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九齡> 張九齡感遇朗讀技巧

張九齡感遇朗讀技巧

張九齡感遇朗讀技巧

  導語:開元后期,唐玄宗沉溺聲色,奸佞專權,朝政日趨黑暗。為了規勸玄宗勵精圖治,張九齡曾撰《千秋金鏡錄》一部,專門論述前代治亂興亡的歷史教訓,並將它作為對皇帝生日的壽禮進獻給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悅,加李林甫的讒謗、排擠,張九齡終於被貶為荊州長史。遭貶後,他曾作《感遇十二首》,運用比興手法,表現其堅貞清高的品德,抒發自己遭受排擠的憂思。此篇為其第一首。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張九齡感遇朗讀技巧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張九齡感遇原文解析

  感遇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感遇》組詩的第一首,也是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

  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是唐代有名的宰相之一。

  他為人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這首詩是他晚年被讒貶為荊州長史後所創作。

  詩人託物言志,以蘭桂的芳潔自喻,表達了守正不阿的高尚節操;以蘭桂不因無人採折而失去芬芳,表達自己獨立的高雅情懷。

  詩中的蘭即蘭草。葳蕤(wei rui)是形容枝葉茂盛紛披。桂華即桂花。生意指生機勃勃。自爾即自然地。佳節是美好的季節。林棲者指山中隱士。坐是因而的意思。本心即天性。美人指前面的林棲者,即山林高士、隱士。

  全詩大意是:

  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

  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

  (二)張九齡感遇朗讀技巧

  一、奠定基調

  1、基調,從文字的角度看,是指有聲語言創作的基本格調、整體情調。

  詩詞內容本身有自己的基調,是朗誦者創作的依據,但透過有聲語言的二度創作,作品便有了朗誦者賦予的第二基調—— 朗誦基調。

  朗誦基調和詩詞自身基調一般來說基本保持一致,當然,因受時代和個人生活經歷的影響,不同朗誦者對同一文學作品必然有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的差異有時會導致朗誦基調和文字基調的偏差。但這種偏差與藝術效果的好壞無關,對其評價則見仁見智。

  這裡,我們主要從作品本身出發,與文字內容相一致的朗誦基調。如何奠定基調,主要從詩詞背景和內容特點兩部分來把握。

  2、詩詞背景

  瞭解背景,主要是瞭解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創作背景。藝術家的個人經歷與藝術創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從創作客體來說,社會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和基礎,藝術創作不能離開客觀現實社會生活;從創作主體來講,藝術家總是屬於一定的時代、民族和階級,藝術創作歸根結底受著一定社會生活方式的制約,也與藝術家本人的生活實踐和生活經歷密不可分。一個作品的誕生,必然是藝術家世界觀、價值判斷、情感、經歷等的綜合體現,瞭解其背景,可以加深朗誦者對作品的理解。

  3、內容特點

  瞭解作品的背景之後,再來看這首詞的內容。“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是作者回憶往昔與唐婉偕遊沈園時的美好情景。第二句“東風惡,歡情薄”,描寫的是倆人離異後之事的無限悔恨,感情非常沉痛。“春如舊,人空瘦”這句,作者從回憶和悔恨轉入了現實,風景依舊,但人已不同,惆悵之情溢於其中。“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透過對景物桃花、閒池的描寫,來襯托物是人非的現狀,三個“莫”字中,陸游無奈嘆息之情躍然紙上。

  透過對背景和內容的把握,可以很快確定整首詞的基調,整首作品沉浸著情怨和無奈,淒涼和悲傷,既有對前妻的相思之情,也有對現實的苦悶之緒,這樣在朗誦時就可以更準確的進行表達。

  二、劃分音步

  古詩詞有著優越的先天朗誦條件,它們押韻、講究平仄、節奏規整、句調抑揚頓挫,在古代都是可以唱的。“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說的就是柳永的詞,到處都有人唱。然而,這也需要注意一定的節奏、技巧 ,以免矯揉造作、平淡乏味、千篇一律。

  音步是指一句詩中運用停頓等方法劃分出來的段落。由於音步的存在,朗誦中抑揚頓挫的效果更為明顯,並有助於節奏的產生。

  音步的劃分在格律詩中尤其重要,格律詩除了每5字或7字之後的停頓外,一般可以有“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等的劃分。

  三、其他技巧

  1.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誦時需要強調或突出的詞或片語,甚至某個音節。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讀只是其中一種,拖長、快中顯慢、前後頓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

  2.停連

  停連是語流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聲音中斷處是停頓,聲音延續出是連線。

  3.節奏

  節奏並完全是指速度,速度只是構成節奏的主要內容。朗誦形成的節奏種類很多,大概有:緊張型 —— 急促、緊張、 氣急、音短;輕快型 —— 多揚少抑,輕快、歡暢;高亢型 —— 語勢向高峰逐步推進,高昂、爽朗;低沉型 —— 語勢沉悶、語速緩慢;凝重型 —— 多抑少揚,語音沉著,堅實、有力;舒緩型 —— 氣長而穩,語音舒展自如。這幾種技巧通常是綜合運用的。

  朗誦時,為了感情的需要,應大膽突破標點符號的束縛,讓有聲語言的”標點符號“取而代之。這是克服朗誦呆板念字弊病的有效方法。停頓並不是思想感情的空白和中斷,恰當的停頓可以補足有聲語言的未盡之意。所以要聽到好處,連到好處。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做到最精細、最靈動地感受語詞,真正提高朗誦水平。

  總之,朗誦者對於作品,對於具體語詞的理解,雖有其共性,也有獨特個性,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有些詩詞的處理也是可以有多個角度的。但朗誦者必須深入理解作品,努力獲得具體的感受,使聽者從有聲語言中感受到直接可感的刺激,並且比從文字中感受到的要強要深。這就是朗誦的薰陶感染作用,也是朗誦作為一門語言藝術的重要價值所在。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