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4則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伊索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儲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讚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的譯文: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腳,然後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卻忘了帶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就說:“我忘了拿尺碼.”便返回家中取尺碼.再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散了,於是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試試鞋呢?”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拔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莊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裡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隻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