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讀《伊索寓言》有感(15篇)

讀《伊索寓言》有感

讀《伊索寓言》有感(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伊索寓言》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伊索寓言》有感1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字是《伊索寓言》。我最喜歡書裡《龜兔賽跑》的故事,故事裡面有一隻兔子和一隻烏龜。兔子腿腳靈活,跑得快,人稱“飛毛腿”;烏龜長得笨重,爬得慢。

  有一天,兔子和烏龜比賽誰跑得快。當兔子快跑到終點時,它回頭看看烏龜,烏龜還在後面慢慢地爬。兔子想:烏龜爬得那麼慢,一時半會兒肯定超不過我。我先在這裡小睡一下吧。兔子睡著了,烏龜在賽道上慢吞吞地爬著。當兔子醒來時,烏龜已經到了終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我們班的王子騫同學有一次考試得了100分,老師誇他聰明。結果他驕傲了,上課不認真聽講,當天的作業寫到一半就不寫了,跟周圍的人說話。第二天,老師檢查作業,他只做對了兩道題。老師說:“你這個混湯兒,一誇你就驕傲,跟《龜兔賽跑》裡面那個小兔子似的,以後可不能這樣了!”

  《伊索寓言》這本書裡面有很多這樣的好故事,每個故事都教給我一個道理。

讀《伊索寓言》有感2

  過了幾天,富人就開始吃喝嫖堵,把錢財都花掉了。不過他死前卻在神像裡藏了很多金幣。

  他要死了,把兒子叫到身邊,說:“你不要把神像賣掉,寧願摔了也不要賣。”他的兒子以為父親在說胡話,就沒當回事。可他窮的不行了。家裡只有這個神像值錢,就把他賣給了馬伕。這個馬伕把他放在家裡。一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富裕起來。一氣之下,馬伕把神像摔了。這時,金幣都出來了。他生氣的說:“我尊敬你的時候,你卻裝模作樣,我把你打碎了,你這時才知道來幫助我。”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勞,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掙錢,才能富裕起來,不能靠別人。

  還有一個故事——《驢和馬》,古時候,有一個國家總是發生戰爭,所以,人們家裡都要養一匹戰馬,準備在戰爭的時候騎。

  一個年輕人,養了一匹非常好的戰馬和一頭很普通的驢,戰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驢天天干重活不說,吃的也不如戰馬。驢不明白,就問馬:你為什麼吃的好,還不用幹活?而我一天天卻很累?”“我也不知道主人為什麼要對我這麼好,但我知道每一頭驢都是要乾重活的。”驢不說什麼了。不幾天,又要發起戰爭了。戰場離這個年輕人家很近,年輕人騎著戰馬去打仗了。驢跑去看,他看見所有人都在打仗。這時候,他的主人被別人砍死了,馬在他身邊很難過。敵人看不過去,把馬也砍死了。驢回到家,傷心極了,知道主人為什麼對馬這麼好了,它也不計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後是時時刻刻都會發生危險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艱苦但卻可以平安無事。

讀《伊索寓言》有感3

  記得小時候就常聽老師和父母這樣告訴我:從前哪,有一個會講故事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伊索。今天,我寫完作業後,終於有時間看完了這本《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透過擬人化的手法,將那些性格各異,喜好不同的飛禽走獸加以描繪,用來比喻形形色色的人,並透過它們揭示人間的真偽、善惡與美醜。在這麼多篇寓言裡,我最喜歡的是《看見獅子的狐狸》,講的是有隻狐狸從來沒有見過獅子。有一天,它們終於遇上了。頭一回見到這威武雄壯的龐然大物,狐狸可嚇得要命,抱頭鼠竄落荒而去。可巧它們又相遇了,雖然是第二次相會,狐狸的心裡仍是七上八下恐慌不已,但比上次要好得多了。等到第三次相見時,狐狸竟信心十足地走上前去,哈囉哈囉地跟獅子閒聊起來。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一下子就說出這個寓言的道理:熟能生巧。想了想,覺得狐狸所代表的人物很像我。小學一、二年級時,我十分膽小,一上講臺就會兩腿發軟,四肢發抖,舌頭髮麻;三年級時,敢在臺下發言了,但在臺上仍然不敢說話;四年級時,我在臺上口吐蓮花,神態自若,贏得大家陣陣掌聲;五年級時還得了個“英語口語比賽”一等獎。這說明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勇敢地去面對並想好解決問題的方法。

  還有一篇《蒼蠅》的寓言:一隻蒼蠅掉進了湯鍋裡,就要被淹死了。他對自己說:“好哇,我已經吃飽了,喝足了,還洗了個澡,我死而無憾了。”蒼蠅的話充分體現了它的自嘲精神,同時也告訴我們:當在一個新的環境且無法避免的時候,也可以試著慢慢適應環境,融入環境。

  《伊索寓言》把一個個深奧的哲理用故事的方式淺顯地表達出來,因此在古希臘,《伊索寓言》甚至是衡量一個人的知識的尺度。當時著名的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寫過這樣一句臺詞:“你連伊索寓言也沒有熟讀,可見你是多麼無知的懶散。”這真是本好書。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今天,我把我以前的書都翻找出來,打算好好的看看,做做筆記。我找到一本《伊索寓言》,那是我上四年級時,爸爸媽媽給我買的,已經放了好長一段時間了。朋友們都說《伊索寓言》富有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現在正好有一本,我便迫不及待的翻讀起來,我要先睹為快。

  在《伊索寓言》中,幾乎每一個故事都來自於生活,大部分以動物為主人公,極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個故事都富涵哲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許多寓言中,我最喜歡的寓言是《磨坊主和兒子與驢》。

  這則寓言講的是有個磨坊主和他的兒子一起趕著他們的驢子,到鄰近的市場上去賣。他們走了一會兒,看見了一些聚集在井邊談笑的婦女。其中有一個女人說:“看,多奇怪的人,有驢子不騎,卻要走路。”磨坊主聽到此話,就讓兒子騎上驢子。走了不久,有一個老頭說:“你們看看,懶惰的孩子騎著驢,而他年邁的老父親卻要行走。下來,你這小傢伙!”年老的磨坊主便叫兒子下來,自己騎上去。沒走出多遠,又來了一群婦女和孩子,幾個大人說:“你個無用的老頭,怎麼可以自己騎在驢子上,讓那可憐的孩子跑的一點兒力氣都沒有啦?”沒有主見的老磨坊主聽了,立刻讓自己的兒子也騎上驢子。快到市場時,一個市民看見了他們便問:“朋友,請問,這是你們自己的驢子嗎?”老人說:“是的。”那人說:“從你們一起騎驢的情形來看,你們兩個騎驢子,還不如你們兩個臺驢子呢。”老磨房聽了,便和兒子一起把驢子的腿捆,用一根木棍將驢子抬上肩向前走去。經過市場口,很多人來圍觀,取笑這父子倆。吵鬧聲和這種奇怪的擺弄是驢子很不高興,他掙斷了繩索和棍子,掉到河裡去了。老磨坊又氣又羞,連忙從小路跑回家去。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知道了眾口難調,如果想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最後可能會讓所有的人都不滿意。

讀《伊索寓言》有感4

  寓言是透過簡單易懂或幽默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各種道理。故事雖小,但其中隱含的道理卻是深刻的,深刻領悟故事中的道理,能夠讓我們學會如何做人做事。

  在《伊索寓言》這本書裡,全是短小的故事,每個故事內容不同,講的道理也不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城裡的老鼠和鄉下的老鼠》。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隻過著簡樸生活的鄉下老鼠招待一隻過著錦衣玉食的,來自於城裡且見過大世面的老鼠。城裡的老鼠忍受不了鄉下老鼠的生活,給鄉下老鼠描述著他城裡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後來鄉下老鼠經不住誘惑,去拜訪他的朋友——城裡老鼠,也想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當鄉下老鼠來到城裡老鼠家時,他看到眼前一盤盤的美味,豪華的房子,非常羨慕城裡老鼠的生活。可當他在城裡老鼠的熱情招待下,準備美美地享受大餐時,房子的主人突然推開了門,嚇得他們趕緊躲進洞裡。等周圍一切都安靜了下來,他們剛要爬上餐桌吃大餐時,卻又被一隻狗的叫聲差點嚇破膽,又箭似的衝進窩裡。鄉下的老鼠就這樣和城裡老鼠一起生活了三天:享受著無盡的美味,住著豪華的房子,卻每天又過著提心吊膽,隨時沒命的生活!

  終於,鄉下老鼠再也忍受不了了,他不願意這樣生活下去,城裡的生活根本不適合他,他再也不羨慕城裡的老鼠了。因為他最終明白了:為了貪圖吃喝,而整天提心吊膽地活著,太辛苦!與這樣的生活比較,他更習慣和樂於自己鄉下平淡、簡樸的日子,雖沒有富裕的生活,但沒有任何危險,可以安閒自在地過日子,這才是自己真正屬於他的幸福生活!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別人認為好的東西,好的事情,對我們自己而言並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要光想著羨慕別人“美好”的生活,或許那種生活十分美好,但不一定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時常會碰到類似的事情,總是去羨慕別人有什麼,而自己沒有;別人得到了什麼,而自己卻沒有。我們是要努力奮鬥,朝更好的生活、更遠的目標邁進,但同時我們不能盲目地去追求別人認為好的東西,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認真思考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去追求最適合自己的,最現實的幸福生活。

讀《伊索寓言》有感5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向大家介紹我喜歡看的一本書——《伊索寓言》,這本書,我反覆地看了好幾遍,書裡的故事把我吸引住了。

  我喜歡看伊索寓言裡的《金槍魚鬥海豚》的故事。寫了一隻金槍魚正在找吃的,海豚盯上了它,金槍魚發現了海豚,就躲躲藏藏,最後金槍魚和海豚一起衝到了沙灘上等待死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些給別人帶來不幸的人,同樣也給自己帶來了不幸,我們千萬不要學習海豚。

  我還喜歡看《牧人與小狼》,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牧人想用自己養大的狼去保護他的羊。有一天,牧人看見了一個洞,洞裡有三隻小狼,牧人把狼帶回家養著,狼長大了,白天和羊兒們嬉戲,夕陽西下時,小狼餓了,本能又回到他們身上,三隻狼準確而果斷地各咬死了一隻羊,叼起來跑到了森林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待惡人不能太善良,因為他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我特別喜歡這一本書,書中每一個故事寫得都很詳細、吸引人,也告訴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讓我從中受到啟發,希望同學們也能夠喜歡它。

讀《伊索寓言》有感6

  《 伊索寓言》這本故事書是我最愛讀的書之一,這裡的寓言故事我都喜歡。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樵夫與斧子》這則故事。

  這篇寓言講的是:有個樵夫在河邊砍柴,斧子不小心掉到河裡被水沖走,他坐在河邊失聲痛哭,有個老神仙知道此事,可憐他,便下到河裡撈起一把金斧子,樵夫說不是他的,接著老神仙又撈起一把銀斧子,樵夫仍說不是,老神仙第三次下去,撈起樵夫自己的斧子來時,樵夫說這才是自己的斧子。老神仙讚賞樵夫為人誠實便把金斧、銀斧,都作為禮物送給他。樵夫的一個朋友聽說後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丟到急流中,並哭起來。老神仙下河撈起一把金斧,那人馬上高興地說,斧子是他的,老神仙憎恨他的不誠實,不但沒賞他金斧子,連他自己的那把斧子也沒給他。

  看了這篇寓言,我才知道誠實那麼重要,誠實會得到人們的幫助。由此,我也很受啟發,我覺得誠實應該從小養成。我現在就要求自己做一個誠實的人,還要感染身邊的人也做個誠實的人。

讀《伊索寓言》有感7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些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伊索寓言》了,這本書中我記憶最深刻的的就是《錢包和富人》和《農夫與蛇》這兩個故事,從中我也學到不少道理。

  《錢包和富人》講的是,從前有個窮人遇到了一個神,那個神給了他一個錢包,裡面可以有拿不完的錢。於是,那個人每天從裡面拿錢,很快錢就堆滿了整個屋子。這時,他記起神說過如果拿夠了就把錢包丟到河裡。可是他捨不得,總想著有用不完的錢,然後他做了決定,不扔了,他走到一個地方就堆滿,又來到老家,讓錢堆滿整個屋子。這時神出現了,神收走了他的錢包,把他變成了原來的樣子並且更窮。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貪小便宜只會得不償失。

  《農夫和蛇》這個故事我小時候就已經讀過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農夫啦,他很善良而且還願意幫助別人。只是沒想到,可惡的蛇恩將仇報,咬傷了農夫。從中,我也讀到了一些道理,有的時候我們不要被表面的現象迷惑。

  讀書使人進步,我們要多讀書啊。

讀《伊索寓言》有感8

  暑假中,我讀了《伊索寓言》中的《獅子與報恩的老鼠》這篇故事,故事說的是一隻獅子睡著了,一隻老鼠跳到它身上,被它抓住了。老鼠對獅子說:“如果你放了我,我會報恩的。”然後,獅子放走了老鼠。一天,獅子被獵人抓住了,把它捆在一棵樹上,老鼠聽見獅子的救命聲,就咬斷繩子放走了獅子。

  這個故事說明人人都應該知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個道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記的上次我們學校舉行第五屆文藝匯演,在現場有社群領導和愛心人士給那些家庭困難的同學捐款,送給他們學習文具。希望我們好好學習。不光在我們學校,在社會上也有很多愛心人士,他們資助貧困大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給困難家庭送去溫暖,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而作為這些被別人幫助過的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學得更多的知識,長大後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傳遞愛心,感恩於心,願社會更美!

讀《伊索寓言》有感9

  伊索寓言故事雖然短小,常以攜物的`個性、遭遇、命運來表明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領悟,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

  讀伊索寓言中“老鼠會議”讓我們深思:老鼠們商議怎樣對付貓,最後決定給貓系鈴鐺,當談到誰給貓系鈴鐺時,老鼠們卻都鴉雀無聲了。這則寓言表明了再好的建議 沒有人去做也等於零。老鼠的合作往往是表面的,我不由的想起,一次,有三隻老鼠結伴去偷油喝,油缸很深,只能聞到油的香味,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一隻咬著另一隻的尾巴吊到缸底輪流喝油。可是誰都想多喝一口,於是,第二隻、第三隻都放開了對方的尾巴,結果大家都掉到了油缸裡,再也逃不出來了。這樣的合作只是表面的,真正的強者講究雙贏,追求團隊合作。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需要很多團隊的合作精神,如我們班在以前的拔河比賽中,大家的勁沒往一處使,有的拉著繩子根本不出力,有的同學向左拽,有的向右拽,力不是用在一條直線上,再加上前面同學一鬆手,後面同學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全部倒下,最終我們就敗在各兄弟班級的手下。

  由此看來,表面合作是不可取的。

讀《伊索寓言》有感10

  今天,我讀完了《伊索寓言》這本書,這本書非常有趣,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古希臘世界, 它是小版的傳世經著作,由伊索原著、林銘子改寫。

  在書中,神仙可以打扮成書生、商人、占卜者來到人間體驗,味煙火氣十足。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是《狐狸與仙鶴》這個故事,狐狸結交朋友,路上碰到了仙鶴,他們都討厭與愚蠢的人交朋友,他們都認為自己很聰明,所以彼此交上了朋友,狡猾的狐狸請仙鶴吃飯,餐具用的都是平底盤,仙鶴一點兒食物都沒有吃到,仙鶴非常生氣,想報復一下它,那天,狐狸餓的前心貼後背,大家都知道,狐狸是個大嘴巴,仙鶴的嘴巴是很長的,它的瓶子裡的食物狐狸根本吃不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朋友之間相處,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

  這本書裡,神與神之間相處也有嫉妒、傲慢、輕蔑、吹毛求疵等“人間情感”,而動物也能言人間事,動物與人類社會的種種情感也是相通的,經過2600多年時光淘洗,人們發現這些精妙構思的伊索寓言所蘊含的智慧令人百讀不厭,它就象一枚古蓮子,在每一代人心中都可以出芽生花,在這本書中我讀懂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如龜兔賽跑、狐狸和葡萄、農夫與蛇,狼和小羊……

  當我讀完《伊索寓言》這本書時,深受啟發,愛不釋手,還想再讀一遍。

讀《伊索寓言》有感11

  我相信每個人都曾讀過一本對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書,《伊索寓言》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

  看到書的名字,也許你會想到許多童話故事。沒錯,這本書就是一部寓言故事集,並且這本書還透過簡短的小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被我們察覺的真理。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就被它的的書名深深地吸引了。剛看第一卷時,我就收到很多啟發。讀《馬與馿子》這個小故事,就讓我反省了自己。我以前不愛幫助人,即使別人讓我幫助他我也稱有事推辭了,但透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否則受傷害的會是自己。我透過讀第一卷知道了我們要和正直、誠實、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第一卷的這裡深深吸引我繼續讀下去。讀《薔薇與雞冠花》這個故事,我以後不會再因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了,而是要透過美好的品德來豐富自己的內涵。

  讀《伊索寓言》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寓言故事的有趣,還獲得了許多人生的哲理。

讀《伊索寓言》有感12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我愛不釋手,有了許多感想,心裡總是想著這本書的內容,裡面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感觸最深的是《龜兔賽跑》這一則寓言,裡面說有隻兔子笑話烏龜走得慢,讓他不要出來丟人。烏龜聽了很生氣說要比賽跑步。兔子聽了嘲笑說:“你真不自量力,你能跑得比我快嗎?”比賽開始了,兔子一下就跑出去好遠,烏龜還在慢慢地爬過起跑線,兔子心想我先睡一覺等烏龜爬到我這裡的時候,我再起來繼續跑。就這樣烏龜毫不氣餒,不停地一步一步朝前爬,最後烏龜贏了比賽,兔子別提有多羞愧了。

  讀完後,我覺得兔子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驕傲自滿,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先天條件差而氣餒,奮發圖強是可以戰勝一切的。

讀《伊索寓言》有感13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預言集,相傳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人伊索所寫。他以動物為角色,以一個個精美的小故事來告訴人們諸多的人生道理。

  例如,《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山羊》的故事裡,一隻失足落入井中的狐狸,把口渴的山羊騙到井下,狐狸提議踩著山羊先上去,然後再回來救山羊,山羊答應了。狐狸上去後,根本就沒有去找山羊,而是頭也不回地走掉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三思而後行,特別是在我們處於弱勢的時候,不要急於擺脫困境,而應當先熟悉環境,進行獨立的思考,不然就會很容易被別人利用弱點,使自己陷入泥沼。

  再比如《寡婦與母雞》的故事中,有個寡婦養了一隻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寡婦以為每天多給母雞喂一些大麥,母雞就會每天下兩個蛋,於是她就每天多喂,結果母雞越來越肥,最後連每天一個蛋都下不了。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貪婪會得不償失,所以不能投機取巧,腳踏實地才是上策。

  《伊索寓言》不愧是來自民間,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讀《伊索寓言》有感14

  你看過《伊索寓言》嗎?這可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裡面的每個小故事都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雖然故事簡短,但是讓人受益非淺。

  這本書有317個小故事,個個都引人注目。有機智勇敢的,有愚笨奢侈的,有團結幫助的……都讓我們受益一生,其中的《狐狸和猴子》講了有些愛自吹自擂的人,往往用謊言欺騙別人,特別是當沒有人反駁他時,就說的更起勁兒了。《天文學家》則講了有的人連最普通的事情都做不來,卻誇口說要幹什麼大事,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裡面的《獅子國王》說明了只有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弱小者的生活才會平安。還有《蚊子和獅子》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這僅僅是其中的幾篇罷了,還有很多很多小故事……

  這本書既讓我們看了有趣的小故事,又讓我們明白了道理,真是一舉兩得。裡面有些人機智勇敢,他們那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有些人又非常愚笨,不聽勸告而盲目行事,這也是一個讓我們明白教訓的道理。有些人還團結友愛,他們必定會和諧相處,這又讓我們懂得互幫互助。回味了《伊索寓言》,感覺一股力量在我心中湧動,那力量就是——道理。

  《伊索寓言》很合適我們小學生閱讀,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作路基,讓我們明辨是非。讓我們每個人都讀讀它。

讀《伊索寓言》有感15

  人生幾何,漫漫長路,總在行與走的途中感悟人世間的哲理。總有些聰慧的人記錄在一個個的故事中,而《伊索寓言》無疑如述。

  這本書前前後後所記若干事,敘若干理,在每個故事的末尾都會總結說理,而我本人也在讀中所悟各理。

  先如書中一文所敘,《農夫和蛇》:一個農夫在寒冷的冬天裡看見一條正在冬眠的蛇,誤以為其凍僵了,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用暖熱的身體溫暖著它。那蛇受了驚嚇,被吵醒了。等到它徹底甦醒過來,便因為自衛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創傷。農夫臨死的時候痛悔地說:“我欲行善積德,但學識淺薄,結果害了自己,遭到這樣的報應。”我也悟出了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那些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也特別具有代表性。再舉一文詳說吧,《狼和小羊》:有這麼一隻狼,十分想吃小羊,便故意找茬,曰:“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你安地什麼心?” 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您站在上游,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來的,不是從我這兒流到您那兒去的。”這則故事所講述的道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壞蛋們總是千方百計找藉口,即使藉口多麼荒誕。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下,講道理講正義是不夠的,有實力才能生存。

  如此如此,所讀此書,悟理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