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曾鞏> 《道山亭記曾鞏》閱讀題

《道山亭記曾鞏》閱讀題

《道山亭記曾鞏》閱讀題

  道山亭記曾鞏

  閩,故隸周者也。至秦,開其地,列於中國,始併為閩中郡。自粵之太末,與吳之豫章,為其通路。其路在閩者,陸出則阸①於兩山之間,山相屬無間斷,累數驛乃一得平地,小為縣,大為州,然其四顧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緣絙②,或垂崖如一發,或側徑鉤出於不測之溪上:皆石芒峭發,擇然後可投步。負戴者雖其土人,猶側足然後能進。非其土人,罕不躓也。其溪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出其間,如林立,如士騎滿野,千里下上,不見首尾。水行其隙間,或衡縮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狀若蚓結,若蟲鏤,其旋若輪,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輒破溺④。雖其土長川居之人,非生而習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其水陸之險如此。漢嘗處⑤其眾江淮之間而虛其地,蓋以其陿⑥多阻,豈虛也哉?

  福州治侯官,於閩為土中,所謂閩中也。其地於閩為最平以廣,四出之山皆遠,而長江(閩江)其南,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外皆塗,旁有溝,溝通潮汐,舟載者晝夜屬於門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宮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閩山,東曰九仙山,北曰粵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蓋佛、老子之宮以數十百,其瑰詭殊絕之狀,蓋已盡人力。

  光祿卿、直昭文館程公為是州,得閩山嶔崟⑦之際,為亭於其處,其山川之勝,城邑之大,宮室之榮,不下簟席而盡於四矚。程公以謂在江海之上,為登覽之觀,可比於道家所謂蓬萊、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閩以險且遠,故仕者常憚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樂,非獨忘其遠且險,又將抗其思於埃壒⑧之外,其志壯哉!

  程公於是州以治行聞,既新其城,又新其學,而其餘功又及於此。蓋其歲滿就更廣州,拜諫議大夫,又拜給事中、集賢殿修撰,今為越州,字公闢,名師孟雲。

  註釋 ①阸(ài),阻隔 ②絙(gēng),粗繩 ③衡縮蟉(liù)糅,水勢曲折奔流④破溺,船破溺水 ⑤處,安置 ⑥陿,狹 ⑦嶔崟(qīn yīn),山勢高聳的樣子 ⑧埃壒(ài),塵埃、塵世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累數驛乃一得平地                  累:累積、連線

  B、非其土人,罕不躓也                躓:跌倒

  C、豈虛也哉                         虛:空虛

  D、舟載者晝夜屬於門庭                屬:聚集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開篇極力描寫閩地山路水道艱險,體現了程師孟入閩任職“忘其遠且險”。

  B.第一段作者用漢代將閩地的`百姓遷徙於江淮之事,來強調這地方險狹多阻。

  C.第二段寫福州的民居、廟觀等反映了居民安樂,間接地表現出程師孟的治郡政績。

  D.第三段描寫程師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勝景,以表現“其志壯哉!”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9分)

  (1)負戴者雖其土人,猶側足然後能進。(4分)

  (2)漢嘗處其眾江淮之間而虛其地,蓋以其陿多阻,豈虛也哉? (5分)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