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九齡> 感遇其一張九齡的意思

感遇其一張九齡的意思

感遇其一張九齡的意思

  感遇其一是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感遇其一張九齡的意思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感遇·其一》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意思

  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

  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註釋

  ⑴蘭:此指蘭草。 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⑵桂華:桂花,“華”同“花”。

  ⑶生意:生機勃勃

  ⑷自爾:自然地 。佳節:美好的季節

  ⑸林棲者:山中隱士

  ⑹ 坐:因而

  ⑺本心:天性

  ⑻美人:指林棲者山林高士、隱士

  ⑨聞風:聞到芳香。

  ⑩坐:因為。

  ⑾葳(wei)蕤(rui):枝葉茂盛而紛披。

  賞析一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

  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被貶為荊州長史時所作,開元末期,唐玄宗沉溺聲色,怠慢政事,寵仁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專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結黨,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朝政更加腐敗。張九齡對此十分不滿,於是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託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詩人託物言志,以春蘭和秋桂的.芳潔品質,來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節操;以春蘭和秋桂不因無人採折而失去芬芳美質,來比喻自己的志潔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懷。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

  賞析二

  春節太忙,但是中國人為什麼要那麼忙呢?我們從忙碌裡收穫了什麼?

  讓我們忙裡偷閒,重讀一下我們學過的《唐詩三百首》。本篇是複習,詳細內容可點選文章底部的“閱讀全文”。

  大家都知道,張九齡的這首詩採用了比興的手法,歌頌春蘭、秋桂,從而抒發詩人的情懷。

  然而楚子從來沒有讀過一篇文章,思考過春蘭和秋桂有什麼特點。

  蘭與桂的第一個特點,是值得誇耀的,那就是蘭與桂都特別香。這就是中國詩人最推崇的人格。

  第二個特點,就有點遺憾了,春天裡來百花香,蘭葉是最不起眼的;秋天裡來瓜果熟,桂花是最細微的。張九齡有一種失落感,有一種被忽略的痛苦。

  儘管張九齡是大唐宰相,可是出生於廣東邊遠的地方,不是可值得誇耀的貴族。因此,無論他多麼“香”,仍然避免不了被忽略、乃至被遺棄的命運。

  這才是這首詩的“眼”。

  張九齡是一個十分儒雅的人,每次上朝的時候,手裡的笏不是隨隨便便一拿,而是做一個精緻的手工包包裝著。唐玄宗喜歡他的時候,誇他有著“九齡風度”。

  但是,最後還是找了個不靠譜的理由,貶謫了他。

  有人說,這首詩的比興,是化用了屈原“春蘭與秋菊”之句,是用典,因為張九齡是廣東人,不瞭解菊花,才將菊花改成了桂花。

  真扯!張宰相在長安做官那麼多年,不知道菊花?

  要的就是蘭花與桂花的奇香撲鼻,那是人格,是操守;要的就是蘭葉與桂花的不起眼,那是人生,是際遇。

  明白了嗎?要的就是這個意思:你可以看不見我,但是這不妨礙我把日子過得跟節日一樣啊。

  只有這樣理解,“草木”兩個字的意味才能凸顯出來。我本來就是野生的“草木”,不是你皇家花園裡的奇葩。但是,我有著我的節操、我的人格。至於你賞不賞識,你看著辦吧。

  詩雖短小,但用盡全力,結構嚴謹,不知不覺中,在詠物的背後,講出了滄桑的人生感悟、講出了高雅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