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九齡> 感遇張九齡朗誦

感遇張九齡朗誦

感遇張九齡朗誦

  人們把他的詩與陳子昂的詩相提並論,大加讚譽。筆者認為,其中評得最為恰切中肯的還是沈德潛的一個“醇”字。。下面是著名詩人張九齡的名作《感遇》,歡迎閱讀以及朗誦。

  感遇 三首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②。

  欣欣此生意③,自爾為佳節④。

  誰知林棲者⑤,聞風坐相悅⑥。

  草木有本心⑦,何求美人折⑧。

  【作者介紹】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長安進士,為右拾遺。開元間拜中書舍人,復遷中書令。後貶荊州長史。他以詞臣而為賢相,以正直敢言見稱。曾劾安祿山狼子野心,玄宗卻說他“誤害忠良”;又見忌於李林甫。據《開元天寶遺事》,玄宗欲以李林甫為相,乃召九齡問可否,九齡便直說將來要“禍延宗社”,玄宗因而“不悅”。在罷相之後四年,他就死了。時人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而相李林甫,是政局治亂的分界。後世談到他的詩文,也必與他的品節並論。

  他的詩勁煉質樸,寄託深遠,洗盡六朝鉛華,《唐音癸籤》評為“首創清淡之派”。對王孟詩派也頗有影響。

  【註釋】

  ① 蘭,指蘭草,即澤蘭,屬菊科,花白色,與屬蘭科之蘭不同。葳蕤(ruí),枝葉紛披貌。

  ② 華,開花。

  ③ 欣欣句,指草木飽含生機。

  ④ 自爾,猶自此,自然地。意謂春秋二季,因蘭桂之花葉紛盛,便生意蓬勃,自成佳節。喻賢人和良時關係的密切。

  ⑤ 林棲者,林中人。

  ⑥ 聞風,聞到香氣。坐,因。悅,指由愛賞而採摘。意謂聞風相悅,實出意料,也嫌多事。

  ⑦ 本心,天性。

  ⑧ 草木兩句,意謂自己本懷不求虛榮的`志趣,希望不要來摧折他的“本心”。美人即上林棲者。

  【說明】

  開元二十五年(737),作者貶荊州長史,《感遇》即作於此時。原詩共十二首,此處選了兩首,後人常將它與陳子昂的《感遇》並論。他們的時代相近,行徑也相類,詩的寓意立境又上接阮籍的《詠懷》。詩中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的襟懷,但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據鄭處誨《明皇雜錄》記載,張九齡知道李林甫要中傷他,便寫了一首《歸燕》詩,末兩句雲:“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李覽後“知其必退,恚怒稍解”。他當時的處境不難想見。

  江南有丹橘, 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①,自有歲寒心②。

  可以薦嘉客③,奈何阻重深④。

  運命唯所遇⑤,迴圈不可尋⑥。

  徒言樹桃李⑦,此木豈無陰⑧。

  【註釋】

  ① 豈伊,豈唯。

  ② 歲寒,《論語·子罕》,記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語。後人往往作為砥礪節操的比喻。前首中的草木之心,也即這裡歲寒心之意。

  ③ 薦,進獻。嘉客,佳賓。

  ④ 奈何句,喻阻力多重,使抱負無從直達。

  ⑤ 運命句,意謂只能按著命運隨遇而安。

  ⑥ 迴圈句,感慨之餘,唯有看做週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其中道理實沒法追究。作者本來位至宰相,也得到玄宗的信任,很想在政治上發揮抱負,後因李林甫讒陷而遭排擠。兩句當是隱指這段經歷。⑦ 樹,種植。《韓詩外傳》記趙簡子語:“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當是用此典。⑧ 此木句,意謂橘樹難道不會成陰。陰,同“蔭”。

  【說明】

  橘是嘉木,屈原曾作《橘頌》自喻其志。荊州州治江陵,又是屈原故國楚之郢都。橘產南方,作者也是南人。桃李媚時,丹橘傲冬,詩以此喻邪正自有分別。

  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譯文

  孤傲的鴻雁自海上而來,池塘河潢不敢眷顧。

  側目見到了兩隻華麗的翠鳥,在華美的三珠樹上棲息。

  珍貴之木的高處啊,難道不怕獵人的金彈丸?

  修美的品德將擔心他人的嫉妒與打壓,高明之位會讓神鬼都深感厭惡。

  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遊,那也獨自遊弋的人們將何處追求呢?

  全文

  感遇十二首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魚遊樂深池,鳥棲欲高枝。

  嗟爾蜉蝣羽,薨薨亦何為。

  有生豈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滅,吾心安得知。

  浩嘆楊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吳越數千裡,夢寐今夕見。

  形骸非我親,衾枕即鄉縣。

  化蝶猶不識,川魚安可羨。

  海上有仙山,歸期覺神變。

  西日下山隱,北風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簷楹呼匹儔。

  鴻鵠雖自遠,哀音非所求。

  貴人棄疵賤,下士嘗殷憂。

  眾情累外物,恕己忘內修。

  感嘆長如此,使我心悠悠。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⑿。

  可以薦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永日徒離憂,臨風懷蹇修。

  美人何處所,孤客空悠悠。

  青鳥跂不至,朱鱉誰雲浮。

  夜分起躑躅,時逝曷淹留。

  抱影吟中夜,誰聞此嘆息。

  美人適異方,庭樹含幽色。

  白雲愁不見,滄海飛無翼。

  鳳凰一朝來,竹花斯可食。

  漢上有遊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書,欲寄雙飛翼。

  冥冥愁不見,耿耿徒緘憶。

  紫蘭秀空蹊,皓露奪幽色。

  馨香歲欲晚,感嘆情何極。

  白雲在南山,日暮長太息。

  我有異鄉憶,宛在雲溶溶。

  憑此目不覯,要之心所鍾。

  但欲附高鳥,安敢攀飛龍。

  至精無感遇,悲惋填心胸。

  歸來扣寂寞,人願天豈從?

  閉門跡群化,憑林結所思。

  嘯嘆此寒木,疇昔乃芳蕤。

  朝陽鳳安在,日暮蟬獨悲。

  浩思極中夜,深嗟欲待誰。

  所懷誠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雲仙嘗我期。

  胡越方杳杳,車馬何遲遲。

  天壤一何異,幽嘿臥簾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