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耶律履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解析
耶律履字履道,遼東丹王突欲七世孫也。父聿魯,早亡。聿魯之族兄興平軍節度使德元無子,以履為後。及長,博學多藝,善屬文。初舉進士,惡搜檢煩瑣,去之。蔭補為承奉班祗侯、國史院書寫。世宗方興儒術,詔譯經史,擢國史院編修官,兼筆硯直長。一日,世宗召問曰:“朕比讀《貞觀政要》,見魏徵嘉謀忠節,良可稱歎。近世何故無如徵者?”履曰:“忠嘉之士,何代無之,但上之人用與不用耳。”世宗曰:“卿不見劉仲誨、張汝霖耶,朕超用二人者,以嘗居諫職,屢有忠言故也。安得謂之不用第人材難得耳履曰臣未聞其諫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緘口習以成風願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天下幸甚。”二十六年,進禮部郎中,兼同修國史、翰林修撰,表進宋司馬光《古文孝經指解》曰:“臣竊觀近世,皆以兵刑財賦為急,而光獨以此進其君。有天下者,取其辭施諸宇內,則元元受賜。”俄以疾,乞補外,遂授薊州刺史。無幾,召為翰林待制,同修國史。明年,擢尚書禮部侍郎,兼翰林直學士。世宗崩,遺詔移梓宮壽安宮。章宗詔百官議,皆謂當如遺詔。履獨曰:“非禮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其可使萬國之臣朝大行於離宮乎?”上曰:“朕日夜思之,舍正殿而奠於別宮,情有所不忍,且於禮未安。”遂殯於大安殿。二十九年七月,拜參知政事,提控刊修《遼史》。明昌二年六月,薨,年六十一。諡曰文獻。初,德元未有子,以履為後,既而生子震,德元歿,盡推家貲與之。其自禮部兼直學士為執政,乃舉前代光院故事,以錢五十萬送學士院,學者榮之。
(節選自《金史·耶律履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安得謂之/不用第人材難得耳/履曰臣未聞/其諫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緘口/習以成風/願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天下幸甚/
B.安得謂之不用/第人材難得耳/履曰/臣未聞其諫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緘口/習以成風/願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天下幸甚/
C.安得謂之不用/第人材難得耳/履曰/臣未聞/其諫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緘口/習以成風/願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天下幸甚/
D.安得謂之/不用第人材難得耳/履曰/臣未聞其諫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緘口/習以成風/願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天下幸甚/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秦以前,只有貴族才能稱自己為朕,自秦始皇統一六國稱帝后,朕才成為皇帝的專稱。
B.翰林是我國古代官名。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唐朝。北宋時,翰林學士開始設為專職。
C.百姓是古代常用來稱呼普通民眾的詞,除此之外,還有元元、黎元、黔首、布衣等。
D.古人對“死”有多種稱謂,如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3分)
A.耶律履身世坎坷,自幼而孤,被伯父收養,因厭惡煩瑣的搜檢制度而罷除考試,後來才憑藉祖上蔭功入仕。
B.耶律履博學多藝,關愛百姓,曾多次參與編寫國史,而且勸諫世宗要以《古文孝經指解》的精神治理天下。
C.耶律履忠貞事主,敢於直諫。世宗駕崩後,他附和眾議,最終讓章宗同意在大安殿為世宗設靈。
D.耶律履輕視錢財,在養父死後,將全部家產給了耶律震;他重視教育,曾將五十萬錢送給學士院,受到了學界的'稱讚。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見魏徵嘉謀忠節,良可稱歎。近世何故無如徵者?(5分)
(2)臣竊觀近世,皆以兵刑財賦為急,而光獨以此進其君。(5分)
參考答案
4. B(“哪裡叫不用,只是人才難得罷了。”耶律履說:“臣沒聽到他們的諫言。海陵皇帝閉塞言路,天下人都閉口不言,已經成風。希望陛下引以為戒,廣開言論勸諫之門,那麼天下都很幸運了。”)
5. A(“只有貴族才能稱自己為朕”錯誤)
6. C(“他附和眾議”錯誤,原文是“皆謂當如遺詔”)
7.(1)(朕)見魏徵足智多謀、忠心耿耿,實在值得稱讚。近世為什麼沒有像魏徵那樣的人?
(關鍵詞:“嘉”“良”“如”各1 分,句子大意2 分)
(2)我私下看近世,(官吏)都把兵、刑、財、賦稅作為重要的事情,而司馬光只把這本書獻給他的國君。
(關鍵詞:“竊”“急”“進”各1 分,句子大意2 分)
參考譯文
耶律履字履道,遼東丹王耶律突欲的第七世孫。其父耶律聿魯,早年去世。耶律聿魯的族兄興平軍節度使耶律德元沒兒子,把耶律履作為後人。等到耶律履長大了,他博學多藝善於作文。起初推舉為進士,他厭惡那種煩瑣的方式,辭去不受。後耶律履受蔭恩補為承奉班祗侯、國史院書寫。金世宗皇帝剛剛提倡儒家思想,詔令耶律履譯經史,擢升為國史院編修官,兼筆硯直長。一天,世宗召喚他問:“朕接連地讀《貞觀政要》,見魏徵足智多謀、忠心耿耿,實在值得稱讚,近世為什麼沒有像魏徵那樣的人?”耶律履說:“忠心多謀的人士,哪代都有,只是皇上用與不用罷了。”世宗說:“你不見劉仲誨、張汝霖嗎?朕破格任用這兩人,因為他們曾居諫職,多有忠言。哪裡叫不用,只是人才難得罷了。”耶律履說:“臣沒聽到他們的諫言。海陵皇帝閉塞言路,天下人都閉口不言,已經成風。希望陛下引以為戒,廣開言論勸諫之門,那麼天下都很幸運了。”大定二十六年,耶律履晉升為禮部郎中,兼同修國史、翰林修撰,他上奏章進獻宋朝司馬光的《古文孝經指解》說:“我看近世,都以兵、刑、財、賦稅為重,而司馬光卻寫這本書獻給他的國君。當政的人按照這本書中的精神統治國家,老百姓就幸運了。”不久耶律履因為有病,請求外出任職,於是授予他薊州刺史。不久,他又被召為翰林待制、同修國史。第二年,升為尚書禮部侍郎,兼翰林直學士。金世宗皇帝去世,遺詔把靈柩移到壽安宮。章宗下詔百官議論此事,都說應當按遺詔說的做,只有耶律履說:“這樣不合禮節。天子七月才安葬,難道讓萬國之臣在離宮裡行悼念禮嗎?”皇帝章宗說:“朕日夜考慮此事,捨棄正殿而在別宮祭奠,感情上不忍心,禮節上也不合。”於是停殯在大安殿。大定二十九年七月,耶律履被授予參知政事,掌管刊修《遼史》。明昌二年(1191)六月,耶律履去世,終年六十一歲。起初,耶律德元沒有兒子,把
耶律履當作後代。不久耶律德元生了兒子耶律震,耶律德元死後,耶律履把家財都給了耶律震。他從禮部兼直學士到執政,拿五十萬錢送給學士院,學習的人引以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