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淺談朱自清《背影》的藝術特色

淺談朱自清《背影》的藝術特色

淺談朱自清《背影》的藝術特色

  朱自清先生是現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語言自然清晰,風格委婉細膩,不論敘事狀物抒情無不傳神動人,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如聽柔和婉轉的輕音樂,又如欣賞玲瓏剔透的象牙雕”,確實使讀者領受一種與眾不同的趣味。

  淺談朱自清《背影》的藝術特色

  翻開中國現代散文史,散文家分門別類,作品異彩紛呈,大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朱自清先生就是這些散文大家中非常傑出的一位。筆者選用其名篇《背影》來探討其中的藝術特色。

  自古以來,讚頌母愛的偉大的美文佳作不勝列舉,從而,人們在享受著母愛的這份溫馨、細膩的柔情的同時,彷彿忽略了天地之間的另一份親情――父愛,感覺父親永遠是一座偉岸的高山,只是堅強的代名詞,永遠與柔情、愛不搭邊。然而朱自清的這部感人之作《背影》的問世,成為歌頌父愛的經典名作,一改父親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父愛,原來也可以如此溫馨、細膩、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在《背影》這部作品中,作者抒寫了真摯的親子之愛。為什麼能夠抒寫出有如此感染力的作品呢?事實上這是生活給了朱自清先生創作的原動力:1917年冬,朱自清先生的祖母在揚州病逝,在徐州任菸酒公賣局長的父親卸了職,他和父親回家奔喪,見到滿院狼藉、蕭索,想起祖母,看著已顯老邁的父親,老實巴交的母親,以及眾多尚未成年的弟妹,不覺心情異常沉重,喪事完畢,朱自清要趕回北京上學,父親也要到徐州謀事,與其同行。雖家中經濟狀況不好,但由於父親愛子心切,恐兒子難抵北國風寒,特為他定製了一件紫毛大衣。到南京,其父因事忙,想託一個熟人陪兒子去火車站,後又不放心,決定還是自己去送。在車站,為兒子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幫他鋪好座位,一再囑咐兒子,並囑託車上茶房好好照應兒子。後又拖著不太方便的腿越過車道為兒子買橘子……8年後,也就是1925年10月,朱自清接到父親寄來的一封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讀到這裡,朱自清不覺淚水奪眶而出,想著父親對自己的種種好處,一點一滴,一情一幕都湧上心來。特別是八年前父親為自己買橘子的一幕,更讓他刻骨銘心,於是他含淚而書,以真摯的筆調描寫了那次和父親的別離場景,表達了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感激之情。

  文中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並不是一篇氣勢恢宏的鉅著,但是《背影》以它質樸無華的語言和抒寫人間至真至純至厚至愛的父子情而傳誦於世。

  一個普普通通的穿著青布馬褂的父親,一個留給人們記憶深刻的“背影”,並不高大,並不利索,然而他卻會、卻能拖著蹣跚的病腿,手腳並用努力攀登,不辭辛苦地為兒子買橘子,這一幕把父親對兒子的憐惜體貼,牽腸掛肚,依依不捨表現得淋漓盡致。並且橘乃“吉”之意,也表現了一位老父親對兒子的殷殷祝福。

  一個精彩的瞬間,一幅感人的畫面,一個永恆的藝術形象打動人心,這份樸素而又恆久的情感衝激著每一位讀者的心絃。拜讀過這篇《背影》的讀者永遠不會忘記這個經典的一幕: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探”、“爬”、“穿”、“攀”、“縮”、“傾”,極細緻傳神地把當時動人的情景再現了出來,讀來彷彿身臨其境,讓人讀懂了一個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

  父親的背影,兒女再熟悉不過,然而這個背影卻是在特定場合下讓兒子極為感動、終生難忘的背影!全文從回家奔喪寫起,祖母的亡故,家庭的'虧空,光景的慘淡,父親的賦閒為背影的出現塗上了悲悽的抒情底色。然而父親自己忍住失母的悲痛勸慰兒子:照看行李,講價錢,揀座位,鋪大衣,叮囑“我”,囑託茶房等,更加細膩、生動地刻畫了父親的純樸忠厚,特別是買橘子的場景更加把父愛推到了高潮。誰說父愛不偉大?

  魯迅先生說過:“俯首甘為孺子牛”,朱自清先生的父親不正是這一形象的最好詮釋嗎?父親為了兒子而勉為其難的形象,正是中國慈父形象的定格。買橘子的一幕,成了讀者心中永難忘記的一幕,父親的這一舉動怎能不令兒子感動,又怎能不令讀者感動呢?

  文章對感情的抒發,並沒有恣意渲染,而是字字句句極盡文章的樸質無華,極富口語色彩的語言更加給文章增加了真實的美感。比如“不要緊,他們去不好”、“我走了,到那邊來信!”寥寥數語,簡潔甚至平常,卻格外生動傳情。特別是當年邁父親對“我”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更是濃情厚意浸透字裡行間,讓人讀來不禁熱淚盈眶。

  文章處處情溢於紙。除了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深情、關愛之外,兒子對父親的理解和想念也如涓涓流水流淌其中,這種感情主要體現在“我”的幾次流淚上:⑴第一次流淚,流的是悲哀之淚。作者懷著沉重的心情,從北京趕到徐州跟父親一起奔喪,見到“滿院狼藉的東西”,觸目傷懷,不禁潸然淚下。⑵第二次流淚,流的是感動的淚水。當老態蹣跚的父親艱難地為“我”買回橘子,那種真摯而熱烈的父愛深深打動了“我”,以至於“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⑶第三次流淚,流的是傷心的淚水。當“我”讀到父親來信中的一句“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禁不住又流下了晶瑩的淚水。平淡之語卻表達了“我”對年邁父親無限思念的感情,寫的悽切動人,同時又留給人餘味嫋嫋、意味深長的韻味。難怪李廣田說:“《背影》寥寥數十行,不過千五百言,他之所以能歷久傳誦而感人至深力量者,只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所表達的真情。”

  總之,文章中步履艱難的老父親的背影和兒子為父親的行動感激及對父親的處境傷感所流下的淚水,成為中國文學中的經典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