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談朱自清散文的特點

談朱自清散文的特點

談朱自清散文的特點

  朱自清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談朱自清散文的特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談朱自清散文的特點

  【摘 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真摯樸素、意境優美的風格在近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先生的散文善用寓情於景、以物載情的方式透過景物、事物的描寫展現出深刻、觸動內心的情感。利用最簡單的白描手法透過景物形象與人物形象讓讀者體會到其中的感情力量。散文風格雖樸實無華,但先生的散文常用詞縝密,描述景物細緻入微、恰到好處,為文如作畫,精工細琢、濃墨重彩,讓人每每閱讀都能穿越字裡行間進入當景遇見當人接觸當事體會當情。形象生動而有韻味的創作特點使每個字都賦有力量,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朱自清先生的風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記錄了時代的變化、殘酷的現實、文化的衰敗與進步,讓後人能夠從他的散文中感受的那一世人的情懷。

  【關鍵詞】朱自清散文;寫作背景;特點;情懷

  一、朱自清散文的寫作背景

  對於作家而言,散文作品的思想往往是自身內心的情感據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而引發的,所以想深刻的體會到文字中蘊含的內容,定要了解貫穿作者當時處在的創作境況。

  (一)社會背景

  世人皆知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的拓荒者之一,大部分的`創作都處於舊中國時期軍閥割據,帝國勢力日益猖獗的時期,當世祖國在風雨中像一粒渺小的砂礫與帝國主義做鬥爭,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知識分子朝不保夕。作為近代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散文作家,‘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因此,在眾多先生的散文也都滲透著時代的聲音。

  (二)家庭背景

  朱自清生於官宦家庭,父親是個讀書人,做過一些小官。官職雖然不大,卻對於家中的長子朱自清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光宗耀祖。從小接受過極嚴封建教育的朱自清,在青年時期萌發出了新思想。有一腔青年報復的他毅然決定離家闖蕩,父親的封建家長專制思想與朱自清的個性自由解放思想發生了強烈的衝突。與父親的關係多年沒有得到緩和的朱自清,內心的曲折情感也常體現在散文細膩的描寫中。著名的散文《背影》便是最好體現朱自清對待父親的懷念、躊躇、愧意。

  二、朱自清筆下的經典

  (一)《匆匆》

  《匆匆》是朱自清的即興之作,在看見了眼前的春色之後,不免生於感嘆。觸景生情、託物載情,利用燕子、楊柳、桃花等事物描繪出一個淡淡的畫面,呈現出大自然的枯榮、光陰的飛逝,使大自然的代謝與自己無形的日子形成鮮明對比,透露出自身悵然若失的情緒。

  《匆匆》創作於‘五四’落潮期,現實給予了朱自清不斷地打擊。他站在‘中和主義’的立場上執著的追求著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卻只能在墮落的社會中彷徨、躊躇。全文都透露出他心靈不平的低訴,這也反映了當時知識青年的普遍情緒。

  (二)《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透過月色與人的溝通進而淡化了夢境與現實的距離。將妻兒熟睡的夢幻狀態與自己在黑暗中獨自面對月光的氛圍融合成夢境與現實的統一。利用夢境與現實的錯位描寫方式,宣洩壓抑了已久的願望,企圖讓自己從當世的黑暗政治中脫離出去。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朱自清面對這黑暗的世道,彷徨憤懣卻又無法解脫,懷著愁苦的心思創作了這篇散文。體現了大革命失敗後,朱自清內心憎惡卻無力救世的痛苦,與不願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汙的清高思想。

  三、朱自清散文的特點

  (一)情景交融、刻畫意境

  朱自清的創作風格一直是‘文中有畫、畫中有詩’,朦朧的月色、田田的荷葉、潺潺的溪水無一不是他筆下精工細刻之物。在朱自清的筆下,好景好物美不勝收。他善於利用景物來表述自己的內心,不會過於誇大、不會過於委婉,只是恰到好處的透過一種隱晦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現實與虛擬的結合、景物與情感的交融都會讓讀者有一種處於畫中的氛圍,產生身臨其境的幻覺。

  (二)文質並茂、賦有情懷

  朱自清的散文都有濃厚、真摯的感情投入。或溫厚、或平淡、或傷感、或幽默,觸動自己的同時也扣人心絃。先生原本就是一個內心世界極其豐富的人,在源於處於當時動盪的大時代背景之下,世人皆是情緒變化波動較大,經歷過封建教育又迸發出新觀念的朱自清自然賦有很多情懷。因此,每篇散文都賦有極強的鏡頭感,字句中所透露出的情懷絲毫不會因為是顯示在紙張上而有半分減少。

  (三)用詞精巧、縝密恰當

  朱自清的文字特色獨具匠心,雖散文篇幅大多不長,卻常能恰到好處的描繪出他人長篇大論都不能完全呈現的畫面。散文中常有動靜結合的描寫方式,先生不僅能夠描繪出動與靜的狀態,更是能夠透過不同的詞彙將動靜的程度都表述的淋漓盡致。散文中的每一字句都縝密恰當而賦有力量,搭配巧妙,韻律感極強。讀起來頗有聽覺美感。

  (四)朱自清散文引發的世人情懷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常給予世人一種難以忘懷的親切感,樸實的寫作風格推動著自己只寫身邊而不寫天邊。景物也好、事物也罷,字裡行間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一幕,透過自己的感受、誠摯的描寫,扣響人們的心絃,引發世人內心深處的共鳴。無論是當時處於舊中國時期的人們還是當代人都能夠透過文章感受到先生的情懷。就像作家趙景深所提: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從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常瑣事,雖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過幾筆,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正是因為先生的真誠、坦蕩,才使後人讀起來也感同身受,完全體會。簡簡單單的幾筆真心話,卻總是有無形的力量,打動著讀者的心。

  結論

  作為一位生活在黑暗大背景下,卻又能夠細膩維護自己純潔內心的作者,朱自清先生用文字表達著他的內心情感,抒發著他的抱負與情懷,也喚醒著當世人的麻木心靈。他的感情是時代賦予的,對待散文的意境刻畫、情景交融、精巧細思的態度是先生給予我們後人最好的榜樣。先生透過自己創作散文的鮮明特色,有力的證明了白話文也能夠倍出佳作,這也使得他獨一無二的寫作風格在中國的近代文學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於健.試論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1.

  [2]鄧鳳.論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J].中學教學參考,2011.

  [3]馬運動.試論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J].語文學刊,2011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