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案
再別康橋教案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感知《再別康橋》意境美 。
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詩歌。
2、 過程和方法:解決重點方法:從詩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鑑賞詩歌。
突破難點方法: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鑑賞評價。 聯
系古典詩歌中有關送別詩的意象選擇加以比較。突顯作者意象
選擇的獨特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感悟、體驗的能力,以及對文學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和意境特點。
難點:選擇意象的獨特性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插入相關圖片和音樂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教學的情境
[學情分]
作為高中階段學習的開始,第一單元選編了一些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讀過不少新詩,但是這一階段才識文學鑑賞的開始。學生初步涉足文學鑑賞,有必要教給學生一些詩歌鑑賞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方法,但這不是最終的學習目標。我們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作為最終目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楚辭》流傳千古,唐詩宋詞,名家輩出。從五四到現在,新詩也走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歷程。 可是有人卻說,中國現當代詩壇只有一個半詩人。儘管這種評價太偏激了,卻也可以看出著一個半詩人在中國詩壇的分量。他們是誰呢?一個是徐志,半個是何其芳。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以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配樂朗讀,開啟學生想象空間,進入詩歌的意境中
1、首先老師來為大家朗誦這首詩。 (教師配樂朗誦)
2、學生配樂朗讀
3、每一首好詩都能引起讀者不同的共鳴,你讀了這首詩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們談一談。
4、幾個同學從不同的角度談感受,打開了我們的想象空間。少年情懷總是詩,同學們青春的感受就是最美麗的畫卷。詩人筆下的康橋是不是象大家想象得如此美麗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康橋和作者徐志。
三、康橋與詩人的關係,並出示教學目標 (投影出示康橋圖片)
徐志(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詩哲。著有詩集《志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等。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邂逅了林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今天讀作劍橋,聞名世界的英國劍橋大學就在這裡。在康橋,他陶醉於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正是康河的粼粼水波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在康橋,他接受了“愛、自由和美”的個性主義薰陶,正是“愛、自由和美”的康橋理想給了他人生的追求。
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徐志以一首純美的《再別康橋》,拉開了我們想象的帷幕,更讓我們領略到了詩歌語言的魅力。我們今天就透過賞 詩歌語言來品味蘊涵在詩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設計意圖: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讓學生從音樂這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的詩,並且配上劍橋的優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四、整體鑑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這首詩歌)
(一)詩歌是藉助意象來表達情感的,先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詩歌。 提問:
本文在景物描寫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景物分別是哪些? 明確:雲彩,金柳,柔波,青,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金柳。柳,是一種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西安有個地方叫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傷心不過橋柳。柳樹是中國傳統詩詞中離別的象徵。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詩經·小雅》
提問:
為什麼不說楊柳,綠柳而要說金柳?
既與夕陽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裡可能是金色的,給柳樹披金似乎沒見到過)金又是最富貴的一種顏色。這裡的柳已經不是普通柳樹了,而是代表著整個康橋,作者對康橋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來加以描繪,還把柳樹比喻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心中的地位。
提問:
作者是怎樣描寫青?
作者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 “招搖”:常含貶義,常與“過市”連用;另有“逍遙”一義。用“逍遙”寫水草,顯現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這種“自在逍遙”的安閒,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又更顯生動、形象。
“油油的”“招搖”:“油油”是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湧,水質清澈,那些像塗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閒。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