了。他不知道,這個女孩為了這一刻準備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為了他的到來連呼吸都是練習過的,他不知道,女孩跟著作家從走廊到房間那一段時光是她從小到大最歡快的時光,這種歡快是致命的。可惜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來。第二天,作家塞給女孩子一疊錢,那一瞬間女孩自尊崩塌。女孩走到白玫瑰前,要了一支白玫瑰,作家把花插在她的頭上,卻依然想不起她,他以為她是煙花女子,他對她的輕浮不屑一顧。可是作家又怎麼會明白一個女孩愛他入骨,從年少到生命結束,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一個男人,為一個男人而活,男人卻以為她是尋歡作樂的女人。

  有一種愛叫飛蛾撲火,你可以傷害我,卻無法阻止我愛你的心,無法阻止我愛你。少女的心是極易滿足的,她會因為見了愛人一面而歡欣雀躍,因為愛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而開心不已,她會以為那點點滴滴裡都是愛人對她的千言萬語的濃情蜜意。女孩從不怪作家的風流,依然在想著連她是誰都不知道她的男人。之後的她從青澀到成熟,竟然一直對那個男人念念不忘。有了他的孩子,混跡於不同的男人中間,作家R依然是她最大的軟肋,她依然會在看到他的時候淪陷,毫無抵抗之力。愛一個人從青澀到成熟幾十年愛意從不曾改變,追尋的目光從未停歇。

  李易安說“柔腸一寸愁千縷”。從古到今,多少人痴,多少人怨,多少人寂寞,多少人銷魂。依然有人前赴後繼。大多數愛情故事都以不圓滿而劇終,增添悲劇的色彩,讓讀者讀完之後依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愛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所以,我愛你,與你無關。”女孩兒愛的瘋狂,愛的卑微,愛的痴迷,但是不忍心告訴作家,不忍心如此不完美打擾作家完美的生活。愛情一直都是偉大的,可是總有人去褻瀆她。她用一生去愛一個人,每一個呼吸都是為了作家。因為愛他,不願成為他的負擔;因為愛他,捨不得責怪他;因為愛他,將自己變得卑微;因為愛他,將所有和他有關的一切都視若珍寶。也是因為愛他,所以他的傷害才那麼肆無忌憚,直擊心扉。女人直到死才敢將自己對作家深深的愛意說出來,她多麼害怕自己的愛是愛人的羈絆。

  女人以愛為家,男人四海為家。一開始我覺得這個女人可憐,所有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在一場愛戀中將自己做的那麼卑微,註定了是一場悲劇,是一場自我的毀滅。最後的最後感動是因為我發現這個女孩是千千萬萬個戀愛中女孩子的影子,有人陪我從青澀走到了成熟,你卻一直不知你對我來說有多重要。款款愛意,落落深情都是幻想。大多數女孩在愛中痴狂,卻不只是愛的不僅僅是自以為的愛人,也是年輕無謂的自己。我們都知道作家R並不是多完美的男人,他浪蕩成性,他也不是多有名氣的作家,卻偏偏讓一個少女為他一生痴狂,作家R是那個女孩子的夢啊,是她關於一切完美男人的想象,因為他有很多書,因為他有很多朋友,因為他的眼神溫柔,因為他……,他的好讓一個女孩痴迷,他的不好同樣被女孩子想象成了完美。她愛他,僅僅因為他是她年少時的夢,是她想象中完美無瑕的愛人。

  再次向這位偉大的作家致敬。可以不認同這種愛情觀,可以為這位女性感到可惜和悲哀,但是不可否認,這部小說寫的很精彩,作家對於女性的心理描寫是非常成功的,這種寫作方式也非常的新穎。用書信的方式,用纏綿悱惻的語言給讀者介紹了一個少女感人至深的暗戀故事。少女暗戀是不同於其他人的,苦澀,漫長,甜蜜,痛苦。有人會去羨慕,有人會去惋惜,有人會去同情,有人會覺得不值,……可是我們不是她,不會懂那種愛情的樂在其中。我想我沒有資格去批判什麼,在這位偉大的作家眼裡視如珍寶的,是女子奮鬥一生,終其一生去奮鬥的東西,我怎麼能我的自以為是去批判。我能做的就是在震撼之餘用淺俗的語言去記錄我自己的感受,用淚水去滌盪心靈。

  篇3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每次讀斯蒂芬·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總會為小說中的女主角用一腔孤勇,傾慕一個男人一生而深感不值。

  小說中的女人在13歲時,鄰居家搬來了一個才華橫溢、英俊瀟灑男人。對於一個生活天地狹窄的貧窮女孩來說,這個擁有著一整個書架的精裝書的男作家滿足了她對男性的所有想象與渴望。於是,她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他。

  後來,母親要改嫁到外地,臨走之前的那個晚上,女孩終於鼓足勇氣想要向男作家表白自己的心意,卻發現男作家的身邊已經有了其他女人。

  女孩心灰意冷地離開了。可是,對作家的愛戀,卻並未消減,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深,於是,被苦戀折磨的女孩又回來了。

  為了引起男作家的注意,女孩每天守望在男作家的住宅周圍,在日復一日望眼欲穿的等待中,有一天晚上,女孩終於引起了喝得醉醺醺的男作家的注意,兩人一起度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天三夜。

  後來,女人有了孩子,且又與作家多次相遇,每次相遇,她都盼望著男作家能夠主動想起她來。可是濫情而又健忘的男作家只覺得她似曾相識,就是想不起來她到底是他眾多女人中的哪一個?

  再後來孩子死了,女人的寄託也沒了,在悲痛與病魔的折磨中,女人悽慘離世。臨死之前,她給作家獨白了一封長長的信,道出了自己對他一生的痴情和愛戀。可是,作家在看完這封催人淚下的信以後,努力地想了很久,卻也根本想不起女人的樣子。

  多麼悲慘的一個女人,用盡了一生的力氣默默地、不求回報地、卑微地愛一個人,到頭來對方卻連她是誰都不知道。

  想起了曾在作家安寧的那本《一個人怕孤獨,兩個人怕寂寞》中看到的一個愛情故事。

  故事中的她一直深受那顆阻生齒無休無止的折磨。可她始終沒有下定決心拔掉它,不是因為怕疼,而是因為她愛上了為她看牙齒的那個淡定從容的牙醫。

  她欣賞他的幹練,以及做事時的沉靜穩妥,為了能夠多見他幾次面,多說上幾句話,她寧願忍受著牙齦一次又一次的疼痛,這樣,她就可以打著清潔腫痛的牙齦和開消炎止痛藥片的藉口頻繁地光顧他的診所。

  那些藥,雖然她都拿回來了,她卻從來不吃,全都被她放在一個盒子裡,盒子裡都堆得滿滿當當的。藥片中間還藏著一個淺藍色的口罩,那是她趁他不備,偷偷從桌子上放入包中的,每次想他時,她就開啟來看,彷彿他就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因為上面還殘留著他若有若無的氣息。

  她甚至還改了上班的路線,每天都要繞一段路,這樣便可以斜斜地看到他的診所。

  她明明知道他是有女友的,可她還是忍不住狂愛他,愛到什麼程度呢?即便他們不分手她也一樣接受。她以為,總有一天他會發現她對他的痴戀,不曾想,連他身邊的小護士都看得出來她對他的深情,唯獨他從容淡定、習以為常。

  終於有一天,當她再次忍受著牙齦的疼痛來診所時,她碰到了他和他的女友,他的手很自然地環住女友的腰,兩人正在甜蜜地商量著拍婚紗照的事情。

  她呆立在原地,心如刀割,也就是在那一刻,她突然明白:這一場愛正如她的那顆阻生齒一樣,根本沒有必要這麼翻來覆去地為它糾纏。

  於是,她讓他拔掉了她的那顆阻生齒,連同拔掉的還有她對他的那份愛戀。

  後來,她終於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被幸福的粉色泡泡包裹著她很是慶幸自己及早醒悟並趁早放手了那份無論自己怎麼努力也始終得不到對方回應的愛情。

  在這樣一個速食愛情的年代,我知道依然有人深情地活著。可是,親愛的,如果你的一腔深情始終得不到對方的回應,那就沒有必要再一味地堅持,一味地付出,倒不如及時止損,趁早放手,耐心地等待著真愛的來臨。

  就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女主角,如果她能像《一個人怕孤獨,兩個人怕寂寞》中的她那樣早一點醒悟,及時放手那份得不到男作家回應的愛,找一個普通人,過著尋常人家的生活,大概也就不會有那麼痛苦而又悲情的一生了。

  篇3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你,和我素昧平生的你。”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微妙的感覺,好像抓住了什麼,卻發現兩手空空。一句一句我都認識的話,組合到一起產生了奇妙的思想。有人告訴我這是美食,我也嚐到了陌生的淡淡香味,明知道它本應該讓可口,我只能在此停下了。這種無力感就和我現在試圖描述它一樣。(最近讀茨威格和王憐花的古金兵器譜總有這種感覺)。

  我愛你,與你無關,這恐怕是最著名的一句了,也許是我看書不細緻,我沒有找到這句話。我記住的只有“你,和我素昧平生的你,我始終愛著的你”,“請耐心,親愛的,我要向你從頭訴說這一切,我求你聽我談一刻鐘,不要疲倦,我愛了你一輩子也沒有感到疲倦啊!”,“我時刻為了你,時刻處於緊張和激動之中,可是你對此卻毫無感覺,就像你對口袋裡裝著的繃得緊緊的懷錶的發條沒有一絲感覺一樣。懷錶的發條耐心地在暗中數著你的鐘點,量著你的時間,用聽不見的心跳伴著你的行蹤,而在它嘀嗒嘀嗒的幾百萬秒之中,你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一個人的一生都在一個59KB的TXT裡,我記得的,只有這幾句。

  叫這個人X好了。X是個幸福的人,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怎麼判定是幸福還是不幸呢。對於大多數人肯定是不幸,因為大大多數人不會這樣的愛一個人。卑微的,被漠視的愛情,賣淫,情婦,再加上個拖油瓶,付出了一切之後發現生命中的唯一居然不記得自己是誰。可是X說她並不後悔,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她仍然願意這樣選擇。我覺得這就叫幸福。乏味的活到世界末日,還是痛苦的燃燒一秒。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榮幸,無論是或者還是死去,都是一種幸運。

  我啜飲過生活的芳醇  付出了什麼,告訴你吧  不多不少,整整一生  他們說,這是市價。  他們秤了秤我的份量  錙銖必較,毫釐不爽,  然後給了我我的生命所值  一滴,幸福的瓊漿!

  為什麼X在活著的時候不去找R作家,卻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訴說了十幾年的愛戀。因為愛他。X不想讓R感到束縛,不願意純粹的愛情變的墮落。這是放在生命的聖壇裡的神像,遠遠地望著,為他受苦,為他死去,但是不要靠近,太完美的事物經不起時光和熟悉。說起來有點矛盾,只有依靠得不到,愛情才能永生。有些東西,寧可讓它栩栩如生的死,不願他行屍走肉的活。

  張無忌年輕的時候喜歡過一個叫朱九真的,這個朱九真很壞,設計害他。但是那時候張無忌完全被初戀迷昏了,朱九真要他去死他也毫不猶豫的去。幾年之後張無忌再見到了朱九真,卻一點感覺都沒了,還奇怪自己當初怎麼會那麼傻。與此類似,阿離在整個倚天屠龍記裡幾乎就幹了一件事:“尋找少年張無忌。”在最後阿里知道了曾阿牛就是張無忌,反而說他不是張無忌,她要去天涯海角的繼續找下去。我要說的就是他們愛上的不是朱九真或是張無忌,而是那個心目中的完美戀人的幻影。他們需要的不是對方的真實感情,而是自己的內心滿足。她叫朱九真還是豬八戒,他叫張無忌或是曾阿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愛那個人。怎麼可能不愛,因為她就是我心中的完美的神。張無忌最後醒悟了,分清了朱九真和白雪公主,阿離沒有或是不願意醒來,當然我不能說她不幸福。畢竟莊生夢蝶,是耶非耶。

  我想說的是醒悟之後怎麼辦。有個科幻小說叫七重外殼,說的就是一個人經歷環境模擬測試,他找到了六個破綻,每次好像都回到了現實世界,直到下一個破綻出現。但他終於通過了所有的測試,但是已經分不清自己生活在何處,一輩子總是用懷疑的目光尋找並不存在的破綻。X瞭解R嗎?她愛上的是自己的幻想嗎?我不知道,現在設想X以前不知道,看了我的讀書筆記醒悟了,醒悟不合適,那就懷疑吧。她開始認真思考這種感情,那麼我說,愛情死了。無論結果是什麼,懷疑的幽靈已經逃出來了,神的光芒上有一片陰魂不散的黑雲時時拷問著X現實還是虛幻的問題。忘了在哪裡看到:“當你開始考慮一件事值不值得,它就已經不值得了。”

  我說過X幸福,這也是原因之一,她不僅有了一個夢,居然沒有醒。很多人小時候為了某個小美女小帥哥日夜不寧過,長大後再也不能不顧一切的為一個人萬劫不復。學生們永遠是革 (敏感) 命遊 (敏感) 行之類激情活動的主力軍,大爺大媽們安安穩穩的提著菜籃子走過,心裡不知道有沒有一點惆悵一點懷念。滿篇說的都是愛情,其實可以以此推彼的, 理想正義什麼的其實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篇3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當時看到一個名字,記憶比較清晰,叫做《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本沒有抱著多大的興趣,但不久後又在電視上看到《聲臨其境》中這一段的配音。

  於是我在kindle上下了《茨威格文集》,整整三冊,當然我並沒有看完……

  現代中國言情常常講究間接地描寫一些咳咳的語句,比如丁墨的一系列言情小說呀(我看了可多了,給你舉一舉《如果蝸牛有愛情》《他來了,請閉眼》《我和你的傾城時光》《最好的我們》等等)不過也可能是廣電局的產物,但是外國直譯的書變有所不同了,它的語言誇張大膽,肆意在黑暗中大膽地燃燒自己,爆發,蓬勃,充斥著濃郁的情慾與激情,這似乎應了安妮寶貝在書中寫過的一句話“情慾像黑暗裡翻滾的潮水,雖然強烈但並不骯髒”。我開始理解所謂地愛情與慾望,因為在我過去的觀念中,有愛情就不該有性,有性的身體就是被遺棄到臭氣烘烘下水道的口香糖,噁心極了。

  既然這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如此飽受讚揚的故事,我也就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一個女人愛上一個似乎沒有愛的男人,她十三歲墜入愛河,十八歲為他自殺。她年輕漂亮,有許多真誠幫助她的追求者和朋友,但她卻執迷不悟,無謂地期盼失望安慰再期盼。但是男人又有什麼錯呢?這是他的生活方式,他習以為常,也沒有人回同她一般守身如玉只為為他綻放。她應該放下執念的,她的先天條件足以使她前途無量,而不應該香消玉殞在最美好的年紀,她為了一個壓根不記得她的男人放棄了一切。

  我覺得很不應該。

  女人是感性,但拿得起放不下就是懦弱與無能。耿耿等了餘淮十年,她放棄並且傷害了向她求過57次婚的路星河。我希望耿耿餘淮好,因為他們彼此心裡都有對方,衝破這堵牆便能毫不猶豫地以心擁抱。而故事中的他們,可以毫不猶豫地以身體以汗水摩挲親密無間,但環繞於心的都是敷衍的鯉魚的記憶。

  她愛上了不該愛上的人,這不是錯。

  她執迷不悟無可救藥地沉醉在不該愛的人的熾熱的肌膚與冰涼的溫度中整整三次,這就是錯。

  作為一個女人,要活得灑脫與自由男人不是一切,他們的染色體還在變短到底什麼能放棄什麼不能,請清洗一下腦子再來執著對於故事中的她,我不抱有太多的同情。

  當然了 故事中女孩毫無雜質的純粹愛情是在這世上彌足珍貴的財富。學校裡,培育著我們要養成批判性的思維,以至於我對這樣的愛慕沒能做到真心的敬意。但我想,這,才是最初的愛情吧。

  篇34: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應該說,女主人公是值得我們同情的,但是又讓人感到惋惜。我想到一句歌詞:我愛你愛得死心塌地,你卻傷我傷得那麼徹底。女主人公第一次對這位作家有感觸是因為她尋思:“這個人有那麼多漂亮的書,這些書他都讀過,他還懂那麼多文字,那麼有錢,同時又那麼有學問”。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我們可以看到,陌生女人對小說中的作家是極其崇拜的。我們說說關於文人藏書的那點事。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掌握充分的資料是必學的,但是果真有那麼多書就有那麼多的學識嗎?這麼來看,一些大的書店的經理應該是最有學識的了,可是顯然不是啊。因為在藏書者中除了真正的學者,還有藏書家,還有附庸風雅者,還有騙子。

  看了徐靜蕾的電影之後,一些同學討論,網上一些社群和論壇也在熱烈討論。其中有人認為是“男人一夜,女人一生”,而且流傳很廣。我個人認為這個觀點有點欠斟酌,這樣的話被女權運動的人看到了,不把人家茨威格鄙視死了,講這話的人也要注意了。其實這個陌生女人還是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的,只是她不願把握。正是釀成的悲劇,這種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我們看的故事,引導我們進行細緻認真的思考。

  愛需要回應,需要交流。順便為中國移動做個宣傳:溝通改變世界。我們試想一下:當小說中的作家繞著圈子試探性地提出許多問題的時候。如果陌生女人主動告訴作家情況,故事會不會有點改變呢?其實 1948 年的美國攝製的那版電影應該說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假設,那個電影在故事結尾處這樣處理:兒子得傷寒而死,心力交瘁麗莎寫了封長信給鋼琴家,述說了 15 年來她從未停止的對他的愛。麗莎死後,悲痛的丈夫要求同鋼琴家決鬥,在讀到麗莎這封感人至深的信後,原本準備逃走的他登上了駛往決鬥地的馬車……這樣的結局可能會讓讀者舒服一些。

  陌生女人為什麼不溝通呢?為什麼不要求呢?她害怕拖累自己愛的人,這一點在書中寫得非常清楚:我知道你喜歡無憂無慮,歡娛人生,她怕他受牽連,更怕他會因討厭這種牽連而記恨她,哪怕只是短短几分鐘的念頭。但是陌生女人並不是一個完全不想讓愛人受牽連,完全不想自己的愛情受到損傷的人,她終生被動的等待著作家,而她應該明白:就是作家自己把她召喚回去,就是他突然改變了,要留她在自己身邊一輩子,作家仍然會受到牽連,愛情仍然會有摩擦。她只是不想成為牽連和摩擦的製造者,所以她只能被他“招之則來,揮之則去”。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無關風雨月。

  其實這本書中所講到的作家的品性,我們可以認為文中的陌生女人是知道的。開頭的地方陌生女人就說道:“我當時無意識地感覺到了後來每個人在你身上都得到的那種印象:你過著一種雙重生活,既有對外界開放的光亮的一面,另外你還有十分陰暗的一面……我這個十三歲的姑娘,第一眼就感覺到了你身上的兩重性,當時像著了魔似的被你吸引住了”。換個角度來理解,也就是說或許陌生女人喜歡的就是作家的這一面,她不一定要求作家對她負責,只是希望能跟作家產生糾葛。就像羅素所說的,有時候人們知道一個人是蕩婦,但是有的人卻偏偏喜歡,因為這樣的女人給了他們某種豔遇的可能。當然,陌生女人的這種感覺不能這樣來形容,但是中間的道理本質上卻是相似的。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選擇不是很正確,應該怎麼辦?可以有很多種答案,但無非就是兩種:堅持或者放棄。其實陌生女人有放棄的機會的,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她離開了作家,在普通情況下來看,這個故事應該結束了。可是茨威格又巧妙地安排他們兩個人再次見面。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陌生女人依然那樣瘋狂。在小說中,作家的僕人出現的次數並不是很多。但是結尾部分是十分震撼人的。結尾寫道陌生女人“在前屋我幾乎和你的僕人約翰撞個滿懷……就在我正面看他、噙著眼淚看這形容蒼老的老人的這一剎那,他的眼睛突然一亮……就在這一瞬間老人認出我來了”。我們知道,陌生女人說到:“可是即使我脫去衣服赤身裸體,你也沒有認出我是誰”。而這個僕人約翰則是從陌生女人童年時代起就沒有再見過她。如此鮮明地對比,讓我們感到小說中的這位作家是多麼沒心沒肺。稍微有點人際交流常識的人都知道,交流的第一要務就是記住人的名字。可能是因為作家生命中的女人太多了吧。交往的時候記住不對方的名字,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兩個人的關係是不平等的。

  篇3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古今中外有不少歌頌愛情的詩歌,像湯顯祖的什麼:“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還有國外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願以我的愛殺死你,我與其飽覽你的生,毋寧加速你的死。”

  愛情本身就是一場讓人慾罷不能的生死戲。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一名男子收到的長信展開的。

  長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我的孩子昨天死了”,短短几個字,一下子就勾住了有書君的興趣,同時也似乎意味著這個故事,註定是一場悲劇。

  隨著男主對這封長信的閱讀,書中的故事也逐漸展開,但正如信中對男主所說的一樣:“你,從來未認識過我的你”,沒錯,整封信下來,無論是男主還是我們讀者,都不知道寫信人到底是誰。就正如本書的書名一樣,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在信中我們得知,女主小時候一直和母親一起生活,沒有得到過父愛的她性格靦腆,天然一身小家碧玉的氣質。原本呢,生活也是平淡無奇,可突然有一天,男主闖入了她的世界,也就是故事開始,讀信的那個男人。

  話說這天,女主對門來了新的鄰居,正在搬家,身為作家的男主出場方式很特別——未見其人,先見其一堆書,處在孩子時期的女主就這樣把對方奉為了自己的男神。

  在以後的日子裡,女主就像是一個小迷妹一樣,無數次的順著自己家的門縫偷窺男主一舉一動;晚上不睡覺,都要守著門,聽男主回來的腳步聲;沒事就去翻一翻男主丟掉的垃圾袋,偶爾和男主的一次擦肩,都會讓她心裡幸福無比。

  當然了,如果看見了男主和別的女人在一起,小女孩也會獨自神傷好一陣。

  雖然女孩對男主的喜歡,就像守護著自己的秘密花園一樣,小心謹慎而又無比幸福。但這樣美好的“幸福”卻被打斷了。母親改嫁,女孩不得已不隨著母親遷往異地,從此便在自己單相思的苦戀中度過了青春時光。

  多年以後,女孩長大成人了,也終於有機會回到小時候的住處尋找兒時的感情。有書君估摸著這老天爺也是被她的真情所感動,這麼多年後,男主竟然還沒搬走呢。

  一天夜裡,男主在家門口“巧”遇了一位純情貌美的妙齡少女,其實啊,別看男主表面上是個文質彬彬的大作家,但骨子裡卻是個名副其實的“老司機”。

  在遇到美女之後,他立即使用了自己的搭訕套路,請對方回家“喝杯咖啡”,沒想到,少女竟爽快地答應了,其實,少女就是女主,而這巧合的相遇,其實是女主傍晚無數次的等待。

  在發生了不可描述的事件之後,第二天早上,男主想要給女主塞上幾張紙幣,沒想到,對方卻僅拿走了他桌上的一朵白玫瑰,就這樣,她成了他的白玫瑰情人。

  篇36: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不久前看過老徐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時已離片頭有段距離。

  但它很吸引我!

  那是一個暗戀的故事,動盪、頹廢但不失激情的時代背景增加了故事的(悲劇?)抑鬱色彩。

  女人很小時喜歡上了那個男人,那是一個走在時代漩渦中的男人,革命黨吧,因為姜文的出色表演讓我們看到一個神秘、頹廢、風流、極具個性也卻極富人文色彩的男人。

  從他出現在院子的那一刻起,還是女孩的她就喜歡上了,是的,那是不同於周圍很多人的男人,對一個喜歡做夢的女孩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生活從那一刻起就成了背景,她的一切來回,似乎都在為了見到他,但似乎一切過程的苦難與委屈都是那麼不在於心,因為暗戀她可以不要尊嚴,記得她有一句話:就是我躺在墳墓裡,只要聽見他的呼喚我也要站起來回過頭來。

  即使當她真正明白她不過是他身邊一片浮雲時,我們也似乎聽不見她的心碎。

  但最終在老僕人的眼神中,她或者我們讀懂了那種絕望的悲涼!

  關於人性也關乎愛情的!

  篇3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看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很是震撼,對於愛,我們或許有太多的理解。而當看了這本書之後,是真的被那份隱忍而有真誠的愛所感動。

  一個女人,在13歲的時候就暗自裡喜歡上了一個大她很多的男的,雖然不懂那就是愛,但心卻時時刻刻為他而動,他的一舉一動在她心中都是那麼的唯美,她的世界裡似乎唯一在乎的就是他了。當她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他住的地方的時候,那種絕望讓人為之而心痛。後來她的自閉,決定搬回來也只是為了再見他一面,默默的站在他的窗前卻不敢靠近;看到他走過來卻匆匆離去,生怕被認出來,可讓她失望的是那個男的根本就沒認出她,只是把她當做一個可以去追求的女的,可過後卻不再聯絡,卻只給她留下一個孩子,雖然她的生活很辛苦,可對她來說,看著那小孩,卻覺得是滿心的幸福,因為那孩子就是他的身影,似乎他一直都陪在她身邊。而數年後的重逢他還是沒有認出她來,又一次把她當做陌生女子而對待,她心中滿是痛苦,卻又不能表現出來。而在臨終時才告訴那個男的,她沒有絲毫的抱怨,只是想讓他幸福,想讓一個從沒認識過她,但她卻深愛的男的幸福。

  這份愛太過深沉,讓人震撼!或許當你真正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你能想到的就是想讓對方幸福吧。

  篇38: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暗戀從來都是寂寞的,猶如黑暗中開出的花朵,獨自芬芳。

  有人說,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將暗戀的孤獨與偉大演繹到了極致,也有人說這是一份近乎病態的愛戀。

  小說中,作者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沉重而動人的愛情故事:

  一位女子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飽蘸著深情寫下了一封悽婉的長信,向作家訴說了一段埋藏一生,不為人知的愛情。

  小說篇幅不長,帶給人的震撼卻是強烈的。

  一個13歲的少女,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一箇中年作家,生命中初遇的這份愛情,成了她一生的劫。

  而自卑,是橫在少女面前無法逾越的鴻溝。

  在她眼裡,才華橫溢、紳士儒雅的作家,是掛在天上的那輪明月,可望而不可即。

  而她,則是那朵低到塵埃裡的野花,她只有躲在黑暗中默默仰慕明月的耀眼。

  命運,有時又是這樣的不可捉摸。

  它安排看似毫無交集的兩人相遇,並有著某些聯絡。

  女子與作家一共有過三次交集,悲傷的是,他從未認出她。

  “在當時沒有,在以後沒有”,甚至是在他們有過兩次肉體纏綿之後,他也沒有認出她,而是謹慎地將幾張大鈔票塞進她的暖手筒裡。

  在他眼裡,她同那些風月場所的女子並無二樣。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且已然到了痴迷的狀態。

  從初次相遇的那一刻起,女孩便開啟了瘋狂的暗戀模式。

  偷窺他家,瞭解他的作息時間,關注他的一切訊息,買他的書,揹他寫過的每一個文字,蹲在他家樓梯口,站在他的窗下,看著他親密地牽著一個又一個陌生女人的手,進進出出。

  “可是請你相信,沒有一個女人像我這樣死心塌地的愛過!過去是這樣,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是這樣……

  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熱情奔放,這和成年女人那種浴火熾烈、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情完全不同……

  我毫無閱歷,毫無準備,我一頭栽進我的命裡,就像跌進一個深坑,從那一秒鐘起,我的心裡只有一個,就是你。”

  如此卑微怯懦,卻又如此熾烈,猶如飛蛾撲火般跌進命運的深淵,熱烈而孤獨地堅守著心中愛的信仰。

  無法靠近,只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默默愛著,站在不遠不近的距離,悲苦地演繹著“我愛你,卻與你無關”的悽美之戀。

  她獨自生下他們的孩子,生育和撫養孩子的艱辛,令她難以承受。

  為了讓孩子擺脫貧窮,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不惜出賣身體賺錢。

  為了他,拒絕所有的求婚者,為了他的孩子,又不得不淪為做別人的情婦。即便是這樣,她都不願意去打擾他的生活,要求他承擔應有的責任。

  女子的痴狂,固然令人肅然起敬,卻也是唏噓不已!

  這種愛情近乎受虐,而她卻甘之如飴。

  無法理解女子的心理,或許她愛的已經不是作家,而是心中的那份執念。

  執念,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東西。人一旦有了執念,就會變得瘋狂。

  它如同毒藥,慢慢侵蝕骨髓,融入靈魂,並逐漸長成身體中的一個毒瘤。

  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的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傳記作家。

  他被眾多研究者們認為是“20世紀出類拔萃的偉大作家之一”,“開啟弗洛伊德危險閘門的的心靈獵手”,“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

  高爾基曾評價這部作品“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

  雖然是一部中短篇小說,卻暗藏著作家的精巧構思。

  開篇以“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巧妙開頭,令人暗暗稱絕,這句話不僅吸引了作家也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閱讀興趣。

  信中多次提到“我的孩子死了”,這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一條線索,是所有一切的因,也是所有一切的果。

  如果不是她唯一的希望也沒了,或許他永遠也不會知道有這樣一個女人在如痴如狂地愛著自己。

  小說語言樸實、靈動,通俗易懂。人物不多,情節也不復雜,看似是一個失愛的女人絮絮叨叨的傾訴,卻有種不動聲色的、觸動人心的力量。

  這一切源於小說中精彩的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

  茨威格的作品大多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總能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剝開那些不能示人的情感。

  小說中對主人公的心理描寫,極其深刻生動,將女子內心深處的煎熬與困頓以及期盼刻畫得淋漓盡致。

  她一方面,不想因自己的出現給作家的生活帶來煩擾,因為知道他喜歡的是輕鬆自在的生活;

  另一方面,她又渴望作家能夠認出她來,能明白她的愛,這雙重的矛盾一直在折磨著她。

  作者在表達對女性同情與惋惜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資產階級男性玩弄女人感情的批判。從側面反映了十九世紀女性地位的低下,她們是要依附於男性而生存的。

  從創作背景來看,這部經典作品創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動盪的年代,受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茨威格的文學思想也受到很大的衝擊。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他思想轉折時期的作品,是他對以自我為核心價值的探索,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所處的變革時代的精神危機的思考。

  “他感覺到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

  百感千愁一時湧上他的心頭,他隱約想起了那個看不見的女人。

  她漂浮不定,然而熱烈奔放,猶如遠方傳來的一陣樂聲。”

  篇39: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平時我在上課時,經常教孩子們寫讀後感和觀後感之類的,今天我也忍不住“秀”一把。

  前天晚上,我在網上看了徐靜蕾導演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看罷感覺自己內心很有話說,似乎又什麼都說不出來。

  透過這部電影,我感覺男女對感情和性的認識,永遠都不可能達到共識,主人公在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一個風流成性的男人,這個男人似乎是個作家,但又不是。他好像經常出入燈紅酒綠的場所,周旋於不同的女人之間,房間裡雖有不少書,但是這些書似乎比不上他的應酬多。

  女主人公還是一個讀小學的孩子時,就已經悄悄愛上了他,不過,那是一個小女孩內心不可告人的秘密。

  從那個時候起,小女孩就想接近這個男人,希望有那麼一天,這個散發著成熟魅力的男人,他能夠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開始重視她,並且愛上她。

  後來,小女孩隨著改嫁的寡母去了山東,後來慢慢出落成一個剛剛師範學校畢業的少女,她當上了一名小學教師,並且專門來到北京那所舊四合院,這個當初她邂逅這個風流男人的地方,重新租住下來,想著接近這個男人,讓他認出自己,並且愛上自己。

  後來,男人果真開始重視這個女孩子了,但更多的只是感覺眼前的這個女孩子只是適合發展“一夜情”的物件,女孩子又來到那所童年時代就來過的房間裡,看到有那麼多的書籍,再想想自己多年來處心積慮地想接近這個男人,讓他愛上自己,可謂用心良苦,於是她忍不住靠著書架,眼淚無聲地滾滾滑落,這時候男人走上前來,捧起她的臉輕輕吻著,於是他們之間有了“第一次”,第二天清晨男人送她出門,還信誓旦旦地說由於時局動盪,自己要去外地一趟,等到回來後馬上就去找她。

  沒多久,抗戰爆發了,女人同時發現自己懷上了這個男人的孩子,於是她悄悄離開北平,來到四川一個偏遠小鎮上生下了男人的孩子,後來為了生活所迫,她當上了交際花,周旋於上流社會形形色色的男人之間,那是因為她實在無能力憑正當手段單獨撫養兒子,為了讓兒子生活得更好,她只好出賣色相。

  她帶著兒子回到了北平,每年這個男人的生日,她都會差花店的夥計去男人的住宅送一束白玫瑰,就像當初他們有了“第一次”時,男人也送了她一株白玫瑰一樣。

  她在自己的交際圈子裡,又與這個男人邂逅,可是很遺憾!這個男人居然沒有認出來她!呵呵,因為這個男人經手的女人實在太多啦!他已經記不清誰是誰了,於是,女人也沒有主動相認,她一直等待著某種時機。

  直到有那麼一次,這個男人又向她提出了那種要求,於是女人欣然去了男人的那所房間,再次發生了“一夜情”,不同只是:此時的女人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少女老師了,而是一位成熟的少婦,一個單身未婚媽媽,翌日清晨,男人依然給了女人同樣的承諾,等到外出回來後,就去找她。可惜此時的女人已經不同於當初那個幼稚單純的小學老師了,她明白這些話只是這個男人的敷衍之詞而已。男人甚至趁女人不注意的時候,還往她的皮手套裡塞了一筆錢,女人這時忽地明白:自己只是被他當成了一個上流社會的高階妓女而已。

  女人臨出門時,還刻意明知故問:花瓶裡的那束白玫瑰是誰送的?男人說不知道,每年我生日的時候,都會有人送花,也不想深究到底是誰送來了花?女人又惺惺相惜地問:“能送我一束白玫瑰嗎?”男人馬上一口應允,殷勤地摘下一朵戴在女人的頭上,然後就把女人送出了家門,他沒有跟出來,也壓根不想送出來。畢竟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些見不得陽光。

  神情無比失落的女人獨自走在四合院裡,邂逅了當初的那個老房東,那個看著他長大的老房東,一瞬間,老房東居然穿越時光,認出了眼前這個穿著華麗的少婦,就是當年那個寡婦家的小女孩,於是老房東望著滿眼失落的女人,喃喃著:“小姐,您好!”這聲音在女人聽來,真是不無蒼涼。

  女人頓時感慨萬千,此刻她關於自己編織的那個崇高美好的愛情神話,在一瞬間土崩瓦解,呵呵,真是悲涼啊!一個終身愛戀的男人,居然不及一個老房東那樣關注自己,居然直到最後都沒有認出來自己究竟是誰?而老房東只一眼,就認出了眼前的這個女人。女人隨手將男人送的那筆錢塞到老房東的懷裡,然後悄然離去。

  此刻,女人的“多情”反襯出男人的“無情”。

  最後,女人和這個男人惟一有關聯的兒子,也患上了急病,在一夜之間死去,女人所有關於愛的希望都化為泡影。在臨自殺前,她給這個男人寫下了一封厚厚的書信寄去,然後在男人收到這些信時香消玉殞。男人讀著這些信件,在屋子裡驚詫地踱著步,感覺實在不可思議!一時間真是百感交集,可是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我看完這個電影后,感覺這個女人實在太感性!她活在自己編織的感情世界裡,很像《色。戒》中的王佳芝。其實女人重感性,而男人重理性,這是男女情感方面的重大差別。

  為了愛,女人可以豁出去一切,而男人卻往往只重視自身或眼前的利益。因此為了男人付出一切的女人,真真最傻不過,可是現實社會中這樣的傻女人,往往卻比比皆是啊!所以,殉情的女人永遠比男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