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
在中國,說到雷鋒誰不知道,即使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雷鋒精神一直在影響這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通用8篇),歡迎收藏和閱讀。
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1
每年的3月5日是學雷鋒日,那一天,老師都要求我們向雷鋒學習。可是那時我們也不知道具體要學些什麼,雷鋒是怎樣幫助別人的。老師就讓我們找一些寫雷鋒的書籍看看。
最近,我讀了一本寫雷鋒的書。書的名字叫《雷鋒的故事》。讓我更加的瞭解雷鋒的生平事蹟。其中一件事件讓我感觸很深。
雷鋒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解放軍,有一次,雷鋒要到瀋陽去,為了趕早車,早晨五點多,他就起床了,帶了幾個饅頭,披著雨衣就走了。
在去車站的路上,雨下得很大,雷鋒看見前面有著一位婦女,她身上揹著一個孩子,手上還領著一個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車站走。
雷鋒看見了,急忙跑上去,把自己的雨衣披在那揹小孩的婦女身上。又背起小女孩。和他們一起到了車站。上車後,雷鋒見那小女孩凍得發抖。趕緊把自己的絨衣脫下,給小孩穿上。
我覺得雷鋒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做的事情都是發自內心的平凡的小事。只要別人有困難,他見到了就肯定會幫助別人。我們身邊其實也有這樣的”雷鋒“。他們在別人有困難時總是會伸出援手。我覺得我們學習雷鋒更要學習的是雷鋒的精神。
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2
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瀋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揹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瀋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揹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瀋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3
雷鋒出差去安東,去參加瀋陽工程兵軍事體育訓練隊,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從撫順一上火車,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動手幹了起來,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隨身帶的報紙,給不認識字的旅客念報,宣傳黨的政策。一直忙到瀋陽。
到瀋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他發現檢票口吵吵嚷嚷圍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箇中年婦女沒有車票,硬要上車。
人越圍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鋒上前拉過那位大嫂說:
“你沒有票,怎麼硬要上車呢?”
那大嫂急得滿頭汗地解釋說:“同志,我不是沒車票,我是從山東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聽她說的是真情實話,就說:“彆著急,跟我來。”
他領著大嫂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費補了一張車票,塞到她手裡說:“快上車吧,車快開了。”那大嫂說:“同志,你叫什麼名字,哪個單位的,我好給你把錢寄去。”雷鋒笑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就轉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車廂還感動得眼淚汪汪的向他招手呢。
雷鋒從安東回來,又在瀋陽轉車,他背起揹包,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呀!”
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順。”
老人高興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誇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麵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裡,老大娘往外推著說:
雷鋒的故事大全 關於雷鋒的小故事
“孩子,俺不餓,你吃吧!”
“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飢。”
“孩子,孩子”這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他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麼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
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這些事後來被戰友們知道了。有人評論說:
“嘿,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卻並沒當一回事。
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4
雷鋒叔叔上小學時,要經過一座小橋,每逢雨季,河水上漲,滔滔滾滾的河水就淹沒了本來就搖搖晃晃的小橋。一二年級的小同學,一走到橋邊,看著那洶湧的波浪,聽著那嘩嘩的響聲,害怕極了,不敢過橋。每到這時,雷鋒就會蹲下身子把他們一個一個地背過去。放學後,又把他們一個一個地背過來。不管多大的風雨,只要雷鋒叔叔自己能夠過橋,也一定把那些小同學背過去。
雷鋒叔叔每次坐車,只要他看到列車員忙不過來,就主動幫著掃地、擦玻璃、倒開水、幫助下車的乘客拿東西,忙個不停。有人勸他,說:“看把你累的,都滿頭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卻說:“我不累!”
有一次,在去火車站的路上,他看到有一位大嫂揹著小孩,手裡還拉著一個小女孩去趕車。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揹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幹處,頭髮還在往下滴水,凍得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溼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還是乾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沒吃飯,雷鋒又將自己帶的幾個饅頭送給了他們。
就這樣,雷鋒叔叔走到哪裡,就把好事做到哪裡,難怪人們都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叔叔的好事還有許多,讓我們以雷鋒叔叔為榜樣。做一個刻苦學習、樂於助人的好少年!
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5
我看了雷鋒的這本書,這本很好看,裡面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件。
雷鋒的故事主要講述了雷鋒幫助人的許多事情。裡面最令我感動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次,下著雨,雷鋒看到一位老奶奶手裡抱著一個,手又拉著一個,在火車旁,老奶奶全身都溼了,雷鋒馬上就跑過去了,脫下雨衣給老奶奶,再脫下自己的毛衣給一個小孩穿,還幫他們買了兩張火車票。因為那天雷鋒被淋成了落湯雞,所以最後自己感冒了。從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雷鋒是個捨己為人的`人。
看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我還明白了雷鋒是個省吃儉用的人,他從來不喝汽水,衣服、褲子、襪子破了,就用縫補,從不扔掉,也不買新的。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我還明白了雷鋒是個有愛心的人,別人要去其他地方,買不起火車票,雷鋒看見了就會幫他買,哪裡發生自然災害,雷鋒會捐款,所以雷鋒是個有愛心的人。
讀了雷鋒的故事我還明白雷鋒是個勤勞的人。有一次,生著病,雷鋒還開著車,幫助工地運磚,記者發現了,問他叫什麼名字,他不回答,還繼續開著車運磚。在記者的追問下他就用戰友王大力的名字,來代替自己,後來記者去找王大力,王大力說他沒去過。最後知道是生著病的雷鋒乾的。
雷鋒,我們要向你學習!
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6
雷鋒短暫的一生,真正做到了:生為人民生,死為人民死,做勞動人民的好兒子。至今,人們流傳著這樣的佳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瀋陽,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幹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揹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抖,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瀋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7
雷鋒經常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裡寫了信又寄去十元錢。戰友小韓在夜裡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後,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了,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雷鋒樂於助人的故事8
在一九六一年的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裡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裡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揹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裡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溼,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