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有關何謂“文言文”介紹

何謂“文言文”介紹

有關何謂“文言文”介紹

  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緒論》中指出:漢語的古代書面語大致有兩個系統:文言和白話。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文言是我國古代文獻資料所使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書面語形式。它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言文分離。語言學研究認為,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二者相互影響又互相促進,關係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文言與後世的口語逐漸拉開了距離。從漢魏到明清,由於官方的推行和科舉考試的需要,讀書人刻意模仿四書、五經的語言寫詩撰文,以古雅為尚。這樣,作為書面語的文言就與人們口頭實際用的語言距離越來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離的現象。

  二、歷久不變。一直到五四運動以前,文言作為佔統治地位的書面語言被人們代代相傳、沿用下來,其語言成分基本未變。例如先秦時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虛詞的用法等都在歷代的文言中得到了儲存,就連語言三要素中最活躍的詞彙,在文言裡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有些詞的.古義在口語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卻照舊使用。雖然後世人們在模仿中難免會摻入些許當時的口語,從而給文言帶來某些細微的變化,但從總體看來,文言在詞彙系統、語法系統方面還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簡練。我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可以說文言本身就包含著簡練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單音節詞佔優勢,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比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的情況很常見。再加上歷代名家多注重錘鍊語言,講求微言大義,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嚴密簡潔的風格。

  四、古奧難懂。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口語相脫離的文言越來越艱澀難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奧的詞語,還有許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這一切,在初學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給古書作注,解決難懂的問題,歷來是文人學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文言文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是文言,使我們這個幅員遼闊、方言複雜的多民族國家在書面語言上取得了統一。作為歷朝歷代通用的書面語形式,文言記載了中華古國幾千年燦爛的文明。文言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傳承下來,文言文功不可沒。

  但是,另一方面,文言也有非常嚴重的缺陷,以致於在歷史上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這從五四時期人們對文言的猛烈抨擊中可以略見一二:文言的缺陷之一不利於文教的普及推廣。因為文言與人們實際使用的語言相去甚遠,所以學文言、用文言就成了少數讀書人的專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舊中國的愚昧、落後。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中國語文的新生》裡說:中國現在的所謂中國字和中國文,已經不是中國大家的東西了。文言的缺陷之二不利於思想的自由表達。言為心聲,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工具。可是,要把文言作為內部語言來思想何其難也,何況,僵化的文字,也嚴重地束縛著人的思想。葉聖陶先生在五四時期曾撰文說:我國文字之難習,言文之異實為其主因。方為文之際,初則搜尋材料,編為先後,其所思考與口一致,然欲筆之於紙,則須譯為文言,於是手之所寫非心之所思。其間移譯之手續殊為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