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_讀《穆斯林的葬禮》的感想作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一、書籍簡介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二、內容簡介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梁亦清,原是回族底層的琢玉藝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璧和次女冰玉。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因摔碎了梁亦清做的碗而決定留下當學徒。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買賣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著的玉坨上,寶船被毀,人也喪命。為了抵債,梁家將奇珍齋轉給落井下石的匯遠齋老闆,韓子奇則為了報仇潛伏到“匯遠齋”當了學徒。

  三年後,他學有所成,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璧,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碰巧遇上農村裡被日本人帶走中途逃走的中年婦女,便認這婦女為大姐,讓長子天星喚她姑媽。

  之後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珍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因情感受挫,執意離開,便不顧姐姐反對,與姐夫一起前往英國。在倫敦,亨特的兒子奧利弗愛上了冰玉,但奧利弗在倫敦大轟炸中不幸喪生,冰玉在孤獨、傷心的情況下愛上了韓子奇,並生下私生女新月。

  戰後一同回國,姐姐君璧不容母女倆,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發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為梁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這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而哥哥也因母親的心計所使,沒能和自己喜歡的同事結婚,而是娶了新月的同學,當發現時,一切都來不及了。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哥哥,嫂子挑起了家裡的擔子。後來韓子奇,梁君璧相繼去世,韓天星也有了一雙子女。多年以後,冰玉回來了,但一切都也已經物是人非。

  -------------------------------------------------------------------------------------------------

  三、作者簡介

  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國家一級作家,197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發表第一部小說《不要忘記她》,1987年創作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該作於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198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當選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港澳百科全書》編委、開羅國際電影節評委。

  -------------------------------------------------------------------------------------------------

  四、《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0篇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穆斯林的葬禮》200字到1500字的讀後感30篇,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採用“Ctrl+F”查詢自己想要的內容。

  第1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00字

  一如從前般,還是歷經了數月終於看完了這本在案頭堆放了很久的《穆斯林的葬禮》,說它是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作品確不為過。

  掩卷,久久沉思,雖然穆斯林文化是我從未涉足過的陌生領域,可文中那些人物的形象卻那般豐滿的躍立心中,那個將玉視為一生的執著的梁亦清,是不是也是穆斯林文化中的一份象徵?

  師傅梁亦清在畢生鍾愛的事業裡倒下了,那麼韓子奇呢?他只能忍辱負重的去挑起那一切,還有師母,還有師妹梁君壁和梁冰玉等著他去保護。特定的條件下韓子奇與君壁相濡以沫一起挑起了梁家”玉“的事業。而至最後繁衍出來的糾糾葛葛卻又不知在穆斯林的文化中代表著什麼?

  第2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00字

  淡淡的陽光照著,透過樹枝,投下幾塊淡淡的影,心中不免多了些說不出的感覺。昨天讀了《穆斯林的葬禮》,挺厚的一本書,我一直在懷疑有沒有勇氣把它讀下去。在讀到200多頁時,我發現我放不下它了。

  裡面的每一個字都好像一滴血,像一把刀。

  人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夠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我不敢想象作者霍達是經歷了多少苦難。

  霍達透過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無情的諷刺了當時的社會:黑暗,宗教不平等,人不平等……講了一個又一個悽美而酸楚的動人故事:因為宗教問題,韓新月不能和真心愛著的人在一起,最後因為心臟病而遺憾的死去;由於人人不平等,韓天星不能和自己愛的人結婚,新娘卻換了一個根本沒和他怎麼打過交道的人,使他抱憾終生······

  穆斯林的葬禮,讓我親進了燕園;穆斯林的葬禮,讓我知道了未名湖,未名湖上的畫舫;穆斯林的葬禮,讓我明瞭了自己的生活有多幸福,使我更珍惜自己的生活。

  政治家們,你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呢,現在真的做到人人平等了,宗教平等了嗎?

  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都該反思一下自己呢,每天抱怨生活不幸福,可到底是不幸福還是自己不懂得去珍惜。

  我們要更努力,去創造自己更美好的生活!

  第3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00字

  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手上沉甸甸的,合上這本書時淡淡悲傷和壓抑久久蕩在心頭。霍達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

  質樸無華的葬禮讓我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在我的眼前,宗教的傳統,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

  故事的開端從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老人帶著年幼的韓子奇引出,墓地裡楚雁潮緩緩的琴聲與天上的新月相交輝映著讓這命運的舞臺緩緩落幕,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場終結了,而當我靜靜回首書中的一幕幕,‘玉王’韓子奇艱辛的創業,對玉的執著,對感情的無奈,直至死前含淚而終。

  有著不同觀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為信仰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帶著新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梁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徵,卻漂泊他鄉;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媽終究守候著一家人直至病死;韓天星和陳淑彥這對被命運硬拼成的夫妻帶著悲傷活著;而那個十九歲的花季聰穎美麗的少女韓新月卻因先天性心臟病早早凋謝了生命之花,那一輪新月之下,楚雁潮緩緩的拉著提親……

  在文章的最後:‘梁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裡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留於我心底的是對未來的一個憧憬,一個新的希望,期待著幸福與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個熱愛生活的早逝少女。

  第4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000字

  今天,我閱讀了霍達老師的《穆斯林的葬禮》很有感觸。

  《穆斯林的葬禮》講述了一個家族六十年的盛衰興亡,三代人的命運沉浮。而最終,這個家族也演變成了悲劇。在書中,霍達將回族人對玉的那種痴迷,對宗教的信仰,對人生真諦的追求,描寫的淋漓盡致,令人蕩氣迴腸。如:新月死後的悽慘,家裡人的泣不成聲,楚雁潮的獨守墓地,以及新月的親生母親梁冰玉結局時的悽婉與無限悲哀,都無一不在扣動著我的心絃……

  書中的女主人公韓新月讓人心馳神往,她的確是如一輪新月一般,清新脫俗,純真善良,而又敢於衝破家族觀念追逐自己的理想。她是美的,是新穎的,卻又是可憐的。在北大上學的歲月,一切莫不靜好。畫舫平臨蘋岸闊,飛樓俯仰柳陰多。央鏡光澄風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她青春,她優秀,她出眾。她有一個美好的家庭:爸爸,媽媽,哥哥,姑媽,都是她親密的家人;她有一個可以訴說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摯的友情;她還有一個懂她的戀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對於她這樣年齡的少女來說,美得如夢如幻。

  可惜命運不會永遠眷顧她,美麗的花兒還未及綻放,便遭遇了傾盆滅頂之雨,年幼的新月被發現患有心臟病,整個家也跟著頹廢,而給她致命的一擊是,她愛了二十年的母親卻不是她的親生母親!且她的媽媽,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巨大阻礙下,新月仍然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詩人艾青說:理想狡猾的像蝴蝶。但它卻會一直存在於你的生命中,直到你的呼吸停止。理想,是靈魂的伴侶,是人的一種至高境界。就像書中所描述的一般,它就是超越了生命,並居於生命之上的。而它,難就難在,你可以擁有它,卻不可以接觸它。無論是逆水行舟還是淋著暴雨奔跑,困難,永遠都不能成為你放棄它的理由,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緊拳頭,繼續向前衝!高中三年,漫長而短暫,我的理想就像前行路上的一道光,不懼風雨,始終為我指清方向。而我,亦如奔跑中的新月,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穆斯林的葬禮》就是這樣一本書,在冷靜敘述故事的字裡行間,給我們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一個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軌跡,是一本藝術,是回族人的驕傲。讀它,是徜徉在一條穆斯林的長河,是一個藝術享受的過程,是一個靈魂昇華的過程。

  霍達曾這樣描寫自己的寫作狀態: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曾費盡心力塑造的主人公,看似陌生新穎,其實誰身邊沒有一個“她”呢?有時甚至自己就是她吧!人生在世,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那也是幸運的。因為她畢竟經歷了對自己心靈冶煉的過程,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更何況她還活出了自我的狀態,真我的追求。人就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啊!

  人生匆匆,若能讀懂一本書,讀懂一個故事,讀懂一個人,那也是非常愜意的一件事吧!走進她吧,走進《穆斯林的葬禮》,你會發現一個從未有過的世界。然後你會堅定的告訴我,不負此行!

  第5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500字

  在我們的生命裡,時間是經,空間是緯,細細密密地織出了一連串的悲歡離合,織出了極有規律的陰錯陽差。“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後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歷史是認得足跡,但並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於正視自己的歷史……”

  “奇哥哥,我們是人,活著……就應該像一個人,有愛的權利”這,是幸福,是希望,還是痛苦的呢喃,是人毀滅了人,還是人拯救了人?他們真的能相愛嗎?對於一個有婦之夫的男人來說,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是《穆斯林的葬禮》第一次愛的狂潮,這種狂潮來的是機緣巧合呢?還是命中註定,我無從贅述,但我認為愛本身沒有錯,錯就錯在你的這種愛是否與客觀環境相協調,相適應。否則,就會受到命運的捉弄。

  韓子奇本身就有自己的性格弱點,而這種性格使他在事業上(玉器)相當成功,但在命運和情感上無能為力。回顧他走過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一直都在“錯誤”中跋涉,一直都在受別人“左右”。他不是回族穆斯林,卻要跟隨“篩海”吐羅耶定巴巴跋山涉水去朝覲;他與梁君璧之間沒有愛情,卻奧一蹴而就的結婚;作為一個已有妻子的丈夫,他本不嫩接受別人的愛情,可他卻鑄成了打錯;不過這種錯誤的演變有它自己的歸宿——塑造了一個冰雪伊人的少女,韓新月。

  韓新月是純潔美麗的。她有朝氣,有美好的夢想。她堅強,自信,不肯向困難低頭。她遇到了楚雁潮。在北大的三年中,她是他的學生,他是她的老師。他在他們的心田播下了愛的種子。他憧憬著,在她學業有成,事業有望時贈給她那首卡爾·馬克思贈給燕妮的詩,然後一起談夢,書夢,一起泛舟文學的海洋。照這樣下去,他們愛情是美滿的,他們也應該是幸福的。然而,現實就這麼殘酷,他們還來不及享受愛情的愉悅,就被現實撕扯的體無完膚。也許殘酷也是一種美,一種殘缺的美。正因為月缺太多,人們才格外喜歡月圓。

  人世間是充滿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的。拋開其它,就連韓新月這個美麗純潔的女孩身上,也有讓人為之扼腕可惜的矛盾。一方面,她在形象氣質,在學業上是完美無瑕的,而另一方面,她在身體上又有致命性的疾病——先天性二尖瓣閉鎖不全。

  “人真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在最艱難的時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食物,也不是藥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線希望。沒有愛,沒有希望的人生還不如死……”愛是光,被愛是光。愛情是“一個多麼崇高的字眼,她憧憬過,她嚮往過,她思索過,但……”。“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忌……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所以他及早告知了他,想喚起她的求生意識。

  但還是有力量使他們分開,甚至使她加快的走進了穆斯林的葬禮。這種力量到底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民族信仰的不同,抑或是韓太太心中的“鬼”在作祟。“民族信仰不同”只是她的一個藉口。而這藉口在韓子奇臨終前吐露身世後也不攻自破。韓太太的滿腔怨恨驅使著她讓新月不容易:新月上北大,她處處刁難。最後以給天星娶媳婦為由,狠狠“割”下韓子奇心頭的一塊“玉”肉;新月能早早走完人生,也與她的這種恨有關。正如人們常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恨也有它的根源——她愛韓子奇。而韓子奇背叛了她,辜負了她。她恨韓子奇對他的無情,很她小妹。以至於恨韓子奇和她小妹生下的新月,甚至恨新月所上的那所北大。這正應了一句話——因愛生恨。愛可以使一個人永生,很同樣可以使一個人死亡。

  這就是一種矛盾,愛與恨的矛盾,種族間的矛盾,身份地位之間的矛盾。這都是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痛。有時候,我就想:人為什麼不能大膽地去愛一個人,去和每一個人做知心朋友。為什麼處處受到風暴的襲擊,受到一些無辜的傷害。

  人是社會的,幹壞事不能隨心所欲,做好事也不能隨心所欲。最好把積極的愛恨情仇與客觀環境融為一體,否則,那將是一種痛,一種負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國的人口太多了,多得以至於我們不能尋找一處世外桃源來過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最後,我再告誡我們青少年一句:在花季雨季這段美麗的時光中,戀愛應該學會感情與理智的和諧,內心與環境的和諧,“戀”業與學業的和諧,做不到這三點,切勿去嘗試。

  第6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天地之間,久久迴盪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合上《穆斯林的葬禮》”,我的心中久久不能釋懷。是為新月,是為韓子奇,是為楚雁潮?或是這書中出現全體…….

  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穆斯林玉器家庭,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交錯又扭曲的愛情悲劇……

  提筆寫下這段文章時,我內心實在是五味雜陳:那艘耗盡梁亦清必生心血的寶船,必定被他的血染的刺目吧?韓子奇接過那副“玉王”牌匾時,必定激動吧?…….直至新月之死,狠狠撩撥了我內心最深處的那根弦,我不住丟開書本,嚎啕大哭……..但是,下筆卻無言,只有無盡的憂傷及回味。

  新月是我在本書中最喜歡的人物了。她如同一輪最皎潔的明月,純淨如水。她雖患有重病,但她卻沒有絲毫的對人生的期望,她,不是林黛玉。她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啊,遇到楚老師,是她最幸運也是最不幸的一件事。是楚老師,在她最低落,最黑暗的時候,如同一座燈塔,照亮了她的世界,給這個有著太多的苦與厄運的女孩帶來了希望,帶來了光!可惜,新月還沒有盼到那本與他名字並列的《故事新編》出版,沒有盼到晨曦到來的他!

  這以玉為紐帶的世界,盡歷了太多苦難。如同那風雨中縹緲的小舟,漂泊無依!“剪不斷理還亂”的愁,從與梁亦清那最後一口留在寶船上滾燙的熱血,到100箱美玉漂泊海外;從奇珍齋的敗落,到新月之死;從玉王牌匾被奪,到韓子奇之死……..那曾經是多麼皎潔的月光啊,卻生生墜入了九泉之下!

  但是,也許是主的憐憫,當梁君璧緊緊摟住結綠時,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這延綿了三代的世界,如同浴火涅槃的鳳凰,迎來了新生!

  永遠別抱怨自己的苦,新月在懷著一顆殘缺的心,尚且能微笑面對生活,何況我們?

  每當我再次開啟這本書時,那字裡行間流淌著那首《梁祝》;能看到未名湖畔的白雪紛紛。我知道那是月光,那握不住的月光,對著世界最後最後的眷戀。備齋裡,形單影隻的他,卻無法感知到,著月華如練了!

  儘管孤雁丁零,儘管備齋中永無月下,醉裡挑燈看劍;但那束握不住,留不下的月光,仍舊眷戀著,固執的撒在那本,《故事新編》旁。

  第7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在學校,我歷經了數月終於看完了這本《穆斯林的葬禮》,讀完後,我感慨萬千。

  印像最深刻的便是韓子奇因為戰亂而帶著他視諾生命的那些“玉”逃到英國,和冰玉似是有意,又似是無意的結合在了一起。而又因為終是思鄉心切,在動盪平息過後帶著兩歲的女兒新月回到故居的那些情景。

  韓子奇向妻子坦白著他和冰玉的一切,而這個普通的穆斯林女人像所有脆弱的女性一樣,當他十年間堅守著自己的情感,守著家等著一個人的歸來時,看到的卻是如此沉重的打擊,而這傷害的卻是她在這世上最愛的兩個人,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妹妹,她的心痛可想而知。

  韓子奇愛女如命,可月兒心中對母親的那份佰生與敬畏,總是想著她能早日長出堅實的翅膀。她很順利的考進了北大英語系,她想著從此以後就可以自由翱翔在廣闊的藍天下了,那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她踏上了光彩奪目的人生列車。

  楚雁潮是她的老師,更是一個痴愛她的男人,要不是因為她生命垂危,他怎麼捨得過早的去表白。他心中唯一想著的便是挽救她,不惜一切代價。是他燃起了新月生命的火苗,她勇敢的與他一起與病魔抗爭著,因為他,她對未來依然充滿了憧憬。

  一個穆斯林家族,隨著新月的死亡也幾乎衰敗。穆斯林的葬禮,埋葬的何止是一個年輕的生命?殞落的又何止是一個韓新月?

  第8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懷著對穆斯林民族的虔誠,和著如泉的淚水,一口氣讀完了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夜深人靜,掩卷和衣而眠,久久不能入睡。及至深夜,抑或是夢,我竟和書中的人物融合在了一起,引領我在心靈深處,隨主人公走過了一段,悲歡離合的人生旅途。晨一醒來,淚竟還在面頰上流淌,趕緊提起筆,把我這段似幻似真的情感經歷記錄下來,權作對書中人物逝去的哀悼。真主安拉,願他們在天堂幸福的安息吧!

  《穆斯林的葬禮》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為時代背景。展現了一個家族三代人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使我們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作為一個穆斯林家庭,作為一個譽滿京城的玉技大師,有了更深的理解。甚或代表著整個民族的命運。

  小說採用時空交錯的結構發法,圍繞一個主線,使情節的發展更曲折,更吸引人。作者注重煉字,長於繪景,善於對人物內心細膩的刻畫。作品既波瀾壯闊,又生動感人。

  新月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人物,她冰清玉潔、美麗聰慧又進步向上,彷彿一個天使。但她命運不濟,在對愛情,對未來充滿希冀中隕落了,令人淚下。楚老師與新月的愛是純真的,堅毅的,堪比梁祝。

  冰玉與子奇之間的愛,是戰爭催生的。雖不合人倫,然也合人情,也是對戰爭的無情控訴。

  第9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是我所讀的書中,印像最為深刻。我相信,許多讀者都有我這樣的感觸:剛天始,當“穆斯林的葬禮”映入眼簾時,便想:怎麼膾有一本寫葬禮的書,真奇怪!可是,一旦翻開這一本書後,你就全心全意地被它所迷,跟著它的酸甜苦辣,彷彿你就是書中的主人公的朋友,他遇到傷心事,你哭;他開心了,你便笑了。

  這本書所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的家庭,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它透過一人玉器店的興衰,講述了一段曲折,坎坷而又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我不能不在書中流下眼淚,我想:讓這晶瑩的淚水伴隨著這玉的長河,流去。這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愛情悲劇的長河。我沿著這條長河一直走,還沒至盡頭,便發現,原來這條河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盡頭。故事雖終結,但它卻在每個讀者的心中留下了一段回憶,一段美而悲的回憶,從不曾逝去。

  我本書中,作者塑造了梁君璧、梁冰玉、梁亦清、梁新月、楚雁潮等人物鮮明的人物形象。無疑,在我心中,我更為喜歡梁新月。她是純潔的、幽靜的、美麗的,彷彿就像那皎潔的月光,純潔得你不忍心去玷汙它。新月之死,我曾在那一刻,感到喉嚨哽咽住了,彷彿只要稍稍一動,淚水便會不停地湧出來。這本書一直籠罩著一種悲劇美,三對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令人扼腕嘆惜。而新月的死更是一種美的毀滅,令人痛心不已。

  或許,我讀書,只是追求情節,但這本書,它的語言確實非常優美、抒懷。使人有種身臨其境之感,一種不同於其它書的意境。

  《穆斯林的葬禮》,邀我參加了一次非同尋常的葬禮。為這場葬禮所感動、流淚……

  這是一個令人終生難忘的葬禮。

  第10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合上一本厚厚的書,從一個愛情故事中悄然回頭,三代人的愛情的故事,六十年的身世沉浮,如同月一般,亮了卻又黯淡下去。給我觸動最為深的,不是那沉重而深厚的愛,不是那平淡的婚後,不是那死去的瞬間,而是那韓子奇與玉魔老人的對玉的痴迷,是什麼,能讓一個人窮盡一生去追求,去痴迷,去專研;是什麼,能讓一個人不惜傾家蕩產去追求;是什麼,能讓人同為忘年交呢?對於韓子奇來說,那便是玉吧。正是因為玉,他才與梁家結下不解之緣,正是玉,影響他的未來,是玉,讓他在死前仍念念不忘,他生因玉,死也因玉。玉,便是他精神的支柱一般。

  玉是因為他愛玉,將玉視為其前進的動力,方才成就一代輝煌,只有去從心底熱愛一件事,為之而奮鬥,才能成就一番偉業。如同紅軍長征,高山沼澤,雪上崖谷,都有著他們的足跡,橫跨神州大地,無論雨雪還是飢餓,都是以一種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氣勢向前衝,因為他們共同的精神—解放全國;又如同地震中的那位父親,堅持著一定要救出兒子的精神,用自己的雙手,不止的挖掘,不分日夜,不論手的疼痛,最後將其兒子解救出來。

  或許在奮鬥中,仍有許多挫折,有輝煌,就像那月亮一般,陰晴圓缺,但只要你有自己的嚮往與精神,窮盡一生去追求與探究,你的人生一定成功的,如同那十五的月亮,不留下絲毫的遺撼。

  為此,我將有屬於自己的精神,並也同會追求,去費盡心血去為之而努力,我相信我也一定會成功。

  第11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全書的章節是這樣安排的:月夢;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緣;月明;玉王;月晦;玉遊;月情;玉劫;月戀;玉歸;月落;玉別;月魂。“月”演繹的是韓新月與楚雁潮最最至純的愛情;“玉”描繪的是新月的媽媽和爸爸遺憾卻冷峻的愛情。這其中又穿插了一系列人物的感情糾葛,作者的用意也是在突出新月和楚老師純潔、高尚、辛酸的愛情。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一部史詩,展現了廣闊的穆斯林的生活畫卷;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教誨人們何為愛情,以及愛情的真諦的“教科書”。

  不要一聽到“愛情”的字眼兒就想到“靡靡之音”,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如果說家庭是社會穩定的細胞,那麼,愛情就是家庭的核心內容了。就如同孟子說的“食、色,性也。”,意即,“食”、“色”,是人的本性。旅美作家劉墉也說過,“不食無以維持生命;不色無以延續生命。”愛情,每個人在豆蔻年華的時候都要經歷過的,那麼,什麼是愛情,什麼是真摯的愛情,什麼是高尚的愛情,這些都是很多哲人探索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的生命是否會增添一些完整的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瞧瞧,“愛情”還是沒有明確的對錯、高低、是否的劃分,所以,還會有作家在文學作品裡描寫它,還會有樂師用曲子歌頌它,“讚美”——值得肯定。

  但是歷史卻實實在在無法重寫呀!不管它是牽動億萬人的命運的一切鉅變,還是值不得寫在紙上的區區幾人的一段尋常經歷。

  我讀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主要想在此文裡說些什麼呢?不是讀後感,只是絮絮的心語罷了。買這本書是想重溫一段愛情故事,陶冶下情感,但我沒做到,因為我讀不下去,只是審視了一些片段。昨夜我伏在被子裡還讀了好一會兒,今夜,早早地靠在床頭,讀了幾頁,就再也看不下去了。這本書,從此該被我貯藏在書架裡了,不會引我去注意它。你問為什麼?我也只能笑笑說,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是有社會性的。人所經歷的無奈和無法推卸的責任都源於人的“社會性”。“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還有中國人推崇的“中庸之道”都是有可取之處的.,是經受了千年文化的檢驗的。還有一點,《穆》一書的愛情主題我是熟悉的。我曾寫過一篇散文《生命是怎樣誕生的和怎樣延續的》,是我目前最優秀的作品,雖仍顯稚嫩,卻是結合了我自身十年的感情經歷。我體驗過的愛情,還沒有在哪個作家的作品裡看到,只要稍有點兒共鳴,就不再吸引我了。因為我看了幾行字,就能猜到後面的部分,沒有了“期待遇挫”的閱讀享受,呵呵。

  再說,我已經很心酸了,才更愛品味最終能團圓的結局。誰說只有“悲劇才能顯示崇高之美”啊?象《簡愛》的結局不是也給人“崇高”的震撼麼?所以,過陣子我要重溫《簡愛》,回味一下我十六、七歲讀它時的感動,並且期待在32歲時還能有點兒新的體驗!所以,我會對別人說,我喜歡的書是《簡愛》了。

  夜深了,用幾天時間舒緩一下情緒,下週三我休息時去買《簡愛》,買個精裝本的。

  她熱愛的翻譯事業,她陶醉的小提琴《梁祝》,她的愛,也都隨著臨走前不安的喘息和羸弱的身軀一併進入了泥土。接受真主的審判,相信她一定能進天園的吧!摁,一定的!

  第12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我近期讀了朋友推薦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我手捧這本書時,我首先閱讀了書的內容介紹及作者簡介,我佩服作者的才華,讓我佩服的更是作者是位女作家,不尤的讓我敬佩幾分!喜顏巾幗不讓鬚眉之感慨!

  本書內容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長達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說,以它獨特的視角與真摯的感情、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辛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書中著力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楚雁潮等一系列人物群像,血肉豐富,栩栩如生,如泣如訴,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

  本書從“月夢”“月冷”“月清”“玉魔”“玉殤”“玉緣”一直到“月魂”每讀一篇都被進入一個莊嚴偉大的世界,我不懂玉的無價,但從中讀懂玉王韓子奇的愛玉如命,情繫一生,有不少的朋友都被故事打動而流淚,而我沒有,當真沒有嗎?不!當我深讀到新月之死,天星,新月的哥哥那斯心裂肺的吶喊時,我情不自禁的流淚了!那是怎樣的一個純情靈魂、幽靜的靈魂,美的靈魂!新月之死,是祝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上蒼天泣血。我還清晰的在“月落”中新月的遺體抬出“博雅”宅後,運往挖掘的墓穴,最後,一個悲涼的聲音,昭示亡人的親人要給亡人的試坑時,盡這項義務的,只有亡人的至親,被悲哀摧毀了的天星跳下墓穴、被痛苦粉碎的楚雁潮跳下墓穴!我又一次的流淚了!在最後的與戀人與世分別那肝腸寸斷,天感動了、地動搖感動了。愛情是那麼的美好,雖然沒有花前月下,雖然沒有海誓山盟,可兩顆真摯的心永遠在一起的!

  本書從頭到尾以玉引玉,玉的長河、也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把人生的真諦寫的那樣深邃,那樣動情!

  小說讀完了,可我那悲愴的心無法釋懷,我還久久沒有走出書境,還沒有走出自我,我的心沉沉的!

  第13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多年前,我就曾聽朋友介紹過,說有一本叫《穆斯林的葬禮》的長篇小說很不錯,可一直沒時間找來看,最近一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這本書,很厚的一本精裝書,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然而讀完之後,心裡更是沉甸甸的,讓人神思穿越,心潮難平,傷痛不已,淚溼衣衫。因為這書中流淌著的是一條玉的長河、命運的長河和人生的哀歌。在書裡,你能看到歷史風雲、時代變遷、家仇國恨、生死絕戀和人性的弱點、人生的無奈以及生命的價值。

  玉,象徵財富、身份和地位;月,象徵純潔、善良和明淨。小說以“玉”和“月”分別代表兩種人生、兩個時代,並一章寫“玉”一章寫“月”,交替進行,一環扣一環發展情節,巧妙地將“玉”與“月”的線索貫穿於整部小說。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傾心寫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榮獲了中國文學的最高獎——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其以獨特的視覺、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和冷峻的筆法,將一個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展示給了讀者,深情回望了民族與國家這段歷程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華夏文明與伊斯蘭文化的融合與發展,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書中著力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作品清新流暢,質樸無華;含蓄蘊藉,如泣如訴;筆觸細膩,直抵人心;曲終掩卷,蕩氣迴腸。

  書中作者用沉雄壯闊、奇巧詭譎的篇章佈局,巧妙地構織起“玉”和“月”兩條在不同時空中平行發展而後又相互交接的線索,並使之貫穿整部小說。“玉”以韓子奇為核心人物,展示梁家三代人視玉如命,為玉而生,為玉而死的家族興衰、命運沉浮的歷史悲歌、家國情懷、愛恨情仇;而“月”又是以韓新月為主體,敘寫了她在韓家奇妙而謎一般的身世,以及她與自己的老師楚雁潮之間純潔、動人、悽美、悲切的愛情。但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最後“玉”碎“月”落,“玉”因歷史的殘酷和時代的悲劇而雖歷經千難萬劫終未能保住,而“月”卻因身世的悽悲和宗教的無情而隕落。

  《穆斯林的葬禮》,從美學意義上看,它具有崇高而完整的悲劇美的藝術感染力!它從書名上就為此書的情節發展走向和全書的結局定了調——“玉”(韓子奇)、“月”(韓新月)最終都被時代、命運和宗教雙雙送進了穆斯林的葬禮中,他們的悲劇人生揭示了歷史的悲劇、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家庭的悲劇、宗教人性的悲劇和愛情的悲劇。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讀到純美的新月在黎明來臨時死去,人們是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的;而韓子奇用心血和生命換來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國寶,任何一件都堪與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媲美!”的絕世美玉遭遇覆巢之災是,人們的心臟受到了死亡般的重創,幾近停跳,這種摧肝裂膽、蒼天泣血的藝術魅力,不正是悲劇的美學意義之所在嗎?!

  第14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早在三週前就看完了這本書――《穆斯林的葬禮》,當時看完後心裡感覺很沉重,讓我無從下筆,所以,直到這天才寫下這篇讀後感。想到書中講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的感情杯具,心裡還是很難平靜下來。

  冰心在給《穆斯林的葬禮》寫國際版的序言時,她說在讀這本書之前,幾乎對穆斯林一無所知。自我親自看過之後,我深深表示贊同,我缺乏對其他民族和宗教的瞭解。小說大概講述了一個北京玉器家族兩代人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講述民國時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業的老字號和文化;講述北大燕園的景色,讓我對北大和學生時代有些感傷;講述避難倫敦,讓我想起上個世紀的世界戰爭。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主人公韓新月的命運和與楚雁潮老師之間的感情。新月還是死了,帶著遺憾走了。但是讓我們明白了一個真理:感情以及人性中完美的東西是能夠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扼殺,而正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

  一本厚厚的書,承載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感情,《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好書,值得一看。

  第15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啊,安拉!寬怒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去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她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並且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作試驗。——穆斯林葬禮上的禱詞。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聽至交好友介紹的。說這本書的資料很豐富,也很感人,曾感動了一輩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這位好友。鑑於她的強烈推薦,我不禁有種立刻要看的衝動,但更有幾許懷疑,這書真有他們傳的那麼好麼?說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書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簡單的文字和幾筆圖畫,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洋洋數十萬字,也沒有感到什麼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這本書,才在腦海構成一個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賞此書時,卻得到了更多的感觸,驚歎於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觸,能夠讓人陶醉在那樣的意境裡,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和主人公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歡樂,為他們痛哭,當一個個的送他們離開人間的時候,也為他們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心肺。默默地,我流著淚,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玉,象徵著財富、身份、地位。

  月,象徵著純潔、善良、明淨。

  這本書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著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讀來著實讓人心動!韓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親梁亦清收留的孤兒。為了師傅臨終的遺憾,也為了他自我愛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兒梁君璧結成了連理,併成了梁家的主人。隨後,他透過自我的努力,選取了和他師傅截然不一樣的發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這一行業的頂尖地位。然而,抗日戰爭爆發了。為了他心愛的玉,他背井離鄉,攜帶了他的全部玉器來到了英國。而戰爭的硝煙同樣瀰漫到了英國。在痛苦與絕望中,韓子奇與相依為命的梁冰玉相愛了,他們在絕望中努力找到了期望。並有了感情的結晶——新月。在國外飄泊了數年後,還是為了玉,韓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邊,帶著女兒,守住了他的玉,繼續做著玉的奴隸。

  六十年代初,韓新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的西語系,也就是她親生母親梁冰玉以前就讀過的燕京大學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輕英文老師楚雁潮深深地相愛了。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命運偏偏就是如此的殘酷,新月,一個十七歲的姑娘卻在他風華正茂的歲月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是一種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援、鼓勵下,新月勇敢地與病魔作著鬥爭,即使病魔纏身,她還是用心、樂觀地生活著。想著等到病癒那一天重新回到校園。而另一方面,對於新月來說,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愛,從他記事起就似乎沒怎樣受到過母愛,一位母親該擔心的,該操心的事,全是由疼愛自我的姑媽所代替,似乎姑媽更像媽媽。每當新月看到寫字檯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她不明白,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當新月瞭解到了事實的真相後,她微弱的心臟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和楚雁潮的真摯感情也最終沒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帶著無盡的遺憾閉上了眼睛……

  幾年後,當新月的親生母親梁冰玉到女兒墳前看望女兒時,發現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親人墳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著《梁祝》……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看到穆斯林我們想到最多的還是清真寺;關於回族,我明白的也很少,只明白回族人都很愛乾淨,不吃豬肉,男人們頭上都戴一頂小白帽,而女人則是頭戴黑紗,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禮》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這部長達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說裡,作者以自我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示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及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清新流暢,質樸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蕩氣迴腸,留下深沉的思索,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有關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和新月的坎坷命運相比較,想想其實我們還是就應感到十分幸運和滿足的。生活在此刻這個和平社會,有父母的疼愛,更有追求幸福的權力。當看到當新月在病榻上還念念不忘學習她所鍾愛的英文時,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現代人所要學習的地方嗎?人啊,是就應學會滿足,正所謂知足長常樂,當經歷了生離死別,當看透了悲歡離合,我們最就應學會的是放下看似重要東西。因為放下更是一種美,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進取、知足常樂的過程。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個性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讀《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我的微不足道,以前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

  第16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相信自我能飛!

  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鉅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好處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我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一樣的方式探索著人生。《平凡的世界》能夠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我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昇華。

  常常出現這種狀況,每當人們在看完一部小說後,而置身於故事人物其中,情緒也久久受故事人物的影響,這也許就是作者在用自我的心,或自我的生命去寫的緣故吧。他們並不是為了賺別人的眼淚,那也是他們自我的情不自禁。一個好的作家在寫作時,並不急於下筆,而是經過想當長地一段“孕育”之後,他們應對文學,有著宗教般的虔誠,寫作在他心中就應是神聖的,來不得虛偽,欺詐和裝腔做勢,也容不得骯髒和居心不良。因為一顆醜惡的心是寫不出真善美的好文章的,也不會讓人淚流滿面的。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嗎?

  第17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很早以前就一向想看看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可惜在高中那種緊張迎考的時期找不到一份屬於自我的空閒。最後在進入大學的某個週末,從圖書館找到這本書欣喜地捂著然後跑回宿舍,拉上床簾,隔開塵世的干擾,靜靜地把自我放進穆斯林的那份神秘和時代的淒涼中。

  一口氣完成了那漫長的40萬字旅程,在書裡的主人翁都得到應有的結局時,我的心並沒有隨著書的最後一頁的閉合而釋然。我把書在從頭翻了幾遍,思緒也開始煩亂,我忽然發現這本書本不是為了簡簡單單地向讀者闡述幾個回族的穆斯林之間恩感情仇的故事,它好像在借那幾個悲慘的人物向世人表達著什麼,呼喊著什麼。

  同宿舍的朋友在討論著人間感情。我隔著薄薄的簾子,竊聽著。有人說:“如果存在不吵架的戀人她們就必須如陌生人般達不到感情的最頂峰。而最深刻的感情卻是給予對方最大極限的自由。”我也許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感情,無法體味這話裡的真諦,但是《穆斯林的葬禮》中梁君璧對韓子奇的愛卻是令我感到畏懼和寒心。我也不贊成梁冰玉不顧一切的愛,為了自我的愛不惜毀了姐姐的家庭。她的愛是自私的。不要說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在新事物飛速發展的21世紀,這樣沒有限度的愛也是為人們所唾棄的。但君璧為了?衛自我的愛而不惜扼殺兒子、女兒的真愛。為了挽回自我未能得到的愛,用母親的身份強行安排兒女的感情。更為了阻止丈夫對妹妹的愛而強行趕走了妹妹。但這又得到了什麼,她只留住了一具沒有心的軀殼,她這一輩子再也沒有得到丈夫的愛。她的人生是悲慘的,為了守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她的一生沒有反抗,沒有掙扎,她把因為丈夫和妹妹的背叛而產生的那份怨恨都深深埋在了心底。最後迴歸土地時再一併帶進泥土……

  而韓子奇的人生卻更富戲劇化。他從一無所有的到來至兩手空空地離去,霍達給了他一個迴歸原始的命運。

  他的一生雖然以前輝煌過。但他卻是懦弱的,在戰爭到來時為了自我的收藏,為了固守自我的那份追求不惜拋開家庭,拋開每個中國人應有的救國救難的義務藏身於英國。他是在戰爭中保住了那些玉,可結果又怎樣呢?他還是一無所有地孤獨離世。而他的感情卻更是失敗。他的背叛使兩個女人生活在痛苦中。更因為他的固執,最終決定了他最愛的女兒新月無法幸福。

  新月如她的生母一樣敢於追求自我的感情。但是她的命運是悲慘的,老天讓她在人生得意時理解了突如其來的大難。在失去母親關愛的同時還被一顆不健康的心臟牽累著,在追求感情路上她走的坎坷又甜蜜。雖然母親那句:“我寧願你死也不要你跟楚雁朝在一齊的話”讓她的心涼到了極點,但是在她辭別人世16年後的忌日,還有個楚雁朝在她墳前拉那曲《梁祝》。還有悽美的小提琴的旋律訴說著楚雁朝對她深深的愛戀。而同此時她的生母也回來看她了。一生愛她的兩個人的出現使她的結局雖悲卻不慘。

  相反一向說她命苦的天星實際上卻是書中最苦的人。他的所愛因為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而被親生母親拒絕。當最親的母親精心策劃摧毀他的幸福時他居然毫無所知。為了妹妹,為了他並不愛的淑彥的幸福,他在得知自我苦難來源後卻無法反抗。他是個老實人骨子裡卻並不懦弱。是時代的侷限,是穆斯林的那份虔誠註定他一輩子都要活在痛苦裡。他無法得到幸福,卻默默地給她人制造了幸福。

  所有不幸的感情都只因為一個穆斯林的身份。新月與楚雁朝是這樣。如果新月不是一個穆斯林,或者楚雁朝是個穆斯林,那麼梁君璧就沒有藉口阻止他們的交往,新月的生命也許就不會這麼快結束。而如果奧力弗是個穆斯林,那麼他的誠心已經感動了冰玉,他們也必將結合,奧力弗就不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也許準確的說是不會成為穆斯林規矩的犧牲品。那麼這以後一切的不幸就不會發生。

  再翻開書的時候注意到韓子奇的懺悔。在臨終時他再也無法繼續埋藏心底的秘密。那個韓子奇自我守了幾十年的秘密最終曝光讓梁君璧整個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這個一輩子以穆斯林身份自居的老太太在晚年才得知與自我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丈夫居然不是一個穆斯林,那麼她一輩子用穆斯林的規矩要求自我和家庭,她一輩子對真主安拉的朝拜又算什麼呢?她用這個逼死了女兒的做法又得用什麼來解釋呢?

  最後我發現對標題上的葬禮開始能夠得到一點解釋了。那不是對穆斯林的葬禮,而是對穆斯林繁亂規矩的葬禮。韓子奇用自我的一生,痛苦的一生埋葬了那些屬於穆斯林的禮節。雖然在他臨死之際他懇求身為穆斯林的妻子原諒,乞求真主的原諒,但這些不能刪除他所走過的軌跡。這本書看完了,眼淚也跟著停了,有人說所有文字的最後都是對人生的思考,我想這句話就應是對的。那麼此刻我就應思考些什麼呢?

  舍友們關於感情的討論也接近了尾聲。她們最後統一意見:感情是不能夠等待的,無論男女對感情都有主動權,如果你發現了感情就務必勇敢的去追求。對啊,就向新月還有梁冰玉,在她們身上沒有愛的怯弱,沒有時代的被動。她們算是勇敢的。

  第18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高考後的那個夏天,閨蜜給我推薦了這本書。翻開書來看,什麼玉呀,房子的描寫根本不能引起我的閱讀興趣。在她的再三催促下,看完了這本書。唯一的感覺就是悲傷,一是對韓子奇與兩姐妹錯誤感情的難過,二是對她與楚雁潮愛情悲劇的痛。再無他感。

  有人說一本書能夠帶給讀者不僅是不同的認識,更多的是反思,從中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認知。霍達曾在後記中寫道:“我無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只是因為故事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帶有自己的色彩。我無意在作品中鋪陳某一職業的特點,只是因為主人公從事那樣的職業,它必然頑強地展示那些特點……我無意在作品中闡發什麼主題,只是把心中要說的話說出來,別人怎麼理解都可以……”

  再次拿起來“研究”,發現這本書裡面有著很多的宗教風俗習慣和玉文化把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關於穆斯林、關於回族,可能對漢族來說是一個不一樣而且神秘的存在,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關於穆斯林的風俗,讓我對穆斯林多了一些瞭解。比如:回族的禁菸酒賭博習俗、婚嫁和喪葬風俗……關於玉和人的聯絡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玉和人千絲萬縷的聯絡,以及人對於玉的痴迷……

  這本書邏輯清晰,結構完整,兩了時代交錯而出,但是線索一條接著一條慢慢展現岀來,溶入了整個故事。透過描寫一個穆斯林的家族,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和交錯糾結的愛情悲劇,為我們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和尹斯蘭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對人生的追求和困惑,以細膩的情感描繪了不同的人物,深深觸動著讀者的心靈。

  霍達在此書中把愛和死寫到了極致,尤其是描述楚雁潮和韓新月的純真愛情,一個是文弱書生用自己的雙肩撐起一片愛的天空,一個敢於衝破信仰而愛而只有短暫的人生,以兩人的生死戀達到悲劇的結局。韓子奇與兩姐妹之間的感情糾葛也是悲傷……

  整個小說就是悲劇小說,她想表達生活在那個時代的鮮活的生命,在各種因素下靈魂和肉體所承受的冶煉過程。正如她在後記中寫道:“我筆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間曾經有過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既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畢竟完成了並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貫穿整個故事中的許多人物,無論是因由時代的規則所迫,宗教信仰的約束,還是人性中自身的懦弱,最終走向了違背內心的道路,造成了悲劇的人生。這是整個時代的悲劇,正如書名一樣,埋葬了無數穆斯林的葬禮,最後連墓地也在時代變遷中消失。

  第19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看完了,總覺得有股氣憋在心中,難以抒發。

  這就是悲劇的力量吧?

  一直不喜歡悲劇,這次破例看了這本以悲出名的小說。真的很震撼,我捨不得書中的人物,我茫然若失。

  這本小說以父親韓子奇和女兒新月的生活為主線,兩條主線穿插其中。讓人看得那麼真實。

  有時候,我真的很想直接進入到那個年代,和主角對話。

  一開始,我是衝著穆斯林看的。從小到大,我對少數民族總有著深厚的感情,總有著那麼一份好奇。可是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開始覺得穆斯林只是一個背景,一個大前提。真正的故事是韓子奇三代的沉浮。

  前半段關於描寫北京大學的生活的,讓我心生嚮往。那時候的北大,真的很吸引人。如果,早幾年我看到這本書,或者會對北大產生強烈的情感,或者會激發我的鬥志考取北大。回來。這一部分,很清新,將一個大一新生,與一個剛為人師的老師的感情描寫的很細膩。那種愛,但有不懂得愛,懵懂,好奇的感覺如躍紙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種純潔無暇的感情。

  新月的母親,準確的說是後母。從一開始她對新月的態度我就大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不喜歡這個人物,這個悍婦似的女人。雖然是生活使得她變成一個這樣的女人。但是,她不應該這樣子對待自己的親人。逼走兒子的愛人,害死自己的女兒。有時候,我真的很想給她幾巴掌。

  新月的死,讓我很震撼。雖然一開始就知道她會死,擔我仍然無法接受。這種感覺,無疑是像是自己的親人過世。我真的無法想象一個這麼美麗聰明的女孩就這樣,才活了20年,才初嚐了愛情,就無常了。她應該得到更多的,她母親的錯,不應該報應在她的身上。她是多麼好的一個女孩啊!我真的很捨不得這樣一個人。

  書中還有另外一個人物,便是楚老師。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一個深愛新月的人。他的才氣讓我折服,或許,所有的女孩子都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吧?新月的死,對他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他還沒來得及疼愛這個女孩,還沒來得及為她做事情,她就走了,永遠的離開了自己。

  新月的父親,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一個愛玉如命的人,一個屈服於老婆,不敢追求自己真愛的人。他的日子過得苦,苦到我這個旁觀者都替他難受。

  書中基本每一個人物都是悲劇的,真正意義上的悲劇。這些悲劇,或是因為自己造成,或是因為他人而造成。他們永遠都無法擺脫一個結局,便是無常。

  人是世間的匆匆過客,軀體是靈魂臨時的依附之所,或者只是短暫的一瞬,死後才能永生。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

  我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只是覺得很亂,總有一股什麼東西在我的心裡。久久不能離去。這就是這本書的力量吧!

  擁有生命,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請珍惜生命吧!

  第20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高中的時候看的這本書,好多東西都不記得了,但是當時窩在被窩裡哭的一塌糊塗,我不知道誰錯了,但是沒有一個人幸福,每個人都不是壞人,每個人都那麼不幸。

  梁俊碧錯了嗎?她很不討人喜歡,但是她沒錯,丈夫跟妹妹生了女兒,她無奈之下撫養成人,確給不了她母愛,這個立場,換誰能給愛呢,她有著中國婦女根深蒂固的東西,這讓她不可能跟丈夫離婚,那個年代也非常非常少人離婚,他只是一個守衛自己東西的傳統婦女,不可愛甚至討人厭,但是她不是壞人。

  梁冰玉錯了嗎?她有著那個年代的熱血和無知,孤身在國外,身邊唯一熟悉的就是姐夫,是人都會想依靠吧,在絕望的時候人往往會做出很多喪失人性的事情,她就是在那樣絕望的時候成了姐夫的女人,何況那個年代絕對的男權還沒有崩塌,二女一夫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她無知不夠堅強但是她也不是壞人。

  韓子奇這個倒插門女婿,在強勢妻子的淫威下本就軟弱,他既保護不了愛情也保護不了女兒,做的一切都是偷偷摸摸的,他軟弱不男人,但是也不是壞人。

  韓天星隱忍安靜樸實,也因為他的隱忍安靜毀了自己的愛情,娶了別的女人,他給不了那個女人愛情,但是他懂得他的好,他總是默默的,他知道新月不是他親妹妹,母親不愛新月,但他默默的對妹妹好,他不勇敢不爺們,但是他很好。

  沒有一個壞人,但是悲劇就那麼不可阻擋的發生了,因為沒有一個壞人,不知道把氣撒在誰身上,不知道該怎樣做能夠阻擋這一切,沒有一個人做過一件不可饒恕的事情,每件事都有理可依,所以悲劇才那樣的不可逆轉,讓人有心無力。

  第21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就在近日,我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是作家霍達的作品,讀過之後,改變了我對中國人骨子裡的匠人精神和氣質的看法。

  如今,我們經常談論起一個詞——工匠精神!而說到這個話題,經常就有人會對我們自己的國家進行毫無保留的批判,認為中國是沒有工匠精神的,而我卻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當你閱讀了《穆斯林的葬禮》之後,就會發現這裡面就是對大國工匠這樣一種精神的描寫。

  小說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小說中,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一直穿插在其中,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的起起落落和不懈奮鬥的精神面貌。

  曾經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這樣一則訊息:說全世界有5000多家經營超過200年的企業,其中日本一家就超過了3000家,讓我們讀之非常觸動。沒錯,現在的中國處於製造業階段,確實需要工匠精神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對產品進行精益求精的完善和提升。不能讓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和傳統喪失,也失去了我們骨子裡的精神食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賞析:

  1、當我讀到“滿懷希望的人往往易於衝動,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靜了。”這樣一句話時,心裡充滿了崇拜感,這簡直是至理名言,是對人們心理過程的完美解析。百家筆記網也是提醒我們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或者完成一件產品時,應該抱著希望,也需要出處謹慎,不能因為衝動而失去了機會。

  2、“時時想到可能會被別人超越,才會用雙倍的時間和精力去超越別人。”沒錯,每個人都應該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嘛,我覺得作者解釋的很好,用很通俗的語句就表達出了很有哲理的內涵。

  3、“只有謊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別人不信。”是的,我還很信奉戈培爾的一句話“將謊言重複100遍,就變成了真理”。這就可以解釋一些社會現象了,我們不能人云亦云,應該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思考其中的細節。

  第22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進入師範讀書後,文選老師佈置我們每個月讀一本書。那時的我是從鄉下中學剛考入師範的,中學時代對所謂的文學作品是知之甚少,所以一些文學名著我是非常的陌生。後來經過老師的介紹,我選讀了《穆斯林的葬禮》。

  美好的事物很少有喜劇結局的,這本書也是的,一個那麼好的姑娘,一個北京大學的高材生,為了她的長輩犯下的錯誤(如果可以說是錯誤的話)付出了那麼沉重的代價,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就這樣沒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真的愛情,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得到,無論是韓新月和楚雁潮,韓天星和容桂芳,還有他們的長輩們,韓子奇和他的小姨子(也是他的妻子)梁冰玉,讀完以後,被書中的細膩的感情實在感動了,其實我這人本來就有點感情豐富,所以很能夠理解作者以及書中的人物的心情,一邊是愛情,一邊是親情;一邊是懸崖,一邊是教義;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凡事不能完美,人格的扭曲還有現實的不如意讓人有種既想反抗又沒有力氣的感覺,這本書裡我最佩服的人物是韓天星,是條漢子,為了能讓自己的妹妹幸福,即使犧牲掉自己都沒有怨言,正因為這樣,他和容桂芳分開了,但是他的妹妹真的得到幸福了嗎?沒有!

  家裡有韓太太這樣的家長,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她,她沒有什麼文化,剛開始的光景也很悽慘,父親的慘死,家境的敗壞,都沒有擊倒這個堅強的女性,可以想象,在樑子奇轉頭蒲綬昌的門下時,她恨師兄,但是人還是要過嘛,母親多病,妹妹尚小,誰也想不出那三年裡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是怎樣挑起家裡的大梁的,但是她的眼光畢竟不長遠,可能是沒有文化的緣故吧,但是她還是能瞭解師兄的意圖,甚至忘情地投入他的懷裡要嫁給他。因為一個女人在那樣的環境裡,要想生存真是太困難了,當然這也不是利用,是親情,友情還有一點點愛情的交融吧,但是當她丈夫逃亡英倫的時候,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愛他,想他,戰亂的環境下,幾乎每個人都在想怎樣維持自己的生存,XX年,僅憑著一點點思念,她把孩子天星帶大成人,但是沉重的打擊還是不期而至,她最疼愛的小妹竟然取代了她的位置,這個還是她能接受的,唯獨不能接受的是小妹還和自己的男人生了個小女孩,當然就是韓新月了,如果家庭的變故還不是最沉重的,那宗教上的自責就更可怕了。

  這部伊斯蘭世界的經典,幾乎每條每框都是穆斯林們應該牢記的,可是他的丈夫竟然犯了這樣的低階錯誤,實在不能容忍,一個男人怎麼可以有兩個女人,而且這兩個人還是親姐妹。梁冰玉走了,但是韓子奇的愛情夢並沒有破碎,他還有女兒,這是他們愛情結晶的見證,最大的悲劇來源也許就來自於韓子奇堅持將女兒留下來。想一想,假如當初新月被冰玉的帶走,在英國找個金髮碧眼的小夥子,過上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韓子奇沒有這樣做,在他的生命裡,玉是最重要的,但是他還想為自己的愛情留下點什麼東西,過分的留戀和放不開,然後悲劇就發生了。韓太太也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她愛子奇,放不開他,更恨他,恨得入骨,平時裡總是無休止地找碴,但是當韓子奇摔傷以後,又是那樣的關心和心疼,她愛自己的兒子天星,因為天星是新月到這個家來以後的唯一依靠了,她恨妹妹,可是妹妹不在身邊,就只好朝著他們的女兒發洩了,一家四口人雖不多,加上姑媽也不過五個,但是關係卻複雜的像紅樓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生著的人總是痛苦的,死了的人也不見得能解脫。

  如果新月,子奇,君璧,姑媽他們能在另一個世界裡相遇,他們會說些什麼呢,我們不知道,也許霍達本人也不知道了,最後的結尾還是可以安慰一下的,就好像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一樣,如果他死了,全世界的讀者也不會答應,這本書裡,雖然新月死了,雁潮和桂芳的心都死了,但是我們還是能從天星和彥淑的後代身上看到了希望,就是青萍和結綠兄妹,他們應該能不受先輩們的錯誤所牽連,過上幸福的生活吧。

  第23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啊,安拉!寬怒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去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她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並且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作試驗。——穆斯林葬禮上的禱辭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聽至交好友介紹的。說這本書的資料很豐富,也很感人,曾感動了一輩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這位好友。鑑於他的強烈推薦,我不禁有種立刻要看的衝動,但更有幾許懷疑,這書真有他們傳的那麼好麼?說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書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簡單的文字和幾筆圖畫,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洋洋數十萬字,也沒有感到什麼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這本書,才在腦海構成一個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賞此書時,卻得到了更多的感觸,驚歎於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觸,能夠讓人陶醉在那樣的意境裡,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和主人公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歡樂,為他們痛哭,當一個個的送他們離開人間的時候,也為他們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心肺,甚至於擔心自我葬禮先於書中葬禮而舉行。默默地,我流著淚,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這本書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著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讀來著實讓人心動!韓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親梁亦清收留的孤兒。為了師傅臨終的遺憾,也為了他自我愛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兒梁君璧結成了連理,併成了梁家的主人。隨後,他經過自我的努力,選擇了和他師傅截然不一樣的發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這一行業的頂尖地位。然而,抗日戰爭爆發了。為了他心愛的玉,他背井離鄉,攜帶了他的全部玉器來到了英國。而戰爭的硝煙同樣瀰漫到了英國。在痛苦與絕望中,韓子奇與相依為命的梁冰玉相愛了,他們在絕望中努力找到了期望。並有了感情的結晶——新月。在國外飄泊了數年後,還是為了玉,韓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邊,帶著女兒,守住了他的玉,繼續做著玉的奴隸。

  六十年代初,韓新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的西語系,也就是她親生母親梁冰玉以往就讀過的燕京大學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輕英文教師楚雁潮深深地相愛了。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命運偏偏就是如此的殘酷,新月,一個十七歲的姑娘卻在他風華正茂的歲月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是一種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援、鼓勵下,新月勇敢地與病魔作著鬥爭,即使病魔纏身,她還是進取、樂觀地生活著。想著等到病癒那一天重新回到學校。而另一方面,對於新月來說,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愛,從他記事起就似乎沒怎樣受到過母愛,一位母親該擔心的,該操心的事,全是由疼愛自我的姑媽所代替,似乎姑媽更像媽媽。每當新月看到寫字檯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她不明白,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當新月瞭解到了事實的真相後,她微弱的心臟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和楚雁潮的真摯感情也最終沒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帶著無盡的遺憾閉上了眼睛……

  第24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看完了,總覺得有股氣憋在心中,難以抒發。

  這就是悲劇的力量吧?

  一直不喜歡悲劇,這次破例看了這本以悲出名的小說。真的很震撼,我捨不得書中的人物,我茫然若失。

  這本小說以父親韓子奇和女兒新月的生活為主線,兩條主線穿插其中。讓人看得那麼真實。

  有時候,我真的很想直接進入到那個年代,和主角對話。

  一開始,我是衝著穆斯林看的。從小到大,我對少數民族總有著深厚的感情,總有著那麼一份好奇。可是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開始覺得穆斯林只是一個背景,一個大前提。真正的故事是韓子奇三代的沉浮。

  前半段關於描寫北京大學的生活的,讓我心生嚮往。那時候的北大,真的很吸引人。如果,早幾年我看到這本書,或者會對北大產生強烈的情感,或者會激發我的鬥志考取北大。回來。這一部分,很清新,將一個大一新生,與一個剛為人師的老師的感情描寫的很細膩。那種愛,但有不懂得愛,懵懂,好奇的感覺如躍紙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種純潔無暇的感情。

  新月的母親,準確的說是後母。從一開始她對新月的態度我就大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不喜歡這個人物,這個悍婦似的女人。雖然是生活使得她變成一個這樣的女人。但是,她不應該這樣子對待自己的親人。逼走兒子的愛人,害死自己的女兒。有時候,我真的很想給她幾巴掌。

  新月的死,讓我很震撼。雖然一開始就知道她會死,擔我仍然無法接受。這種感覺,無疑是像是自己的親人過世。我真的無法想象一個這麼美麗聰明的女孩就這樣,才活了20年,才初嚐了愛情,就無常了。她應該得到更多的,她母親的錯,不應該報應在她的身上。她是多麼好的一個女孩啊!我真的很捨不得這樣一個人。

  書中還有另外一個人物,便是楚老師。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一個深愛新月的人。他的才氣讓我折服,或許,所有的女孩子都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吧?新月的死,對他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他還沒來得及疼愛這個女孩,還沒來得及為她做事情,她就走了,永遠的離開了自己。

  新月的父親,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一個愛玉如命的人,一個屈服於老婆,不敢追求自己真愛的人。他的日子過得苦,苦到我這個旁觀者都替他難受。

  書中基本每一個人物都是悲劇的,真正意義上的悲劇。這些悲劇,或是因為自己造成,或是因為他人而造成。他們永遠都無法擺脫一個結局,便是無常。

  人是世間的匆匆過客,軀體是靈魂臨時的依附之所,或者只是短暫的一瞬,死後才能永生。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

  我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只是覺得很亂,總有一股什麼東西在我的心裡。久久不能離去。這就是這本書的力量吧!

  擁有生命,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請珍惜生命吧!

  第25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讀一本書,改變一個人。

  今天終於把《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看完了,我懷著極其複雜難以捉摸的情緒,開始寫這篇讀後感。

  從學校裡接到濤哥閱讀任務的時候,我並未在意,單純這個題目也未深究,等到讀到一半的時候,哦!才感覺到了葬禮-死亡的氣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脫俗的氣質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就想如果我會畫畫該有多好,把她那種超凡的微笑畫出來,可是我又不忍,無奈,任何畫筆都難以描摹新月那種美,還有那淡淡地憂鬱。

  一代人,一家人,一個時代,兩個民族。

  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天星,韓新月,這個穆斯林家庭;奇珍齋,“博雅”宅,燕大校園,這幾個地方是主人公魂牽夢繞割捨不斷的根基。哦,對了,還有楚雁潮,這個談吐儒雅,細心熱烈的年輕助教。

  一個人的生命難道如此脆弱嗎?為什麼災難要一次又一次降臨在這個純潔美麗的十八歲女孩身上?為什麼要讓親人離散,白髮人送黑髮人?韓子奇悲傷,韓太太悲傷,楚老師悲傷,悲傷的不應該僅僅是他們,還有那個時代!

  白手起家的小奇子,為了報恩,與師傅之女梁君璧結合,共同撐起了搖搖欲墜的家。但是,什麼是愛情一直在韓子奇的心中打了一個問號。他只知道報恩報怨,從未體會過什麼是真正的愛情,直到梁冰玉病重時的那一刻,當兩雙手相握,兩顆心緊貼時,已到中年的已經有了妻室子嗣的韓子奇和正在青春熱血的梁冰玉相愛了,這是一次不畏世俗的相愛,並且新月誕生,成為他們愛情的結晶,也是他們愛情的犧牲品!

  可憐的新月兩歲便離開了生母,可愛的新月無憂無慮地成長,成長為老師眼中的得意門生,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好姐妹陳淑彥所認為的“幸福”。要強的她沒有填寫第二志願,直接考入了燕大,當然,也是她的“小姨”曾經就讀的學校。她在二十七齋有了好姐妹,她在備齋有了親愛的老師,爸爸是國家幹部,哥哥是工廠工人,雖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在別人眼中也是相當perfect了。

  而最perfect的新月卻是一個最最最弱勢的人,把光輝集中在一個最柔弱最容易摧毀的人身上,可能也是一種手段吧!她清純可愛,我看來是那種不施粉黛便能使周圍的人神清氣爽的女孩兒,楚老師談吐文雅,而又積極上進,他表面的文靜襯托的是內心的剛強與熾熱,他熱愛詩人拜倫,尊敬導師重視執教,又不放棄自己額外的翻譯夢想。

  魯迅的《鑄劍》開始翻譯的時候,新月剛跨入燕大,是何等的活潑可愛健康,而當故事新編中最後一篇《起死》結束的時候,新月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早早的告別了這個世界,這個令她留戀又使她心生畏懼的世界,走時帶著生母不曾見面的遺憾和對愛情的希望。

  第26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孤冷寂靜的夜空,冷豔刺眼的雜星,無力垂掛的殘月,碧綠如水的玉片閃耀著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塊碎了的美玉。那《梁祝》的娓娓笛聲是在傾訴心中的思念,還是在無力地痛哭?

  穆斯林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讀完,已無數次地淚眼婆娑,心中無數次地哀嘆,無數次地質問,最終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只有無奈地任憑心中潮起潮伏。也許,悲劇總是唯美動人的,尤其是愛情悲劇,總是能惹得人為之淚垂。

  梁君璧,她與韓子奇之間是基於三年朝夕相處的親情後,又經歷了三年“背叛遺棄”,而又重聚的剎那產生的火山爆發式的愛情。她需要他,那個破碎得只剩下三個女人的家需要他。他韓子奇從流浪而來,為了報答師傅的收留、授藝和養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則視他為困苦時可以依靠的寬厚得肩膀,落魄時能夠重振家業的脊樑。

  他與她結合了,現實的結合。她的決定沒有錯。雖然她是個穆斯林,雖然她有了堅強的依靠,但她的身上清晰地散發著作為長女——中國式長女的特有味道:成熟,穩重,能堅忍地撐起一個家庭。少年喪父讓作為長女的她過早的成熟。

  她,是個賢良的妻子,同舟共濟讓他們的愛深厚、純淨,讓這個穆斯林的琢玉世家由衰敗而興盛,讓千千萬萬在水凳上琢了一輩子玉,也同時受了玉器商人一輩子剝削的民間的巧手藝人們重又獲得世人的尊重。

  如果她安於這種現實的愛情,亦或只是親情的話,那麼,即使是動盪的局勢造成的親人的離散,甚至是丈夫與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夠尊重和預設的。悲劇就在於她太愛子奇,這穆斯林最忠實的教徒,在這現實的愛情中做的卻是浪漫的夢——夢想著自己的丈夫永遠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遠只有她一個。卻不知子奇從來對她只是兄長對妹妹的關愛,只是“長子為父”傳統家庭觀念下一個男人的責任。他們的結合,在她是一種愛情的發展,在他也許只是一種生活的憐憫與相互依靠。

  丈夫漂泊海外十年,她在家裡帶著兒子支撐著,堅守著,期盼著。她以一個女人在最艱難的情況下激發的堅韌度過了那十年。因為,她心中有夢。然而,當日夜思念的“奇哥哥”與不懂事的妹妹玉兒攜手站在她面前時,她慌了。更令她不可饒恕的是,一個是自己的丈夫,一個是自己的妹妹,他們竟背叛了自己,不僅心心相印,還有了骨肉——那個可憐的女孩新月。她怎甘心?女人哪,真是奇怪的動物。

  當她作為長女時,面對家破人亡的慘境是那麼的沉著堅強;當她作為妻子時,在操持家務和協助丈夫創業中是那麼賢良幹練。可如今,作為一個女人,她卻是再也不能忍了,是再也忍不住了。同為女人,我發自內心地同情著她,為她抱屈,替她悲痛。為了維護這個家,你咄咄逼人趕走了親妹妹也就罷了,可為什麼連個孩子都不放過!

  怨恨真是條毒蛇,它借這個原本善良的女人的手逼死了新月,那個親妹妹所生的孩子,喊了她一輩子“媽”的那個純潔美麗,剛剛嚐到愛情的甜蜜卻永遠的失去了的孩子。怨恨真是條毒蛇,它竟讓她親手破壞了兒子天星的婚姻,毀了兒子一生的幸福,它也催促了她曾經深愛著又用一生憤恨著的韓子奇之死。

  第27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作品描寫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而又扭曲的愛情悲劇。一個是玉,一個是月,作者運用了穿插的寫作手法,為我們展現一個穆斯林家族的風俗特色和戲劇人生。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梁玉清,原是回族的底層琢玉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璧長於心計,次女冰玉聰慧善良。一天,有一位長者帶著一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眼前精美的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買賣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

  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工。不料,梁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著的玉坨上,船毀人亡。為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壁,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冰玉在孤獨的異國他鄉與韓子奇相愛,並生下女兒新月。

  戰後一同回國,姐姐不容兩母子,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逐漸長大,楚楚動人,才華橫溢。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產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為梁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韓子奇瞬間蒼老,母親也終於明白自己的過錯,哥哥,嫂子挑起了家裡的擔子。後來韓子奇、梁君壁相繼去世,韓天星也有了一雙子女。多年以後,冰玉回來了,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天星與新月深厚的兄妹情,韓子奇與新月血濃於水的父女情,楚雁潮和新月惺惺相惜的愛情,深深地感動了我。文中韓子奇因病住院,新月也隨之病倒,彼此牽掛惦念,這樣的親情怎能不使我潸然淚下?

  一想到新月那無盡的呼喊,彷彿印在我的腦海,讓我不能忘懷。回想起我因發燒病倒,媽媽一直守在我身邊,一夜沒閤眼,眼睛紅紅的。當我醒來的時候,看見媽媽那憔悴的臉龐,聽到噓寒問暖的話語,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無私。

  這本書刻畫了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穆斯林生活的聖潔詩篇,一個平凡而閃光的心靈世界。

  第28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其實初次看到《穆斯林的葬禮》是那麼厚一本書的時候,手停住了,那麼厚一本書,我能看完嗎?但在我看了幾頁後,這個疑問就消除了,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的文筆,他的情感,他的故事,都讓我愛不釋手。

  整本書穿插著講述了兩代人的故事,是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從第一代,梁亦清為玉獻生,韓子奇成家,成為玉王,出國護玉,帶新月和玉兒回國,壁兒促使家產盡毀,到第二代,韓子奇為讓新月上大學付出代價,新月與楚雁潮志同道合,新月的心臟病被發現,與楚雁潮相愛,抱憾而死……

  穆斯林,很多人對它的瞭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它是一種信仰,有著許多習俗,不過要細說習俗,也就只知道忌口豬肉、菸酒罷了。作者作為回族,一名虔誠的穆斯林,在這本書中,讓讀者們深刻的瞭解到了穆斯林。

  穆斯林四海為家,同族人互相尊重,不分你我,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只要是穆斯林,他們就會伸出援手。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的禮拜都朝著穆斯林尊貴的天房——克爾白,在每個穆斯林的一生當中,如果有條件就應該前往克爾白朝覲一次,以此獲得安拉的宥赦,求得死後進入天園的門券。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禮拜:日出前的晨禮(榜答)、午後的晌禮(撇什尼)、太陽平西時的晡禮(底蓋爾)、日落黑定前的昏禮(沙目)、夜間的宵禮(虎伏灘)。然而在禮拜前,還必須進行“大淨”,也就是在“水房”洗浴。在穆斯林死後,由清真寺專管洗“埋體”的人為屍體洗浴,然後用三十六尺白布覆蓋全身,安臥在“埋體匣子”中,由不少於八人抬著,一路唸誦著古蘭真經來到墳坑,墳坑是一個長方形的深坑,南北走向,挖到底部,再從一壁向西挖半圓形的洞,稱為“拉赫”。穆斯林只允許用竹子和沒有燒製的土磚或者一塊小小的薄石板封閉“拉赫”。在亡人下葬前應由他的親人下去“試坑”,以確保亡人能躺的安穩。他們對漢人有一定的偏見,就像漢人對他們有一定的偏見一樣,他們並不歡迎漢人,並不贊同漢人與穆斯林結婚生子……

  兩代人的命運都十分悲劇,韓子奇的家破,新月的死亡,都讓人的心一沉。然而造成兩代人的悲劇就是壁兒,或者說,是璧兒和韓子奇的封建思想。要不是韓子奇對他的玉的沉迷導致他最後逃到國外,還和玉兒生了新月,玉兒就不會走,壁兒也不會因為家中無主而亂了腳步,冤枉了家裡忠心耿耿的老候,家中風景也不會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要不是因為壁兒和韓子奇的矛盾,新月就不會躺在病床上,要不是因為壁兒對漢人和穆斯林的結合的極力反對,新月的病情也不會加重,要不是因為新月是韓子奇和玉兒的孩子,新月也不會死,至少,不會抱憾而死……

  可惜沒有如果,不過,就如作者所說:“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應為他畢竟完成了對自己心靈的治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

  第29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我認識霍達,是從語文課本里的名著引讀開始的。

  那時還在應付緊張中考的我,便對《穆斯林的葬禮》有著由衷的好奇。終於,中考之後,慢慢舒緩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書店,不匆不忙的買下了這本書。

  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築的畫面,下面的印刷體打著穆斯林的葬禮這六個黑體字,簡單而又透著莊重的氣息。暑假連續幾天的綿陰小雨,使我徜徉於書海中,讀完這本書,一種肅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裡,在灰色磚牆簇擁著懸山式的門樓裡,傾情的演繹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六十年間的興衰存亡以及糾纏交錯的愛情悲劇。

  天生聰穎,為報師恩的韓子奇娶梁君璧為妻,事業之路蓬勃發展,最終成為北京的“玉王”。抗戰爆發期間,他與梁冰玉攜帶珍寶遠赴英國發展。在二戰的硝煙之下,韓子奇與梁冰玉竟萌發了愛情,韓子奇從前只知道事業,只知道報師恩,卻不懂什麼是愛。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們兩顆心緊緊地相貼,眷戀的眼神透露著纏綿。已近中年的韓子奇與梁冰玉相愛了,而新月便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許這是一段不令人許可的愛,也許他們的愛被天下人廣為嗟嘆,也許韓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縛終究沒能約束他。其實,我很讚賞他們的愛,雖然我不懂什麼是愛,也沒經歷過愛,但是我知道,在愛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塵都是無法阻擋愛的。

  儘管是兩代人,同樣不會阻擋愛情的萌芽。

  新月就讀於北大,對於一個懵懵懂懂的青澀少女來說,也許還不懂什麼是愛。可是梁老師卻是對她情有獨鍾。當愛情悄悄到來時,一切話語都如此蒼白無力,心裡也是一片茫然。之後,楚老師毫不顧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

  試想當時的場景,新月那青澀的臉龐,透露出一絲絲的純真與無知,當聽到這番話語時,她是何其的激動與忐忑不安,“老師,我們這是……愛情嗎?這是愛情嗎?

  當然,無論新月是否接受,這段愛情始終無法走到歲月的盡頭。他們美好的愛情被韓太太阻止了,僅僅只因為楚老師是漢人,想想都令人無比的心酸。也是,在那樣的一個時代,封建的束縛,世人的眼光,就連身份背景都可以成為愛情、婚姻的絆腳石。更何況他們的關係令人無法揣測。在我眼裡,他們雖是師生,可卻不是師生戀,他們的愛情超越一切,超越的過概念,可沒想到,始終沒能衝破封建束縛的大牢。

  他們的愛情是梁君璧無法想象的,她無法體會愛,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註定了的,這也是她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悲哀。韓子奇與梁冰玉,楚雁潮與新月,他們的愛是無比純潔的,是對抗封建束縛的又一股力量。

  再回頭說說這部小說,讀這部書,猶如在讀《巴黎聖母院》,奧妙無窮。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這本書,情節的轉折,文筆的流暢,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後值得學習與深思的。也許我沒有多麼華麗的文字,豐富的辭藻,但是這部書讓我懂了許多,起碼懂了什麼是愛。今後,對父母要愛,對老師要愛,對同學也要愛……

  這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的詩篇,充滿著悲劇的美感。

  第30篇:《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我喜歡讀小說,喜歡享受讀完一本厚厚的小說後的成功感,喜歡品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歡去體會里面闡述的一些道理。而這一切都是源於一部曾獲過“茅盾文學獎”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

  還記得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是在高一,開始就特別喜歡作者的名字“霍達”,他給了我一種十分豁達的感覺,本以為她的書也一樣的豁達,然而我錯了……

  怎麼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間裡只有檯燈那微弱又明亮的燈光,我的周圍除了習題集外還有一張張擦完淚水的面巾紙……午夜1:46分,我閉著哭紅的雙眼,沉重的合上了這部讓我心繫的著作……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一樣交錯複雜的愛情悲劇。回族的女作家霍達用50餘萬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用平凡的詞句展現在讀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戀往返,久不能寐。

  韓子奇:從一個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到名滿京都、閃耀英倫的中國“玉王”,其人生創業飽含艱辛,終獲成功;但在個人情感上卻至死都是一個失敗者,面對妻子梁君璧以及親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梁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戰爭年代產生了不同的情感糾隔,最終不能自持,含恨而終。

  韓新月:一個十九歲的花季少女聰慧而美麗,卻在還未綻放時就過早的調謝。令人惋惜悲傷。她與她的大學教師相愛,是那樣的單純,然而災難卻正在向她悄悄走來。雖然先天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肉體生命。但養母段然拒絕她與楚雁潮的愛情卻使她的精神生命永遠不能甦醒。

  梁君璧:一個深受舊社會束縛的無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觀念毀掉了天星和親月一雙兒女的愛情。新月以隨風而去,而天星仍在,看著母親為他精心佈置的婚姻,他又能怎麼辦?也許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韓新月的大學教師,語言功底很深,著手翻譯著作,同韓新月相愛卻遭到世俗倫理和宗教信仰的雙重阻礙,卻依然愛得執著。

  楚雁潮的痴,新月的情,韓子齊的無奈,韓太太的信仰,冰玉的愛……那都是牽我心的線,文字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它卻把我淚扯了出來,好像我在經歷著所有故事的發生。我為之動情為其流淚。給我最深的還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愛情,韓子齊與新月的父女情,天星與新月的兄妹情。人,最為之動容的還不是情嗎?親情,友情,愛情……

  我佩服霍達的思維,這部小說結構安排巧妙,讓兩條不同時空的線索交錯發展,最後很自然地匯合在一起,序曲和尾聲也前後照應,使整部作品顯得縝密嚴整,渾然一體,可見作家匠心獨具。全書語言清麗優美,意味深長,讀來如品清茗,回味無窮。

  好的文字,精細的思路總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閒時拿起這部著作,再次去書中的世界裡遊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