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精選10篇 )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

  為避免傳染病病人傳染他人,而將病人與其他人隔開的措施。一般根據各種疾病傳染性的大小和傳播途徑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隔離措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精選10篇 ),歡迎閱讀參考!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1

  根據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對有些人員實施隔離措施。“隔離”對一個普通人而言並不尋常,有的面對一個陌生且不確定的處境,自我環境控制力被限制產生不滿情緒;有的因居家在封閉空間,感到人身自由限制造成煩躁情緒;有的迫切地想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產生過度擔憂情緒;有的害怕自己真的被感染,產生恐懼情緒;有的不能接受自己有可能成為感染者,產生焦慮和憤怒情緒......如果你被隔離,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來促進心身健康?

  一、識別、面對和接納負性情緒

  在疫情影響下,我們會出現焦慮、恐懼、憤怒等負性情緒,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不必過分強求自己保持鎮定,壓抑情緒反而會影響後續的抗壓能力。我們可以找一個適當的發洩口,比如:打電話給朋友傾訴,或者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情緒;與相同處境的人建立交流群,互通積極訊息,相互鼓勵,增強信心,一起迎接挑戰,降低孤獨和恐懼的心理。

  二、理性獲取權威疫情資訊

  我們都會透過收集資訊來減少不確定性以提高控制感,但疫情早期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過度關注只會適得其反,讓人更加焦慮。要學會資訊管理,信任和關注官方平臺釋出的資訊,對疫情關注適可而止,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更不要隨意傳播無法確定真實性的資訊。

  三、保持作息規律、飲食均衡

  給自己做一份規律的作息時間表,儘可能把生活品質維持在一個水平:有工作時段、休息時段、娛樂時段、運動時段、進餐時段等,每日照做。穩定感對於應對未知感非常重要。保持營養均衡和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免疫力的提高。適當的運動有助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應對危機的信心。

  四、適應自己“被隔離者”新的身份

  就像新生入學一樣,剛開始你需要花點時間熟悉下,新的身份有哪些規範、權利和義務。當你完全駕輕就熟,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也會漸漸淡去。對於沒有被隔離的鄰居或同事們,也需要給他們一點時間適應,短暫的異樣眼光或人際距離感的變化是避免不了的,但你不必把別人的無知轉變成傷害自尊的工具。

  五、學習自我調適技術,做好心理防疫

  疫情中的恐懼、擔憂、焦慮情緒以及生理反應都是正常的。這些反應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生存預警和保護機制,可以促使我們更謹慎地做好防護、預防感染。有些人過度恐慌,過度關注各種資訊,草木皆兵,表現出緊張、坐立不安,甚至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無法入眠。因此,在隔離時期,學習一些自我調適心理的方法,以消除恐慌和焦慮情緒,做好心理防疫。比較好的自我調適技術包括:腹式呼吸、音樂放鬆法、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這些活動需要的空間不大,方便在家裡進行。一般在安靜的環境中按要求完成特定的動作,透過反覆的練習,使人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增強適應能力,調整因過度緊張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調。

  六、積極尋求資源

  在疫情的壓力下,我們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政府和社會機構也提供重要保障,這些都是幫助我們維護心理健康、保持平衡的重要資源。當我們有負面情緒或有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時,要積極向他們需求幫助。建議每天保持一次與家人或朋友電話或發微信,從他們那裡獲得支援,汲取溫暖和力量,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如果我們的抑鬱、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持續存在而難以調整,甚至不斷加重、泛化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就需要重視這些負面情緒可能在向疾病方向發展,此時我們要直面、接納而不是否認、忽視這些負面情緒,要積極尋求專業幫助。目前全國各地已建立起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系統,可關注國家或當地的心理干預網路平臺和熱線電話,也可直接尋求精神科、心理科醫生幫助。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2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營造相互關懷的社會環境,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方案》。

  方案要求加強新冠肺炎防控宣傳和健康教育,提升群眾防控知識水平;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為患者及家屬提供線上心理支援和服務;以社群為陣地,建立心理疏導與社會工作服務網路。

  方案提出七項工作措施:一是廣泛開展科普宣教,營造團結互助的社群氛圍。二是在醫院和隔離點開展心理評估和疏導,有條件的定點醫院/康復驛站/隔離點開展集體心理疏導。三是保證心理疏導與治療連續性,要求定點醫院、康復驛站、隔離點、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做好使用精神科藥物干預的患者資訊的交接。四是為有需求的居家人員提供社會和心理支援,鼓勵出院患者及家屬、隔離人員家屬在社群主動尋求支援。五是開展困難人員生活扶助與支援,對有具體生活困難的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社群工作人員等主動向街道(鄉鎮)和社群彙報並協助申請困難救助。六是加強病亡者家屬關愛和心理支援,心理專幹、社會工作者等主動為其提供哀傷輔導、心理疏導、社會支援等服務。七是及時發現處置高危風險。

  方案強調要加強領導組建隊伍。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區縣要成立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領導小組,各街道(鄉鎮)明確1名領導負責相關工作;在社群設定心理諮詢室或社會工作室,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定心理專幹,在街道(鄉鎮)設定社會工作站。有條件的,建立社群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隊。方案強調各級醫療機構要建立對口指導機制。根據服務物件需求,提供相關服務和精神科轉介服務。上級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對社群工作人員、志願者、心理專幹等人員開展培訓和督導。

  方案要求遵循統一領導、團隊協作、分工負責,嚴守心理衛生和社會工作服務倫理原則、保密要求,分類分級的工作原則。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3

  為統籌做好我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保障工作,最大程度地減輕疫情發展過程中各類人群面臨的心理應激反應和心理問題。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務技術指南”及國家衛健委釋出《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成立心理干預工作組,組建一支疫情防控心理干預隊伍,開通一條心理熱線服務,開展一系列心理干預措施,最大程度地減輕疫情發展過程中各類人群面臨的心理應激反應和心理問題,提高疫情下心理健康服務應對能力和服務水平。

  二、服務物件

  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屬、隔離人員及家屬、病亡者家屬、醫務人員等一線工作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等。

  三、組織體系

  在安寧市應對疫情指揮部醫療救治組的領導指揮下,成立心理干預工作組,組長由市衛健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市衛健局分管醫政、疾控的副局長擔任,成員由市衛健局醫政科科長、疾控科科長、市疾控中心主任、市醫共體總院長組成。工作組與醫療救治組合署辦公,統籌做好疫情期間各類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

  組建一支疫情防控心理干預隊伍,包括心理干預專業組、資料組、志願者組,為心理干預提供資源與保障。專業組以精神科醫師為主、心理治療師、精神科護士組成。組長:錢俊;副組長:邱偉芬、潘本剛;組員:張海娜、趙豔、耿夢月、王靜、楊婧、彭洪、王炳均、楊桂勤、王春娥。

  四、具體措施

  (一)發放疫情防控心理自助宣教材料

  對於受疫情影響人員及時發放有關疫情期間心理輔導及心理調節等宣教材料,幫助其在受影響初期能夠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並能透過宣教材料學習到如何調整心理狀態,引導其自我調整。

  (二)組織心理健康評估

  對於當地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人群進行心理評估,對於發現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及時透過心理干預專業組進行干預,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對於問題較為嚴重的及時介入治療。

  (三)建立心理諮詢服務

  1.線上服務

  開設抗疫心理援助熱線,可以為處於疫情不同層面的大眾提供心理服務,包括提供心理支援、情緒疏導、情感支援,危機干預,促進受助者情緒穩定,維護心理健康。安寧市心理危機干預熱線電話:0871—68616594

  2.線下服務

  設立心理諮詢室,並由專業心理諮詢人員對前來諮詢人員進行服務,對於問題不嚴重,涉及問題較小的,諮詢機構直接給與介入,評估穩定後服務結束。對於問題較為嚴重,需要治療的,及時為患者提供治療服務。

  (四)對於重點患者及一線醫務人員介入措施

  重點患者:

  1、建立微信群,營造一個患者分享、交流的安全空間。

  2、鼓勵患者識別自身生理和情緒上的不適。為患者提供政策宣教、教會患者自我健康監測、個人防護健康等與疾病相關的知識。

  3、與患者一起共同商定心理康復計劃,培養規律健康的生活模式。

  4、引導患者書寫心情日記,記錄住院期間的想法、情緒、軀體的感受、事件等。利用康復時大量的空閒時間進行一些身心愉悅的活動(讀書、聽音樂等)。增強患者的自我覺察能力和建立穩定的生活狀態。

  5、開展線上個體、團體催眠治療。引導患者宣洩不良情緒,挖掘資源,讓患者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和療愈。激發患者的潛能、擴充套件積極體驗及改善軀體不適。

  6、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軀體放鬆訓練等各種行為矯正與治療。

  7、在病房內開展瑜伽、太極、樂眠操等軀體運動療法,促進情緒的穩定和軀體的康復,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8、陪同患者尋求應對壓力的社會支援:利用現代通訊手段聯絡親朋好友、同事等,傾訴感受,保持與社會的溝通,獲得支援鼓勵。

  一線醫務人員:

  1、一線醫務人員休息區設立心理諮詢室,重視疫情期間醫務人員的心理狀況,加強醫務人員心理疏導,消除其孤獨感。

  2、設立心理諮詢室,由心理專家輪流值班,鼓勵一線醫務人員說出對疫情的顧慮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客觀面對,分析對策。

  3、構建穩定的組織團隊,帶領團隊成員描述睡眠狀況、情緒及需要支援的地方,分享成功的工作經驗、工作對生命意義的影響與改變等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支援。

  4、鼓勵醫務人員識別、表達、接納自己所有的身心反應。採用催眠治療如生命大樹、賦能、安全處所、放鬆、清空等,也可以使用藝術表達性干預,如繪畫、音樂等,在表達中聯結,疏洩與釋放。

  5、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提升醫務人員內化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增強醫務人員對工作的自信心及掌控力,領悟到此次工作的價值。

  6、錄製催眠音訊讓醫務人員在睡前或休息時播放,改善睡眠質量,緩解身心疲勞。教會醫務人員掌握一些簡單的放鬆技術,如呼吸放鬆訓練,使用腹式呼吸,輕緩、舒暢、深長、平靜呼吸,達到呼吸8次/min,改善焦慮導致的生理反應,如減慢心率、降血壓等,減少各種壓力源帶來的心靈和身體的耗竭,減輕穿防護服工作的不適。

  7、對於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醫務人員要重點關注,努力將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從緊張焦慮耗竭、無力脆弱狀態,維護到更加溫和、可以關照自己並盡力救治患者的生命狀態。

  五、心理干預流程(見附件)

  六、工作要求

  嚴格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關規定,對干預服務物件加強宣傳引導,加強心理干預人員培訓,規範服務,強化責任。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進行前提下,重點關注受疫情影響的重點人群心理健康問題。確保受疫情影響重點人群心理問題得到確實有效疏導,避免出現因疫情影響造成心理問題,做到早發現早介入。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4

  為做好我縣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促進患者身體與心理同步康復,早日迴歸正常生活和工作,維護隔離人員、家屬心理健康,營造相互關懷的社會環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宣傳和健康教育,提升群眾防控知識水平,增強防護技能,減輕因認知不足所致的恐懼,減少、消除對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的歧視與排斥等行為。

  (二)為疫情防控期間不同人群提供心理支援、心理疏導、危機干預等服務,幫助求助者預防和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頓,尋找和利用社會支援資源,維護心理健康,防範心理壓力引發的極端事件,恢復社群秩序,推動基層社群治理,營造健康向上的社群氛圍,促進社會穩定。

  二、組織實施

  (一)成立組織。我縣雖然屬於疫情低風險地區,但當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較大,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成立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小組,宋曉瑋、李舉平任組長,高香、唐喬喬任副組長,高興紅任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隊長,王麗莎、吳桃鳳、劉春麗、楊錦梅、程妮、吳慈玉、孫紅年、姚鋒芳為線上熱線諮詢員,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全體心理諮詢師為線下心理疏導員。

  (二)搞好服務。目前已成立社群心理輔導站6個(白雲:楊錦梅、西街:劉春麗、白沙井:姚鋒芳、南街:吳慈玉、東街:程妮、鯉魚橋:朱明桃)。根據出院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需求,社群工作人員可以聯絡心理諮詢師進社群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三)培訓督導。市精神病醫院和縣總工會派具備心理援助技術能力的精神科醫師、心理諮詢師對社群工作人員、志願者、心理專幹等人員開展精神衛生知識、心理諮詢知識培訓,對社群的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督導。

  三、工作原則

  (一)堅持統一領導。所有工作須在本專項工作服務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進行,各類人員實行團隊協作,明確成員分工與配合。未經允許個人不得擅自開展任何形式的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活動。

  (二)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為在疫情防控中有心理困頓的人員提供免費的心理援助服務。線下為各個特殊群體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援、心理干預服務。

  (三)堅持專業服務。運用專業的方法和技術,為求助者或是特殊群體提供規範的情緒疏導、情感支援、危機干預等有針對性的服務,並定期開展專業督導,保障服務的專業性。

  (四)堅持保密要求。對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的個人和家庭隱私包括個人資訊、生活軌跡、家庭情況等嚴格保密。遵守善行、責任、誠信、公正、尊重的職業倫理和職業精神,避免對求助者造成傷害,維護其身心健康。

  四、工作措施

  (一)大力開展科普宣教。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透過慈利紅網、慈利釋出、慈利融媒體等公眾媒體加大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的宣傳。積極開展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做好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國家政策解讀,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做好線上線下心理服務,切實做好學生、家長、企事業單位員工和婦女兒童的心理疏導,透過公眾媒體搞好主題宣傳,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做好心理疏導。一是加強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疏導。密切關注本地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定期進行回訪,為他們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撫慰,如遇嚴重心理行為個體,及時轉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二是強化特殊群體的心理支援。對社群內低保物件、特困人員、行動不便老年人、殘疾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予以密切關注,並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支援。

  (三)給予情感疏通。縣總工會於2月10日組建了心理援助熱線平臺,共有8位心理諮詢師參與熱線諮詢服務,24小時線上守候,為心理困惑求助者提供熱忱服務。

  (四)組織團輔活動,加強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聯絡單位工會組織,組織集體團輔活動,加強公安民警等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配合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工會等部門做好公安民警(輔警)、司法行政幹警、社群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下沉幹部等值班、輪班安排,利用本系統資源或社會資源,對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心理服務,對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進行主動危機干預。

  (五)利用學校陣地,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學校工作聯絡到千家萬戶,學生開學正在分年級、分時段有序進行,透過學校班級家長群和教師現場指導,加強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讓家長和學生了解疫情防控知識,自覺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宣傳疫情防控心理輔導知識,讓家長和廣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應對疫情。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5

  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促進患者身體與心理同步康復,迴歸正常生活和工作,維護隔離人員、家屬心理健康,營造相互關懷的社會環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宣傳和健康教育,提升群眾防控知識水平,增強防護技能,減輕因認知不足所致的恐懼,減少、消除對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的歧視與排斥等行為。

  (二)以網際網路絡平臺為基礎,推進網際網路+社會心理服務,為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提供線上心理支援和服務,增強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幫助有需求的服務物件渡過困難期,恢復社會功能。

  (三)以社群為主要陣地,建立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網路,提供情緒引導、心理輔導、資源連結、困難紓解、社會支援網路修復等服務,改善社群環境,恢復社群秩序,推動基層社群治理,營造健康向上的社群氛圍,促進社會穩定。

  二、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組建隊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各區縣防疫指揮部要成立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領導小組,衛生健康、民政等部門分工負責,各街道(鄉鎮)明確1名領導負責轄區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指定專人統籌協調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各街道(鄉鎮)根據受疫情影響情況,在社群設定心理諮詢室或社會工作室,配備1-2名專職或兼職心理諮詢師或社會工作者;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定心理專幹;在街道(鄉鎮)設定社會工作站,配備1-2名專職或兼職社會工作者,負責轄區群眾社會心理健康工作。有條件的,可建立由社群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師等組成的社群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隊,採取社群、社會工作者、社群志願者、社群社會組織、社群公益慈善資源、心理服務專業力量聯動服務方式開展工作。

  (二)建立對口指導機制。各地按照已有精神衛生服務技術指導機制,由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對口聯絡的上級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派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

  (三)提供線下和轉介服務。根據出院患者及家屬、隔離人員家屬需求,社群工作人員、心理專幹可聯絡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進社群提供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發現出院患者及家屬、隔離人員家屬可能有精神衛生問題時,心理諮詢師、精神衛生社會工作者等應當向對口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由精神科醫生提供精神醫學診療服務。

  (四)開展人員培訓和督導。上級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社會工作行業組織應當派具備心理援助技術能力的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師對社群工作人員、志願者、心理專幹等人員開展精神衛生知識培訓,分別對街道和社群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督導。

  三、工作原則

  (一)統一領導、團隊協作、分工負責。所有工作須在本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進行,各類人員實行團隊協作,明確成員分工與配合。未經允許個人不得擅自開展任何形式的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活動。

  (二)嚴守心理衛生和社會工作服務倫理原則、保密要求。對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的個人和家庭隱私包括個人資訊、生活軌跡、家庭情況等嚴格保密;設專人負責服務物件檔案管理並簽署保密協定。

  (三)分類分級。結合各社群實際狀況,採用分類、分級處理。對不同社群、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具有不同需求的服務物件進行分類干預。

  四、具體工作措施

  (一)廣泛開展科普宣教。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透過權威媒體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宣傳,提升公眾知識水平,增強防控能力。發放心理健康服務宣傳材料,提供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心理熱線電話號碼、心理支援網路平臺二維碼等支援性資源,幫助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自我心理調適。組織專家透過媒體、影片、網路授課等形式,對社群居民開展心理健康講座,介紹溫馨家庭氛圍、團結社群關係對個體渡過難關的幫助和意義,鼓勵大眾互幫互助,消除歧視。

  (二)在醫院和隔離點開展心理評估和疏導。患者、隔離人員在定點醫院/康復驛站/隔離點期間,定點醫院/康復驛站/隔離點主動向其推薦心理自評工具(如,湖北省精神衛生中心牽頭研發的“強肺心理支援系統”),鼓勵有需要者尋求心理疏導及心理支援。有條件的定點醫院/康復驛站/隔離點對患者、隔離人員開展集體心理疏導。對評估後發現心理問題風險較高的,協調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提供心理干預。

  (三)保證心理疏導與治療連續性。對在定點醫院已經使用精神科藥物干預的患者,如評估需要繼續給予精神科藥物治療的,定點醫院應當將患者相關治療資訊記入出院資訊單中,交康復驛站或隔離點繼續維持治療。對評估需要繼續治療的,康復驛站或隔離點在其離開時,應當將相關治療資訊交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繼續予以治療。

  (四)為有需求的居家人員提供社會和心理支援。社群應當鼓勵出院患者及家屬、隔離人員家屬主動尋求社會和心理支援,由專業人員進行心理與社會工作服務需求評估。對評估後發現心理問題風險較高的,在徵得本人同意後,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協調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提供心理和社會工作服務,建立和啟用服務物件的社會支援系統,引導其恢復生活信心。

  (五)開展困難人員生活扶助與支援。對有具體生活困難的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社群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心理專幹等,應當主動向街道(鄉鎮)和社群彙報,協助申請困難救助,連結援助資源,同時尋求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益慈善資源的幫助或支援。

  (六)加強病亡者家屬關愛和心理支援。對病亡者家屬,心理專幹、社會工作者要主動為其提供哀傷輔導、心理疏導、社會支援等服務,加強關心關愛,引導其宣洩哀傷情緒,幫助順利渡過哀傷期,恢復正常生活。必要時,聯絡心理和精神衛生專業人員提供專業支援。

  (七)及時發現處置高危風險。對發現有自傷、自殺、衝動傷人風險的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相關專業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向街道(鄉鎮)負責領導報告並通報社群。社群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心理專幹等人員要增加走訪密度,告知其家人緊急聯絡電話。由心理諮詢師、精神衛生社會工作者等介入進行危機干預,持續提供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必要時向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診。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6

  為助力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全面推進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促進患者身體與心理同步康復,迴歸正常生活和工作,維護隔離人員、家屬心理健康,營造相互關懷的社會環境,現作如下安排:

  一、總體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保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重要措施。全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增強做好疫情下各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切實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會氛圍。

  (二)強化責任。各部門、各單位要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專班,確定牽頭人和具體負責人,做到有人負責、有人組織、有人推動、有人監督,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日常精準管控有效疏導、遇突發及時發現快速妥處的常態化機制,建立工作臺賬,推動各項工作目標任務落實。

  (三)精準施策。加強統一管理,各部門、各單位將各類目標人群新冠肺炎心理疏導工作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做到統一管理。實施分類干預,針對各類目標人群不同的心理疏導服務需求,採用分類分級處理原則進行分類干預。採取綜合施治,多種渠道運用各類心理危機干預技術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強化保密,嚴格保護受助者的個人隱私。

  二、目標人群

  (一)新型肺炎確診患者及家屬;

  (二)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三)隔離醫學觀察人員;

  (四)低保物件、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殘疾人;

  (五)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等一線工作人員;

  (六)流浪乞討人員、公安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社群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會面戒毒人員等特殊人群;

  (七)社會公眾。

  三、工作舉措

  (一)強化組織實施

  1.組建服務團隊。區衛生健康委統籌紅橋區精神衛生中心(紅橋中醫醫院)的衛生、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區民政局統籌社群網格員、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人員,建立我區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隊。各街道明確1名處級幹部負責轄區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儘快完善街道心靈驛站和社群心理諮詢室軟硬體建設,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組織具有心理服務資質的專業人員或社會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區衛生健康委根據工作需要,向各隔離點專班增配心理疏導專員,並組織專業力量對社群工作者、志願者等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未經允許個人不得擅自開展任何形式的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活動。

  2.做好社群服務。根據相關人員需求,由社群組織網格員、志願者等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為其提供心理疏導,發現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要第一時間向街道報告,並積極引導其至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就診。各街道組織力量,積極引導轄區居民正確對待患者及其家屬,避免歧視,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區民政局要統籌資源,充分發揮好登記在冊的心理服務機構、社會工作機構、志願服務組織等社會組織參與到社群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中。

  (二)持續關注重點人群心理健康

  1.做好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心理援助。各隔離點專班負責集中隔離人員,社群心理健康服務人員負責居家隔離人員,為有需求的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提供疫情認知、健康指導和心理情緒輔導,評估心理危機,開展家庭支援、社會關係修復、政策諮詢及轉介等服務。特別對評估後發現心理問題風險較高的,相關隔離點和社

  區要向屬地街道報告,由屬地街道協調區衛生健康委組織專業人員開展集體心理疏導和心理危機干預。

  2.為有需求的居家人員提供社會和心理支援。社群應當鼓勵出院患者及家屬、隔離人員家屬主動尋求社會和心理支援,由社群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對其進行心理與社會工作服務需求評估。對評估後發現心理問題風險較高的,在徵得本人同意後,由屬地街道協調區衛生健康委組織專業人員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建立和啟用服務物件的社會支援系統,引導其恢復生活信心。

  3.開展困難人員生活扶助與支援。對有具體生活困難的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相關社群和隔離點要主動向屬地街道彙報,由屬地街道會同區民政局、區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做好睏難救助、心理疏導等社會工作服務,重點關注兒童、老人、殘障人士、低保物件、特困人員、有原發疾病等特殊需要的人員,開展針對性評估和危機干預、轉介服務,使日常生活服務保障與心理服務相結合。

  4.推進特殊人群管理服務。進一步健全基層綜合治理工作,強化各單位間資訊共享、工作協同等機制。著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各相關部門依據工作職責,完善救助管理機構內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公安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社群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會面戒毒人員等特殊人群心理溝通機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執

  人員的心理疏導和干預。信訪部門要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引導利益受損群眾理性反映訴求,做好上訪人員思想疏導工作。

  (三)加強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

  1.做好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心理服務。區衛生健康委依託區內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及社會工作服務資源,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務。對一線醫務人員加強關心關愛,在輪休期間,透過講座、團體輔導、網路平臺、心理援助熱線等方式,為醫務人員提供放鬆訓練等心理健康服務。對出現明顯應激反應的醫務人員,要進行針對性的個體心理治療或適當的藥物干預。

  2.加強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各相關單位要做好公安民警(輔警)、司法行政幹警、社群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下沉幹部等值班輪班安排,利用各系統心理服務資源或社會資源,採取“線上+線下”的渠道,透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團體輔導、印發心理健康宣傳材料等形式,對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心理服務,對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進行主動干預。要為因疫情防控殉職的民警(輔警)、社群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等的家屬提供困難救助、心理疏導等服務。

  (四)加大正面宣傳力度

  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區衛生健康委負責編制心理健康宣傳材料、提供心理援助電話號碼(86512211,86512201)、推薦心理支援網路平臺二維碼、組織專家開展心理健康講座,並會同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以公示、公告、影片、網路授課等形式,提升公眾知識水平,增強防控能力,認識到溫馨家庭氛圍、團結社群關係對個體渡過難關的幫助和意義,鼓勵大眾互幫互助,減少、消除對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的歧視與排斥等行為,減輕因認識不足所致的恐懼。區教育局要充分利用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開展疫情期間學生及家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加強心理服務熱線建設,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區總工會要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心理服務資源,加強對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心理疏導。團區委、區婦聯等部門要利用各類心理服務資源,加強婦女兒童、青少年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同時,注重樹立典型先進,將工作開展中湧現的先進事蹟、優秀人物、典型經驗與好的做法進行廣泛宣傳。

  (五)做好高危風險及時發現處置工作

  對發現有自傷、自殺、衝動傷人風險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各社會組織、志願者團體和社群心理健康服務人員要第一時間向屬地街道報告,並增加走訪密度,告知其家人緊急聯絡電話,由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介入進行危機干預,持續提供心理疏導服務,並積極引導其至精神衛生醫療機構進行診療。公安紅橋分局要配合做好其處置送醫工作。

  (六)加大經費保障

  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要對心理疏導服務工作加大資金統籌和支援力度,重點支援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參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

  (七)強化評估督導

  區衛生健康委要對轄區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心理服務工作重點。區防指辦督辦組要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推

  動各項工作目標任務落實。區委政法委要將此項工作納入平安建設考評內容,並組織做好監督檢查。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7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指導各地做好不同人群心理危機干預工作,1月26日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不同人群心理狀況也隨之變化。為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疏導、心理干預等心理服務,維護公眾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疏導。

  各地醫療衛生機構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由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對於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患者,及時進行評估干預,必要時請精神科醫師會診。在患者出院時,將使用精神科藥物干預患者的有關資料轉交到隔離點或患者所在地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保治療的延續性。(衛生健康部門負責)

  湖北武漢等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區縣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組建由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等組成的服務隊,對治癒隔離患者提供心理服務,重點為焦慮抑鬱、失眠、創傷後應激障礙等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及時識別自傷、自殺、攻擊或其他精神病性症狀人群,由精神科醫生會診或轉入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治療。(衛生健康、民政部門負責)

  城鄉社群工作者要加強對患者家屬及治癒歸家患者的人文關懷,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引導社群居民正確對待患者及家屬,避免歧視。透過組織動員社會工作者和專業志願者等力量,為城鄉社群有心理問題的治癒患者及家屬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撫慰、社會融入等服務,及時識別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並向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民政部門牽頭,衛生健康部門配合)

  (二)做好病亡者家屬關心關愛及心理疏導。各地民政、衛生健康、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要加強對病亡者家屬的關心、關愛,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等為其提供社會支援、心理干預服務,引導其宣洩哀傷情緒,幫助其順利度過哀傷期,恢復正常生活。病亡者所在單位、社群等應當建立關愛幫扶小組,為有需求的病亡者家屬提供關愛幫扶和心理支援。對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家屬,協助其到當地精神衛生機構就診。湖北省、武漢市等疫情嚴重地區要做好骨灰分批交接安葬的工作預案,強化人文關懷,指導透過網上等方式寄託哀思,避免人群集聚。(民政、衛生健康、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負責)

  (三)強化低保物件、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流浪乞討人員、殘疾人等心理支援。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要動員和引導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願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為低保物件、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流浪乞討人員、殘疾人等群體提供生活救助和關愛幫扶。湖北省、武漢市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要摸清低保物件、特困人員、孤寡老人、孤兒、困境兒童、殘疾人等群體的具體情況,把日常生活服務和保障與心理服務相結合,瞭解工作物件心理特點,針對性地提供心理支援或協助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幫助。(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負責)

  (四)做好疫情防控醫務工作者心理服務。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充分利用當地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及社會工作服務資源,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務。對一線醫務人員加強關心關愛,在輪休期間由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組織開展放鬆訓練等活動。對出現明顯應激反應的醫務人員,要進行針對性的個體心理治療或適當的藥物干預。湖北省、武漢市要充分發揮當地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援鄂心理救援隊的作用,透過講座、團體輔導、個體諮詢、網路平臺、心理熱線等方式,為醫務人員提供心理服務。(衛生健康部門負責)

  (五)加強公安民警等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工會等部門要做好公安民警(輔警)、司法行政幹警、社群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下沉幹部等值班、輪班安排,利用本系統資源或社會資源,對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心理服務,對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進行主動干預。為因疫情防控殉職的民警(輔警)、社群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等的家屬加強心理疏導。湖北省、武漢市要發揮各類志願者作用,注意識別、發現有心理需求或可能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個體,及時透過社群幹部聯絡心理服務專業人員和社會工作者進行評估、干預。(政法委、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工會等部門負責)

  (六)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各地要建立健全基層綜合管理小組,加強公安監所被監管人員、服刑人員、社群矯正物件、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強制隔離戒毒解戒人員、社群戒毒社群康復人員、參加戒毒藥物維持治療人員和自願戒毒人員、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務。信訪部門要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引導利益受損群眾理性反映訴求,做好思想疏導工作。湖北省、武漢市要做好滯留在鄂、在漢人員特別是生活困難、經濟損失較大人群的心理服務。對有典型心理行為問題的利益受損群體,引入心理服務工作人員配合進行矛盾處理或糾紛化解,預防極端事件發生。(政法委、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衛生健康、信訪部門負責)

  (七)積極開展廣大群眾心理疏導。各地宣傳、廣電部門要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國家政策解讀,及時疏導廣大群眾因長期隔離帶來的負面情緒,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會氛圍。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要利用各類線上、線下心理服務資源,加強對學生、機關企事業單位員工、婦女兒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導。湖北省、武漢市要將心理服務融入網格化管理工作,對仍有確診病例的小區,安排心理服務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或志願者,及時疏導居民長期封閉管理產生的負面情緒。(宣傳、廣電、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各地要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服務納入疫情防控整體工作部署,建立黨政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的工作機制。

  (二)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對心理服務提供資金支援。支援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參與心理服務工作。

  (三)各地要對心理服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專業志願者等開展培訓,提升服務水平,恪守職業道德,保護服務物件個人隱私。

  (四)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對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心理服務工作重點。透過委託第三方等方式對有關機構心理服務情況及效果進行評價。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8

  為做好我市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根據國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的通知》(肺炎機制發〔2020〕8號)和國家衛健委《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的通知》(肺炎機制發〔2020〕24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則

  (一)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情況,及時調整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重點,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

  (二)針對不同人群(見附件)實施分類干預,嚴格保護受助者的個人隱私,避免實施幫助者和受助者可能存在的再次創傷。

  (三)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全面整合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工作。

  二、組織領導

  成立邵陽市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領導小組。具體成員名單如下:

  組長:李華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楊一丁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劉曉江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俞坤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成員:張國華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

  胡邵華市疾控中心主任

  廖旭才邵陽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

  王瑞見市腦科醫院院長

  莫迪市寶慶精神病醫院院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市衛生健康委,由俞坤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日常工作。

  三、工作隊伍

  (一)心理救援醫療隊

  隊長:王瑞見市腦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

  副隊長:莫迪市寶慶精神病醫院院長

  成員:市腦科醫院、市寶慶精神病醫院副高以上職稱的精神科醫生和精神科護士。

  以精神科醫生為主,心理諮詢人員、精神科護士人員參與,單獨組隊或與新冠肺炎定點醫療隊混合編隊,積極主動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為急需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援的.人群提供心理干預服務。

  (二)心理援助熱線隊

  隊長:李海軍市腦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副隊長:胡紹倫市腦科醫院心理治療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

  成員:由市腦科醫院組建心理援助熱線工作團隊,包括精神科醫師、精神科護士、心理諮詢師、接受過心理援助熱線培訓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和突發公共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經驗的志願者、心理援助熱線接線員。

  開通心理援助熱線電話:0739-5182266,24小時為急需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援的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

  (三)科普宣傳隊

  隊長:莫迪邵陽市寶慶精神病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

  副隊長:劉文濤市寶慶精神病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

  劉昌會邵陽市腦科醫院醫務科長、副主任醫師

  成員:市腦科醫院、寶慶精神病醫院精神科專家及從事精神衛生科普宣傳教育的工作人員。

  制定與疫情相關的心理健康科普宣傳資料,制定宣傳計劃,為受疫情影響的相關人群、普通大眾進行疫情有關主題的心理科普宣傳。

  四、工作措施

  (一)確定目標人群和數量。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群分為四級。

  第一級: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疾控人員和管理人員等;

  第二級: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到醫院就診的發熱患者;

  第三級:與第一級、第二級人群有關的人,如家屬、同事、朋友,參加疫情應對的後方救援隊,如現場指揮、組織管理人員、志願者等;

  第四級: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的疫區相關人員、易感人群、普通公眾。

  瞭解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目標人群範圍數量,開展目標人群評估、制定分類干預計劃,制定工作時間表。重點識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疾控人員和管理人員中的心理高危人群,對高危人群開展心理危機干預,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如自殺、自傷、傷醫和其他衝動行為等。對普通人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組織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充分利用“影片培訓”等方式,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各級職能部門一線防治人員、門急診篩查的醫務人員、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參加流行病學調查和消毒等工作的人員、村居(社群)幹部及網格員,以及在政府相關部門參加指揮、組織、協調工作的人員進行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培訓。

  (三)強化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對就診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向住院和就診患者免費發放心理關懷卡,加強醫患間的交流和溝通,避免因患者衝動而對一線醫務人員造成人身傷害。心理救援醫療隊要根據醫療機構和患者的需求主動為醫務人員、患者提供心理救援和心理危機干預。

  (四)設立應對疫情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除市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外,有條件的縣市區要整合教育、民政等部門和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力量,開通疫情應對心理援助專線,組建熱線技術專家組,在上崗之前,對接線員開展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心理援助培訓。統籌組織心理工作者輪流值班,提供24小時線上心理支援和心理援助服務,定時分析彙總來電諮詢資訊,瞭解掌握公眾關注熱點和各類來電人員心理狀態,做好評估和預判。發現突出問題或可能發生應激事件時,要及時將相關資訊報轄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五)發揮縣(市區)、鄉(鎮、街道)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底座”作用。安排專人在崗、開通服務電話,主動為社群居民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村委會幹部、社群網格員、社群醫生、社群民警等在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中發現因疫情導致心理行為異常人員時,要告知轄區心理服務資訊和聯絡方式,並積極引導其透過心理援助熱線、到專業機構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等方式接受心理援助和干預。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9

  為科學、規範開展我縣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工作,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

  積極預防、及時控制和減緩疫情給居民心理健康及社會帶來的影響,為受影響人群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援助等服務,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二、基本原則

  (一)整合資源,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開展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

  (二)分類疏導,針對受助者提供個性化幫助,嚴格保護受助者個人隱私。

  三、目標人群

  主要是因暴發疫情造成廣大群眾生活不便、政策不熟等造成焦慮、煩躁、不滿情緒的部分居民。

  四、工作內容

  (一)依託各鄉鎮、村(社群),組織專業人員和志願者,做好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瞭解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所掌握的資訊,及時識別高危人群,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發現可能出現的群體心理危機苗頭,強化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加強對群眾的心理疏導和情緒支援。

  (二)組織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發動黨員幹部和志願者支援社群基層,協助做好居民基本民生服務保障工作。突出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做好生活幫扶和心理疏導工作。

  (三)面向大眾豐富居家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入口網站、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科普知識,豐富群眾居家文化生活,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重點普及疫情期間各種常見的心理和情緒相關知識和應對策略。在縣融媒體中心、電視臺推送中央文明辦製作的應對疫情心理疏導影片短片,引導居民在家中有意識地營造積極心態,學會調適情緒困擾與心理壓力。

  (四)面向個體積極發揮心理援助熱線作用。充分利用縣衛健季、縣民政局、縣教育局心理服務熱線,及時幫助諮詢者解決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現實和心理困擾,儘早干預諮詢者的心理(精神)障礙問題。

  五、組織實施

  (一)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各鄉鎮要將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工作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明確一個專班主管,招募社會心理服務志願者,有序開展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工作。

  (二)加強人員業務培訓。組織相關人員參加網上推出的志願者開展災後心理危機干預的培訓專題,組織志願者線上學習心理疏導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的相關專業知識,推動志願者在心理疏導實踐中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各鄉鎮參照此方案制定本地工作方案。

  隔離人員心理干預方案10

  出入境口岸是新冠肺炎“外防輸入”的重要關口。在防控新冠肺炎境外輸入工作中,為做好入境人員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幫助入境人員適應隔離環境,提升入境管理和服務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開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識、與疫情相關心理健康知識、國家輸入性疫情防控措施等宣傳,對國家採取的人員入境後隔離觀察等措施進行政策解讀,減輕入境人員因認知不足、環境不適所致的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

  (二)利用網際網路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資源、心理援助和社會工作服務熱線等平臺,為入境人員提供線上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幫助有需要者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儘快渡過適應期。

  (三)在入境人員臨時轉運區、隔離點、定點醫院等場所,開展線下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減少入境人員對隔離觀察措施的排斥行為,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為有需要者提供心理輔導、情緒支援、社會資源連結、矛盾糾紛調解等服務,建立危機干預及轉介機制,及時妥善處理突發事件。

  二、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口岸所在地的衛生健康、民政、交通運輸、海關、移民邊檢、民航、鐵路等部門成立入境人員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領導小組進行統籌協調,各部門依照職責分工,對專業人員缺乏的重要邊境口岸,省級相關部門要組織動員有關單位、組織和人員對口支援,也可透過政府購買服務或志願服務等方式在機場、鐵路、港口、公路等臨時轉運區、集中隔離點、定點醫院、入境人員家屬接待點等區域和場所,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政策解讀、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

  (二)組建服務隊伍。口岸所在地的衛生健康、民政協同海關、移民邊檢、機場等部門、鐵路、公路和水運等運輸企業建立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隊,設立專人統籌協調入境人員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配備1-2名心理工作專業人員或社會工作者在入境管控的主要環節和區域開展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宣傳、疫情防控政策諮詢和解讀工作,向入境人員提供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資源網路資訊,為有需要者提供心理輔導、情緒支援和有關轉介服務。各隔離點所在地的衛生健康、民政部門建立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隊,配備1-2名心理工作專業人員或社會工作者。

  (三)開展對口技術支援。口岸所在地的衛生健康、民政部門根據入境人員數量和需求情況,依託口岸所在地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組建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專家組,吸收當地具有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經驗的心理衛生、社會工作服務等專業人員參加,為口岸、機場、臨時轉運區、隔離點開展入境人員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提供技術支援和指導,提供精神醫學干預服務。

  三、工作措施

  (一)在全流程開展宣傳、提供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資源。衛生健康、民政部門制定相關科普宣傳素材,並提供給承擔入境人員運輸的鐵路、陸路、水運等運輸企業,為入境人員提供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國家入境隔離觀察政策和心理健康知識等科普宣傳材料,提供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援助熱線電話、網路心理服務資源連結及二維碼等資源。口岸、臨時轉運區等在醒目位置擺放易拉寶或電子大屏滾動播出心理健康科普資訊,顯示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資源連結或二維碼,提高入境人員防控意識技能,增強心理承受力,為有需求者提供求助渠道。

  (二)做好入境過程中的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口岸、機場、臨時轉運區的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隊要建立值班巡查制度,制訂心理危機應急預案。工作人員發現可能存在心理或精神問題的入境人員,及時報告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隊,或視其嚴重程度報告公安機關等,由其與對口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聯絡或作出相應處置。經專業評估,發現心理或精神問題較為嚴重的人員,及時送往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對有自殺、自傷或傷害他人風險行為衝動的人員,口岸、機場、臨時轉運區應立即報告所在地相關部門進行處置。

  (三)做好集中隔離期間入境人員的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入境人員隔離點要建立有利於維護心理健康的環境,按照隔離規定設定房間,儘量提供方便生活的裝置和網路,鼓勵隔離人員正常作息、透過電話網路等與家人、朋友保持溝通,緩解隔離帶來的孤獨感;鼓勵隔離人員主動學習疫情防控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疫情防控技能;鼓勵隔離人員探索有益的興趣愛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疫情防控和心理健康科普、心理自評工具等資源。主動關注隔離人員的情緒變化、睡眠情況及行為表現,及時發現需要接受心理疏導者和心理危機高危人員。

  (四)做好重點入境人員的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針對單獨隔離的未成年人,要有指定的成人監護,保證環境的安全。協助未成年人保持與家人的聯絡,及時向家人反饋未成年人的環境適應狀況和日常生活情況。對兒童要善於運用活潑、生動的形式,以他們能聽懂的語言解釋為什麼要隔離等情況,可根據兒童年齡結合遊戲輔導,採取繪本、影片等進行解釋告知。如有兒童出現睡眠困難、不願意進食、焦慮擔心等情況,隔離點醫護人員要及時告知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人員,必要時請精神科醫生會診。對有特殊需要的隔離人員(患有原發軀體疾病、特殊藥物治療、家庭情況複雜、殘障人士等),開展心理和社會工作服務需求評估,整合社會資源為特殊服務物件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工作幫扶計劃,提供全方位的關愛保護和照護服務。

  (五)做好入境人員家屬的社會心理支援服務。入境人員家屬所在街道(鄉鎮)或社群應當引導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資源,為入境人員家屬提供社會心理支援服務。建立志願服務網路和鄰里支援體系,搭建自助、互助和群助的平臺,倡導家屬之間互相幫助、鄰里之間相互支援,增強隔離人員家屬的社會支援網路。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透過權威媒體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宣傳和國家入境隔離政策,提高家屬防控知識和能力,加強心理支援,減輕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