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閱讀答案及賞析
引導語:白牆黑瓦的建築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裡空蕩蕩的,只有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
《雨巷》閱讀習題
1.下列各組中加粗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撐(zhǎng)著彷(páng)徨
悽(qī)清巷(xiàng)
B.彳亍(chìchù)悽婉(wǎn)
頹圮(pǐ)迷茫(méng)
C.河畔(pàn)盪漾(yàng)
青荇(xìng)長篙(gāo)
D.斑斕(lán)沉澱(dìng)
似(sì)的泥(nì)古
2.下面四項中,詩歌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B.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C.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D.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戴望舒是中國現代詩人,主要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表後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C.戴望舒早期的詩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D.後期詩歌主要表現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明朗、沉摯。
4.對《雨巷》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受中國古代詩詞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的愁心。
B.《雨巷》運用了象徵的手法。詩中的“我”“雨巷”“姑娘”並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
C.詩中借江南小巷的陰沉來象徵當時社會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滿了迷惘和絕望。
D.《雨巷》運用了復沓重唱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強化了音樂效果,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5.對《再別康橋》運用的表現手法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中籠罩著一種寧靜、安謐的氛圍,水草、柔波、彩虹、星輝,恰當地襯托了詩人靜默的心境。
B.詩人運用比喻、擬人、借代等修辭手法,寫出了康橋那特有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自己那追夢般的思念之情。
C.詩人把自己對母校的深情融進了悄悄別離時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種輕柔、明麗而又俊逸的格調。
D.全詩四行一節,詩行排列錯落有致;每句字數基本為六七字,於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一韻,呈現出明顯的旋律感。【課內閱讀】閱讀《雨巷》的開頭和結尾兩節,回答8~9題。
(一)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二)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6.詩一開始用“悠長”“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細雨表現了________的天氣特點。
7.結尾重複了開頭,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著”改為“飄過”,又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態特徵。
《雨巷》課後練習答案:
1.C(A.zhǎng-chēngB.méng-mángD.dìng-diànsì-shì)
2.B(應在“自頭”後斷開,而不是在“我的”之後)
3.C(應為象徵派)4.C(“迷失了方向”,說法欠妥;“絕望”錯誤)
5.B(這首詩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彩虹似的夢”;有擬人:“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有頂針:“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有反覆:“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沒有借代)
6.幽僻陰沉、鬱悶
7.形成迴環疊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堅貞與執著這種追求的虛幻與迷惘,反映了詩人當時複雜、矛盾。
8.C8.A(不能說是“我”聽了牧羊女的訴說而引發了自己的夢)
【知識延伸】
賞析
開啟詩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白牆黑瓦的建築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裡空蕩蕩的,只有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著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在這樣陰鬱而孤寂的環境,他心裡懷著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著“丁 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如:“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紗》詞);“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由於中國古代詩人們的反覆吟詠和廣泛傳唱,在文人心中,丁香逐漸成為美麗、高潔、柔弱、愁怨之類性質的象徵。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做著脆弱的夢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
在長久的期待中,姑娘終於來了,在雨中哀怨,“她靜默地走近”,然而又終於失望了,“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終於從身邊飄過去,二人間的距離又重新拉開。這兩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種抑鬱病,因而同病相憐。然而,正因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們是在彷徨,更是在彷徨中繼續追求。其實戴望舒詩中的姑娘形象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現了,但是,“像夢中飄過”一樣,只在面前一閃,轉瞬便消失了,連同她的顏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與她的惆悵,空留下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獨自彷徨。
在這裡,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裡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出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帳,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在這裡我們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可是這卻是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裡,我們可以看到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詩句裡流動。
人們讀了《雨巷》,並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離開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