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岳陽樓記》的教學反思
《岳陽樓記》是一篇寓情於景、景中見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好文章。
文中那憂人為先、樂己在後的豪邁胸襟,尤其值得我們仔細玩味,認真借鑑。但作者范仲淹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畢竟離不開封建社會的宰相加狀元,他所憧憬的只能是封建地主的王國樂土,尤其是文章中“則憂其君”,更集中體現了封建社會的“國與君”的統一—所謂“忠”。教學這篇文章,可抓住這句話,講清它的積極面和消極面,來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文言文的主題思想,也包括其藝術構思和創作風格,應根據情況作出一分為二的分析,因為既然是文章,就離不開思想。如果輕視和忽視《岳陽樓記》的.消極面,顯然是不妥的。
在實施教學中,具體可結合時代背景,在闡述清積極面同時,引導學生在理解怎樣面對挫折的問題上,來理解其消極面:怎樣面對現實中的困難?我們對困難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理解:“則憂其君”的“君”含義是什麼?君與國是什麼關係?“君”與“民”是什麼關係?封建社會中這幾個概念與現代社會是否相適應?由此引導學生對其消極面進行反思。