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研討總結> 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研討總結

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研討總結

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研討總結

  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研討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研討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為了根本解決中小學生負擔太重以及義務教育短視化、功利性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是關係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的重大課題,也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的關鍵抓手。目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嚴重違背了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減負中的“負”即“負擔”,指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課標要求、額外增加的部分。學業負擔則既包括學生的課業負擔,又包括了非課業的校外、線上教育帶來的負擔,同時涵蓋由此引發的心理負擔。學業負擔是客觀負擔和主觀負擔以及校內外、線上教育等不同形式教育帶來的負擔的統一。作為基層學校,如何有效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是值得我們每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一、增學校課程管理之效,減校外盲目培訓之負

  “課程在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問題的衍生與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課程以學校制度性安排和教師的教學性實踐為中介,對學生的學業負擔狀況施加有力影響。”首先要發揮學校對課程規劃管理的功能,這裡的課程規劃包含對“三個課堂”的規劃,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設定第一課堂,關注課堂質量,立足校情、師情、生情作好第二課堂的規劃與設計,推動學校資源重組,倡導家校協同創新,作好第三課堂的實踐與探索。其次是透過較全面完善的課程規劃與管理,為學生搭建全面發展的平臺,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習的主戰場。最後要端正教師思想,規範教師行為,使教師從思想高度上認識“雙減”的意義,同時深刻領會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守住師德底線,不在校外參與各類輔導培訓,全身心投入學校教育事業。只有真正發揮好學校的主體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作好學生全面發展的規劃與設計,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增學校規劃管理之效,方可緩解校外盲目培訓之負。

  二、增教師課前備課之效,減低效課堂之負

  傳統意義上認為,“教師是學生學業負擔的誘因之一,這種教師認知學業負擔的方式使得教師容易把自己放在與社會、家庭等同等的地位,稀釋了教師對學業負擔過重應當承擔的引領性責任,讓教師處於與學生對立的.被動地位,更不利於教師積極有效地探索和解決減負提質問題。教師認知學業負擔的立場迫切需要從學業負擔的誘發者轉化成為減輕學業負擔的核心責任人、重要推手”。如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教師的教學活動首先表現為備課。教師在備課中必須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抓實抓好備課組活動,推行“集體備課,資源共享,課後反思”的備課制度,透過發揮集體備課的智慧將課堂效率最大化。同時,透過集體備課還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上解決備課組團隊內部教師結構差異帶來的教學效果差的問題,弱化因差異產生的負擔,使有經驗的資深教師資源共享,新手教師可以快速上手,教育教學步入正軌。

  三、增課中學生主動學習之效,減課後加碼之負

  亞里士多德認為,“求知是人類的本性”,學習是學生求知需要迸發的自覺自發行為,即使在這個過程中遭遇困惑依舊能愈挫愈勇,這種基於求知需要勤奮主動地學習和發展不是負擔,教育者不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加給學生任務並且使學生體驗到過重壓力才是負擔。因此,“減負”並不代表純粹快樂的寬鬆教育和簡單化學習,而依然提倡學生透過勤奮求知,在適當的壓力中激發自我效能感、稟賦和發展潛能,從而體驗成長中的奮鬥、努力和自我實現所帶來的幸福。在研究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主體,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這樣既能實現課堂效率提升,又能降低對學業負擔的感知。教師要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探索符合學科特點、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法與學法,要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意識,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段、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充分借鑑已有課堂模式的基礎上,研究校本化的教學模式。此外,教師還要有課型研討意識,透過課型研討、同課異構等方式,對不同課型展開研究。學生在課堂主陣地獲得了有效的學習,培養了必要的能力,獲得了必要的價值感,課後補課自然就不再成為需求。

  四、增課後作業研究之效,減學生沉入題海之負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必要補充,既可以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又可以對學生課堂學習進行鞏固、拓展、提升。作業設計與佈置也反映了教師對教學的理解與設計的理念。而對大部分學生而言,作業是他們學業負擔的主要來源,因此必須研究、設計、佈置高質量的作業才能有效減輕學生學業負擔。首先,學校層面出臺關於作業管理的相關制度,包括作業佈置要求、作業批改要求、作業公示制度等,年級組要協調各學科備課組,從量上做到總控制。各學科研究基於課程標準的作業是減負最科學也最有效的一個環節。其次,各學科組要基於課程標準,認真研究作業,精選題目,要求作業中充分體現課堂的三個維度檢測功能,使學生透過完成作業,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有提升。同時,要與課堂教學充分結合,起到檢驗課堂效果的作用。再次,各備課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精準佈置分層作業或個性作業。

  五、增課外綜合實踐活動之效,減家長焦慮之負

  20xx年秋季開學後,課後服務工作正式啟動。這給學校提供了較為充分的空間,可以規劃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要作好課後服務兩個規劃,

  一是規劃好一週五天的內容,其中包括課業輔導、體育課外活動、社團活動及綜合實踐活動;

  二是作好一天兩小時的規劃,要求所有活動有主題、有計劃、有教案、有反思、有總結,努力做到系統化、規範化,防止碎片化、隨機化。高質量的課後服務,不僅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問題,而且還能使家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學生放學後無人監管而產生的焦慮心理。

  “學生髮展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如果僅是過度強調智育構面的價值效用而忽視其他構面的影響,則勢必加重學生的‘智識負擔,遮蔽學生人性的本真發展。與此同時,在課程結構中,過分強調認知類課程的現象普遍存在,而社會實踐類課程則鮮有重視。”基於此,我校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系列課程,以20xx年教育部頒佈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為指導,編修了《西安經開第一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指南》。本指南由六大板塊組成:認識自我、強健體魄、社會文化、自然科學、藝術素養、創新實踐,共有48個主題,採取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週末和暑期休息時間,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等各個方面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觀察、記錄和思考中,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分析並解決問題。此外,我們還充分發揮家長資源,透過各年級各班家委,圍繞育人目標,開展一系列職業體驗、社群服務、愛心關注、走進社會、走進自然等社會實踐活動,形成了特色的綜合實踐課程體系,做到了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並轉化為活動主題,透過探究、服務、製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為孩子的成長長遠謀劃,有規劃支撐,有課程依託,有活動落實,有階段評價,真正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不僅使綜合實踐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更使學生在減負後獲得的自由支配時間裡,在學校的指導下做有意義的活動,較大程度緩解減負後家長產生的心理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