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小嫻>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精選11篇)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精選11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1

  麵包樹上的女人,深愛著一個男人。這個男人也是愛她的,但他永遠無法做到專情,也不能忍受這個女人的離開。終於他選擇結束生命的方式來解脫自己。

  而我,是個麵包樹下的女人,連麵包果實的滋味都未曾嘗過。有一天我可能也會被掉下的巨大的麵包果實砸死,誰知道呢?

  然而,萬物有時,離別有時,相愛有時。花開花落,有自己的時鐘;鳥獸蟲魚,也有感應時間的功能。懷抱有時,惜別有時,如果永遠不肯忘記過去,如果一直都戀戀不捨,那是永遠看不見晴空的。

  看完張小嫻《麵包樹上的女人》,站在樹下的我,抬頭仰望她筆下那些置身於樹上的女子。或許羨慕,或許期盼,或許渴望。我想象著自己站在樹上的姿態,站在樹上找尋“麵包”……

  誠然,當一個人獨坐在黑暗中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孤單,才更加迫切地想去那麵包樹上張望,就好象玫瑰的花瓣被碾壓成絲絲的殘紅。我知道,一個人老是說自己孤單,她的心也會隨之飄零,然後幻化成泡影,彷彿置身冰窖一般。放進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永遠融化不了那塊堅冰,就在這沒有陽光的地方等待奇蹟,傻傻的等待,卻又不知道在黑暗的角落裡久了,會有一種黴氣;在黑暗的角落久了,才會知道自己安靜的心。就這樣,又會陷入無盡的回憶中,回憶著過去的幸福“麵包”。

  也許,是幸福的寂寞,寂寞的單純,單純的想要幸福 。

  不過,我是吃米飯長大的孩子,沒有面包照樣活得很好。我想是時候離開面包樹下了。因為人生還有許多值得追求或等待的東西。為了自己的明天,我甘願冒這一次險。亦如蘆葦花載滿思念到處漂泊,只為將自己愛的經驗傳給下一代;亦如流星承載願望不惜下墜,只為給絕望的人送去生機。

  離開這裡,總會懷念。但是在別處,也更容易忘記留下的遺憾。找尋“麵包”的道路註定艱辛,命途多舛,更需要我們挺起胸膛。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2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本《麵包樹上的女人》我並沒有看完。不看下去,不是因為懶惰,而是知道了在最後的最後,程韻與林方文並沒有走在一起,所以不願意去看。我看過很多小說,只是第一次我會在看到一半的時候放下它,卻不是因為不好看。恰恰是因為太好看,太有共鳴,是我不願意看到程韻與林方文的離別,我想讓他們停留在還是相愛的時候,在那陽臺相擁,縱使不知道前路如何。

  這本書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張小嫻的小說。或許是林方文身上有某個人的影子,又或許是程韻的心路歷程有些似曾相識,這讓我在深夜讀書時,與之共鳴。

  林方文給程韻的愛,若即若離,從來不曾驚心動魄過,卻讓人無法忘懷。我覺得林方文是一片迷霧森林,讓人拿捏不準。他很有才華,有從來不認輸,愛得再深也少有遷就;他有很多很多的好,但永遠不夠安定和主動,永遠都是以不變應萬變,讓程韻抓狂。而對於程韻,林方文是她的初戀,是她第一個男人。她很堅強,但卻總是對林方文妥協。

  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的話便是那句“我很掛念你”。每當林方文與程韻的距離遙遠的時候,他便會說出這句情話。一個不會求情的男人,偶爾表白,就足以成為最鋒利的武器,讓女人繳了械,讓她可以無窮無盡地對他妥協。這一點讓我感同身受,雖然不想妥協,但是突然扔過來的重磅糖衣彈,讓人在怎麼生氣卻也不得不偏袒著那個人。就像程韻從日本回來的時候,那麼生氣,看見了紙飛機也還是原諒了林方文。

  而另一方面,這本書吸引我的並不僅僅是愛情,還有程韻,迪之,光蕙他們三個人的友誼,那一份任世事怎麼變,我們還是我們的友誼。一本書從開頭看到結尾,真真像是過了一個實在的青春。從女孩到女人,恍若隔世的距離。我想起了我的閨蜜們,那兩個可愛的女孩。我們也曾在大路高歌,也曾一起喝醉,也曾互相陪伴著彼此去看看自己愛慕者的男生。看著看著,就彷彿看著自己的人生。

  曾經,我們是不能看言情小說的,因為家長和老師都怕我們會被那些書引向早戀的“歧途”。但是,他們應當預見白色恐怖是無法撲滅地下黨的革命烈火的。我們仍是見縫插針地看著言情小說,憧憬著美好的愛情,又或者是情竇初開,與某人偷偷地戀愛著。

  而現在,我們可以一天到晚地看言情小說,可以大大方方地牽著某人的手走在校道上,可以做著各種各樣在當年因高考而被禁止的東西,但卻沒有以往的那種感覺。時間流逝,似水流年,那已經是走過的青春了。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3

  幾經世道滄桑,人事變遷,試問有多少人能從情愛世界中自拔?來回周折最終又回到了原點,甚至會一瞬間為了他而變得卑微,從來沒想過的事,也許會為了愛情而放手一搏,在他面前永遠都不能輸,這就是世間男女在愛情世界中的準則吧。

  有的人很容易得到快樂,她沒有想過明天,只在乎現在這一秒,而有的人太寂寞,即便不是喜歡,也享受依賴別人的日子,就像是戀人之間患得患失一般,在情海中漂浮,終有一天會沉入海底化為青苔。

  見證一個人從青蔥時光到暮年的變化,似乎如同指標轉過鐘盤圓滿一週,真的很短,只有經歷過多少個日日夜夜醉醉醒醒的年月才會看淡周遭的一切,知道身心疲憊,肝腸寸斷無可修復,才變得想要安定。

  如果一個人的心裡早已有了一個人,那麼整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似乎可以看見他,不由得感嘆道這個世界真的好小。小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的心,小到只裝得下他一個人。在每一個除夕裡,電臺的歌聲輪換,歌聲背後的填詞人傾注了對那個女人炙熱的深情,即便換為任何一個女人遇上也會感動的吧。也許就是因為有你,有我的執著才有了故事。

  人是會抓住愛情執迷不悟的,尤其是女人。詩經早已洞穿了世間男女的愛情“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即便如此,世間的悲劇喜劇仍在上演。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4

  如果在兩年前我看這本書,那不過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冷眼相向罷了,也肯定會覺得程韻這個痴情的女人怎麼那樣低聲下氣,那麼笨那麼賤。可是,我幾天前看完的這本書,卻讓我有了切膚之痛,因為一年前的我在很多方面和程韻是有共同之處的,我也喜歡上了一個悲情的男孩,所以我要用雙倍的愛心來呵護他,我的喜怒哀樂都有他來操控,每次吵架後,他也不會主動來找我,而最可笑的是,在大吵過後最痛狠這個男人的時候,卻熱切的盼望他打電話給我,哪怕一條簡訊都可以將之前的恩怨化為烏有,可惜他從未如此做過。忍無可忍的我最後只有主動提出分手,如果這一次再不主動,那我是不是太沒有尊嚴了,小嫻說“因為女人先拋棄男人,所以她可以登上上帝的寶座來憐憫他”,至少以後我還有機會讓自己處於上風吧。

  無可否認,我是泥足深陷的喜歡上了他,可能是因為他的冷漠,更激起了我對他的愛,或許我把它當成了一種挑戰,只是雙子無法理解巨蟹的幽怨,真的,星座上說巨蟹是雙子的剋星那一點真沒錯!他給我帶來了太多的傷痛,那無數個泣不成聲的黑夜,寂寞將我團團圍住,任舍友勸說也還是低聲哽咽,是的,我承認我淚點太低……偏偏創傷比愛刻骨銘心,所以雖然主動離開他,卻沒能夠很快忘記他,甚至還幻想著他有一天能回來找我,幸而有身邊是朋友,畢竟旁觀者清,記得分手一個學期後,那天正好是白色情人節,他問我有沒有時間,想一起吃個飯,其實我並沒有意識到那天的特別,只是很緊張的立馬打了個電話(品像是戀愛諮詢),品擲地有聲的堅定的說:你不能去。我乖乖的聽了她的話,宛然拒絕了。寂寞最霸道,它可以成為傷害任何人的藉口,wjw你寂寞了請你不要再來傷害我!

  現在準備大三了,想來會不會就這樣剩下了,“並非每個女人都得到最好的愛情,因為她們知道代價,只有我這種女人,才會為了虛無縹緲的愛情浪擲青春,到頭來一無所有”我看了這句話心頭不免一驚,當時間燃盡了我的青春,我會不會什麼都沒留下?

  我以前常常覺得兩個人沒有可能永遠在一起,結合是例外,分開才是必然。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5

  剛剛看完張小嫻的《麵包樹上的女人》。

  本來是沒有必要寫這本書的。因為過不了多久會像其他很多書一樣。

  讓我失去一切印象的。

  但是之前的糾結讓我對這本書有了很多的想法。

  早就聽說張小嫻被評為小安妮寶貝。但是一直沒有去特意看過他的文字。

  偶爾一次機會看到了他的短篇。覺得很有趣。一連好幾天看了他根本短篇。

  然後向一個朋友推薦。朋友說看過他的《麵包樹上的女人》沒啥大印象。

  所以我就一直在糾結是否要看看這本張小嫻的成名作呢。

  括弧:當時剛剛購置了三本新書。

  那三本書一直襬在床頭,有兩本每天晚上翻兩頁。我認為這兩本書的確適合慢慢品味。因為一本是詩集,一本是關於行走與旅行的。還有一本上下班路上,或者上班清晨的早上瞅瞅。因為是一本講述專案管理的書。休假日絕對不看!!

  所以進來一直沒有看小說。心裡癢癢的。違背了自己“寧缺毋濫”的原則,抓來這本糾結老久的書讀起來。

  兩天斷斷續續的讀。沒有投入太多感情,也沒有為此書思索太多。只是一味的看故事情節。

  整本書貫穿的年數太多多長,讓人有種穿梭在時空隧道一樣,貌似什麼都沒有發生一年就這麼過去了。

  講述了三個女孩子從青蔥歲月到花樣年華直到奔三年齡。作者極力描寫三個女人在彼此面前的真本性,但是我還是看不到深厚的友情。然而這本講述愛情的長篇,卻讓我覺得愛情輕浮。

  也許作者只是想表達歲月匆匆。

  總之這不是我喜歡的一本書。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6

  酷夏裡難得的一場涼雨,關上窗戶,任憑風聲號子般的吹響。也許是前幾日的烈日著實讓我無法忍受了,才如此渴望與眷戀這急促的雨滴。

  這樣的天氣最適合閱讀,手中是張小嫻《麵包樹上的女人》。她亦是我讀過的張小嫻的第一本書,當時讀起這本書的時候的心情我依稀還記得,充滿著對愛情的嚮往,正如張小嫻小說中各色女人對愛情的不同的理解與追求。曾因林方文與程韻的愛情如此悲情而痛哭,也因迪之的眾戀情凋零而稀噓。數些個年頭過去了,再次來讀起這本書,仍為林程二人曲折的愛戀而五味翻雜。雖然如今我已走過婚姻,身邊已有了心愛的伴侶,但對於愛情,我依然憧憬與期待。固然,我不像少女沉迷於自己浪漫樂園,猜度自己情人的模樣、空想著戀情的轟烈。但正如楊韻一般,我在守候那個我深愛的人兒。即便歲月這麼流逝,那支紙飛機仍然墜不了我視線的盡頭。

  今天讀書伴著的音樂也略於傷感,是david Garrett的古典小提琴曲,本意是想聽聽書中提到的艾爾加的《愛情萬歲》,無奈卻未找到這首戀曲。今天再次被程韻對林方文的深愛而感動。我覺得這場愛情猶如咬破了紅唇上的齒印,深刻而迸進著血腥。它是女人壓抑著的毫無安全感的依靠。那令愛人窒息的愛啊,讓林方文這樣所謂的才子遊離徘徊。程韻開始試圖改變自己去加固她的愛情堡壘,然而,她無法忍受自己如同一個小婦人似的,為博取才子的歡心而成為他背後的女人。但這個讓她深陷的男人,在她生命裡如同一場悲壯的交響曲,準確的說是大提琴發出的深重雄混的低音,雖然個個音符都印刻在程韻的心裡,但音樂的起伏就像穿插在她與林方文之間的費安娜和樂姬一樣,讓她隔斷愛而離去。剪不斷,理還亂。與其說程韻為著愛而去改變自己,倒不如說是她為愛試圖改變林方文。愚笨的女人們啊,總是狂妄的認為手持著男人的愛戀,就可以把控著他的一切,包括他的情感。錯了,錯了,不是這樣的。男人們都是冷靜的動物,他們的感情沒有起點和終點,他們可以如同座標系裡任何一點,沒有邊界,沒有限制。而不同的是女人的真感情就是線段的兩端,不是起點就是終點。讀到這裡,我不禁顫抖,因為某個年夜裡,我深愛著的,也深愛著我的男人,狠狠的對我說過:不要夢想著去改變我,不可能!……那刻,我對愛情所有的驕傲都被擊碎,原本我以為我是他最美好的一切,然而卻傻乎乎的自作多情了一番。從那日起,我不斷的提醒著自己,愛情只屬於完美。

  今日,我再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張小嫻之前就在書中已經詮釋了這樣的殘缺,只是那時年輕的我,還沒有體會。我想,我還是會找到這首《愛情萬歲》,聽著聽著,或許我就真的懂了……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7

  張小嫻的書一直是我最喜歡看的,她寫的都是非常現實的,客觀存在的,就在每個人身邊的故事。

  《麵包樹上的女人》寫的是;四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女孩追求自己的愛情,尋找自己的男人,卻屢屢受傷。從單純的女生,變成了思想複雜的女人。

  在這裡主要講女主角程韻和男主角林方文的愛情故事。程韻愛上的男人是個讓她又愛又恨,歡笑和眼淚並存的男人。這樣的愛情才是完整的愛情。林方文心裡藏著一個讓他無法忘記的女人,比他大八歲的女畫家。曾經他們雙雙傷害過對方,所以才會刻骨的記著對方。遇上了程韻林方文總能做出些讓她感動的事。為她寫歌,為她摺紙飛機…總會在傷了她的心後,又做些另她感動的事。程韻總是無法拒絕他。就這樣一個另人捉摸不透的男人,卻在口口聲聲說愛她後的有一天,讓程韻看到他和她一個好朋友樂姬在一起。愛情中的眼淚真是避免不了的。

  離開林方文後,遇到另一個好男人,徐起飛。一個理智能幹,細心體貼,又全心全意愛她的男人。可是程韻卻一直無法忘記林方文,為了報答徐的好,她試著去愛他,可終於還是在除夕夜,徐向她求婚的那一刻離開了他。女人果然是情感控制的動物。

  徐起飛在程韻離開他時寫了他此生的第一封情書:

  不能反你留在身邊,不是你的錯,而是我的失敗。在你曾經愛過我的那些短暫歲月裡,我或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只是那些日子已成過去,要留也留不住。我知道愛不可以乞求,如果我能夠為你做一件事,便是等待。

  離開徐後,程韻去了南丫島,在海上經歷生死的關鍵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卻還是林方文,因為她還沒有聽到他對她說:“我愛你”。那樣死去,她會很不甘心。終於,在林方文的母親去世時,在林方文身邊需要一個女人安慰時,程韻回到了林方文的身邊。

  我想那個時候,林方文身邊要的只是一個可以安慰他的女人。並不一定是程韻。而她不這樣回去,之後的路又能走多遠。雖然那段情是那麼的刻骨銘心,但是當他傷了你的心,你的自尊後,你又怎麼可以輕易的回到他身邊呢?徐起飛,那麼優秀的一個男人,那個不會令她的哭的男人,她卻認為那不是愛。

  什麼才是愛?

  有眼淚不一定就是愛,愛卻一定需要眼淚。

  有思念不一定就是愛,愛卻一定需要思念。

  當你在面臨生死抉擇時,你第一個想到的人是誰

  那個就一定是你最愛的人。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8

  第一次看時,不大懂得麵包樹的含義,就像讀亦舒的“吃南瓜的人”。麵包樹,是真實存在的,也是遙遠的;麵包樹上的女人,也一樣地在現實和幻想間徘徊。她們充滿女人特有的虛榮和慾望,物質的、精神的`和肉體的。

  風華正茂的時候,程韻遇到了林方文。而在之前,她已經被打動。正如他們第一次擁吻時,程韻說:不是他的臂彎融化了我,而是他的歌詞,他的才情,讓我失去了矜持。那個時候,她愛上的是愛情,是少女的感動。

  初戀的時光,愛情是她的全部。

  他們相愛,卻不相知。從一開始,就預見了結局。程韻的深情,是林方文擔不起的。一次次逃離和出軌,程韻曾經嫉妒過別的女人與林方文有過“刻骨銘心的傷害”,此刻她也一一經歷。然而,林方文每一次歸來,她又情不自禁地跌入。

  長大的程韻,愛上的是林方文。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相隔著樹和車,相隔著一條馬路和一片天空,卻好像隔著永不相見的距離”。林方文終於選擇了永遠地離開。程韻在和別人度過的除夕裡,重溫林方文最後送給她的除夕之歌。悲痛裡終於明白,她深愛著人,已經在遙遠海底。身邊的人,到底敵不過蹉跎歲月沉澱的愛。

  什麼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愛?是成全,用我的遺憾,去成全你尋找自己的快樂。林方文到底有沒有死?這是程韻的困惑。

  流浪的麵包樹終於回來,林方文用程韻送他的口琴吹出了最後的歌。她曾經許願,只要他活著回來,便答應不再愛他。此刻,離別雖然寂寥,但她不敢不遵守諾言。

  世界上有沒有真正幸福的別離?林方文選擇過另一種人生來忘記一個人。而程韻,已然成長,有了自己的夢想和人生。

  成長,是女人最終的歸宿。成長之後的愛,才是更圓熟的愛。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9

  “只有從來不用為生活憂愁的女人,才有資格愛上才子”,“但可眼前,卻又流轉如飛。唯有愛情,始終如此的興奮與渴望,又終將如此挫敗與荒涼” 。 ——張小嫻

  麵包樹,一種真實存在的植物,它枝葉茂盛,葉大而美,一葉三色。在它的枝條上、樹幹上直到根部都能結果,結果的時間一年內有9個月,其結的果實味道香甜,營養豐富,是產於亞、美兩洲的喬木。麵包樹上的女人究竟會有怎樣的選擇呢?在麵包與愛情之間,女人的選擇又是如何呢?張小嫻在自己的作品中通過幾位平凡的女性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闡釋著什麼是愛情。

  小說裡的三個好朋友程韻、朱迪之、沈光蕙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麵包樹。她們在13歲認識,友誼從排球隊開始,一同經歷成長的歡笑、初戀的迷惘、愛與恨、哀與痛。朱迪之說,如果她死了,她的輓歌便是一個女人不斷遇上壞男人的故事。沈光蕙說,嫁去屯門太不光彩了,至少也要嫁去跑馬地。程韻說,能令對方傷心的,才是兩人之間的強者。三人從情竇初開到經歷種種感情路上的困苦,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終點。

  在張小嫻的小說裡,她用平實的語言敘述著三個女孩的情感歷程,沒有其他文章應有的流光溢彩的詞彙,也沒有複雜深奧的情節,更沒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路線,她所表現的是最樸實的大智慧,她一點點的解析著愛情,闡述著人生。

  三個主人公身上表現出不同的愛情觀,不得不讓人展開對愛情對幸福的思考。曾經有人說:壞女人,一生風光,好女人,多災多難,平凡女人,幸福一生。女人有這樣幾種:要麼很漂亮,要麼很出色,要麼很聰明,要麼很傻。漂亮、出色、聰明的女人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因為她們有資本,只有傻女人才會痴痴等待、守候。但是不管是漂亮女人也好,出色女人也好,聰明女人也好,甚至是傻女人也罷,每一種女人都渴望一種歸屬感與依賴感,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堅持初衷,躲避誘惑,最終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不得不說現實生活遠比小說要來的單純,永遠沒有小說裡那麼感情化,也開始懷疑是否是生活太過複雜,太多人已經不永遠相信它是那麼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如今,太多誘惑物質的社會,讓原本單純的情感被汙濁了,女人追求“高、富、帥”,男人追求“白、富、美”,一系列情感類節目層擁而至《非誠勿擾》《愛情連連看》《我們約會吧》《百裡挑一》·······敢問,難道如今的人們真的把自己的幸福付之於一個節目短短的十幾分鍾內嗎?對於麵包和愛情兩者之間的選擇,真的會讓人失去基本的判斷力嗎?曾經在網上很熱的一句話“我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單車上笑”讓人聽後不禁有些毛骨悚然,幸福難道是物質能夠代替的嗎?

  有時候,平平淡淡是幸福,有時候轟轟烈烈是幸福,有時候追求最真實的情感才是真正地幸福。

  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才會失望。遺憾,也是一種幸福,因為還有令你遺憾的事情。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10

  這是小嫻的第一部小說,當初看來,我並不覺得很好看,也許,那時自己也太小了吧,呵

  後來陸續看到《麵包樹出走了》和《流浪的麵包樹》,看著程韻和林方文的分分合合,也經歷著自己的一段路程,這才發現,成長,原來有時竟也是如此相似……

  愛情中如果沒有謊言和背叛,又怎麼稱得上是愛情呢?但當謊言和背叛消失後,我們剩下來的又是什麼呢?

  也許如小嫻所說“每一個女子,在不同階段對愛情的體會及信念,都會有改變。6年前,愛情可能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部分。6年後,我則把愛情看成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在愛情中學習及成長。”

  開始,你是我的全部,我的一切,而後來,我開始學著擁有自己的夢想和人生!這也許就是我這麼多年的成長吧。

  “原來人生的過渡,當時百般艱難,一天默然回首,已是飛渡千山,成長,才是女人最後的歸宿。成長之後的愛情,才是更圓熟的愛!”

  《麵包樹上的女人》讀後感11

  深情是我擔不起的重擔,

  情話只是偶爾兌現的謊言。

  因為你,

  我甘願冒這一次險,

  即使沒有明天。

  --張小嫻

  小說以三個女人從13 歲相識之後,各自在成長過程中對愛情和生活的經歷和選擇為主線,張小嫻以她細膩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場動人心扉的畫面,在感性的愛情世界裡,也在理性地分析人們的內心世界。

  有人說,女人最艱難的問題便是麵包與愛情之間的抉擇。《麵包樹上的女人》中的人物和故事不僅代表著當代社會的一群人的故事,更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故事,在麵包與愛情的選著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永遠的執著在最初的夢想裡。

  小說裡的三個好朋友程韻、朱迪之、沈光蕙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麵包樹。麵包可能是物質、可能是虛榮、也可能並不真實。她們在十三歲認識,友誼從排球隊開始,一同經歷成長的歡笑、初戀的迷惘、愛與恨、哀與痛。朱迪之說,如果她死了,她的輓歌便是一個女人不斷遇上壞男人的故事。沈光蕙說,嫁去屯門太不光彩了,至少也要嫁去跑馬地。程韻說,能令對方傷心的,才是兩人之間的強者。

  “那個時候我沒有想過,我是一個既想要麵包,也想要愛情的女人。”這是程韻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在生活裡,她是一個不願屈服的人,性情剛烈,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會努力反抗甚至反擊的人。這樣的性格也註定了她不喜歡性格柔弱的男人,就像她最初不喜歡迪之的男朋友鄧初發一樣,雖然那是一個長了8塊腹肌的男人,但是在跟朱迪之分手的時候,他在程韻的面前伏在桌上大哭,愛情怎麼可以奪走一個男人的尊嚴?所以男人的剛強不僅僅是體現在身體之上。就像程韻說過,她看不起肯替我買衛生巾的男人。男人的性格,會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被體現,雖然在現在看來,這個理由會有些許勉強。

  程韻追求的麵包是才華,她追求的愛情是專情永恆。所以當遇到林方文這樣一個富有才華,性格也同樣的倔強和自我的男人,她無疑會陷入愛的旋窩難以自拔。這樣一個不善於解釋和掩飾的男人,他也有著自己追求的麵包與愛情,他的麵包就是在不同的生活狀態下需找靈感,讓自己可以連續不斷的創作出好的歌詞,所以她會去試著體驗不同的感情世界和不同的女人,而他追去的麵包跟程韻追求的愛情無疑成了一個最大的矛盾。她們相戀,分手,和好,再分手。程韻第一次離開,對於一個追求理想愛情的她放不下林方文,所以即使她的身邊出現了徐啟飛,這個男人很愛程韻,可以給她愛情,但是,卻給不了她麵包,所以最後程韻還是選著回到林方文的身邊,她就是這樣一個人,會努力的去反抗傷害,但是又總能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夢想。 林方文是愛程韻的,但是人性是有缺陷的,當沒有看到程韻已經遠走的時候,林方文並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所以他為了追求麵包,亦然傷害了程韻。程韻的第二次離開雖然她亦然決心再也不回頭,但是初戀的一切美好怎麼能說忘記就忘記,離開之後,她何嘗不是苦苦的等待,或許只要一個解釋,或者一個保證,程韻就會再回到林方文身邊。諾言可以讓人暫時忘記欺騙。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他給的情話總能在心裡打敗他給的傷害,即使明明知道情話只是偶爾兌現的謊言。但是林方文連一個挽留也沒有給程韻,他是一個不擅長解釋和挽留的人,更不會乞求,他唯一的一次流淚是在得知他母親去世的那天。直到程韻遇到韓星宇,這個當年的“神童”------能同時給她愛情和麵包的男人。程韻愛上了韓星宇,林方文才終於知道他的愛情已經走遠,一向很自我的他以為丟掉麵包就可以挽回愛情,其實可以,但是程韻已經有了歸宿。林方文,先丟了愛情,然後因為愛情丟了麵包,最後因為愛情和麵包的遠走,他無聲的把生命交給了大海。這一場面包與愛情對立的愛情,永遠的變成了再也無法觸碰的回憶。

  朱迪之要一個她覺威風的男人,在中學時候,十四的朱迪之喜歡上學校的救生員鄧初發,因為他身體結實強壯,是寶中女子中學唯一一個年輕帥氣的男人;之後喜歡上當紅歌星林正平,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同性戀;接著跟一個飛車特技演員衛安,之後發現他原來有以為青梅竹馬的女朋友;隨後跟一個做家族生意的石油代理商田宏好上,但是最後因為田宏交了新的女朋友,一場預備的婚姻便不了了之了;之後她又找了一個叫陳祺正的中學老師,這是朱迪之最出乎大家意料的一次戀愛,一箇中學老師,跟她一直追求的愛情相去甚遠,但是這卻是她得到的最真實的愛情,沒有背叛,沒有傷害,可是她卻不是一個捨得安分的女人,故事到最後,在與陳祺正相戀的同時她也跟一個叫孟傳因的律師在一起,她說,她可以同時愛兩個人,兩份牽掛,兩份溫暖。

  朱迪之說過,她不相信愛情,但是,離開了愛情,她也曾過得多麼悲傷,每一次受傷之後,他會回到朱迪之的身邊去,因為只有那個男人對她的愛是無私的,那裡是她的一個避風港,但是僅僅是一個避風港。迪之不是不相信愛情,是因為她的初戀過後,從自己傷害過的朱迪之的身上看到,一旦愛情的一方選擇了退出,這場愛情除了傷害就什麼都沒有了。她會受傷,會愛上她心儀的男人,但是她害怕受傷,她不敢對愛情傾注太多,於是只能不斷用一種方式來忘記過去忘記悲傷------新歡治療法。她在受傷和再次戀愛中環走,好像習慣了愛情的背叛,甚至好像習慣了受傷。誰說迪之是一個看得開的人,這樣的寂寞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誰能明白,迪之才是被愛情傷得最測底的一個。

  “從小我媽媽便跟我說,不要嫁給一個沒有錢的男人。但,錢卻買不到快樂。”沈光慧從小都不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她容易崇拜和羨慕別人,容易隨流。中學時候因為一種簡單的崇拜之情愛上一個比自己大36歲的老文康,後來跟一個自己從來沒有喜歡過的醫生在一起很久,只是因為他有著樂觀的經濟收入。在不斷的成長中,也親眼目睹了愛情的背叛和傷害,她終於明白,錢買不到快樂。最後選擇了一個愛自己的人在一起。光慧是一個被社會迫害的女孩,因為家庭背景和教育的影響,讓她失去了自我,她一直在盲目的尋找著自己的麵包和愛情,如果14歲那年,老文康奪走了她的初夜,那的一生又會是怎麼樣的變故?所以其實光慧又是個幸運的女孩,就算老文康是她記憶裡的一處痛,那也可以歸於懵懂時期的幼稚。

  而在故事中,我們不能負略一個人,她是宋曉棉,她沒有過的故事,但是整個故事裡,她是最幸福的一個,長相平平,身材一般的她,沒有早戀,沒有在愛情的海洋裡徘徊,她跟一個醫生結婚了,那位醫生沒有出色外表,也沒有過人的氣質,但是她們在一起很幸福,生了一子一女,湊成了一個“好”字。

  麵包與愛情,真的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嗎?沒有花朵般的容貌,我們可以美化心靈,提升氣質;沒有富貴的家庭,我們可以努力創造。愛情需要別人的給與,但是麵包可以自己創造。不去計較能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愛情裡我們就不會有那麼的淚水。愛情是什麼,終究沒有答案,程韻遇到林方文就註定會有傷害,迪之遇上林方文就註定沒有結局,加慧遇到老文康,註定會變成記憶裡的悲傷。有些感情,就算真的可以重來,也不能改變什麼,相遇就是一種緣分,只要我們不要偏激的追求麵包,也不要固執的追求“聖潔的愛情”,只要用心對待過,愛與被愛都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