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傳》讀後感6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張愛玲傳》讀後感6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張愛玲,她的文字華麗、淒涼,她的人生亦是如此。聞名一時的她終究是孤獨老去……
懵懵懂懂的她視線定格在遠去的母親身上,縱有不捨,還是要接受父母離婚的現實。那年,她十歲。面對沉淪的父親、敗落的家庭,她想要逃離。她在家中“要沉下去”的書房裡拼命讀書。她一邊要忍受後母的欺侮,一邊要在思念母親的煎熬中苦苦度日。她終於逃出了這座荒島,她的坎坷人生也就此開始。
她漸漸在上海文壇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那年,她二十三歲。她的文章多以悲劇結尾,這或許與她的家世有很大關係。她多次想要出國留學,但屢遭戰爭未果。她不甘心,仍舊嚮往國外的生活。在香港大學,她認識了炎櫻,那個性格與她互補的女孩。她們說說笑笑,生活看似十分美好。然而戰爭擊碎了她的夢,她又回到了上海——那個讓她成名卻又讓她感到傷心的地方。
她遇到了心目中的'他,他令她驚喜,迅速地在她心裡生了根。那年,她二十四歲。她也曾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她將整顆心交與胡蘭成,而胡蘭成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逃跑並背棄了他們的誓言。她孤獨而又絕望。她的傾城之戀不過一場破碎、凌亂的夢。
她隻身一人前往美國,並在這裡認識了賴雅。那年,她三十六歲。那時的她正值好年紀,卻嫁給了窮困潦倒、比她大二十九歲的賴雅。賴雅年老多病,她不得不到臺灣寫作賺錢為賴雅買藥。賴雅終究比她早一步先走。十一年的陪伴隨賴雅去了,她又遭受沉重的打擊。
她老了,自己孤獨地生活在他鄉。1995年9月8日,她被發現在家中去世。那個與眾不同的她走了,一代傳奇也落下帷幕。
這就是她——張愛玲,避世而不棄世的臨水照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