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人性義

魚我所欲也人性義

魚我所欲也人性義

  孟子在他的《魚我所欲也》一文中曾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樣就引導我們來思考“取”與“舍”的問題,其中的魚我所欲也人性義的問題更值得我們關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魚我所欲也》中的人性義的思想語句,供大家瞭解。

  魚我所欲也人性義的思想語句

  魚我所欲也該句摘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在該文中用面對魚和熊掌之間的抉擇,比喻面對生命和大義之間的選擇,孟子會毅然“捨生而取義者也”。

  本章論述生與死、義與利的關係,指出“義”的價值高於生命;為了堅持正義,必要時應當“捨生取義”。儘管孟子所謂“義”,指的是儒家的倫理道德標準,有其具體的階級內容,而且他還認為道德是人先天就有的,不免陷入唯心主義,但他堅持理想、維護正義的精神卻是值得讚賞的。事實上,中國曆代都不乏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志士,用他們的頭顱和熱血詮釋了孟子的理念。孟子相信,世上有很多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比如道義、尊嚴,它不僅對有才德的人,對一切人都是更值得追求的`東西。

  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本心,都有良知。這種把可貴的品質看作是普通人都能夠擁有的東西,而不是聖人的專利,事實上包含有一定的平民意識,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孟子希望人們能夠明辨是非、體察情理,弄清什麼是人最需要、最應該追求的東西,不要因為貪得利益而喪失自己最美好的情操和品質。這其實是對於社會的一種呼籲。《魚,我所欲也》孟子還斥責了那些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可恥行為。孟子認為:“萬鍾則不辨理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如果財富的獲得是以犧牲人的品格、尊嚴、正義感為代價,那麼追求財富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因為我們擁有財富的目的是要使我們生活得更有尊嚴,生活得更加幸福,這種認識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在現代社會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精神貧乏、物慾橫流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一部分人缺乏理想,一味貪求物質享受。為了追求財富,有人良知泯滅,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有人廉恥喪盡,不惜出賣肉體、出賣靈魂、出賣人格。這種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被孟子所否定。孟子“萬鍾於我何加焉”的追問對於這些人來說,應該是一記當頭棒喝。文章雖然論述的是抽象的理論問題,但卻毫無枯燥之感,這得益於作者善於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做比喻,比如用魚和熊掌來比喻兩難的選擇,用不食“嗟來之食”來類比不能見利忘義,讀來都十分親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再加上作者行文時筆端富於感情,論述時娓娓道來,在平實的語氣下有著不容小覷的氣勢,這些都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曹劌論戰1.運用正確的戰略技術2.善於把握戰機3.懂得取信於民是作戰的關鍵鄒忌諷齊王納諫本文透過齊人鄒忌勸齊威王納諫的故事,說明只有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做到納諫除弊,才能把事情做好。鄒忌勸諫的物件是齊威王,目的是讓齊王聽納忠言,振興齊國。但是文章卻以很大的篇幅寫鄒忌與徐公的比美,以及他從中所受到的啟發。鄒忌用自己的例子和體會勸說齊威王,看來似與主題遊離,實則鄒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為喻,從自己的私事說起,隨後用來比國事,讓齊威王從兩事的類比中受到啟發,明白其中道理。

  文章的思路是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這種寫法委婉動聽,淺顯易懂,能使讀者受到啟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