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人物寓言故事成語

人物寓言故事成語

人物寓言故事成語

  有關古代人物寓言故事的成語,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一些,歡迎大家閱讀!

  人物寓言故事成語:師文學琴

  古時候有個善於彈琴的樂師名叫瓠(hu)巴,據說在他彈琴的時候,鳥兒能踏著節拍飛舞,魚兒也會隨著韻律跳躍。鄭國的師文聽說了這件事後,十分嚮往,於是離家出走,來到魯國拜師襄為師。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絃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學了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無法可想,只好說:“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家了。”

  師文放下琴後,嘆了口氣,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調絃,我所向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津。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渲洩我內心複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準確地把握情感,並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絃。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師襄問:“你的琴現在彈得怎樣啦?”

  師文胸有成竹地說:“稍微摸到了一點門道,請讓我試彈一曲吧。”

  於是,師文開始撥弄琴絃。他首先奏響了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

  面對這金黃收穫的秋色,他又撥動了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2月的夾鐘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迴盪,頓時引來花紅柳綠,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著,師文奏響了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11月的黃鐘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徵(zhi)弦,使之發出代表5月的蕤(rui)賓樂律,又使人彷彿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

  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徵、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祥雲繚繞,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噴湧。

  這時,早已聽得如痴如醉的師襄忍不住雙手撫胸,興奮異常,當面稱讚師文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這令人著迷的琴聲相媲美呀!他們如果能來此地,我想他們一定會帶上自己的琴瑟管簫,跟在你的後面當學生哩!”

  師文學琴的故事說明:學習任何技藝,都不能滿足於表面上的簡單操作,而要像師文那樣花氣力,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得心應手的自由境界,從而取得常人難及的業績。

  人物寓言故事成語:魯嬰泣衛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城門衛士的女兒名叫魯嬰,生得聰明伶俐,多愁善感,富於同情之心。這天,是個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講故事。大夥兒正玩得十分開心的時候,魯嬰卻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來。

  她的一位好朋友發現了以後,以為發生了什麼事,便走過去悄悄地問魯嬰:“你到底是為什麼事而傷心哭泣呢?”

  魯嬰睜開淚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後說:“白天我聽人家說,衛國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歡打仗,缺少愛心,當時我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剛才大夥兒在講故事時,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所以就哭了。”

  這時,早已圍上來的一群姑娘們都爭著來勸慰她:“衛國王子的品行不好,這跟我們魯國有什麼相干?再說打仗,那是諸侯間的`爭王爭霸,你一個平民家的女兒,管得了嗎?為這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著!”

  魯嬰聽了這番話,很不以為然。她說:“我的想法跟你們不同。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前幾年,有個宋國的大司馬打了敗仗,逃亡時經過魯國,他的馬就將我家好好的菜園子踩了個亂七八糟,使我家平白無故地遭受了損失。去年,越王勾踐為復仇而攻打吳國,魯國國君為了討好越王,就在民間搜尋美女去獻給他,結果將我的姐姐選中了。後來,我的哥哥前往越國去探視姐姐,又在中途被吳越混戰的將士所殺害……”

  說到這裡,魯嬰早已泣不成聲,難以自持了,圍在一旁的姑娘們也難過得一個個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魯嬰才停止了哭泣,繼續說道:“這兩件事告訴我,打起仗來是沒有國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現在,衛國的王子又是這樣喜歡打仗,而我卻只剩下一個弟弟了,說不定哪一天災禍又會突然降臨到我們姐弟頭上,這又怎麼能不讓我擔心害怕呢?”

  魯嬰從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間萬物互相聯絡、互為因果的哲學道理,並據此對事物的發展方向作出判斷,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的科學態度。

  人物寓言故事成語:武松打蠅

  武松在景陽崗打虎出了名以後,某機關重視人才,特地把他調了去。

  武松在機關裡既沒有什麼打虎任務分配給他,又沒有什麼出力的工作要他去幹。武松是條好使力氣的硬漢子,沒有坐辦公室的耐性兒,每天閒著無事,看著這兒蒼蠅不少,飛來飛去,著實令人討厭,便拿起蒼蠅拍子來打蒼蠅。

  一天,魯智深來拜訪老朋友,一進門,看見武松在打蒼蠅。笑道:“我們的打虎英雄,怎麼在此打起蒼蠅來了?”

  武松見是魯智深,忙施禮說:“老兄,請勿見笑!在這兒實在閒著無事,渾身筋肉都鬆弛得發酸。恐怕長此以往,我是過不得景陽崗了。”

  魯智深問:“為什麼?”

  武松說:“如果再過景陽崗,遇到老虎,我打不了老虎,恐怕只能給老虎當點心了。”

  人物寓言故事成語:扁鵲說病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於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後說道:“我發現君王的皮膚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麼治療。”扁鵲走後,桓公不高興地說:“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信這一套。”

  10天以後,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臉色之後說:“您的病到肌肉裡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桓公不信這話。扁鵲走了以後,他對“病情正在加重”的說法深感不快。

  又過了10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面去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說法更加反感。

  照舊又隔了10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塗了。他心想:“怎麼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扁鵲說:“一開始桓公皮膚患病,用湯藥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癒;稍後他的病到了肌肉裡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後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藥湯劑還有療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5天過後,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後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桓公這時後悔莫及。他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於自身的疾病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壞事,都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正視問題,及早採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否則,等到病入膏肓,釀成大禍之後,將會無藥可救。

  人物寓言故事成語:笨人撈豆

  隋朝時候有個人,他用大車拉了一車黑豆上京城去賣。這個人吃力地拉著車走啊走啊,到了灞頭,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個土坷垃絆了一咬。這下子不好了,他身後的車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滿滿一車黑豆也全部被倒進了水裡。他從地上爬起來,看著水裡的黑豆發愁了:這麼多豆,一個人要撈到什麼時候啊!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回家去,叫家裡人來幫他一塊兒撈豆子。於是他不再多考慮,撇下車和豆子就走了。

  這人剛一走,灞頭上的人議論開了:“他這一去還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呢,這麼多豆讓水沖走了多可惜,不如我們拿回去吧。”於是大家一起動手,吵吵嚷嚷地撈豆子,不一會兒就全給撈走了,一顆也沒留下。

  不久以後,那個運豆的人回到了翻車的地方。水裡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戲。這人以為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撈出來。剛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來了,轉瞬間就全都遊散了。這個人奇怪極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麼也想不明白。他嘆著氣自言自語地說:“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認識我了,離開我跑開了,我怎麼會也不認識你了呢?——怎麼你忽然間就多出了一條尾巴!”

  這個笨人判斷事物總是想當然,卻不根據事實來作科學的分析,自然也就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這樣辦事情當然是不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