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5篇)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5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1)班共有學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學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學生上課發言積極的學生不多,說話能力不是很強,也不夠完整,這學期著重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透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透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位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體會演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透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機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例項,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2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透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教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加減法的提前混編。加減法提前混編的優點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即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從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數量關係。三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加減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為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

  4、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演算法與交流各自演算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

  唸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

  (五)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教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為,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透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資訊輸出,也有資訊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透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資訊,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2

  一、本冊教材的特點:

  1、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教材試圖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以廣泛接觸到數、量、空間、圖形、可能性、關係、演算法等豐富的現代數學世界。

  2、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進而透過學習者群體的討論與交流,獲得數學結論。這樣的課程體系,為確立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創造了良好的課程環境。

  3、建立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材注重問題的探索性,題材豐富多彩,資訊的呈現形式多樣並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於試圖使學生儘快地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發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遊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後,同時也對學習存著一種壓力。他們有著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裡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他們學前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這冊的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體水平一般,兩極分化較明顯,有個別的孩子連一些簡單加減法都不會的。甚至個別學生連數字也不能正確書寫。一週觀察下來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有的上課把腳放在凳子上的。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裡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學期教學的內容及目標:

  本冊教材安排9個小單元,主要教學內容包括:

  1、數與代數: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及認識鐘錶、比較。

  2、空間與圖形:認識物體、位置與順序。

  3、統計與機率:小統計和分類。

  4、實踐與綜合應用:主要有找一找、說一說;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說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整理自己的房間,向同伴說說是怎樣整理的;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怎樣分類,並與同伴說一說;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班中每個小組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等等。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認識0~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並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初步瞭解十進位制,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並能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4、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5、能說出個位和十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6、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7、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並能識別。

  8、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9、初步體驗資料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和方法:

  1、透過比較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的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5、透過2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加減法的學習,讓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具有初步的應用意識。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3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透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透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透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透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透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透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透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透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透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演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七、課時安排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複習………………………………………………約4課時。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4

  一、學情分析

  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中,根據《課程標準》中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水平一”的活動與內容目標要求,把所編的隊形練習、基本體操、走、跑、跳躍、投擲、滾動和滾翻、韻律活動和簡易舞蹈等諸項內容統一歸類,稱為“基本活動”。這些內容,都是一些最簡單的身體基本活動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實用性技能,沒有典型的運動專案。小學一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強,但對體育基本活動的動作概念和方法瞭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動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活動起來,學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和方法,培養正確的身體姿態,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各種體育活動的技術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礎。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把本來較為簡單的動作教的複雜化,也不宜以競技性運動專案的訓練手段運用於基本活動的教學。

  二、教學目標

  1、瞭解體育課和鍛鍊身體的好處,知道一些保護身體健康的簡單方法。

  2、學會一些基本活動、遊戲、韻律活動和舞蹈的方法,發展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

  3、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遵守紀律,與同學團結合作。

  三、教學措施

  1、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認真備課,以學生練習為主,並有計劃、有組織的`鍛鍊學生身體。

  2、多運用體育小遊戲,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和運動能力,發展學生速度、耐力、靈敏、協調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及時進行考評,利用語言激勵學生,提高練習的效果。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5

  一、本冊教材分析:

  (一)20以內的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比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第一課《捆小棒》,重點是對位值概念的理解,這對後面數與計算的學習有著關鍵性的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透過觀察、計數、操作等數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的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的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法、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從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的第四課《小貓釣魚》就開始加、減混編了;從篇幅看,混編的佔六成。加減法提早混編的好處有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如,小女孩套圈遊戲的情境(第28頁),可以問“套中1次,沒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幾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問“投了4次,沒套中3次,套中了幾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沒套中幾次?”列出4—3=1或4—1=3。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如從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事實上只是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相同的數量關係。三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加減混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為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希望這樣的編排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同時讓學生一開始學習數學,就能夠逐步體驗數學知識是具有相互聯絡的整體。

  4、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演算法與交流各自演算法的時間和空間。第七單元第三課“有幾瓶牛奶”、第四課“有幾棵樹”、第五課“買鉛筆”等實際問題都是施展演算法多樣化的精彩例項;前兩節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後兩節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就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的。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認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四)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數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為,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本冊教材把分類歸到統計的領域。不論是第四單元《分類》,還是第九單元《統計》,都要重視對過程的經歷和體驗,積累分類和統計活動的經驗。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3人,學生年齡小,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經驗,如數數、寫數、分類等。由於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學生上課時不愛專心聽講,參與意識不強,對課堂常規和一些組織形式不熟悉,很少有傾聽、交流、閱讀、書寫的交流技能。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6

  一、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漢語拼音”“識字”和“課文”四個部分組成。為了方便識字和閱讀,生字和課文全部加註了拼音。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共兩部分,主要透過圖畫讓初入學的兒童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的姿勢,重視用眼衛生並在實踐中養成“姿勢不對不讀書”、“姿勢不對不動筆”的良好習慣,另外就是使學生從小學會愛惜學習用品。

  2、漢語拼音,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能默寫聲母、韻母並抄寫音節,在四線格上寫得正確、工整。

  3、識字,分2組編排,每部分每課都配有一幅情景圖,這樣按排不僅能使學生情景圖集中識字,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課文,共安排14篇課文,分6組編排,每篇課文均由圖、文、生字表、練習、筆順圖、描紅六部分組成。14篇課文中隨課文教學識字305個,寫字168個,課文部分具有頭緒簡、篇幅短、內容新、插圖美、作業準的新點,具體表現在:

  (1)入選課文篇幅短,而且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活潑,插圖新穎有趣。

  (2)每篇課文均為全文注音,這樣安排既可複習漢語拼音,幫助學生識字,也有利於進行朗讀、背誦、訓練、培養閱讀能力。

  (3)課後練習都是兩次,一次是朗讀,背誦或複述,一次是有關漢字基本筆畫的學習和按筆順描紅。另外,每組課文之後安排了一個練習,練習的內容包括認讀生字,鞏固漢語拼音,複習筆畫、筆順,進行詞、句訓練和說話訓練。6個練習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二、班級概況:

  全班學生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於學習更說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三、教學要求:

  1、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認對、讀準聲母、韻母。

  (2)能準確地拼讀音節。

  (3)能說出聲調符號的名稱,讀準四聲,學讀輕聲。

  (4)認識四線格,能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3、識字寫字:

  (1)培養寫字興趣和良好寫字習慣,準確認讀305個生字。

  (2)說出基本筆畫的名稱。

  (3)能按筆順在四字格里書寫、默寫168個生字,做到書寫正確、規範,姿勢端正、卷面整潔。學會按照田字格里的範字寫字。

  4、口語交際:

  (1)能看圖用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名連貫的話回答問題。

  (2)能按照圖意用幾句連貫的話講一件簡單的事件。

  (3)能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聲音清楚,態度大方。

  5、閱讀:

  (1)能聯絡課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2)認識句號、問號、感嘆號,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等不同的語氣,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連、輕重。

  (3)朗讀、背誦、指定的課文,分出角色朗讀對話。

  (4)正確地複述課文、語句連貫。

  (5)能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7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32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透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絡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透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8

  一、教學內容:

  (一)數與代數

  1、海底世界-- 數數

  2、快樂的校園 --10以內數的認識 (1)1-10各數的認識 (2)0的認識

  3、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10以內數的加法 (2)10以內數的減法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4)探索規律

  4、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1)11-20各數的認識 2、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5、小小運動會 --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1)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2)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

  (二)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柱和球的認識

  2、有趣的遊戲 --圖形與位置 (1)左右、前後、上下方位的認識 (2)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三)統計與機率

  1、媽媽的小幫手 --分類與比較 (1)按指定標準和自選標準分類 (2)比較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 遠近、寬窄、粗細、厚薄

  2、我又換牙了--統計 (1)簡單的資料整理(2)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初步認識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實踐活動 找找周圍的數

  2、教學廣場 找規律

  3、數學廣場 簡單組合問題

  4、實踐活動 大蒜有幾瓣

  5、雪山樂園 --總複習

  二、教學目標:

  1、 數與代數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 ”、“=”、“ 〉”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2、空間與圖形

  (1)、透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辨認從正面、側 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統計與機率

  (1)、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2)、透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20以內的數有關知識的理解

  (2)、加深對分類與比較及統計方面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

  難點:統計

  四、課時安排:

  海底世界

  --數數…………………………………………1課時

  (一)快樂的校園

  --10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二)媽媽的小幫手

  --分類與比較…………………………… 3課時

  實踐活動

  --找找周圍的數………………………… 1課時

  (三)走進花果山

  --10以內數的加減法……………………14課時

  數學廣場………………………………… 1課時

  (四)誰的手兒巧

  --認識圖形………………………………2課時

  (五)海鷗回來了

  --11-20各數的認識………………………3課時

  (六)有趣的遊戲

  --圖形與位置………………………………3課時

  (七)小小運動會

  --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16課時

  數學場……………………………………… 1課時

  (八)我又換牙了

  --統計……………………………………… 2課時

  實踐活動

  --大蒜有幾瓣…………………………………1課時

  (九)雪山樂園

  --總複習…………………………………5課時

  五、具體教學措施:

  1、 在教學中,注意選取密切聯絡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構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

  2、 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

  4、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啟發學生從興趣習慣、合作交流、知識技能、問題意識、發揮潛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評價與反饋中,逐步培養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的能力。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9

  一、 情況分析:

  因為學生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裡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總複習。在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的教學中,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全冊教學重點、難點是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二、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提高質量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真正做到備好課、備好學生,因材施教,教學中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放手多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說、敢做”的習慣。

  3、上課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於精彩的發言給予不同層次的獎勵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利用家長聯絡本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和溝通,適當交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0

  一、本冊教材的三維達標點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知識方面。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物體的位置關係,培養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本冊教材編排內容與可利用資源

  本冊教材有九個單元。主要知識點有10以內數的認識,11~20各數的認識,10以內加減法,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除此之外,還有比較多少、高矮、長短;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初步認識鐘面等。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廣發的應有,是計算多位數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本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教學難點是數感的建立,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掌握及用數學。

  教學關鍵是利用主題圖,實物,圖片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數學素養。

  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有實物,圖畫卡片,數字卡片,圖形卡片口算練習卡,計算圓盤,計數器,絨板,鐘面,方木塊小棒,數位表等。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有實物,圖畫卡片,數字卡片,圖形卡片口算練習卡,計算圓盤,計數器,絨板,鐘面,方木塊小棒,數位表等。

  根據課標精神,在教學中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透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三、課標與教材所面向的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一年級學生由於剛剛從幼兒園畢業,踏入小學校園,活潑好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我覺得在教學時,應主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再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主要任務有以下幾點:

  1、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做好準備,把需要的書本、學具擺放整齊; 聽課:坐得端正、認真思考、仔細傾聽別人發言等; 發言:先舉手,老師允許後才站起來回答,回答問題響亮完整; 書寫:格式正確,字跡端正、工整。

  2、數學能力的培養,認真觀察、仔細計算、積極思考等。

  3、培養數感。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到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等。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透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透過比大小、比長短、比高矮,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在10以內加減法之後,透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等等。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

  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難點是進位加法,即要學好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算產生積極影響。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數一數活動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透過具體情景體驗與參與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經歷數的分和合的實踐操作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透過讀一讀、寫一寫會讀寫0—20各數。

  2、透過演示、操作、表述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經歷計算、同伴交流、總結能比較熟練地運用適合自己的演算法正確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經歷加減法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實物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5、透過課堂觀察、講解、組織學生討論總結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四、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願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和網路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本學期本人的工作目標

  我決定以一個新人的姿態從頭開始。在平時的工作中,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極大的熱情愛工作、愛學生,尊重身旁的每一個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2

  一、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從整體上看,大多數學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對數學學習有很高的興趣,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比較好,能夠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班中部分學生的聽講習慣不是很好,注意力很難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對於一些特殊的學生,要走加大和家長的溝通,瞭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後,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縣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透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資訊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共有學生50人。由於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比如進學校不穿拖鞋、不亂丟紙屑等都沒有養成習慣。由於年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但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發現他們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透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領域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瞭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經歷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瞭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2、數學思考領域

  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20以內數的資訊做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學生在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解決問題領域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初步瞭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情感與態度領域

  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絡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它目標的實現);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比單純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更為重要。

  四、本冊教材編寫的基本特點

  1.教學素材來源於學生的現實,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現實的——與學生直接相關的,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

  學生願意思考,樂於接受;

  引入數學問題(如P7例1、P18例1);

  引導學習思路(如P71第11題);

  激發學習興趣(如P26例1、P54主題圖)。

  2.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數學知識不宜以定論的形式出現,培養兒童的問題意識(如P10例1、P81主題圖);

  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學生自主探索搭建認知平臺(如P17第9題);

  體現開放性和多樣化,讓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為學習行為與學習要求(P16第8題,P89第3題)。

  3.內容呈現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讓學生親近數學,瞭解數學,喜歡數學,樂於學習數學;卡通、漫畫、圖片、表格為主,文字以對話出現。

  有利於學生“(動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

  課堂活動

  作用: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討論交流的機會;

  課堂活動與教學活動、練習活動的聯絡與區別;

  主要形式:操作、遊戲等。

  4.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個體與集體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

  P16第8題、P62第4題,認識周圍的數、我有一雙小巧手。

  貼近兒童生活,注意適用性與開放性;

  展現過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西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5.體現學法,利學利導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學生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展示兒童的思維過程;

  ——允許兒童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問題。

  認真聽講,課堂練習、課後作業仍然是重要的學習方式。

  6. 注重數學文化,培養數學興趣

  數學文化是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

  數學文化包括數學簡史,數學趣聞,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的影響……

  體會數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冊兩個數學文化:P58“分類”和P80“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4

  一、現狀分析

  今學期我主要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本年級共有學生58人。絕大部分同學都進入過幼兒園,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個別學生的數學成績比較差。因為讀幼兒園時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養成不太好,因此影響了學習。今後一定要加大力度培養他們的養成教育。但總體上來看,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年級。

  二、目標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

  3、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

  4、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地口算和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

  6、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4、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5、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5、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

  6、課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優生吃得飽,學困生學會所要學的知識。

  7、分層佈置作業,做好培優輔差工作。

  8、規範好作業格式,重點抓好養成教育。

  六、 教學安排

  一、 生活中的數…………………………7課時

  二、 比較……………………………… 5課時

  三、 加減法(一)………………………16課時

  四、 分類……………………………… 2課時

  五、 位置與順序…………………………4課時

  六、 認識物體……………………………2課時

  七、 加減法(二)………………………15課時

  八、 認識鐘錶……………………………2課時

  九、 統計…………………………………2課時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5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教育和諧均衡發展為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深入開展細緻全面的教學管理,進行紮實有效的教學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38名學生,其中男生38人,女生12人。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於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於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佔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時間短。

  為此本學期計劃特定如下:

  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透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教學措施

  1.一年級學生的計算學習要和意義理解與思維訓練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計算策略的最佳化和算理的滲透,同時在計算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思維的訓練。

  2.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對學習物件的直接感知。 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學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該加強學生的實際感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把握數的意義和運算的意義,發展數感和符號感。擴大學生的資訊貯備,提供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探究數學的生活情景,給學生機會在實際情景中感知、操作、認識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學習數學。

  3.空間觀念的培養要把握好度,在具體和抽象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緊密和學生的動手操作相聯絡,可以透過觀察、接觸(摸、折、剪、拼等)等各種手段來讓學生認識幾何形體,建立空間觀念。同時,要將生活材料數學化,在具體、半抽象、抽象之間建立一座橋樑,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在教學中要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已經作為數學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隨著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滲透。

  5.《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 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5、分類…………………………………………………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8、認識鐘錶……………………………………………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12課時

  10、總複習………………………………………………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