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精選5篇)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精選5篇)

  一些合理的建議很適合參與財務工作的人員參考借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1

  一、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告體系進行改進

  預算是財務會計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且,透過財務會計報表資料,能夠及時反映出事業單位資金的使用狀況以及事業單位公共款項的應用明細,主要以事業單位資金的安全性為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事業單位的投資主體也逐漸從以往的單一化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且,財務會計還要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來滿足不同目的、不同層次的需求;另外,事業單位本身對經營業績的考核要求較高,不僅要求財務會計報告資訊能夠給決策者提供正確的參考資料,同時財務會計報告資料也是投資決策的關鍵參考資料,再加上新時期的發展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要求事業單位要透過財務會計報告資料來反映出自身的發展狀況。因此,為了更好的完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必須要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報告體系進行改進,如,收入支出情況表、資產負債表、基金增減表、專項資金收支表等,這樣才能根據財務會計各項報告資料表的披露資訊瞭解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並結合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不斷的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二、完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體制

  近些年來,雖然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效率逐漸在提高,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存在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財務會計管理體制不夠完善以及對財務會計的控制意識缺乏等,因此,要不斷的完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強化財務控制意識。首先,財務會計管理部門應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監督力度,從預算到決算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監督,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出財務會計管理部門的作用,另外,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事物的控制主要從事前論證、事中控制以及事後問效等三個環節進行。其次,結合事業單位實際的發展情況,不斷的對財務會計管理控制制度進行完善,加強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會計工作的控制。再次,事業單位領導人員應強化財務會計控制意識,規範財務管理的運作方式,完善財會部門的工作設定,充分發揮出事業單位財會管理部門對內部管理的效能,為事業單位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體制的過程中,不能由一人來做決策,需要由相關部門的人員以及市場調研人員共同探討在新形勢下,如何完善財務會計管理體制才能促進事業單位的快速發展。

  三、加強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才隊伍的建設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有著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近些年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保證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對財會工作人員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一些事業單位對強化財會工作人員素質的意識不高,導致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對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也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作者建議應加強事業單位財會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領導人員應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重視,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具有技術性、政策性、法規性等特點,對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益要求極高,因此,必須由高素質人才來完成相應的任務,這樣才能確保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質量。其次,加強事業單位財會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培養,加大培養人才的投入,打造一批專業素質高、管理能力強、能知法守法、敬業愛崗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打下基礎。當然,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需要完善相應的考核機制,根據事業單位對財會人才的要求,對培訓的人才進行考核,確保上崗人員的專業素質。再次,要重視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培訓,不僅要保證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更要從敬業、守信、誠信等方面素質進行培養,並正確樹立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的事業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樣的財會工作人員才能滿足事業單位的發展。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2

  1、首先要穩定財務人員:萬丈高樓平地起,財務部目前首先要做好夯實財務核算的基礎工作。要做好工作人是關鍵,所以要穩定財務班子才能做好基礎工作,做好了基礎工作才能談及其它。如果人員不穩定,甚至一批批的流失,一批人來胡弄一陣子走了,又來一批人心不幹情不願或學到業務能力了就走人了,然後後面的人來了要延續工作只得不停的為前一批人清理遺留下的問題才能繼續開展工作,這樣週而復始的,公司永遠只能在招人,試用員工中。

  2、財務人員的職責要分清:財務人員職責不清,就會導致誰都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或者什麼事都在幹,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什麼事都做不好。

  3、公司要架起財務部融入到公司的橋樑:由於財務工作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門 、方方面面,財務工作要想做好必須得到公司各部門全體人員的支援與合作,因此公司要建立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及其它部門資訊互通的橋樑,例如不定期的組織各部門負責人之間的會議

  4、財務部門的待遇要跟上:要肯定一個人的工作,是財務工作是一種技能工作,要做好財務,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幾年的實踐經驗;財務的價值是一種隱形的價值,雖然財務工作不象業務工作對公司的效果那麼立竿見影,但一個公司的財務工作做不好,就會阻礙公司的發展。財務人員的工作是一種責任、一種無形的價值。對一個發展的公司財務的重要性與業務一樣重要。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3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村級財務管理有章可循。對現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費用開支管理、票據管理、農民負擔款項和共同生產費管理、義務工和積累工管理、財會人員及財會賬目管理、財務審計與民主理財等方面做進一步規範,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如“報賬制度”、“列支審批制度”、“民主理財制度”等。

  (二)進一步規範村級財務公開。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和群眾普遍關注的集體資產去向、大額資金管理使用、土地徵用補償費到戶明細等,根據需要隨時公開,以便更好的接受廣大村民的監督。

  (三)加強村級財務的日常監管。鎮經管站在搞好記帳、算帳、報表編制等日常工作的同時,認真履行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兩大職能,做到善於監督,敢於監督。審計辦公室要發揮職能作用,定期對村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村財務監督(理財)小組要積極履行職責,及時否決各種不合理開支,確保村級財務規範、安全、可靠執行。

  (四)加強村級現金與銀行存款的管理。建議兩個鎮經管站實行“備用金”制度,即給每個村核定一定數額“備用金”用於村級日常開支,銀行存款(存摺)由鎮經管站統一開戶管理,防止村級多頭開戶和公款私存,從源頭上賭賽漏洞,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村賬鎮管。

  (五)收支及時入帳,報賬要由專人負責。加強收款票據的管理,鎮經管站根據各村開出的收款收據,及時督促入帳,做到先收後支,杜絕以收抵支、差額入賬、坐支現金或挪作他用;支出要定期報賬,特別是專項經費支出要及時清理入帳。建議各村設立專人負責村級財務收支和報賬,增強收支的透明性,做到相互監督和制約。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4

  一、進一步研究、調整經濟政策,為新聞出版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新聞出版經濟政策是國家為指導和調節新聞出版業經濟活動所規定的規則和措施,包括財政、投資、價格、稅收、信貸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和制訂新聞出版業的經濟政策,是新聞出版署和地方新聞出版局計劃財務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近幾年,各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在財政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爭取落實了一些優惠政策。部分省為緩解“出書難、買書難、賣書難”的矛盾,建立了學術著作出版、書刊印刷技術改造和發行網點建設等基金。“出版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建立,對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新聞出版經濟政策研究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新聞出版事業在國民經濟和科學、教育、文化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認識在新聞出版事業發展中發生作用的經濟規律;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新聞出版事業在有計劃商品經濟的條件下,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注重經濟效益的關係,編、印、發、供四個環節的關係,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關係,以及全域性與區域性、沿海與內地、發達地區與老少邊困難地區的經濟利益關係,促進新聞出版事業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新聞出版經濟政策的調查、研究工作,一要積極主動爭取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的支援,加強聯絡,密切合作;二要深入實際,紮紮實實地進行調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逐一爭取解決;三要樹立全心全意為繁榮新聞出版事業服務的思想,為出版事業發展盡最大可能爭取政策支援。

  當前新聞出版經濟政策研究的重點是:根據中央工作會議精神,與財稅等部門加強合作,研究進一步搞好出版大中型企業的各項經濟政策,解決影響出版事業發展的突出矛盾。

  二、加強宏觀調控,促進新聞出版事業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

  為了實現《出版事業“八五”計劃及十年發展規劃》所確定的今後五年、十年的發展目標,更好地貫徹中央工作會議關於搞好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方針、政策,計劃財務工作要在加強宏觀調控,促進新聞出版事業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出版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其他各項已經出臺的經濟政策,體現了國家和各級財稅部門對新聞出版事業的支援。各級新聞出版計劃財務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來落實和用好這些政策。同時,各省還應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採取必要的調控措施,增強企業活力,儘快解決或緩解影響出版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在加強宏觀調控過程中,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統一思想,顧全大局,正確處理改善生活、工作條件與發展事業的關係;其次,要增強調控手段的權威性,維護政策的嚴肅性,提高執行政策的自覺性;第三,要量力而行,統籌規劃,防止亂上專案,亂鋪攤子,要把資金投向出版事業發展急需的地方;第四,要加強資金的管理,注重投資效益,既要防止因投資決策失誤造成損失,又要防止資金使用中的浪費;第五,由於各地情況不同,要在總的原則下,因地制宜,妥善處理地方現行政策與國家統一規定的關係。

  三、強化管理職能,充分發揮計劃財務部門在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的作用。

  各級計劃財務部門的工作要不斷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結合新聞出版業的特點,在計劃財務工作的內容、方法、程式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發揮計劃財務部門統籌、協調、服務、監督的職能,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對經濟活動和經濟效益的分析、預測、控制和監督上來。要在認真抓好計劃、會計、統計核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包括事前預測、論證,事中控制、監督和事後考核、評價的全過程管理。要把核算和監督的職能向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擴充套件,向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滲透。要增強參與經營決策的意識,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目的,以強化內部管理為中心,有利於推行和落實各種不同形式的目標管理責任制,有利於對經濟活動實行全過程、全方位核算、監督的管理工作制度。

  要不斷總結完善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加強內部核算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斷總結完善責任制的目標設計、責任內容,以及考核、獎懲辦法,切實糾正以包代管的狀況。

  要認真研究解決好出版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和提高質量、提高效益等深層次的問題,加強協調、指導,幫助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壓縮不合理庫存,壓縮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加快資金週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進一步加強基層財務工作,促使基層財務會計工作從單純報帳型向管理型轉變,發揮基層會計人員在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的參謀和把關守口的作用。出版系統的大中型企業要根據《會計法》和《總會計師條例》關於大中型企業設立總會計師的規定,抓緊總會計師的配備。

  總會計師以及財務負責人應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經營決策,參加各項對內對外經濟合同的稽核,並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重視出版統計工作,不斷提高統計服務水平。

  新聞出版統計工作擔負著為新聞出版事業的宏觀管理和中長期計劃的制定,及時、準確地提供資訊資料的繁重任務。目前,統計工作體系已初步建立,以圖書、報紙、期刊出版,書刊印刷,發行,物資供應為主體的自下而上的統計網路已經基本形成。但是,新聞出版事業在改革和發展中也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統計工作要適應變化了的形勢,研究統計體系,擴大統計範圍,擴充套件統計的覆蓋面,及時、準確、全面地提供全國出版資訊。

  要建立健全科學、統一、協調、完整的新聞出版統計管理體制。書刊印刷和圖書發行統計的歸口管理要儘快理順;音像統計歸口管理也要儘快落實。各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應切實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

  根據新聞出版事業發展的要求和出版資訊處理的要求,不斷完善新聞出版統計指標體系;加強基礎工作,提高統計質量,增強執法意識,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儘快改變統計資料報送不及時、不準確,出版統計資訊滯後的狀況;加緊建立出版統計資訊處理系統,儘快研製、推廣印刷、發行和音像出版統計軟體;深入廣泛地開展統計分析,不斷提高統計工作為各級領導部門的宏觀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的服務水平。

  五、提高計劃財務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調動計劃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提高計劃財務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充分調動計劃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一支獻身於新聞出版事業,作風清正廉潔,有一定的政治理論水平,精通財經專業知識,熟悉新聞出版業務知識,善於團結同志,能正確處理各方面工作關係的計劃財務人員隊伍,是強化管理、全面提高各級計劃財務部門和出版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水平的前提和重要保證。

  從事計劃財務工作的同志擔負著繁重的任務,要以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較高的政策業務水平來處理國家、集體、職工三者利益的關係。一要堅持原則,做到清正廉潔,一心為公;二要改變作風,轉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形象;三要深入基層,向基層的同志學習,多做調查研究,少說空話,多辦實事;四要主動向財稅等經濟工作主管部門介紹情況,主動取得各個部門的理解和支援。

  要加強財會基礎工作,抓好會計工作達標升級以及會計統計檔案的'管理工作。會計工作達標升級應列入企業上等級的考核內容。

  要運用各種形式搞好財會、統計人員的培訓工作。新聞出版署計劃財務司將分期、分批舉辦總會計師和計財處長進修班以及各種型別的財會和統計知識競賽。各級計劃財務管理部門要制定“在職財會、統計人員培訓規劃”,“八五”期間應將全體在職財會、統計人員輪訓一遍。同時,出版系統在職財會、統計人員中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由現在的18%提高到40%;中專知識水平的比例由現在的30%提高到80%以上。

  為了配合財會、統計在職幹部的培訓,除使用已有教材、資料外,新聞出版署計劃財務司將統一組織培訓教材的編寫工作。計劃在“八五”期間出版一套包括出版社、雜誌社、報社、書刊印刷廠、新華書店、印刷物資供銷企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統計、價格、經營管理等專業在內的新聞出版計劃財務幹部培訓試用教材。

  在搞好在職財會人員專業培訓的同時,要高度重視提高財會人員的政治素質。把加強會計、統計法制和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教育列入培訓內容。

  各級主管部門、各新聞出版單位的領導要切實關心財會、統計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進修深造條件;要搞好會計、統計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工作。在評聘技術職務中,要注意破格選聘政治思想好,在出版財會理論上有造詣,實踐中有創新、有成就的中青年財務人員進入高階職務序列;要根據《會計法》、《統計法》中關於對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統計人員給予精神的或物質的獎勵的規定,結合本部門、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對財會、統計人員進行表彰獎勵的實施辦法。全國新聞出版系統財會和統計人員的表彰獎勵,也要逐步形成制度。

  六、加強制度建設,健全新聞出版計劃財務管理法規體系。

  計劃財務制度是使計劃財務工作規範化、系統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證。1985年以來,結合《會計法》和《統計法》的實施,新聞出版署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緊密配合財政財務、稅收、物價以及出版體制的改革,制訂、修訂了新聞出版內部主要行業的計劃財務管理制度。今年內,要完成《國營音像企業會計制度》、《出版物樣本贈閱財務管理辦法》、《出版社自辦發行財務管理試行辦法》、《稿費、委託編輯加工費支出財務管理試行辦法》等制度和辦法的制訂和修改工作。“八五”期間,將完成《出版社會計制度》的修訂及《國營書刊印刷企業會計制度》、《國營印刷物資供銷企業簡易會計制度》、《國營新聞出版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國營新聞出版企業財務管理實施辦法》、《出版社成本核算規程》等制度和辦法的制訂工作。力爭在“八五”期間健全新聞出版計劃財務管理法規體系,使各項計劃財務工作有章可循。

  新聞出版單位都要嚴格遵守國家的計劃財務制度,這是衡量一個單位財會、統計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

  七、開展理論研究,搞好出版財會學術交流。

  新聞出版部門的計劃財務工作涉及到計劃、投資、稅收、價格、財務、會計、審計、統計等多種門類、多個學科。由於新聞出版單位所承擔的任務及其具體生產、流透過程與一般工商企業有所不同,需要對圖書、報紙、雜誌、音像出版單位,書刊印刷廠,新華書店,印刷物資供銷和生產企業,出版對外貿易企業的計劃財務工作的特點、理論、經驗等加以研究、總結。

  幾年來,各級出版會計學會及各大區的出版財務座談會,在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出版工作、財會工作以及經營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研究探討出版財會和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論問題,交流、總結出版財會和經營管理工作的經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也應該看到,新聞出版部門的計財理論研究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一些理論和認識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各級計劃財務部門要重視理論研究,要充分發揮各級出版會計學會的作用,把會計學會工作的重點放在學術研究上,有計劃地對財務管理中急需解決的理論問題進行研究;要充分發揮離退休老同志在理論研究方面的作用,注意引導年輕財會和統計工作者結合工作實踐進行學術研究;繼續辦好《出版財會》及部分省級出版財會刊物,使其發揮學術園地和整理積累研究成果的作用;要利用學會的形式,經常組織一些專題學術研討會,對出版財會和統計工作的有關理論進行深入研究。

  八、加快微機推廣應用,實現出版財會、統計工作手段的現代化。

  應用微機進行管理,是出版改革和財會、統計工作改革的要求,是財會和統計工作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財會和統計工作中微機應用在出版行業已取得一定進展,出版統計軟體已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印刷物資企業會計核算軟體和河北省新聞出版局研製的出版社成本管理軟體已透過新聞出版署主持的評審;出版社會計核算軟體已有部分出版社研製出,並分別通過了省級或主管部門的鑑定;印刷、發行、音像統計方面的軟體,正在抓緊研製。

  財務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議5

  一、新財政體制下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體制不順

  在現行會計管理體制下,行政單位的財務人員在業務上受財政部門領導,在行政上受本單位領導,產生不少弊端。會計人員有的隨領導意志而變換,導致財會隊伍不穩定和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不高。會計人員在行政權力的壓力和一些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費用支出等違反財經紀律的事。財政部門對會計人員不能進行有效的考核和監督,致使有些會計人員沒有壓力,沒有責任心。

  (二)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長期以來,行政單位習慣於基數遞增的預算,預算觀念不強,即使在近幾年新財政體制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大部分行政單位的預算編制和執行還是粗放型的,行政單位的理財意識普遍缺乏,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較為薄弱。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強。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一般都過於籠統、定義較為模糊,執行制度的人員往往無所適從。比如行政單位往來款清理時,有一些確實不能收回的壞賬如何確認,無法辦理產權證的房子入賬問題,等等。隨著財政體制的改革,職能分工的細化,財務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響到管理目標的實現、財政資金使用效果的提高,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財務公開度不夠

  統計表明,新財政體制推行後,財政對行政單位的監控加強了,行政單位的公用經費預算使用定額標準,下屬單位、專項經費支出成了新的“挖掘點”。一些行政單位專項經費支出隨意性較大,經常有行政單位將正常的公用經費放在專項經費中開支,核算中心由於不熟悉單位業務,區分不了哪些是專項經費,哪些是正常經費,也無法達到監督的目的。

  (四)財務分析缺乏

  新財政體制要求行政單位加強本單位的財務分析,透過分析發現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中的一些問題,衡量現在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決策資訊。調查表明,目前行政單位普遍缺乏適合本單位的財務分析制度,財務人員往往用會計報表和年終決算的編報說明來代替行政單位的財務分析報告。有的單位的編報說明也就只有寥寥幾百字,不能客觀、深入地反映單位的財務收支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導致財政部門和單位決策者不能全面瞭解單位的財務執行狀況。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資源方面的缺陷

  由於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人事上缺乏真正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財會人員既要聽從部門領導的指揮,又要接受單位領導的任免,這就決定了財會人員無法有效實行其對領導進行財務監督的職權,從而造成單位領導在財務管理上往往出現“以權代法”等問題。

  (二)管理職能的缺陷

  由於存在著“路徑依賴”,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無法徹底消除,一些行政單位的領導及財會人員尚未擺脫資金供給制下“記賬、算賬、報賬”的圈子,在實際工作中,財務管理觀念淡薄,財務管理工作渙散,財務管理的職能遠遠沒有發揮出來。財務管理制度鬆散、固定資產管理混亂的奇怪現象依然普遍存在。財務部門對經費的管理常常是在事後核算的基礎上進行,這樣就忽視了資金使用前的預測控制,導致了行政單位支出管理普遍不規範的現象。由於行政單位的經費來源一般都由財政部門直接補助,並且行政單位的財務人員往往是被動地報賬、做報表,對本單位的業務流程和發展趨勢瞭解不夠,這些導致了行政單位的財務重會計核算、輕財務分析。

  (三)管理基礎資訊的缺乏

  長期以來,行政單位的會計資訊工作基礎薄弱、技術落後、效率低下,導致會計資訊失真、管理資訊價值失效。財務管理資訊化程度不高,難以適應現代電子政務和新財政體制的要求。

  三、新財政體制下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職能及影響

  (一)新財政體制下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職能

  主要有:貫徹執行財政系統、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等有關財務規章制度;編制本單位行政經費的預算、決算,如實反映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報銷單位的各項經費支出,統籌安排,節約資金,以保障單位正常運轉;負責單位內部人員的工資、福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的發放工作;負責單位的會議、出差、郵電、印刷、購置辦公用品等費用的借款和稽核報銷工作;負責單位現金、支票的管理和匯款,促進內控制度的完善;負責單位職工醫療費用的借款和報銷工作;負責單位離退休人員經費的管理;建立健全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財務控制和監督;負責單位固定資產的賬實核對、報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負責單位的財務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與企業相比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由於各級行政單位財務管理部門是我國各級政體的組成部分,因此,它們受國家政府體制特別是財政體制改革影響很大,具有特殊性和特權性。企業的財務管理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需要進行成本核算;而行政單位財務管理是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缺乏成本、效益和效率意識。企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需要計提折舊、保值增值;而行政單位固定資產財政撥款,不計提折舊。企業單位強調資金的籌集、增值,而行政單位更多地強調預算資金的計劃、控制與決算。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目標是追求財政資金效用的最大化,為資訊的使用者提供資訊。

  (二)新財政體制對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行政單位財務管理活動作為一種對財政資金投入與產出活動的管理,在新財政體制下,呈現出與以前有許多不同的新特點:財務管理的內容更加複雜。部門預算的實行、政府採購的深入、國庫集中支付的推行使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複雜化、多樣化,行政單位的資金來源於財政資金,花的是納稅人的錢,使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不僅需要滿足於行政單位的內部管理,還需要滿足於財政和社會。財務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新財政體制實行後,部門預算軟體的使用,政府採購網上申報和審批的實行,會計核算中心財務軟體的使用、會計資訊的共享,國庫集中支付後行政單位、核算中心、銀行網路資訊的互通等,使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方式發生了變化。資訊科技的發展,使行政單位內部,行政單位與財政、銀行之間的通訊變得更加快捷、高效,使資訊的生成、傳送、處理變得更加容易。

  四、解決目前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健全財務管理程式

  健全程式是主要方式。規範的財務管理程式貫穿於制度之中,存在於部門預算的整個過程。其中包括:合理設定崗位,明確職責分工,建立相互制約機制;嚴格各項費用開支標準和審批許可權;合法合理的原始憑證的稽核、及時制單以及實物保管措施;建立預算監督和專項經費檢查制度;加強內部審計和經常複核的制度。透過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形成既相互分離同時又相互牽制的管理流程,以保證財產的安全和會計資訊的真實,達到不做虛假賬的要求,保證單位錢、物、賬的真實完整。

  (二)實行財務公開

  財務公開,就是行政單位辦理與群眾密切相關的財務開支,在不涉及黨和國家機密的前提下,向幹部群眾和社會公開,置人民群眾監督下。財務公開的主要內容有:財務收入與支出情況;預算外資金的收入、上繳、開支、下撥情況;上級專項收支、下撥情況;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和變賣情況;基建投資來源、所辦經濟實體及所有門店出租的管理費、利潤及使用情況;招待費開支情況;醫藥費、差旅費、會議費使用情況等等。公開形式:在機關公開場合或單位電子政務內網上設立財務公開牆,接受群眾監督。

  (三)規範公用經費的使用

  為了提高可操作性,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參照企業的做法,資金支付透過不同部門來加以內控,加強資金運轉過程中的控制。在承諾階段進行控制:確認支出的資金建議已經得到了批准;資金已經按預算的意圖被撥付使用,並且在預算確定的各個支出類別都保留有充足的資金;支出資金的建議是按預算中確定的類別提出來的。在取得服務或實物時進行核實:核實實物是否已經抵達,服務是否按合同規定完成,並且取得相關憑據。付款前的控制:確認付款義務已經發生,有適當的人可以證明商品已經交付、服務已經提供,相關憑據是否正確,適當的收款人。付款後的審計:詳細審查支出和報告任何可能的違規行為。在行政單位內控制度的設計中,負責付款的人與控制上面這些活動的人應該是分開的,用這種制衡性制度來控制財務的合規性,同時透過國庫集中支付來負責實施,使公用經費的支出得到控制。

  (四)完善行政單位的財務分析

  行政單位的財務分析是以行政單位財務報告及其相關資料為主要依據,利用財務報表、統計資料及相關資料,對單位的經費支出及其結果進行評價和剖析,反映行政單位財務在執行過程中的利弊得失、發展趨勢,為改進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和最佳化經濟決策提供重要的財務活動總結。財務分析是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重點及最終成果,是財政部門、單位內部及其他報告使用者瞭解行政單位發展狀況、制定政策、指導單位預算執行的重要會計資訊資料,也是編制下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的基矗隨著新財政體制的推行,“收支兩條線”、部門預算、會計集中核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等一系列財政體制的改革,這些全新的財政管理模式要求行政單位的管理者和財務人員及時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從單純的核算向核算與管理並重,更好地發揮財務分析的管理作用和參謀作用。客觀、真實的財務分析報告,不但能夠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為新財政體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