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余光中> 《鄉愁(余光中)》教學設計

《鄉愁余光中》教學設計

《鄉愁(余光中)》教學設計

  余光中的鄉愁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戀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盼望國家統一的“中國情結”。

  【教學目標】1. 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情感與韻味。

  2. 瞭解詩歌的意象,並能透過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

  3. 聯絡作者生平理解詩歌的情感,感悟中國人所特有的鄉愁情結。

  【評價設計】1. 隨著學生對詩歌理解的不斷深入,在朗讀上應有不同層次的朗讀表現。

  2. 用示例教學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意象,並能用畫面描述其他的意象。

  3. 學完本詩後,選取一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課前播放羅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詩作《鄉愁四韻》,營造一種深沉而憂愁的氛圍。

  一、聯絡實際,創設情境,渲染氛圍。

  從學生“想家”聯絡歷史引出“兩岸分離”的故事。

  二、指導朗讀,初步體會詩歌的感情

  1.讓同學們自由地朗讀一遍這首詩,然後找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透過評價交流,讓學生初步讀出詩歌的節奏、情感。

  l 根據普通話的變音規則,前面的韻尾是“i”的時候,“啊”變音為“呀”。

  l 聲音要低沉,語速要舒緩,可適當運用顫音,表達傷心之情。

  如果學生對情感的體會還不夠深刻,可講述詩人與他的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聯絡他寫給母親的其他悼亡詩,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詩人的情懷。

  余光中是個孝子,他為母親寫了許多悼亡詩。在《招魂的短笛》裡,他對母親的慈魂說:“春天來時,我將踏溼冷的清明路,/葬你於故鄉的一個小墳,/葬你於江南,江南的一個小鎮。/垂柳的垂髮直垂到你的墳上,/等春天來時,你要做一個女孩子的夢,夢見你的母親。”

  三、仔細品味,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讓學生抓住詩中的一個詞語、一個詩句或從詩歌的結構上進行品味,也可以從詩歌的意象、情感進行賞析。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選擇一個角度,一種方式展示小組討論的成果。

  1. 表時間的詞語。“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些表時間的.詞語,將詩人一生的情感穿起來。尤其是一個“啊”字給人一種時間很久遠的感覺,彷彿數不盡的回憶、道不完的人生滄桑都蘊含在這一聲嘆息中了。在這裡可用拖音的方式,表達距離的遙遠。

  2.修飾語的運用。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這些形容詞和 “一枚、一張、一方、一彎”等量詞來抒寫鄉愁,是以小襯大,反襯鄉愁之沉重。與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有異曲同工之妙。

  3.方位詞的運用。“這頭、那頭、裡頭、外頭”,跟“這邊、那邊、裡邊、外邊”有何不同?“頭”,突出一種距離的遙遠感,遙遠得似乎沒有盡頭。“邊”沒有那種遙遠感。讀音上,“頭”要飽滿一些,厚重一些,承載的感情更深沉一些。“邊”則輕飄飄的。漢語言就是這樣,相同的意思因為語音的不同,一個頓挫,一個輕快。

  4.反覆吟唱的詩句。本詩每個小節的開頭都用了一個相同的句式:“鄉愁是……”,它的反覆出現,營造出一種迴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這種反覆詠唱的方式在詩歌中稱作“復沓”。

  復沓是詩歌的一種表現手法,源於《詩經》,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間只更換相應的幾個字,反覆詠唱。作用在於加深印象,渲染氣氛,增強詩的音樂性和節奏感,使感情得到盡情的抒發。

  5.具體新穎的意象。那些承載著詩人情感的具體事物就叫“意象”。鄉愁原本是一種難以捕捉的情緒,余光中卻把鄉愁化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具體新穎的意象,因為這是在他不同的人生階段中,最能承載“鄉愁”的事物。

  補充詩人的生平資料: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19歲)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61年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後任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讓學生展開想象,從四幅畫面中任選一個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

  示例:“郵票”這個意象,就讓人忍不住聯想:一個在外讀書的小小少年,趴在書桌上,一筆一劃的給母親寫信,淚水和著思念不自覺地就滴溼了素色的信箋,信寫好了,鄭重的貼上郵票,塞進郵筒,也寄去了一個小小少年的全部思念,剩下的日子似乎更加漫長了:媽媽讀信時會是怎樣的表情?媽媽的回信何時到達?小小的郵票裡,是深深地思念,是重重的離愁,是長長的距離。

  小結:這就是余光中,窮其一生在體味鄉愁,而他的鄉愁又與常人有著不一樣的境界,難怪他被稱為“鄉愁詩人”。讓同學們伴著“思鄉曲”再次朗誦這首詩,盡情體會余光中那不一樣的鄉愁。

  四、拓展閱讀,體會中國人的鄉土情結

  中國人,天然有著深深的鄉土情結,家被視為生命的本源。古往今來,除了余光中的作品,還有許多抒發鄉愁的詩歌。在李白筆下,鄉愁是床前的明月光;在王維筆下,鄉愁是故鄉的一枝寒梅;在席慕容筆下,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讓同學們選擇一個意象寫一段文字,抒發一下對家的思念。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結語:闊別六十八年後,余光中終於回到了故鄉。他曾這樣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離開了家,才知道家的可愛;離開國的時候,才知道國的可貴,一個人必須當一回‘浪子’,回頭後才能真正明白這一切。”也許以後,為了追尋理想,你們也會離開故鄉,甚至遠渡重洋,到那時候,你一定會想起這首詩,會真正地理解“鄉愁”背後所承載的中國人關於“家”的文化情結。

  五、作業

  課下蒐集余光中的作品,讀完後與同學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