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後問齊使文言文練習
趙威後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①,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②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③,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④而問末者耶?”
導讀:本篇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使趙威後對齊使的反駁更具聲勢和說服力,言簡意賅。
註釋:①發:啟封。②恙:災害,憂患。③說:通“悅”,高興。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一、解釋加點的詞
1.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
2.不然()
3.苟無歲()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趙威後的言論體現了____思想,歷史上還有哪些哲學家、思想家有類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語________,意義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譯文及參考答案】
趙威後問齊使
齊王派使者問候趙威後,送給她的信還沒有啟封,威後問使者:“你們國家今年收成怎麼樣?百姓怎麼樣?國君怎麼樣?”齊國使者很不高興,說:“我奉命問候威後,可您現在不問候我們齊王,先問收成和百姓的情況,難道有先卑賤而後尊貴的道理嗎?”威後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沒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麼能捨棄根本的而詢問次要的呢?”
一、l.問候2.這樣3.如果
二、排比: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反問:苟無歲,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事不可緩也;救民於水火之中……
四、捨本逐末捨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枝末節輕重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