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範文
目標:
1、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和修辭手法。
3、精讀一首《贈汪倫》,帶動一組送別詩,擴大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瞭解他嗎?
課件(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
課件(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
二、解題
1、看老師寫課題。強調:贈板書:贈汪倫
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贈
2、一起讀讀課題,好嗎?
3、解題:“贈”什麼意思?題目什麼意思?
4、同學們,真摯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記錄,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寫下了怎樣的一首詩來贈給汪倫呢?
三、初讀古詩,讀通讀懂
1、課件(3):出示古詩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古詩,自由自在地讀,無拘無束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指名讀古詩。
(你讀得很通順、很流暢。你的聲音非常響亮。
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能再注意點節奏就更好了。)
4、學生交流。在讀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了嗎?
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踏歌:古代民間的一種歌唱形式,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麼深。
5、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四、再讀古詩,感受詩情
1、過渡:同學們,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2、教師配樂講故事,課件(4):出示故事
3、同學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4、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體會李白與汪倫的這份深情厚誼。輕聲讀,帶著感情讀,在讀中體會。
5、交流: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具體的詩句中體會到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麼深嗎?
深千尺:虛指,誇張的說法。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師引導:同學們,詩歌的藝術誇張,達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詩,表達情感毫不掩飾,而是噴薄欲出,一瀉千里。當平常言語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誇張。所以,才會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會有《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才會有這流傳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課件5:出示詩句)
(2)同學們,汪倫雖是用計將李白騙來,但兩人卻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在這十幾天中,汪倫和李白會做些什麼呢?(課件6:重新出現古詩)
教師介紹,深化故事內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倫也是豪爽之人,在這十幾天裡,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兩人一起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談詩歌,一起吟詩作對,一起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過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總是過得那麼快,李白不得不離去了。站在船頭,那湛藍的桃花潭水,更觸動了詩人的離別情懷。於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來比喻情深。
板書:水深情深
(4)同學們,李白哪裡是想說水深,他分明是想說……
(5)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書:更
(6)在李白看來,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倫對自己的情誼一樣,又深厚,又真摯。誰能透過朗讀把這樣深厚的感情,表現出來?
(7)讓我們一起透過朗讀,把李白對好友的深情盡情地表達出來吧!
6、過渡:李白與汪倫雖只相處了短短數日,卻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此時,站在船頭,李白會想些什麼呢?
7、有人說,豪放的李白不想傷感,便留下書信一封,想要不辭而別。可是想到當日與孟夫子一別,便十幾年不能相見;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蹤不定,只怕今後再也沒有與汪倫重逢的時候,李白又多麼想再見汪倫一面啊!正在這時,李白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伴著節拍唱歌的聲音。此時的李白,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必定會有一份意料之外的驚喜。)
(1)教師指導:你們知道嗎?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揚激越,或是輕鬆歡快的。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說,汪倫其實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卻故意裝作不知,為的就是想用這種特別的方式來為李白送行,給李白一個驚喜。誰來讀讀這一句,讀出這種驚喜的語氣?
(3)你們看,汪倫是多麼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時此刻,望著匆匆趕來的汪倫,李白一定會有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他會對汪倫說些什麼?汪倫又會對他說些什麼呢?同座位一個演李白,一個演汪倫,在下面說一說,好嗎?(引導:抱拳相向,依依惜別)
(4)學生情境表演,指名兩對學生表演。
8、同學們演的真好,你們從這薄薄的28個字中,悟出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真不簡單。
9、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三讀古詩:(配樂)
(1)想象一下,此時,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頭,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你不禁脫口而出……(齊讀)
(2)是啊,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李白和汪倫都是豪爽之人,就讓這首詩揮去那淡淡的離愁別緒吧!……(齊讀)
(3)對,這就是“詩仙”李白,他可以表現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現為《望廬山瀑布》的雄渾壯闊,也可以表現為《贈汪倫》的灑脫豪放,讓我們再次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齊讀)
五、擴充套件延伸
1、同學們,這番離情別意是那樣的熟悉,望著踏歌趕來送行的汪倫,我們似乎又看見了痴痴東望的李白站在飛簷凌空的黃鶴樓上送別孟浩然,似乎又聽見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課件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誦讀)
如果說李白對汪倫是以詩相贈,那麼對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齊讀)
2、我們又彷彿看見了李白送友人一直來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只好在馬上和友人揮手告別,望著他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夕陽下……
(課件8:送友人誦讀)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這首詩中的友人雖已無從考證,但這首詩卻流傳至今。
(齊讀)
3、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自古以來,離愁別緒就是文學創作永恆的主題,描寫友情的詩作,更是數不勝數。
(課件9:推薦閱讀)
4、像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5、引導學生朗讀、欣賞一組描寫送別的詩作。
(1)詩人高適,在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身懷絕技卻無人賞識的音樂家董蘭庭……
(2)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3)今日分別,來日必會有重逢的一天,就像這原上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4)只要彼此瞭解,心心相連,即使遠隔天涯,不也如同近鄰一般嗎?……
(5)元二是王維的朋友,王維與元二借酒餞行,借一壺獨酒,送友人西出陽關……
6、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樣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課件10:古詩)
(2)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將這美好的友情連同這美妙的詩句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背誦)
板書設計:
李白 贈汪倫
水深
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