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25篇)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2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

  作為一位和資訊科技課程同步成長起來的資訊科技教師,我目睹了這十幾年來,資訊科技這門課的發展並逐步走上正軌,心裡感到無比的欣喜和自豪。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更是學生獲取知識做人求真的主戰場。對於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好好進行研究,如何減少教師的多餘灌輸性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合作性學習,完善課堂教學,創造優質高效的課堂,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學過程必須是師生雙方平等、積極、探索的互動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於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給低年級學生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不認識字,聽不懂教師下達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講解課堂內容,那麼學生可能很難聽懂。於是我就準備了一些非常鮮活,並貼近學生實際的內容,並製作了一些相關的課件,搜尋了一些相關軟體輔助教學。例如教學“滑鼠用法”時,我選擇了一些有關繪畫方面的軟體來讓學生練習,還有一些小的兒童塗色軟體,讓學生在塗色或是繪畫的過程中,學會畫的整體佈局,學會審美,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更重要的是練習了滑鼠的各種用法。達到了設計本課的教學目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資訊科技這門課程不但不難學,而且還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這樣,學生不再被動地去跟隨教師學,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資訊科技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引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引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心,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透過指法軟體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我還進行了指法和指法遊戲的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緊扣學生心絃,使他們在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後,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學生,我解決的辦法是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有時還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當聽到老師鼓勵讚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實踐,品嚐學習的樂趣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例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五邊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後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桌合作畫出“五邊形”,最後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五邊形”會畫了,其他的三角形、七邊形等同樣可以很快畫出。學生透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鬆,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我想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資訊科技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小學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也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我相信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討,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必將逐步走向成熟、趨於完善。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

  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資訊科技這門課從誕生起就被人們劃入了“副科”:領導不重視,師資力量弱;老師不當回事,上課憑經驗,沒有任何資料和模式可參考;學生也只把這門課程當休閒,課堂上就是玩玩遊戲、上上網。但從學生的發展來看,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資訊時代的到來,需要我們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那麼如何引起學生對這一科目的重視與興趣呢?

  一、巧妙設計課堂內容

  資訊科技課不同於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規教學科目,其內容的變化極為頻繁,具有內容跳躍性大、更新快、技術性高、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我們在設計時,除要注意鑽研課程標準、認真分析教材、抓住重點難點、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外,還應注意技術的發展,在備好教材內容的同時,可以把其他學科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把資訊科技課堂學習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

  我平時就要求學生在網路中搜索出一些自己喜歡的各種圖片,然後分類儲存在圖片素材資料夾裡面,在講《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這一節課的時候,與生物學科進行簡單結合,按照鮮花,森林,動物,昆蟲的圖片順序插入幻燈片中,同時對相應的圖片內容加入對應的文字介紹,在學習幻燈片的同時,對生物學科也進行了簡單的複習。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資訊課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教材,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慾望不同,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絡,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並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在進行課程綜合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容,提出恰當的計算機綜合設計課題,這些課題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適當難度;二要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四要能儘量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目。

  (1)例如我設計的一節課就是以《我的家鄉》為題目,利用百度網站搜尋“八家子”關鍵字,然後讓學生在結果中找出我們所要的自己的家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然後充分展開,學習如何搜尋文字資訊。

  (2)搜尋八家子圖片,找出八家子的地標建築林業局大樓,讓學生學會如何搜尋圖片資訊,並指導他們查詢自己感興趣的圖片,鞏固學習成果。

  (3)教師利用谷歌地圖,找到八家子,繼續找到上南中學,然後讓學生自己查詢北京等著名城市的著名建築,讓學生感受網路資訊的全面豐富。

  在綜合設計中要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

  三、任務驅動,培養創新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所以我認為資訊科技課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應以“任務驅動法”為主。“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顯著特點是: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圍繞著一個個目標逐個地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適合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適用於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同時也充分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教學思想。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圍繞著一個個目標逐個地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

  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時,還要靈活使用這一教學法。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具體化且任務越具體、明確越好。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透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透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意義建構來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以學生為中心,以用帶學、以用促學,達到學以致用

  上好課,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可以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後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同學學習,學生中有部分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多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機會和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總體說來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及時反饋矯正,培養綜合能力

  及時反饋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練習的效果,它能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在每次單獨練習之後,透過師生反饋讓學生知道自己操作的優缺點,能很好地糾正不正確的操作和鞏固正確的操作。反饋時可指定學生進行自學內容的嘗試演示,其他學生觀察其在演示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並加以思考,然後再讓學生分析、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後再由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及時的反饋、矯正既不僅鞏固了學生正確的操作技能,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總之,只有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不斷的在教學中摸索,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最佳化自己的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快樂、和諧的、有趣的教學氛圍,才能事半功倍,讓自己的課堂閃爍著學生們積極渴求知識的眼神,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和孩子們共同成長!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

  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即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儘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驗教師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所謂策略,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問題解決的行為方式

  二、影響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種因素

  1、課堂步驟的時間的分配和有效性聯絡在技能知識的教學中,有關過程雖然是由於發現了大多數的學生的普遍問題想統一解決,但在學生還沒有完成之前,這樣的舉措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老師講和學生應用操作的時間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性。

  第二種過程的時間調配難度的把握看起來好像簡單一些,因為大家覺得是複習課,前面技術性的知識點已經落實好了,現在僅僅是把學生的“冷飯”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實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其中更講究的是你給學生練的習題的難易的控制,時間你覺得是可以在20分鐘以內完成,可偏偏出的習題卻難住了大部分的學生,無奈之下只有兩種選擇:

  一是犧牲自己講解的時間給學生再練習,而這樣的練習應該說是低效的,因為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沒有時間分析,要不得。

  二是不管學生完成沒有,現講了再說,但學生在聽你講解的時侯也是糊里糊塗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課堂效果。

  所以,這樣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學生思考的一種惰性,一種依賴性,這也可能是學生成績一直沒有一個高度,沒有一個創新的根本性原因。筆者有時為了趕時間進度,深怕學生思考的時間遠遠要超過我快速講解的時間,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將過程和答案公佈於眾,其實這樣傳授的知識點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為沒有經過思路掙扎的問題可能就是一個問題。

  另外,除了能提問,其質量也是一個問題,深深地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我們在聽取其他教師的課程會發現,有的資訊科技教師在口頭語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對不對呢?”來取代所謂的提問,這時的學生的回答很簡單,沒有其他選擇,只有“對”與“錯”的美妙的結合,這麼的效果能起到我們所預期的嗎?當然回答也很簡單:不能。本人其實也有犯此毛病的時侯,是因為覺得在資訊科技的操作中,要學生完整的回答一個操作的步驟是比較困難的,如:如何新建一個文字檔案。此時學生的操作可能

  性的落實,但和教師的提問是分不開的,你的問題簡單隻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那麼就太牽強了,學生心裡有想法也不能表達,所以兩者缺一不可。

  3、課堂的評價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聯絡

  新課堂要求教師能運用新型課堂教學評價理念在課堂上正確的評價學生,我們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學習成果的評價,教學的階段性評價都將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我們要真正理解“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是為了改進“。

  資訊科技課堂的操作性很強,學生的一舉一動所見即所得,教師對於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千萬不要吝嗇給予反饋,此時及時的反饋既評價可給他們的操作進行指導,當然很多類似“很好,不錯,對極了,你想到太周到了,這是我都沒有考慮到的,good“等語言的使用更能給學生一種肯定,鼓勵和希望,讓他們在學生的過程中有更高的積極性,從

  以教師的魅力是貫穿整個課堂,把握住學生精力的一條主線,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聽過一省優質課一等一的老師的課,課堂中的個人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是學生,在場所有的老師都被她深深的吸引,無不讚嘆其深厚的功底,不會遜色於任何一門其它學科的老師,所以,在她的課堂中只有專注。

  提高我們資訊科技教師的綜合素質並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鍛鍊,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充實自己,從自身的行為舉止、語言語音、精神狀態、應變能力、板書設計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個豐富的自我,那麼,在課堂上,誰還有時間去理會雜事,這樣的課堂,就是一個高效的課堂。

  5、教學方法、課堂練習和教學有效性的聯絡

  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的教法,在資訊科技課堂中,用的較為普遍的是任務驅動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可以有預設,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隨著課堂教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

  透過這次學習,令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從精彩的講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麼是微課堂以及微影片的製作,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學觀念。下面我就談一下感受頗深的幾點: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自己現在一些觀念的落後,比如在對待資訊的獲取與應用上。在培訓學習中,很多老師都帶著先進的手機,錄象機、平板電腦等工具,隨時掃描專家團隊的微信二維碼,加入微信,學習過程中實現線上互動討論。而我對手機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打電話發簡訊上,還沒把它當作一個可用於隨時隨地學習的工具上。這些觀念的滯後,必然會導致學習工作的落後,在一個資訊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閉門造車必然不會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當然我開始也暗自為自己辯解,覺得自己的落後與周圍環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聽了張渝江老師的報告後,卻再也無法為自己找到任何藉口了。張渝江老師是來自大山裡的一位高中教師,但人家卻是在國內最早認識翻轉課堂的,沒有太多的資金投入,那麼他們就用盜版的平板電腦;支付不起高昂的軟體費用,那麼就找免費的;買不起高檔的攝象裝置,就去淘寶淘便宜的錄象工具;無法說服老師們習慣複雜的軟體,那麼就把支援系統簡化。在他面前,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應刃而解,他把翻轉課堂成功的引入一所農村高中,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轉課堂,他對國內外發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數家珍。如果這些出自一個大學教授的口中,我們會覺得很正常,但他卻是一個一線的高中老師,讓我不由的暗自驚歎。同時,也給了我們一次心靈的震撼:在一個資訊如此發達的社會,無論你處於什麼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沒有學不到的知識,沒有實現不了的理想。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

  資訊科技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定會使學生學無所獲,教師難以繼續教學。那麼我們的資訊科技課堂到底該有怎樣的教學模式呢?透過看學校給我訂閱的《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書刊讓我瞬間恍然大悟!

  我認為在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應適應教師發展學生需求來進行,漂亮的課堂是一片綠中的那點紅,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不可能像傳統語數英課堂那樣秩序井然,它是喧鬧的,是標新立異的。是需要使孩子們長期保持興趣的,那如何保持資訊科技課的“新鮮感”,不會隨著時間推移使之陷入無味、無趣的泥潭呢?

  1、人人都是師者、打造自由課堂。

  資訊科技的時代性決定著課堂上的每個人都是師者,特別是越到高年級,我對這樣的感觸越深。現在大部分孩子見識廣,好奇心強,特別是一些軟體的技術,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愛好來不斷往裡“鑽”,強化自己的知識連結。我們教師僅僅只是組織者、引導者,教材也只是個例子。我們要將課堂設為民主對話的地方,質疑自由表達的場所,昇華課堂教學,使之鮮活遼闊。

  2、注意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課教師應注意打消學生這種對計算機的莫名的恐懼心理,消除計算機在學生心中的神秘感,讓計算機成為學生生活、學習中的朋友和夥伴。要使學生敢於動手、敢於猜測、敢於嘗試、敢於失敗。要讓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當然,要讓學生養成愛護機器裝置的好習慣,但這種愛護應近似於人際交往中朋友間的愛護,而不是傳統觀念中下對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學生減少學生接觸機器的機會為代價來換取對機器的保護。

  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從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的簡單有趣的例項入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而後要注重學生興趣的保持,適當變換問題的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後要注意學生潛力的挖掘,激發他們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教學中還可適當安排學生間的競賽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新增新元素、構建新知。

  “先學後教””學案導學“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為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針對每個知識點突出一系列問題,精華”任務驅動“中的任務,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新增新元素”微課“來解決教學重、難點,透過大腦中沉澱已有知識基礎,加上”微課“,重新構建這節課的新知識。

  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無數科學家的成功之路無不顯示出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學生是國家的主人,祖國的將來都寄託在他們的身上,他們的自學能力的強弱、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未來。自學能力對於計算機學習尤為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發展奇快,掌握了自學方法,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應付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呢?

  (1)指導學生使用幫助

  學習方法是進行自學的關鍵,好的學習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計算機中的幫助資訊的使用對學生的自學很有益。為能讓他們習慣使用“幫助”功能,在他們學習“紙牌”遊戲時,教師可以教他們如何使用幫助,然後並不教他們紙牌如何玩,而只告訴他們“幫助”資訊中有紙牌遊戲的規則,學生因為想玩就迫使他們不得不去使用“幫助”,使學生掌握了計算機“幫助”的使用。計算機中的許多軟體都有“幫助”功能,學生只有學會閱讀“幫助”,使用“幫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學習計算機的基本方法。

  (2)強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在Windows中,許多軟體的視窗的結構類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檔案的複製和移動與Word中的字元的複製與移動相類似,Word中的檔案存檔與退出與其它軟體的檔案存檔與退出操作一樣,學生在學習一個新軟體操作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與以前學習過的操作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並加以總結,這樣即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又有利於舊知識的鞏固,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鼓勵討論

  討論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討論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同學之間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長補短的功效。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討論是有所不同的,後者學生是少說多聽,而前者卻是多想多說。在小組爭論問題時,每個學生都會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當意見發生衝突時,他們會求助老師或書本,甚至動手實際驗證自己的正確性。老師有意識地製造一個問題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最後把結果告訴老師,而幾乎每一次他們都會發生意見衝突,進而學生自己查詢資料,遇到看不懂的會來問,最後又透過實踐證明後將結果告訴老師,透過學習、爭論,再學習,從而解決了問題,掌握了知識。

  (4)注重網路資訊學習

  網路時代的到來,使傳統的師生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權威正在逐步喪失。網路時代大眾媒體的多樣化,知識、資訊傳播的途徑越來越多,如何引導學生非常方便地獲得各種知識和資訊,是現今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

  面對當今社會,教師的任務是要幫助學生適應、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教會他們如何在網路中查詢資料、整合資料,網路使知識的傳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資訊變成內在的知識,這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師的指導,教會學生以批判、創新的態度去對待知識,教會學生用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種資訊。

  使用計算機網路獲取資訊、處理資訊、交流資訊的能力十分重要,這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本能力,從某種意義上看,“網路就是計算機”,學生透過網路可以學到書本之外的很多知識。

  5、教學質量的考核與質量評估

  評價展示環節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成果的體現,一些學有餘力學生呈現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時也鼓勵其他學生們各顯神通。

  總之,資訊科技在輔助學科教學中,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錦上添花,當然也可能畫蛇添足。那麼,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們應注重把握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也就是把握紙質文字的特點,即便是再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都不能喧賓奪主,如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或者影響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等,而是讓它更加有效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因此,無論是在學科中研讀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還是對資訊科技的深入學習,都是學科整合實現高效教學的重要因素。在這方面,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值得每一位老師積極嘗試,認真探索。現代資訊科技越來越進入課堂,它對當前的語文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那聲情並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這種輔助教學後,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拓寬了學生的時空觀。同時透過知識形成過程的充分展示,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內在因素,發揮了主體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聽、說、讀、寫、做的能力。

  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但有難易之分。現代資訊科技以直觀、形象、具體等特點彌補言傳之不足,成為突破難點的“爆破筒”,增強學生的興趣。

  雖然現代資訊科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但是,我們應該明確現代資訊科技永遠只是輔助課堂教學、最佳化教學效果的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技術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並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這樣,才能發揮其最佳效益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僅是把資訊科技作為輔助教或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資訊科技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以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教與學方式,從而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在整合時決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際整合中運用“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再結合各門相應學科的特點建構出多種多樣、實用有效、易於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並不是簡單地應用課件進行演示的輔助教學,而應該是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與

  課程的“融合”。資訊科技不再只是演示媒體或工具,而應該作為一種基本素養無處不在。在課堂上不一定要有華美的課件展示,教師也不要過多地板書、講授和滿堂灌,而是把教師的“講”讓學生的積極參與活動所代替,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的變為觀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以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的目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學有所悟,而這恰恰是他們自主探究的結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希望透過對“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理念”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能夠利用資訊科技開一堂實踐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路等教學手段,用資訊科技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呈現給學生一個互動化、資訊化的課堂。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6

  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資訊科技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定要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感覺收穫很多。

  1、提高了教育資訊科技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端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科技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透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端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端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7

  20xx年5月18至20xx年5月25日,我在浙江金華參加了區教體局組織的“校長資訊科技領導力提高培訓班”,聆聽了教授和校長的講座。19日上午,到金華環城小學參加了資訊科技課堂觀摩。三位資訊科技教師分別為我們呈現了三節不同形式的資訊科技課程。我認為在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改革中除了要運用基本的教學模式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允許學生在犯錯誤中學習資訊科技課,啟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教材內容應從學生特點出發。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非常喜歡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操作,因為上機操作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滿足了人本性所特有的表現欲、為其創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另外,有時上機操作經常出現錯誤,這種操作中的錯誤帶給學生的是意想不到的結果(圖形、動畫、漂亮的介面等),而往往學生們就是想知道這意想不到的結果到底意味著什麼,使學生在不自覺中養成了良好的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目的,也是教材中應增加的內容,即讓學生在不斷犯錯誤中學會如何正確操作計算機、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

  在課堂上,周老師將學生錯誤操作展示給每一個學生看,讓學生們一起思考這樣操作為什麼小貓不動?應該怎麼操作?由學生自己總結出方法和規律。多次實驗證明,後者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大有好處,後者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才是改革教材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

  二、注意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從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的簡單有趣的例項入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而後要注重學生興趣的保持,適當變換問題的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後要注意學生潛力的挖掘,激發他們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教學中還可適當安排學生間的競賽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上好操作課,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不動手是學不會的。學生透過手、眼、心、腦並用的上機操作而形成強烈的專注,會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並將知識高度化,同時,不斷的實踐成功,能刺激學生的成就感,在這樣激昂的情緒氛圍中,容易培養與塑造學生勇於進取的心理素質,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創新素質。所以在計算機資訊科技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儘可能在讓學生自己的聯想、想象的思維,透過上機驗證得以不斷的修正和完善。這樣,學生就會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興趣,既動手又動腦,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無數科學家的成功之路無不顯示出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學生是國家的主人,祖國的將來都寄託在他們的身上,他們的自學能力的強弱、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未來。自學能力對於計算機學習尤為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發展奇快,掌握了自學方法,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應付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

  五、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課堂上,老師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後,佈置了一個課堂作業。讓學生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今天學過的方法讓小貓完成2個或2個以上的動作。這一要求既讓學生鞏固了學到的資訊科技操作方法,又充分地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在操作中出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完成任務後獲得成就感。

  總之,資訊科技任課教師應從提高自身素質、明確課程目的入手,處理好課堂中師生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樹立學生自信心,嘗試使用行進的教學法等。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8

  在大中城市,早已在中小學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並已經深入貫徹,實施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學特色的教學方法,使資訊科技教學質量大大提高。在我們旗縣,資訊科技教育還處於發展的初步階段,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沒有完全得到更新。有條件實現資訊科技教學的學校,沒有充分的利用現代化資訊科技教學的硬體裝置。資訊科技新課程的教學改革,我認為,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

  一個人的認識過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們要充分發揮現代化資訊科技的優勢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為學習者創設多樣化的情境,進一步最佳化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使教學內容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多樣化,有利於幫助小學生獲得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有利於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小學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結合入手,建立新型教學結構,實現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學觀念的根本變革,正是當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創新教育觀念的切入點。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我確立了五個方面的觀念,即:以學生為主體,倡導開放式、多元化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樹立教育公平化的觀念;充分相信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觀念;充分了解學生的好奇心,以學生的好奇心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確立科學教育觀念。

  2、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的主要職能由“教”轉變為“導”,要更加註重教師“導”的作用。擇優而“導”,“導”之有效;有法而“導”,“導”到實處,以“學生髮展為本”。這就決定了教師在課程中需要體現“課程的組織者、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資訊的諮詢者”等角色。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職能是“教”即傳道,授業,解惑。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使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主要職能由“教”變成“導”,由傳統教育教學中教師為中心的主體者轉變到今日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導者、啟發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的大量工作也由課堂上的講授知識變成了課前的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軟體製作,選擇教學活動策略;變成了課中的演示導學;變成了課後教學資訊反饋和教學策略調整,進一步最佳化教學效果。而且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資訊量的增加,必將更加註重教師“導”的作用。

  由於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的內容大大超出了課堂教學、教材、教學參考資料的範圍,老師們失去了書本和大綱的依託,因此我們的老師在走進教室、走近學生的時候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忐忑不安”的感覺。教師的這種感覺,首先將直接導致師生關係的改變。以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有居高臨下的感覺,一切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在這門課中,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與學生共同探索,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指導效果。教師應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共商有關問題。在研究性學習中,師生之間的界限趨於淡化,教師和學生之間應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教學由“我說你聽”變為一起討論,一起商量。即“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其次,這種感覺會使教師真正開始意識到自己在知識能力上的不足。很多老師自己也比較注意學習,但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和考試有關的東西,除此以外極少關心。而且,由於基礎教育段的課程內容相對比較穩定,一般任教幾年以後,在自我學習方面的壓力就不會很大。但進入研究性學習以後,指導學生學習時讓教師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的狹窄、對本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的漠視等問題,從而產生了繼續學習、完善自我的強烈願望。隨著知識的更新和教育的改革,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在研究性學習開設過程中,教師因此獲得多少新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發起教師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願望,因為這是未來時代教師必須具有的品質和素養。

  再次,教師會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個體教學走向合作教學。我們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是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可以不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有業務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學習中,圍繞課題研究,教師指導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科研方法、各種專業、資料處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因此,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的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聯合起來對課題小組進行指導。這對教師來講,是一種工作方式的根本改變。他必須與其他同事建立聯絡,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合作。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自己學會合作。這是教師面臨的又一個挑戰。我們可以看到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的挑戰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它將是一種根本的轉變和更新。

  3、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

  資訊科技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對教師的角色、學生的地位、媒體的作用以及教學過程進行改革,要探究一種適應現代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以新課程標準為基本理念,以資訊科技為認知工具,以最佳化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為目標)

  4、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

  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資訊科技發展的新動態、新資訊,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儲存資訊、利用資訊和交流資訊的習慣和能力,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各科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勇於探索、獨立動手的能力。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要重視多種教學方法的最佳化組合,做到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注重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社會、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將相關的學科知識聯絡起來學習、思考,發現新問題,將學習與創造、探索與創新結合起來,有效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在應用計算機和網路,圍繞學科知識的一個主題組織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科知識和主體意識及實踐操作能力,還善於將資訊能力遷移到其它學科中,促進學科間整合。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9

  在資訊時代,資訊科技無處不在,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資訊科技帶來著人類社會群體或個人之間的交往空前加深與拓展,並逐步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將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相整合,對於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從個人教學實踐來看,將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整合,我有以下體會。

  一、把資訊科技引入課堂有利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的互動科學性、反饋性等特點,在課堂上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課堂教更易成為雙向教學活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當然,這需要有豐富的可供教師使用的資源。具體來說,資訊科技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發揮以下作用。利用計算機圖、文、聲、像、動並茂的特點,激發學習興趣。透過資訊科技將資料、文字、影象、動畫、聲音等有機整合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絡,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於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電教手段,使學生真實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狀之物,所寫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壯麗的三峽、浩蕩的長江、洶湧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藍等等,學生不僅得到欣賞的機會,獲得審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聯絡課文內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加以描繪的。這種對照學習,無疑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形色共現,聲情並茂,能取得比傳統教學手段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北京》一課,一上課,我先讓學生們觀看一段從中央電視臺剪錄的有關北京的錄影。“你從片中看到了哪些有關北京的美景呢?”隨著我的提問,學生的眼裡閃爍出興奮的光彩,紛紛舉手暢談。“我看到了萬里長城。”“我看到了雄偉壯麗的廣場。”“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樓大廈和造型新穎的立交橋。”……聲樂畫同步的演示繪聲繪色,彷彿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首都北京。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描繪。

  二、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化靜為動的特點,有利於突破教學難點。

  由於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介入,在閱讀教學中改變了逐段講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訓練點”為中心忽視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的特點,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如教學《我們成功了》一課,課文中有一些詞句如“不約而同”、“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中華世紀壇人如海,歌如潮”、“人們相互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等,學生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在課前,我組織學生觀看北京申奧成功,人們歡慶的錄影。學生很快就被畫面中人們的情緒感染了,有的學生跟著一起歡呼,有的學生竟不知不覺地流下了眼淚。在接下來課文的學習中,學生不需老師的講解就能較好地理解課文,並有感情地朗讀了。再如教學古詩《贈劉景文》,詩中有一些字詞較深奧,如“荷盡”、“擎雨蓋”、“菊殘”、“傲霜枝”等,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製作了課件,學生透過看夏天池塘裡荷花、荷葉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裡荷花謝了,荷葉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風中傲然挺立的畫面,較好地理解了古詩的意思。看圖作文訓練中,有不少圖畫展示的是一種瞬間的動勢,儘管動感強烈,可畢竟無法展示過程。若學生對該內容缺乏直接經驗,在表達時勢必束手無策。我們設計了課件,將有些過程製成動畫展示出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個由三幅圖組成的童話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騎腳踏車,怎麼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辦法而改用滾動的辦法呢? "小黑熊騎車"的畫面是靜止的,對於大部分兒童來說,認識上述這一點是有困難的。我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便設計了"小黑熊騎車時,車輪在轉動"的動畫特寫鏡頭以及"車輪滾動"與南瓜"滾動"的比較,使參與教學活動的兒童也和小白兔一樣產生一個類似的思維過程——腦子裡想到的"滾動"這一形象。無論從學生的參與面或者表達的流暢性看,都說明動畫的運用為突破教學難點起了關鍵性作用,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鬆地邁進作文門檻。

  三、資訊科技引入課堂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一是可以克服學生生活範圍狹小,視野不足的問題。讓資訊科技充當學生的眼睛,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聲像並茂的寫作素材,這些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了學生“無米下炊”的難題。同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並利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創設真實情境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利用多媒體軟體提供的圖象、動畫、活動影像等圖文音像並茂的情境代替課本上的靜止畫面,讓學生“看情境講述”或“看情境寫話”(寫一段話或寫一篇短文)。由於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每個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二是資訊科技引入課堂,可以提高學生運用和處理語文資訊的能力。語文能力不單指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包括對語言資訊的'查詢、篩選、歸納、概括和刪改、編輯等能力。學生為了寫好作文,透過檢視資料(圖片、文字等),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學生在運用資訊科技的過程中,透過對相關知識的整理,就可以使自己的查詢、篩選、分析、歸納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作文評議時,透過網路的傳送,使每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主劫性,來為別人的文章進行評改,如文章好在哪裡,哪些地方需要新增或刪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評改後計算機上不留任何痕跡。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0

  隨著社會資訊程序的日益加快,人類面臨一個新的教育命題:掌握和運用資訊科技。《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的數學活動中去。”

  一、利用資訊科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

  數學課是一門枯燥、空洞、無味、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難以提高的課程,有了資訊科技我們可以透過聲、形、畫來激發學生的器官,使學生對新學的內容充分注意,激發興趣。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使講解更直觀、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僅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和輕鬆,還加深了理解。

  例如,學習《二次函式圖象》這一節課時,對於y=ax2y=ax2+ky=a(x-h)2+k的三者圖象關係,如果一個個逐個作出圖象,需要時間多,效率又低;採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時,師生就可從圖形的動態中,分析它的發生和變化過程,能在短時間內由學生有目的的選擇較多的函式圖象演變的規律,發現歸納出它的有關性質,還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又如,在《因式分解》教學中,傳統做法只是進行式子運算,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思路,我運用計算機的FLASH,設計一些互動類的題目,先讓學生進行操作。學生做對了,電腦會給出答案並顯示一些鼓勵的話;做錯了,會提示是否重做或檢視答案的選擇;然後,教師再次使用電腦演示剛才的計算過程,在演示過程中,著重閃爍其中的關鍵點,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因分式解的變化過程;最後讓學生互相討論,就這樣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下解決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再如,在《平移》一課中,利用多媒體出示電梯、風車、窗戶移動、旋轉門等動態過程,讓學生觀察哪些運動現象是平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匯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為下一步的探究創設合適的情景。從而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引入到學習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資訊科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師,應在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他們自己探索,自己動手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學習數學的規律,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弦切角定理”時,我讓學生利用計算機的幾何畫板軟體,作△ABD內接於圓O,再作圓O的切線AC,並測算出∠BAC,∠BDA的大小,甚至把∠ABD,∠DAB的大小也測量出來。這些資料隨著點B在圓O上的移動,各種情況都動態地展現在螢幕上,如圖1和圖2所示。學生據此觀察猜想得出初步推斷,並能利用計算機得到驗證。這一系列過程,學生都是自己動手操作而獲得的直接經驗,這既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精神和創造能力。

  (圖1)(圖2)

  ∠ABD=36°∠DAB=85°∠ABD=36°∠DAB=40°∠BAC=59°∠BAD=59°∠BAC=104°∠BAD=104°

  又如,在小組進行探究活動時,利用多媒體讓小組代表展示他們的結論或作品等。

  再如,在《統計與機率》的學習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課件,如拋硬幣、擲骰子等。這樣不僅節省課堂時間,而且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利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現式學習

  資訊科技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並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影片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複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

  例如教學《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以“五一假期旅遊"為活動背景。讓學生分組研究"五一假期旅遊"旅xxx程。首先,讓學生分小組登入網際網路,查閱各旅遊區和各大旅行社資訊,瞭解相關的費用、時間及行程等。其次,將蒐集到的資料彙集到一起,製成統計表。然後,透過小組討論交流,根據自己的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旅xxx程及時間,選擇最佳的旅遊路線,決定乘坐何種交通工具去,並且說明理由。最後,由小組組長彙報,師生評議,評選出最佳統計表和最佳旅遊線路,並在全班釋出。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絡起來,同時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學科知識,學習資訊科技,學習做事,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由此可見豐富的資訊資源,開拓了視野,激活了思維,增強了想象,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四、運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認識活動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這是人類認識過程要遵循的一般規律。但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一般都是在前人的實踐中長期積累的間接經驗,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種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實際與理論間的矛盾,利用資訊科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

  例如教《勾股定理》一課時,首先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邊直角邊的聯絡,再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用“割補法”推導直角三角形斜邊、直角邊關係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過程,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演變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從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轉化過程中,理解“兩直角邊的長的平方和與斜邊的長的平方相等”,最後要求學生仿照圖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個過程中演示與講解、觀察、操作融為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利用資訊科技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最大的特點是有助於突破教學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只要滑鼠一點,就可以進行便捷的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尤其是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缺乏直觀感、主題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對問題的解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點、線、面”三者關係時,利用動畫,展現“點動成線”(人在沙灘上行走留下的腳印等),“線動成面”(汽車兩刷擺動,油漆工刷牆),“面動成體”(三角形旋轉得到一個圓錐)。又如線線相交得到點、面面相交得到線等,都可以透過演示,將形成過程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很快建立了空間概念,使重點、難點迎刃而解。

  又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這個難點,我運用幾何畫板程式作了一個圖形,然後摺疊這個圖形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反覆觀察和比較位置變化後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同異之處。然後再問學生髮現了什麼?讓學生透過動畫演示體會到軸對稱圖形形狀、大小的關係,認識到軸對稱圖形的性質,使得這節課的重、難點輕易得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六、利用資訊科技增加問題情景設計

  靈活結合教材與教學實際設計課件,激起課堂高潮。我對《函式的概念》設計採用了三個問題情景:首先是向學生提出函式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幾種?等學生回答後,我從計算機中調出函式的圖象式、圖表式、表格式等幾種,讓學生集中精神觀看後,情緒高漲,思路開闊;在對兩個函式的判別中,設計插入一個函式圖象,使學生豁然醒悟;在對一堂課的歸納、小結時,採用網路技巧及特寫處理,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思想和解題技巧以特寫方式歸於一張幻燈片中,並配上輕鬆的背景音樂,使同學能掌握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

  綜上所述,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數學教學的優勢是常規教學無法比擬的。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極大地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的表現手法和方式,創造了理想的教學情境,構建新型的課堂模式,增強了課堂的容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運用資訊科技,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1

  20xx年12月6日晚我校在多媒體教室組織教師學習《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這一課程,下面我就談談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第一、在利用上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自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運動》一文,利用多媒體可以直觀的展示地球繞日公轉,降低教學的難度,省時高效。

  第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要用粉筆板書教學內容、習題、解題過程等,這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

  第四、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深刻體會到它的優勢,從而促使我去認真學習計算機操作。

  學習製作課件,在網上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成績。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好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又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當然我清醒地認識到它也有弊端,應該如何發揮它的用處,揚長弊短,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2

  透過“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網路課程的學習,我加深了對資訊科技運用於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發了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

  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繼續加強資訊科技技能的學習,並將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不斷提升自己的資訊素養

  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二、不斷提高資訊教學理念

  透過認真學習教育專家關於資訊科技教學目標的講授,我才深知自己知識的匱乏及思想的落伍。多媒體在於輔助教學,不能全盤代替傳統的教法;不能把教室當成電影院,不能使成為影片,不能讓學生成為觀眾,更不能讓教師充當放映員。我們教師應把技術整合到課堂中去,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創造力。

  三、不斷整合教學方法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資訊科技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資訊科技手段,並把資訊科技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這就要求我們要將現代資訊科技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形成 “立體式”教學。Internet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由於它儲存容量大,媒體種類豐富,檢索容易、快捷,不失為學生學習的好載體。教育資源共享,對於人、財、物是種節約,同時也使知識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導學生將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結合,例如,語文學習中需要查詢資料的時候,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網路知識在網上查閱資料,幫助瞭解語文知識。還可引導學生建立個人部落格,並在部落格上記錄個人學習、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達到練筆的目的,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實踐的資訊科技教學,更好地培養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資訊科技與傳統教學方式的整合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內容呈現直觀、互動、師生角色轉變以及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轉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達到全面發展。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3

  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我體會到教育對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進入21世紀,知識總量呈幾何數增長,俗稱“知識暴炸”,專業知識更新之快,使得一些專家昨天還是專業知識的權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說我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努力實現在專業方面發展,將跟不上不斷變化的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育專業發展不僅要幫助教師更深刻、靈活地理解學科知識,還要幫助教師理解學習者的言行,掌握關於學習的知識,瞭解可用的課程資源和最新教育教學技能技術,並培養教師對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的習慣和技能。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的教學氣氛,它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和多媒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組合成了一個合理、協調、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學習整體,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詢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資訊科技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透過現代教育媒體,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積極的,合作的教學模式,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遊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自主學習、衝學習和高效學習。在現行教學中恰當、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對最佳化數學教學起著顯著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調,黑板加粉筆。由於有些學科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形象、生動、具體。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資訊,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為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資訊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把這次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快樂成長。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4

  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海南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培訓地點是在三亞進修學校裡。透過6天的資訊科技培訓學習,我對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Flash課件製作技巧與白板的使用與管理。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脫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上新的臺階。透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課件製作技巧

  透過兩天學習Flash,使我對Flash的動畫製作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瞭解動畫原理,瞭解幀與層的概念,透過多個簡單的動畫製作例項,為我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原先學會了一些簡單的Flash知識,製作過作品參加比賽評比,但製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術含量不高,此次培訓,老師從淺入深,從基本的概念理解開始,以例項入手,給我印象深刻的知識點是音樂的播放與停止、遮罩層的使用、動畫製作等技巧。這些技巧的應用,將大大提高我今後製作課件的水平及效率,學就能用,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二、初步學會電子白板的使用與管理

  原來我對電子白板的認識幾乎無從下手,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校並沒有這些裝置,但透過這次學習,我才明白:互動式電子白板就是集傳統的黑板,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新興的多媒體教學裝置。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就是要學習好電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學以致用,真正地發揮它強大的功能。透過專業教師的講解,以下幾點是我的小小收穫:

  1、利用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可以省去許多傳統的教學工具,如粉筆、刻度尺、三角板,圓規、掛圖、電視(DVD)等。

  2、恰當地選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學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並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3、政府教育部門應加大財力投入,儘快普及白板教學,作為教師,人人應會用巧用白板進行上課,這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創設出高效的課堂。

  三、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一天老師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影片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

  透過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四、初步認識“思維導圖”

  老師重點講授21世紀全球革命性思維工具、學習工具——思維導圖,介紹思維導圖的由來與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維導圖範例,介紹思維導圖軟體工具用法及其特點,並利用思維導圖解決實際問題。

  製作思維導圖的流程大致為以下幾點:

  1.將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基本單位一圖文的形式放到中間。

  2.圍繞基本單位來做放射性的思維發散。

  3.將放射線思維標註關鍵詞。

  4.對關鍵詞再做進一步的發射型分解。

  5.對最後得出的詞進行連線。

  6.當找到最終多次出現的詞彙時,可以以此詞彙作為基本單位來在做一個思維導圖。

  7.對所用的導圖要有主次之分,字型,整潔,清晰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影象形式作圖,效果更佳。

  作為一名初學者,透過此次培訓的學習,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在工作中把握重點、精煉想法,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師能人。

  總之,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資訊科技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5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化的社會,人們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資訊互動的狀態,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因而,對於教師而言,資訊科技手段的掌握和應用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接到學校部署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的網路學習任務,故而倍加珍惜這次研修學習的機會。

  透過這次培訓,我收穫頗豐。在教學中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體會到:

  資訊科技對教師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開展教學。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裡學習知識,還能透過電視、網路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是最活躍的因素。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教師可以透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些,但我透過學習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創新資訊科技教學手段,提高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6

  關市鎮盤石完小綦恆柏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小學語文資訊科技提升工程培訓,透過這次培訓,對我今後的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簡單製作上。使我們認識到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深深的體會到:

  1、透過本次的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資訊科技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資訊科技為基礎,但卻並不同於資訊科技。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託,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資訊科技是指一切能夠擴充套件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2、透過培訓對資訊科技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我們積極採用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整合並初顯成效,可以說終於嚐到了資訊化教學的甜頭。聽了六堂課後,充分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3、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4、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線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資訊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5、學會了先進的ppt製作方法,懂得了連結和超連結,懂得了如何插入控制元件,懂得了教語文,學會了欣賞語文,使我在今後以更飽滿的熱情去帶領學生探索漢語言文化的奧秘,領略其獨特的魅力。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更高階的資訊科技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7

  今年5月29日至6月3日,我有幸參加了湖南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培訓專案——“國培計劃”資訊科技培訓。其培訓的模式新穎,充分發揮了資訊科技教育的作用,使50名教師享受到優質的學科培訓資源,增強了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意識,學到了不少的應用技術。在本次資訊科技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高度重視、認真負責的按照《學員手冊》要求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促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透過培訓學習,覺得收穫頗多:

  一、轉變的觀念,素養的提高

  多年來由於思想認識的偏差及學校條件的限制,在農村中小學中難以開展正常的資訊科技教學活動。我一直認為資訊科技如同勞動技術、美術、思品等課程一樣可有可無。資訊科技就是單純的電腦操作,教師上資訊科技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操作電腦,特別是對於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學會正確開機、關機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之間的很多資訊科技課時就用來給學生觀看影片,學生不用呆在教室裡學習就覺得非常高興。從學期開始到學期結束,沒有一個領導聽過一堂資訊科技課,沒有一個領導對資訊科技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過合理化建議。作為農村中小學的資訊科技教師,即使沒有按照大綱完成教學任務,還是很受到學生的歡迎的。

  自從參加了培訓學習,對照培訓知識,發覺自己以前的想發異常幼稚。針對我校的實際,我認為在農村中小學中,要把資訊科技應用於各科教學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只有一間,給正常的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在此次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堅持每天都上網學習,參與線上交流並高質量完成作業。並且注重學思結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不斷反思中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讓我在學習中感覺到農村教師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等都是一個新問題。就像我們鄉鎮小學的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透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實現一名農村資訊科技教師應有的價值。

  二、提高理論水平

  此次培訓是透過電腦、網上課堂自學,雖然是這樣,但是聽著老師的講解,讓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瞭解的知識,讓我感覺到真是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還有待於提高,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還需不斷地學習,充電。在培訓中,我瞭解資訊科技基本工具的作用,認識了多媒體,瞭解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掌握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用資訊科技有效設計學科教學方案。掌握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準確診斷和切實解決學科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施和評價能力。瞭解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能夠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選擇運用,改進課堂教學及其研究行為。明確課程改革與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能夠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學業測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教學研究理論和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能夠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並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課件製作水平

  掌握多媒體技術,熟悉多媒體軟體的使用,瞭解多媒體課件製作流程已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製作課件既要講究精美又要講究實用。製作課件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優秀的課件應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於一體,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所以透過此次培訓使我學會從網上等多種途徑下載影片、圖片、flash等資源,以及擷取網頁和影片等,並將它們整合到課件中等技術操作,從而製作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理論知識系統化

  這次培訓使我們對資訊科技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透過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我對新課程的認識,還使自己的資訊科技教學能力與技術得到了提高,為了真正推資訊科技的發展,我將會把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教學工作中,推進學校資訊化建設。同時,學無止境,我也將繼續努力學習,認真鑽研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教育資訊化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學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資訊科技培訓的內容很實用,培訓結束後,我要把培訓中獲得的知識運用於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今後,我將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繼續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資訊素養,多學習相關的知識,爭取使自己的計算機技能能夠更長時有效的為教學工作服務。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8

  這幾天,我在網是搜尋了徐世友老師的論文《資訊科技推動學習方式轉變——技術支援的課堂匯入》。我仔細閱讀,認真學習,感覺受益匪淺。徐世友老師指出《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對教師在培訓中的實踐任務和學習成果提出明確要求,旨在推動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協同開展教師應用成效評價,做好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工作,確保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切實得到提升。論文中分析了各類技術資源在不同課堂匯入中的作用,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型別及選擇,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的設計策略與方法,為我們的一線教師課堂教學匯入環節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引作用。

  一、各類技術資源在不同課堂匯入中的作用

  有經驗的教師都很重視課堂匯入的藝術,因為新穎別緻的課堂匯入對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高超的課堂匯入藝術是一種創造,是教師智慧的結晶。作為一線的老師,我們應努力追求匯入技術性和藝術化,藉助資訊科技手段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精彩而有趣的匯入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無疑會為整個有效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其主要作用如下:

  1.收心作用

  即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上。學生在課前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課間休息似乎意猶未盡,上課鈴響後,需要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教師有必要以新穎別緻、生動形象的匯入給學生以一些恰當的、較強的感官上的刺激,使學生收斂與學習無關的思緒和行為,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快速進入教學情境。

  2.激發作用

  即激發、深化學生對新授課的興趣。現在的學生是“網路的原住民”,思維活躍,對於新鮮事物、新的教學情境比較容易接受。新穎有趣的匯入創設輕鬆、愉悅的教學情境,能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自身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學習新課有強烈的願望。

  3、消疑作用

  即消除學生對新課、對學業的恐懼心理,使學生對新授課、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友好感。新穎有趣的匯入能增強新課的趣味性,使學生心情放鬆,一個歡樂的環境被創造出來了,因為心情愉快,能消除師生間的緊張關係,課堂氣氛轉為融洽,使學生對課堂充滿了期待,對教師產生尊重感、敬佩感、信任感。

  4.鋪墊作用

  創設有意義的匯入能為全課的成功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並能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發展、不斷推向高潮,產生良好的連鎖反應。

  二、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的設計策略與方法

  課堂匯入的方法是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情、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匯入方法。

  1、微課匯入法

  微課程簡稱為微課,它是指以教學影片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過程、實驗、任務等)而精心設計和開發的一種短小精悍的、支援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影片課程。

  2、動畫匯入法

  Flash動畫亮麗、清晰、逼真,畫面立體感強,直觀效果好。它越來越受到眾多老師和學生的喜歡,Flash動畫能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拓展。

  3、懸念匯入法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巧布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

  4、思維導圖匯入法

  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等,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軟體匯入新課,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知識點的關係用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影象、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有助於學生了解新舊知識間的聯絡,有助於理解記憶,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課堂匯入的方法還有歌曲匯入法、遊戲匯入法、影片匯入法、圖片匯入法等,這些方法都能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的設計原則

  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選用何種匯入方法,都應努力做到:

  1、匯入要有科學性。違背了科學性的匯入,即使非常精彩,也不能採取。

  2、匯入要有針對性。具有針對性的匯入才能滿足當今中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匯入第一要針對學生的學情,第二要針對教材的內容。

  3、匯入要有啟發性。富有啟發性的匯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匯入要有新穎性。新穎有趣的匯入才能創設有趣樂學的教學情境,學生興趣盎然,自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把課學好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也容易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5、匯入要有簡潔性。課前匯入是使學生儘快、盡好地進入學習情境,所以其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本末倒置。一般來說,匯入環節時間不超過5分鐘。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9

  今年7月5——8日,我參加了四川省教育廳組織的新課程改革培訓,先後學習了《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解讀》、《高中資訊科技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解讀》、《廣東版資訊科技教學指導》、《上科版教材資訊科技教學指導》、《普通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實施建議》、《課堂交流》、《資訊的鑑別與評價》、《計數迴圈語句》、《用窮舉法設計程式》、《高中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評價》等課程,是非常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從課改的必然性;課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其它省份的課改經驗;課堂上實施課改的教學演示等方面,為我們全面介紹了課改的情況。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能遇上新課改,這既是幸運也是挑戰。我就這幾天的學習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努力學習和探索新教法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一方面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最佳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最佳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使教師更加刻苦鑽研,提高素質。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輸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主體”。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首先我們必須接受課改新理念,真正走進新課程;其次努力學習並在實踐中貫徹新理念,明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的角色,做有思想、有遠見的實踐者。

  (二)課改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通過幾位專家的講解及例案分析,對比以往的教學,我覺得現在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將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了,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地,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激勵學生思考,組織學生去討論,指導學生去操作。教師應牢牢地把握課堂節湊,將學生的一切行動地在自己的寄引下進行。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透過自身的活動,充實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都有收穫。

  (三)課改強調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學生是教學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建自已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於學生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展開多種多樣活動,一定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改變傳統評價方式與,採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去評價

  讓評價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學生將自我評價當成是一種知識的沉澱反思,將他人的評價當成是對自己的肯定意見成為下一步的方向,在這樣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高,他們更加認真地投入與探究,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由於學生個性的差異,出現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如何,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正確的,無論學生解答問題是對還是錯,只要他具有要探究解決問題的願望,我們就應提倡給予積極評價。當然也不是要學生天馬行空,任意思維,而是鼓勵他們在一定範圍內,必多方而考慮問題的全部,讓學生在評價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應在評價方式與方法上採用多種手段以達到學習的最最佳化。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資訊科技教師及時更新理念以及大刀闊斧變革的意識和膽識,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多學習、多思考、不肓目跟風!怎樣讓學生去迎接學習上的挑戰?怎樣培養他們勇敢地去面對和熟悉一個複雜、令人迷惑不解、始終變幻的世界?思考著這些問題的同時,我深信: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他們健康成長,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這就是我這幾天參加培訓,經過思考得出的一些想法。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0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很慶幸區教育部門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得到名師傳授的教學經驗和技術指點。從教以來,我接觸教育技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教學中總存在許多困惑,利用這次培訓正好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雖然學習很緊張只有六天的時間,但過得很充實,受益匪淺,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這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大的不同之處。

  “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對我們的教學思路進行了梳理,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老師的有效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最佳化方法。

  這一堂堂授課雖然還略顯生澀,但也雛形頗具,使我深受啟發,並理清了自己的收穫:

  1、接受了教育技術這個新的專業術語。以前每每談到教育技術能力就想到資訊科技,其實教育是一半科學一半藝術,現代教育技術首先致力於以科學觀來考察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設計教學策略,力求發揮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透過最佳化教學過程來獲得儘可能理想的教學效益。

  2、深入領會了解了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前我們的教學更多的是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技術、輕思想等。透過這次培訓,使我體會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課,課前的思考、準備及課後評價、反思與課堂上的組織、教學等環節同等重要。

  3、學習領會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在這裡,我是作為一個學生的角色在課堂裡感受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比自己的學生如插秧苗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邊的教育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致的思考。

  4、矯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學校教師每當喊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時,都會以條件有限為藉口。現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術除了利用資訊科技外,只要合理、科學地使用教育技術,同樣透過傳統的媒體也能上出一堂高質量的課。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我將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

  我堅信,短暫的培訓將使我終身受益,併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拓寬道路,我一定會好好珍藏且不斷充實!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1

  一年前,當我剛剛走進北大附中的時候,當我第一次參觀計算機教室的時候,我還只是對先進完備的裝置感到讚歎,而絲毫不瞭解今後的一年中我將要學習什麼,做些什麼。在初中的學習中,我對資訊科技的瞭解可謂是少之又少,認為其全部只不過是在電腦上打字和背一些毫無用處的理論,到最後在會考試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但事實證明我錯了,我一次次的走進那上高中前極為陌生的計算機教室,一次次的對著電腦細心剪輯圖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編輯程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為枯燥的學科,其實是多麼的神奇。有趣的教學內容,精彩的教學方式,無不令我印象深刻。

  一、 個人學習及學習內容的總結

  第二學段的時候,我初上這門課,只覺得很麻煩,用簡單的幻燈片、Word文件做一些報告、介紹什麼的,課上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常常要佔週六日的時間花幾個小時來完成,費時又沒有技術含量。但隨著課程一點點地推進,我學習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與技術,而原本索然無味的電腦操作,也開始慢慢吸引著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業是搜尋引擎報告,除去上課時間我用了整整八個小時才完成。我第一次發現,自認為再熟悉不過的Word文件,原來還有著那麼多的功能;幾乎天天要使用的搜尋引擎,原來還有著那麼多的技巧。那次的作業,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得分了,我利用網上找到的、老師所講的技巧查詢從前沒有找到的資料,成功找到時的驚奇、欣喜,令我的所學有了意義。再之後的圖片編輯、動畫製作,甚至於最後小組合作製成影片,這些都是我從來沒接觸過的東西。開始做的時候,也曾經抱怨太費事、太難,但當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現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煙消雲散了。雖然我的技術運用遠不夠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到位,但我對於電腦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收穫了很多。不單是在技術上,組織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鍛鍊,雖然還有不足,雖然相比擅長計算機操作的同學還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經戰勝了過去的自己。

  總覺得這一個學段過的尤為得快,九週轉眼就要過去了,剛學習程式設計時的迷茫、頭暈腦脹已經不復存在。程式設計對於學段初的我來說,可謂聞所未聞,課本上圖文並茂的講解只讓我覺得複雜深奧,自己設計一個程式,簡直是天方夜譚。做前幾個作業的時候,由於技術操作的不熟練,不單課上和中午的時間都放在了計算機教室,有時就連放學後也要在學校趕工。雖然是老師講過的最常見技術,雖然得到的只是最一般的成績,可是心裡依舊有一種滿足感。也許程式的設定還很粗糙,也許程式的功能還並不大,但我已經超越了自己,並且在一點點的進步,這就夠了。不久前做的程式,由於突然的一個想法,讓我開始嘗試加入老師沒有講解過的知識,結果一做就是三週。無數次的嘗試,無數次的失敗,我曾經心灰意冷,曾經急得快要流出眼淚,還好,我終是堅持了下來。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講那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程式,但在我而言,它是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思考性、嚴謹性、創新性,對於程式設計來說缺一不可,而這也正是我從短短几周的學習中所學到的。所有的知識技能都是有相通點的,我相信透過資訊科技課的學習,我所提高的不只是在計算機上的技能,更多的收穫,是與其相關的能力對我以後學習生活幫助。

  我認為資訊科技課的學習內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Word文件及幻燈片的常規使用,圖片的編輯及影片製作,程式的設計編輯。而在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在第二學段初學習的製作出遊計劃書了。過去也經常去旅遊,但大多是有旅行團安排,並沒有自己瞭解過,更不知道錢具體是花在什麼方面的,而那次的學習及實踐讓我初步瞭解了出行的計劃方式,更鍛鍊了我的綜合運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設計去旅遊一次。相比其他的學習內容,我認為它更加貼近於生活所需,更能培養我們的能力。

  二、對老師及教學的印象感受

  每次在知識教學中,因為不是自己動手操作很容易上課的時候聽講不專心,但我卻一直隨著老師的思路在走,我認為這是老師教學幽默生動的結果。還記得高中第一次上資訊課,老師問“資訊是什麼?”這像是一個沒有標答的問題,根本沒有人舉手回答,眼看課就要僵在那裡,大螢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個“課堂提問器”,在對於誰的運氣最不好的猜測下,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了起來,也開始有人主動回答問題。在每次的課堂上,老師總能用她的笑聲緩解知識課的枯燥與無聊,留給了我極大的印象。我認為老師的教學是很成功的,利用演示操作進行清晰明白的講解,讓從未了解過這些知識的我也能輕鬆理解,而且還不時的根據同學的需求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可是,在自己動手操作的時候,一些設計上的突發奇想,總是會導致許多的疑難和問題,而老師只有一個,無法在同一時間解答不同人提出的不同問題。結果製作常常只能暫時擱淺下來,有些浪費時間。我希望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講一些知識,然後自己操作練習,最後再繼續進行知識補充,那樣的話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2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在一個人一生的教育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新時期,廣大家長對孩子越來越關心和愛護,因此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在家長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下,幼兒教育也不斷改善教育形式和提高教育水平,在幼兒教育中逐漸融入了現代資訊科技,它生動的表現形式改變了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現代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中,打破了傳統的家訪形式、家長會、家長開放日、電話聯絡等家園聯絡和溝通方式,為家園合作交流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一、資訊科技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育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要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計算機教育責任利用它豐富多彩、有趣、悅耳、生動的畫面和聲音,循序漸進的智力遊戲架構和平等對話對話式的交流,能使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增強幼兒探索的慾望。同時,也能培養幼兒的主動參與精神和創新精神,使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去自然的認知事物、感知事物。以達到學習各種知識的目的,從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

  二、現代資訊科技改變的幼兒園教師的思想理念

  資訊科技的運用,改變了教師的思想理念。首先,教師從陳舊的教學觀念中走了出來,樹立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確立了現代人才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在教學中尊重幼兒個體差異,訓練幼兒的創新思維,從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掌握了基本的現代資訊科技,學會了利用網路查詢資料,學會了製作網頁,建立網站,撰寫自己的部落格等,並具備在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練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包括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網上操作能力等。再次,教師學會了利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彌補教學中感興趣材料不足的缺陷,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學習的興趣。

  三、多媒體推動了家長與學校的及時溝通

  我們知道,幼兒教育階段的學生年齡通常比較小,學生的一切活動都要在家長或老師的監督下開展。因而,家長會或家訪等活動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節。但是由於各種理由,家長總會有缺席的情況,為了避開這種理由,建立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緊密聯絡,讓家長及時瞭解學生的狀況。這時候我們透過運用計算機資訊科技,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建立一個班級QQ群或微信群,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師與家長之間的及時交流和溝通,同時老師也可以上傳一些幼兒教育資源,幼兒一日活動的圖片,從而家長能夠實現幼兒教育資源的共享和了解幼兒在園內的生活狀況。總之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應用到幼兒教育中,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3

  透過這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我對教育現代化、教育時代化、教育資訊化有了新的體會,真正理解了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教育資訊化的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教師的角色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樹立新的教學觀念。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慢慢滲透到各個行業,也慢慢融入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慢慢方式改變,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我們要懂得教育和資訊科技的融合,提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我們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這就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其次,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在今後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隨著資訊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等)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已不能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這就要求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將最新的'網路技術運用的課堂教育之中。

  第三,多層面關注。此次培訓中,我體會到了資訊科技既要注重技術深度和廣度的把握、技術方法和技術思想的挖掘,又要關注技術文化與資訊文化理念的表達。要將理解、選擇、使用技術作為我們的教學目標,這種技術包括“操作”層面上的技術、“方法”層面上的技術、“思想”層面上的技術,要包括技術工具、技術方法、技術思想以及技術文化(即技術及技術產品影人的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等)諸多方面,要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學技術”與“用技術”融合在一起。作為老師,要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我們要適應教育資訊化的到來,適應教育資訊化的全面改革。教育不是孤立的、封閉的,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循規蹈矩的。教育也要時代化,要融入到現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這個資訊的時代,這個資訊的社會。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會一如既往的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專業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最佳化自我的專業技能、業務能力,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進一步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4

  中級教育技術課程學完了,今天我把近段的學習感受寫下來,與大家共享。

  首先非常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的這個平臺。讓我們能夠在這裡更好更方便的學習。我是一個很認真的人,不論幹什麼事,我都會認認真真的去做。同樣,對待學習我也是如此。每一次老師上課,我都會按時來,而且認認真真的聽,雖然我計算機基礎不差,但我仍然虛心聽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用心去領會老師的上課策略,授課方法。以及怎麼應對突發疑難問題和事件等。這都是需要我學習的地方,我口才不甚好,但我想我踏踏實實,努力學習一定也會教好學生的。學生也一定會喜歡我這個老師的。

  其次,我利用網路平臺,認真的學習每一個模組的內容,閱讀每一個案例,我還很用心的讀了老師推薦的紅寶書和藍寶書上的內容,收穫甚大,讓我懂得了很多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方面的知識。我的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改變,也進一步規範了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學習了很多優秀案例,對我的教育教學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

  因為這次學習是採用“文字教材+配套光碟+網路培訓平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的教材建設模式,所以非常方便我們的學習。文字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各種基本知識體系的教學用書。各個主題的培訓活動設計合理,操作性強,具有較強的教學針對性。配套光盤裡包含了各種案例,活動模板,閱讀資料,評價參考量表,參考答案等欄目,利用資料,我進行了自主學習和小組探究。網路平臺非常注重教師過程性學習和反思,我每學完一個活動,都認真按要求回答問題,案例分析,並及時在班級討論裡發了貼子,感覺和大家一起分享收穫很幸福。

  透過本次學習,我還做了一個網站,連結了一系列有關網頁,並申請了空間,進行了釋出和上傳。原來我處理教案一般都是用word軟體,但這次老師推薦了一款視覺化工具Freemind,可以製作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圖。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以及對分析結果進行表述時,可以藉助一視覺化工具Freemind畫思維導圖,這樣比較簡潔、直觀,而且有利於清楚地描述各教學目標之間的關係。

  總之,這次學習對我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有所提升,作為教師,非常有必要豐富一下自己各方面的休養和內涵,學習是最好的手段。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5

  3月至6月,我參加了石門縣教育局組織的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教育資訊化管理骨幹脫產培訓班。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經過為期兩個月的緊張學習,與小組學員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我深深地體會到利用教育技術設計教學方案的特點和作用,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本次培訓,資源豐富,資訊量大。除了日常學習之外,還有相對應的理論考試和作業,另外還有實訓考核。在學習中,讓我感受到:

  1、壓力大,高密度的培訓任務及大量的培訓作業,全新的培訓平臺感受至深,以前從沒有過的這種培訓模式,以“任務驅動、強調活動,強調參與”為原則,要求每個學員都必須參與,而且必須按時完成作業,教育局和石門縣教師進修學校老師組織的考核隊伍到培訓人員本人學校進行實地檢測,迫使我們拿出十分的精力來學習這門適應未來教育的必須掌握的技術能力,並且從中受益匪淺。

  2、在學習中,我最大的體會是我在教學思想上的轉變。雖然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已經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但學習讓我們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培養,只有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人,他們才能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適應激烈的競爭。

  3、學習內容非常實用。這兩個月我們學習了powerpoint word excel等現代辦公軟體,還學習了電腦的組裝,重灌系統,喀秋莎等影片剪輯軟體,交換機的配置和使用,都會網路的配置和管理等等,讓我們除了掌握上網查詢資源和一些軟體的學習和使用,又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幫助。

  本次的學習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覺得本次學習重要的不是學技能,學模式,而是學一種思想,一種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為主的思想,一種教師必須具備的先進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更加註重用未來教育的先進思想武裝每一位學員的頭腦,從而達到使思想和技術融為一體,使資訊科技和其他課程有機整合,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