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7篇
《荷塘月色》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是人教版語文必修2第一單元第一課,它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選在中學教材裡面的一篇傳統課文。文學作品核心意義的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需透過審美形式表現出來。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
精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篇1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裡,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位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本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篇課文,這是學生進入高中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文學作品,為今後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本文寫於1927年,領導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習本文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
3、能力目標: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麼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處何在。
二、教學重點:
課文四五六三段的賞析。本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是本課的重點。通感的修辭手法學生第一次接觸,也要作為一個重點來講。這兩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本文準備採用講解式、啟發式、朗讀式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本文語言優美,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讀式的教學方法。
四、學法:
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
五、課時: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構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找出感情線索,簡單介紹時代背景,。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品析作品的語言,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感受語言的典雅和充滿詩意。
第一課
六、教學內容及步驟:
1、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鬱悶,想散散心,於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二、釋題,簡介作者,並範讀課文。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捲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主要在哪幾段寫荷塘和月色的。
2、其餘段落起什麼作用?
3、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1、課文集中寫荷塘與月色的是四、五、六三個自然段。說說每一段都寫了什麼?
第四段:主要寫荷塘。作者哪幾方面來寫的:從荷葉、荷花、塘上的微風、塘下的流水。
第五段:主要寫月光。有沒有寫荷塘?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但作者透過寫荷葉、荷花、寫樹影等,將月光寫得可知可感。月光與荷塘融合在一起。
第六段:主要寫荷塘周圍的樹。好象沒有寫荷塘和月色?樹是月光照耀下的樹,寫荷塘裡的蛙聲,寫樹上的蟬鳴。此段即是寫荷塘又是寫月色。
2、其餘各自然段的內容:
第一段:交待時間及寫荷塘的緣由。是夏季,月圓的夜晚,作者心情欠佳,想去荷塘看看。
第二段:寫去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四圍是樹為下文第六段做鋪墊。同時點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為後文做鋪墊。
第三段:寫作者去荷塘的目的是散心,享受荷塘月色。
第七、八段:作者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並想起江南來。與段與主體有何聯絡?荷塘月色具有詩意,使作者想起與荷塘相關的詩來。聯想自然。結尾照應前文。
四、本文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那抒了什麼情?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悅。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那些景色體現了這種情?
線索即是這樣一種情緒。也是全文的基調。
五、簡介寫作背景。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本文運用了什麼方法把荷塘月色寫得那樣美?找出你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談一談好在哪裡。
精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篇2
課文分析至關重要,教學目標要在這裡實現;難點要在這解決;教學重點要在這強調;提問式、講解式、討論式、朗讀式、比較等教學方式要在這充分使用。為了讓學生更好欣賞這篇美文,我分二個課時來講析,這裡著重闡述第一課時,遵循散文教學規律,在整體感知課文基礎上,從4—5段切入,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讀。播放範讀錄音,示範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其次賞析4—5段,品味語言妙處,體會景物特點。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
1、藉助圖片形象直觀的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出示課件)作者描寫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等修辭形象逼真的寫出景物形態美、靜態美、動態美。
2、採用比較閱讀體會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孫犁《荷花澱》片段,並比較閱讀本段與之景物的不同點,品味陽剛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別。
3、採用刪除、替換法體會語言和諧美。將“曲曲折折”“田田”“縷縷”“脈脈”等刪去,將比喻、擬人換成一般描寫比較閱讀,以突顯本文語言的和諧之美。
荷塘月光的賞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教師可出示課件幫助學生體會。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小結本課必不可少,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再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最後再對這兩個畫面閱讀賞析,伴著音樂使學生整體融入作者所給出的至高藝術境界。至此第一課時便結束。
第二課時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閱讀欣賞4—5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容。(課件展示)
討論一: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討論二: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
討論三:作者引用《採蓮賦》《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問題後,將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請學生配樂朗誦。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透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
如果說練習是教學檢測,那麼板書則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本課板書設計遵循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形象美觀原則。
精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他獨特的視角描繪“夏夜荷塘”:田田的荷葉、星星似的荷花、流水般的月光,令人嚮往,誘人探究。今天我將從五個方面向各位闡述《荷塘月色》的教學思路,具體為: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最後進行小結。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出自山東省技工學校統編語文教材第四單元第一課,它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之一。文學作品核心意義的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需透過審美形式表現出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描繪景物的方法及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與態度目標:透過學習陶冶性情,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析學情確立重難點:因為我們學生這一階段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荷塘月色》是學生進入技校第一次接觸現代文的學習,因此把抓住景物特點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進行描繪確立為教學重點;《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由於時代久遠,作者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獨特感受,不易被學生理解,曲折地表現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是本文教學難點。大教育家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三、說教法、學法
本著注重創設教學情景,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境界,自主閱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設想。在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穿課堂始終,輔以講授法、啟示法。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情景匯入—整體感知—精讀品析—欣賞體味—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從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學法指導:多維聽記法、探究式學習法、擴充套件閱讀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讓學生參與和互相學習。同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概括為一句話:由表及裡,循序漸進。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分二學時,五個步驟講析。
(一)情景匯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鑑於本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採用音樂配置畫面,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接受美的薰陶。從初中時學過抒情散文《春》的欣賞,過渡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從而引出本次課《荷塘月色》。這樣設計導語,利於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理解同一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特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為教學設計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抒情的格調為引出作者及寫作背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勢利導讓學生出示查詢到的朱自清情況,互相補充資料,利用多媒體講故事的形式進行點撥,讓學生明白作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質,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地求知慾,為課文教學做了情感鋪墊。
簡介背景時讓學生知道本文滿載著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使學生準確地把握那個時代的脈搏,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知識鋪墊。
(二)整體感知
在音讀、意讀後讓學生聆聽名家朗誦全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聽……這樣學生閱讀有了遵循,誦讀有了美感。
(三)精讀品析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上,讓學生誦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有體會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我會在學生容易困惑的地方設疑: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學生思考後,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完成環型層次結構圖並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心,理解課文,理清思路……講解……這個設計遵循漸進的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了鋪墊。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提倡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請學生朗誦四、五、六自然段點評後設疑:你能給自然段起上名字嗎,請說一說描寫了那些景物,又是如何描繪?在學生回答後向他們展示第四個自然段的板書,作必要地牽引:名字叫月下荷塘,描寫了這樣一些景荷葉像裙、荷花似星、荷香比歌、葉顫似電、波痕凝碧、流水含情用比喻、擬人、通感的手法繪出了景物的形態美、動態美、靜態美。為增加興趣,設計為向學生“求助”:你能幫我完成五、六段的板書嗎?分組討論派代表板書,完成後看課件彌不足。這是第……這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就形成了多維態勢地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了“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最後我進行小結,強調重點:告訴學生本文抓住素淡、朦朧的特徵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荷塘月色,並強調“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是本文的重點段落,要求學生進行背誦。至此第一學時結束。
(四)欣賞體味
是在第二學時完成的,首先檢查學生背誦的情況,接著引導學生再次聆聽名家朗誦,感受《荷塘月色》的寧靜美、朦朧美、素雅美,以及在文章的淡淡的喜悅裡夾雜著淡淡的“哀愁”之美。
聽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幾段,從而完成了學生從意會“美”到“言傳美”的過程,我會在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利用多媒體進行點撥,增加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接受美的薰陶,僅舉幾例:
1.曲曲折折(曲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明確:括號中的詞語不帶文采,只是客觀地描繪事物的狀態。重疊詞地使用不僅繪出了事物的狀態,而且使語氣舒緩,能產生音韻和諧的美感。
2.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含苞欲放)的……明確:“羞澀”本來是描摹女子的姿態、神情的,這裡用來寫荷花,繪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著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像,而“含苞欲放”只是客觀地陳述,感情色彩不強烈。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明確:“瀉”有傾瀉意,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有形而無聲的特點,顯示了月光的幽靜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蘊含。
設定這三道題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疊詞、修辭,煉詞的角度去賞析散文。
以下所啟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有學生未發現的,有已發現而仍用心不細的,可從不同角度發問:從揣摩語言角度,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從情感的角度點撥,滲透德育教育。
為突破難點,讓學生思考:
1.4—6段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理解作者情感)
2.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結合時代背景思考)
3.文章引用《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這一過程也主要是學生在活動,我運用控制論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學生始終圍繞著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來發言,展開討論。最後以討論的形式完成教學內容。
(五)拓展遷移
語文學習源自教材,但不可侷限於教材,應當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和獨立思考精神的引導。藉助剛才提到的三個思考題,給學生補充相關的知識,給學生深層次的閱讀和思考提供建議或意見。譬如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我應當告訴學生可以參考閱讀朱自清的《哪裡走》、《一封信》、錢理群的《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孫紹振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等文章來解釋“不平靜”的原因。這樣一來,語文課為學生課外閱讀也提供了建議與方向,對提高學生語文基本功與語文修養都是有好處的。
教學過程的最後兩個環節是小結全文,佈置作業:根據學情分層設計了三道題:
1.引導學生從內容到形式進行總結;2.寫一篇描寫校園景物的短文;3.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繪出文中的“月色荷塘圖”並製成板報,課後對完成情況進行評比,讓學生分享合作地快樂。學生理解探索問題有一個心理發展過程,這個設計分理解——鑑賞——評價——創造四個層次,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一道題在課上完成,學生回答後,我進行課堂小結,至此第二學時結束。最後,我把本次課的教學思路進行小結。
五、小結
過去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累,教師教得更累,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單純的接受教師灌輸的一切。這次在教學設計時,我儘可能考慮技校學生的求知特點和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來做。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教師地分析來代替學生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巧妙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造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這樣學生就張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自由地翱遨。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各位評委!
精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篇4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課書第一冊第1單元的第1篇課文。本冊書現代文閱讀共三個單元,每單元不分文體組織課文,但圍繞培養學生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它是閱讀理解分析現代文的基礎。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發情懷。文中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處是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歸功於傳神的動詞,巧妙的疊詞,以及通感等修辭。傳統語文數學僅把課文當作學習的物件是不恰當的,正確的認識應是把課文當作借鑑的範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能力。所以本課的學習重點我擬定於領悟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而後者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散文的教學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傳統的分析法教學會破壞文章整體韻味和優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傳統的散文分析課變為鑑賞課,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鑑賞散文的能力。本文作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語言方面有許多值得鑑賞的地方,因文章不長也適合鑑賞。
從學生角度分析,傳統的分析法重分析較鑑賞忽視了學生對美的需求和束傅,久而久之,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學鑑賞能力的提高。其次,這階段的學生從初中畢業已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論知識也能夠鑑賞。
三、說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透過揣摩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能力目標:
(1)培養訓練學生揣摩語言的能力。
(2)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注社會、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學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說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兩課時。
第1課時引導學生透過揣摩語言體會作者感情
第2課時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五、說準備
1、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佈置預習內容。(生字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2、準備好多媒體電腦,投影及相關軟體。
六、說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欣賞不同的寫荷的詩句和畫面(有日下荷花,雨中荷花,月下荷花,作者借景抒發的喜悅和哀傷,引出朱自清的《荷》)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採用多媒體形式匯入新課,能夠直接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處於愉悅的狀態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看配套的畫面聽配樂朗讀、思考。
(1)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語句,並分析其含義和作用
(2)從哪些語句中還可以瞭解到作者的情緒?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
1、創設情境
2、在散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藉助文章的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此處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感情。
(四)分小組討論,限時作答
設計此環節目的:調動學生參與,完成知識目標。
(五)對於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根據你的學識閱歷,或許你會有新的見解,把你的見解寫下來(100—150字)然後討論—辯論。
透過質疑這種形式,不僅能澄清文中一些模糊的認識,更有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六)小結
(七)佈置作業
1、作者是透過什麼樣的景來表述這種情?
2、畫一幅《荷塘月色圖》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上節課內容,出示目標
(二)投影學生習作《荷》
分析圖畫和文中描寫的區別及產生區別的原因。
設計:鼓勵學生在畫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形象經過文學到圖畫的轉變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三)分析區別及原因
(1)“畫中景”和“文中景”
(2)圖較直觀,文多含蓄(文中有一些精美傳神的語句)
(3)人的學識,生活經歷
(四)速讀課文,畫出文中你認為的精美傳神的語句,說出你認為的理由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分類彙總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動詞、疊詞、通句。
教師示範分析一種,其餘學生分組操作、交流。
(六)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特定時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處事物投入真情實感,學習朱自清的遣詞用句,寫短文一篇。
精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篇5
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散文閱讀與欣賞課,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教材是個例子。”而《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鑑於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本文語言精美,寫景狀物傳神,應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自然地受到感染,體會文章的韻味。
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學習《荷塘月色》的重點是透過4—6段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作者為什麼會有“頗不寧靜”的心情;二是寫江南採蓮舊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採蓮賦》片斷,語言較難理解,但註解詳細,學生可以根據註釋自行解決。
關於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是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以下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等,透過這些方法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以上是我對教材定位的認識、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教法學法的設定。下面來談談教學過程。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匯入方法是,讓學生與我一起回憶學習過的朱自清的作品。這種匯入方法使學生在上課開始的時候,就喚起了對朱自清語言的曾有的記憶,為進一步領略本文語言預設基礎。具體的匯入語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匆匆》)這是感嘆流光易逝、惜時如金的朱自清;“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這是熱愛自然,珍惜青春的朱自清;以上是一代文學大師用飽蘸深情而又富有靈性的筆,為我們描繪出的優美畫卷,抒發了對大自然、青春和生命熱愛的感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進朱自清為我們描繪的寧靜、淡雅、柔和的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之中。
導語過後,繼而介紹作者朱自清,讓學生明白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生平、寫作風格、作品集,並穿插朱自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經歷,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課堂的知識性、生動性。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對《荷塘月色》這一課題從荷塘入手,揭開荷塘,是作者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裡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是文章描繪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嚮往、追求的和諧寧靜的境界。引導學生去領會朱自清妙筆回春之神奇,從而由解題自然過渡到課文分析。
為了讓學生更好欣賞這篇美文,我分兩個課時來講析。
第一課時,我遵循散文教學規律,在整體感知課文基礎上,從4—6段切入,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讀。播放範讀錄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會結構的迴環美,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經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其次賞析4—6段,品味語言妙處,體會景物特點。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
1、藉助圖片形象直觀地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作者描寫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形象逼真地寫出景物形態美、靜態美、動態美。
2、採用刪除、替換法體會語言和諧美。將“曲曲折折”“田田”“縷縷”“脈脈”等刪去,將比喻、擬人換成一般描寫比較閱讀,以突顯本文語言的和諧之美。
荷塘月光的賞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小結本課必不可少,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最後再對這兩個畫面閱讀賞析,使學生整體融入作者所給出的至高藝術境界。至此第一課時便結束。
第二課時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閱讀欣賞4—6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容。討論一: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討論二: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討論三:作者引用《採蓮賦》《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明確問題後,將四、五、六段三合一請學生朗誦。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透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限時背誦第4段。
最後是作業的佈置。內容是: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寫一段景物描寫的文字,抒發自己的某種感情。
如果說練習、作業是教學檢測,那麼板書則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本課板書設計遵循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形象美觀原則。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精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本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經典的美文。鑑於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瞭解作者尋求寧靜、嚮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學習巧妙的語言修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3、能力目標:訓練朗讀、分析、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鑑賞語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四)教學難點:通感的學以致用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年齡、心理特徵(感性思維為主),擬採用誦讀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討論法。聲情並茂的配樂誦讀法:此法可使聽眾漸入佳境,引起共鳴。圖文並茂的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打出荷塘月色圖幻燈片,配合語言描繪,視聽結合,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和想象,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動的設疑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探討。
三、說學法:
教學相長,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以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為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自學自我提升。
1、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提高效率;課後拓展,多渠道閱讀相關文章,廣開眼界,鍛鍊自身收集資訊、自主閱讀能力。
2、多模仿示範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3、深入研讀課文,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思辨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2分鐘)
1、擬用舊知識匯入法,讓學生列舉關於“荷”“月”的古詩詞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汙泥而不染”“月上柳梢頭”“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
2、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為賞析語言美,感受畫面美。
(二)4、5、6段課文分析(33分鐘)
先介紹作者是為了排遣不寧靜的心情,選擇了獨遊荷塘,然後自然過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學習。(一兩句簡單的過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點,又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1、朗讀訓練(8分)
課前預習已整體感知文章,課堂設計配樂朗誦,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選學生代表與老師一起聲情並茂的朗讀,並進行點評。
2、賞析語言美,品味畫面美(25分)
提問:這幾段寫了什麼?都說它美,它美在何處?
理論依據:美感是一種心理現象,美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有視、聽、味、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品味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想象,這種美的想象屬於心理學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象。一句話,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想象,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間,才能深刻品味到這種美。
⑴語言美
本文語言突出特點,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神采飛揚,其中的博喻、疊詞、通感為重點,對此學生卻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潔、瑩潤、精緻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幾眼嗎?
學以致用:發揮想象,仿寫或擴寫,寫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寫、擴寫是高考考察的語文能力之一)
②疊詞
切入角度:用音樂的擊鼓打節奏方式領略疊詞獨有的韻律感,如“曲曲/折折”“陰/森森”“脈脈”節奏分別是……(學生會用手指叩響桌子去感受疊詞帶來的音樂美感,荷塘月色的靈動飄逸。)
課外拓展:《詩經》中的大量疊詞,如“關關雎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③通感:
明確定義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典型例句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讓讀者透過聯想、想象得到了嗅覺、聽覺上的雙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隱若現、撲朔迷離。
課外拓展: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的通感現象,注意積累。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學以致用:當堂造句,鞏固消化,鍛鍊文筆。
⑵畫面美
語言的美即表現出了畫面的美,詳見板書。
根據學生對美的體驗以及老師的總結,列出本堂課的主機板書,見第3頁。
3、課堂小結(5分鐘)
心理學“注意規律”的教學運用:展出幾幅荷塘月色圖幻燈片,讓學生用原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二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進行自檢;三可實施啟發性教學,如下:
教育學“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教學運用:引發學生思考並討論,“圖片的荷塘月色與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你覺得哪個更美?”引導學生領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現力,最終落實本課教學目標,品位語言美,從而感受語言背後的畫面美。
4、課後練習學以致用,運用本課語言技巧“疊詞”“通感”等,以“沙灘月色”為題寫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精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說課稿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板書《荷塘月色》)。為了更好的體現我的教學設計,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目標、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走進自然"中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是古文,這篇文章事實上是學生進入高中接觸的第一篇現代散文。因此,這篇文章的學習對培養學生散文鑑賞能力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文中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物境之美。並且在景物描寫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因此,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要讓學生仔細品味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更要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二、說目標、重點、難點
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培養學生鑑賞寫景抒情散文的興趣和能力。
(2)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心境和情緒,體會作者的情感,激發自己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3)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透過自主閱讀、領會鑑賞、合作探究,由淺入深,走入作品藝術境界。
重點:
1、透過品讀語言,尤其是精彩語段4—6段的賞析,感受文章語言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走進景中有情,物我交融的美好境界。
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複雜的感情
2寫江南採蓮舊俗的作用。
三、說教法、學法
我將採用匯入激趣——朗讀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探究的教學模式組織課堂,讓學生採用朗讀法、勾畫圈點法、合作研討法等方法解讀文字,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設想:從月色切入,按寫了怎樣的荷塘月色——怎樣寫荷塘的月色——月色承載著作者怎樣的情感的答題思路解讀文字
一、匯入激趣,明確目標(大約5分鐘)
由於本文主要寫荷塘月色,所以我將從古代文學大家描寫月色的詩詞入手,匯入新課。如李白《月下獨酌》,詩人筆下的"月"是排遣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的一種載體。蘇軾《水調歌頭》中的"月"是思念親人的感情的載體。那麼,讓我們走進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裡,看看這裡的月色又承載著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感。這樣匯入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出問題,為學生確立了學習目標。
二、朗讀感知,勾畫圈點(約8分鐘)
透過自讀,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感情基調,語言特點,勾畫出作者寫荷塘和月色的句子,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三、品讀鑑賞,感受語言魅力(以4—6段為主品讀文章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約20分鐘)
在上一環節學生已勾畫出描寫荷塘和月色的句子,這些句子主要集中在4—6段,以這些句子為主鑑賞語言技巧,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荷塘和月色的。
可用誦讀法和自主賞析法。先給學生兩分鐘左右的時間思考,然後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勾畫出的的句子或片段,並說出好在哪裡。(引導學生從用詞、修辭、寫作手法等角度分析)
學生應該能說出一些東西,比如"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等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句子的好處。
疊詞的運用,動靜結合寫荷塘、正側面結合寫月光等容易被學生忽略,還有把"縷縷清香"比做"渺茫的歌聲",學生能看出是比喻,但發現不了它是一類特殊的比喻——通感,這些就需要老師適當點撥或講解,引導學生理解這些手法的好處。
透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作者的語言之美處,而且掌握一些鑑賞語言的方法。
(板書手法:比喻、擬人、通感,動靜結合,正側結合)
四、批文入情,鑑賞情感
透過以下問題展開
1、在上一環節我們已鑑賞了描寫荷塘和月色的語言,那麼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有什麼特點?(寧靜淡雅朦朧,學生應該能概括出來)
2、然後,繼續發問:為什麼作者認為這樣的"不能朗照"淡淡月光卻是"恰到好處"在荷塘、月色渾然一體的美景中你看到作者"我"了嗎?
(這個問題難度大,採用討論法。老師可提示學生結合前三段思考作者夜遊荷塘的心情,在前三段中有這樣的句子。"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結合這些句子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明白:荷塘是寧靜淡雅的,月光是清淡朦朧的,在這寧靜脫俗的境界中作者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獲得了暫時的喜悅,不能朗照的月光正合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喜悅之情,景中有情,物我交融)
3、那麼,作者是不是擺脫了鬱悶?(學生從"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這句中應該能做出回答)
(板書情感脈絡:鬱悶——淡淡的喜悅——鬱悶)
五、合作討論,突破難點
1、由眼前的荷塘作者又想到了江南的採蓮舊俗,這一聯想有何作用?
這是個難點,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交流,不理想的話老師點撥引導,比如,提示學生作者在回憶中描述是一種怎樣的生活?選材都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這一聯想對錶達作者情感有何作用?經過討論提示,學生可以認識到這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嚮往,並想以此超脫現實,擺脫不平靜的心情,而終於不能夠的鬱悶。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實,現實依舊,愁思依舊,心裡依舊不寧靜,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2、作者為什麼有這樣擺脫不掉的憂愁?
學生聯絡背景應有簡單認識,這就夠了,點到為止,老師不強化這一點,過多強化文章的政治色彩會削弱作品的文學魅力。
六、小結全文,佈置和作業(約3分鐘)
1、小結。綜觀全文,作者的思想畫了一個圓,現實的苦悶——妄圖超脫現實的掙扎——迴歸現實,思路清晰地展現了心理發展的歷程。作者將內心的掙扎與自然景物的描寫融為一體,創造了一個物我交融的藝術境界。
2、、佈置作業: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寫一個景物描寫為主的片段。
板書
手法景物情感
荷塘月色
(寧靜淡雅朦朧)
鬱悶
喜悅
鬱悶
擬人、通感比喻
動靜正側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