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余光中> 余光中《算命瞎子》賞析

余光中《算命瞎子》賞析

余光中《算命瞎子》賞析

  賞析,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余光中《算命瞎子》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余光中《算命瞎子》原文】

  淒涼的胡琴拉長了下午,

  偏街小巷不見個主顧;

  他又抱胡琴向黃昏訴苦:

  空走一天只賺到孤獨!

  他能把別人的命運說得分明,

  他自己的命運卻讓人牽引:

  一個女孩伴他將殘年度過,

  一根柺杖嚐盡他世路的坎坷!

  1950.11.8

  【余光中《算命瞎子》賞析】

  余光中是臺灣著名詩人。他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從詩歌藝術上看,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和《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這首《算命瞎子》同樣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寫得細膩而哀怨。

  這首詩形象深刻。詩人在第一節首先以敘事的方式向我們介記敘了一個命運坎坷的瞎子的'悲慘遭遇:在一個淒涼的下午,瞎子在一個“偏街小巷”找活命的“口中食”,然而苦苦等待的結果是什麼呢?“不見一個主顧”,“空走一天只賺到孤獨”,這意味著活命的錢將沒有了著落,他憂愁萬分,於是他用自己獨特的抒情方式——用這把心愛的胡琴向黃昏訴苦、控訴。詩的第二節中,詩人以議論的方式發出感慨:“他能把別人的命運說得分明,他自己的命運卻讓人牽引。”詩人的命運到底怎麼樣呢?“一個女孩伴他將殘年度過,一根柺杖嚐盡他世路的坎坷。”讀罷此詩,一箇舊社會中命運坎坷的算命瞎子形象立刻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其實,在胡琴的低吟中我們想到的還有很多,那個拉著《二泉飲月》的瞎子阿炳,我們這個曾經深受苦難的民族……

  詩人很善於提煉語言,用語精練而形象。“胡琴拉長了下午”中“拉長”一詞用得形象而貼切,既指拉胡琴又寫出算命瞎子的一個下午的苦苦等待。“空走一天只賺到孤獨”一句虛實相間,給人更多的想像的空間。“一根柺杖嚐盡他世路的坎坷”中“一根柺杖”,小中見大,化抽象為形象,充分體現了詩歌含蓄的特點。

  算命瞎子,請再一次拉起你那把胡琴吧,我們以善良的名義借給你一雙明眼!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47年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入金陵大學外文系,1949年轉廈門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併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2]。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其詩作如《鄉愁》、《鄉愁四韻》,散文如《聽聽那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廣泛收錄於大陸及港臺語文課本。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於臺灣逝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