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
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1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透過上學期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有關資訊和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多種基本軟體的使用,對媒體作品有一定認識和創作能力。
二、本學年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瞭解什麼是多媒體作品。
2、學會製作、修改和美化多媒體作品。
3、學會使多媒體作品能說、會唱還會動。
4、掌握簡單的多媒體作品播放技巧。
5、培養同學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任務:
1、製作多媒體賀卡
2、製作“認識哺乳動物”、“我愛我家”、“家庭與社會”多媒體演講稿。
四、教學進度佈置:
認識PowerPoint 1課時
製作一個多媒體報告-認識哺乳動物 2課時
讓幻燈片變得漂亮些 3課時
製作有聲有色的多媒體作品 2課時
播放多媒體作品的技巧 1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 3課時
五、教學和評價的措施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改進教學的措施:
在本學年的教學中,要讓同學充沛地動手、動腦,加強實際操作訓練,使同學充沛掌握計算機的各項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開放性教學,即在教師指導下以發揮同學主動學習精神為主的教學方式,以任務驅動方式進行教學,以作品考核方式檢測學習效果,以協作方式進行創作和應用。
(二)對每個單元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包括學科知識和綜合素質的評價。在每學完一個模組之後,採取自評、組評、師評三種形式,對同學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填在等級達標誌錄表中。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以某個例項為先導,透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由淺入深、序循漸進地完成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2、多放手給同學加強實際操作訓練。
六、教學業務學習和有關教學活動的佈置:
1、學習有關多媒體計算機方面的知識,記好學習筆記。
2、訂閱報刊,學習有關內容,做好筆記。
3、學習電化教學新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參與計算機教材培訓,提高自身的授課能力
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4頁:認識計算機的組成。
教學要求:
透過教學,使學生認識計算機是由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組成,知道計算機各個部分的名稱及主要用途,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計算機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目前,它已被廣泛的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你家裡有計算機嗎?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嗎?
二、教學新課:
1、計算機的外觀:
從外觀上看,計算機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主機、顯示器、鍵盤、 滑鼠和印表機。看一看,電腦桌上的電腦有幾個部分。
教師教學每一部分的名稱,學生對照機器進行觀察記憶。
2、計算機硬體:
我們把計算機中看得見、摸得著的裝置稱為計算機的硬體。
主機是計算機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處理器和記憶體儲器。
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心臟,英文縮寫CPU,它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記憶體儲器是負責儲存資訊,相當於計算機內部的儲存中心。
顯示器是計算機的輸出裝置,能把我們輸入計算機的資訊及計算機處理後的結果顯示出來。
鍵盤和滑鼠是計算機最常用的輸入裝置,利用它們可以向計算機輸入資訊,指揮計算機工作。
印表機也是計算機的一種輸出裝置,可以把計算機輸出的結果列印在紙上。
3、計算機軟體:
僅有硬體計算機是無法工作的,還必須要有相應的軟體。計算機軟體有很多種。如同學們玩的遊戲軟體,幫助我們學習的教學軟體……
計算機軟體是高科技的知識產品,受法律保護,我們不能隨便複製別人的軟體作品。
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它們共同決定了計算機的工作能力。
三、鞏固: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對照計算機說出各部分名稱,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業;
完成練習題 1-4 。
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3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要知識點是讓學生掌握機器人走一段直線,學習機器人程式設計中最簡單的“順序式”結構。重點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把理論設想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方法,並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走線段”任務對剛接觸機器人沒多久的學生來說,是有很大的難度和挑戰性的,主要是由於學生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沒有直接可以借鑑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模式時也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順應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兒童化、趣味化著手,投其所好,讓學生沉浸到機器人學習任務的愉快氛圍中,接受困難的挑戰,從而學到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可以採用任務驅動方式,透過課內競賽等方法來實施。
第一次主題任務活動,還要教給學生如何進行分工合作,互學互助,提高效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機器人的組裝,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機器人;初步學會順序結構的程式設計方法。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控制機器人,能讓機器人走直線。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透過課堂中的小型競賽,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機器人程式設計步驟,學會順序結構的程式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
讓機器人儘可能地走直線。
課前準備:
機器人除錯比賽場地一塊;比分記錄牌一塊;綜合得分記錄牌一塊。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2.實踐探索。
師:宣佈本次比賽的主題:機器人郵遞員。看看哪個小組的機器人郵遞員最能幹,能將信準確及時地送達指定地點。
宣讀本次比賽的規則:
(1)各隊按要求在規定的20分鐘時間內完成機器人的搭建及除錯工作。
(2)在每次比賽之前有1分鐘的準備時間。
(3)採取對抗賽形式,每次兩小組比賽,三局兩勝制,勝隊進下一輪,負隊淘汰。對決次序由隊長賽前抽籤決定。
(4)比賽的過程中參賽隊員必須服從裁判。
(5)比賽中,如果因為場外干擾或者場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賽,由裁判決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賽。
(6)比賽過程中只允許每小組兩位參賽選手和相關工作人員進入比賽場地,其他人不能進入。
然後,教師簡單分析本次任務的特點及完成任務的思路。
學生活動,教師下組指導。
3.學生比賽。
由一位教師及若干位學生組成一個公平競賽裁判組,組織好本次比賽。相關記錄人員(由學生擔當)負責記錄好各小組成績與名次。
教師及時處理好小組的違規及各類爭執,保證比賽的相對公正、公平。
4.評價與反饋。
師:我們今天的活動即將結束了,現在讓我們評價與反饋一下。
首先,我想採訪一下最能幹的機器人郵遞員,你們小組的機器人為什麼這麼厲害?
請小組成員全部上臺,給大家作經驗介紹。
其次,各小組拿出評價表格,根據評測表為本組(隊)的表現打分。
5.整理下課。
師:好!同學們。我們的課到這裡就要結束了。請各小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組長交回到老師手中。
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4
根據學校資訊化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任務,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中學語文教研組全體成員聚焦“多技術融合下的課堂教學方式研究”和教學研討任務的實施為主題開展了網路培訓和校本研修活動。
我們語文組以“藉助資訊科技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多技術融合下的課堂教學方式研究“為研修主題,從本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研修活動。我們充分藉助網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運用多種資訊科技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以問題為導向,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利用“三餘閱讀軟體”,拓展課堂認知範圍,完成以深度閱讀和協作為核心的語文教學,實現多種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深層次融合,大大提高了語文教學效果。本次研修,我們組根據學科特點選擇了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A3微課的設計與製作、G1多技術融合教學的方法與策略三個能力點來學習。
一、積極參加網路培訓,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我們組的每個成員都認真學習2.0資訊科技應用影片,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實現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深度整合,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來提升全組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
二、強化教研,踐行教育創新理念。
我們在每次科組活動中,都相互學習探討,研究如何把資訊科技與我們的日常教學融合在一起,真正為我們的課堂服務。老師們根據自身特點、所教學生的特點,將存在的困惑進行探討交流,力求能最終達成適合我們學校的新課堂創新目標。
打磨課例,共同研討。為了讓我們所學的知識真正落實到教學中,讓資訊科技為語文課堂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我們組就資訊科技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運用,定期舉行公開課,積極探討總結。我校老師認真觀課,虛心學習,學習積極性都非常高。
老師的公開課都運用希沃白板5.0進行教學,透過觀看微課、隨機點名、玩多媒體遊戲等活動,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講,積極融入課堂。這些課堂活動體現了立德樹人的理念,老師們在精準把握語文部編教材理念,深刻理解中學語文課程的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將多種技術與課堂融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平板投影、隨機點名、小遊戲、手機同步授課等資訊科技也被許多老師學習並應用。
語文科組的老師都現場觀摩了這些課例,並在課後召開科組會進行評課,對這些案例實施的優點和不足進行了建議和修改。有一種交流,只有融入,才能受益匪淺;有一種學習,只有投入,才會知道任重道遠;有一種鑽研,只有堅持,才能收穫精彩紛呈。藉著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工程2.0的春風,將資訊科技的便捷與優勢,服務於我們的課堂教學,切實提高課堂的效率與質量。
從學技術開始,緊追科技的腳步,用進步的教育姿態踐行教育創新的理念,多種技術融合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索與研究,八中的老師們正奮力向前。
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5
一、指導思想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了學科特點,採取任務驅動方式,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思考,多運用,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礎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形成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總目標
(1)知識與技能:主要讓學生了解資訊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鍵盤的使用方法、檔案的管理。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學困生提高,使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逐步提高。
三、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資訊與計算機,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資訊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第二單元鍵盤輸入法,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熟悉鍵盤的操作與使用方法。第三單元管理好自己的檔案,主是是讓學生掌握檔案的管理。
教學重點、難點:
①、基礎知識的掌握。
②、各種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③、實踐訓練、操作的有機、靈活運用。
四、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剛開始開設資訊科技這門課程,透過各種途徑的瞭解,一部分學生對電腦的一些基本知識與操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學家里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本學期將針對實際情況將採取不同的措施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與能力。
五、教學進度安排
(見附表)
六、評價工作安排
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考試、考查,評估學生的作品和競賽的方法。不論採用什麼方法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像資訊科技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
評價方法:運用多種方法對不同目標、不同內容進行教學評價,做到評價全面化。評價方法主要有: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優秀表現記錄,任務完成情況等。
評價時機:評價要做到全程化。它必須伴隨於教學過程之中,做到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
評價主體:評價要實現多元化,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師評、家長評等相結合。
評價目的:瞭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
七、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研究措施
為使學生能比較熟練了解、掌握鍵盤與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以上機操作為主,採用任務驅動的等多種教學方法。
1、多動手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能與操作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應用知識,形成能力,透過上機實踐,課後作業練習,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再現式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八、教學措施與方法
1、以學生上機操作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儘量加大學生上機操作力度,做到熟練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認真組織資訊科技操作考核: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雙基考核,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2、注重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並能舉一反三。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啟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3、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4、結合組織相應的競賽提高學生的興趣。
5、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注重輔差、培優、提中
對於優秀生可以適當學一些課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並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對於學困生在課上、課後給予關心、幫助和指導。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九、個人業務學習
a) 大量閱讀教學理論書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b) 認真寫好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c) 積極聽課並做好記錄
d) 積極參加學校的集中業務學習,並做好記錄。
十、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本學期的第十五週:打字比賽
透過開展這樣一次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對鍵盤的熟練程度。
1、賽前準備:準備好比賽用的相關資料。
2、比賽過程:學生利用相關軟體進行比賽。
3、比賽總結:作品評獎。
十一、教研課安排:第16周:成功的檔案小管家
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6
一、指導思想:
此次活動,是為了深入貫徹縣教育局和進修學校關於深入推進資訊科技走進課堂教學、提高三通二平臺的使用效能的有關檔案精神,提高我校參加第二批“遼寧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師的培訓質量,以期達到深入開展資訊科技促進學科教學方法創新的研究,探索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的方向與途徑,培養現代型優秀教師,提高“班班通”的應用水平,推進我校教育資訊化的快速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目標。
二、活動目的
1.促進師生資訊意識的形成。資訊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意識,資訊科技是當代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和技能。
2.促進課程結構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開放性、互動性、共享性、協作性、和反饋及時性等特點,改變現有課程結構的許多不合理性。
3.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幫助學生由依賴書本的學習轉向學會利用資源的學習;由記憶學習轉向意義構建式學習;使學生由依靠老師的學習轉向自主學習;由按部就班的學習轉向具有個性特徵的跨越式學習;由侷限於校內的學習轉向超越校園圍牆的學習。
4.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數字化的資訊媒體由教師展示教學內容的工具、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並把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由課堂上的顯形行為,逐漸轉變為課堂內外教學設計中的隱性行為。
三、參與學科和人員
學科:語文、數學、英語、品社、美術、音樂
教師:
四、參與課型:
(一)說課。
在10分鐘之內,向參會教師介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情、目標與困難、解決教學困難的創新性思路與方法、根據教學思路與方法所確定的整合點、為整合點所選擇的資源與軟體、應用資源與軟體開展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等,重點介紹如何應用教學資源和軟體支撐整合點教學。
(二)展示課。
參會教師展示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融合的課例,重點展現資訊科技支援課堂教學創新、給學習帶來革命性變化方面的應用效果。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各方面技能如板書、口才、組織才能、教學環節的設計等。課堂展示詳略得當、突出重點,資訊科技應用是提高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五、課程情融合活動安排
(一)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全校任課教師
技術支援:
具體實施由教導處負責實施。
(二)活動形式:說課,展示課要求:
(1)參賽材料。每位參賽教師需準備活動課的教學設計(說課、展示課)、教學資源與軟體(教學課件,圖片、音影片、動畫等素材,專題網站,工具軟體等,、說課PPT。)
(2)現場教學媒體。預設教學媒體為互動紅外電子白板
(3)課型及內容自己選定。說課集中進行。展示課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依次進行。
(三)具體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培訓報名與準備階段(11月1日——11月8日)
1、11月1在學校QQ群上釋出“課程整合活動方案“。各年級段進行宣傳發動。
2、11月7日各段各學科開始報名(參加第二批網上資訊科技培訓的教師必須參加)。
3、報名時間截止到11月8日。
第二階段:網上學習階段和課堂展示階段(11月6日——12月13日)
1、11月6日——12月15日,參加培訓教師認真做好網上學習與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
2、12月5日——12月13日,組織進行相關的說課、上課活動。
第三階段:總結與評比階段(12月14日——12月15日)
1、學校總結評比及針對性指導工作。
2、評出校級名師和網培先進個人。
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7
新學年,本教研組將認真貫徹學校的辦學方針,努力踐行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以科學、社會實踐、資訊科技等學科的教師組成教研小組共同完成綜合組各項活動。
一、指導思想:
我們將本作在學校教導處的領導下,團結協作,學習新課標,鞏固發展以前取得的成績,克服對學科接觸晚,許多知識不熟悉的困難,要有進取精神、樂觀積極向上的教研新風貌。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課改完善和深化學科教學常規,組織教師參加課改理論學習和培訓,組織課改研究課和專題研討等系列活動,積極促進本組教師整體素質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逐步把綜合教研組建成有特色的教研組。
二、具體工作:
由於大多教師對自己學科的教學是初次接觸,尤其是科學老師,他們大多都擔任班主任和其他多學科的教學任務,為了搞好本組的教研教學,提高學科的教學成績,我們將積極開展有效的針對綜合學科特點的教學討論活動,在學習及專研教材上下功夫,做到儘早熟悉自己學科的教材,瞭解學科特點,掌握學科知識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
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教師積極討論,結合各學科的特點,搞好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在組內開展教學研討課,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深入探討教學得失,群策群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案例與論文。鼓勵老師要透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並聯系實際積極撰寫教育教學案例與論文。
積極開展看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倡導科學課老師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在學生中開展科技小製作(小發明)、電腦製作活動,並爭取在適當時候在全校進行展示。力爭在小製作和小發明方面打造出本教研組的特色。
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本期工作的重點,我們組將在本期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要求每位老師做好教學“六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向40分鐘要質量。
2 積極搞好第二課堂,倡導綜合學科老師利用自己特點,發揮學科優勢,積極開展在學生中動手動腦的小製作、小發明,利用資訊科技學科開展電腦製作活動。
3 充分利用教研活動,專研教材,吃透教材,請學科專業老師進行教材解讀。上好轉轉課、校內公開課、示範課。
4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裝置實施,讓學生在綜合學科中多實踐、多操作,做完做好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
教研活動時間表
3月上旬 分析各學科現狀 請專家(徐主任)釋疑 分發科學學科的各種表冊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中小學生風箏比賽。
4月下旬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區中小學電子作品製作比賽。各學科之間互相交流 針對綜合學科教材特點查詢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及經念體會,。
5月上旬 討論教材,集體備課,收集學科作品。
5月中旬 半期總結,交流教學得失,制定後期教學進度計劃。
六月 指定期末學習複習考試計劃。
7月 總結
資訊科技教研活動方案8
一、指導思想
圍繞學校工作計劃,有效、有序、有目的地開展電教工作。積極組織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大力提升校園網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深入研究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不斷提高電教工作管理水平,推進我校教育現代化邁上一個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1、發動廣大教師提高校園多媒體的使用效率。
2、組織校級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
3、豐富校園網的內涵,提升校園網的作用。
4、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的電教教研活動。
5、努力做好各種電教裝置的使用、紀錄、維護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裝置建設,滿足教育教學需要。
1、加強日常巡查,保證各項裝置能正常運轉。
2、讓教師能積極參與各項電教活動,從而提升教師的資訊科技素養
3、增加電教軟體的投入,充分發揮電教裝置的作用。
(二)組織校本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提高教師電教水平。
結合校本研訓工作且把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校本培訓放在首位,透過培訓,使教師熟練應用Word、PPT等多媒體課件,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製作課件,不斷豐富教育資源。
(三)豐富校園網的內涵,發揮校園網的作用。
學校建立網站,教師要完善校園網的建設,充分挖掘校園網的功能。調動各部門各教研組和各備課組參與校園網建設,使校園網在學校管理、教師業務提高、學生素質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積極進行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研究。
1、教師要充分認識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生的資訊科技素質將與聽、說、讀、寫、算能力一起為學生終身受用。同時資訊科技與其它課程整合是當前教改的一個熱點。
2、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全國中小學資訊科技考試綱要,努力上好資訊科技課,提高學生資訊科技素質。
四、主要工作
1.二月:制定學期電教工作計劃。
2.三月:每個電教組成員完成一篇電教論文。
3.四月:每個電教組成員上一節公開課。
4.五月:進行第一次全校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訓。
5.六月:舉行電教組會議,總結本學期的學習經驗,成員撰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