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編動物寓言故事作文

編動物寓言故事作文

編動物寓言故事作文

編動物寓言故事作文1

  森林裡住著一隻愛裝扮的獅子王,他常常想令自己更加威風,他要跟其他獅子媲美。

  有一天, 他聽說森林外有一間出名的理髮店,在這間店剪過頭髮的動物都誇讚那店,那裡的髮型師手藝出色。

  所以獅子王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跑出森林外。

  「歡迎光臨本店!」獅子王一到達,理髮師便出來迎接。獅子王說:「你幫我做一個最新的曲發吧!」理髮師立刻替獅子王電曲了頭髮。

  「 完成了!」理髮師大聲地說。獅子王立刻看看自己甚麼模樣,他一看,看到自己果然威風凜凜,他很高興地離開理髮店,回到森林去。當他走進森林時,大搖大擺地走,經過的動物都注視他,其中一隻正在嬉戲的小獅子也停了玩耍,跑到獅子王的面前說:「獅子王,你的髮型很有趣啊!」小獅子追著獅子王的頭髮來玩,突然,獅子王大喝一聲:「夠了,你們再玩我的頭髮,我就打你們。」獅子王生氣地跑回家。回家後,他非常滿意自己的髮型,所以他不準其他動物弄他的頭髮,從此以後,獅子王不梳頭、也不洗頭了。

  三個月後,獅子王開始覺得他的頭痕癢難忍,他立刻跑到河邊洗頭,但怎麼洗,都是非常痕癢,於是他就到醫院看醫生。醫生說:「你是頭上生蝨子,我沒有藥物可以幫你,你只有到理髮師,讓他替你刮光了頭上的發吧!」

  他就跑到理髮師面前,輕輕地說:「請你我刮光了所有的頭髮吧!」刮光頭髮後,獅子王垂頭喪氣地回家去。一路上,小獅子們說:「獅子王,獅子王是『脫毛獅』。哈!哈!」獅子王懷著不愉快的心情回家去。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不要只顧靚,而做出不計後果的事,要注重個人衛生及健康。

編動物寓言故事作文2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小鴨子出來散步,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深深的'樹坑。小鴨子一邊掙扎著拍打著翅膀,嘴裡一邊拼命地喊;“救命啊,救命啊!”正在樹上玩耍的小鳥條件求救聲,往下一望,看到了受困的小鴨,想救它可力不從心。它飛遍了整個樹林,嘴裡不停地叫著;“快來人呀!小鴨子掉進深坑了,大家快來救救它吧!

  小猴聽見求救聲,趕忙跑過去,它看見這時的小鴨在坑裡用無助的目光望著它。小猴靈機一動,把自己的尾巴勾在樹枝上,倒掛著身體伸手想把小鴨拉上來,可就是夠不著,小猴急得抓耳撓腮,剛剛在河裡抓魚的小熊也聞訊匆匆趕來了,它拍了拍身上溼透的衣服,茅塞頓開:“小鴨不是會游泳嗎?咱們只要往樹坑裡灌水,小鴨就會浮上來。”小猴聽了說:“我真是急暈了頭,我怎麼沒想到呢?”大家聽了小熊的建議非常好,就開始忙碌起來,你一瓢,他一桶,很快小鴨就被就上岸了。

  這件事我明白了:花要葉扶,人要人幫。當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編動物寓言故事作文3

  一個農夫養了一隻會說話的鸚鵡和一隻會幹活的牛,除這兩件東西外,家裡再沒有值錢的東西了。

  一次,牛從田地幹活歸來,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剛一進院,便躺在地上,站不起來了。它已疲憊不堪。鸚鵡見狀,十分感慨地說:“老牛呀,你那樣吃苦受累,可主人誇過你了嗎?還不是說你幹活慢,有牛脾氣。你呀,可真是受累不討好呀,真可悲。你瞧我,不用幹活,還讓主人伺候著,主人還經常表揚我,說我真會說話,會學舌,太可愛了。你說我是不是比你聰明多了?你是否知道自己是個大傻瓜?"

  老牛說:“我知道自己傻,但我相信主人不傻,靠漂亮話只能得寵一時,不能得寵一世。”

  鸚鵡聽了老牛的話感到十分不悅。於是雙方便都沉默了。

  夜裡,農夫家裡來了一夥強盜,他們抓住了農夫,逼迫農夫交出一件值錢的東西,否則就要殺死農夫。鸚鵡看在眼裡,心想,農夫最不喜歡老牛了,他肯定會把老牛交給強盜的。可結果恰恰相反,農夫將鸚鵡交給了強盜。

  鸚鵡不服氣,它問農夫,為什麼不把牛交給強盜?農夫說:“其實這道理很簡單,沒有牛就不能耕田,我就得捱餓,甚至被餓死,而沒有鸚鵡,只不過少聽一些漂亮話而已,無關緊要。”

編動物寓言故事作文4

  在一個原始森林裡,一條巨蟒和一頭豹子同時盯上了一隻羚羊。豹子看著巨蟒,巨蟒看著豹子,各自打著“算盤”。

  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消滅巨蟒。

  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消滅豹子。

  於是幾乎在同一時刻,豹子撲向了巨蟒,巨蟒撲向了豹子。

  豹子咬著巨蟒的脖頸想:如果不下力氣咬,我就會被巨蟒纏死。

  巨蟒纏著豹子的身子想:如果不下力氣纏,我就會被豹子咬死。

  於是雙方都死命地用著力氣。

  最後,羚羊安詳地踱著步子走了,而豹子與巨蟒卻雙雙倒地。

  獵人看了這一場爭鬥甚是感慨,說:“如果兩者同時撲向獵物,而不是撲向對方,然後平分食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同時走開,一起放棄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中一方走開,一方撲向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互相鬆開,兩者也都不會死。它們的悲哀就在於把本該具備的謙讓轉化成了你死我活的爭鬥。”

  生活中的悲哀也常常由此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